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直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会不会有假?一直没有人核实吗?
“刘皇叔”的身份一直扑朔迷离,当时的史料记载就语焉不详,没法追根溯源。后世各种不靠谱的作品鱼龙混杂,甚至以假乱真,更让人一脑子浆糊。
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后人还整理出了他的谱系表:
- 1.刘胜,汉景帝第九子,母贾夫人,封中山王,彭城郡刘氏中山堂始祖;
- 2.刘贞,刘胜之子,封陆城侯,封地涿郡,生二子:轩、昂,元鼎五年酎金事件失侯;
- 3.刘昂,刘贞之子,生三子:福、禄、寿;
- 4.刘禄:刘昂之子,封漳侯,生三子:恋、希、清;
- 5.刘恋,刘禄之子,封沂水侯,生二子:经、英;
- 6.刘英,刘恋之子,封欣阳侯,生四子:巡、建、避、远;
- 7.刘建,刘英之子;
- 8.刘安庆,刘建之子,封广陵侯,生二子:平、宪;
- 9.刘宪,刘安庆之子,封缪水侯,生四子:化、和、舒、街;
- 10.刘舒,刘宪之子,封祖邑侯,生四子:谊、喧、读、讲(生于西汉居摄二年);
- 11.刘谊,刘舒之子,封祁阳侯,生五子:用、必、良、布、铎(生于东汉建武元年);
- 12.刘必,刘谊之子,封原泽侯,生二子:显达、不疑;
- 13.刘不疑,刘必之子,封丰灵侯,生二子:斐、惠;
- 14.刘惠,刘不疑之子,封济川侯,生二子:崇、雄;
- 15.刘雄,刘惠之子,东郡范县县令,生子弘;
- 16.刘弘,刘惠之子,生子备;
- 17.刘备,刘弘之子,昭烈皇帝。
这张谱系表,甚至还有人物的出生时间,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不过,这是一份靠不住的谱系,它出自《三国演义》和《彭城郡刘氏中山堂族谱》。
《三国演义》是小说,故事情节服务于剧情,而不是史实,所以这玩意不能当真实的历史。事实上,《三国演义》的说法漏洞百出:
一,刘备与汉献帝论亲,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笔者看到很多文章,振振有词地拿汉献帝与刘备论亲为依据,实在太搞笑了。这个故事是《三国演义》的桥段,正史没有这个记载。
《三国志》记载,建安元年刘备丢了小沛后,逃奔曹操。建安四年,刘备叛逃曹操。这四年是刘备与汉献帝唯一的交集,他们之间也仅仅是由“衣带诏事件”,发生了一丁点瓜葛,但没有见面(董承一手操纵),不存在论亲的事。
二,刘备与汉献帝关系,表述矛盾
《三国演义》表述,汉献帝拿出皇家谱牒对照,发现刘备长他一辈子,所以称之为“皇叔”。这个说法自相矛盾。
上表可以看出,刘备是汉景帝十七世孙,而汉献帝是汉景帝十三世孙。也就是说,论辈分刘备得管汉献帝为“高祖”,汉献帝怎么还倒过来管刘备叫“皇叔”了呢?
三,刘备家族爵位传承,编造痕迹明显
请您仔细看一下刘备的谱系表,它根本经不起推敲,至少有以下几个疑点:
- 1.横跨西汉、新朝和东汉,刘备家族的爵位靠什么传承?
古代爵位传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能传承四代以上就算很牛的了,极少有出现六代的。原因很简单,皇帝不傻,爵位就等于免费饭票,随着亲缘关系的久远,他凭什么一直给你保留待遇?近支还有一堆皇族子弟等着饭票,这么封下去,皇帝不得喝西北风?
比如刘胜的儿子,陆城侯刘贞,在他自己手里,就因酎金事件被夺封了。实在搞不清楚,刘贞的孙子刘禄,凭什么再次得到侯爵。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第十代刘舒,第十一代刘谊,横跨了西汉、新朝和东汉,他们是如何实现隔着朝代传承爵位的?
刘秀登基后,虽然一开始恢复了不少西汉宗室的爵位,但后来悉数罢黜,再后来,他甚至连亲叔叔、侄子的王爵全部废除,绝不可能让西汉的饭票到东汉还有效。
如果刘备的家族能不间断传十几代,历史上绝对独一无二!即便如孔子的后人,都是不连续的恩封。
- 2.爵位每一代都变更,不符合传承的规则
再看看那份表里的爵位名称,每一代都不一样。虽然改封是平常的事,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不会变,怎么可能每一代都会被改封一次?
- 3.封地的名称,大多不可考
爵位的名称,一般以封地命名,可是很吊诡,笔者特地对照《后汉书郡国表》查了一下,这里面的封地,大多数不存在。
《史记》和《汉书》里,都有《王子侯表》,《后汉书》没有侯表,王爵容易查询,侯爵就很难追溯。不过,正常情况下,《郡国表》里应该能有对应的名字出现,可惜连这个都查不到,不可疑吗?
四,《彭城刘氏中山堂族谱》已经被证明是伪造
这一点不展开叙述,网上有很多相关资料,总之一句话,《彭宠刘氏中山堂谱系》,就是后人为了给自己贴金,按《三国演义》编造的。
那么,能不能说刘备的皇族身份就是假的呢?恐怕也不能这么武断地说。
按照《三国志》对刘备早年生活经历的记载,刘备出身于士族家庭,绝不是《三国演义》描写的,“织席贩履”的平民之家。
比如刘备年轻时曾经师从卢植,在豪门士族政治的环境下,平民绝不可能拜在卢植这样的名儒门下,除非他在学术上有很高建树。再比如刘备结交的对象,和豪强依附的事实,像极了光武帝刘秀早年的经历。只有他们这样的士族家庭,才可能有这种生活经历。
所以,刘备宗室后裔的身份应该是可信的。那么他是中山靖王之后的陈述,是否可靠呢?
我认为有这个可能性,只是传承谱系绝不是上面的那张表。更大可能性,我认可《典略》的说法。
《典略》说,刘备是临邑侯后人。有人说《典略》记载很不可靠,这个我承认,但没有哪本史料是完全可靠的,至少《典略》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临邑侯是谁?太复杂了,汉景帝的后人、光武帝的后人,都有被封临邑侯的。另外还有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临邑侯枝属——北海王刘兴的次子刘复。
这个刘兴,是刘秀的大哥刘縯的次子,被过继给刘秀的二哥刘仲为子,封为北海王。建武三十年,他的次子刘复封临邑侯。我个人认为,刘备有可能是刘复的后人。
这位刘复学问很好,曾经与班固一起编写过《汉史》,典型的诗书传家。不过,刘复虽然是宗室子弟,他只是皇族远支旁属,跟西汉楚元王一系类似。
假如刘复是刘备的先祖,有些问题就可以解释得通了。比如刘备为何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谱系?为什么当时很少有人质疑刘备的身世?
三国时期有个历史大背景,天下各大军阀,都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捞着各人的政治资本。刘备的另类之处在于,他的身份就是宗室子弟,比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更有说服力。
问题是,刘备的这个宗室后裔是“擦边球”,他不是刘秀的后人,而是刘秀的哥哥的后人。所以刘备不能细说,说了他的光芒就会暗淡许多,只能说一半留一半。
至于当时的人为何不质疑刘备,也很简单,你这个汉室后裔,相当于是小数点后面十几位了,没人拿他的身份太当回事。况且人家也不算造假,打这种嘴仗,一点意义都没有。
其实,魏蜀吴三国鼎立,有谁会闲着蛋疼,说魏和吴不合法,又有谁说刘备就一定合法?还不是后世史学家,为了政治宣传的需要,刻意放大了这个屁大点的事?
所以,我个人认为,刘备宗室子弟的身份应该是可信的,至于是哪一系之后,是不是中山王后裔,没法考证了。鉴于当时刘氏皇族的招牌,鸡肋的特性,没人会去计较这种无聊的事,更没必要去替他寻根拜祖。
刘备一直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会不会有假?一直没有人核实吗?
刘备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这一点毋庸置疑。
据三国志记载,其祖刘弘为东郡范令,其父但在刘备少时已逝。
刘备便与母亲以卖草鞋、草席为生。
175年(15岁),其母便叫他外出求学,与同宗刘德然加入东汉末大儒卢植门下求学,与公孙瓒同门、并与其结为好友。
刘德然父刘元起常资助刘备。刘元起妻骂:“各是一家,怎可时常帮助他呢!
”刘元起答:“我们宗族中有此孩儿,不是普通人啊。”
但刘备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穿着华美服饰,成天嬉犬游马、酣歌醉曲为乐。这就是保留了汉朝宗室贵族之风。
刘备平日沉默寡言,常以谦虚恭敬待人。
由于喜欢和豪杰游侠交往,许多年少者都趋附在他身边。
刘备喜欢结交豪侠,就是喜欢一些有名望,而且能够为民办事人交往。
众所周知,刘备祖上是西汉刘邦的后代,可是东汉是光武帝创造的,他本身是西汉的皇室远亲,自然不会特别厚待刘邦的后代。
以至刘备的父亲祖父官是越做越小,到了刘备这一代,基本没有什么政治资本可以吃。
都要靠贩卖草席为生。
历史记载,刘备家乡有几个大商人看到刘备这个样子,挺像贵族,然后给予刘备资金,其实是想在刘备身上投资,你想如果是个普通人会有商人巨富给他投资吗?刘备用这些钱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大汉王朝迫切需要一面旗帜,表明还有皇室成员拥护,而不是孤立的。
刘备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必要之需,刘备雄心壮志,以匡扶即将倒下的汉室为己任,最起码刘备是这样说的。到了东汉末年,西汉初期皇室后裔很多都沦为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官职俸禄了。
刘备是汉室宗亲应该没有问题,只不过当时汉末汉室宗亲也不值钱,皇帝老人家都没有权,普通宗室可能都沦落为普通百姓了。不过,刘备这个皇叔当的也不勉强,毕竟汉献帝亲口封赠,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啊。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参考部分历史资料)
(图来自网络,侵删)。
刘备一直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会不会有假?一直没有人核实吗?
刘备说:“不光我是中山靖王之后,我们一个村的很多都是中山靖王之后。”
一、中山靖王是谁?西汉景帝刘启一生共有十四个儿子,老十是汉武帝刘彻,老九便是中山靖王刘胜,只不过他们二位并非一母所生,刘彻的母亲是孝景王皇后,而刘胜的母亲则是景帝的宠妃贾夫人。
公元前154年,因削藩而起的“七国之乱”被平定,汉景帝大封诸子为王,年仅12岁的刘胜就在当时获封为中山王,封地在西汉常山郡的东北部,治所为卢奴县(今河北定州市内),人口大概三四十万的样子。刘胜一生没什么大的追求,可以算作是皇帝心中最可爱诸侯王的样子——不喜政治,唯好酒色歌舞而已,没事同美女们做做游戏,为刘氏繁衍子孙后代。
有人说汉家刘氏很厉害,硬生生从一个春秋战国时的小姓,“生”成了后来的大姓,而中山靖王正是其中的典型,一生据说有一百二十个儿子。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一百二十个包括刘胜的所有儿子和女儿,更有人认为一百二十是刘胜子孙合起来的总数,不一而足,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证明,刘胜是一个”高产“的诸侯王。
二、中山靖王之后关于“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件事,从古至今,历来有不少怀疑之声,甚至还有能人异士推出了基因理论来证明“刘备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实在是大可不必。事实上刘备也没什么必要去冒认“中山靖王之后”,因为当时的“中山靖王之后”实在是太多了。
前面我们说过,中山靖王是个”高产“的诸侯王。而且,我们还知道汉武帝时期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阳谋”推恩令“,就是说把诸侯王的土地分封给他的那些儿子和兄弟们。作为120个儿子的父亲,想必当时听到”推恩令“的时候,中山靖王应该也是虎躯一震的话。不过,没办法,他的十弟汉武帝刘彻就是这么厉害,他的中山国不分也是不可能的了。
”推恩令“刚刚颁布了三年多,中山靖王刘胜的封地便分出去了19个(县)侯国,他自己手里则只剩下了9个县,封地不足原来的四成了。大概是汉武帝也考虑过九哥手里实在是没多少封地可分了,对中山国的”推恩“也就到此终止了。
在这受封的19个侯国之中,有一个叫陆城侯刘贞的便是刘备的先祖,他受封的这一年是公元前127年。不过,仅仅15年之后,刘贞便因为”酎金夺侯“事件而失去了侯爵,自此便在涿郡安家了。所以,从这方面也看得出来,刘备之所以卖草鞋也跟汉武帝的”推恩令“没什么大关系。
再说回”中山靖王之后“,咱们姑且不计算那些未受封的,单就这19个侯爵加袭爵中山王的嫡子刘昌,这20个人,自公元前127年开始执行”推恩令“时算起,到刘备出生时的约公元161年为止,这共计近290年的时间里,可以在原中山国内繁衍出多么庞大一个”中山靖王之后“的群体?不说数以万计,上千人还是很正常的。
那么,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况且,刘备所处的是东汉末年,”中山靖王“是西汉中期的诸侯王,作为”中山靖王之后“除了能让刘备增添点自豪之外,实际上并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益处,这一点跟西汉末年的刘秀、刘玄、刘盆子等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曹操、袁绍、袁术等人从身份地位上来说,都是要远高于刘备这个所谓的”西汉皇族之后“的,所以,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核实刘备的身份,甚至于汉献帝都要对刘备说一声”三百年前是一家了“。
刘备一直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会不会有假?一直没有人核实吗?
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在元狩六年,曾经被汉武帝册封为涿县陆城亭侯。
刘备就出于涿县这一支刘氏皇族血脉,据《三国志》记载:
先主,姓刘,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意思是说: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为什么有人怀疑刘备的身份?因为刘备是161年出生,在时间上与开国皇帝刘邦已经离得比较远,而且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就是说到刘备这一代,家里已经比较贫穷,主要靠编草鞋子为生。
以现代人的眼观看,有点假冒皇族的嫌疑。
三大原因可以说明刘备的身份不会有假- 其一、在东汉,皇族的政治经济条件差别本来已经很大
刘邦的后代,经历王莽时期,基本上都平民化了,刘秀建立东汉,没有重新册封刘邦的后代,因为刘邦的后代实在太多,刘秀确实顾不上那么一大家子。
而且刘秀的嫡系,后来成为刘家的主流,西汉皇帝的后裔就更加没落无闻。
- 其二、刘备的贵族习气还在,宗族关系仍然很清楚。
举个例子,刘备从小就不怎么喜欢读书,而是“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他非常注重宗族关系的维护,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时常资助比较贫困的刘备,将他和刘德然同等对待。
刘元起的这种行为,还招致他的妻子的不满,刘元起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宗族中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孩子,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人呀。”
- 其三、刘备是在老家崛起的,兔子不吃窝边草,要坑蒙拐骗也不能骗乡里乡亲
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他喜好交结豪侠,当地少年争相依附于他。
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积聚千金家产,“贩马周旋”于涿郡城,见刘备而异之,颇有奇货可居的意味,于是他们“多与之金财”,刘备因此有了招兵买马的资金。
事实上,刘备出名以后,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去考证核实,但是都没有证明刘备是冒牌货。就像学历一样,博士后比较少,刘秀的后裔就相当于硕士以上学位,景帝的后裔实在是太多了,满大街都是,就相当于本科生。
东汉末年,刘邦的后裔就更多,至少有一百万人以上都是刘邦的后裔,所以说皇族的身份,已经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就像有文凭的人未必就能功成名就。
总而言之,刘备确实是中山靖王之后,一直有人核实,但是像我这样仔细推理的不多。
归纳一下就是东汉末年皇族的政治经济条件差别本来就很大,刘备的贵族习气还在,宗族关系仍然很清楚,而且刘备是在老家崛起的,这些都说明刘备确实是皇族身份。
刘备一直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会不会有假?一直没有人核实吗?
《三国志.先主传二》开明宗义"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又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汉,诸葛亮、许靖等上言曰"伏唯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后,本支百世,乾衹降祚,圣姿硕茂…”。只此两处已明示刘备乃汉室宗亲,有何疑问呢?在辦别历史人物出身真伪时,还需看一下史书为好。免得又有人责怪《三国演义》骗了人。其实,小说以历史年代为背景,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主要内容,基本上做到了七分实,三分虚的故事概率。
刘备一直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会不会有假?一直没有人核实吗?
这个放心,造假的可能性非常小。
原因很简单,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刘邦的子孙后代。
当时,正是大汉朝时期,虽然距离刘邦建立汉朝过去了400年了,毕竟他们是王族,从中山靖王开始一直到刘备生活的时代,不仅有家谱作为佐证,而且就算是口口相传,才400年的时间也不是很久远,很多东西当时都能够佐证的。
例如,刘备所生活的涿州地区就聚集着大量的刘邦的子孙。
汉朝跟明朝不一样,汉朝在经历了汉武帝的推恩令之后,到了刘备所生活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被推恩成了普通小老百姓,这也是为什么刘备需要通过编草鞋拿出去卖来维持生计。
但是,毕竟家族拥有皇族血统,早期生活的还不错,所以生育率要高过普通人,仅在刘备所生活的涿州地区刘氏之孙就特别特别多,而且拥有很强的聚集性,刘备所生活的村庄应该就是一个以刘姓为主的刘家庄,因为刘备在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他们刘氏家族内部的堂兄弟等远房亲戚。
那么,刘家庄的建村史上面也会记录老刘家人为什么来到了这儿,在这儿有一个大概什么样的发展。
以上都会有的,不要说刘备家族是皇族后裔,就算我们家族在洪武年间移民到北方地区也是保有了家族的族谱,到今天都还在有人继续编撰。
所以,我不仅对我们家族从哪来很清楚,我们家族什么时候来,来这里干了什么,期间出现了哪些事件和人物都是知道的。
刘备家族作为皇族后裔,并且距离中山靖王仅仅300多年的时间,这个过程虽然有推恩令,但是家族的延续记录应该也是很详细的。
刘备作为中山靖王之后这件事儿没有什么疑问!
也正是因为家谱上记得非常清楚,所以在和汉献帝攀亲戚的时候就容易了,两个人见面这么一聊,发现原来刘备比汉献帝长一辈是是汉献帝的叔叔。
如果没有族谱,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刘备是个骗子呢?
比如刘备在战乱中捡到一份刘氏宗亲的族谱,靠这个瞎编跟汉献帝攀亲戚。
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刘备不是突然横空出世来到汉献帝的身边,他的发展脉络和清楚。
首先,刘备生活在涿州地区,成年之后到了城里边儿去学习,他的同学里就有公孙瓒这个大军阀。
在涿州的时候刘备非常出名,整天呼朋唤友,手底下聚集了一盘豪杰,有两位中山大商人看到刘备这个人不像平凡之辈,给了他很多钱,让他招兵买马。
所以,在黄巾军大起义的时候,他能在当地募集一支军队,并且作战英勇立了不少功劳。
然后,在汉朝末年军阀混战中不断的积累战功,最后才有机会见到汉献帝。
关于刘备的发迹史,都有当时大量的人员和文件的佐证,他的身份是没什么疑问的。
否则,相关人员早就把他拆穿了。
打个比方,刘备投靠荆州刘表的时候,当时北方完全在曹操的统领之下,他的手底下有很多人和刘备都是老相识了,如果刘备造假,这些人站出来指出,刘备就会身败名裂,别说和刘表一起对抗曹操,就连刘表都会把他赶走,让他惶惶如丧家之犬了,更不可能在后来得到那么多百姓的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