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李贤的出生和死亡都是个谜!有传言说,李贤的生母不是武则天,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武顺。这个流言,使本来就很紧张的母子关系雪上加霜,最终演变成母子相煎的惨剧。

不过,这个说法未见于《旧唐书》记载,《新唐书》也只是说宫中有流言,而非确信,看起来这个说法不大靠谱,它极有可能是一场政治斗争的产物。

“时正谏大夫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崇俨言英王类太宗,而相王贵,贤闻,恶之。宫人或传贤乃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益疑,而后撰《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数以书让勒,愈不安。”——新唐书章怀太子传》

“太子贤闻宫中窃议,以贤为天后姊韩国夫人所生,内自疑惧。明崇俨以厌胜之术为天后所信,常密称“太子不堪承继,英王貌类太宗”,又言“相王相最贵”。天后尝命北门学士撰《少阳正范》及《孝子传》以赐太子,又数作书诮让之,太子愈不自安。”——《资治通鉴》

从这两个记载,都说到了李贤的“疑似生母”韩国夫人武顺,牵扯出了一段武则天家族的“丑闻”。

武顺是武则天的姐姐,嫁于贺兰越石,生有一子贺兰敏之,和一女贺兰氏。武顺因为武则天的缘故,经常出入于皇宫,受宠于高宗李治,成为李治的情人,被封为韩国夫人。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武顺的女儿贺兰氏,也成了李治的情人,被册封为魏国夫人。

总之,武李两家的性史过于糜烂!

有史料说,武则天对姐姐和外甥女横刀夺爱的行为非常不满,甚至说,武顺母女都是死于武则天的毒手。

混乱的关系,给李贤的出生不明之说,创造了条件,就像一只裂了缝的鸡蛋,有生蛆的可能,但绝非必然。另外,我查了一下武则天那几年的生育记录:654年生安定思公主,655年生李贤,656年生李显。虽然频繁了一点,也不违背正常的生理特征。

655年大唐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十月二十日,武则天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一件事是十二月十七日,李贤出生。也就是说,武则天的册封大典,是挺着大肚子完成的。

假如李贤是韩国夫人所生,要想掩人耳目,武则天的腰间肯定塞了个大枕头。以武则天万人瞩目的身份,装孕妇装十个月,难度很大。

以武则天六亲不认的劲,她能让李贤活下来就算万幸了,实在没有理由把李贤冒充自己的儿子抚养。

那么到底是谁制造了这个流言呢?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注意到那位叫明崇俨的人,一位江湖术士,他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太子作对呢?甚至赤裸裸地说英王类父,相王最贵,要知道这种话大概率会招致杀身之祸。

明崇俨背后应该有一个推手,他仅仅是前台。这个推手,很可能是以裴炎为代表的,围绕英王李显所构成的政治集团。

我们暂且把视线拉到李贤之死。李贤死于684年,此时,李显走了个“过场戏”,匆匆坐上龙椅,仅仅一个多月,就又被赶下台,相王李旦登基了。二月份李旦登基,三月份李贤被丘神绩逼杀。

关于李贤之死,《新唐书》说丘神绩受武则天指使所为,而《旧唐书》则记载就是丘神绩所为,并没有说武则天是幕后黑手。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争了几千年,没有结论。不过郭沫若先生倒是提出了一个说法,他认为,背后的真凶不是武则天,而是裴炎。

裴炎为何要害死李贤呢?权力!

裴炎这个人争议很大,对他的非议主要是他联合武则天,废黜了李显,对武则天篡唐,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裴炎的权力欲望太大,后期因为跟武则天争权,死于武则天之手。也就是说,裴炎害死李贤,其实就是为了斩草除根。

那么,李贤乃韩国夫人所生的谣言,有没有可能出自裴炎呢?

太有可能了!李贤曾经作为监国,独立处理朝政,那时候裴炎就是宰相。李贤为太子期间,工作非常出色,为此不光受到朝臣们的赞誉,还被李治专门下旨嘉奖。不过正因为能力太出色,反而跟母亲武则天产生了深深的矛盾。

能力强的人往往就是这样,遭人嫉恨!权力欲望不比武则天弱的裴炎,就那么乖巧,跟李贤没有矛盾?假如真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后来他与武则天联手搞掉李显的举动了。

所以,很可能是李贤监国期间,妨碍了裴炎的相权!为了将来能手握大权,不受制于李贤,他必须搞掉李贤,把软弱的李显拱上太子之位。这就是谣言的动机!

这个谣言有杀伤力吗?杀伤力太大了,他让李贤与武则天之间的母子关系更加恶化,给李贤挖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只要李贤不缓和母子关系,他必然会倒在武则天手下。不让李贤主动缓和关系的法宝,就是雪上加霜的谣言。

我估计,明崇俨很可能是裴炎死党,俩人一明一暗,一唱一和,把年轻气盛的李贤搞得方寸大乱,与母亲的关系越来越糟。我甚至怀疑,明崇俨很可能死于裴炎之手,然后栽赃给了李贤!

当然,以上结论纯属推理分析,没有任何史料作证,欢迎大家讨论!

有人说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李贤,武则天次子,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在李弘死后被封为皇太子。李贤是所有皇子当中最有才华的,深得李治的喜爱。在监国期间,处理政务明确公允,深受百官拥戴和好评。李贤还招集了当时的学者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了范晔的《后汉书》,史称‘章怀注’。成书之后,呈奏给高宗,得到李治的赞赏,收藏于皇宫内阁。

术士明崇俨深得武则天喜欢,却处处与李贤作对,总是从中挑拨离间,破坏武则天与李贤母子关系。他曾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李显)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李旦)相最贵”,李贤听闻后深感厌恶。当时,宫中还传出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与李治的儿子,使得李贤整日活在恐惧之中。武则天还送了两本书《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他,促使她们的矛盾日渐加深,不得武则天的喜欢。这样使得李贤越发的不安,深怕武则天在什么时候杀了他。

我认为他不可能是韩国夫人的儿子。当初韩国夫人耐不住寂寞,又非常羡慕嫉妒武则天,从而勾引李治与她有了私情。后来武则天怕她姐姐威胁到她的地位就暗中弄死了她以及她的一双儿女。如果李贤是韩国夫人的儿子,不可能让他长大,甚至还让他当皇太子,早在襁褓当中就将他弄死。在古代婴幼儿早夭事件可是非常普见的,尤其是皇宫,在历代皇子、公主早夭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李贤是韩国夫人的儿子,难道还要让他长大替母亲报仇吗?

对于掌权者来说,一切危险都要扼杀在萌芽当中,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之所以有人传出他是韩国夫人所生,是别有用心之人深怕将来他当皇帝,想让他和武则天发生矛盾,互相猜忌,并利用明崇俨的死更是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后来在太子府搜出数百件铠甲,以‘谋逆罪’流放到巴州,再后来酷吏丘神勣前往巴州更是逼他自尽。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有人说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谣言

史载永徽五年(654)十二月武昭仪生贤于前去昭陵路上,属早产。

当了皇后的武则天为了掌权,向李贤下手,679,深孚众望的太子李贤以私藏武器铠甲准备谋反罪被废遭幽禁。

宫中传出李贤非皇后亲生,无天子相,都是为了扰乱李贤心理防线而散布的谣言。

李贤是非常优秀的继承人,自然成为母后夺取权利最大威胁。

684年三月十七日,贤死于巴州今四川巴中,比邱神勣来此监控时间早七天左右,因此其死与武后及邱神勣无关。我怀疑是李显丶韦后妇夫谋杀。后来贤之长子李守礼等家人坚不承认父亲属于自杀。

陪葬乾陵的章怀太子李贤墓有两通墓碑。墓室出土壁画是目前我国最精彩的唐墓壁画,《客使图》丶《观鸟捕蝉图》丶《打马球图》等都很知名。这是四弟李旦(睿宗)上台后为贤昭雪平反提髙贤的地位的结果。

李贤领头所注《后汉书》至今泽惠学林。

有人说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次子,在太子哥哥李弘猝死后,李贤被继立为太子,并令其在长安监国,这足以证明李贤的能力是十分令李治信任的。可为何后来开始有了李贤非武后亲生的言论呢?这大概要从李贤凄惨的下场说起了。

公元680年,因术士明崇俨被杀事件,在武后的坚持下,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长安;公元683年,庶人李贤被流放偏僻之地,走时衣衫单薄,场景十分凄凉;公元684年,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逼李贤自杀,死时年仅29岁。一位堪当大任、受到群臣拥戴的合格继承人,却在亲生母亲的“授意”下,落得如此下场,难怪有人对他的身世有了疑心。

当然,阿浅认为李贤是武后亲生,这个应该是可能性比较大的。

据史料记载,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太宗昭陵途中,出生时武则天刚被立为皇后,这次祭拜太宗昭陵对她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即使她怀孕也要前往祭拜。相反,如果真如传言李贤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与李治所生,当时祭拜昭陵的活动,她没有非去不可的理由,完全可以在安全的地方秘密待产,再修改下李贤的出生时间,让他名正言顺归入到武则天名下就行了。

武则天对子女心狠也不是头一遭了。

有人说,李贤太子太惨了,武则天对他完全不念及母子亲情。但细数下来,武则天对自己亲生子女心狠也不是第一次了。

在李贤出生前,武则天还生育过一个女儿,即安定思公主。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推测安定思公主出生时,武则天处在与王皇后、萧淑妃争权夺势重要时刻,她急需一个可以推翻王皇后的机会,因此拿自己的女儿做了筏子,陷害王皇后为后面的废后一事起了导火索作用。

在李贤之后,武则天先后立了三子李显、四子李旦为帝,但为了自己能够掌握最大的权力,又先后废黜两个儿子的皇位,李显更是被贬出长安。而李旦与李显之所以没有像李贤一般的结局,更多的是他们的性格、能力较李贤而言,更好控制、更“识时务”,对武则天的威胁更小,所以武则天留下了他们,却担心能力优秀、受群臣拥戴的李贤会起兵谋反,故最终对李贤下了狠手,以绝后患。

有人说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位女皇,她之所以能称帝,自然是要从她的儿子身上“踩”过去的。今天,我们就来看她是如何和儿子争权夺利的。

话说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六月,李弘的胞弟雍王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的第二子。他从小聪明伶俐,尤为好学,因博读全书,才识渊博,被称为神童。李贤不但能文,而且能武,他身体极棒,强壮健硕,尤其擅长骑射,据有百步穿杨之神技,在狩猎和马球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兄长李贤早逝后,他被迎上太子宝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唐高宗开始悉心培养这位未来的接班人,马上给了他监国的机会。李贤在监国期间,奉行忠诚、干净、担当三个原则,赢得了朝廷内外一致颂扬。

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李贤继任唐高宗之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然而,暴风骤雨很快就落到了他的身上。掀起这场风暴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母后武则天。

武则天早已尝到了权力带来的快感和满足,特别是多年来代唐高宗“垂帘听幕”中,她对权力有了更高更远的追求——想当皇帝。要知道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日下,他那病弱的身体已不胜任“皇帝”正常的政务工作了。于是做出一个大胆而出人意料的举动,令武则天摄政。交权后的唐高宗实际上等于是“傀儡皇帝”了。

就这样,太子李贤仅仅是“监国”,而武则天却成了“摄政王”,权力成了母子之争的导火线。其实武则天之所以对李贤毫无手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李贤根本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原因有三个。

一是李贤出生的时间有蹊跷。椐史书记载,韩国夫人早年守寡,武则天再次进宫为昭仪后,她便以大姨身份出入禁宫,深得高宗宠爱。李贤是永徽五年(公元前654年)岁末生,而他的哥哥李弘生于永徽三年底,兄弟两相差两岁,按常理推算是很合时宜的,但问题在于,兄弟两之间,武则天还生了一个公主,也就是被武则天闷死当政治牺牲品的公主,三年生了三个小孩,如此“密密麻麻密”,按医学角度来看是说不通的,身体等方面也是吃不消的。

二是李贤的出生地点有蹊跷。史书记载太子李贤生于去昭陵进谒途中,时正值寒冬。问题来了,武则天明明有身孕,而且又临产在即,为什么会选择在风霜雪雨的天气外出呢?

三是李贤的成长记录有蹊跷。作为皇帝的儿子,作为天后的儿子,李弘、李显、李旦史书里都有明确记载了。而唯独李贤小聪颖、好读书之记录,却没有和武则天有任何母子情深的轶事记载。

总之,李贤的生母是韩国夫人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不是亲生的,武则天为了敲山震虎,她命北门学士撰了《少阳政范》、《孝子传》两本书送给李贤,这两本书都是教育怎么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书,其醉翁之意显然不在书在,而在人,暗指李贤在为人处事还嫩的很,还需要改进。同时“又数作书诮让之”,指责李贤的种种过失。李贤不是傻子,自然是心知肚明,结果整天惶惶不安。为此,李贤写了一首《黄台瓜辞》的诗,一是反映了他当时噪动不安的心情。是啊,他也很害怕自己遭到其兄李弘那样的悲惨命运。二是提醒暗示武则天,不要杀光自己的儿子,否则你也不会有好处的。结果,当武则天的书信和李贤的诗词相继被媒体和舆论曝光后,母子两剑拔弩张的关系也就得已公众于世,顿时世人一片哗然,成为众人矢地。

武则天眼看软的不行,马上来硬的,很快上演了一出好戏——造谣滋事。武则天找了一个枪手——术士明崇俨。

明宗俨因为“法术高明”深得唐高宗的信任和宠爱。在武则天的授意下,他利用工作之便,天天在皇上耳边干预朝政,说太子李贤的坏话。然而,不久,明崇俨却不明不白地死了。

明崇俨死了,唐高宗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一位不可多年的“私人护理师”。悲怒之下,唐高宗立马成立了专案组,下达全城搜捕令缉拿盗贼,然而,尽管重赏之下不乏勇夫,但结果凶手却杳无音讯,竟似人间蒸发了一般。

然而,正在这时东宫的人举报揭发太子李贤一大罪过:断袖。

什么叫断袖呢?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同性恋。李贤毕竟是“准太子”,在当时是万众曙目的名人,一举一动倍受众人观注。也正是因为这样,事情被李贤东宫的内部人员曝光搞同性恋后,顿时一片哗然。

武则天岂会放过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她马上以“妖惑”太子为名,把“同性恋”的另一位主角赵道生逮捕了,随后的事没有什么悬念了,在武则天的指使下,负责审案的裴炎和薛元超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很快令赵道生“招供”了,不但承认了太子李贤的“地下恋”,而且还招供了方术之士明崇俨是他所杀,并拽出杀死明崇俨的幕后指使是太子李贤。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面对赵道生的招供,武则天大喜过望。刺杀皇上的私人医生,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政治阴谋了。为了找出真正的幕后主使,武则天提出皇帝提出要好好追究追究。要追究,就得搜。结果搜出了太子马房里藏有几百件武器装备。

私藏武器,这不是谋反是干什么?唐高宗接到武则天打来的小报道后如晴天霹雳般惊怒交加,同时又百思不得其解般疑虑万千。但在武则天的“干涉”下,李贤很快从太子府被武则天派来的执法人员以“谋杀罪”和“谋反罪”带走,带到了监狱,太子立马变成了一介布衣。

案子的审查过程中,被无限的上纲上线,顺着案子牵扯,从太子集团开始,从上到下,再次导演了又一场清洗大悲剧,杀的杀,贬的贬,平日与李贤亲近的宰相张大安被贬为普州(治所位于今四川安岳县)刺史,东宫辅官刘纳言更惨,直接被贬到了海南岛,另外还有十余人因牵连此案而被贬官。总之,一夜之间太子势力荡然无存。

孤家寡人的李贤没有将牢底坐穿,而是被赶出了京城,赶往鸟不拉屎的巴州(今四川巴中市)。走时李贤衣缕单薄,十分凄凉。

就在李贤体会到赶路的艰辛,武则天却对他下了最后一记猛药,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功前往巴州把李贤的临时住所进行了突击搜查,随及以“政府征地”为名对他的家宅进行了强折,然后叫李贤睡马路。堂堂一介太子居然变成了叫花子、流浪汉了,羞赦难当的李贤没有再苛且偷生,在丘神功第二波“威逼”到来之前,便选择了自杀,他的青春年华还来不完全绽放,但永远在定格二十九岁上。

有人说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说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显然不是真的,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李贤和母后的矛盾恐吓太子。

作为太子,李贤曾三次监国,并得到高宗褒奖和群臣拥戴,身体健康,相貌英俊,又有才能,可见这个年轻太子堪当大任,是合格的接班人。然而,当时正值他的母亲武后政治得意之时,母子二人因此互忌,颇多嫌隙。

早先宫中已经出现过一种流言,说太子李贤是武后姐姐韩国夫人所生,这些传言使太子感到疑惧,害怕自己地位难保。

李贤生于永徽五年,这时武后仅是昭仪而未为皇后,她的姐姐不可能也同时得宠,故说太子贤是其姐姐所生应该只是一种流言。故太子弘生于永徽三年下半年,太子贤生于永徽五年十二月,其间相差两年;太子贤的嫡三弟周王李显则在显庆元年十一月出生,也相差两年,就生育间隔的时间来说原无问题。

问题出在从太子弘至太子贤之间,天后尚曾生过一个早夭的公主,也就是此二兄妹之间武后每年生一人,生产有点频繁,所以此事能被人拿来作文章。但是以武昭仪当年专宠而又值生育旺盛年龄的情况看,三年生三子不能说不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