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的生母是杨氏之女,那么皇后贾南风为何会与杨骏反目成仇?
政治权力之争父子都能反目,两个外戚之间你死我活算什么!贾南风与杨家虽说有亲缘关系,但在个人恩怨和政治矛盾面前,这点亲缘关系实在不值一提。贾南风绝不像史书上写的那样,除了为人丑陋的一面,她还是个政治手腕高超的政客,她与杨骏的冲突不可避免。
从西晋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贾杨冲突,其实也是西晋未来政治走向的派系斗争,晋武帝临终前不当处置,给身后的政治稳定带来隐患,并最终将西晋王朝带向深渊。
贾南风与杨氏家族的私人恩怨晋惠帝司马衷的生母叫杨艳,杨艳临终前怕儿子受委屈,竭力恳求晋武帝立堂妹杨芷为后,杨骏就是杨芷的父亲。杨芷没有辜负堂姐的期望,她对非亲生的儿子司马衷尽到了母亲的责任。
杨芷虽然不是贾南风的“亲婆婆”,但是就冲杨芷对司马衷的感情,贾南风也不应该与杨家,发展到灭族的仇恨吧?问题出在哪儿呢?
1.贾南风与杨芷之间的私人恩怨
最早的冲突来自于贾南风的“妒”。贾南风虽然贵为太子,却无子,不知道是因为司马衷嫌她丑,还是这个女人就是衰到家,集丑、毒、妒、色于一身,还不能生育!
贾南风不能生,千方百计阻止司马衷宠幸别的女人,但百密总有一疏,总有个别“漏网之鱼”,悄悄肚皮鼓起来。贾南风妒心大发,竟然用戟击打她们的腹部,导致胎儿流产:
“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帝闻之,大怒,已修金墉城,将废之。”晋武帝等着抱孙子,贾南风非要让人家孙子提前到地下等爷爷,惹得晋武帝大怒,准备废了这个儿媳的太子妃之位。亏得一群大臣替她苦苦哀求,才保住了贾南风。求情的人当中,包括杨骏的弟弟杨珧,和皇后杨芷。
大概杨芷怕这个儿媳妇旧病重犯,牵连到司马衷,所以她在替贾南风求情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她的管束,时不时敲打敲打。
贾南风对杨芷替她求情一无所知,光看到婆婆总对她拉着脸批评教育,就认为自己以前的遭遇,一定是是这个恶婆捣鬼,在公公面前说了她坏话。因此,仇恨的种子埋下了。
2.贾南风与杨骏的个人冲突
司马衷即位后,贾南风被册封为皇后,杨芷升任皇太后,杨骏以太尉,太傅,前将军,录尚书事,假黄钺辅政,军政大权一把抓。
贾南风是权臣贾充的女儿,深得其父精髓,对权力有一种天生的欲望。所以,做了皇后的她,不甘寂寞,积极谋求参政。杨骏就像叼着牛肉的狼,怎么肯与野狗分享?
贾南风是什么人,盯着权力眼睛都发绿,你不给她只好抢。于是贾南风悄悄发展个人势力,与杨骏走向你死我活的撕咬。
3.贾南风的毒与杨骏的独
杨骏想吃独食,贾南风为夺食,势必发挥个人的特长:毒!
矛盾升级也就来自于此,假如杨骏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大权独揽,把自己架到火堆上,贾南风再毒,她的毒牙也咬不到自己身上。
贾南风的毒,虽然帮助她顺利咬死杨氏一族,但是反过头来,她又取代了杨骏,把自己架上火堆,最后被别人毒杀!
在贾南风与杨骏咬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杨芷却无所作为,眼睁睁地看着势态不断恶化。这说明杨芷到底就是个小女人,身在政治漩涡,却没有半点政治才能,既不了解其父,更不了解贾南风。
贾杨之争是两个外戚的政治斗争假如杨骏不那么“独”,贾南风不那么“毒”,双方能化干戈为玉帛吗?恐怕也是痴心妄想,因为贾南风与杨骏的斗争,不光是个人恩怨,更重要的是,这是两个外戚家族,关于帝国政治权力的争夺战!
恶毒家族贾氏掌门人贾充,本来没资格角逐外戚之争,这伙计一辈子充当走狗,到死没留下一个儿子。在古代,家族势力旺不旺,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子嗣数量是否够豪华,贾老头对外嚣张,对内怕老婆,留下两个女儿就翘辫子了。
所以,怎么看贾南风都像是势单力孤的挣扎。其实不是,贾充有个二女儿贾午,被一个叫韩寿的美男子“偷香”,最后入赘贾家,生了一个儿子,充当贾充的孙子,叫贾谧。有贾谧在,再加上堂叔伯兄弟,贾氏一门的势力,又被撑起来。所以,贾南风绝不是孤军奋战。
跟投机派贾充不一样,杨骏家族甩贾氏十八条街,人家是弘农杨氏,自东汉、曹魏,百年老字号的豪门士族!杨骏辅政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杨珧任尚书令,杨济任卫将军,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政治格局,那就是“三杨开泰”!
不过,外戚政治有一个先天不足:时效性太强,不是长期饭票!皇帝换了,就意味着原来的饭票过期作废了。所以,外戚对权力更加珍惜,更加贪婪。
毫无疑问,后族和舅族,谁是老大的问题,很难解决。舅族虽然接近过去时,但是往往正处权力顶峰,轻易不会松口。后族虽然冉冉升起,往往势力不够强大,只好眼放绿光地盯着。
所以,贾南风与杨骏,只是擂台上的表演者,其背后各有一大群下足了赌注的赌徒,不玩命表演内部人都饶不了他们!这才是矛盾的本质,难以妥协。
谁执帝国牛耳?晋武帝留下的历史后遗症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按理来说,外戚政治的危害,在两汉已经上演了多次,为何总是不能杜绝?晋武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1.西晋开国与一纸文书
西晋开国,跟东汉开国有点相似,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胜利。刘秀与豪门士族集团签订了共治天下的“合约”,于是豪门士族集团以私家武装为股本,帮他打下了江山。司马家族也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取代曹魏,是因为他们与门阀集团签订了“文书”,形成皇权与门阀的共生模式!
不过,这种协议虽然可以迅速“融资”,在弱小的时候有人帮你做强,但是当你上市后却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根本做不了主,你得看股东的脸色行事!
司马昭是与门阀集团签协议的那个人,第一任董事长司马炎却是消化协议的那个人。
2.外戚与宗族,沉渣何以泛滥
对晋武帝来说,这个消化工作很不好做。司马家族本就是门阀士族,最终它们取代了曹魏,屁股决定脑袋,坐上皇位的司马家族,对曾经的盟友态度必然会发生改变,防范成为第一要务。
所以,门阀集团不可信!
绕了一圈,司马家族又回到历史的起点:谁才是皇权最可信赖的政治势力?晋武帝到死也没想明白,更无力改变那个政治势力的平衡器——九品中正制。所以,他只能沉渣泛起,本能地求助于外戚势力。
导致西晋灭亡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宗族势力又是如何成为内乱之源呢?除了司马家族刚刚执掌天下,对宗族势力刻意培养,以对抗门阀集团外,跟贾南风的引狼入室有关。
3.贾杨之争只是序幕
为了彻底摧毁杨氏外戚,贾南风决定引入外援——宗族势力,于是司马亮和司马玮粉墨登场。
我们发现,每一朝开国之初,宗室的势力都很强大,这也好理解,宗族是开国的最主要政治势力之一,为了对抗功臣集团,开国之君往往会保留宗族势力。
西晋宗族本来是扣在瓶子里的魔,贾南风打开了魔瓶,给杨骏带来灭顶之灾。可是魔一旦出了瓶,就再也无法遏制。杨骏退出历史舞台后,贾南风事实上成了站在宗族对里面的那个人,这就是她最终被杀的原因。
可见,贾杨之争并非西晋早期政治斗争的全部,而是序幕。它的历史根源,就在于晋武帝没能解决皇权拱卫势力的问题,当功臣集团退出历史舞台后,外戚与宗族应时而生。
综述综上所述,贾南风与杨骏的矛盾,除了个人恩怨因素而外,更重要的是两个外戚家族的政治斗争。其根源就是西晋开国后,皇权对门阀集团的防范,和拱卫势力缺失,晋武帝恢复外戚政治的做法,引发了外戚内斗。这是一次西晋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个人只是历史潮流中的小演员而已。
晋惠帝的生母是杨氏之女,那么皇后贾南风为何会与杨骏反目成仇?
晋惠帝的生母时弘农杨氏的杨艳,贾南风为晋惠帝的皇后,而杨骏为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杨芷的生父,杨芷是杨艳的堂妹。
至于为什么与杨氏有着这么紧密关系的贾南风,最终要与杨骏决裂,可以从双方之间的关系去理解:
一、贾南风与杨骏“盟友”关系的来历其实问题当中的逻辑值得认可,按照一般逻辑来说,贾南风作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司马衷的生母武元皇后杨艳出身弘农杨氏,可想而知杨氏与皇室之间其实应该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这层关系的改变,是根据西晋局势的变化而出现改变的。
1、为确保司马衷的储君之位,杨氏外戚势力的壮大
司马衷是著名的“痴傻”皇帝,在他成为太子之后的能力受到了西晋朝中大臣的质疑,尤其是当时齐王司马攸贤明,让司马攸继任帝位的呼声很高。由此,司马衷的生母杨艳,担心司马衷会被废黜,便在临死之前让司马炎立自己的表妹杨芷为皇后。
及后有疾,见帝素幸胡夫人,恐后立之,虑太子不安。临终,枕帝膝曰:“叔父骏女男胤有德色,愿陛下以备六宫。”因悲泣,帝流涕许之。——《晋书·武元皇后传》由此来看,杨芷成为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以及杨芷之父杨骏的势大,都是出于武元皇后杨艳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司马衷,太子之位不被废黜的目的。能够保证自己死后,后宫和外戚力量可以保证司马衷的太子之位不被废黜。
2、以司马衷储君之位为基础,而结成的杨、贾“同盟”
武元皇后杨艳是担心司马衷被废,所以才在临终之前让杨氏能够继续执掌后宫,让后宫和外戚力量保证司马衷的储君之位。除此之外,杨艳还联合当时朝中贾氏力量,来为自己的儿子司马衷保驾护航。
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初,贾充妻郭氏使赂后,求以女为太子妃……然后盛称贾后有淑德,又密使太子太傅荀顗进言,上乃听之。——《晋书·武元皇后传》司马炎当初认为司马衷不能承担储君之位,因此便私下里跟杨艳说起这事。正好赶上当时西晋权臣贾充的妻子郭槐,让人贿赂杨艳并且以杨、贾之间结为“同盟”为由,最终让杨艳答应了让贾南风成为太子妃的结果。
《晋书》当中有记载,当时晋武帝司马炎想要让卫瓘的女儿嫁给司马衷,但是杨艳坚持让“又丑又黑”的贾南风成为太子妃。这当然不是真的出于所谓的“贾后有淑德”,而更多地是跟杨艳出于联合贾氏力量,来保证司马衷储君之位的考量。
选择让贾南风成为太子妃,进而与贾氏交好的选择,是与杨艳临终前还让杨氏掌控后宫和外戚势力,保证司马衷不被废黜,有着相同的目的。
由此来看,最终反目成仇的皇后贾南风,最初其实是与外戚杨骏,都是以确保司马衷太子之位为出发点的“同盟”关系。
二、为何贾南风要与杨骏决裂?那么,为什么本是“同盟”关系的贾、杨之间,最终会反目成仇决裂呢?
当然出于利益、权位等方面的原因自然不能忽略,可是贾南风与杨骏的决裂可以看得更清楚点。
1、司马衷继位后,原本保证司马衷储君之位的“同盟”基础破裂
杨氏与贾氏之间的“同盟”关系基础,是确保司马衷的储君之位不被废黜,而当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司马衷成功继位后,双方之间结盟的基础便破裂。
晋惠帝司马衷的作用其实自始至终都未能体现出了,仅是发挥着维系双方之间关系的作用。最初是双方之间都需要“维护”的对象。而等到司马衷继位后,杨骏掌控朝中大权,不需要估计司马衷的皇权。而皇后贾南风则太过强势,早就控制了司马衷。
而等到作为外戚掌权的杨骏,和作为掌控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都想要掌控朝中大权时,贾氏与杨氏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原本的同盟关系,转而变成了互相之间争夺利益的对抗关系。这是双方之间最终反目成仇的根本原因。
2、杨骏掌权之后,迅速笼络势力,排斥贾氏力量
晋武帝司马炎临终之前,便利用外戚身份,联合皇后杨芷,成为辅政大权,进而在司马炎死后,掌控了朝中大权。而当杨骏掌权之后,以贾南风为代表的贾氏势力,却受到了杨骏的限制。
虑左右间己,乃以其甥段广、张劭为近侍之职。凡有诏命,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乃出。骏知贾后情性难制,甚畏惮之。又多树亲党,皆领禁兵。——《晋书·杨骏传》杨骏为了限制晋惠帝司马衷,便让外甥段广、张劭成为司马衷的近侍,凡是司马衷发出的诏令,都会呈给太后杨芷审阅才能够发出。而杨骏知道皇后贾南风“情性难制”,担心贾南风威胁自身,于是任用亲党,掌控了宫中禁卫。
可以说,原本为同盟关系的杨骏与贾南风之间,在其中的一方杨骏掌权后,担心贾南风借助司马衷的身份来对抗自己,因此对于贾氏势力多加限制。这当然引起贾南风的不满,贾南风身为皇后,并且可以控制皇帝司马衷,可仍然被掌权的杨骏限制,双方之间的矛盾逐渐产生。
3、不能忽略的贾南风本身的性格原因
仅从利益权位之争考虑,贾南风与杨骏的决裂便不可避免,可双方之间的关系破裂,与贾南风自身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结合史料来看,贾南风的确“情性难制”,司马炎尚在位时,贾南风就因嫉妒司马衷宠幸其他妃嫔,而擅自让人用戟击打司马衷怀孕的妃子。司马炎因为贾南风的暴虐残忍,想要废掉她的太子妃身份,但经过皇后杨芷等人的劝解,才没有被废黜。
但是,贾南风并没有因此收敛自己的“情性”,皇后杨芷多次劝诫她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贾南风反而以为是杨芷向司马炎恶意中伤她,甚至对皇后杨芷都怨恨起来。
加之司马衷继位后,身为皇后的贾南风想要参与政事,但是遭到了杨芷之父杨骏的反对,由此贾南风对杨芷和杨骏更是怨恨的很。等到之后贾南风通过手段,借助宗室楚王司马玮等人的力量,得以掌权后,更是将太后杨芷处死,足见贾南风性格当中的残忍暴虐。
结论总而言之,贾南风与杨骏之间的“同盟”关系,当初是以确保司马衷储君之位为基础而确立的。武元皇后杨艳为了保证亲子司马衷的太子之位,促成了杨氏继续掌控后宫和外戚力量的壮大,同时也借助选贾南风为太子妃的方式,与朝中贾氏结为同盟关系。
不过,等到司马衷继位之后,贾、杨之间的结盟基础破裂,双方之间为了争夺朝中权势,逐渐矛盾激增。加之杨骏为了确保自身权势,对贾氏势力多加限制,这引起性情暴虐残忍的皇后贾南风的不满,进而双方之间反目成仇。
参考资料:
《晋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晋惠帝的生母是杨氏之女,那么皇后贾南风为何会与杨骏反目成仇?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捋一捋这其中各个人物的关系,这样后面就更方便大家来了解啦。
捋一捋几位的关系
晋惠帝司马衷是西晋的第二任皇帝,也是著名的傻子皇帝,晋武帝与武元皇后杨艳次子,因为长子早夭,所以在公元267年,司马衷顺理成章被册立为太子。晋武帝驾崩后,正式即位。
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父亲贾充是西晋的开国元勋。公元272年时,由晋武帝指婚给司马衷为太子妃,司马衷即位后册立贾南风为皇后。
而与贾南风反目成仇的杨骏,是晋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武悼皇后杨芷的父亲,杨芷皇后是杨艳皇后的堂妹,算起来杨骏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叔外公。
矛盾根源是什么?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傻子皇帝,那么他便不具备处理政事的能力。那这些交给了谁来做?
一边是晋惠帝的叔外公杨骏,杨芷皇后所在的家族,亦是晋惠帝的外家,在晋武帝执政后期便揽尽天下大权,晋惠帝登基后,晋升杨骏为太傅、大都督,统摄朝政,总领百官。
另一边则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在当太子妃的时候便是跋扈小气著称,曾经险些被废。
贾南风是心机深沉且善妒之人,她样貌不好看,却嫉妒其他妃嫔怀有司马衷的孩子,所以她经常对这些人下黑手,除此之外,其他坏事也没少做,因此当初晋武帝差点想要废了她的太子妃,杨芷皇后虽多次召她训斥,却也在背后帮她保住太子妃之位。只不过贾南风似乎误会了杨芷皇后给她使绊子,因此对其怀恨在心。
在成为皇后之后,想着法的跟杨芷作对,甚至想要干涉朝政。贾南风干涉朝政,自然也影响到了杨氏集团的利益,再加上对杨芷的不敬,双方矛盾日益激化,反目成仇。这场矛盾敌对最终以杨骏势力倒台、杨骏被杀,贾南风的胜利告终。这场反目的根源在于帝王对皇权的把控能力太低,导致权力外放,引起朝臣外戚势力与后宫势力相互争夺。
晋惠帝的生母是杨氏之女,那么皇后贾南风为何会与杨骏反目成仇?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了,他将他的江山传位于司马衷,又为他安排了辅政大臣杨骏与皇叔司马亮。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安排的一切都被自己的儿媳贾南风颠覆,甚至最后赔上了整个西晋王朝!
晋武帝司马炎
背景西晋初年,晋武帝司马炎分封宗室二十余人为王,镇守天下。以后晋武帝就开始享乐人生,西晋四处弥漫奢侈之风。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晋武帝要死了。在他临终前,他很不放心自己的接班人司马衷,因为他是个傻子。于是他安排太子生母杨氏的生父杨骏为辅政大臣,另一方面又安排自己的皇叔司马亮统领禁卫军,然后就阖然长逝!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
杨骏贪恋权利,晋武帝一死他就联合内官改遗照,将司马亮排除在遗照之中。而自己,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全权处理朝政大权。司马亮忌惮杨骏在朝中的实力,就连夜逃回封地。杨骏眼看自己的梦想就要成真,可没想到皇后贾南风给了他致命一击。
贾南风为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之女,被选为太子司马衷的太子妃。她幸幸苦苦等待了十多年,自己的丈夫司马衷终于要当皇帝了,她异常兴奋。可是,杨骏的专权却给她泼了冷水,因此也让她产生了夺权的念头!
辅政大臣杨骏
杨骏的得意忘形,司马衷的痴傻行为,贾南风的愤恨不已 ,为下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一场权利的争夺战,马上就要上演!
夺权杨骏上位之后,大肆安排族人要员,忘乎所以之时却不知死亡正在等待着他。皇后贾南风不满自己的权利被杨骏把控,私下联系司马氏诸王,准备夺权!
贾南风首想到的就是司马亮,毕竟先帝对他有过安排。可是司马亮胆小,不敢答应。于是贾南风就找到了楚王司马玮,她知道楚王心中对权利同样有些渴望!由此,两人一拍即合,楚王假意回京做官,实则是找借口带兵入京。可是杨骏却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依然妄自尊大!
就在楚王进京的十余天后,假意叫人告发杨骏谋反。司马衷痴傻不明所以,下旨捉拿杨骏。杨骏一脸懵逼之时,楚王司马玮一马当先,派人将杨俊杀死在马骝当中。可怜杨骏一死,杨氏被夷灭三族。
楚王司马玮
贾南风此时终于拥有了权利,可是权利终究会让人迷失自己,最后也为她挖好了坟墓!
作茧自缚贾南风除掉杨骏之后,也迷恋权利,不愿与他人分享。贾南风一朝得势,也被权利迷的神魂颠倒,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乱政。但是她还是有个顾虑,因为惠帝痴傻,皇后贾南风久无所出。太子司马遹并非贾南风亲生,又素来与贾南风不和。贾南风因此矫诏废除太子,而后又让人毒死司马遹。贾南风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时,这下司马氏诸王坐不住了,皇后本是外姓人,现在开始弄我们司马氏宗亲了。于是各路藩王先后起兵,争权夺利,也正式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幕布!
贾南风
皇后贾南风杀死太子之后,司马氏诸王带兵杀入宫中杀死贾南风,诛灭贾氏一族。可怜贾南风,机关算尽却任久难逃厄运。然而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囧、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瑀、东海王越此八人你来我往,你争我夺,好不热闹。最后,东海王司马越打败所有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历经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终于落下帷幕!可是这一切的权利争夺,也为西晋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西晋灭亡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杨骏与贾南风同为外戚因为权利的争夺二人相互攻杀。两人的斗争,也让西晋走向了灭亡。权利带给人地位,但权利也会让所有人,走向灭亡的深渊!晋惠帝的生母是杨氏之女,那么皇后贾南风为何会与杨骏反目成仇?
题主可能对其中的血缘关系有所误会,司马衷当上皇帝后,在生的太后即原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已不是司马衷的母亲,是杨骏的亲生女儿武悼皇后杨芷,而司马衷的生母即贾南风的正牌婆婆杨艳,是杨芷的堂姐。西晋八王之乱的发生,固然有各种因素民族原因,但推波助澜的人,最重要的一个应该就是杨后这一系的杨氏,杨家权倾朝野,居高位才德不配,几番作死,才引起连锁反应,酿成大祸事。
贾南风与杨氏有千丝万缕的瓜葛,没有杨氏,就没有贾南风上位的机会,杨氏把贾南风扶上马,送一程,后由于权力之争大打出手,相爱相杀,引起皇室大争,遂至失控。贾逵在曹魏时有贤名,淮南三叛首发者王凌,兵败被押解回朝受审时,就曾跑到贾逵庙喊冤,可知贾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惜虎父犬子,晋朝取代曹魏,得到贾逵的儿子贾充的助力特别大,可以说没有贾充,司马家难以上位或无法如此顺利取代曹魏,杀皇帝擦屁股,察颜观色投其所好等事,贾充都做了。由此得到司马昭司马炎的极度信任。为了固宠,贾充便献女入宫要给司马衷当太子妃,第一关就不好过,全赖杨氏在后宫的主事人杨艳皇后玉成。
杨艳生下白痴儿子司马衷,生怕儿子皇位不稳固,也物色帮手,看中贾充的实力,又受了他家的财帛,便为貌不过人的贾南风说好话,吹枕头风。司马炎勉强接受了,这是司马炎自掘晋朝坟墓的第一步,贾南风顺利入宫,貌丑且心不善,祸害潜伏。杨艳在临终前,还考虑到儿子的皇位问题,见后宫有贵人受宠,怕皇后位落入外人之手,便恳求司马炎立她的堂妹、杨骏的女儿杨芷为皇后,让司马衷有所羽翼,不致被废。司马炎也勉强答应了,这是毁坏晋朝的第二步。这两件事,都说明杨氏与贾南风本来就是一条船上的人。
杨骏因为女儿当上皇后而权倾朝野,先为车骑将军临晋侯,与二位弟弟杨珧、杨济揽尽天下大权,号称三杨。情况在司马炎病危时发生大转变,杨骏为揽权,扣压让他和司马亮共同辅政的诏书,强行颁布他一人辅政的旨意,封太傅、大都督、假黄钺,统摄朝政,大权在握,虽然得意无限,也引来各方的愤怒。贾南风因之前与第二任婆婆杨芷有过误会,以为杨芷一直想废掉皇后,见杨骏一家掌权,又防备日深,便图谋反攻夺权,与汝南王司马亮暗通消息,请他出兵勤王,废黜杨骏,又与其他皇族同谋,一场针对杨氏家族的计划便这样展开了,随后便是杀杨骏,废杨后,八王轮番登台的事。
晋惠帝的生母是杨氏之女,那么皇后贾南风为何会与杨骏反目成仇?
导读:祸国殃民不一定是美人,还有可能是丑妇。这取决于自己的地位。美丑不过是副皮囊,皮囊美艳或许能给自己带来暂时的益处,但是灵魂有趣方能满足一生。本是皮囊,但是贾南风却是个与众不同的丑女,“丑人多作怪”,便是为贾南风量身打造。
贾南风和杨俊不过是简单的姻亲关系,贾南风对自己的丈夫-痴傻的晋惠帝司马衷尚且没有丝毫的衷心和悔意可言,杨骏这种打八竿子的拐弯关系一旦挡道自是没有情谊可言。
背景条件西晋政治形势
晋武帝司马炎于太康后逐渐开始沉迷酒色,荒于朝政,他宠爱皇后杨艳,两人恩爱非常。但是对两人来说不圆满的便是太子司马衷却是只有几三五岁孩童的智商,有一年百姓遭遇灾荒没饭吃饿死许多人,司马衷就问:没饭吃何不吃肉糜?
司马衷愚钝,杨皇后却不想让他失去执掌天下的权利,所以她需要给司马衷找一个靠得住的皇后以及强大的外戚来巩固,在这上面不得不说杨皇后是个目光短浅的愚妇。
晋武帝死后,之争共有三股势力,一股是以杨骏为代表的的保皇派,一股是以贾南风为代表的的贾式,这两股都是外戚势力,最后一股便是以楚王为代表的皇族势力。
贾南风
为了稳定司马衷的江山,皇后杨艳入了贾充的圈套,让司马衷娶了贾南风,贾南风的丑惊天地泣鬼神,也着实让司马炎夫妇吃惊。
《晋书·后妃列传》中记载:“身材矮小,眉后有一颗痣,嫉妒心强,多权诈。”贾南风历史上又名的丑妇、恶妇、毒妇。她西晋开国大臣贾充的女儿,阴差阳错坐上皇后,本应是政治的牺牲品,但是与众不同的是她贪恋权势,极其带来的优势。
相由心生,皮囊最终会老去,贯穿这个人的始终是心性。贾南风专横擅权,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荒淫无度。
在政治上她削弱宗族势力,杀害太子,迫害嫔妃,干预朝政,祸害百姓。
贾南风干预朝政,祸害后宫嫔妃,诛杀朝臣,嫁与惠帝后好多年没有子嗣,当她得知另一个妃子怀有惠帝的子嗣,竟然将此妃子直接剖腹,极其残忍。
私下生活作风极为混乱。
如因晋惠帝憨傻,贾后豢养男宠小倌儿,且非肤白貌美的美男不可。野史上曾提到,贾南风为了物色天下美男,曾派人四处搜罗,然后供其享用,但是这些男子几乎没人再出现过,据说享用完就会被结果掉。而这些这是由一个逃出来的男子后来讲述的,就说这男子太美,贾南风没舍得杀掉。野史也曾记载美男潘安也曾受过贾后的招幸,不过并不足以去证实,也非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情。
《晋书》:后遂荒淫放恣,与太医令程据等乱彰内外。洛南有盗尉部小吏,端丽美容止,既给厮役,忽有非常衣服,众咸疑其窃盗,尉嫌而辩之。贾后疏亲欲求盗物,往听对辞。小吏云:“先行逢一老妪,说家有疾病,师卜云宜得城南少年厌之,欲暂相烦,必有重报。于是随去,上车下帷,内簏箱中,行可十馀里,过六七门限,开簏箱,忽见楼阙好屋。问此是何处,云是天上,即以香汤见浴,好衣美食将入。见一妇人,年可三十五六,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见留数夕,共寝欢宴。临出赠此众物。”听者闻其形状,知是贾后,惭笑而去,尉亦解意。时他人入者多死,惟此小吏,以后爱之,得全而出。及河东公主有疾,师巫以为宜施宽令,乃称诏大赦天下。由贾南风做皇后这一错误举动主要由司马炎对皇后杨艳的纵容与其皇后对司马衷这个痴傻孩儿的溺爱,也正因着两个人的一招棋错便直接导致司马炎抢下的天下迅速结束了短暂的存在。换作一个正常有远见的皇帝定然会废太子再立储君,江山交给一个痴儿相当于亲手葬送江山。但是司马炎耐不住杨皇后的缠闹,于是短命王朝就这样埋下了隐患。
杨骏
司马炎沉迷后宫不理政务,沉溺酒色,大权主要由外戚杨家,这主要因杨皇后的关系,“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兄弟,分掌大权,且深得晋武帝的信任,将政事繁务交予其处理,一时间杨氏兄弟权势滔天。
李世民曾评价:“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包祸心以专辅。”杨骏虽刚愎自用,培植党羽,风评不佳,但是杨骏三兄弟掌管政务期间,国家安定,经济复苏,一派祥和,西晋隐隐有强盛之势。
贾南风在太子妃的时候还有所收敛,对杨氏兄弟有所忌惮,登上后位之后,,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勾结,将杨骏除掉。
矛盾:权利冲突贾南风与杨骏,一在朝堂,一在后宫,矛盾在何处?
杨骏和贾南风属于姻亲关系,但是贾南风醉心权利,祸乱朝纲,想沾染朝堂掌控天下,而杨骏属于保皇势力,护得司马衷周全,两股势力必然就成为敌对势力,但是贾南风手段残忍,不择手段;而杨骏兄弟掌握朝堂,那么她就不能为所欲为。
换而言之,就是杨骏挡道了。
而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的结盟,让这场拉锯战开始有了转机,局势呈一边倒,杨骏被诬陷谋反,晋惠帝令捉拿反贼,杨骏被杀害。而铲除了杨骏,更加助长了贾南风的气焰,她肆无忌惮挥霍皇权和残害臣民百姓。
而杨骏为什么斗不过贾南风?一、晋惠帝是痴傻之人,易于控制。斗志金惠帝司马衷是痴傻之人,但其虽只有几岁小儿的智商,却是个纯净善良之人。他更是怕贾南风那副丑恶的嘴脸,所以只能任由贾南风干政,长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她启用己方朝臣,笼络党羽,强大贾氏集团,不管是掌握得信息和势力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她对前朝后宫的渗入和控制是杨骏不可及的。
二、自古宫廷政变需要足够的军队在手,大家起鼓相当的情况下,拥兵数量和皇帝的禁卫军则成了杨骏成败的关键点,不管是发动宫变还是反制宫变,需要里应外合。而杨骏未能掌握禁军的控制权,也为他的失败划下了浓重一笔。
三、贾南风手段狠绝,弄权,有效拉拢和利用了不满杨氏的势力形成联盟对付杨骏,杨骏是先帝晋武帝钦定的辅政大臣,不是她想扳倒就扳倒的,需要更多的助力共同完成,这样就布了一个完整的局,于杨骏来说跳不跳都是错,而这一举措正中靶心,成了杨骏最致命的武器。
四,杨骏篡改晋武帝遗诏,在晋武帝临死之际,曾下诏书令杨骏和汝南王共同作为晋惠帝的辅政大臣,但是杨骏擅自篡改遗诏,将汝南王的名字抹去,这也成了坐实他谋权篡位罪名的最有力佐证。
《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惠帝即位,进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杨骏真的大逆不道,欲取代之?据历史记载,杨骏并无子嗣,谋权篡位的心在他败北之前应是不实的罪名,他只是因权势之争失败而成为贼寇。
至于贾南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解决掉杨氏外戚这一集团,接下来便是贾氏,司马伦以贾南风毒杀司马遹为借口“清君侧”将此祸害彻底铲除。
但是因贾南风胡作非为留下的遗患是非常严重的。即使皇族没能将其祛除,那么以贾南风这种祸国殃民的恶妇作态,人人得而诛之,更晋朝短命且并不出彩,被取代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因贾南风而引发的八王之乱加快了崩坏的节奏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