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刘邦算不算流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身份,人们审视的角度差异很大,不可一概而论。按传统道德观念,以刘邦当时的行为,说他流氓一点不为过。至于那个“最”字,恐怕不妥。
说刘邦容不下嫂子有点过,他就是放不下受到过的羞辱,故意找茬报复一下。其实,刘邦对大嫂一家还是不错的,除了给侄子封侯,给嫂子也封了个侯。
“流氓皇帝”刘邦的是是非非倘若抛开刘邦的皇帝身份,单纯以一普通老百姓的视角看待他,刘邦就是那时代的流氓。“流氓”,笼统来说,就是不符合社会传统道德观点的人。我们看一下刘邦的所作所为。
一、以传统观点,刘邦没有起码的家庭责任感
最典型的就是刘邦直到四十多岁,才结婚成家,却在成家前,跟一个寡妇生了一个儿子。这种事情别说在古代,即便放在今天,也不能被道德接受。
也不是刘邦不想成婚,估计就没人愿意嫁给他。他不事家业,游手好闲,到处混吃骗喝,这样的人,难听一点说,把姑娘放荒了,也不能嫁给他!
实在怀疑,刘邦娶白富美吕雉,很大可能是强娶,以他地头蛇身份,威逼外来户吕太公的结果!
婚后的刘邦也不尽责,依然四处闲逛,恐怕在刘邦的心目中,从来就没想过他应尽的责任,只有自己的快乐。
彭城之战失败后,他为了自己逃命,竟然一脚把自己的一双儿女踢下车。刘邦毫无人伦的行为,连司机夏侯婴都看不下去,冒着刘邦杀他的威胁,几次下车救起孩子!
刘太公对刘邦也深恶痛绝,多次责骂,但也无效,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人,不啃老就不错了,指望他对刘太公尽孝,那就是妄想!
对上不尽孝,对妻儿不尽责,连对子女的保护都做不到,说他人性缺失都不为过,还不是流氓吗?
二、以臣民身份,他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刘邦大半辈子在四处游荡中度过,他结交的朋友都是社会危险分子,除了老家一群跟他一样的浮浪子弟外,刘邦还曾经与张耳这样的通缉犯混在一起。
刘邦过的日子,接近于半游侠状态,可是他还没有游侠的个人能力,所以说他是小流氓更合适。
这种生活只适合于两种人,一种是无家无业,受生活所逼,只能依托豪门权贵的游侠。另一种是年轻无知,心中的小野马还没被驯服的愣头青。
刘邦有家有业,年近半百,却过着与自己身份和年龄极不相符的生活。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见,不知道您称这种人是什么?
至少,按传统观点,刘邦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典型的无风兴起三尺浪,云作卷起浪涛天的危险分子!
除此而外,刘邦的流氓行为还有很多,不一而述。
刘邦与大嫂的恩怨刘邦与大嫂其实也没有深仇大恨,他大哥刘伯去世早,留下一个儿子叫刘信。《史记》记载:
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刘邦年轻时总犯事,一犯事就跑到大嫂家躲避,还经常带一帮狐朋狗友来蹭食。想想刘大嫂也怪可怜,年纪轻轻就守寡,拉扯个孩子不容易。别人家小叔子多少能帮衬寡嫂,而刘邦是不停祸害嫂子,大嫂都对他满肚子意见。
有一天,刘邦又带着一帮混混来蹭吃的,嫂子不好多说,耍了个心眼,拿个锅铲把锅底刮得咔咔响,意思说,就一点锅底了,没吃的!
一帮人面面相觑,再一看刘大嫂拉长的脸,都明白了,一个个灰溜溜跑了。刘邦一掀锅盖,锅里有的是饭!刘邦那个气呐,这不分明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嘛!他一生气扭头而去,从此跟大嫂结下了梁子。
刘邦登基后,刘家亲戚封侯拜相,连从兄弟都封了,唯独缺了大嫂一家。刘太公看不下去了,找到刘邦说情,刘邦一撇嘴:大嫂不厚道!这小心眼,把大嫂的恩忘了,当初大嫂没拿大棍,把他那帮狐朋狗友直接轰走就不错了!
在父亲的劝说下,刘邦好容易答应给侄子封了个侯,不过名字太古怪:羹颉侯!意思是刮锅底的侯爷,怪寒碜人的!不过这段记载恐怕有点被曲解,有人探析,安徽有座山,就叫做“羹颉山”,刘信的封地就在那里,并非刮锅的意思。
其实,刘邦对大嫂还是格外恩遇的,他后来还单独封了大嫂一个“阴平侯”爵位。西汉历史上一共有三位女子得到封侯,一个叫许负的相面大师,一个是吕雉的妹妹吕嬃,还有一个就是刘大嫂。
由此看来,刘邦成家前,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靠大嫂接济过日子,否则她不会受到如此礼遇。刮锅事件可能给他带来不快,故意刁难一下也许有的,本心上,刘邦不会过于为难大嫂。容不下大嫂一说,有点言过其实。
历史的角度和特定的环境都说皇帝是真龙天子,仿佛刘邦真的不是刘太公生的,其实刘邦也是肉身凡胎。如果把刘邦当做一名普通人,再把他放进特定的历史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刘邦。这就是有人拿刘邦当真神,有人说刘邦是流氓的原因。
其实无所谓对错,角度不同而已,甚至有人为刘邦踢儿女下车辩解:刘邦的生命价值远大于那一双儿女。
太过分了!视角的差异,往往引出道德大战。其实没有必要,刘邦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但不代表他所作的一切都伟大,甚至都正确。不可否认,年轻时的他,操蛋的事没少干,说他是流氓一点不冤枉他。
也没必要揪住他过去的黑历史,一个劲往死里打,非得把他描绘成乌鸦一般黑。比如“羹颉侯”一事,明显过于放大。再比如项羽威胁烹杀刘太公,刘邦求分一杯羹。这纯粹是困境下刘邦对付项羽的特殊手段,不能用来作为道德评价。
其实,要说流氓皇帝,历史上比刘邦更流氓,更没有道德底线的多如驴毛,假如他们能做到像刘邦一样,还中国老百姓一个太平天下,流氓一点又如何?
刘邦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如果要说历史上的流氓皇帝,我们可以举出一大堆。但是要评历史上最流氓的开国皇帝,恐怕这顶桂冠只有戴到刘邦头上最为合适了。
先说说他和嫂子之间的过节:
刘邦出身比较低贱,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管十里之内的事情。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官他也做不好,整天带领一帮狐朋狗友游手好闲,东游西逛。今天在这里偷只鸡,明天在哪里蹭顿饭。
刘邦在家排行老三,他的大哥刘伯生前很疼爱他,但是早逝。大哥去世后,其大嫂和儿子的日子肯定过得比较艰难。但刘邦整天游手好闲惯了,哥哥去世后还老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到大嫂家蹭饭。
这一日又领着几个闲汉到家,大嫂装着没看见,抬脚到灶间,故意用铁勺把锅底刮得嗤嗤响,闲汉们一听这动静,猜着锅已见底,没饭可蹭,扭身拜拜了。
朋友出门后,刘邦很有些不愤,前去掀开锅盖一看,锅里剩有不少饭,自此记恨在心,从此再也不登大哥家的门。
当上皇帝后,刘邦大封亲戚功臣,他给大哥刘伯追封了一个武哀侯,唯独对大嫂生的侄子刘信不理不睬。
你刘邦不管可以,但刘太公不忍看着别人都跟着沾了光,独独冷落了大孙子。于是来找刘邦——不管咋样,那是你亲侄子,多一个侯少一个侯在你这儿能是多大的事。
刘邦听老爹说完,佯装恭敬地回老爹:您老说话了,儿子敢不给办吗?于是宣诏道:朕封我贤侄刘信“羹颉侯”。什么叫“羹颉侯”呢?羹就是饭的意思,颉就是没有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饭没了候。”讽刺当年嫂子刷锅赶自己朋友走的事情。
刘太公更没有文化,兴冲冲拿着封号来找孙子了。儿媳妇一听封号,眼泪马上下来了。刘太公才清楚,自己让儿子给“涮”了。
要说被封侯肯定是件开心的事。但是被封了个讽刺的称号,还不能改,背后被天下人耻笑,这实在又高兴不起来。刘邦大嫂和刘信对这个封号弄得简直哭笑不得,有苦说不出了。
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刘邦的泼皮加无赖的方面:
后来刘邦起兵造反,干的无赖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楚汉争霸期间,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并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传过话去——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我。(“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 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史记·项羽本纪》)
此话说得项羽是目瞪口呆!一个人竟然能无赖到这个地步,项羽也是服气了。最后听从了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对老爹是这种嘴脸,对自己的亲生子女也是一种不负责人的嘴脸。彭城之战,刘邦兵败。自己只身逃走,两个孩子也被冲散。其后在逃难的人群中发现了他们,被手下送到了车上。
无奈楚军紧追,刘邦急于逃命,嫌车重太慢,竟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部将夏侯婴看见,急忙把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刘邦说:“我如此危机,难道还要收管两个孩子,自丧性命吗?”
夏侯婴反驳说:“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
刘邦竟然舍人救己,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无奈,再也不敢把孩子放在车上,只好把孩子挟在腋下逃跑。俗语谓虎毒不食子,也许因为刘邦非虎而龙,也就顾不得这条古训了。
对自己的亲人都是这样,对别人就可想而知了。自己胸无点墨,由于“酸葡萄心理”的作用,他还看不起天下的读书人。刚拉队伍时,正是用人之际,一日有人求见,刘邦出来一看,这个人戴着儒生的帽子,马上一脸的不爽。这个人进来后引经据典的侃侃而谈,这一下惹得刘邦有些不太耐烦了,立刻起身,将他的帽子取下来,然后当众往帽子里撒尿。尿完以后把帽子掷还给对方,一顿臭骂将他赶出去。
如果说以上刘邦这些行为只是为人所诟病的话,那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竟几人合伙,硬生生给他爹戴了一顶绿帽子,真正的有点让人贻笑大方了。
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即皇帝位,史称西汉。按理说做了皇帝,应该高兴才对呀。但刘邦心中十分隐忧。为何忧郁?因为他知道这个皇位来得有些侥幸。他在想,自己凭什么能够坐上皇位?一个乡下人,一个乡下人的贱种,有什么资格做皇帝?为了解释刘邦建立大汉政权的合理性,必须要进行神化才行。
怎么神话?就像当年斩白蛇一样,故事得编的传奇传神。于是造神运动就开始了。
刘邦同志是龙种,才有可能做皇帝,也才有资格做皇帝;反过来说,既然能做皇帝,证明了他的确真的是龙种。
有一天,刘邦的母亲在一个大湖的岸边休息,梦见自己与一位神仙相遇,这时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刘太公去接刘母,刚好看见一条蛟龙正降临在妻子的身上。此后不久,妻子就怀孕了,然后生下了刘邦。(“高祖。。。。。。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司马迁)
刘母有孕产子后,生下来的儿子相貌也很是不凡。“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在古汉语中:准,鼻也;颜,额也。这就是说刘邦有着高高的鼻梁,长着一副龙的额头,同时还是个洒脱飘逸的“美髯公”。不仅要长得帅,还得有奇特的地方。那就是他的“七十二黑子”,竟然与赤帝(即炎帝)的七十二日之数相吻合。
这一下子进入了正史。这样,一切都完美了,一切都合理了。既然是龙种,那么坐天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但却忽略了两个人的感受。
一个是他的老妈刘媪:我的个天呀,我可是很守妇道的正经人家呀,是从一而终的呀,什么时候有过外遇!真是羞死人啦。
另外一个就是刘太公: 天大的冤枉啊,明明是我辛苦的耕耘才繁衍出的儿子,怎么就成了龙种了,史书上还言之凿凿地讲,是我亲眼看着娘子和神龙缠绵的,天大的冤枉啊!
给刘太公戴“绿帽子”的共有四位。一个是亲儿子刘邦,一个是神龙,一个是司马迁,另外一个没有显露出来,但是一挖掘不难发现,竟然是其玄孙汉武帝刘彻。没有皇上的默许,司马迁断然不敢把这种事情写进正史的,就是写了,也不可能流传下来的。
这么一看,刘邦的无耻是否绝对够一流水准?说他是流氓皇帝大家还有什么异议吗?
参考资料: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刘邦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小亭长成了九五至尊,他所建立的汉朝也成了后来华夏民族的称呼,不可谓不伟大,然而提到刘邦,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却是“流氓皇帝”,也难怪大家有这种想法,在刘邦没成大事之前,其行为确实挺符合“流氓”这个词。
刘邦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流氓”?流氓最简单的意思是指对他人不尊重、对他人说脏话,脱离生产不务正业而在社会上游荡,经常寻衅滋事的人。
刘邦被称为“流氓皇帝”,那就说说他的“流氓”事迹,太史公司马迁是个性格很直的人,在写《史记》的时候并不会为尊者讳,所以刘邦以前的事都记下来了,刘邦也就有了一些“流氓”特征。
刘邦从不下地干活,不事生产,刘邦家只是一个农户,刘邦在家里排行老三,所以名字叫刘季,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看到他整日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气的经常骂刘邦“无赖” ,刘邦娶了白富美吕稚之后,吕稚在生了孩子,带着孩子们下地干活,刘邦也只是偶尔给老婆送水送饭。
在和吕稚结婚之前,刘邦就和一个寡妇搞上了,还有了私生子刘肥,这也算是乱搞男女关系了,刘邦这人不事生产还喜欢喝酒,每次去人店里喝完酒就说先欠着,下次给,可每次去了都没钱还,依然是喝完酒继续赊账,这要放现在来看就是无赖行径。
刘邦不喜欢儒生,看到别人带着儒生帽去见他,经常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狂生”郦食其去拜见刘邦的时候,刘邦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刘邦也没让两个女人回避。
刘邦和项羽争霸的时候,楚军大破汉军,刘邦吓得赶紧驾着马车逃跑,车上还有他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刘邦嫌这两个小兔崽子减慢了逃跑的速度,居然一脚将两个小孩踹下车,他的车夫夏侯婴看不过眼,下车把他们救上来,一路上这两个刘邦的亲骨肉被刘邦踢下去几次,都是夏侯婴救上来,刘邦气的都想杀了夏侯婴。
还有些刘邦好色及酒的事迹就不一一述说了,刘邦被称为“流氓”,主要还是因为他是出身低下,行事不拘小节,口中脏话也是随口就来,对于儒生不够尊重,老做些有辱斯文的事,而身边的人也大多如此,在刘邦被共尊为帝后,群臣们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刘邦对此也颇为头疼,还是叔孙通帮忙制定礼仪,排练后顺利完成了大典。
当然刘邦的“流氓”不同于我们所认知的那种无事生非的流氓。
刘邦为什么容不下嫂子?其实刘邦并没有不容嫂子,只不过对嫂子是有点怀恨在心,这事还是刘邦在自己家乡的时候的事。
刘邦的大哥刘伯,很有长兄之风,刘邦这人喜欢当游侠,老犯些事情,结交的朋友也多,每次犯了事就跑到大哥刘伯家里避事,自己跑到大哥家没关系,还要带着朋友去蹭饭。
刘伯在世的时候,对刘邦很疼爱照顾,对此也没说什么,刘邦也就习以为常,只不过刘伯命短,很早就过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刘邦这人也不地道,嫂子成了寡妇,这日子自然也是紧巴巴的,可是刘邦还是会带着朋友去蹭吃蹭喝。
这次数多了,嫂子自然感到厌烦,有一次刘邦又带着朋友来,刘邦的长嫂在厨房看到,故意拿着锅勺将锅刮的嘎嘎响,假装饭已经吃完,那些朋友一听以为大嫂家在刷锅洗碗,就都走了,朋友走后刘邦特意去厨房看,揭开锅盖却发现还有饭,这就把嫂子恨上了。
等刘邦当了皇帝后,追封他的大哥刘伯为武哀侯,却不封刘伯的儿子刘信,在刘太公的劝说下,才怀着情绪给刘信封了个“羹颉侯”,以此嘲笑嫂子当初所为。
嘲弄完嫂子后,刘邦心情平衡了点,可能是想到以前自己做的也不对,刘邦又大度的封嫂子为阴安侯,让她享受各种优厚待遇,而历史上女人被封侯的也不多见。
其实刘邦和项羽争霸能够成功,就在于两个人对员工的待遇,刘邦虽然流里流气对那些员工经常骂骂咧咧,但是他舍得给员工分红,项羽看着仁而爱人,对员工却是小气的很,人都是讲现实主义的,跟着谁只要有好处,才不管你是流氓还是贵族了。
刘邦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要说到流氓皇帝,那自然得谈谈刘邦。刘邦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了。刘裕、朱元璋这些平民皇帝的出身都比刘邦高了不少,虽然他们小时候不学无术,可是当了皇帝之后起码还知道刻苦用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水平。只有刘邦,一直原地踏步,始终当着一个“流氓”。
刘邦起兵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整日游手好闲,寻欢作乐,无所事事。在这些与底层人士交往的过程中,刘邦学会了大量的脏话,就算当上了皇帝,刘邦还是改不掉骂脏话的习惯。刘邦骂人的语言极其匮乏,常常用一个“竖儒”来骂人,这个竖儒是什么意思呢?“儒”是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可是“竖儒”就不是这样了。“竖儒”的意思是指那些穷酸的奴才书呆子。而除了“竖儒”之外,刘邦骂人时还常常用“乃公”也就是“你爷爷我”这样的话。
这个动不动就动粗口骂人的坏习惯,让他的很多部下都难以忍受,甚至因此转投他人旗下。魏豹本来是刘邦旗下的一员,后来觉得跟着项羽似乎更有前途,因为当时项羽的势力更为强大,就转向了项羽阵营。刘邦派人去劝说魏豹,说刘邦阵营虽然现在看起来不怎么样,可是主公能力高强,来日必然有所作为,你应该留在刘氏阵营。可魏豹听了却连连拒绝,原因竟是刘邦常常侮辱部下,他实在是难以忍受。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项羽绑架了刘邦的父亲,想要逼迫刘邦投降,而刘邦不顾父亲的安危,在给项羽的信中直接写道:“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大致意思就是:我和你都是一同受封为王的,当时我们约定好结拜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如果要煮他,希望煮熟后我能有幸分得一杯羹。这种流氓的话,除了刘邦,也没几个人能说出来了。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更加肆无忌惮。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未可以儒生说也。”刘邦因为不喜欢儒生,有带着儒冠的客人,他就把别人的帽子解下来,在里面尿尿 ,这就是后来典故中所说的“溺儒冠”。
那么刘邦又为何容不下他的嫂子呢?这还有归于他当地皮无赖的时候,那时的刘邦整日游手好闲,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就仰仗他的父亲和哥哥。刘邦常常去嫂子家里蹭饭就不说了,有一次刘邦还带上了自己的一群狐朋狗友过来胡吃海喝。于是嫂子非常生气,家中本来就已经生活艰难了,刘邦还来给她增加负担。刘邦的嫂子在屋中用锅铲把铁锅刮得叮当作响,表示家中已经没有饭了。刘邦的朋友们听懂了刘邦嫂子的意思,知道蹭饭是没有希望了,就离开了。
可是刘邦进厨房一看,明明就还有一锅粥。他心里十分生气,他感到自己被嫂子羞辱了,这份憎恨一直没有消散,以至于后来刘邦给自家的刘姓子弟封侯时,唯独没有给嫂子的儿子刘信封赏。就算最后还是对其进行封赏,也用了“羹颉侯”也就是“刮锅候”这样羞辱性的称号。
就是这样一位斤斤计较的“流氓”皇帝最后建立了汉王朝,对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做出了巨大贡献。不管刘邦人品怎样,他还是凭借着实力吃饭的!硬气!
刘邦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一,刘邦是一个比较流氓的皇帝,流氓气息几乎可以说成全了他的大业
是不是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成了汉高祖,这才是重要的。
有了这么一点,还有什么不可以做?
能够建立一代朝廷的,有几个不流氓?为什么后来没有提起刘邦以外的当皇帝的人的流氓行为,恐怕是对刘邦的成功有点“居然刘邦都可以”的遗憾。然后找点对刘邦这个皇帝平时的细枝末节加以扩大,以求得某种心理平衡。刘邦其实是会收拾人心的,手段显然就比较低下了,在中国开始上,比刘邦更流氓的皇帝如过江之鲫,一抓就是一大把,但是,在这里,就不抓了,说下一个问题。
二,刘邦有几兄弟呢?司马迁是这么说的a,大哥刘伯:有了个儿子后,就死了,留下孤儿寡母过日子,很不容易的,嫂嫂一直没有改嫁,守着自己的儿子过活。
“汉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早卒”
b,二哥刘仲:喜欢种庄稼。汉高祖在沛县喝酒时对太上皇说:
“某之产业,孰以仲多?”
所以,刘仲当了几天代王,封金挂印后逃回了长安,皇帝刘邦气的半死,给他一个侯爵,让他靠边了,刘邦把四公子刘恒封为代王,小小年纪去替父亲守边。
厉害的是刘仲的儿子刘濞,后来成了七国之乱的头领。兵败被杀,这一房人没有后代了。
c,汉高祖在三,所以,又叫刘季。萧何说: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刘邦就是这么一个人物,细节上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说了。
d,四弟刘交,楚元王。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
陈平用计把韩信捉住了,楚王位出缺。刘邦把刘交封为楚王。因为是刘姓的第一个楚王,所以叫楚元王。他的后代刘戊勾结吴王刘濞造反,被诛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就是说的这两个诸侯国一反,汉朝江山就不稳定了。
三,刘邦对得起他嫂嫂的,说对不起是没有根据的。1,事出有因,刘邦挨饿
刘邦在秦始皇手下当个亭长,他本来精力旺盛,所以到处跑,不安心工作。萧何曹参们安心工作,年年拿奖金不说,人家萧何是秦帝国的优秀基基层干部,被朝廷到地方搞调研的巡察发现,要调到咸阳去工作。刘邦与萧何比较一下就差远了。这是刘邦后来犯事的原因。刘邦果然就犯了错误。如果不是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卢绾等等朋友帮忙,刘邦早就被捉到投入大牢里去了。
刘邦是出来了,但是,吃饭是没有着落的。所以,他在这个时候也是困难,吕后这时也遭到沛县官吏的无礼,何况还有两个娃娃要照看。也没有时间去过问丈夫。所以刘邦想到大哥家还有点办法,就到大哥就里去吃饭。
大哥自然不说什么,兄弟嘛,又是在被秦官吏追捕时期,所以,也就默认了。但是,嫂嫂就不高兴了。她把饭做好,很早就吃了,之后把饭盆敲得山响。刘邦与朋友一来,嫂嫂说没有了。刘邦进去一看,镬里还有嘛?但是,他不吃了,拉了朋友再不来了。
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嫂嫂把刘邦就这样得罪了。
在很远的地方,韩信也遭到这样的待遇,韩信在去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而刘邦则是到嫂嫂家蹭饭吃。结果都得罪后来的大头们了。
2,汉朝四百年,有封号的女人,没有几个,但是,其中有一个就是刘邦的大嫂。
这难道是对大嫂不好吗?不仅容得下她,而且给了她相当高的待遇——封阴安侯。
刘邦大封同姓,刘家那么多人都封了,就只剩下大哥一房人迟迟不见动静。太上皇对皇帝说,陛下,如何不见陛下大哥一家人的动静,他们一家难道不是刘家人吗?
刘邦说,老爹,不是朕吝啬那一点地方封他们,大嫂当时实在伤透了我的心,我一天到晚躲官吏,到了她家锅里有饭在,她把锅头敲得那么大声,明摆着是讨厌我嘛,我那时不是没有钱没有地位嘛,不亲呐,说没有饭就算了,我朋友们一路,这面子实在没有地方撂嘛,罢了罢了,不给侄儿一个侯位也说不过去,说起来都是秦二世的罪恶,把国家搞得大乱,人民没有吃的嘛……说起来,嫂嫂还在,守着刘家这么多年也不容易,就封侯吧。
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封大嫂阴安侯。
汉朝前期有爵位的,除了阴安侯外,还有临光侯吕须,萧何的夫人酇侯。
这说明刘邦对得起大哥一家了。刘邦四兄弟,就只有大哥一家本分。二哥四弟的后人都是吴楚带头造反的倡导者。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戊则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梁王和周亚夫平定刘氏之乱,汉景帝因此对刘氏诸侯王大洗牌。
刘邦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流氓皇帝”?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说他最流氓的皇帝,我不赞同,我认为他有流氓作派,是英雄本色,这要深刻剖析他的性格特征,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尽的;所以,第一问我忽略,现在回答: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刘邦早期好逸恶劳,不事稼穑,还喜欢喝酒,贪图美色,老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常骂他比不上哥哥,成年后混了个泗水亭亭长,但又没娶妻生子、踏踏实实地过日子的打算;还没日没夜地与王媪、武负在一起喝酒侃大山,喝醉了就睡,也不结帐,长嫂如母,设身处地,看这情形怎能不嫌弃呢?
在外边鬼混也就算了,眼不见心不烦,而刘邦还喜欢交朋友,屠狗的、哭丧的、赶车的、吹喇叭的等等一大堆,还经常带到家里来吃喝;对这些三教九流,他父亲与嫂嫂都认为是坑瀣一汽的狐朋狗友,打心底里产生了厌恶感。
有一次,刘邦又引来一堆彪形大汉回家蹭饭,大嫂没了好脸色,拿起锅铲子,使劲刮擦锅沿,向这帮人暗示:已经没饭菜了,刘邦的朋友便识趣地走开了,而刘邦到厨房一看,发现还有饭菜,就为这事与嫂子结下了梁子。
刘邦坐北朝南当上皇帝之后,对大嫂和大嫂的儿子刘信也很刻薄,后来为其封了个名叫“羹颉”的候;意思就是拿锅铲子铲锅底;这让人忍俊不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