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妻子进宫一月后,诸葛亮为何要下令处死将军?
蜀汉高档花瓶都乡侯刘琰,因为老婆胡氏进宫贺春,被太后留在宫中疯了一个月才回家。刘琰一想,呆那么长时间,肯定被皇上占便宜了。于是下毒手把胡氏那张漂亮的脸蛋打花了,还不解气,直接休了胡氏。胡氏捂着青紫的猪头脸,一状就把刘琰告了。结果,因为这件事,花瓶碎了!
蜀汉帝国的高档花瓶刘琰在现代交际中,经常看到酒席上有一种人,不停穿梭于客人之间,频频举杯,妙语连珠,把客人夸得像朵花,顺便润物细无声地拍拍领导的马屁。这种人在单位谈论工作的时候,往往打瞌睡,但领导就喜欢他。
刘琰就是这样的人!他跟刘备同宗,在刘备被中原军阀,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就投靠了刘备,算是蜀汉政权的老人,资格比诸葛亮还要老,按派系来说属于荆州派系。
刘琰此人生得仪表堂堂,擅于清谈,经常陪同刘备出入于各种交际场合。不过,除此而外,刘琰似乎就哑了,典型的花瓶型人物。
清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病,全社会都以这种玄而又玄,空口清谈为时尚,像刘琰这种不光善谈,而且长了一张明星脸的人物,常常会成为追星族的偶像。
一张脸、一张嘴,让刘琰在蜀汉政权游刃有余,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刘禅即位后,封他为都乡侯,卫尉、中军事,车骑将军,位列李严之后,帝国的二把手。
一个粗制滥造的花瓶,靠镶嵌的高档珠宝玉石,愣是被包装成高档货,刘琰家的祖坟,一定着了一把大火!
刘琰“打脸事件”“打脸事件”发生在建兴十二年的正月,按照惯例,高官们的妻子,都会入宫,向太后、皇后去贺拜新春,顺便讨点赏钱。
刘琰的妻子胡氏,随着花枝招展的官员家属们入宫了。可是当别的太太们,捧着大礼小包眉开眼笑地回家后,刘琰左等右等,足足等了一个月,胡氏才姗姗而归。
一个月中,刘琰的心,被折磨得稀碎!原来这位胡氏花容月貌,是个你一见她就浑身颤抖的那一类。刘琰为了不让蜀汉的男人们都患上颤抖病,小心翼翼地将胡氏藏在后院,不敢展示于人。现在居然入宫一月不归,是不是被那位好色的刘禅沾了鲜?
刘琰醋意大发,不管胡氏怎么解释,怎么也压不住火,越看胡氏那张漂亮的脸蛋,越觉得问题大了去了。刘琰失控了,他竟然命令行刑人员,使劲拷打胡氏,甚至拿鞋底,把胡氏粉嫩的小脸蛋,抽成了肥猪头!
家暴后,刘琰还不解恨,一纸休书,将胡氏赶出了家门。胡氏脸肿了,脚还能走路,她一转身直奔廷尉府,一纸状书,将刘琰告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风月案件,事主把皇帝扯进来了,不管真假,刘禅的脸也等于隔空挨抽了!有关部门审理后认为:“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判刘琰弃市!
一场家暴事件,竟然让蜀汉帝国,最高档的花瓶被打得粉碎!
花瓶终究是花瓶史书中记载,对刘琰做出判决的是“有司”(有关部门),不过像刘琰这么高档的物件,除了诸葛亮和刘禅,没人能做出最终裁决。按理来说,刘琰的罪行,不至于被处死,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处死刘琰呢?
一、把皇帝扯进污水塘,性质变了
历史上皇帝绿大臣的事不少见,很少有跳出来闹事的。胡氏跟刘禅的事,连真假都不知道,顶多算疑似,刘琰就敢揪住皇帝不依不饶。表面上鞋底抽在胡氏脸上,其实是在打刘禅!
即便这件事真的,他这一闹,天下尽知,难道让刘禅学习克林顿,向全国人民道歉?所以,事件真假并不重要,为了皇帝的尊严,刘琰必死!
二、刘琰本就是空心草包,不重要
一般像刘琰这么大个头的高官,即使犯了罪,如何处置会考虑到种种因素的牵制,案件本身有时候并不重要。不过,基于刘琰一肚子草的状况,他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没有那么多掣肘的事,他的死与活,对蜀汉来说,起不了多大波澜。
那就死吧!
三、刘琰嚣张荒诞的性格,让自己不容于人
人太过受宠,智商会下降,刘琰就是。别人拿他当花瓶,他却真的把自己很当一回事。刘备在世的时候,他就敢招摇过市,搞排场、讲阔气,怎么有利于“品牌宣传”怎么来。
一辈子对朝政的事插不上话的刘琰,居然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高谈阔论,不过这次吐出来不是莲花,而是荒诞和狂妄。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跟魏延大吵大闹。酒席上是刘琰的好战场,朝堂不是,他说的话,不光魏延恨不得揍他一顿,连诸葛亮都忍不住想脱鞋!
这次事件后,诸葛亮痛责刘琰,并将他从前线遣返成都,从此风光不再,“琰失志慌惚。”
四、除掉刘琰,诸葛亮就是蜀汉名正言顺的一号人物
诸葛亮带个草包上前线干嘛?这应该是刘禅的政治平衡术。刘琰虽然草包,但不傻,他最大的有点就是对老刘家的忠诚。这也是刘备刘禅父子,对他宠幸不衰的原因。
看看刘琰的官职,卫尉是皇家卫队,皇帝的保安队长,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军队三号人物。这份信任就是信号,诸葛亮读得懂。
诸葛亮北伐,几乎带走了蜀汉所有精锐,为了让皇帝放心,哪怕刘禅不说,诸葛亮也会自觉地带上刘琰这类人。
在刘琰被杀前,帝国的一号人物李严已经被废黜,随着二号人物刘琰的死,诸葛亮无论从名义上,还是事实上,他都是无可争议的一把手!这对诸葛亮后期的工作开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
五、刘琰之死,有献媚益州集团和东洲集团的嫌疑
蜀汉政权三大派系的斗争很激烈,从刘备入蜀到政权灭亡,一直没有停止过。像刘琰这种炫目的花瓶,恐怕早就让失意的益州集团和东洲集团,心怀不满。
作为执政,平衡派系关系非常重要,拿可有可无的刘琰,来抚慰一下两大失意集团的小心脏,不失为一着妙棋。
综上所述,刘琰“打脸事件”,纯粹是他自找的灾祸!他不能辨识自己的地位,和微妙的处境,凭借宠幸,把自己推上了悬崖边缘。竟然还无事生非,让自己不容于刘禅,自绝其根,活该!
将军妻子进宫一月后,诸葛亮为何要下令处死将军?
这是一个关于后主刘禅“婚外情”桃色绯闻。也可以说是一个领导和属下妻子“权色交易”的丑闻。
当事人有三个:后主刘禅(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禅的手下、车骑将军刘琰;绯闻女主角是刘琰的老婆胡氏。
<后主刘禅>
这件事发生在建兴十二年(234年)正月期间,也就是刘禅当蜀国皇帝第十二个年头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蜀国朝廷有个规定,那就是春节期间大臣的妻子都必须进宫向皇太后问候“过年好”。也就是相当于民间的拜年。
话说车骑将军刘琰的老婆胡氏也像别的大臣妻子那样进宫拜年,别人家的妻子当天去、当天就回家了,而胡氏一去就是一个多月。
史书记载胡氏长得很美,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据说和貂蝉长得差不多。(如图)
<刘琰的老婆胡氏>
刘琰在家犯嘀咕了:“奶奶的,别人老婆都回来了,我老婆却留在宫里,这不是让我独守空房吗?”
刘琰不管不顾进宫把老婆强行拉回了家。
到了家里刘琰开始动用私刑殴打老婆,逼问她是不是和皇上鬼混了,胡氏坚决不承认。
其实搁在哪个男人头上也多心,因为胡氏很漂亮,刘禅又很好色。
胡氏声称一直住在太后宫里,还说太后很喜欢她,希望她多住些时日。刘琰才不相信妻子说的这些呢!
刘琰心想:“肯定是老婆贪图刘禅的钱财,和刘禅鬼混在一起,要不一个月也不回来”。哪个女人能经得住权力的诱惑呢?
刘琰越想越气,下手越来越狠,胡氏只是哭着求饶。
<车骑将军刘琰>
这就是典型的家暴,刘琰有怀疑的理由,但没有真凭实据证明妻子出轨了。刘琰又不敢进宫问刘禅是不是睡了自己老婆。
常言道:“抓贼抓赃,抓奸抓双”,没有证据就没有权力处罚妻子。
刘琰平时就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醋意大发之下竟用鞋底抽胡氏的脸部,然后把老婆赶出了家门。
常言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胡氏一气之下进宫告御状。刘禅觉得脸上无光,有心为胡氏出气,又怕别人议论二人果然有一腿;不管吧,胡氏挨打气不出肯定四处告状,怎么办呢?刘禅左右为难。
这时丞相诸葛亮知道了这事,二话不说果断砍了刘琰,丞相为何不调查就处死了刘琰呢?
<丞相诸葛亮和刘禅>
原来丞相知道这事没法查清,刘禅和胡氏之间有没有私情只有双方当事人知道,双方不承认谁也没办法。查来查去只能闹的满天下人知道刘禅的丑事,为了迅速平息这件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杀了刘琰一了百了。
这就是丞相聪明的地方,以后刘禅和胡氏整天鬼混在一起也没人管了。刘禅从心里感激相父。
胡氏攀上了金主,后半生吃穿不愁,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只是苦了刘琰,谁让他吃皇上的醋呢!
最后诸葛亮为了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取消了大臣妻子过春节为皇太后拜年的规定。
文/秉烛读春秋
将军妻子进宫一月后,诸葛亮为何要下令处死将军?
诸葛亮就因为将军的妻子进宫后,在皇宫之内住了一个月,就杀了将军。看到这里,是不是满脑袋的问号。将军是谁?将军的妻子入宫后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是被刘备,或者刘禅……?
根据史书的记载推测,这一个月,在蜀汉的皇宫之内,的确应该是发生了一桩宫廷桃色事件。我们马上揭秘真相。
这位将军名叫刘琰,是刘备在豫州时认识的同宗。刘琰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非常健谈,所以,深得刘备信任。刘禅继位后,刘琰又受封都乡侯,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之职,地位仅次于受刘备托孤的李严。
后来,刘琰再次升官,任车骑将军之职。车骑将军,这可是张飞曾经担任过的官职,地位非常高。可是,这位刘琰简直就是“不学无术”,他既不能打仗,也不会治国。
刘琰最擅长的,除了聊天、议论之外,就是对各种奢侈品很有研究。什么豪车、名牌服装、珍馐美食,样样精通,而且是日常必备。甚至,就连女子,刘琰都研究的非常深入、透彻。据说,他的妻妾就有数十人之多,而且皆是能歌善舞的美貌女子,堪比现代的女子天团。反观后主刘禅,也不过仅仅12位嫔妃。
原本,刘琰带着千余名士兵跟随诸葛亮左右,天天在诸葛亮耳边如同唐僧一般喋喋不休。不过,刘琰并没有犯什么错,诸葛亮暂时忍了。可是,偏偏这时候,刘琰跟魏延杠上了。诸葛亮一看,把刘琰责备一番,赶回了成都。
刘琰自此哀怨不已,不过好在他妻妾成全,日子也就那么过去了。
刘琰被赶回成都的第二年正月,他的妻子胡氏按惯例入宫,去向吴太后恭贺新春。
刘琰风流倜傥,爱好奢侈品,又不学无术,所以,他选老婆的标准,颜值必须是倾国倾城。刘琰的妻子胡氏,不要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了,就是原子弹见了,保险也会立刻熔化,当场自爆。
这次胡氏入宫,如同仙女下凡一般,闪耀着光芒。然后么,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总之,史书上说,“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吴太后特地把胡氏给留在了宫内。
难道是吴太后要跟胡氏切磋一下?嗯,这个可能性应该不大。而皇宫大内之中,唯一健全的男子就只有后主刘禅了。具体发生了什么,大家脑补吧。
等到一个多月之后,胡氏出宫回到家中,刘琰“疑其与后主有私”。他怀疑胡氏已经被后主刘禅宠幸了。这位刘琰虽然风度翩翩,气量却有点狭小,非常爱吃醋,也的确是不学无术,缺乏政治智慧呀。
刘琰二话不说,命令手下的士卒将胡氏捆绑起来,挨个用鞋掌打胡氏的脸。之后,将胡氏赶出了家门。
刘琰的妻子胡氏不堪经此大辱,就跑去告发刘琰。随即,刘琰被捕入狱。
基本上,负责案件的部门没经过什么审讯,就给刘琰下了最终判决:“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这判决的意思就是士兵不是用来打老婆的,脸也不是用来给鞋打的。然后,“琰竟弃市”,《三国志》中竟然使用了一个“竟”字。
故事看到这里,不免让人想起一个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简直就是杀人灭口、欲盖弥彰么。
胡氏入宫之后,被刘禅看中并宠幸,应该是十有八九。
其一、古代的女子,地位可没有现在这么高,打老婆罪不至死。
在古代,打老婆应该不至于闹出丈夫被处斩这么大的事情。即使是公主被打了,皇帝通常都会选择原谅驸马,最多稍做惩戒。更何况,胡氏仅是一名普通的貌美女子而已。
其二、打老婆罪不至死,可刘琰却被斩首了。
当时,蜀国的政务、刑狱都归诸葛亮所管。诸葛亮可是事必躬亲。在军中,连数十仗的处罚都要过问,更不要说处斩刘琰了。这必然是诸葛亮为了维护刘禅的“明君”形象,迅速做出的决定。
如果刘禅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完全可以跟刘琰说明清楚,胡氏近期在宫内都做了什么。然后,训诫一下刘琰,略施小惩就可以了,岂不是显得更加仁慈。
可刘琰就是被斩了,说明胡氏的身份,此时的确有点特殊了。
刘琰被斩首的结局,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有点惊诧,用了一个“竟”字。
其三、此事发生之后,“大臣妻母朝庆遂绝”。朝臣的妻子、母亲,再也不允许入宫拜贺了。
能够下此禁令的,也只有诸葛亮了。否则,谁敢管皇帝的私事,那是活得不耐烦了。只有诸葛亮,还是希望刘禅能够成为一代明君雄主,还带着对刘禅的殷殷期望。诸葛亮对蜀汉,对刘禅是真爱呀。
而刘禅对诸葛亮,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同时,诸葛亮斩刘琰,下禁令,应该也是怕有其他朝臣,受此事启发,献美女给刘禅,蛊惑刘禅。这也是杀鸡儆猴。
至于刘琰么,死得有点冤,却也怪不得别人,谁让他不多学点保命智慧呢。胡氏被刘禅宠幸了,正直不屈的人会辞官而去,而不会把气撒在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女子身上。能屈能伸的话,就顺其自然,甚至可以暨此实现自己的一些利益。
刘琰没有才能,缺乏智慧,还喜欢到处议论,传闲话。为了避免刘琰利用所长到处散布刘禅和他妻子胡氏的花边新闻,诸葛亮也只能当机立断,处死刘琰了。
将军妻子进宫一月后,诸葛亮为何要下令处死将军?
蜀汉国都乡侯刘琰的妻子胡氏长得十分漂亮,胡氏进宫去给太后祝贺新春,太后特意将胡氏留在宫中一个月之久。刘琰认为后主阿斗好色,一定是阿斗占有了胡氏,于是在胡氏回家后对胡氏动用私刑。刘琰让吏卒责打胡氏,又用鞋子打胡氏的脸,羞辱一翻后将胡氏休了赶走。
胡氏心中十分委屈,就去延尉府状告刘琰,告他虐待有身份的贵妇。延尉府经过仔细的调查,最终得出结论:吏卒不是责打妻子的人,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判刘琰弃市之刑。所谓弃市,就是将犯人押到闹市之中,一刀两断后再暴尸示众!
以现在法律来看,丈夫家暴妻子后,法律最多以故意伤害罪治理丈夫,而不会判丈夫死刑。放在三国时代来看,女子的社会地位较低,丈夫打骂妻子是不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丈夫休妻法律更不会管。何况刘琰是蜀汉国的高级官员,社会地位高,对国家的贡献也大,打骂妻子再休妻根本就不是一件事。
从蜀汉国延尉府的判词来看,胡氏应该得到了皇帝阿斗的宠幸。“吏卒不是责打妻子的人”,说明胡氏得到了皇帝的宠幸,身为皇妃的胡氏不应受到低级官吏的责打。“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说明打胡氏的脸就是在打皇帝的脸。都乡侯刘琰就算羞辱了胡氏,如果胡氏跟皇帝无染,那么延尉府也不会判刘琰弃市酷刑!
都乡侯刘琰跟丞相诸葛亮的关系较好,经常跟诸葛亮讨论天下大事,议论行军大仗的事。刘琰虽官居高位,但并不参与蜀汉的国政事务,只是象征性地率领千余士兵,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提些批评建议而已。因此都乡侯刘琰算不上是诸葛帝的政敌,在弹劾李严时刘琰在弹劾书上签名了,以示支持诸葛亮。
诸葛亮日理万机,一心想着北伐的大事,他不会有时间来管刘琰夫妻之间的琐事。因此笔者认为下令判刘琰弃市之刑的人是皇帝阿斗。诸葛亮知道这事后,认为刘琰无关重要,皇帝要杀一个情敌,就由着他吧,于是默认了这事。不过诸葛亮同时下令,以后不允许官员女眷进宫拜寿贺春,以免再发现类似事件。
将军妻子进宫一月后,诸葛亮为何要下令处死将军?
这件事发生在蜀汉建兴十二年正月,故事的主角为当时的车骑将军刘琰。当时刘琰的妻子胡氏,按照大臣的妻子母亲正月朝庆的礼仪,进宫去朝贺太后。太后特意下令留下胡氏陪伴自己,过了一个月才出宫。这让刘琰产生了疑心。
因为胡氏这个人长得很美,刘琰怀疑他和后主刘禅有私情,所以叫了五百个部下士卒来殴打胡氏。最狠的是用鞋子扇胡氏的脸,殴打后,刘琰把胡氏给休弃了,送回了娘家。
胡氏因此写了状子控告了刘琰,刘琰被抓下狱。最后司法机关宣判说,“士卒不是应当殴打妻子的人,而脸不是应当用谢打的地方。”最后判了刘琰弃市,杀了刘琰。从此以后,大臣的妻子母亲朝庆的礼仪也废弃了。
从这整件事看来,发生和结果都十分荒诞。这本来是一件家暴的事情,即便是刘琰处置失当,也不至于将一个地位这么高的将军给处死。那么,我们看看,刘琰的死背后又有着什么东西?
我们先看看刘琰这个人是何许人也?此人是山东人,早早就跟从了刘备。刘备因为他是刘氏宗亲,风流倜傥,善于言辞,所以很亲近厚待他,让他作为宾客跟随自己。如果用后来的话说就是“清客”一流的人物。
在刘备在世的时候,刘琰还当过益州的固陵太守,可是等到后主刘禅继位之后,刘琰被封为都乡侯,在朝廷的班位上低于李严,做了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来又升迁为车骑将军。虽然猛一看似乎地位很高,是朝廷的三把手,可是却只是个虚名,连一点实权都没有。
史书上记载他说,他只是领着一千多人马,跟随着诸葛亮评议一下朝政而已。这个人没有什么治国的真才实学,平时讲究养生之道,生活十分奢侈。家中的侍女女婢都有几十个,还都会声乐,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刘琰是一个追求生活情趣的人,追求享乐的人。
但是,刘琰在和诸葛亮一起的时候,却办了一件错事,在建兴十年,他和魏延闹翻了。而且,历史上记载是因为他言语荒诞而闹翻了。这使得诸葛亮对他加以责备批评,刘琰也给诸葛亮写信谢罪。经过这一件事后,诸葛亮也就不让他留在身边,让他回成都赋闲,官位也和原来一样。
谁知道刘琰回成都后,由于事业上的挫折,精神上受到打击。他神志恍惚,开始疑神疑鬼。最后做出了殴打胡氏的这样更加荒诞的事,使他惹上了杀身之祸。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件事是否和诸葛亮有关。
刘琰的死,在表面上看,似乎和诸葛亮无关。因为从时间上来看,胡氏是建兴十二年正月入的宫,过了一个月,出宫就到了二月了。而刘琰再和胡氏闹家暴,胡氏再告状以及有司审判,这也就在二月之后了。
我们再看看这个时候诸葛亮在做些什么?诸葛亮在调动所有的军队,在发动他一生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北伐。诸葛亮是建兴十二年二月出发北伐的,刘琰事件发生的时候,他正在指挥千军万马通过斜谷,奔赴前线。他哪有时间精力去理会一个赋闲在家的将军的家事。所以,从这个方面看,诸葛亮应该和刘琰之死没有关系。
但是,刘琰的死真的和诸葛亮无关吗?我看不见得。就我个人的看法,刘琰的死和诸葛亮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诸葛亮无法推卸责任。
处决刘琰的判决肯定是诸葛亮首肯批准的。我们知道,诸葛亮在汉中开幕府,即便是在军中,他依然是“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象要处死刘琰这样重大的事项,不可能不向他回报,而且他不同意也不可能执行。因此,处死刘琰一定是诸葛亮首肯的。
在次,有司判刘琰弃市,这根本就是一件违法的事情。平常的老百姓家暴,也没有听说有杀头的罪名。更何况是一位朝班排名靠前的大臣。这种荒诞的判决,没有诸葛亮的首肯指示,是不可能做出的。
第三、刘琰传在《三国志蜀书十》之中,在这个传记中的人,大多都是被诸葛亮杀的,多少有点冤情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些暗示。所以说,刘琰之死,诸葛亮脱不了干系。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杀刘琰呢?表面看,是这件事刘琰做的太过火了。刘琰对胡氏的家暴,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刘禅。他把对刘禅和胡氏的私情怀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且,家暴胡氏之后,把胡氏休弃赶回家,也表明了自己对刘禅不可调和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首先要站在刘禅的方面考虑问题。在君权社会,君主的尊严至高无上。刘琰的行为直接触犯了刘禅的君权,必须要予以严惩。因此,诸葛亮借杀刘琰来整顿朝纲,树立刘禅的威信,是迫不得已的。
而与此同时,诸葛亮也相应的对刘禅进行了劝诫。他废除了大臣妻子和母亲朝贺的礼仪,就是为了惩前毖后,给予刘禅一定的教育。因此,刘琰之死虽然有冤屈,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诸葛亮这样做也是最好的处理了。
最后,我们在看看刘琰。他为什么会死呢?其实,我们如果从他的历史记载来看,他的死与他自己的行为做事有着直接关系的。
刘琰这个人虽然才能不出众,但是,我们从刘备对他的态度来看,还是很欣赏他的。而且,在刘备的时候,他做过太守,也没有出过差错。可是,到了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把他留在身边,却没有正确的使用他。
他和魏延的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琰平时就喝酒后言语荒诞,是诸葛亮多次容忍才保留到今。魏延其人有他的性格缺陷,和诸葛亮身边的人都搞不好团结。对于刘琰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有好脸色。所以,双方的冲突在所难免。
至于说刘琰对魏延言语荒诞,我个人认为,很可能刘琰说的话根本就不荒诞,而是他说出了诸葛亮不想让说的话,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才使得诸葛亮责备批评他,让他回成都赋闲。
刘琰一片忠心,落得如此下场,当然心中苦闷。至于胡氏和刘禅的私情,也不会是空穴来风。刘琰离家那么多年,胡氏就算是和刘禅有私情,也没有见他有什么反应。可见他并不以此为意。因此,他的过激反应并不是因为胡氏。
那是因为,北伐的大军即将出发,自己和诸葛亮屡次北伐,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而奋战。在最后的关头,自己却被排除在外。而刘禅不以国事为意,还在沾花惹草,这一切怎么能不让刘琰怒火中烧。
这一切堆积在一起,这才酿成了最后的大祸。诸葛亮不得不处死刘琰,以肃纲纪。而刘琰以死警告了刘禅,也算当得起刘备的知遇之恩,死得其所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将军妻子进宫一月后,诸葛亮为何要下令处死将军?
这个将军叫刘琰,他之所以被处死,是因为他怀疑自己的老婆跟蜀后主刘禅私通,疑心自己戴了绿帽子,派人打了自己的老婆胡氏,还把胡氏休了送回娘家,被胡氏告发。这个刘琰,是个周瑜式的人物,风流倜傥,通晓音律,文采斐然,但是他只喜欢高谈阔论,没什么真才实学,跟着刘备诸葛亮混日子而已。刘琰跟周瑜比,风流或许比得上,武略就差太多了。
我们都知道,蜀先主刘备有一个外号,叫刘豫州,当初十八路诸侯反董卓,分崩离析以后,刘备也带着关羽张飞,拉起了自己的武装。曹操为了报徐州牧陶谦的杀父之仇,带兵攻打徐州,北海相孔融说服刘备去救徐州,后来刘备带兵就驻扎在小沛,于是陶谦为了感谢刘备,就向朝廷举荐刘备为豫州牧。
豫州大体就是现在的河南,古代的中原就是这个地方。但是东汉朝廷没搭理陶谦,或许他们觉得刘备是个无名之辈,豫州这么大一块地方,怎么能给他?再说,当时东汉朝廷也名存实亡了。
结果陶谦死后,徐州反而成了刘备的,刘备实力大增,不再是无名之辈。然而吕布这厮也来到徐州,霸占了徐州,刘备就准备去投降曹操一起打吕布,曹操自然得给刘备点好处,曹操也上表东汉朝廷,封刘备为豫州牧,由于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东汉朝廷里他说了算,于是刘备就成了豫州牧。刘备当了豫州牧以后,就是在豫州,这个刘琰被刘备征召。刘琰是鲁人,也就是山东曲阜这一块的,喜欢高谈阔论,特别会忽悠,人也长得风流倜傥,刘备一见就很喜欢,再加上刘琰跟刘备同姓,刘备对待他特别亲厚。
不管到哪打仗,刘备都要带着刘琰,听刘琰跟他高谈阔论,其实,换个说法,刘备这是带了个郭德纲或者单田芳,在军旅之中,带个段子手,给自己说说段子,放松放松心情。
等到刘备拿下益州,三分天下,也没亏待刘琰这个段子手,封了他一个固陵太守,辖境相当今重庆奉节、巫溪、云阳、开县及万州区。就这样,刘琰也成了地方大员了。
刘琰本来没啥真才实学,当了太守也不大管事,反而车马衣饰居住食饮都非常奢侈,还养了侍婢歌姬几十人,教她们唱跳弹拉,这些人就都能吹拉弹唱了,刘琰又教他们熟诵读《鲁灵光殿赋》。刘琰还没事去成都,找刘备和诸葛亮吹吹牛,说说段子,反正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刘备死后,刘禅也没忘记刘琰,给他加官进爵,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升车骑将军。竟然排在大臣李严后面。当然,诸葛亮知道他没啥真才实学,只是给他一千兵马让他统领,朝廷的大事,不让他参与。
我们都知道,人的嘴,一旦说话不把门,就容易得罪人,这不,刘琰一不小心得罪了蜀汉的军师魏延,正史上的魏延,跟《三国演义》里不一样,正史上的魏延,是军师型的人物,诸葛亮也很倚重他的,而刘琰跟魏延有矛盾,说了一大堆人家的坏话,有的没的,都赖在魏延身上。
蜀汉丞相诸葛亮自然站在魏延那一边,毕竟你刘琰屁用没有,平时就是吃喝玩乐,高谈阔论,连纸上谈兵的本事都没有,人家魏延是真的出谋划策,干实事的。于是诸葛亮就怪罪刘琰,刘琰一看,诸葛亮是蜀汉第一有权势的人,可不能得罪,赶紧给诸葛丞相写信认错。当然,刘琰嘴厉害,写的信也是声情并茂,让人读了声泪俱下,诸葛亮就饶了刘琰,让他继续回去做官了。
从这件事以后,刘琰似乎受到了刺激,可能是怕死,也可能是觉得诸葛亮跟他闹掰了,变得神情恍恍惚惚,整天神志不清似的。
刘禅继位以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建兴十二年,可能是刘禅老妈吴太后过生日,刘琰作为朝廷大员,他的老婆胡氏按照惯例进宫给吴太后庆贺,谁知道吴太后把胡氏留在了宫里,一个月以后才让胡氏回家了。这时候刘琰就不淡定了,他怀疑后主刘禅跟胡氏私通,给自己戴了绿帽子。
刘琰的老婆胡氏,人长的颇有姿色,算个美女,你想啊,刘琰风流倜傥,找的老婆自然也不会差。于是神志不清的刘琰才怀疑这一个月里,刘禅跟胡氏有一腿。胡氏回家以后,刘琰就让自己手下的士兵抓住胡氏一顿暴打,拷问胡氏有没有给自己戴绿帽子,甚至还用军靴打胡氏的脸,最后把胡氏休了,送回了娘家。
胡氏或许真的有冤情,她那一个月里,说不定真的天天跟吴太后在一起,她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于是跑到蜀国皇宫,找到吴太后,投诉自己的冤情,吴太后一听,这还得了,刘禅一听,这还得了?
于是,朝廷把刘琰抓到该管衙门里,判了死刑,当时衙门里还说,朝廷给你一千士兵,是让你带领他们保家卫国的,不是让你打老婆的,你还让他们用军靴打女人的脸。
从这以后,蜀汉就不准大臣的老婆进皇宫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