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贞起兵造反缘于道士预言?“皇后命”是真实存在还是妄言?
李守贞守了一辈子的“贞”,被一个和尚和一个相士破了!李守贞在历史上虽然名气不大,但却是五代时期非常重要的人物。五代十国,天下大乱,英雄不问出处,是草莽创业的好年代,李守贞就是其中之一。
李守贞虽姓李,跟李唐、后唐血脉都不沾边。他自幼生活漂泊,寄人篱下,直到遇上好主子石敬瑭。李守贞常年追随在石敬瑭身边,很得信任,石敬瑭无论调任到哪里,都得带着他。等到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后,李守贞从一名“跟屁虫”,一飞冲天,成为国家栋梁。
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跟对人很重要。
事实证明,石敬瑭没看错人,李守贞不是吃白饭的,他多次领兵打败契丹人的入侵。当然李守贞也因此地位越来越高,武职做到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文职做到侍中(宰相)。
开运三年,契丹人大举入侵,晋出帝石重贵中计,李守贞兵败,后晋灭亡,李守贞“失贞”,投降了契丹人。
不过说实话,李守贞投降的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五代十国一共五十几年,皇帝换得比衣服还要勤,如果要求每一位臣子尽忠,中原的官员得死绝几次。
好在契丹人水土不服,没过多久,就被此起彼伏的反抗力量赶跑了。后汉政权成立,李守贞又及时反正,归降了后汉。
按理来说,身上背了污点,好容易反正了,就该踏踏实实,重新做人。可是不到两年,李守贞再次背主,这一次他要自主创业了。
促使李守贞反叛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和尚,一个是相士。
和尚叫总伦,他的一双通天神眼看破了天机,于是他对李守贞说:反了吧,你有天子命,这年头能当马云,为什么要当马仔!
那位不知名的相士,李守贞恐怕都没见过面,他关注的是该相士的一次相面经历。
五代时期有个叫符彦卿的牛人,跟南北朝的独孤信一样,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岳父”,各有三个女儿当了皇后。相士那一次就是给符彦卿的长女看相,他一见到符大小姐,立刻脸色大变,说了句“此女贵不可言”,“当母仪天下”。
这件事传到李守贞耳朵里,他心动了。符彦卿和自己同朝为官,是老朋友了,何不替自己的儿子迎娶此女呢?如此一来,两条预言合一,我李守贞就是天命所归呐!
符彦卿恨痛快地答应了李守贞的求亲,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美滋滋地搂着未来的国母进洞房了。李守贞那个爽啊,这哪是娶儿媳,简直是捡回了一顶皇冠。
就差一身龙袍了!李守贞想啥来啥,举兵京兆的赵思绾,突然差人来拜见:我愿意尊奉您为皇帝,龙袍都给您准备好了。
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李守贞啊李守贞,你再不扯旗,太对不起老天爷的一片苦心了。于是,李守贞在河中城正式举兵,宣布自立为秦王。
不久,汉隐帝刘承祐的三路平叛大军接踵而至。李守贞一看三路大军的大小将领,乐了:这不都是自己昔日的马仔嘛,凭我老李的威望,一声吆喝,还不得全都跟我入城喝酒?
结果让李守贞失望了,昔日毕恭毕敬的小弟们,居然谁都不理会老领导的眉眼,迎着城头,把李守贞家祖宗八代全都招呼了一个遍。
好在老李战斗力够飚,三路大军对他无可奈何。就在李守贞咬牙切齿,准备发动反攻时,灭顶之灾来了,那个年代最牛叉的将军,枢密使郭威亲临前线。
郭威到了前线,一言不发,围着河中城转了一圈,回营就搞怪。他征调周边五个县两万民工,围着河中城修建起一座座营房堡垒。身边的将军谁也看不懂,郭威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郭威也不解释,一心一意当“包工头”。
等堡垒修建好了,还没来得及放炮庆贺,李守贞突然冲出城外,他们手持铁锨大锤,一顿乱砸乱推,瞬间把郭工头几个月的成果毁于一旦。
老郭既不生气,也不心疼:来啊,继续修!几个月后,又修好了,李守贞如法炮制,再次给他推到。如此往复,扯了一年,大伙儿都看明白了,李守贞也看明白了:老郭,你TM太阴了!
原来,郭威吃准了李守贞孤立无援,强攻代价太大,摆出一副困死李守贞的姿态。李守贞当然不能干,必须拆了这些违章建筑,做好突围的准备。可是在一次次拆违建的过程中,他又落入老郭的第二个全套:李守贞的军心不稳,每次出城后,总要跑掉一大批。
弄到最后,李守贞心凉了,还没正面对垒,自己就折了一大半军力!就在他暗自伤神时,老郭发动了进攻。
到这时候,仗已经没法打,城里缺食少粮人心涣散,那些口口声声拥立他的家伙们,坐山观虎斗,谁也不来救援。李守贞悲愤之下,拉着全家人点火自焚,皇帝梦破碎了。
当然,那位未来的国母不能死。李崇训拉她自焚时,她躲在帷帐后,没被发现。城破之后,她据门而坐,对乱兵们高呼:我乃魏王的女儿,魏王与你们枢密使郭大人生死之交,你们不得无礼!
郭威得到消息,急忙赶来,派人将她送还符彦卿府中。看着符大小姐的背影,郭威忍不住夸赞:能在兵荒马乱中自保,此女不简单!
回到家中,符彦卿的夫人劝女儿,你遭此不幸,出家吧。符大小姐拒绝了:人各有命,我为啥要出家?这事被郭威的义子柴荣得知,顿生仰慕之心,于是向符家求亲,娶为嫡妻。
柴荣就是后周的第二任皇帝,他登基后,册封符氏为皇后,居然神奇地应验了相士的预言!原来,相士说得没错,是李守贞自作多情!
符氏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完全是西汉薄太后的翻版嘛!
当年相士说薄氏“当生天子”,魏王豹自作多情,自认为娶了薄氏,自己就是天命所归,急吼吼地跟刘邦翻脸自立。结果,魏豹被灭,薄姬被刘邦笑纳,生了个儿子叫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
是的,符氏的故事明显是照葫芦画瓢,编造出来的。这个故事记载于《五代史补》,和《五代史阙文》,存在明显漏洞。比如符氏对乱兵说,她的父亲是魏王。可是符彦卿从来就没被封过“魏王”。
郭威干掉刘承祐后,先册封符彦卿为魏公,第二年后周建立,他又封符彦卿为淮南王,后来又改封他为“卫王”。符彦卿封魏公,是在李守贞死后第二年的事,符氏怎么可能称其父为“魏王”?
所以,李守贞因为相士之言而造反之说,不大靠得住。其实,抛开道德审视的目光,我觉得李守贞造反,有其必然性。
- 其一、李守贞的性格决定了他行为
李守贞从一名典客,迅速蹿升为政治核心人物,说白了是时势造英雄,也有运气成分。但是李守贞不这么想,升迁速度让他飘了。
石敬瑭驾崩后,尽管石重贵对李守贞也很信任,但是李守贞却不满足于军界一把手,非要出任宰相,由此与文官集团产生矛盾。后晋的灭亡,与李守贞恶斗文官集团密不可分。
由此可见,李守贞没有摆脱五代时期所有军阀势力的通病:拥兵自重,嚣张跋扈!所以,他发展到举兵反叛一点不奇怪,与其说是总伦迷惑了他,还不如说他是给自己找一个漂亮的借口而已。
- 其二、李守贞的处境有逼上梁山的成分
五代时期,其实出了好几位英主,他们都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可惜命短,导致王朝二世而亡。比如后汉高祖刘知远就是其中之一,他称帝后不到两年就驾崩了,其子刘承祐即位,即汉隐帝。
刘承祐这家伙疑心病特重,只相信身边的人,对老爹留下的旧班子充满忌惮,尤其是武将,不断遭遇他的杀戮。跟李守贞一起归降的杜重威,就是这样被诛杀的。曾经灭了李守贞的郭威,后来在刘承祐的逼迫下,愤然反还击,取而代之。
所以,刘承祐的自找麻烦,是李守贞反叛的导火索。
- 其三、五代环境创造了李守贞自立的土壤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加起来才五十四年,皇帝换了十几个。这种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格局,让每个人都怀疑一件事:坐在龙椅上的这位,他能撑几年?
因此,但凡腰里有枪杆子的,都难免会生出异心,这是时代土壤结出的果。
李守贞本就是藩镇军阀势力,归降后汉本就不情愿,刘知远还不长寿,这些都是促成李守贞反叛的春风。
因此,所谓李守贞被道士和相士破了“贞”的说法过于表面化,甚至只是后人编造的饭后谈资而已,那个年代,出什么幺蛾子都不奇怪。
李守贞起兵造反缘于道士预言?“皇后命”是真实存在还是妄言?
古代王朝有许多神奇的预言,有的因为预言成就了大业,有的因为预言丢掉性命,而李守贞就是个失败的例子!
李守贞是五代十国中后晋的一位将军,后晋灭亡后,他有投靠了契丹,后汉建立后,他就又投靠了后汉,真是一个有奶便是娘的人,没有一点忠贞的人啊,还叫什么“守贞”真是讽刺啊!李守贞很信命,每次下决定时都要找算命先生算一卦,他认为后汉也快不行了,自己以后的出路在哪里呢,所以他又找算命的算一卦,这个算命的和以前的算命先生不同,他说自己靠声音就可以算到你的命运,李守贞认为很神奇!这个算命的让李守贞把家里所有人都集中起来,一个个轮着发出声音,当一个女子发出声音后,算命的就告诉李守贞,这个女子有皇后的命啊,以后是能当皇后的!这个女子是李守贞的儿媳妇,是符彦卿的女儿,符彦卿也是后汉的官员!李守贞听了兴奋啊,自己脑补情节,他认为算命先生的意思说自己女儿说皇后命,那自己不就是做皇帝的命啊,自己做了皇帝,然后儿子继承自己的皇位,那符氏不就是皇后了嘛,看来天注定自己当皇帝啊,李守贞真是昏了头啦,算命的可没说他能当皇帝啊,可他却自己认为是皇帝命,骗人还真的首先把自己被骗了才行!
李守贞有了预言的激励,还真的造反了,反正后汉是小国,自己推翻他它不就当了皇帝嘛,他还真的起兵造反了!结果后汉派出名将郭威平叛,两下子就搞定了李守贞,就这点能力还想当皇帝,真是做梦呢,李守贞郁闷啊,说好的我能当皇帝,怎么是这样的结果啊,算命的骗人啊,最后他郁闷的自杀了,算命的没骗人,是李守贞想歪了!李守贞被灭,符氏躲过了一劫,郭威找到了她,郭威认出了她是老熟人符彦卿的女儿,也就没有难为她,还让她回到父亲那里,并且还认她为义女,还把她嫁给了自己的养子柴荣!后来郭威当了后周的开国皇帝,三年后郭威死了,因为没有后代,柴荣就当了皇帝,符氏也就真的成了皇后了,原来预言真的没有错啊,最有意思的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也是符彦卿家的女儿,可真是有意思的很啊!
李守贞真想从坟墓里爬出来杀掉那个算命的,你说皇后命是这个意思啊,怎么不早说啊,害得自己没了命,可是如果你不造反,符氏哪有机会成为皇后啊,原来李守贞只不过是符氏成为皇后的一块踏脚石罢了,算命的当然不会说出来啊,不然算命的也没命啊,这就是天意弄人啊,一点不由人呢!
李守贞起兵造反缘于道士预言?“皇后命”是真实存在还是妄言?
中国历史上,本就充满神奇色彩。一部分来源于对于自然现象的不了解,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不常见的景象都会认为是老天爷的指示,电闪雷鸣甚至都是动乱的暗示。除此之外,世间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比如准确度超高的算命,当今社会称之为玄学。
历史的五代时期,社会动乱,更有众多人士都想借此机会来瓜分天下,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也有这种想法。但是,与其他人不同,在决定是否造反之前,李守贞请来当时江湖上凭借声音便可以算出命运的和尚。
和尚见到李守贞时,没有言语。李守贞不死心,依次请出自己的儿子,妻子,但是面相都不怎么样。直至儿媳符氏走出来时,和尚眼中立即大放光彩,惊喜的说到“此天下之母也”。
李守贞听到此句话后,立即欣喜若狂,对于和尚的此句话李守贞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尚说自己的儿媳符氏有皇后命,儿媳又是自己二儿子李崇训的妻子,这样看来。他要当皇帝,只有他当上了皇帝,他的儿子才能是皇帝,他的儿媳符氏也才能是皇后。
李守贞听到和尚的话之后,悬挂的心立刻安稳了起来并且立刻起兵造反。汉隐帝对此立即派出郭威带兵进行围剿。盘旋一段时间之后,李守贞被困河中城,弹尽粮绝,最终李守贞只能够选择带领全家自焚来避免受到更多的牢狱之苦。但是,就在此时,儿媳符氏不见了。
原来,当郭威的手下进入李守贞的府中时,便已经发现了符氏,并且准备动手处死。面对如此情形,符氏只对士兵说到“我父亲和郭威有私交,你最好不要冒犯我。”,便将士兵吓得不敢动手。符氏赶回家中,其父听闻此事之后,连忙想让自己的女儿去出家来躲过杀生之祸。对此,符氏只有一句话“生死有命。”此外,符氏请求父亲带自己去面见郭威。
对于符氏的到来,郭威认为并不意外。郭威早就从自己手下的口中听闻此事,并且对于符氏的临危不惧甚是欣赏,两人见面之后,郭威甚是高兴,连忙收符氏做自己的义女。
郭威收符氏为义女,并不完全是因为欣赏符氏,更多的事因为自己的养子柴荣。柴荣的老婆刚刚去世,郭威很想撮合二人。在郭威的极力撮合之下,柴荣与符氏并结连理。
不久后,郭威创建后周。几年之后,郭威去世,柴荣登基,符氏也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
李守贞起兵造反缘于道士预言?“皇后命”是真实存在还是妄言?
李守贞造反的直接原因,是一僧、一道、一箭。
李守贞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一员骁将。封天平军节度使,镇守河中府。当时的河中府辖境相当今山西西南部的永济、临猗、运城、河津、万荣等市、县和芮城、陕西大荔两县的部分地区。是陕、晋两地交通枢纽。因为地处黄河中游,故称河中府。
李守贞之所以起兵造反,缘自五代十国的政治大环境。
五代十国政治动荡,但凡手有刀枪,都想称王。骄兵悍将们跟随刘知远打天下,老大一死,立刻政治洗牌。不少将帅蠢蠢欲动,都想乘着新主刚立争个龙登九重。长安的赵思绾翻脸叛变,王景崇怀奸,李守贞手握雄兵,坐拥大郡,自然不愿一辈子俯首称臣,伺候别人。
心中堆满干柴,遇到一点火星,就会熊熊燃烧。一僧,一道,和他宴席上射出的一箭,让他举兵反叛!
一天,李守贞正正坐在府中,忽然有一个游方和尚,在门口吵吵嚷嚷,口口声声说要见真主。卫兵以为是个疯和尚,把他推搡出去。
李守贞一听真主二字,不由心动,忙叫人把和尚请进来。这和尚一进府中见了李守贞,立刻纳头便拜。李守贞忙让他起来,问明缘由。
来人自称名叫总伦,能望气识人。这几日在河中府行走,忽然望见五彩祥云飘动,便随祥云而行,不知不觉来到府前。因此断定此府有拯救天下的真主。今日一见,方知李守贞即为真主。
李守贞一听,不禁心花怒放,与其交谈,这个和尚居然把天下大势说得头头是道,分析得井井有条。于是立即下令聘总伦为国师,为他出谋划策。
不光如此,一个道士也让李守贞叛心陡生。河中府有一个道士,此人能够通过听声算命。李守贞曾经把家里的女眷全部招来,隔着帷帐让道士听声算命。连过过几个,道士只是点头。当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妻子符氏走过讲话时,道士不禁大惊,说道:“此女命当大贵,必母仪天下!”
李守贞一听,立刻喜上眉梢,心想:我的儿媳妇都能母仪天下,我又是拯救苍生的真主,现在起兵夺取后汉权柄,正是大好时机,不必再瞻前顾后了。
决心已定,当晚与众将士饮酒作乐。酒酣之时,他突然灵机一动,大喊取我箭来。然后他对将士们说:“你们看,前面就是一幅老虎,用舌头舔掌图,中国天意让我得到大位,我这一箭就能射中老虎的舌头。”
说着张弓搭箭,嗖的一声,箭射出去。而这一箭,仿佛神灵附体,不偏不倚,正好射中老虎舌头!
坐中一片欢声雷动,众将不禁拜倒在地,站起来后不断高呼:反了,反了!
(李守贞)
一僧,一道,一箭,真让李守贞反了!
可惜,李守贞没有天子的命,却害天子的病,他不是真主,却偏要拯救天下,最终陷于郭威的重重围困,自焚而死。
(郭威)
他的儿媳妇符氏,是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之女。李守贞死后,符氏嫁给了后周皇帝柴荣,真如道士所断,母仪天下。
冥冥之中的李守贞,若知此事,该如何感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