李世民想高攀李建成的老婆,结果被人家嫌弃,李世民为何如此尴尬?

估计大多数人看到这个标题就会蹦起来:吃错药了吧,李世民怎会高攀李建成老婆?反过来还差不多!

按照“胜者为王败者寇”的逻辑,李世民当然不会溜须前太子妃,况且史书上也没有任何相关记载。不过,史书这东西往往有很强的倾向性和选择性,所以也不能完全迷信史书,更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下结论。

现代考古发掘的一方墓志铭,还真的就颠覆了人们的常规认知,它揭示,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曾经想将太子妃与李元吉的妻子杨氏一起纳入后宫,只是太子妃郑观音拒绝了。

这方墓志铭就是2013年在西安展出的《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全文1185个字,详细记载了隐太子妃郑观音的生平,其中有几段话让人震惊:

“既而泰终则否,福极生灾,祸构春闱,刑申秋宪……昔有陶婴,恤孤资于纺绩;缅惟梁寡,励节在于衡泌。岂如出自膏腴,长乎宫掖,不谋而同德,不习而生知。”

头四句无疑是暗指“玄门之变”的爆发,后面大致是说郑观音具备陶婴、梁寡一样的德行,那么,“陶婴”和“梁寡”是谁呢?

这两位女子都出自刘向的《列女传》,陶婴是春秋时期鲁国少女,她年少守寡,独自抚养幼孤。由于陶婴长得漂亮,结果引来是非。有个富家子弟就想纳她为妾,陶婴依然拒绝,并作《黄鹄之歌》以明志,大意是再苦再难我也要为亡夫守节,绝不再嫁,你死了这条心吧。

梁寡(梁国寡妇)的故事则显得很悲壮。梁寡是战国魏国人,魏国迁都大梁后亦称梁国。这位梁寡没留下姓名,她因为美色而闻名于世,跟陶婴一样,梁寡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幼儿。于是大梁的富家子弟纷纷登门求婚,均遭到了拒绝。

风声传到了梁惠王耳朵里,他也心动了,于是也派人给梁寡下了聘礼。梁寡痛责梁惠王:‘妇人之义,一往而不改,以全贞信之节。’你这么逼我,让我“不信,不贞,不义”,我还怎么做人?

接着梁寡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举动,她手起刀落,割掉了自己的鼻子!说: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有孩子需要抚养,你不是贪图我的美色嘛,现在美色没了,你还要我吗?

既然墓志铭将郑观音比作“招蜂引蝶”的陶婴和梁寡,那么她真的美吗?我们看看人们是如何描述她的相貌的:

“淑韵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道协女师,声昭姆教。鹓文孕杼,鹤操登弦。”

郑观音不光美若桃李,灿若明月,还是个自幼深受女教,且才华出众,气质超拔的知性美女,简直仙子一般。

那么问题来了,郑观音虽然长得美,但作为太子李建成的嫡妻,李世民的嫂子兼俘虏,请问有谁那么不要命,如此浮浪地想逼娶她呢?

毫无疑问,随着李建成的败亡,所有人都会很明智地与他做切割,没人会为了美色主动招惹李二。当然,李二可以例外!

我实在想不出来,逼婚郑观音的人,除了李世民还会有第二个人!

有人可能说,李世民是胜利者,有必要反过来求郑观音吗?李世民缺美色吗?应该是郑氏家族和郑观音巴结李世民才对。

没错,李世民确实是胜利者,郑氏家族也一定会想办法“勾兑”李二,可一定要用郑观音这枚过气的棋子吗?让郑观音呆在李二身边,岂不是时时刻刻让他想起与李建成的不自在吗?郑家也不缺姑娘,送一批给李世民都不难,而且能保证个个如花似玉。

所以,这个问题还真不能简单化。

我个人认为,李世民向郑观音“求爱”,肯定不是为了美色,而是为了尽快平息“玄武门之变”的负面影响,向旧太子一党释放善意。

我们是从故事的结尾向前看,但如果回到玄武门之变事件中就会发现,这是一起极其恶劣的事件,处理不好李二即便坐上皇位也不一定坐得稳。因此李世民始终战战兢兢,在以雷霆手段控制大局后,立刻宣布赦免李建成一党,期望政局平稳过渡。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格局。我们不能把他求娶郑观音当作“高攀”,这仅是他安定人心的一步棋而已,包括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她和郑观音一样,都是李世民的棋子。

我曾经撰文分析驳斥李世民宠爱杨氏,甚至准备立她为皇后的论调,这个记载虽见于正史,但很不可靠,杨氏自始至终连个名分都没有,难听一点说就是ONS,哪来的真爱?

李世民会为此尴尬吗?也不存在!

对李世民来说,他对郑观音并不是男女之爱,也没有感情付出,他只要让世人看到他释放的善意就行了,结果如何不重要。假如李世民非要娶郑观音,她有资本拒绝吗?

唉,原来就是一场表演而已!

台前的表演与内心的韬略,一明一暗,双剑合璧,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深邃啊!

李世民想高攀李建成的老婆,结果被人家嫌弃,李世民为何如此尴尬?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可是事实上李世民真的是高攀李建成老婆郑观音么,还有何谈嫌弃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我打算仔细分析一下李世民与李建成老婆郑观音的那些事。

一、李世民是否高攀?

原本李建成老婆属于太子妃,在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将李建成以及他的5个儿子全部杀掉,其中这5个儿子就有李建成与老婆郑观音的亲生儿子在内。

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后,郑观音就从一个太子妃变成一个无依无靠的普通女人,而且还要带领几个未成年的女儿。

而李世民呢,玄武门之变前只是一个秦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太子,而且很快就会成为皇帝,身份至高无上。

这样的身份悬殊,能叫高攀么?或者你要说郑观音家族势力雄厚,所以李世民属于高攀,那我就再跟你分析一下郑观音的家族。

荥阳郑家从西汉大司农郑当时开始兴起,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郑观音的老爹郑继伯,在北齐的时候就被封为吴山公,在隋朝因为跟随杨坚开国有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等到了唐朝,被“赠都督潭衡郴道永邵连七州诸军事、潭州都督”,典型的地方实力派。

可是郑氏家族属于山东贵族门阀,之前支持李建成的,如今树倒猢狲散,李建成一死,他们也就陷入尴尬的局面,要想跟李世民硬拼,李世民还有关陇集团撑腰,所以他们进退两难。

可以说,这个时候,想要高攀的反而是郑家,希望借助李世民势力让家族兴旺。

二、李世民是被嫌弃么?

上边已经分析了,李世民与李建成老婆郑观音之间,要说高攀也是郑观音高攀,可是为什么最终李世民没有纳入郑观音呢?难道真的是郑观音嫌弃李世民?

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考虑了,首先开篇就说过,李世民杀死了郑观音的亲生儿子,这种仇恨,李世民断然是心里有数,需要防范郑观音报仇。

其次,李世民已经有了正室长孙皇后,要是再纳入郑观音,她的名份该怎么给,也是一个费神的事情,原本郑观音是太子妃,纳入之后弄个小妃子,当然有些落差,从政治上而言,李世民不能做这种蠢事。

最后呢,就是完全政治考虑了,郑观音家族肯定希望借助郑观音来与李世民关系更近一步,这样有利于家族发展。

可是支持李世民的关陇集团与山东贵族门阀原本就是对立的,要是李世民拉拢郑氏家族,必然引起关陇集团的不满,而帮助李世民夺得大业的人比如长孙无忌等,又都是关陇集团门阀。

为了长远的政治利益以及目前的政治局面稳定,李世民自然不能纳入郑观音,可是他也不能什么也不做。

于是李世民将山东贵族门阀的一部分人收入麾下,比如魏征、冯立等人,这样就可以让山东贵族门阀减轻防备与压力,从而促进政治稳定。

综上所述,哪里有郑观音嫌弃李世民一说呢,要是李世民真的不考虑政治利益,想要纳入郑观音,对方肯定心甘情愿。

结语

在那个时代的重大政治利益下,哪有什么愿不愿意,只有可不可以,一切都是根据利益来权衡,哪有说爱情的机会!

郑观音如此,李世民纳入的李元吉老婆杨氏也一样,她们都是那个时代浮沉的浮萍,随波逐流,无法自己控制自己的未来!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李世民想高攀李建成的老婆,结果被人家嫌弃,李世民为何如此尴尬?

626年,38岁的太子李建成,被一箭射中,5个儿子被拉去处斩。太子妃和女儿们,都被抓入宫中。

接到消息的那一刻,太子妃郑观音足足愣了一个小时。

这个消息太突然了。

她的脑子一下转不过弯来,明明早上刚刚把丈夫李建成,送到门口。

她也知道,李建成最近与二弟李世民因为兵权闹得很不愉快。

可如今,好好一个大活人,怎么就突然没了呢?而秦王李世民怎么突然就当了太子?

自己这个堂堂的太子妃,一下竟变成罪妇了呢?

可是,父皇李渊不是还在吗?他怎么没有站出来,主持公道呢?

28岁的郑观音,现在已经来不及多想。

她只能轻轻抚摸着肚子里的孩子,一边擦去脸上的泪水,一边等待着李世民给她的最后结果。

郑观音,大唐太子妃,与李建成夫妻恩爱,志趣相投。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出现,她便是大唐未来的皇后。

她对皇帝李渊的身体,是非常清楚的,不亚于一个壮年,而对于将来传位给谁,更是比谁都了解。

然而,从她对李建成之死的反应来看,我们可以感觉到,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夺储事件。

那么,问题来了。

李建成到底怎么死的?传太子位给李世民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隐情?他们的父皇李渊在哪里?

而大嫂郑观音,在小叔子李世民的后宫会怎么样?

想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先把时间倒回到12年前。

初嫁李家,当上太子妃

614年,河南的荥阳郑氏,是当地的世家大族,可不成想却露出了衰败之象,郑家为此愁眉不展。

而这时,郑家突然发现,唐国公李渊的事业却蒸蒸日上,出于壮大家族考虑,他们想到了联姻。

目标正是唐国公的长子李建成。

李渊听说此事,顿时心里乐开了花,这不是说到他的心坎里了吗?此时的他,势单力薄,正需要郑家这样的家族支持。

而再看准儿媳郑观音,只一眼,李渊就相中了这个知书达理,温婉贤淑的女孩子。

两家一拍即合,16岁的郑观音欢喜地嫁给了26岁的李建成。

虽说是包办婚姻,可小两口情投意合,十分恩爱,在内郑观音打理家务,在外李建成帮父亲李渊打江山。

然而,4年后,李渊突然登基称帝。

李渊当众宣布,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他的用意很明显是要传位给李建成。而郑观音也自然而然,正式成为太子妃。

此时,郑观音青春年少,雍容华贵,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也近在眼前,又有丈夫李建成的疼爱,可以说生活非常幸福。

可意外,终究还是来了,这一切被李世民打破。

兄弟闹翻,父子成仇

然而,自从李渊宣布李建成为太子的那一刻开始,李世民与哥哥的心也越走越远了。

一、李建成直接上手

李建成当上太子后,李渊对他进行了重点培养。他一股脑地把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给李建成来处理。

据《旧唐书》记载: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

足见,李渊对李建成的重视。

而这时,李世民还忙着在战场上拼杀,他根本没有注意到朝堂上的变化。但是,他也并没有放松,而是在私下里秘密地招贤纳士。

李建成并没有察觉到弟弟对自己的威胁,这时两个人还是非常的友好。

然而,622年, 大唐的统一大业基本落下帷幕,而李世民在战争中也立下赫赫战功。

李建成的心腹魏征,突然看出了事态发展的严重。

一天,他焦急地找到李建成,说道:“殿下,要注意你的亲弟弟秦王了,而且你要亲自出征一趟,这样既可以发展势力,也可以安抚刘黑闼,来增长您在民间的威望。”

李建成一听,顿时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开始时刻盯着李世民的一举一动。不仅如此,他还对李世民采取了手段。

1、笼络朝堂和后宫

自从他发现李世民的变化,便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首先,他瞄准了朝堂上的大臣们,统统拉到自己的门下。而后,他注意到后宫中的力量,愣是收买了后宫的嫔妃,开始给李渊吹枕边风。

从此,嫔妃们在李渊面前,说尽李世民的坏话,相反,他在父亲心中的正直形象也树立起来,给自己挣得了一个好名声。

2、削弱李世民的羽翼

李建成首先盯上了,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些重要谋臣。但他明白,如果想削弱他们的权利,必须去找父亲李渊,征得他的同意才好。

想到这,他二话不说,飞奔上马找到李渊。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开口,父亲就点头同意了。

说做就做,李建成直接把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找个借口撵出了大殿。而且不经过他的允许,他们不能李世民见面。

同时,他还花重金,去收买李世民身边的大将尉迟恭。只可惜,碰了一鼻子灰回来。

气得他肺都要炸了,直接将尉迟恭从李世民身边给调走了。

3、瓦解李世民的兵权

在李建成心中,李世民的军权,才是他最大的一块心病。

626年,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以边患之乱为契机,将三弟李元吉搬了出来。

他命令李元吉为大元帅,但是出征的兵马却是从李世民的手中调出来的。

李世民早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而在,了解李建成的用意之后,他只是把这些埋在了心里。

可是,当他看到父亲的态度后,彻底伤心了,一场大计划酝酿而出。

二、父亲李渊对李建成的偏心

有人说,李渊能坐上皇位,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因为当年的太原起兵,是李世民首先站了出来。

也有人说,李渊曾答应过儿子李世民,要把太子之位传给他。而最后,他却变卦。

这些史料的真实性,我们已不得而知。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李世民是一个有谋略的人。这就为他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铺垫。

尤其是在东都之役之后,战功满身的李世民,不仅对哥哥李建成构成了威胁,他也对父亲产生了威胁。

李渊看着儿子日渐强大,有点坐不住了。

正所谓功高震主,即便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不能容忍。

而让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李世民竟在洛阳办起了文学馆。这显然是在他眼皮底下,建起了一个“小朝廷”。

据《旧唐书》记载: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 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可见,李渊已经是寝食难安,他害怕李世民手中的兵权,只是一直没有采取行动。

因为不止这一个儿子对他虎视眈眈,还有一双眼睛盯着他,那就是太子李建成。他需要用李世民来制衡太子李建成。

而当李建成找到他,让李元吉去瓜分李世民权力的时候。李渊并没有阻止,而是默默地点了头。

哥哥的压制和父亲的冷漠,彻底让李世民心寒。在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的劝说下,他准备先下手为强。

玄武门之变始末

626年,6月初4早上,郑观音像平常一样,把丈夫李建成送到太子府门口,可不成想这是他们的最后诀别。

此时,李世民已提前派人进入朝堂,并在玄武门下设下埋伏。然而,李建成和李元吉被蒙在鼓里,他们毫无所知地策马扬鞭,奔向玄武门。

虽然,此时李渊已经听到消息,急忙派人出去查看此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走到临湖殿的李建成兄弟2人,突然感觉不对,他们立马掉头就跑。这时,李世民已经冒了出来,在后面边追边大喊他们的名字。

李元吉听到呼喊,急忙转身,向李世民连射三箭。可却一箭没有射中。

然而,看到这一幕的李世民,也急忙拉弓射箭,只一箭,就看李建成从马上摔了下来,当场毙命。而后,李元吉也被赶来的尉迟恭射死。

就这样,李世民快速返回皇宫。将正在悠闲划船的李渊,也控制起来。

随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被拉出去处斩。

郑观音和李建成的女儿们,都被抓入后宫,成为罪妇,而弟媳杨氏,不但被李世民抓去皇宫,还被纳为妃子,甚至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想把她立为皇后。

那么问题来了,题目说李世民想高攀郑观音,要娶郑观音,他是否遭到了郑观音的嫌弃?郑观音在后宫中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

我查了很多历史资料,郑观音虽贵为太子妃,但是在史料中对她的记载,却是少之又少。想要对她有所了解,我们只能通过近年出土的《郑观音墓志铭》去了解。

而关于李世民要娶郑观音的证据,其实都是不太站得住脚的。

第一:郑观音已怀孕。

根据《郑观音墓志》记载:巢倾穴毁,重承胎卵之仁。

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郑观音已有身孕。

作为一朝天子的李世民,他不得不顾及天下臣民们的态度。

而此时,他刚登大位,正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他不能做太过格的事情。

第二:笼络外戚和太子旧部

郑观音太子妃的特殊身份,也让李世民十分忌惮。

前面我们曾提到,郑观音是荥阳郑氏,是世家大族。

而此时,李世民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李建成。在这个权利变换的关键时刻,李世民需要去笼络郑观音背后的荥阳郑氏,来增强自身的实力。

同时,他也要让李建成的旧部看到,他对太子妃十分的尊重,让李建成的旧部扔下顾虑,安心的来投靠到自己的。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一位政治家。

表面上看,他将郑观音养在后宫,让人们看到他的仁慈,善待大嫂,但实际上,他断绝了她与李建成旧部的联系,起到监视作用。

第三:李世民内心的挣扎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使李世民十分心虚。他对于兄弟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尤其是对大哥李建成之死。

据《旧唐书》记载: 太宗即位,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以礼改葬。葬日,太宗于宜秋门 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赵王福为建成嗣。十六年五月,又追赠皇太子,谥仍依旧。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改葬。

多次对李建成的追封,可以看出,李世民是对李建成抱有愧疚之心,他想去弥补。而现在他只能将这种弥补,转移到郑观音身上

说白了,他如何去整日面对这个勾起他痛苦回忆的人。

至于郑观音,她身在后宫的生活

虽然郑观音幸免于难,可她的命运却十分曲折。

单单从称呼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蛛丝马迹,她从一开始的太子妃,忽一下变成罪妇,然后再次变为息王妃,又到隐太子妃。

这对一个失去丈夫依靠的女人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郑观音墓志铭》记载:虽掌碎骊珠,而庭开虹玉,已绝倚闾之望,旋闻解瑱之欢。

好在,玄武门之变后,她又生下一个女儿,也算是在后宫中有了寄托。

此后,她在后宫生活了50多年。唐高宗年间,78岁的郑观音在长乐门内安详去世。

值得欣慰的是,高宗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她与丈夫合葬在一起,她终于可以与丈夫团聚。

写在最后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去了解,郑观音在后宫中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不过,就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多次追封来看,她的生活应该不会太惨。

说实话,我很为郑观音的一生感到委屈。

可以说,她一生的命运都取决于她的丈夫李建成,她一直在随着丈夫来变化,即便是丈夫死去,也没有改变。

她一生,都是丈夫李建成的附属品,这不得不说是古代女性的悲哀。

而再看我们现代女性,完全是自由、时尚、独立的个体,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真的是太幸福。

如果你是郑观音,面对这种变化,你会怎么办呢?

李世民想高攀李建成的老婆,结果被人家嫌弃,李世民为何如此尴尬?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略有了解,试着分析回答一下。

首先得说明唐朝李氏拥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及社会评价体系中,弟弟娶嫂子也是常有的事情,并不能从道德方面加以指责。

李建成的妻子名为郑观音,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李建成,唐朝建立后被册封为太子妃。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后,孀居长乐门,抚养幼孤。享年78岁,也算是善终。

之所以李世民没有能和郑观音在一起,有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李世民忌惮郑观音的身份

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郑氏在当时的所代表的河东贵族势力不亚于唐代李氏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早年间,李建成和郑观音的婚姻是充满了政治联姻的色彩。

所以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掉李建成之后,虽然可能觊觎郑观音,但是慑郑观音背后的家族势力,也不敢胡来。

2、杀夫杀子之仇,不同戴天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后,为了绝除后患,杀掉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如此血淋淋的深仇大恨,郑观音能够强忍下来不利用家族势力发难新生的唐朝政权,已经算是对李世民最大的宽容了。即便李世民百般示好,也只能是热脸铁冷屁股。

3、郑观音信仰佛教,已心灰意冷,无欲无求

据《续高僧传·释智越传》记载,郑观音的父亲与高僧智越深有交往,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给女儿取名“观音”。

郑观音受家族文化的影响,很可能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经历了政治斗争之后,眼睁睁看着丈夫、儿子被杀。而佛家本是以慈悲为怀,想来郑观音经此浩劫,已经心灰意冷,无欲无求。孀居长乐门,抚养还没有被杀的女儿。

(玄武门之变)

总得来说,作为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是忠贞不屈,内心坚强的。她没有贪图荣华而委身求全于李世民。

而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抚养仅剩的女儿长大成人。

我想,这一点已经在血腥的政治斗争中展现了郑观音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辉。

唐高宗上元三年,郑观音安然离世。让人欣慰的是,她不仅得以与李建成合葬,而且在有生之年看到了李世民、程咬金等众多仇人先她而去。也算是天道轮回吧。

(郑观音墓志铭)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李世民想高攀李建成的老婆,结果被人家嫌弃,李世民为何如此尴尬?

李世民想高攀李建成老婆?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虽然战功赫赫却只是李渊的次子,如果那时候的李世民想要的到嫂子或许可以算是一种高攀;很明显我们不是要讨论这个时候的事😜😜😜。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仅掌握了军队也掌握政治;李渊都成为有名无实的皇帝,这时候的李世民想得到哪个女人也只能算是恩宠;更没有高攀之说了!

题主所谓的高攀郑观音(李建成老婆)是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想要得到郑观音却被郑观音拒绝。

但李世民是否真的对郑观音有想法还是一个未知数,小编认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没有霸占郑观音有两个原因:一,没有看上;二,给郑观音娘家面子。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杀了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以及他们家所有男孩;之后李世民又霸占了李元吉的老婆,却没有霸占郑观音。这或许也是题主由此一问的原因。

郑观音出生于599年,16岁嫁给李建成;唐朝建立以后成为太子妃,期间为李建成生了几个儿女。虽然只有27岁,却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这时候作为一个拥有很多选择的男人,我想不会想要占有几个孩子的母亲吧。

郑观音家里是唐朝的名门望族。从她高祖开始就是朝廷高官。

高祖:北魏太常卿

祖父:北魏司徒府长史,太守。

父亲:刺史,都督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虽然可以掌控全局,却依然需要给旧势力就一些面子。这或许是李世民没有霸占郑观音的第二个原因。

同为玄武门之变受害者的李元吉老婆(杨氏)隋朝余念,隋朝灭亡后成为阶下囚后来被李元吉收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杨氏与李元吉有子嗣,所以相比之下李世民霸占了弟媳却没有霸占嫂子(郑观音)就很好理解了“杨氏漂亮而且霸占起来毫无压力,郑观音可能漂亮却是几个孩子的母亲”。

小编认为李世民没有霸占郑观音的原因无非是没有看上……仅此而已。不存在所谓的高攀一说。

李世民想高攀李建成的老婆,结果被人家嫌弃,李世民为何如此尴尬?

感谢邀请。

李世民利用玄武门之变,其兄长李建成(先太子),与弟弟李元吉一同被诛,随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未过多久就禅位给了李世民,那么李世民时如何对待先太子留下的孤儿寡母的呢?李建成的儿子已经随他一起被诛,留下的除了女儿外,就是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那么女主出场了,来看看是不是如题主问的:李世民想高攀李建成的老婆,结果被人家嫌弃?首先,看看李世民如想纳李建成老婆,是不是高攀?

说说女主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父亲:郑继伯,北齐北豫州大中正、吴山郡公、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李世民呢,父亲李渊袭封唐国公,比较一下他们父亲这一辈而言,难道一个国公爷的身份还比不上一个郡公?其父亲李渊建立大唐后,李世民原来是秦王,现在是太子,后成为唐太宗,无论是父辈的身份还是他们彼此的身份,李世民怎么就高攀她郑观音了?

其次,来说说被嫌弃一说。

据《续高僧传·释智越传》所载,其父郑继伯与高僧智越深有交往,郑观音也许是受到父亲的熏陶,是一虔诚的佛教信徒,李世民在玄武门诛杀太子李建成及其儿子,对郑观音而言可谓是大悲,其心底更多的应该是愤怒,仇视甚至是无奈,对于她而言,李世民是杀夫灭子的大仇人,而她能做的就是替亡父及幼子诵经祷告,心如死水,自然也就不愿意再搭理红尘中事,由此可以看出不是被嫌弃,而是人家压根谁都不愿意搭理,一起生活的幼女除外,郑观音孀居长乐门五十年后薨。

最后,李世民为何如此尴尬?

最是无情帝王家,对于胜利的李世民而言,有的只是幸运,很单说如果李建成即位为帝,不会对李世民及手下动手,但是那都是假设性的问题,事实是自己诛杀了兄弟及侄子,于是在唐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曰“隐”,贞观十六年(642年),又追赠为皇太子,史称李建成为隐太子。他这么做是在掩盖自己的尴尬?显然不是。只是在显示自己作为一代仁君的宽宥大度而已。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