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
蒙古灭南宋采取了双线作战,正面从襄阳进攻,西面由汉中入西蜀,顺长江一路东下,两面夹击。金国人原计划也是如此,他们在正面受制于中原抵抗力量的限制,于是想从西路打开突破口,策应中路。
不过,金国人的图谋失败了,因为他们在关中出口遭遇了顽强抵抗,始终进入不了汉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就是和尚原大战,领导这场战斗的就是南宋名将吴玠,和他的弟弟吴璘,吴家兄弟让金兀术们都输哭了。
和尚原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再次南下入侵。不过金军在中原遭遇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金军深入腹地,经常被动挨打。为了分化南宋军事抵抗,金国人采取了两条策略,第一条在中原成立刘豫伪齐政府,以汉制汉,第二条就是打开西路缺口,与中路配合。
中国的地貌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北方多山,南方多水,自古南征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东路的中原平地,从襄阳入荆襄,在顺长江、湘江一路向东、向南;一路从汉中南下攻取四川,再顺长江东进。后来的蒙古灭宋就是这个选择。
想要图谋西蜀,难度很大,首先他们要突破峣关、函谷关,占据关中,然后还要打破秦岭阻隔,占领汉中,再由汉中攻取蜀地。
和尚原地处秦岭隘口,是进入汉中的诸多关隘之一。本来只要守住金国人西进的通道,保住关中,战火都烧不到和尚原,可惜宋军五路大军,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输掉了富平之战,导致关中失守。
和尚原大战的经过1.序幕:富平之战
富平位于长安东北部,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统帅熙河路经略使刘锡,原路经略使刘锜、秦凤路经略使孙渥、环庆路经略使赵哲、忠州防御使吴玠等五路十八万大军,对阵完颜娄室的数万大军。
宋军将大营安扎在一片沼泽地后,吴玠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扎营高低,低洼平地太有利于金军的骑兵。但是各路将军们认为,有沼泽屏障,骑兵很容易陷进去,同时我军数量远远大于金军,不怕正面冲击,否决了吴玠的提议。
战斗一打响,完颜折合以三千精骑,背土囊,瞬间从芦苇丛里垫出一条大路,金国人的铁骑迅速穿过了沼泽,出现在宋军面前。
完颜宗弼和完颜娄室分别率左右两军,包抄夹击宋军。宋军对形势的变化毫无预案,五路大军竟然失去了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受攻击最猛烈的赵哲,在失去支援的情况下,擅自撤离战场,导致宋军大乱,全军溃败,关中净落金军之手。
2.第一阶段:分头阻击金军二路人马
宋军退出关中后,主要分布于武都、略阳、仙人关和和尚原(大散关以东)一带,武都是汉中的门户,和尚原是出关中的第一道防线,吴玠就是这道防线的守护神。
金军乘着富平之战的余威,分兵两路,直扑和尚原。一路由乌鲁、折合率领的数万人马,从大散关方向而来,一路由没立出凤翔,两军计划在和尚原汇集,围歼吴玠。
①克服不利条件扎根和尚原
吴玠此时困难重重,首先他缺兵少将,只有几千人马。也不奇怪,如果人多,就没必要守在和尚原这么个狭小的地方了。第二个不利的条件是军心不稳,甚至有人准备劫杀吴玠投降金军:
“始,金人之入也,玠与璘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问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玠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将士皆感泣,愿为用。”
第三个不利的条件是,缺少粮饷:
“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之。玠偿以银帛,民益喜,输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杀之,且令保伍连坐;民冒禁如故,数年然后止。”
吴玠靠忠义和恩惠,克服困难,在军民同心协力之下,终于在和尚原站住了脚跟。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只要有他在,金军绝不敢置之不理贸然南下。
②以长击短,痛打乌鲁、折合部
金军本计划是两路合击吴玠,但是行动协调出了问题,乌鲁、折合部先期到达,从大散关方向对和尚原发起进攻。
和尚原处于山谷中,道路狭窄崎岖,金国人到了这里,骑兵失去了优势,只能下马作战:
“乌鲁折合先期至,阵北山索战,玠命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山谷路狭多石,马不能行,金人舍马步战,大败,移砦黄牛,会大风雨雹,遂遁去。”
地形让金国人战斗力线损了一大半,数万大军成了牵马的登山队。吴玠数千人分成两队,由上而下轮番冲击。山地作战,地势高的一方俯冲,优势明显大于仰攻的金国人。金国人又不习惯步战,被吴玠车轮战术搞得疲惫不堪,损失惨重。
数万人马被打退到黄牛堡一带,又碰上大冰雹的袭击,乌鲁、折合带着残兵败将逃离战场。
③主动出击,破没立于箭筈关
与此同时,吴玠令部下杨振,另率一路人马百里奔袭,抵达箭筈关,静候没立部的到来。三日后,没立部姗姗来迟,他们根本没预料到吴玠会把主动出击,把战场设在箭筈关:
“没立方攻箭筈关,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
3.第二阶段:阻击金兀术主力军
两路大军相继败在只有数千人的和尚原,金国人颜面大失,难怪当初完颜撒离喝会被吴玠打哭了:
“玠击败之,撒离喝惧而泣,金军中目为‘啼哭郎君’。”
金国人自从对宋用兵,还没碰到过一位宋将,可以让金国人一败再败。赶上完颜娄室病逝,名将金兀术(完颜宗弼)接过了帅印,他“愤甚,谋必取玠”,于是:
“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和尚原。”
十万大军,跨过浮桥,连营百里,堆石成城。很明显,史书的描写很夸张,这种对抗人多是没有用的,十万大军顶多就是个壮壮声威而已。有时候,人多在战场上反而成累赘,金兀术很快就会体味到这个滋味。
①箭雨对抗强攻
当金国人再次以登山队的勇气,仰攻和尚原时,金兀术才深切感受到乌鲁、折合的痛苦。金军爬得气喘吁吁,还得施展腾挪术躲避箭雨,好容易攻到堡垒跟前,绝望了:宋军的床子弩太TM变态,射程远,动力强,人群密一点,一箭下去能串成糖葫芦,最后还能把他们钉在岩体上晒人干!
金兀术发了疯似的,不管山上串了多少串,依然不停地挥军而上,一副靠人肉堆平和尚原的架势。这种方法虽愚笨,对吴玠来说也很危险,毕竟山上的箭簇储备有限,军粮也会断绝。
②袭击金军粮道
吴玠早有准备!他在山下早早地埋伏了一队伏兵,绕到敌后,袭击了金军的粮道!
金兀术北方人,爽直呐,爽直到缺心眼,根本没想到吴玠就这千把人,居然还有心思分兵袭击他的粮道。生气不管用,只能重新部署兵力安排,企图躲过粮道再次被袭击。结果,大军一移动,再次掉进吴玠的陷阱里。
③神坌沟夜袭战
当金兀术将大军移动到神坌沟一带时,半夜里,他们的大营突然火光四起,杀声阵阵。原来吴玠在神坌沟事先埋伏了三千兵马,这会儿半夜敲门,趁火打劫:
“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
黑灯瞎火之下,金国人乱作一团,一败涂地,金兀术本人身中流矢,差点交代在神坌沟。有资料说,金兀术惊恐之下,剃光了发须伪装成士兵,才逃脱升天。
这肯定夸张了,夜袭之时,宋军恐怕也看不清谁是金兀术,再说三千人捣乱搅局行,想把人家全干掉根本不可能。
不过,金兀术受此重创,心灰意冷是真的。他将大军撤回凤翔,留下“啼哭郎君”完颜撒离喝,与吴玠继续对峙,自己回国找妈妈治疗心理创伤去了!就是不知道,完颜撒离喝会不会再次被吓哭。
和尚原大战之后的故事绍兴三年,金军卷土重来,依然是金兀术挂帅,“啼哭郎君”相佐,试图挽回颜面。这一次,由于叛徒出卖,吴玠粮饷不济。审时度势,吴玠决定弃守和尚原,退守仙人关。
金国人不光再次十万大军殿后,前面还放了一队伪军——伪齐刘豫的大将刘夔,他们一路捣平和尚原,开山凿路:
“兀术、撒离喝及刘夔率十万骑入侵,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玠以万人当其冲。璘率轻兵由七方关倍道而至,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得与玠合。”
仙人关之战是一场极其艰苦的系列战斗,吴玠的兵力大约一万人,对抗十倍于己的金军。金国人爬云梯、放火烧山,什么手段都用尽了,总是功败垂成:
“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敌践而登......翌日,命攻西北楼,姚仲登楼酣战,楼倾,以帛为绳,挽之复正。金人用火攻楼,以酒缶扑灭之。玠急遣统领田晟以长刀大斧左右击,明炬四山,震鼓动地。”
从这些简短的文字里,我们能真切感受到战斗的惨烈程度。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金兀术对仙人关望而兴叹,再次被迫撤军,“既不得逞,度玠终不可犯,则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妄动。”
此后,吴玠借着中原岳飞等人抗金的威势,一度对金军形成反攻,陆续收复了凤翔、秦州和陇州,把金国人企图打通西线的梦想彻底扼杀!
综述金国之所以一直不能灭宋,除了中原一带的顽强抵抗,西路吴玠兄弟多次抵挡金国人的重兵,粉碎了他们两路并进的战略目标,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
所以,把吴玠比作南宋江山的一根柱石,一点不为过。蹊跷的是,南宋中兴四将,连逃跑将军刘光世都位列其中,居然没有吴玠!
不过,宋孝宗登基后,还是给予了吴玠崇高的评价,他下旨追封吴玠为“涪王”。王夫之对南宋初年的历史,有一段很解气的论述,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尽南宋之力,充岳侯之志,益之以韩、刘锜、二吴(吴玠、吴璘),可以复汴京、收陕右乎?曰:可也。”
估计金兀术、完颜撒离喝看到这段评语,又忍不住泪如雨下了!
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
我来说说历史上著名的和尚原之战。
第一,和尚原之战的背景关陕向来是易守难攻之地,秦汉皆据此而成就帝业,故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建炎三年(1129年),张浚认为欲中兴宋室,必从关陕开始,并自告奋勇前往陕西主持战局。
谁知张浚尚未出击,便遭当头一棒。金国大将完颜娄室以十万大军攻打陕州,于建炎四年初破城,知州李彦仙死难。在之后几个月里,宋金在关中激战,互有胜负。
当时兀术的军队在横扫江南后,已撤至淮北。宋高宗十分担心金兵再次南下攻略,遂指示张浚分道出兵,由同州、鄜州、延安府主动出击,以牵制金兵南下。驻守关中的完颜娄室顿感压力巨大,便紧急向兀术求援。兀术遂引兵赴陕,与娄室会合。与此同时,金太宗又遣完颜宗辅入援陕西,打算深入陕川,彻底打败张浚。
此时张浚业已集结一支庞大的兵力,共计四十万人,马七万匹,欲与金兵决一死战。建炎四年九月,南宋军队与兀术、娄室的金兵在富平丘陵地带展开决战。宋军人数虽多,在部署上却很不慎重,安营扎寨于平原地带。金军利用骑兵优势,娄室攻宋军左翼,兀术攻宋军右翼。富平之战,宋军大败,被迫撤退,关、陇六路几乎都落入金人之手,只有阶、成、岷、凤、洮五郡以及凤翔之和尚原、陇州之方山原仍控制在南宋手中。
只要再攻下和尚原,金兵就打开从陕西通往四川的大门。
第二,和尚原之战的序幕和尚原位于秦岭北麓,今陕西宝鸡南。
升任秦凤经略使的吴玠,在和尚原保卫战中大放光芒,使他成为南宋抗金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吴玠到任后,马上着手和尚原的防御,积粟缮兵,列栅固垒。吴玠有名将之风范,他善于治军,爱抚百姓,在深重的战争灾难面前,凤翔百姓希望这位出色的将军能阻止住金兵无休止的进攻。为了支援前线部队,民众自发组织起来,送刍粟以助军。为了阻止民众给吴玠运送军事物资,金兵多次派兵截击,并施行连坐法,但仍有大批民众冒险输援。
为了拿下和尚原,绍兴元年(1131年)五月,金人兵分两路来攻。面对汹汹来犯之敌,有人提议避敌锋芒,退屯汉中。吴玠慨然道:“我在此,寇不敢越。保和尚原即是保蜀。”遂与其弟吴璘率军还击,四战四胜,力挫强敌。
第三,吴玠以忠义勉励将士第一次攻打和尚原失利,令金兵主帅兀术蒙羞,他当即亲自率领十万人马,杀赴宝鸡,造浮桥渡过渭水,进薄和尚原。自宋金开战后,南宋多数士兵都患有畏金症,特别是这位金兀术何等厉害,以十万之师蹂躏大宋东南半壁,把皇帝追得满世界跑,而后又在富平之役中大破张浚四十万看家部队,可谓是神话级的人物。四十万大军都抵挡不住兀术,吴玠抵挡得住吗?
大战前夕,士气不可丢,吴玠召集众将士,以忠义相勉,并与诸将士歃血为誓。他对弟弟吴璘说:“今日是我兄弟报国之日,若兵败,宁我兄弟相死,不令将士先亡。”吴玠本就深得部众爱戴,听闻此言后,众将士更是感泣,纷纷表示愿尽死力以报国。
第四,宋军扬长避短,赢得和尚原之战的伟大胜利金兀术自认为以十万大军泰山压顶式的进攻,取和尚原易如反掌,岂料在这里他却遭遇生平第一次重大失败。吴玠善于用兵,面对强敌,他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阻击敌军。针对敌军骑兵厉害的特点,吴玠挑选精卒,以强弓劲弩轮番射击,以密集箭雨阻滞金兵进攻。兀术前进不得,只得稍稍退却。
以弱击强,以寡击众,要力挽狂澜,必须出奇制胜。
金兵人数既多,便得倚赖后勤补给。吴玠悄悄派出一支军队,截击金兵粮道,并派弟弟吴璘带三千弓弩手,设伏于险要之地。在宋军的偷袭下,金兵的后勤运输线频遭打击,很快兀术便发现粮草不足,难以发动进攻。吴玠推断金兵很快要撤军,他当然不肯放过大破敌军的良机,遂纵兵于深夜出击,连破十余座金营。兀术仓皇而逃,半途又遭到伏击,身上还挨了两箭,为了逃命,他把须髯都剃光了,以免成为宋弓弩手的狙杀目标。堂堂金国统帅尚且如此狼狈,其他金兵自不必说,被宋军俘获者以万计。
和尚原之役,非但是宋金战争以来南宋军队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战,而且对战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此之前,金兵在各个方向的战斗几乎都是全面获胜,而这一次,则是遭到真正的惨败。此役的胜利确保了四川大后方的安全,同时也暂时遏制住金人在西面的进攻。
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之战是南宋名将吴玠的成名之战。显示了吴玠卓越的军事才能,既对屏卫川蜀安全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有力支援了东线的抗金斗争。凭借此三场战役,吴玠兄弟经营川蜀四十多年。
下面我就讲讲和尚原之战和吴玠的故事:
一、和尚原之战的前奏富平之败
张浚因在苗刘之变中勤王有功,颇受高宗青睐,入知枢密院事。高宗问其大计,他强调关陕的重要性,以为倘若金军由陕入,则东南也终将不保,愿身任其事。高宗任命他为川陕京湖宣抚处置使,赋予便宜处置之权,全力经略关陕。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张浚置司秦州(今甘肃天水),宣布节制永兴、环庆、熙河、秦凤、泾原五路军马。
金军自建炎元年以来人侵关陕,战果并不显著,统治也不稳固。建炎四年三月,进攻江南的战事一结束,金朝将战略进攻目标转向关陕。四月,完颜娄室长驱攻入潼关,宋都统制曲端派部将吴玠等在彭原(今甘肃庆阳西南)阻击,自己率军在邠州(今陕西彬县)声援。吴玠先胜后败,曲端为保全实力退守泾原(今甘肃泾川)。吴玠怨曲端失约,遂与之交恶。娄室见曲端全师而退,拣不到便宜,就退回河东。
这时,张浚误以为金军主力还滞留江准,打算组织关陕反击战以减轻东线的压力。曲端是西北名将,认为“万一轻举,后忧方大”,对关陕会战持有异议。张浚听不得不同意见,以彭原失利为由将曲端投入监狱(富平之战失败,将其铸成死罪而滥加杀害)。
他命五路经略大军,屯驻邠州地区,准备发起战略反攻。也许为了“堂堂正正”,他在战前竟通知河东金人。宗翰急命远在江准的宗弼火速入关,与娄室会师,对付宋军的反攻。
九月,张浚集结熙河经略使刘锡、秦凤经略使孙偓、泾原经略使刘锜、永兴经略使吴玠、环庆经略使赵哲五路部队共计四十万,战马达七万匹,移师富平(今属陕西),以刘锡为统帅迎击金军。
其时,兀术军队近在下圭(今陕西渭南),娄室却远在绥德(今属陕西陕北),宋军完全可以先一举收拾势单力孤的兀术军,再来对付南下的娄室军。但张浚却数次致函金帅,要求约日决战。(张浚此举颇为相似那位被毛主席喻为“蠢猪似的仁义道德”的宋襄公)
娄室军移师富平,张浚还在学宋襄公,遣使约期。金军允诺而不出战,以争取时间,部署战阵。王彦(他就是原八字军首领,后来南下为朝廷命将)、吴玠都提出过防守建议,张浚不加采纳。十四日,双方决战富平,从清晨恶战至中午,金军有备而战,攻击最薄弱的环庆军,宋军五路皆溃,辎重尽失。张浚杀赵哲,贬刘锡,但无补于大局。
富平之战的失败,标志着宋军在关陕争夺战中全盘皆输,从此金军控制了这一地区,宋军只能退保川蜀。有论者以为富平之战虽然失败,但大大减轻了东线金军对南宋朝廷的压力。东线金军后来之所以没再南下,主要是因为岳飞、韩世忠等抗金武装的强大,富平之战纵有作用,也微乎其微,比起关陕大局的失利来,自然是功难抵过。
二、和尚原之战
金军乘富平战胜的余威,尽夺关陇六路,张浚命吴玠扼守大散关东的和尚原(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控制由关陕入汉中的要塞。绍兴元年(1130年)十月,金军为了夺取汉中,进窥川蜀,发兵进攻和尚原。金将没立率师出风翔(今陕西宝鸡),乌鲁折合出阶、成,准备合攻和尚原。
但吴玠自富平战败以来,早就积粟练兵,列栅死守,因而两支金军虽各自轮番进攻,却无法实现合围的计划。
兀术闻讯,以为奇耻,调集十万大军,发誓夺下和尚原。双方激战三日,吴玠先命“驻队矢”持强弓劲弩轮番怒射,击退金军;同时派出奇兵,断敌粮道;最后设伏大败金人,敌军死伤以万计。兀术也身中两箭,逃回燕山,命陕西经略使撒离喝与吴玠对峙。
三、和尚原之战的后续
1.饶风关之战
和尚原之战以后,吴玠让其弟吴璘驻守在这里,王彦守金州,自己率主力移屯河池(今甘肃徽县)。绍兴三年正月,撒离喝攻克了金州(今陕西安康),直逼宋军在川陕的桥头堡兴元府(今陕西汉中)。知兴元府刘子羽遣使告急,同时派兵扼守兴元的屏障饶风关(在今陕西石泉西)。
吴玠亲率数干精骑,由河池日驰三百里救援饶风关,令撒离喝大惊失色说:“来得怎么这么快!”撒离喝指挥仰攻,宋军强弩齐发,乱石摧压。双方鏖战六昼夜,金军尸积如山,不能得逞。撒离喝募集死士,从险道绕至饶风关之上,居高临下,打败了宋军,夺得了饶风关。
2.仙人关之战
吴玠退保仙人关(在今甘肃徽县东南),防止金兵由凤翔入蜀。刘子羽则率三百士兵死守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以保蜀口。撒离喝虽一度占领汉中,进窥蜀口,但孤军深入,补给困难,更兼瘟疫流行,王彦收复了金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只得被迫放弃汉中。饶风关之战,金军虽胜而不胜,宋军虽败而不败。
饶风关之战以后,吴玠调整防御策略,加强了仙人关的战备,以便在和尚原失守的情况下,另有一道阻挡金兵入蜀的铜墙铁壁。他在仙人关修筑了名为“杀金坪”的营垒,并采纳其弟吴璘的建议,在其后再建一道隘砦。
这年岁末,兀术再次攻蜀,志在必得,命将领们带上家眷,准备入蜀后作久居之计。在金军猛攻下,和尚原失守,吴璘率军转移。
次年二月,兀术、撒离喝率十万金军直扑仙人关,吴玠仅以一万军队狙击,恰吴璘援军赶到,双方激战三日。金军果然突破了杀金坪,但在第二道隘前被吴璘的驻队矢击退。第三天(三月一日),宋军大举反攻,金兵全线溃退。仙人关之战让金朝认识到进攻川蜀时机远未成熟,史称金军从此“乃不敢窥蜀”。
绍兴四年二月,张浚受召回临安,他在川陕的作为遭到台谏官的非议,一度被贬黜。但高宗对他眷宠未衰,八个月后仍让他官复知枢密院事。
四、吴玠兄弟经营川蜀
由和尚原绕风关、仙人关构成的西线三大战役,显示了吴玠卓越的军事才能,既对屏卫川蜀安全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有力支援了东线的抗金斗争。
其后,吴玠以四川宣抚副使的身份主持川蜀的战守大计,他加强战备,推广屯田,汰除冗员,节撙浮费,与金军对峙十年之久,功绩卓著,以至有史家以为,倘若没有他,早就丢了四川。史传说他,“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不过他晚年好女色、丹石,在绍兴九年过早去世,年仅四十七岁。
吴玠死后,四川防务由其弟吴璘接替,他在绍兴和议前夕与金主亮南侵时期也打过一些胜仗,但重要性与三大战役自不能同日而语。他活了六十五岁,乾道三年(1167年)才去世,守蜀近三十年,威名仅次于吴玠。
吴氏兄弟保蜀有功,但由于四川地域的相对封闭性,再加上他们统帅号称吴家军的川军长达四十年,第二次削兵权也没有削到他们头上,到吴璘的第三代,就有坐大之势,终于发生了吴曦之变。
五、吴曦之变
吴璘之孙吴曦以其父祖世为名将被任为兴州(今陕西略阳)都统制,掌川陕军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韩仛胄主持北伐,又以曦兼四川宣抚副使,陕西、河东招抚使,总掌辖区军政财赋。
曦个人野心膨胀,而朝廷不知。四月,曦乃暗自派人许献关外阶(今甘肃武都)、成(今甘肃成县)、和(今甘肃西和)、凤(今陕西凤县)四州与金,求封蜀王,叛变降金。开禧三年正月称蜀王,改元,置百官,作行宫,称臣于金,配合金军攻宋。遂完全打乱宋军北伐部署,使金军得以集中兵力于东线作战,宋军北伐变为金军南下。
二月,杨巨源、李好义等率军攻杀吴曦,收复其出卖于金之地。因兴州州治顺政县,旧称武兴,故此事又称“武兴之变”。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
说到和尚原之战其实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一次战役了,这次战役我们宋军是赢了的,而且赢得非常的漂亮,金军的精锐部队有铁甲骑兵,但是他们却败得一塌糊涂啊,原因其实就是宋军祭出了非常可怕的大杀器,那么这个大杀器到底是什么呢? 富平之战失败后,和尚原(即今陕西宝鸡)成为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翻越秦岭进入陕西汉中的战略咽喉,在名城大散关以东。地势险要,是拱卫四川、汉中的门户。其战略地位要与大散关不相上下。和尚原与另一道关口仙人关是从陕西南下四川、汉中必经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金军铁骑将长驱直入汉中、四川。此时,和尚原的守将,是从富平之战退守到这里的吴玠和他弟弟吴璘。当时的环境极为险恶。宋军刚刚经历富平惨败,士气大落。而且和尚原兵力极其匮乏。川陕宋军主帅张浚无力支援和尚原。吴玠麾下只有千余人,加上招集的从富平溃退下来的几千散兵游勇,总数不满一万人。面对危局,有人劝说吴玠放弃和尚原,退往汉中,保住入蜀之关口。但吴玠断然拒绝了逃跑的意见。此时,大散关已经沦陷。和尚原一旦丢失,将导致整个西部防线彻底崩溃。金军则可趁势直捣汉中,近而进入四川。于是他召集部将,决意死守和尚原。此时,金军以准备全面南进。要打通进入汉中的门户,就必须夺取和尚原。于是,和尚原之战拉开了帷幕。
公元1131年五月,金军出大散关进攻吴玠军。由于轻敌,金军并没有派出主力。金军分兵两路,企图在和尚原会师。得到消息后的吴玠率军利用有利地形,向先到的金军发起攻击。和尚原一带都是山地,道路窄隘,怪石嶙峋。在这种地形上,金军最擅长的骑兵彻底失去威力,只好下马步战。在吴玠的统领下,宋军步兵手持大刀、盾牌冲入金军阵中,与金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大败金军。金军溃退到退到黄牛冈一带,遇上大风雨,士气不振,狼狈逃回后方。同时,另一路金军在箭筈关被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金军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初战胜利,极大鼓舞了宋军将士的士气。同时也震惊了金国统治者。金太宗完颜晟紧急召命前敌统帅完颜宗弼:“欲谋蜀,必取玠,须集众以亲征”。于是,完颜宗弼调集陕西诸路金军精锐铁甲骑兵十余万,架设浮桥,跨过渭水。垒石为城,与吴玠所部宋军隔山涧对峙,准备与宋军决战。面对金军主力骑兵的到达,吴玠积极调整宋军部署,征调大批粮草,挖掘多口水井以解决水源。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强大敌军,宋军统帅吴玠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部署。尤其是针对敌方全是骑兵,突击力强,而且可以在远处用弓箭射击的特点,进行了极有针对性的部署。其重点就是大量配备了专门在远程击杀骑兵的重型三弓床弩炮和单兵神臂弩。床弩是一种大型远程弩炮。这种武器出现的非常早。早在东汉就有相关记载。到宋代,由于要对抗北方游牧骑兵以及越南等南方国家重甲战象,因此宋军大力改进了床弩。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期,因此宋军的重型床弩比以前朝代的性能有了巨大提升。据《武经总要》记载。宋军床弩的体积比前代的要小。弓背使用多种材料制成,是典型的复合弓,爆发力极强。
而且,为增加射程,宋军还在一门弩炮联装三张强弓,其中最后一张是向相反方向装的。因此宋床弩也叫三弓床弩炮。弓弦则是动物肌腱,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箭矢。三弓床弩炮的结构非常巧妙。后部有两个辘轳,通过滑轮来牵拉弓弦的张设。弩身为坚实的檀木,轻巧坚劲。以铁为枪膛,钢为弩机,用木棰击发。配用的重型箭镞长近2米。史书记载为“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形状类似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箭头则是钢制三棱型穿甲箭。而且可以一次发射多枚箭镞。宋三弓床弩炮的最大射程为1600米。这是火炮出现前人类直射武器所能达到的极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型远程武器。宋神臂弩则属于单兵轻型弩弓,是一种踏张弩。弩身前端有一个铁环,专门用于脚踏。也采用了复合弓技术,而且在机身上有特殊机关。神臂弩最大极限射程达370米,而且在300米距离上依然可以击穿重装铁甲。是火枪出现前世界上射程最远、威力最强的单兵武器。为对抗金军骑兵,宋军统帅吴玠部署了一百多部重型三弓床弩炮,同时基本为全军配发了神臂弩。而且囤积了大量箭矢。同时,为解决兵力不足问题。还征召了附近民众中的壮丁参战。面对凶残的入侵者,民众积极相应,主动配合军队休工事、搬运物资。公元1131年十月,金军统帅完颜宗弼率精锐铁甲骑兵十余万发起攻击。决定宋、金两国西线战场命运的和尚原之战正式爆发。
在统帅完颜宗弼的督战下,金军精锐铁甲骑兵依仗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向宋军发起大规模集团冲锋。但是,受山地限制,金军骑兵进展缓慢。而且遇到宋军事先准备好的连环陷阱、壕沟等工事的阻击。大量金军骑兵落入陷阱、壕沟。被里面锋利的竹签活活扎死!但金军毕竟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因此逐渐逼近宋军阵地。当金军逼近到距离宋军营寨1600米左右时,宋军统帅吴玠一声令下。隐蔽在城墙后面的一百多部重型三弓床弩炮开始以齐射的方式向金军猛烈轰击!宋军一百多部重型弩炮的弓弦在射击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而且箭镞上还都点了火。射出的数百支巨型穿甲箭镞带着死亡的火焰和刺耳的尖啸声,像狂风一样劈头盖脸砸向金军。
由于地形原因,造成大量金军骑兵拥挤在一起。加之箭镞巨大的穿透力。导致很多箭镞连续穿透多名金军骑士。有的甚至连人带马被一起击穿!金军在陕西从未遭遇过类似打击,大为震惊!纷纷退却,但由于后方统帅的督战。因此被迫冒死冲锋。在三弓床弩炮的猛烈轰击下,金军骑兵死伤枕籍!当金军拼命冲击到距370米左右时。宋军单兵神臂弩开始在最大射程齐射。神臂弩发射的三棱穿甲箭镞轻易就撕开金军铁骑厚重的铠甲,将其击毙。而且,为克服神臂弩较慢的缺点。吴玠将部队分为几个梯队,轮番迭射。如此弓矢连发不绝,箭如雨下!在空前密集的远程火力打击下,以往骄横异常的金军铁骑威风全无。少部分冲到较近距离的,又要面对宋军射程较近的黑漆弓、黄桦弓等弓箭和标枪的狙杀。根本无法靠近宋军营寨。如此一来,反复几日之后,宋军营寨前方遍地是金军骑兵和战马的尸体。远处的山涧几乎被金军尸体填平!护城壕则被金军鲜血灌满,成为名副其实的血河!
面对宋军近乎恐怖的远程火力杀伤,金军士气大落。士兵甚至普遍产生了恐惧和畏战心理。一些久经战阵的金军士兵居然拒绝出战。于是,金军统帅完颜宗弼被迫下令暂停进攻以休整。吴玠抓住有利战机,在深夜派遣精锐骑兵抄小路从侧翼出击,一举切断金军粮道,导致金军陷入绝粮困境。完颜宗弼见势不妙,率军夺路逃遁。吴玠乘胜追击。同时在神坌湾设兵伏击,金军大乱。溃不成军。宋军星夜出击,前后夹攻,大败金军。完颜宗弼身中两箭,率残部狼狈逃走。是役,宋军击杀金军万于人。俘获金军头目300余人,甲士800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和尚原战败后,金军统帅完颜宗弼企图绕过和尚原,进攻饶凤关、仙人关等地。但由于和尚原的阻挡,始终不能保证粮道通畅。最终被吴玠、吴璘兄弟击败。被迫退回凤翔。至此,和尚原之战以宋军彻底胜利,金军惨败告终!
和尚原之战宋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首先,宋军统帅吴玠在富平惨败后,还能有信心拼死坚守。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胆魄。而且作为主帅的吴氏兄弟在战争中身先士卒,以忠义爱国团结将士。正是主帅的勇气才鼓舞了宋军的士气。作到上下一心。面对数十倍的敌军依然能够保持高昂的斗志。同时,宋军统帅吴玠在开战前,根据敌方都是骑兵以及战场地理环境的特点,做了极为周详的准备。尤其是专门调配了大量强大的远程弓弩。正是这些远程武器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而更重要的,整个和尚原之战期间,当地人民都在冒死支援宋军。当地人民经常在深夜将大量粮食、药品等军需物资送入军中。而宋军城内也有大量民众帮助守城。例如搬运箭镞、为重型三弓床弩炮拉弦的很多都是民工。一些猎民则自备武器,直接参加对金军的作战行动。附近人民的援助极大的支援了宋军的战斗。为切断宋军外援,金军在附近设立了严密的封锁线。而且下令保伍连坐。企图以残酷的屠杀阻止人民对守军的支援。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正是这些因素保证了宋军的胜利。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自金国开国后,灭辽破宋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败。此战,宋军以不满万人的兵力,击败十多万强大的金军,斩杀万余人。重创金军主力,打破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和尚原之战的胜利彻底扭了宋军富平惨败后的西北防线近乎崩溃的危局。对稳定南宋西方防线其到了决定性作用。彻底粉碎了金国企图经陕西,南下四川包抄南宋大后方的战略阴谋。直接挽救了南宋国运。而且将金军主力吸引在西部战场,减轻了江淮战场的压力,有力支援了友军。而和尚原之战中,宋军以远程弓弩击败金军强大骑兵的作战方式,成为步兵依靠远程火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骑兵部队的经典战例。
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
金国建国时间是公元1115年,到金国消灭北宋,不过十几年的时间,金国的国土一下子就扩张了几十倍。但正所谓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难,金国也知道自己一时间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土地,就扶持了原大宋济南府知府刘豫为中原傀儡。在扶持刘豫之后,江淮一带的宋军主要就归刘豫去进攻,所以,在一段时间里,宋金的主要战场就在关陕之地。血战关陕关陕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易守难攻不说,秦汉两朝也因此地成就了帝业,所以说关陕十分重要。建炎三年,张浚认为,如果想要中兴宋室,必须从关中进攻,并自告奋勇前去掌管关中战事。当时,兀术的大军退守淮北之后,宋高宗担心金军再次南下,就命令张浚从同州、延安府出兵,以牵制金军南下。
驻守关中的完颜娄室瞬间面临到了南宋四十万大军的压力,遂向兀术求援。兀术与完颜宗辅率军进入陕西,一场大仗不可避免地爆发。建炎四年九月,宋军与金军在富平的丘陵地带展开决战。宋军虽然人数上占据优势,但战斗力弱,而且部署十分不完善。当时宋军的大营驻扎在平原地带,这就很容易受到金国骑兵的进攻。完颜娄室率军攻宋营左侧,兀术进攻右侧。最开始,凭借着人数优势,宋军与金军打了个平手,但很快,其中一路兵马的溃败瞬间带动了全场,最终导致了失败。这场战役的失败,宣告张浚夺取关中,出兵中原的计划失败。宋军被迫后撤,而金军只要在攻下和尚原,就能打开通往四川的道路。
和尚原地处秦岭北麓,位于今陕西宝鸡南面。吴玠到任后,修筑堡垒,囤积粮草。吴玠在当地有很大的名望,因为他善于治军,并且爱抚百姓。因此,当地百姓非常希望吴玠能够抵挡住金军的铁骑,就自发组织起来,给吴玠运送粮草。为了攻下和尚原,绍兴元年五月,金军兵分两路进攻和尚原,吴玠与弟弟吴璘四战四胜,守住了和尚原。第一次进攻失利后,兀术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和尚原。自从宋金开战之后,南宋士兵看见金军就害怕,尤其是之前张浚的四十万大军的战败,更加让宋军害怕。吴玠为了鼓舞士气,召集将士,歃血为盟,并对众人说:今日我兄弟二人报国之日,兵败以我兄弟死,不以众将士亡;
吴玠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将士们纷纷表示以死报国。面对兀术的进攻,吴玠扬长避短,他充分利用地形,以强攻劲弩轮番射击,密集的箭雨一次又一次的阻挡了金军千金的步伐。兀术进攻不成,只好退去。自古以来,以少胜多都是以奇为胜。金军人数众多,后勤补给是非常重要的。吴阶先是派出一支轻装部队截断了金兵的粮道,又命吴璘带领三千弓弩手设伏。吴玠的不断骚扰,让金军的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兀术只得退军。吴玠早就推断出,一旦金军粮草不足一定会撤军。就在深夜偷袭金军,连克十余座金营,兀术狼狈而逃,半途中又遭到了吴璘的伏击,损失惨重。
和尚原一战,是宋金战争以来,南宋军队取得的最大的胜利,而且对整个宋军战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战既保住了四川,又遏制了金军在西面进攻的脚步。仙人关之战公元1133年,正月,金军再次进攻,目标直指金州。在金军的猛烈进攻下,金州守将王彦只得放弃金州。当刘子羽得知金州失守后,急忙命部将驻守饶风关,并请求吴玠率军支援。当时吴玠的手里只有几千名正规军和一万三千名义军,他急行军一昼夜就抵达饶风关。金军进攻时,吴玠一方面以强攻劲弩还击,一方面命人从山上以巨石推压。金军强攻饶风关六个昼夜,仍然没有攻下饶风关。最后,金军派出一支小部队从小道绕到了吴玠的后面,从高处进攻。吴玠兵力本来就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退守西县。饶风关失守后,参谋刘子羽也退守三泉。此时,金军的入川道路已经打开,为了阻止金军继续南下,吴玠与刘子羽打算以坚清壁野的战术拖延金军。吴玠守仙人关,刘子羽守谭毒山,因为蜀地道路崎岖,运输不便,金军的粮草很快就出现不足,在加上因为水土不服,感染上了疾病,在这种情况下,金军只能退兵。因为吴玠退守仙人关,和尚原的兵力就十分不足,再加上粮草问题。镇守和尚原的吴璘放弃和尚原,向仙人关方向撤离。可以说,仙人关已经成为了宋金必争之地。公元1134年三月,兀术率领大军十万人杀向仙人关。
从兵力上看,吴玠处于劣势,他只有一万人,还不是正规军。而吴璘从和尚原撤退,还没有赶到仙人关,可以说,能否守住仙人关,就看吴璘能否及时赶回了。吴璘率军从武阶路救援,奋战七个昼夜,终于突破了金军封锁,与吴玠会师于仙人关。吴阶设下两道防线,第一道由他自己守,第二道由吴璘守。金军使用各种方法进攻仙人关,先是云梯攻击,吴玠不讲杨政以撞竿击碎云梯。金军又使用饶钩、火箭等战术,却始终攻不下仙人关。数日后,吴阶认为金军经过多次进攻毫无战果,士气一定衰落,就于吴璘各自率领一队人马,直冲金营,金军阵脚大乱。兀术知道仙人关难以攻克,就率军撤退。
至此,宋金在关陕一带的战争就结束了,此后的双方一直都处于战略僵持阶段。结语可以说,吴玠打破了金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抗金人士的士气。历史是这样评价吴阶的:“方富平之败,秦凤皆陷,金一意窥蜀,东南之势亦棘吗,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与第璘智勇忠实,戮力协心,据险抗敌,卒保全蜀,以功名终,盛哉。”
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
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和尚原之战由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1131年五月和1131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的门户。
金军于11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许多地区,并曾一度深入江西、浙江等地。
广大爱国军民在抗战派将领的率领下,英勇顽强地抗击金军,迫使金国军退回江北。赵构为首的南宋统治者对金采取妥协求和政策,执行的错误方针,竟把主要兵力用来镇压农民起义军,对待金军则实行消极防御。即使如此,金军面对日益成长起来的抗金力量也未敢轻视。金军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从战略上看,并无多大的优势。
金军长途奔袭,战线过长,所到之处都遭到南宋爱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伤亡惨重。夺占地区又不能巩固,无法立足。种种迹象表明,单纯用军事力量,短期内不能灭亡南宋,金统治者遂采取“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策略。
1130年,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刘豫的伪齐傀儡政权,统治今山东、河南和陕西地区,使之成为金宋间的缓冲地带,作为其南方的屏藩,借以巩固自己在北方的统治,消灭两河一带的抗金力量。
为了从内部破坏南宋的抗金力量,放回降金的汉奸秦桧以作内应。与这种政治策略相适应,在军事战略上,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把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陕西一线,准备从秦陇攻入四川,控制长江上流,然后顺江东下,形成一个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圈,置南宋政府于死地。这一战略就是要在东南取守势,在西北取攻势。金军在这一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在陕西方面先后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进攻。和尚原之战就是其中较重要的一次。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南宋于建炎三年授命张浚担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以抵御金军在川陕的战略进攻。建炎四年九月,宋、金在富平交战,宋军数倍于敌的兵力由于指挥不力、将领临阵脱逃等原因而全线溃退。宋军撤退到兴州、和尚原、大散关及阶州、成州等地,重行设防,以阻金军。
富平之战失利后,和尚原成为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之一,属川陕之首要门户,位于宝鸡西南20公里,其地势之险要与大散关不相上下。和尚原对仙人关来说,有如通往四川的第一道关隘,它与仙人关共分蜀之险要,势必固守。“和尚原最为要冲,自原以南,则入川路散;失此原,是无蜀也”。这时,吴玠、吴璘奉张浚之命,收集几千散兵,担任保卫和尚原的任务。金军为了打通进入汉中的门户,决定进攻和尚原。和尚原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1131年五月,金军将帅没立率部出凤翔(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等地),乌鲁、折合从阶州、成州出大散关,屯兵北上,进攻吴玠军,两路金军企图在和尚原会师。
吴玠命令诸将列成阵势,利用有利地形,轮番向先到达的乌鲁、折合率领的金军攻击。金军欲战不能,欲退无路。和尚原一带尽是山谷,路多窄隘,怪石壁立,金军的骑兵全都失去了威力,只好弃骑步战。宋军在吴玠的统领下与金军展开了生死搏斗,大败金军。退到黄牛一带的金军,立足未稳,又恰遇上大风雨,金军士气不振,无力发起进攻,只得狼狈逃窜。同时,没立所率金军在箭筈关方向发动的进攻,亦为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没立与乌鲁、折合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此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
金军初战和尚原失败,使金朝统治者大为恼怒,“谋必取玠”。于是金军元帅兀术亲自出马,纠集各地兵力十余万,架设浮桥,跨过渭水,从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与吴玠所部宋军夹涧对峙,准备与宋军决战。其时,吴玠积极调整宋军部署,并注意侦察兀术金军的一举一动。十月,大战爆发。
吴玠命令诸将挑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弓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金军不利,丢掉武器退却。吴玠抓住有利战机,派遣奇军从两旁袭击,阻断金军运粮通道,金军陷入困境,兀术见势不妙,夺路逃遁。吴玠乘胜追击,于神坌一地设兵伏击,金军大乱,宋军星夜出击,大败金军。兀术中箭负伤,狼狈逃走。和尚原一战,俘获金军头目300余人,甲士800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主力,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扭转了富平战败的局势。其后,金军在进攻饶凤关、仙人关等地时,由于吴玠、吴璘兄弟所率部队顽强抵抗以及当地人民的支持,又遭到惨败,被迫退回凤翔,暂时放弃了攻入四川的企图,使其重点进攻遭到失败。此战对金军的打击是非常重大的,是其灭辽破宋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惨败,所以有的历史记载说:“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兀术之众,自是不振。”
和尚原之战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凝聚了当地人民冒死支持宋军的心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