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郭嘉,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
郭嘉其实是最接地气的三国谋臣,论他与诸葛亮的“专业水平”,绝对是诸葛亮望尘莫及的。之所以诸葛亮的名气远远大于郭嘉,主要是四方面的原因: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郭嘉去世太早;诸葛亮的“跨专业”精彩表演;两个人的人格魅力。
文学作品对两人的塑造反差太大人们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了解,基本来自于《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这就导致以“演义”代替“历史”的怪现象。简单来说,在《三国演义》郭嘉是“人”,诸葛亮是“神”,甚至是“妖”。人虽然接地气,但远没有神精彩。
郭嘉对曹操的贡献都是有史可查的事实,而诸葛亮的事迹很多都是罗贯中“制造”的,不是史实,并且做了大量神话,迷惑了后人的眼睛。
比如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借东风故意妖化,空城计也是假的,连死后都被编出个“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的剧本。而这些编造恰恰太精彩、太成功了,所以我们看到不是历史人物诸葛亮,而是罗贯中想象中的,顶着诸葛亮的“壳”,出现世人眼中的“神”。
郭嘉则很接地气,他的卓越预判力绝对算得上顶级大师,这得益于他出色的人性洞察力。比如他最早服务于袁绍,二十出头的他一眼就看穿袁绍虚名之下的孱弱。当所有人担心刘备会乘虚袭击许都之时,郭嘉劝曹操放心出征乌桓,他断言,绣花枕头刘表会替他拖住刘备。打败袁绍后,他又劝曹操撤兵,说只要撤军,袁氏必然内乱,有人替咱们解决后患。
这些精彩的桥段,说明郭嘉就是一名出色的人性心理分析大师,所以他往往能穿透军事,乃至政治层面,直击本质。不过这些工作无论多精彩,都是“人干的事”,诸葛亮做得却是“神干的事”,你说谁更精彩?
郭嘉英年早逝,表现的机会太少郭嘉二十岁出道,比诸葛亮要早,只是他碰到的是袁绍,所以差不多荒废了六七年,直到二十七岁遇到曹操,才走上事业的顶峰。
诸葛亮出山的时间有争议,有说是二十岁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正式出山,也有说是二十七岁那年赤壁之战前夕。
似乎两人的经历惊人地一致,二十岁到二十七岁出山默默无闻,二十七岁后大显身手!
不过,老天给了他们相同的开局,却没给他们相同的表演时间。郭嘉年仅三十八岁就英年早逝,诸葛亮活了五十四岁,虽不算长,相对郭嘉则要幸运很多。
郭嘉在曹操阵营真正发光发热的时间只有十年,诸葛亮整整二十七年。事实上,诸葛亮最精彩的人生部分,恰恰是他四十二岁白帝城托孤之后。
其实,曹操当年有意将政务托交郭嘉,也就是说,假如郭嘉不早逝,他的身份将可能不仅仅是谋士,而是“主事”,未来扮演跟诸葛亮类似的角色也未可知。
诸葛亮的“跨专业”精彩表演其实,拿郭嘉和诸葛亮作对比,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俩人的角色差异其实挺大。郭嘉的主要贡献在于“谋士”,诸葛亮的主要贡献在于“辅臣”,一个侧重于军事,一个侧重于政治,不好比较。
可是《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是“跨界演员”,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军事政治无所不精。军事上连战神级的司马懿,都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受尽屈辱;政治上更不用说,一人撑起西蜀大局。可理性的历史分析会发现,诸葛亮根本不擅长军事,确实是杰出的政治家。
也就是说,抛开演绎的成分,诸葛亮是政治家,是主刀手,郭嘉是军事家,是策划人,其实没法比较。不过,诸葛亮的跨界表演太精彩了,这个虚假的优势,郭嘉享受不到。
诸葛亮光辉的人格魅力诸葛亮名气远远大于郭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诸葛亮的人格魅力,要远大于郭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鞠躬尽瘁”的精神感动后人
诸葛亮恐怕是少有的以辅臣身份,辅佐成年皇帝,掌握全部大权,还不被猜忌的牛人。当然,这里有刘禅的信任,更主要的是诸葛亮表现出来忠心。当年,包括李严在内,有很多人支持诸葛亮加九锡,实际上就是支持诸葛亮擅权甚至篡位。诸葛亮不为所动,兢兢业业当辅臣,不容易。
很显然,他的这个高风亮节,更符合中国传统的忠君思想。而且诸葛亮不负所托,不违承诺,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蜀汉事业,这个精神的光辉是郭嘉不具备的。
二是完美的“人格”让人无可挑剔
抛开《三国演义》,我们发现,作为“人”的诸葛亮,至少做到了一点:人品无可挑剔,人格魅力无限。
相反,郭嘉有才,却在做人上又备受争议。郭嘉此人好酒好色,荒淫无度,缺乏礼节,他的英年早逝,跟他毫无节制地享乐有很大关系。为此郭嘉在臣僚中名声不大好,中书令陈群就曾经因此,多次弹劾郭嘉。
“劣迹斑斑”的郭嘉,怎么比得上“完美”的诸葛亮?
综上所说,将郭嘉和诸葛亮放在一起比名声,其实不大公平,要比就得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去比较,而不是抽取片段,制造桥段来比较。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郭嘉,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
三国还有一句流传的言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另外,郭嘉因为英年早逝。其并不出名。假如没有细细读过三国的人,还是有人不认识郭嘉的。
郭嘉,字奉孝,原为袁绍部下(这袁绍还真是为曹操培养了不少的人才武将呀),后投曹操,被曹操极为重视,当然其才策谋略,世之奇才。如果诸葛是天才的话,那郭嘉就应该是鬼才,一个擅正合,则另一个擅奇胜。
其主要功绩有
1,官渡之战前期,面对曹操的犹豫,其《十胜十败论》,不但振作士气,是为曹操拟定了长期近期的目标。极大的鼓励了曹操,使其有信心与袁一战。(当然最后结果大家也是知道的,官渡一战,曹袁势力反转,使曹操有了称霸中原的实力)
2,当年刘备三人为吕布所败,来投曹操。郭嘉献计,认为不可杀刘备三人,而又因为三人决非人下人之,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软禁。曹操从之。结果呢,曹操自做聪明,认国只要亲近刘备三人,定可将其收之于账下。结果弄巧成拙,终于被刘备借截击袁术之际,逃离曹操。待郭嘉等回来,曹操知道上当后,刘备早已成了归山之虎,入海之龙。要是没有这一出,又怎么会有后来的三分天下呢?
3曹操攻吕布,吕布一败再败,最后只能困守下邳。可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人一心守城,也中不了什么计谋了,反而一守守了大半年。慢慢的曹操失去了耐心,准备放弃时。是郭嘉献计“水淹下邳”,当月便攻下下邳,擒杀吕布。
4,郭嘉的最大的精彩就是,在官渡之战前期,曹操为防刘备攻击其后,而感到为难,是郭嘉力劝曹操趁袁绍犹豫,一举攻克徐州刘备(刘备从曹操手下逃出来后,袭击徐州,杀刺史车胄,占徐州,响应袁绍)。并且做出十分有力的分析,袁绍不会来攻许都的。结果都如郭嘉之料。
5,曹操袁绍官渡相持之时,江东孙策也来找曹操麻烦,想偷袭许都。曹营出现了人心慌慌,无心而战。在紧急关头还是郭嘉做出了神一般的助攻,他断言孙策定会死于刺客之后,而孙策也正是在江边为其杀死的许贡门客所杀,郭嘉还真的是神机妙算了一把。
6,官渡之战后期,袁绍兵败身亡后,众人都觉得要乘胜攻击袁谭袁尚兄弟。可是郭嘉又建议退兵,最后利用二袁不和,待袁生变后,轻松将二袁各个击破,令其二人一死一逃。
7袁尚,袁熙二人在兵败后逃到乌桓,众人都认为袁尚不呆能坐大了,唯郭嘉认为曹操应该远征乌桓,并认为刘表不会让刘备来袭许都的。半路上又建议曹操放下辎重,轻兵远袭。历史的天平再一次偏向了郭嘉,他又猜对了,大将张辽斩包杀乌桓单于,俘敌20余万。袁尚袁熙被迫投了辽东公孙康。不久公孙康带着袁尚人头来降。至此,袁家势力彻底瓦解,曹操也终于彻底平定了北方。只是可惜的是郭嘉因为水土不服,急行军,又因为操劳过度,终于在回来的路上,也彻底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38岁。
可以说郭嘉一生的谋略都是在围绕在官渡之战上的,并且可以说郭嘉在各个战场上如神鬼之才,算而不遗,神机妙算,几乎没有失算的时候,一举助曹操成就了官渡之战的完胜。而官渡之战也是一战注定了曹操在北方的胜败。所以说郭嘉在曹操势力扩大的征途上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而且曹操也是相当偏爱郭嘉,除了其才能,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阵营的谋臣武将都和曹操年纪差不多,而郭嘉还小,曹操有意把其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经郭嘉。只是无奈天妒英才!
而就在当年(公元207年),刘备请得诸葛出山,隆中对,成为了刘备的基本战略思想。最后诸葛辅佐刘备成就了西蜀霸业。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郭嘉,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
郭嘉在三国时期的确很厉害,谋术,看人非同一般,在曹操帐前效力的十一年,可以说让曹操在军事上顺风顺水,一直都是高唱凯歌。历史上甚至一度传闻“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之传说。曹操也十分器重郭嘉,甚至一度同辇而行,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位置与影响。
而诸葛亮更是久负盛名,在中华历史上,一直都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甚至是几千年来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他一生勤勤恳恳,鞠躬尽瘁,为蜀国大业操劳二十八年,呕心历血,死而后己。同时他又是一个大忠的典范。
至于说历史上郭嘉没有诸葛亮出名,应该是郭嘉在世时间较短,没有留下诸葛亮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而诸葛亮却一直辅佐刘备直至成功登基。所以诸葛亮在历史上要比郭嘉留下的墨彩要重一些。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郭嘉,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
郭嘉,字奉孝,和诸葛亮同为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郭嘉帮助曹操打败袁绍、荡平吕布张绣等军阀,为曹操统一北方大部分区域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英年早逝。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之后,甚至痛心疾首地说: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诸葛亮恰好在郭嘉死后不久,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开始崭露头角,因此有人甚至说:“奉孝不死,卧龙不出。”意思是,如果郭嘉还活着,诸葛亮不一定敢出山辅佐刘备。以此来表示对郭嘉的赞许。
既然郭嘉这么出色,那为什么在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郭嘉,在后世没有诸葛亮出名呢?我以为,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古人的忠君观念——拥刘反曹,使得诸葛亮更为人们敬重。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虽然已经沦落到卖草鞋的地步,但他毕竟代表的是正统的汉朝、皇室刘家。在古人正统的观念里,他是正义的一方。
曹操在汉献帝最落魄的时候收留了他,使得汉朝得以延续,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自己并没有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废汉自立,所以他被许多古人看做奸臣。
正因为如此,辅佐刘备的诸葛亮被人们称道,辅佐曹操的郭嘉却少有人提。
二、诸葛亮帮助刘备在极为弱势的情况下建立蜀汉,三分天下有其一,功业更为显著。郭嘉在辅佐曹操之前,曹操已经在北方建立了很大的势力范围,手下也可以称得上是兵多将广。郭嘉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被人认为是锦上添花。
而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是屡战屡败,颠沛流离,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帮助刘备确立了大的方针政策,最终建立了蜀汉,三分天下有其一。诸葛亮的行为才是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的郭嘉的名声比不上雪中送炭的诸葛亮也是理所应当的。
三、诸葛亮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备父子,更符合古代君主统治天下的需要。诸葛亮之所以名声这么大,备受古今人士的尊敬,还在于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心。
他一生勤勤恳恳,事无大小,亲力亲为,唯恐别人不如自己用心,最终累死病死于五丈原。
这样的诸葛亮是历代统治者都需要的,因此才会被不断宣扬。而最终篡权的曹家只能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郭嘉自然得不到诸葛亮的待遇。
四、诸葛亮文成武就,君臣相得,是古代读书人心中的典范。诸葛亮不仅帮助刘备建立的蜀汉,他的前后《出师表》同样名垂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相得,共同开创了一个时代。
诸葛亮,正是古代读书人学习的典范,敬仰的模范。杜甫陆游等伟大诗人才会不断的表达对诸葛亮的尊崇,诸葛亮才更加熠熠生辉。
五、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渲染。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神化,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诸葛亮。
虽然鲁迅先生曾认为三国里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可是对英雄的喜欢,再加上历代的战争混乱,人民更希望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现来拯救他们。
综上所诉,诸葛亮的名声大于同样多才的郭嘉也就很容易被人理解了。
读者朋友们,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郭嘉,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
根据题主的假设,我们姑且认为郭嘉与诸葛亮齐名(窃以为郭嘉差诸葛亮很多),这里只讨论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一、郭嘉的舞台没有诸葛亮大
诸葛亮大展宏图是从赤壁之战开始,中原诸强已经先后被灭,正式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大幕!郭嘉功绩主要是帮助曹操平定中原!一个是以整个中国为舞台,一个只以中原为舞台,试问郭嘉能有诸葛亮出名吗?
二、郭嘉的政治地位没有诸葛亮高
郭嘉的官职是军师祭酒,那是没有兵权的,他是一个谋士参谋相当于参谋长;而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可以说皇帝只下他最大,而且还军政一把抓!很多人都知道国家元首是谁,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国防部参谋长是谁,试问这种量级的差距郭嘉能有诸葛亮出名吗?
三、郭嘉的历史地位没有诸葛亮高
再怎么说郭嘉也只是一个谋士,即使史书称赞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也还只是一个谋士;而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历史贡献的不同让他们在史书下留下的笔墨差距就很大,而后人想要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又只能从史书上来了解,试问这样笔墨的差距郭嘉能有诸葛亮出名吗?
四、三国演义的影响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1000年后知五百年,纯粹被罗贯中半仙化了。而对郭嘉的描述基本忠实历史,只是一个杰出的智谋之士,试问正常人能有仙人出名吗?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郭嘉,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
不在一个层次就不要比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