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鉴定说光绪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那么,是谁下的毒?

2008年,正好是光绪帝驾崩100年,由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专家,联合发布了一个震惊世人的消息:在光绪皇帝的发辫及随葬衣物中,发现超量砒霜,根据砒霜含量分布,及人体生理特征分析,最后得出“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的结论!

光绪帝驾崩后,就一直流传着光绪帝被谋杀的说法。比如书法家启功曾回忆,他的曾祖礼部尚书溥良说,光绪死前,喝了一碗慈禧赏赐的“塌喇”(优酪乳)。当时的宫中内人,提到光绪之死,一律是讳莫如深的神态。

按照《清史稿》记载,光绪死于疾病,后人根据医案记录,推测光绪得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和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所以,光绪被毒害的传言,一直得不到验证,成为野史。没想到百年后的现代考古技术,推翻了正史,为我们揭开了这段谜案。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谁是毒害光绪皇帝的凶手呢?动机又是什么呢?

  • 第一疑凶:慈禧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坚信,杀害光绪的凶手,非慈禧莫属。从动机、条件和证据三个维度分析,慈禧的嫌疑最大。

1.作案动机

慈禧与光绪帝的决裂,从戊戌变法后就无人不知,假使光绪帝掌权,慈禧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在光绪眼中,慈禧就是祸害大清国的罪人,同时也是自己个人不幸遭遇的仇人。

对光绪的这个心态,慈禧也心知肚明,她知道一旦光绪重新掌权,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全面否定自己,并清洗自己的政治势力。

慈禧并不认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有问题,更不认为光绪的变法正确,所以,为了防止光绪重启变法,她必须除掉光绪,更何况二人从私人感情上,早就水火不容。

其实这个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够充足。

①慈禧反对戊戌变法也不全是错

由于晚清的屈辱史,及光绪帝曾经带来的一丝光明,后人天真地认为,假如没有老妖婆作梗,戊戌变法顺利实施,或许中国就不会遭受列强蹂躏。

其实这是误解,且不说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单从戊戌变法的内容、方法和变法人选三个角度看,可以肯定地下个结论:没有慈禧的阻拦,戊戌变法也会失败,最坏的结果有可能让大清王朝提前灭亡。

虽然从今天的视角看,大清提前灭亡不算坏事,可是就当时而言,这是谁也接受不了的事实。

限于篇幅,我们不能仔细分析戊戌变法本身的缺陷,可是请别忘记,慈禧阻拦变法,既有思想落后的一面,也有对政局经不起大动荡的考量,不能全面否定慈禧的做法。

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夫妻双方为投资股票还是房地产发生争执,都想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结果闹得摔碗掼盆。可是你能粗暴地以对和错判定是非吗?即便是结果验证某一方错了,也不代表另一方肯定正确。

其实慈禧也不是完全反对戊戌变法,甚至还有过支持的举动,只是执行过程中变味了,惹翻了慈禧太后。

由此可见,慈禧不是反对变法,而是反对具体的执行方案,以及背后的政治目的。因此,将双方的分歧,当做慈禧杀害光绪的动机,不够充分。

②回鸾后,光绪的处境有所改善

北京事变后,慈禧、光绪一行逃难西安,沿途艰辛不说,慈禧一度差点被八国联军当作战犯干掉。这段经历,让慈禧冷静下来,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变法大清早晚要亡。从这儿开始,她与光绪的政治理念接近了。

回到北京后,光绪的政治待遇有所恢复,他结束了瀛台幽禁的生活,重新回到金銮殿参政。当然,拍板的依然是慈禧。

从计划废掉光绪,到让光绪重回金銮殿,这个举动释放了很明确的政治信号:慈禧非常希望母子和解,共度危局。

③私人恩怨未必走向你死我活

慈禧曾经册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为废黜光绪做准备。就在这个过程中,以载漪、载勋、载濂、载澜和刚毅为代表的皇族贵戚,带领六十多名义和团,直奔瀛台,准备弑杀光绪帝。

慈禧阻止了这个鲁莽的举动。客观来说,如果不是慈禧阻拦,光绪帝提前十八年就驾崩了。

慈禧一面准备废黜光绪,一面又保护他的生命不受威胁。这说明,尽管“母子俩”已经如同陌路之人,可是慈禧依然没有泯灭人性之光,从私人感情上讲,她依然不能做到决绝。

2.作案条件

从作案条件上来讲,慈禧肯定是条件最好的一位。可是条件最好,不代表唯一具备条件。从载漪等人准备公开弑杀光绪来看,光绪帝的被孤立,导致他的基本安全失去了保障。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具备谋害光绪的条件。

3.证据分析

慈禧谋害光绪的间接证据有两个,一是她曾经说过:“我不能先尔死。”二是启功所说的那一碗“塌喇”。不过说实话,这些都不能算是证据。

从以上分析可知,慈禧谋害光绪,严格来讲有点勉强,或者说理由不够充分。

  • 第二疑凶:袁世凯、庆亲王奕劻

袁世凯谋害光绪的动机很简单,当初戊戌变法,就是袁世凯告密所致,光绪因此对袁世凯恨之入骨,曾经“日书项城(袁世凯)名以志其愤”。

庆亲王奕劻为何要谋害光绪呢?因为奕劻与袁世凯有私交,二人定好计划,谋害光绪后,由奕劻的儿子即位。

这个说法其实最不靠谱。光绪遇害前,袁世凯已经被贬,回到河南定居。以袁世凯的实力,想远程控制弑君,比登天还难。立奕劻的儿子为帝更始无稽之谈,这种事除了慈禧,谁有能力暗箱操作?

  • 第三疑凶:李莲英

李莲英谋害说,出自裕德龄《瀛台泣血记》。裕德龄是当时的宫中女官,与光绪皇帝有交集。不过,从裕德龄的其它记载来看,有很多靠不住的东西。比如她自己的身份问题,裕德龄把自己包装成旗人公族之后,甚至笔名用了“德龄公主”,其实她的身份是个汉人。

从李莲英一贯的风格来看,他不可能与光绪产生个人恩怨,假如他下手谋害光绪,只有一个可能性:受慈禧指使。

这正是一个漏洞,慈禧假如要谋害光绪,可能会让李莲英出马吗?嫌疑太大,肯定会引起光绪警觉,容易打草惊蛇。

所以,这个说法基本也站不住脚。

  • 第四疑凶:保守派皇亲

其实谋害光绪的嫌疑人,远远不止以上几位,宽泛一点说,所有站在慈禧一党的皇室贵戚,都有嫌疑。

晚清末年,慈禧重用“载”字辈和“溥”字辈的皇室子弟,这些人掌握了朝中的决策大权,和军队控制权。载漪等人为何随随便便就能带人,公开闯瀛台?他就是九门提督,负责皇宫警卫。

这些人从政治上都是光绪皇帝的死对头,一旦光绪帝重新掌权,他们逃不过被清洗,当然这个说法同样缺乏证据。

不过,如果这个说法与慈禧谋害说相结合,也许更接近真相。

试想一下,慈禧太后死后,光绪亲政,大清会怎样?一定是一场政治地震!帝派势力与后派势力之间的总决战。

大清本来风雨飘摇,再发生内部惨烈的大清洗,后果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保守势力一定会逼慈禧太后,在临终前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大清国,慈禧太后恐怕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抛弃自己的拥趸,协助光绪掌握实权;要么干掉光绪,扶立一个各派势力都能接受的新皇帝。

所以,我的结论是:光绪被害,是慈禧临终前,在保守势力敦促下,基于未来政治格局的需要,被迫默许,并由保守势力执行的一场谋杀案。

法医鉴定说光绪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那么,是谁下的毒?

清末以来一直流传着光绪帝是被毒死的说法,上世纪光绪帝崇陵考古已经证实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但是究竟是谁毒死光绪帝的,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光绪皇帝的崇陵在民国27年的时候就已经被盗过了,当时有一股不明身份的武装力量暴力闯进崇陵。崇陵中光绪帝和隆裕太后的遗体和棺椁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陵墓内丰厚的随葬品也被洗劫一空,只有光绪帝和隆裕太后身上的少数随葬品逃过一劫。此外崇陵的金井比较隐蔽,里面的随葬品也幸存下来。

上世纪80年代,文物和考古部门实地勘察了崇陵,证实崇陵确已被盗,崇陵地宫也已遭到破坏。鉴于这种情况,最终决定由河北省文物和考古部门对崇陵进行拯救性发掘。在这一次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从崇陵地宫获取了上文提到的那些幸存的随葬文物,此外还对光绪帝的遗体进行了科学检验,原因是自清末以来一直流传着光绪帝非正常死亡的说法。

光绪帝遗体化验结果显示他遗体内的砷元素含量明显超标,而这种砷元素来源于遗体内的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即通常说的砒霜。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测算后,考古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光绪帝生前体内摄入的砒霜量已经明显超过致死量了,也就是说光绪帝的死因是砒霜中毒。这一结论也证实了晚清以来流传的光绪帝死于中毒的说法是真实的。

光绪帝是被谁毒死的

这个问题可以这么考虑:毒死光绪帝对谁有好处,那么谁就有可能是凶手。按这个思路顺藤摸瓜,慈禧太后和袁世凯无疑就是最大的嫌疑人了。

慈禧太后下毒的动机有不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积怨已久,早已到了势不两立之地步,在一系列国家大事上两人的意见经常不一致。“围园捕后”事件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关系恶化到了极点,再加上光绪帝病重的时候慈禧太后也病的不轻,慈禧太后弥留之际为身后事考虑而让人毒死光绪帝是很有可能的。

袁世凯的下毒动机也很明显。袁世凯有个很大的问题是在戊戌变法期间出卖了光绪帝,导致“围园杀后”计划失败、光绪帝被软禁、六君子被杀。袁世凯的这个行为在光绪帝看来是绝对不可饶恕的,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袁世凯有慈禧罩着并不会被光绪诛杀,但是假如慈禧太后去世了而光绪帝仍在世,那么袁世凯的处境将非常危险,所以袁世凯也是有很大的动机毒死光绪的。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光绪帝在病重期间曾写下日记表明等慈禧太后去世后将严办袁世凯和李莲英等人,而日记的内容刚好又被李莲英获悉了,李莲英心里害怕啊,所以他找到袁世凯一起商量对策,两人把日记的内容告知慈禧太后,然后慈禧太后就授意袁世凯和李莲英毒死光绪帝。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可信度,尤其是前两种说法的可能性很高。总之,从种种迹象来看光绪帝之死和慈禧太后或多或少都有关联。

法医鉴定说光绪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那么,是谁下的毒?

能给光绪下毒而又能不受追究者,用脚都能想出来是谁?

又是谁最想置光绪于死地?

只有权力能让父子反母,兄弟成仇。那么只有一个人想这么做,也能这么做,做后还没人能查。

光绪帝、慈安太后都是投毒致死,手法一致,这些顶级人物,也只有顶级人物才能做,也敢做。得利者就是做案者。

那就是慈禧太后,即使不用她自己动手,也是她指使别人做的。

法医鉴定说光绪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那么,是谁下的毒?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Y路程为您解答。

有些人认为,光绪皇帝死于病患。在零八年的时候,对光绪皇帝的尸骨进行检测,科学检测表明,光绪皇帝的死因是让人一次性用砒霜给毒死的。砒霜的化学名称是三氧化二砷。

研究人员检验时把光绪皇帝的头发分成了二十六段,第十段砷的含量严重超高,是正常人的几百倍,研究人员有对他的遗骨和他的衣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少遗骨上表面上沾满了大量的砷,还有他的龙袍由外到内,靠近胃部最近的一块残渣,砷的含量是正常人的三千多倍,所以跟进权威专家的检测,光绪帝的死有可能是慈禧或者其他人的暗害导致的。

看来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说不定哪天就被毒死了。

法医鉴定说光绪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那么,是谁下的毒?

光绪皇帝死于砷中毒,并不是正常死亡。在《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有详细的说明。光绪体内的砷含量高于同期死亡的其他尸体的200多倍。这是强有力的证据,盖棺定论,毋容置疑。

那么凶手是谁呢?有不少人怀疑是袁世凯干的,但是我推测,最大的嫌疑人是慈禧。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光绪与慈禧积怨太深

甲午战争失败后,有人对慈禧太后有所不满,光绪趁机发动了“戊戌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最重要是的动摇了慈禧太后的权利。慈禧很不高兴,非常憎恨光绪皇帝。

谭嗣同私下找到袁世凯,示意让袁世凯去颐和园,囚禁慈禧太后。但是,袁世凯当时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办法依靠光绪这个光杆司令。袁世凯不傻,权衡利弊,只能告发,否则他自己的脑袋就得搬家。

慈禧知道后,认为是光绪皇帝干的,大怒,就囚禁了光绪皇帝,从此两人不共戴天。但是慈禧忌惮于西方势力,没有办法立刻杀死光绪,只能慢慢地想办法,使阴招。

(慈禧与光绪)

光绪和慈禧死亡时间只相差一天

慈禧太后生命最后的2个月,得了恶性痢疾,知道自己坚持不了多久,临时指定了接班人——末代皇帝溥仪。由此可见,她根本没有打算让光绪继续活着。她的计划是带着光绪一起走。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古代的帝王们十分在乎死后的名誉问题。如果她不把光绪一起带走,一旦光绪掌权,自己肯定被光绪定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所以,慈禧死之前,必须干掉光绪皇帝,才能安心地咽气儿。

(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启功的回忆录和《清史稿》佐证

溥仪在自己的《我的前半生》中写道:听一个太监说,光绪帝死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喝了一剂药就坏了。

据启功先生(雍正帝九世孙)回忆,他家亲戚当年在宫中当差,说光绪死前,慈禧太后差人给他送去过一碗酸奶,喝后就死了。

《清史稿》: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渐,太皇太后命教养宫内。癸酉,德宗崩。

至于光绪是被一次性毒死的,还是被下了小剂量的慢性毒药,这些都不影响慈禧下毒的罪行。

(袁世凯)

袁世凯没有理由杀死光绪皇帝

袁世凯告密,揭发谭嗣同一伙的“罪行”,那是迫不得已。但是他和光绪并没有什么仇恨。后来还被载沣(溥仪的父亲)炒了鱿鱼,可见他们并不是一伙的。

有人说是慈禧指使袁世凯干的。这个理由更站不住脚。慈禧已经囚禁了光绪,想毒死他,根本不用袁世凯帮忙,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她也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

再者说,袁世凯告密这件事,光绪肯定是知道的,他怎么能再次信任袁世凯,喝下他下的毒呢?

总结

光绪怎么说也是皇帝,敢对他下手的也只有慈禧这样的自私自利的野心家。光绪帝施行戊戌变法的时候,动了很多人的奶酪,他们也是只能找慈禧抱怨,不敢对光绪直接下手。可见,其他人更多的是忌惮光绪皇帝的余威。不敢对光绪下死手。

(此篇为历史领域内容,配图均来自于网络资料库,如有侵权,联系必删,敬请见谅。)

法医鉴定说光绪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那么,是谁下的毒?

关于是谁毒害了光绪皇帝这个历史悬案可以说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和理由,那么到底谁的嫌疑最大呢?我按照流传最多的说法逐一分析,咱们看看到底谁的嫌疑最大。

目前流传最多的说法是有三个人嫌疑最大,分别是慈禧太后、袁世凯、李莲英,其他也有说是隆裕太后和其他人的,但赞同者不多,我就不在论述。

㈠李莲英毒害光绪皇帝

说实话我不太认同这一观点,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心腹没错,但他毕竟只是个太监,他也没有毒害光绪帝的动机,李莲英其实是个非常谨小慎微的人,并不像某些野史说的那么飞扬跋扈,他在宫里侍候慈禧那么多年,深知宫廷险恶,再者安德海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就注定了李莲英谨小慎微、做事圆滑的性格,他去毒害光绪皇帝不太可能。慈禧太后一死,李莲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光绪皇帝死与不死和他关系不大,所以李莲英毒害光绪不可信。

有人说是袁世凯贿赂李莲英,指使他去毒害光绪,这更是不可能,首先他不敢,其次他如果做了这件事,大家想想袁世凯肯定会杀人灭口啊,所以这事儿根本不成立。

㈡袁世凯毒害光绪皇帝

袁世凯毒害光绪帝这种说法在民间有很多人赞同,理由是袁世凯背叛了光绪皇帝,导致变法失败,光绪还被囚禁起来,慈禧太后死了,光绪肯定要清算袁世凯,所以袁世凯先下手毒害了光绪帝。

这理由貌似是有道理,完全有合理的动机,但是经不起推敲。

第一,袁世凯根本不是光绪帝的亲信,不过是仅仅召见几次而已,他根本算不上背叛光绪帝,即使他出兵也不会挽救光绪帝,不要把顽固守旧势力及慈禧想的太傻。

第二,袁世凯没有实施的条件,无论是皇宫还是北海瀛台守卫都是非常严格的,能接近光绪帝的人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地方投毒没有那么容易。

其实退一步说,就算袁世凯担心被光绪清算,他也不用冒险去做毒害光绪帝这件事,因为他是实际掌握军权的人,他的新军几乎就是自己的袁家军,完全可以静观其变再采取自保的手段。

㈢慈禧毒害了光绪皇帝

我比较认同这个说法,只有慈禧拥有实施毒害光绪皇帝的全部条件和动机。

先说动机,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本来就不好,从变法失败到囚禁光绪帝,从珍妃之死到准备废掉光绪帝,可以说光绪帝一旦掌权肯定会对慈禧报复,就算不抛棺扬尸也会对慈禧太后的死后哀荣和名声有很大影响,所以慈禧有充分的动机毒害光绪帝。

其次是慈禧太后之前的反常安排。在光绪帝没死之前就已经安排好载沣摄政监国,将溥仪接近宫内抚养。慈禧怎么知道光绪帝一定会死啊?这事儿做的也太明显了,不用我细说了吧。

最后还有启功大师的曾祖父溥良所记述的内容,溥良当时是礼部尚书,当时慈禧换了痢疾处于病危的状态,所有大臣都在殿外侯着,溥良看到一位太监捧着什么东西出来,于是就问这个太监是什么,太监说是老佛爷赐给皇上的塌喇(酸奶),太监送过去没多久就听到皇上驾崩的消息传来。

综上所述,只有慈禧太后才具备毒死光绪帝的一切条件和动机,其他人想要做到是很难很难的,所以我认为毒害光绪皇帝的最大嫌疑人就是慈禧太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