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家李渔是如何防盗版的呢?

李渔如果看到今天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一定感慨生不逢时!李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畅销书作家,兼出版商。因为作品风靡一时,几日之内,三千里外就出现盗版书籍,让李渔不由哀叹:“我耕彼食,情何以堪?”

李渔是明末清初人,跟所有读书人一样,本也是个醉心于功名的学子。可惜赶上大明灭亡,满清入关。李渔被迫削发求生,感觉受到侮辱的他,发誓从此不再追求功名。

为了谋生,他干起了当时的读书人所不齿的“卖赋为生”,专心于戏曲和小说的创作。他的作品以劝善惩恶、讴歌爱情、为生活底层人民呐喊、批判伪道学为主题,文字力求通俗易懂,妇孺皆宜。因而他的作品受众面极广。

李渔的代表作有《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比目鱼》、《凰求凤》等六部传奇及《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N年前,香港曾有一部电影叫《肉蒲团》,就是李渔的作品。

李渔是中国戏剧史上,惟一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被后人誉为“世界喜剧大师”。晚年的李渔,还将他多年的创作经历理论化,对戏剧的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变调、授曲、教白、脱套等,进行系统总结,编入《李笠翁曲话》。

正因为李渔在戏曲小说方面的卓越成就,让他成为当时最火的畅销书作家,一时洛阳纸贵,盗版层出不穷!

出版商对李渔的侵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随便买来一本原著,立刻排版私刻,印刷上市,白享李渔的创作成果。第二种就是找个不入流的作家,将他们的作品冠以“湖上笠翁”的名字,冒名销售。

李渔被迫和他的女婿四处奔波,忙于打官司维权。不过,那时候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维权的难度可想而知。李渔哀叹:“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

被迫无奈下,他干脆将家,搬到了盗版重灾区金陵,以就近维权。最后,他干脆自己成立了“芥子园书铺”,自己刻印自己的作品。

没想到,本来出于维权目的的“芥子园书铺”,竟然被李渔经营成了百年老店!除了自己的作品,他还出版了《三国志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古今史略》、《尺牍初征》、《资治新书》、《千古奇闻》等一批作品。

本着精品出版,价格低廉的理念,芥子园书铺竟然成了“知名品牌”!书铺虽几易其主,但一直遵循李渔最初的经营理念,成为具有两百年历史的老店。

像李渔这样的作家,放在今天,肯定能进入富人圈生活,可惜生不逢时,即便他的作品洛阳纸贵,但他还是要不断靠朋友资助,和权贵们的“打抽丰”过日子。康熙十九年,奔波了一辈子的李渔病逝于风雪交加的凌晨,终年六十九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