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糜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如何?

糜芳像古代的贞洁烈女,守了一辈子,却在晚年时期,一时糊涂坏了名节。为此,糜芳备受讥讽,想夹起尾巴做人,偏偏又碰上“臭嘴虞”,多次被他羞辱,最后在羞愤交加中度过了余生。

如果让刘备排一排他的恩人,除了给他政治生命的徐州牧陶谦外,糜竺、糜芳兄弟,恐怕是他最应该感谢的人。

在士族集团横行天下的东汉,糜家兄弟很特别,他们是社会末流——商人。糜氏世代从事农牧业,积累了巨额财产,他们家童仆、食客万人,资产“钜亿”。放在今天,这身价足以让他们成为社会名流,可惜那是个商人地位很低的古代社会。

为了改变家族地位,哥俩投靠了当时的徐州牧陶谦,糜竺被任命为“别驾”。别驾相当于长史,即陶谦的助理,级别很高。

不久,陶谦结怨曹操,受到攻击,刘备带着几千人仗义施救。糜家兄弟与刘备的交集,就从这里开始。第二年,陶谦病重,临终前他对糜竺糜芳说:能保住徐州的,只有刘备。于是他令糜竺,率徐州百姓,将刘备从小沛迎来,接替州牧之职。

州牧怎么能指定自己的接班人?那时候军阀割据,各地别说州牧,只要手上有兵,县令都可以自己任命官员,只要写一份表章,名义上向朝廷请示了就行。

接管徐州,是刘备政治生涯的一次飞跃,在此之前,他只是个县令,如今是全国十三州之一的大佬。当然,能不能守得住,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果然,刘备的椅子还没捂热乎,就被吕布、袁术群殴,扔了老婆孩儿,逃往海西县。在刘备极少数的追随人员中,就有糜竺、糜芳兄弟。

惨败后的刘备几乎灰心丧气,刘备本来就是寒门士族,好容易积攒了点家底,被吕强盗、袁霸道一巴掌打回解放前,连妻小都搞丢了,前途渺茫。

糜家兄弟作出了一个让刘备感动一生的举动:他们把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给了人到中年的他,同时又奉上一大笔金银财宝,和仆从2000人。

刘备就是凭借糜家的资助,又招募了一支万人的队伍,再度神气活现地出现在“赌场”。没想到糜家兄弟押错了宝,操盘手刘备再度失守,把他们的投资玩得光光,一路逃命,投靠在另一个大操盘手曹操的门下。

曹操手上掐着汉献帝的官帽子,立刻封刘备为“左将军”,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相”。如果从此跟定曹操,糜家兄弟前途一片光明,不需要再破财投资了。可是当蹩脚的操盘手刘备,逃离曹操二次创业时,糜家兄弟居然弃官追随刘备,又砸进去一笔投资。

估计看到这儿,贾跃亭哭了。

二十余年间,糜家兄弟,不,还有糜家小妹,跟着刘备吃尽了苦头,活成了丧家犬。按《三国演义》说法,糜小妹为了保护阿斗,还在长坂坡香消玉殒。

终于,等到刘备借了荆州,偷了益州,糜家兄弟才见到账户上有回头钱。糜竺被任命为安汉将军,糜芳为南郡太守,协助关羽镇守荆州。

南郡东面是孙武,北面是曹魏,刘备的这个安排,体现了他对糜芳的充分信任。可恰恰就是这个安排,害了糜芳。

原来,关羽看不起糜芳和傅士仁,对他们非常轻慢。关羽征襄樊时,令糜芳与傅士仁替他筹备粮草,二人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工作开展不顺,惹得二爷大怒,发誓回军后就严办二人。

这件事被吕蒙得知,他派人引诱糜芳和傅士仁投降。糜芳拒绝了,傅士仁害怕关羽,献出公安投降了吕蒙。吕蒙大兵压境,南郡守备被关羽抽调一空,公安又丢失,南郡大势已去,六神无主的糜芳,做出了一件让他后悔终生的事,他也跟着傅士仁,投降了东吴。

南郡的失守,成了压在关羽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此时刘备刚刚自称汉中王,距离糜芳追随刘备,正好二十四年。

守了二十四年的信念,瞬间破了!糜芳在东吴能得到同样的“投资回报”吗?很遗憾,糜芳在东吴遭受了无尽的白眼,他被一个叫虞翻家伙,多次羞辱!

这个虞翻是个儒生,官职不高,一辈子最高职位就混到了骑都尉。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他嘴太臭,浑身是刺,不讨喜。有一次酒宴,孙权给虞翻敬酒,虞翻装醉趴地上不离孙权,孙权才一转身,他就坐起来,那意思“我就不跟你喝酒”,把孙权气得当场拔剑要砍他。

虞翻最看不起变节投降的人,他变着法子,入骨三分地折辱对方。比如于禁,虞翻当众叫他“俘虏”,还责骂他“不能死节”,把孙权都气坏了。还有一次孙权和张昭谈神仙,虞翻冲上去指着张昭说:你们都是死尸,还妄谈神仙!

就这么一个谁都不怕,谁都敢得罪的极端分子,糜芳碰上他,还有好果子吃?

有一天,糜芳驾船与虞翻对头碰。糜芳的随从欺负虞翻官职低,大声呵斥虞翻让道。虞翻能吃这个亏吗,他站上船头,对着糜芳高喊:“丢失了忠信的人,还有资格侍奉君主吗?你这个丢城失地的家伙,怎么好意思称将军?”

糜芳臊得拉下窗帘,让人把船躲在一边,让虞翻先通过。

还有一次,虞翻驾车路过糜芳的军营,正赶上闭营时间,虞翻过不去。结果“臭嘴虞”又开始发飙:该关闭营门的时候开营门,该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了,这么做合适吗?

啥叫该闭,该开?虞翻其实是说:某些人守城时,该关闭城门死守,却开城投降了,如今这地方不需要守,他却把营门闭得紧紧的。

你说这个虞翻说话损不损?糜芳又气又羞,还不敢回击,活得像鼹鼠。

其实,军阀混战时期,变节投降的多了去了,跟糜芳一起投降东吴的,还有好几个名士,比如郝普、潘睿,一个个官运亨通,活得很滋润,为何他们偏偏盯上了糜芳呢?

两个原因,一个是身份,另一个还是身份。

第一个身份是指糜芳的商人出身。东汉是一个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士族集团高人一等,他们很看不起糜芳这样的商人。在儒学家虞翻眼里,糜芳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郝普、潘睿不一样,那叫弃暗投明。

第二个身份是指糜芳“国舅爷”的身份。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变节,唯独糜家兄弟不行,因为他们是刘备的亲人,蜀汉政权的股东。别人变节那就是换个老板,反正是打工的,凭什么要求人家从一而终。糜芳变节是对亲情的变叛,是无法容忍的。

大概正是由于这种观点的作用,糜竺因为弟弟的变节,背负了沉重的道德枷锁,竟然在羞愧交加中离世:“惭恚发病,岁馀卒。”

就在糜竺去世的当年,糜芳受命随从将军贺齐,参加了对叛徒晋宗的征讨。从那以后,糜芳就消失在史书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句号画在了哪里。

正史上糜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如何?

刘备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同时也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不过运气好的是每一次创业时都有大富商的资助。资助刘备学业的是同族的刘元起,资助刘备第一桶金的是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等人,而且一出手就是千金之资。

在刘备的经历中,资助刘备最多的就是在徐州遇到的糜竺和糜芳兄弟二人。糜竺和糜芳家族世代经商,《三国志》中记载糜家拥有仆人上万,资产过亿,俨然比当时的皇帝老子都富有,估计称得上是当时的全国首富。

公元196年,刘备的下邳城被吕布攻取,刘备因此实力大减,正在苦闷落魄之时,糜氏兄弟雪中送炭,一出手就是两千名下人,以及无数的金银财帛。而且糜氏兄弟还可能看出了刘备心情不高兴,所以为了开导刘备,又把自己美若天仙的亲妹妹送给了刘备。刘备面对突如其来的横财和美女,对糜氏兄弟感激不尽,也因此重新振作。

后来曹操听说了糜氏兄弟富甲天下,所以向糜氏兄弟抛出了橄榄枝。册封糜竺为嬴郡太守,麋芳为彭城国相,但不知刘备给二人灌了什么迷魂药,二人都选择了拒绝曹操,并且誓死跟随刘备。以此可见当时的糜芳对刘备忠心耿耿。

转眼间,刘备因为失去了徐州根据地,所以到了荆州发展,这期间虽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二人都对刘备不改初心,一直伴随其左右。

赤壁之战后,刘备实力突飞猛进,糜氏兄弟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刘备进入益州后,糜竺甚至做到了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因此待遇也是众臣中最高的,可见糜氏兄弟的投资得到了回报。弟弟糜芳的地位也不错,被册封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现荆州城)。

刘备在荆州时,因为刘备的原因,糜芳和关羽还能融洽相处,但刘备入蜀之后,关羽成为了荆州的一把手,两人的矛盾也就逐渐显现。关羽为人傲上而不辱下,所以非常看不起这些士大夫,加上关羽为人傲气凌人,所以经常给糜芳找麻烦。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曹魏,命令糜芳和傅士人供给军需物资,结果二人没有完成任务。这时的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想要迁都,所以关羽此时也傲到了天上,对糜芳和傅士人说战事结束定要处罚二人,导致二人惴惴不安。

关羽在前线攻打曹魏时,吕蒙偷袭公安,傅士人选择投降。刚开始糜芳选择据守,但最终也选择了投降。这一举动导致了关羽满盘皆输,后来兄长糜竺也在益州羞愧病亡。

糜芳最初投靠东吴时倍受排挤,有一次他乘船出游和虞翻的船对面相遇。糜芳船头的人向前喊话,希望虞翻的船可以回避一下,但这时虞翻非常毒舌的说了一句;“没有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丢了城池还能称将军,可以吗?”

糜芳听到后也非常羞愧,于是关闭了船上的窗户,避让了虞翻。后来虞翻也经常羞辱糜芳,甚至有时还主动找茬。

公元223年,糜芳收到了孙权的将令,跟随吴国大将贺齐突袭蕲春,最终俘虏了吴国的叛将晋宗,并收回蕲春郡。在这之后糜芳便没有了记载,想必在吴国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安稳度过了一生。

正史上糜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如何?

事实上,糜芳投降东吴后的结局非常凄惨,他在东吴的待遇,远远比不上在蜀汉的待遇!那么问题来了,忠心追随刘备20年的糜芳,又为何突然投降东吴呢?

忠心追随刘备

麋芳出生于徐州的一个富商家庭,由于他家世代经商,所以非常有钱,据说他家中的仆役,已经达到了上万的规模,可见其财富规模是多么的庞大,放在现在来算,他家几乎顶得上一家上市公司了!不过在古时候,有钱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东汉末年那种乱世中,若空有钱财而无军事力量,最终只能像肥羊一样遭人宰杀!当时的糜芳家族,就面临这种危机!

原本糜芳家族是追随徐州牧陶谦的,但由于陶谦招惹上了曹操,而曹操又是一个杀神,曾经好几次屠城,所以在陶谦死后,糜芳家族果断的投靠了刘备。为了获得刘备的青睐,他们不仅散尽家财资助刘备,而且还把自己的妹妹也嫁给了刘备。更甚者,当刘备被吕布数次吊打,糜芳也对刘备不离不弃,以至于刘备非常感动糜芳家族对他的支持,即便日后糜芳投降了东吴,导致关羽被杀,刘备也没有迁怒于糜芳的大哥糜竺,因为刘备一直念着当年糜家对他的情义!

再后来,曹操见识到了糜芳家族在徐州的声望和财富,想要将糜芳家族拉入自己的阵营,于是他上表糜芳为彭城相。单从利益角度来分析,很明显跟着曹操更有利于糜家,但糜芳却拒绝了曹操的好意,仍然坚定地跟随刘备,无论刘备被打得有多惨,糜芳都执意追随,一直跟到了荆州,令刘备非常感动。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糜芳,乃是刘备手下最坚定的马仔,其心性丝毫不亚于关羽张飞等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备在占领了荆州以后,才会任命糜芳做南郡太守!

要知道,当刘备占领荆州以后,他的势力急速膨胀,其手下聚集了大量的人才,有不少人的实力都比糜芳强,他们比糜芳更适合担任南郡太守之职,但刘备却选择了让糜芳做南郡太守,很明显刘备是在报答糜家当年忠心追随的情义,刘备也相信,忠心追随自己20年的糜芳,是不可能投降东吴的,他一定能够辅助关羽守好荆州!不过最终的结果却出乎了刘备预料,面对吴军的入侵,糜芳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做到,竟然直接投降了,这是为何呢?为何忠心追随刘备20年的糜芳,为何拒绝曹操好意招揽的糜芳,会突然投降东吴呢?

很多人认为,糜芳之所以会选择投降东吴,主要是因为他遭到了关羽的欺凌,当时糜芳供给物资不利,关羽威胁要杀了他,糜芳为了自保,所以才会投降东吴!这也是三国演义给出的观点,不过在本文看来,这并不是糜芳投降东吴的根本原因!糜芳之所以会突然投降东吴,原因应该是这样的!

糜芳投降东吴的原因

首先,本文解释一下为何糜芳投降的原因不是害怕关羽诛杀他!关羽虽然有假节钺之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羽就可以诛杀糜芳!一方面,糜芳的身份地位不简单,他不仅是刘备集团的元老人物,从徐州时期就坚定追随,而且他家还为刘备集团提供了大量的钱财,他的妹妹还曾是刘备的老婆,现在糜芳还被任命为南郡太守,这么一个位高权重、资历老道的人,关羽怎么可能说杀就杀?

另一方面,糜芳在此处作战中,最大的罪责乃是军资供应不利,但这并不能全怪糜芳啊,关羽一开始攻打襄樊,也没想打这么大啊,最开始的襄樊之战,本就是和曹仁小打小闹,谁知道关羽突然打得这么大?按照正常的逻辑,刘备才打完汉中之战,他怎么可能命令关羽在襄樊地区发动大战?很明显襄樊之战是由一场小仗突然演变成大规模会战的!在这种突然情况下,糜芳军资供应不到位,也是情理之中的,可以说糜芳最多就是履职不利,但他并不会因此丢命!

再加上刘备本身比较仁义,一直记着糜芳家族的恩情,对糜芳家族比较好,所以关羽是绝对杀不了糜芳的,糜芳根本不可能因为怕死而背叛刘备,投降东吴!事实上,在正史中,关羽对于糜芳的履职不力,也只说了“还当治之” 这么一句话,意思是到时候回来治罪,并没有说要杀了糜芳,所以说啊,糜芳并不是因为关羽要杀他而投降东吴的!那么糜芳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投降的呢?

事实上,糜芳之所以投降,还是因为自身的认知不到位!作为早期跟随刘备的元老级别人物,糜芳在刘备集团的地位非常高,而且由于刘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得比较差,所以糜芳的能力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的。但随着刘备集团的做大,糜芳的处境就有点尴尬了!

首先,随着人才的汇聚,糜芳的能力显得不是那么亮眼了!刘备占领荆州后,不少的荆州大族都主动结好刘备,为刘备提供了大量的钱财,而糜芳这么多年下来,已经为刘备散尽了家财,从这一角度来看,糜芳家族的重要性是肯定弱于其他荆州大族的!另一方面,刘备在荆州也得到了许多大才的相助,比如黄忠、庞统、马良等人,这些荆州大才能力远超常人,直接将糜芳比了下去,令糜芳深感忧虑!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也时有发生!当一个公司还小的时候,员工稍微有点能力,就比较显眼,然而随着公司的做大,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老员工的价值和能力,就要相对的减弱不少,这个时候,不少老员工就会心态失衡,担心自己被新员工比下去,遭到裁员,有些比较有想法的老员工,就会提前为自己铺路,选择跳槽!糜芳当年的处境,和这些老员工何其相似?

其次,随着糜夫人的去世,糜芳的身份地位也受到了威胁!糜芳原本的能力还不错,但随着大量人才的加入,把糜芳衬托得一般。不过糜芳与其他老员工相比,还有另一个优势,那就是他和刘备的姻亲关系!可随着妹妹糜夫人的去世,糜芳和刘备的姻亲关系也宣告了破产,而且随着刘备定都益州,迎娶了益州吴夫人,糜芳家族和刘备的关系越来越弱,这让糜芳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幸运的是,刘备这个人还是比较念旧情的,虽然糜夫人不在了,且糜芳和糜竺的能力算不上顶级,但他看重糜家的忠臣,仍然提拔糜芳做了南郡太守,让他辅助关羽守卫荆州。很明显,刘备仍然比较看重糜芳!然而糜芳自身的认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认为随着刘备集团的发展与壮大,自己会越来越被边缘化,再加上关羽也时常轻视自己,这更加重了糜芳对自身地位的担忧,于是糜芳的内心产生了动摇,在见到傅士仁投降后,糜芳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彻底背叛了刘备!

说白了,糜芳之所以会投降东吴,主要是因为他对自己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比较担忧,最终在看到傅士仁投降后,找到了借口,彻底放弃了对刘备的忠诚!不过糜芳在投降东吴后,其结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他在东吴的地位,远没有在蜀汉那么高!

糜芳的结局

糜芳在投降东吴后,结局并不好,他受到了东吴众人的鄙夷!而这个鄙夷,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众人鄙夷糜芳不战而降,刘备如此器重糜芳家族,且关羽打造的江陵城如此坚固,糜芳完全可以据城力守,挡住吴军,但他却选择了背叛关羽,导致关羽身死,这种行为太无耻了,以至于东吴大臣虞翻竟然当着糜芳的面指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东吴众人对糜芳的另一个鄙夷,在于糜芳太过内卷!很多人奇怪,东吴拥有陆逊这种顶级名将,为何在北伐之事上,一直没有多大的成绩?其实这并不是因为陆逊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江东士族压根儿不想北伐,不想帮孙权攻打曹魏,他们只想固守在江东,过好日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东吴数次北伐,但成绩非常差,远不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

而糜芳在投降东吴后参加的北伐,却打了东吴众将的脸!当时糜芳跟随贺齐等人突袭蕲春,大获全胜,俘获晋宗,取得了东吴北伐陆战中最大的胜利,这不是在打东吴众将的脸吗?就你糜芳能?你一个降将这么卖命干啥?东吴众人全都躺平了,你糜芳这么内卷,是想干啥?于是糜芳就此从史书中消失了……而本文的猜想是,糜芳自此战以后,应该是彻底遭到了东吴众人的打压,从此陷入了里外不是人的处境,最终郁郁而终!

结语

总的来说,糜芳之所以会突然背叛刘备,其实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面对刘备集团的做大做强,糜芳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过于妄自菲薄了,以至于他过于担心自己的地位,最终背叛了刘备,投靠了孙权,以图拥有更好的前途。哪知道,孙权控制下的江东世家大族,根本不想北伐,大家只想躺平,所以糜芳跑过去之后,根本没有往上爬的机会,反而因为过于内卷而遭到打压,最终只能郁郁而终!相比于糜芳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和前途,可以说,他在投降东吴后的结局是非常凄惨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正史上糜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如何?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吴将吕蒙偷袭荆州时,蜀将傅士仁、糜芳两人降吴,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据《三国演义》记载, 三年后,刘备兴兵伐吴,傅士仁和糜芳又取了吴将马忠的首级,复降刘备,两人痛陈当时听信吕蒙称关羽已死的谣言,迫不得已才开城投降。这次取了仇人马忠(马忠在章乡俘获了关羽、关平父子)的首级,献给刘备。刘备明知二人是因为战局危急为保全性命而又归蜀,所以亲剐二人,祭奠关羽,关羽大仇得报。这是演义中糜芳最终的结局,那么在正史上,糜芳最终会何去何从呢?

糜芳是东海郡朐县人,他和他的哥哥糜竺都是当地的大富豪,家财万贯。陶谦在做徐州刺史时,糜竺被任命为别驾从事,辅佐陶谦。陶谦临终前,考虑再三,决定把徐州这块地盘交付刘备管理。于是糜竺遵照陶谦遗愿,迎接驻小沛的刘备主政徐州,糜竺、糜芳兄弟又全力拥戴刘备。

公元195年,刘备又收留了被曹操追打的吕布,让他驻扎在小沛。刘备本想利用吕布能抵挡一阵子曹操,哪知反复无常的吕布秉性难改,他趁刘备南下迎战袁术之际,偷袭了下邳城,留守后方的张飞逃脱,而刘备的妻子甘氏等家眷却成了吕布的俘虏。

听闻后方被袭,家眷被俘,刘备和将士们都无心恋战,迅速被袁术击溃。刘备欲回下邳也不是吕布的对手,只好暂居在广陵郡海西县。山穷水尽之际,幸亏糜家兄弟伸出援手,不惜大量家财资助刘备,又将2000余名家仆充实了队伍,为刘备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使刘备绝处逢生。由于刘备的妻子甘氏被俘,糜竺还把妹妹糜氏嫁给了刘备。后来刘备为了自保,又放下身段委身了吕布,驻扎小沛,就像他当年收留吕布一样。

但没过几年,刘备与吕布冲突再起,吕布在小沛大败刘备,糜氏兄弟又跟随刘备投奔了曹操,曹操曾许糜竺以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国相,但都被兄弟俩拒绝。

此后,糜氏兄弟一直跟随刘备在逃生的路上。

198年,吕布帐下中郎将高顺大败刘备于沛城,刘备与糜芳在混战中失散,糜芳几经波折才与刘备会合;

两年后,刘备又在徐州被曹操击溃,关羽被俘,糜芳的队伍也被打散,此后又与刘备会合于邺城东;

201年,刘备再败曹操于汝南,糜芳又随刘备逃往新野;

208年,曹纯的精锐部队“虎豹骑”在长坂坡大破刘备,糜芳随刘备逃到江夏。

赤壁之战后,曹军退回北方,刘备趁机占据荆州多郡,势力不断壮大,终于站稳脚跟。刘备入蜀时,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而糜芳并未与其兄糜竺一样随刘备同行,他也留在了荆州任南郡太守,驻守江陵。

关羽为人高傲,平时就看不惯富豪出身的糜芳。只不过看在糜芳是刘备大舅哥的份上,才不便发作,这下刘备不再跟前,他更不把糜芳放在眼里。而驻守公安的将军是傅士仁,糜、傅两人都不满关羽对自己瞧不上眼。樊城之战时,这两人负责后勤供应,因为有些地方照应不到,招致关羽的的训斥,并且关羽放下狠话,等出征回来再收拾他们。关羽做事不讲情面,言必行,行必果,糜、傅两人惴惴不安。

樊城之战,关羽势如破竹,水淹七军,把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于禁都拿下了,还斩了曹将庞德,逼得曹操要迁都。可是螳螂在前,黄雀在后,这时吴将吕蒙偷袭荆州。守卫公安的傅士仁被吕蒙劝降,糜芳一开始坚守,后来看到傅士仁投降了也打开城门投降东吴。这样关羽的大后方就被吕蒙占据了,蜀将的家眷都被俘,而在樊城之战中降蜀的于禁也是在此时又沦落到东吴的手中。

糜芳、傅士仁的降吴直接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在章乡一带被吴将马忠擒拿,与他同时被俘的还有他的儿子关平。不久,关羽父子被斩杀于临沮。

糜芳的哥哥糜竺得知其弟降吴后,立即把自己捆绑起向刘备请罪,刘备安慰他道糜芳之事与糜竺无关,一人做事一人当,对糜竺还是非常器重。这样更令糜竺羞愧难当,不久郁郁而终。

而糜芳投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是刘备的大舅哥,这样的至亲在关键时刻背叛亲人,令吴将蔑视。吴将虞翻就非常看不起同是降将的糜芳和于禁,经常嘲讽两人失去忠心。有次经过糜芳的营地,因大门紧闭,无法通过,虞翻话中有话地说,该开的门不开,该闭的门不闭。弄得糜芳又恼又羞。

但吴主孙权还是委任糜芳担任将军,征战沙场。223年时,糜芳还跟随吴将贺齐征战蕲春,取得胜利。此后,史籍中对糜芳鲜有记载,应该是在吴善终了吧。

糜芳在刘备创业之初,与刘备同舟共济、出生入死,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在刘备大业已现雏形时,却开城投吴,弃主别走,令人费解。一般都认为是关羽性情粗暴,糜芳害怕关羽处罚,而此时傅士仁已降,荆州的其他郡县也都归降,他孤掌难鸣,无奈之下也投降了东吴。因此,明朝思想家李贽曾评价糜芳说,傅士仁是真心叛逃,罪不容诛。而糜芳虽然降吴,情有可原,不至于与傅士仁同罪。

正史上糜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如何?

在汉末初期,作为投降派还有出路,但在三国基本成型之后,投降派大多失去了机会。

特别是像糜芳这样,既无太大本事,又无多大利用价值的投降派,几乎是没有了出路。

糜芳投降孙吴后的情况,正史中记载较少,但大概率来看,其结局不会很好。他不至于死于非命,最多是郁闷中自生自灭。

死心塌地追随刘玄德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也。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一〕。後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二〕竺弟芳為彭城相,皆去官,隨先主周旋。

糜竺、糜芳二兄弟,在《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卷八》中,陈寿曾为其立传,但介绍较少,其他史书提及也不多。但从这不多的记载中,也基本看出二兄弟的大致情况。

糜氏兄弟是徐州东海的巨商,世代经营,僮仆门客万余人,资财过亿。徐州牧陶谦征辟糜竺为别驾从事,陶谦死后,糜竺遵从其遗命迎接刘备入主徐州。

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被吕布击败,妻子亦被俘获,被迫转军广陵海西,粮草补给困难。糜竺把其妹嫁给刘备,而且补充了二千奴客,提供了大量的资财赞助军用。

刘备依赖糜竺的赞助,才得以维持下去。

自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四业分居”以后,商人的地位很低,无论多么有钱,政治上却没有地位。

糜氏兄弟不甘于做一个富足的贱民,趁着汉末乱世,希冀通过与政治的联合上位,积极参与到军阀混战中来。

糜竺趁刘备丢妻舍子之际把妹妹嫁给他,并提供大量资助,意图很明白,这就好比是做了一次风投,期望通过这个手段改变家族的命运。

据《搜神记》记载:

糜竺在从洛阳回家的时候,离家还有几十里的地方,遇到了一个妇人,请求坐他的车,顺便载她一程。

行了数里,妇人说:“我是天使,是去东海烧你家的。为报你载了一程,特意告知。你快回家吧,我走得慢一些,你早做一下准备吧。”

糜竺回家后,就把财物移出,到了中午家中就起火了。

这虽然是小说类的记载,但说明糜氏家族心存善念,并非为富不仁、豪横乡里之流。

曹公集載公表曰:「泰山郡界廣遠,舊多輕悍,權時之宜,可分五縣為嬴郡,揀選清廉以為守將。偏將軍麋竺,素履忠貞,文武昭烈,請以竺領嬴郡太守,撫慰吏民。」

糜氏兄弟跟随刘备归顺曹操之后,曹操上表盛赞糜竺的品行,专门从泰山郡划出五个县设置嬴郡,举荐他出任嬴郡太守。同时,拜糜芳为彭城相。

一郡太守与国相都是地方大员,曹操可谓下了血本,力图拉拢糜氏哥俩。

但哥俩毫不心动,拒绝到任,一心跟着刘备混。

从这一点看,足以看出糜氏兄弟的德行,他们不差钱,极力争取政治上的地位,但并非是有奶便是娘的主。虽是商人,但没有见利忘义,懂得放长线钓大鱼。

不过呢,哥俩不懂得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应该多次下注,减少风险。

但这恰恰说明糜氏兄弟的品行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在关键时刻,糜芳居然会反叛了呢?

与关羽不睦,投降孙吴

刘备想要去投奔刘表,就派遣糜竺先去致意通款。平定益州之后,刘备拜糜竺为安汉将军,位在军师将军之上。

这就是说,刘备在成都站稳了脚跟,论功封赏,糜竺要比诸葛亮的功劳大、地位高。糜氏兄弟不差钱,也就不必赏赐过多的财物,但地位不可以不高。

刘备对糜竺很客气,但没有付给他统御军队的权力,基本上是在成都养老。

刘备对糜芳的使用就大不一样,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协助关羽镇守荆州。

可清楚,赤壁之战后,周瑜击败曹仁,孙权任命周瑜担任南郡太守。吕蒙袭取荆州,斩杀关羽后,就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吕蒙病逝,由诸葛瑾替代担任南郡太守。

周瑜、吕蒙、诸葛瑾曾先后出任南郡太守,可见其重要性。

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后,就把南郡交给了糜芳,可见对他的信任。

由于关羽这个光环太大,几乎没有人意识到糜芳这个南郡太守也是非同一般。

刘备这么安排,也算是颇具苦心。这足以说明糜芳是既可以统兵作战,也可以治理地方的人才。绝不仅仅因为是刘备小舅子这点裙带关系,就得到了这个职位。

刘备不会拿自己的霸业开玩笑,如果糜芳没有点本事的话,刘备宁肯让他在成都养老。

糜竺、糜芳传:子威,官至虎賁中郎將。威子照,虎騎監。自竺至照,皆便弓馬,善射御云。

糜竺的儿子糜威,官至虎贲中郎将,糜威的儿子糜照,官拜虎骑监。从糜竺到糜照,祖孙三代都弓马娴熟,尤以善射著称。

糜竺祖孙三代武功如此,糜芳的武功也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糜氏宗族并不仅仅是有钱,武功方面也不差。刘备把糜芳派往南郡,就说明他的武力值更高一些。

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

糜芳在荆州南郡任上,与关羽关系处理的不好。吕蒙围困江陵,糜芳就投降了孙权,致使关羽战败被杀。

在成都养老的糜竺觉得糜芳这事做得丢人丢大了,就主动向刘备负荆请罪。刘备好言劝慰,没有责备他,待他恩宠如初。但糜竺丢不起这个人,在郁闷中死去。

刘备也难哦,一个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一个是恩同再造的小舅子,何况这事关羽也是有责任的,不能完全责怪糜芳。

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的形象,把糜芳、傅士仁都描绘成了贪生怕死、毫无节义的小人。

按理说,糜芳念及跟随刘备的初心以及家族的声誉,血战到底是基本的选择。

但糜芳却选择了投降。从各方面的记载来看,基本断定糜芳是主动投降的。

关羽传: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从关羽与糜芳、傅士仁的关系来看,很类似于刘封与孟达的情况。关羽自恃资格老、本事大,总是欺凌糜芳等人,丝毫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关羽骄傲自大的毛病,一般人的确也受不了哦。

关羽成神是死后几百年的事,但世人却把活着的关羽作为神一样的存在。任何有损关羽形象的言语都是抹黑,习惯把任何事情的责任推给别人。

在糜芳投降孙吴这件事上,糜芳自己首先是主要因素,但关羽也应该有些责任。

但这仅仅是表面的现象,还有根本的原因存在。这就牵涉到刘备作为带头大哥用人的策略问题。

制衡是必要的手段,但还是要看最终的结果。

刘备用刘封制衡孟达,结果孟达背叛、上庸丢失、刘封被杀;在荆州问题上,也不排除这个情况的存在,结果糜芳投降、荆州丢失、关羽被杀。

虞翻传: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从《虞翻传》来看,糜芳主动投降后,吕蒙得意忘形,在城外就开始庆贺了。但虞翻认为:“只有糜芳一人是真心投降的,其他人未必可信,何不赶紧入城接管城池呢?”

吕蒙入城后,果然发现了城中有埋伏,幸亏虞翻提醒,他们没有来得及实施。

这是不是糜芳的诈降,没有人去说这事,也不清楚是谁主导的这个埋伏。但虞翻认定了糜芳是真心投降的,这也为糜芳以后的处境埋下了阴影。

在郁闷中不了了之

麋芳的投降举动遭到了吴人的鄙视,其中,主要还是来自于虞翻。

虞翻传: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糜芳乘船外出,遇到了虞翻的船。糜芳船上的人想让虞翻让开,于是喊道:“回避我们将军的船!”

虞翻厉声说道:“失去忠心的人,凭什么再侍奉君主?使人失去两座城池,却称将军,可以吗?”

糜芳十分惭愧,关上船窗让虞翻先过。

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后来,虞翻乘车经过糜芳的营地,官吏没有开门,虞翻的车马不能通过。

虞翻十分生气地说:“应该打开时关闭,应该关闭时打开,哪有这么做事的呢?岂有此理。”

糜芳听到后,更加恼羞。

为何虞翻咋就这么不待见糜芳呢?

虞翻其人其事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虞翻可不是凡人,而是三国时期孙吴的牛人,他既能日行三百(也有说二百的),擅长使用长矛,又对经学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又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孙权曾称赞他“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在豹眼看来,虞翻的确是有些功夫,但性格古怪,嘴巴太臭,跟孔融、祢衡有些相像,是典型的书呆子。

【吴书曰:翻闻曹公辟,曰:"盗跖欲以馀财污良家邪?"遂拒不受。】

虞翻被举荐为茂才,汉朝廷召为侍御史,曹操为司空征辟他出仕,都不就。

不去也就算了,虞翻还阴阳怪气地说:“盗跖想用余财来玷污良家人吗?”意思就是你用偷来的东西做施舍,赚取名声吗?

虞翻与孔融也多有来往,时人也极力称赞虞翻的品行。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孙权以虞翻为骑都尉,但虞翻多次犯颜谏诤,让孙权很不爽。虞翻又与臣僚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遭受很多非议,孙权一怒之下就把他流放到了丹阳泾县。

虞翻传: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

孙权请大家喝酒,而且总喜欢起来劝酒,快到虞翻跟前时,虞翻就假装喝醉了,趴在地上不起来。等孙权过去后,虞翻就再坐起来。

孙权就火了,拔出剑来就要杀了虞翻。所有人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大司农刘基起来抱住孙权,劝谏说:“您喝了酒要杀善士,虽说虞翻有罪,但天下人谁知道哦。都以为您礼贤下士,容贤蓄众,这么一弄,前功尽弃了哈。”

经过刘基力劝,虞翻得以免于一死。

孙权醒了酒后,说:“从今以后,我酒后言杀,都不得杀。”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

虞翻性格耿直,酒后也经常说胡话。

孙权与张昭等人一起谈论神仙的事,虞翻指着张昭就说:“你们这些死人在谈论神仙,世上还能有仙人吗?”

孙权一怒之下,就把虞翻发配到交州苍梧郡去了。等到孙权想起虞翻时,他已经死在了那里。

虞翻就是这么个德性,屡屡羞辱糜芳也不奇怪了。

不仅羞辱糜芳,连于禁也不放过。

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

魏将于禁被关羽俘获以后,关在了江陵,孙权到了之后就把他释放出来,召见他。

一日,孙权乘马外出,邀请于禁与他同行。

虞翻看到了,就呵斥他说:“你一个降虏,岂敢与我们君主并马而行?”说着就拿起马鞭要打于禁,孙权呵斥才罢手。

后来,孙权在楼船上大会群臣,于禁听到音乐就痛哭流涕。

虞翻又说:“你还想用这种虚伪的姿态乞求赦免罪过吗?”

孙权听了,非常不高兴。

孙权这是在唱戏哦,虞翻哪里明白,总是在乱搅局。

虞翻嘴巴没有个把门的,对于禁、糜芳等人大放厥词,弄得孙权也很尴尬。于禁、糜芳心中那个窝囊就别说了哈。

一失足成千古恨

吴主传:(黄武二年)先是戏口守将晋宗杀将王直,以众叛如魏,魏以为蕲春太守,数犯边境。六月,权令将军贺齐督麋芳、刘邵等袭蕲春,邵等生虏宗。

糜芳投降孙权后,也是有机会给自己正名的。

黄武二年(223年),孙吴戏口守将晋宗杀死了将军王直,然后带领部众叛逃,投靠了曹魏。曹丕任命晋宗为蕲春太守,多次侵犯吴国边境。

孙权下令贺齐指挥糜芳、刘邵等突袭蕲春,刘邵等生擒晋宗。

这是能够查阅到的糜芳投降后,唯一一次替吴国征战的记载。

但孙权给与糜芳的机会太少了。

对于糜芳的投降行为,孙吴一般人士大多是持虞翻这样的态度,只是没有像虞翻那样尖酸刻薄的行为而已。

糜芳投降后没有徐晃、张郃、张辽等人那样的能力和成就,只有像于禁那样的境遇。就算曾经战绩辉煌的于禁也被虞翻骂得抬不起头来,何况是糜芳呢?

糜芳到了这个地步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哦。

明智的选择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从糜芳一生来看,曾经面临两次重大的选择:第一次是曹操征拜为彭城相;第二次是投降孙权。

如果糜芳归顺了曹操,境遇或许不错。刘备虽然是善于识人,但用人方面比曹操的境界差一些。糜芳是具备一定能力的,否则刘备不会如此重用他。大概率来看,糜芳在曹操那里可能混得更好一些。

糜芳最后这个结局,与其自身的选择有直接关系,但与刘备对他的使用也不无关联。

史料记载,糜芳与关羽一向不睦。那么,这就是刘备用人的问题了。

糜芳不可能控制关羽,而且关系处的不好,就该把他撤回;刘备不想让荆州铁板一块,想彼此制衡,那最终就是这个结局。

糜芳作为坐镇一方的守将,不敢放弃荆州逃回成都,也不想被战败而回的关羽杀掉,那就只能是投降孙吴。

如果友友们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就结合刘封、孟达的情况仔细品味,去体会糜芳的无奈吧。

孟达、糜芳等人的处境及结局,足以反映刘备在用人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这是整个刘备集团的悲剧,也是糜芳、刘封、孟达等人的个人悲剧。

人在许多时候往往处在两难选择,聪明的人是不把自己逼到两难选择的境地。

这是糜芳再一次以自己的悲剧,留给后世的教训。

正史上糜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如何?

叛贼自古以来都是没有好下场的,糜芳也不会例外!

“关公大意失荆州”始末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刘备率大军围困了定军山,全歼了此处的曹军,连曹操的连襟兼心腹大将夏侯渊也被黄忠斩杀,恼羞成怒的曹操遂提军与刘备在汉中决战。两军激战月余之后,大战以刘备全胜告终。

此时的关羽正奉命镇守荆州,得到兄长的捷报后不免有些膨胀,便自作主张领军攻打了曹军主将曹仁驻守的重镇樊城。关羽之所有如此心急,一者是想让荆州之地与汉中、上庸之地能连为一线,不会再有首尾难顾的尴尬局面;二者也是不想看见他人独建大功。

起初战事非常顺利,虽然关羽自己被庞德暗箭射伤,却成功击败了于禁所带来援救樊城的数万人马,一时声势浩大,大有一举并吞襄樊然后再顺势北伐的势头,曹操还因此动了迁都以避其锋芒的念头。 可是好景不长,关羽万万也没有想到东边的“盟友”孙权会和北方的曹操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更加没有料到手下的傅士仁、糜芳(其中糜芳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全都背叛投敌,大开他们的驻地江陵、公安的城门迎接孙权去了,江陵城中关羽所遗留的大队人马与家眷也自然全都落入了东吴的手里。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关羽传》

消息一传开,关羽带出来的这些人也一个个全都跟丢了魂似的,认为关羽没了后方根据,已成强弩之末,再跟着他也没有多大希望,便四处奔散逃命去了。 最终大势已去的关羽也就只能似砧上鱼肉般任人宰割了。

叛徒糜芳下场如何
  • 演义版

据《三国演义》记载,关羽、张飞二弟死后刘备对东吴已是恨之入骨,遂不顾满朝文武反对大起水路大军七十余万东征伐吴。 战端未开,东吴就自知不敌,不得已孙权只能向曹魏上表称臣,想要借助他的势力来共剿刘备,可是曹丕也不是傻子,他想的是等孙刘交战两败俱伤之际他再从中渔利,自然不会应吴主所请。

求助无门的孙权便只能靠自己了,接连派出了孙桓、朱然、韩当、周泰、潘璋、凌统等心腹大将统军迎战刘备,结果军力明显处于弱势的的吴军开战没多久便败仗连连,军心动摇。偏在这个时候傅士仁、糜芳又听到了军中流言:见东吴渐渐不敌,不少吴军士兵都想要投刘而去,而后顺手杀了傅士仁、糜芳,拿他们的人头去蜀汉邀功请赏。

“令关兴在御营中,设关公灵位。先主亲捧马忠首级,诣前祭祀。又令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去衣服,跪于灵前,亲自用刀剐之,以祭关公。”——《三国演义》

这下这两个背主之徒再也坐不住了,又打起了歪心思,糜芳首先提议回蜀请罪。他认为刘备真正恨的不过是擒获关羽、射杀黄忠的马忠罢了,只要取了他的项上人头,按照刘备“宽仁厚德”的素来作风,再加上自己国舅的铁饭碗便可稳保性命无虞。 他哪里想得到,刘备一见到他便火冒三丈,再听了这二人一番诡辩,怒气就再也压不住了,气得大骂曰:“朕自离成都许多时,你两个如何不来请罪?今日势危,故来巧言,欲全性命!朕若饶你,至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关公乎!”,接着傅士仁、糜芳就被他给千刀万剐了。

  • 正史版

《三国志·糜芳传》对糜芳描述极为简略,通篇不过“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这二十多个字,不仅对他的生平几无描述,对他降吴之后的生活更是只字未提。尽管如此,还是可以从他人传记所记载的一些事迹中推测一二的。

《三国志·虞翻传》中就记载了这样两件事,一天,虞翻在外乘船与糜芳相遇,两条船相对而行。糜芳船上的小厮就喊道:“快走开,这里是将军的船!” 虞翻冷言答道:“失去了忠义的人还能再侍奉别人吗?卖了人家(指刘备)的两座城换来的职位,配称作将军吗?”糜芳一听这话脸就红了,惭愧地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最后也就只能无奈地给虞翻让道了。 还有一次,虞翻坐车路过糜芳营门,恰好门内小吏此时关门,以至于车不得过,虞翻再次大怒,讥讽着说:“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糜芳闻之,又是面有惭色,有苦难言。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糜芳降吴后过得并不好,至少那些“明人正派”是打心眼里看不起他的,无论他获得了多么丰厚的物质回报,良心终生都会受到谴责,因为无时无刻都会有人在东吴提醒他自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卖主求荣之辈,毕竟公道自在人心! 不管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糜芳都是难得善终,这也符合了现代大多数人的正能量的价值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