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马谡、你会如何指挥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对马谡来讲,其实是个难度很低的战争,可惜马谡没能领会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也不清楚街亭的优势和劣势,导致目标偏离,优势丧失。我们再做个“事后马谡”,复盘一下街亭之战,看究竟应该如何对付张郃,打赢街亭之战。

街亭的战略意义,及街亭之战的目的

街亭是陇山西侧的一处要塞,是扼守陇西通往关中的咽喉。关中三辅之地,南边有秦岭阻隔,西边有陇山阻隔。自古兵出关中,可选择的路径不多,一条是当年韩信选择的陈仓道,一条是斜谷道。这两条道在长安西南面。

魏延建议的子午道,在长安正南面,道路狭窄不利于大军行走,只要长安方面稍有防范,就不难对付,这就是诸葛亮拒绝魏延的理由。

还有一条路就是长安西面的陇山,出陇山至少有四条路可选。只是从陇山出兵,除了路途遥远,不利于行动保密外,还需要控制陇西关隘。对诸葛亮来说,最大利好是,陇山周边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背叛了曹魏投靠了诸葛亮,关隘尽在手中。

也就是说,从陇山出兵,虽然路途远了一些,但是如果守住了街亭,就等于打通了陇西通往关中的要道。相对于另两条道,需要攻打关隘来说,陇道无疑难度是最低的。

那我们就很清楚街亭的战略意义了,只要街亭在手,就等于让关中门户大开,进出自由。即便这一次拿不下长安,以后随时还可以来,也可以配合其它两路,虚虚实实,打配合战。

街亭之战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防守!守住了街亭就行。

街亭的地理形势,及可行的战术选择

那么,街亭能守得住吗?我们看一下街亭的地理位置。从图中可见,街亭其实并不靠着陇道,而是要通过狭窄的山道,才能到达陇道。同时街亭这地方很狭窄,容不下大军,周边全是高山,要塞周围有几条羊肠小道。

不难看出,街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适合大军屯驻,如果作为蜀汉进攻关中的据点,显然不适合。但是弱点也是优点,因为狭小,大军进不来,正适合防守。又因为街亭与陇道有距离,张郃想要进攻街亭更困难。

这个地形条件,与马谡的使命正好匹配!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将人马收缩进街亭,分兵扼守住通往街亭的几条小路,即便张郃人马再多,也无法施展兵力优势,除非他能翻山越岭,从天而降。

马谡有多少人马呢?不大清楚,应该不会超过一万,多了就是负担,不起作用。山口外张郃人马是五万,一比五,但是全部挤在山口外排队进入。

所以诸葛亮交给马谡的任务,其实难度一点也不大。

二百年前,在这个地方就发生过一次战争,那是东汉时期,刘秀帐下太中大夫来歙奇袭略阳(那时候街亭叫略阳),他仅带来两千人,出其不意攻入敌人心脏地带,占据略阳。就靠两千人,来歙顶住了对方十几万大军,半年多的进攻。

可见街亭这地方,就是防守战的绝佳地点。敌人想要攻破它,只有一个办法——困死!让外面人无法给它提供粮草供应。显然,诸葛亮不会给张郃那么长的时间。

张郃的优劣势,及他可能采取的对策

张郃的任务就是跟马谡抢街亭,夺回战略咽喉。

不过张郃距离远,得到消息晚,被马谡占了先机,他只能采取进攻的手段,这就是张郃的第一个劣势。

除此而外,留给张郃的时间不多,因为马谡只是先头部队,诸葛亮的大军很快就到,如果他不能抢在诸葛亮之前拔掉街亭,就面临着前后夹击的危险。

张郃的第三个劣势是,天水郡已经叛变,他是深入敌境作战,难以持久。

张郃的优势就是人马数量多,不过这似乎也不是优势。如果拿不下街亭,张郃想要守住陇道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拔掉街亭,二是在陇山东面,每条陇道出口修建关隘,堵死出口。

修关隘根本来不及,只能硬着头皮攻打街亭,而且要速战速决。本来就难进攻,还要速战,难上加难!

马谡失败的原因探析

看起来很简单的任务,马谡怎么就失败了呢?原因就是马谡放弃了街亭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把军队带上了南山驻扎。这样一来,等于放张郃大军轻松通过小路,直接进了街亭,与山上的马谡面对面交火。

但是张郃根本不急于进攻,而是围住下山的路,断了山上取水的水道。这样一来,马谡大军还没交战,就因为断水出现内部惶恐。不得已的情况下,试图向山下突围,又因为山路被封死,出不去。

待在山上没活路,下山又下不去,马谡就这么败了!

那么,马谡为何放弃天险,自寻死路地上山呢?后人有几个分析:

一种可能性是街亭年久失修,防御工事不可靠,又来不及修,被迫放弃街亭。

这种说法不大可靠,原因很简单,通往街亭的路很窄,周边全是山,即便一万大军来不及修筑街亭城,修几个路口的防御工事总是可以的吧?这个难度不大,哪怕用石头堵死山路也是可行的办法。

第二种可能是,马谡贪功,想把张郃放进来,利用山行优势,居高临下冲锋,直接把张郃消灭在街亭。

这种说法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张郃进入街亭后,不是围山断水,而是仰攻马谡,相信会输得很惨。可是人家张郃是老江湖,比马谡这个小马驹经验丰富多了,他根本不上当,不进攻,让马谡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当我们看到结尾,王平仅仅领着一千人驻扎山下,张郃五万大军都对他无可奈何时,真的为马谡扼腕叹息!

街亭之战到底该怎么打

其实,分析到这儿,结果已经很明了。最粗暴的办法就是连街亭周边的路口都不用守,直接全军收缩进街亭,短时间内张郃不可能攻得破街亭,静等诸葛亮大军到来就好了。

策略一点做法就是,在通往街亭的路口修筑工事,分兵把守,堵死张郃进入街亭的道路。因为地理优势,这个工事的修筑难度不大,张郃要想攻破这些隘口,不崩掉几颗牙不行。

第二道防线就是街亭城,人家来歙二千人守了半年多,马谡万把人总不至于短时间内就失守吧?

如果玩得再花样一点,可以在沿途的山上,布置几处袭击点,等张郃人马通过,往下扔石头就好了。

所有的布防围绕两个目标服务:一是保证人员少伤亡,不发生面对面交火,靠地形优势吃饭;二是不逞强,不贪功,缩在工事后面慢慢玩,怎么拖延时间怎么玩。

除非张郃有飞机,否则他输定了!

综述

综上所述,街亭之战就是一场难度不大的战争,是马谡的自大,忘却了根本任务,导致偷鸡不成蚀把米,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更严重的是,这次北伐失败后,曹魏迅速收复三郡,从此彻底堵死了诸葛亮从陇山出兵的可能性,让以后的北伐路线,几乎成了一张明牌。

以我们纸上谈兵的半吊子说法,街亭之战随便放个人指挥,只要不是神经错乱,不是奸细,怎么都不可能失败!

如果你是马谡、你会如何指挥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能否取胜的关健一战,可惜马谡错失良机,布阵不当失了街亭,至此次战役彻底失败。

如果我是马谡一定听从诸葛亮安排的策略,死死咬住张郃大军,为诸葛亮进攻长安争取时间。

要挡住魏国张郃大军,可采取层层设防,步步为营的办法。第一道防线派王平率领五千精兵在魏军来的路上挖壕筑堡,多埋鹿岩绊马索,阻击魏军骑兵部队,延缓敌军推进速度。第二道防线仍要设在路上,可抓紧时间建筑城堡,由一万人驻守,随时接应第一防线的退兵,並多备滾木雷石火箭燃料,使敌军久攻不克,必然丧失斗志。第三道防线由马谡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于街亭山下布阵,同时派三四千人牢牢的守护水源地,避免因饮水问题扰乱军心。这样即使第一,二道防线失守,仍可挡住敌军攻势,由于第一二道防线己大量消耗了敌军的有生力量,己经延缓了敌军进军速度,敌人也是強弩之末了。

最后仍可退踞山上,利用有利地形顽强阻击敌人,去争取更多时间等待援军解围。此战关健是士兵斗志,如何鼓舞士气也是不可忽视的。

马谡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实我们也不比马谡高明多少,只是事后调侃而己。

如果你是马谡、你会如何指挥街亭之战?

守街亭难度不大,只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按照诸葛亮部署卡住路口,二就是重用王平,让他对付张郃。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命马谡守街亭阻挡魏军援兵,为夺取因为陇右争取时间。结果马谡违背部署带兵上山,被张郃击败,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不仓促撤军,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之所以让马谡去守街亭而不是让魏延、吴懿等老将去守,一是因为陇右魏军残余还在抵抗,他需要魏延等人去扫平这些魏军。二是因为蜀汉人才匮乏,马谡在平南蛮时曾经出谋划策,有不俗表现,所以诸葛亮有意对他加以栽培,让他经过实战历练。

而这两方面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守街亭应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至少相比清扫陇右魏军残余来说要轻松的多。再结合诸葛亮已经直接给了马谡一份标准答案,告诉他如何部署部队,这完全可以说是给马谡一道送分题。否则按照诸葛亮谨慎的个性,不会把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马谡来守。当然让诸葛亮没想到的是马谡居然会拒绝抄答案,自行其是,最终失败。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代替马谡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来安营下寨。毕竟诸葛亮在古代史上也是可以名列武庙十哲的军事家,肯定比普通人强的多,按照他的部署成功率会大一些。

另外还可以利用王平来协助防守。王平在《三国演义》中虽然没有太多出彩的表现,但是在正史上他不仅在街亭之战时以疑兵计吓退张郃,为蜀军撤退争取了时间,而且在之后的卤城之战中再次挡住了张郃的攻击,堪称张郃的克星。结合他曾经阻挡了曹爽对汉中的进攻看,王平至少在防御战中有着极高的天赋,在街亭之战中用来对付张郃再合适没有了。

所以如果代替马谡的话只要坚持以上两个原则,那么在街亭坚持到诸葛亮扫平陇右,率军来增援问题不大。

如果你是马谡、你会如何指挥街亭之战?

如果我是马谡我会听从王平将军的建议把大营扎在山间大路上——与王平将军相互接应可以阻挡魏军的进攻?

如果你是马谡、你会如何指挥街亭之战?

如果是我穿越回去成了马谡,我打算这样来对付张郃的五万兵马。

到达街亭之后,砍伐木头,建立营寨,保护好辎重物资。主力部队占据大路口扎营,一部分偏师上山,建立观察阵地。派出侦察兵前出,探明魏军主力的动向,并且找机会进行袭扰,拖延他们的行军速度。

命令士兵挖战壕,一定要挖成W型和S型,并且在战壕前面布设三层铁丝网。重机枪阵地部署在主防御阵地的侧后方,保证射界开阔。炮兵部署在阵地后方,山顶建立观察哨,判定炮弹的炸点进行射击校正。

张郃的主力部队到达之后,先对其核心区域进行炮击,杀伤其一部分有生力量。他发起进攻时,骑兵会被前方的铁丝网阻拦,重机枪便开始进行交叉火力射击。

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张郃会利用我方火炮和重机枪的冷却时间组织下一次进攻,这次会以重步兵为主力,冲破铁丝网的阻拦。此时战壕变发挥作用,严重迟滞对方进攻,我方步兵则利用交通壕进行机动防御,再一次粉碎了他的攻势。

经过两次的失败,张郃会明白取胜无望,他就会开始准备撤军。此时,隐蔽与山后的步战车开始追击,分两路发起钳形攻势。先截断敌方退路,随后步兵跟进,逐步收紧包围圈清剿残敌。

此役大胜,全歼魏军主力军团,当为北伐首功,诸葛亮于是连夜向成都请封侯赐爵。

既然让我穿越成马谡了,肯定要带点东西的,否则怎么都是个死。

如果你是马谡、你会如何指挥街亭之战?

回答这个问题,显然是马后炮了,但这个问题确实很吸引人。我们先看一看诸葛亮为什么派兵驻守街亭,他是怎么安排的。

当时诸葛亮已经接到司马懿同张郃带兵出关,抵御蜀兵的消息,诸葛亮说:“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从这里可以看出,街亭位置的重要性,是蜀军的咽喉之路。

马谡愿意领兵镇守,诸葛亮对马谡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廓,又无险阻,守之极难。”

从这里可以看出,街亭没有城廓,也没有险阻,该怎么守,必须靠守将自己想办法智守。马谡愿意立军令状,诸葛亮给马谡二万五千精兵,再让王平和他一起镇守街亭。

诸葛亮对王平说:“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

从诸葛亮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准备攻打长安,如果蜀军在攻打长安的过程中,被魏军占领街亭,意味着蜀军会陷入魏军首尾包围之中,蜀军的退路会被魏军切断。所以诸葛亮必须派兵把守街亭,确保蜀军退路安全,也确保蜀军不会被魏军包围,所以街亭的位置至关重要。

从诸葛亮的这段话还可以看出:守街亭,必须在当冲要道下寨,使魏兵不能从这里偷过,不能让魏兵绕到蜀军的后方。只要守住街亭,挡住魏军,就算完成任务。诸葛亮说得很明白,必须在当冲要道下寨。

诸葛亮还不放心,派高翔带领一万人马镇守街亭东北小城柳城,只要街亭危险,高翔就要去救援。

诸葛亮又担心高翔不是张郃的对手,又派魏延去街亭的后边屯扎。魏延不理解,他说:“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诸葛亮解释说:“前锋破敌,乃偏禆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听了诸葛亮的解释,非常高兴,领兵而去。

从魏延开始的不理解,可以看出魏延的军事谋略一般,他只能做将,不能做帅,他不像赵云、王平、张嶷等将领那样完全服从诸葛亮的命令,没有二话,魏延对诸葛亮的命令,不能及时心领神会,有时候会质疑诸葛亮。司马懿攻打街亭证明诸葛亮判断的正确性,但魏延却以为这是安闲之地,经过诸葛亮的解释,他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再看马谡和王平一起守街亭,马谡笑着说:“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同样的道理,司马懿从此处进兵,证明街亭的重要性,可是,一个签下军令状的马谡,却认为没有守街亭的必要,他的短见视自己的身家性命于不顾,轻视诸葛亮给他的任务为没有必要。他不能料敌,不能正确分析敌我形势,证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参谋。

王平说:“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王平要在当道下寨,这显然是听从诸葛亮的命令,是符合诸葛亮要求的做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街亭位置是五路总口,证明诸葛亮说这里是咽喉之地,确实不假,五路总口就是咽喉之地。

马谡说:“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

从马谡的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这里的地形,五路总口处,一条大道,道路之侧有一座四面都不相连的孤山。正因为这座山四面都不相连,是一座孤山,所以,敌军派兵包围,断水、断粮,放火烧山,军队非常危险,所以,马谡把部队屯扎在山顶是完全错误的。司马懿正是用这个方法打败马谡的。

王平说:“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从王平的这段话,如果我是马谡,我会听取王平的意见,屯兵当道,筑起城垣,伐木为栅。只要把这条道路堵死就是完成任务。

马谡不听王平的话,大笑说:“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若魏兵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前提是这座山必须确保不会被包围,不是孤山绝地,如果山势连绵不断,易守难攻,不会被敌人抄了后路,而且道路后面还得堵死,这个主意才有可能可行。

王平接着又说:“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王平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汲水之道被断阻,军士有不战自乱的危险。蜀军到这里来是堵魏兵的,是来堵死这条路的,而屯兵于孤山,反而被魏兵堵了蜀军的路,这就太说不过去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马谡如果明智,他无论如何都得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

马谡不听王平的话,王平无奈,请求马谡分兵在山西下寨,为犄角之势。

正在这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说魏兵到了。马谡看王平不肯跟他上山,分派五千人马给王平,诸葛亮给他的兵马是二万五千人,他只给了五千人给王平,王平在离山十里的地方下寨。

我们再看看司马懿对街亭屯兵下寨的分析,司马懿叫他儿子司马昭去探路,如果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动。

说明街亭只要有人把守,司马懿是不会轻易从这里突破的。他听闻诸葛亮已经派人镇守街亭,不由得称赞:“诸葛亮真神人,吾不如也!”司马懿也是用兵行家,他夸赞诸葛亮,证明诸葛亮在街亭屯兵的正确性,只要在这里有兵屯守,司马懿不会来冒险,但马谡没有堵死这条路,给了司马懿进兵街亭的机会。

司马昭打探清楚,看见当路没有寨栅,兵马都屯驻在山上,司马懿听了非常高兴,他说这是上天帮助他成功。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懿从街亭进兵的关键就在于马谡是不是在街亭当道筑城下寨栅,只要马谡听了王平的意见,不去山上屯兵,而是在路上下寨栅,司马懿连来都不会来,更别说从这里攻打蜀军。

所以,如果我是马谡,不需要搞别的花样,只要听取王平的意见,在街亭当道筑起寨栅,把这里的路全部堵死,就能挡住魏军,就能完成任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