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为何亡在一个妓女手上?

这个说法略显夸张。所谓亡国妓女是指赵王迁的生母,史称“赵悼倡后”。此人以“倡人”身份成了王后,并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成功上位。被谥为“赵幽缪王”的赵迁,生性辟淫,品行不端,且好信谗言,结果听信奸贼郭开的挑拨,罔杀李牧,导致赵国被灭。

“倡人”赵悼倡后

赵悼倡后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倡”通“娼”,这女人的职业大家明白了吧。不过,古代的“倡”是一个很宽泛的职业,主要是指歌女和舞女,跟现代有所区别。也就是说,赵悼倡后是舞女出身,跟大名鼎鼎的卫子夫一样。

后来她嫁给了赵国宗室,没多久,享受不起艳福的丈夫“跑路”了,她成了寡妇。登徒子赵悼襄王不知道什么机缘,见过倡后,一下子被她的美色迷住了,说什么都要娶回王宫。

李牧就劝赵悼襄王,这个女人出身倡人,又嫁过人,你就不怕她给你生个小野种,玷污了王室血脉?甚至有倾覆王室的危险!

赵悼襄王都迷昏头了,哪里听得进李牧的废话,毅然决然地将寡妇娶入宫中。果然此女给赵悼襄王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迁,至于纯正不纯正,史书没说。

赵悼倡后的劣迹

关于赵悼倡后亡国的说法,其实大都是标题党唬人的手段,说实话,她还没那么大能量。不过,此女品行不端,坏事确实没少做。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她:“贪叨无足,隳废后适,执诈不悫,淫乱春平,穷意所欲,受赂亡赵,身死灭国。”

赵悼倡后背负骂名,最主要的是受累于她的儿子,亡国之君赵迁。赵迁本没资格太子,倒不是因为血统存疑,而是赵悼襄王早就立了嫡子赵嘉为太子。赵悼倡后以她的狐媚,说通了赵悼襄王,废了赵嘉,改立赵迁为太子。

赵迁被立为太子后,赵悼襄王给他找了一个好老师——郭开,一个早就投靠了秦国的奸细,品行比下水道还要臭的家伙。赵悼倡后跟郭开是否存在勾结,史书没写,如果有也不意外,毕竟改立太子,如果没有大臣的支持,单凭枕边风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那么,郭开陷害李牧,有没有赵悼倡后参与呢?很难说,按理来说不会。郭开投靠秦国,赵悼倡后不可能也投靠秦国,没有理由故意陷害李牧,所以故意勾结陷害可能性不大。也没法否定,毕竟李牧当年反对她入宫,结下过梁子,报私仇的可能性也存在。

赵悼倡后还干了一件事,与宗室春平君私通。这个春平君的身份,史书记载不清,据考证,此人曾经做过很短时间的国相。他俩混在一起,都做过什么恶事,不见记载。

此外,赵悼倡后还有纳贿的行为。

赵国灭亡倡后顶罪

个人私生活不检点不值一提,纳贿交代不清,陷害李牧没有明确记载,勾结郭开也是传言。唯一可以坐实的是,废了太子赵嘉,让自己的儿子赵迁顶替。

不过,这件事哪是赵悼倡后能决定的事?拍板人赵悼襄王,假如他不动废立太子之心,倡后再大的能耐,恐怕连提都不敢提。

亡国之君赵迁,如何变成一个“辟淫”、“素无行”、“信馋”的无德无能之辈?主要是因为好老师郭开的谆谆教导。《史记》记载:“迁素不好学,郭开又导以声色狗马之事,二人相得甚欢。”

有这样一位老师,再好的良种树苗,都只能长成歪脖树!祸根是谁?还是赵悼襄王!

郭开这个奸细,在赵悼襄王眼皮底下祸乱朝政多年,曾经计陷害廉颇,赵悼襄王不能识别,还对他宠信有加。冠绝战国的名将廉颇和李牧,本是上天赐给赵国的擎天博玉柱,竟然被一个“伐木工”郭开砍光了,赵悼襄王罪责难逃。

所以,要说赵国灭亡的罪魁祸首,就是赵悼襄王,把责任推给一个女人,不厚道!

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为何亡在一个妓女手上?

这里所说的妓女,实际上是指赵悼襄王的宠妃,赵王迁的生母,史不载其名,只知道她是歌伎出身。这位赵王妃后来成了赵太后,赵国名将李牧之死,跟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后世有人说赵国亡于一个歌伎之手。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把赵国灭亡的原因简单化了,赵国从衰落到灭亡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简单归因到一个人身上。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位赵王宠妃,也是后来的赵太后,都做了什么事。

第一,赵王妃与李牧的矛盾

出身于歌伎的赵王妃,在嫁给赵悼襄王之前,曾经嫁给一个大户人家。后来这个大户人家衰败了,丈夫落魄而死。赵悼襄王听闻此女相貌颇美,便召入宫中,纳为王妃。

对于这件婚姻,名将李牧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该女子出身低贱,而且名声不太好,因为挥霍无度把把前夫给搞垮了。李牧提醒赵悼襄王:这个女子曾搞垮一个大户人家,大王难道不怕重蹈覆辙吗?

不过,赵悼襄王迷恋该女子的美貌,根本听不进李牧的劝告,遂不顾李牧的劝阻,娶了该女,非常宠幸。由于反对立妃,李牧遭到刻意打压,被闲置了十年之久。应该说,这对赵国来说,是极大的损失。当时赵国与秦国战争不断,而且始终落于下风,在国家急需将材之时,最有军事才能的李牧被闲置不用,导致赵军在战场上连遭败绩。

当然,我们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李牧被闲置,是赵王妃吹枕边风的结果。但是因为李牧明确的反对态度,他与赵王妃之间有很深的矛盾,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废长立幼与任用奸臣

新王妃嫁给赵悼襄王后,生下儿子赵迁。当时赵悼襄王已经立了太子赵嘉,而赵迁只是庶子,无论依立长还是立嫡的传统,怎么也轮不到他来继承王位。然而,赵王妃凭恃君王的宠幸,又得到权臣郭开的支持,最终改变了赵悼襄王的决定。在赵悼襄王去世前不久,终于废黜太子赵嘉,改立赵迁为接班人。

这个废长立幼的决定,对加速赵国的灭亡,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我们从史料可以看出,赵嘉是个颇有能力、深得人心的王子。后来赵国被秦国灭亡后,赵嘉挺身而出,另立一个代国政权,领导残赵武装,继续抵抗秦国,坚持了数年之久。若是赵悼襄王当时立赵嘉为继承人,赵国不会灭亡得那么快。

赵王迁继位时,只是个几岁大的小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来统治国家。这样,国家的大权便落到了其母亲及权臣郭开的手中。此时赵王妃已经成了赵太后,很不幸,她所信任的郭开,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在此之前,郭开曾经陷害过赵国名将廉颇。廉颇由于与乐乘有矛盾,负气出走,去了魏国。当时赵悼襄王派使者前往魏国,希望廉颇能返回国内。郭开听说后,便贿赂使者,让他在赵悼襄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说廉颇吃一顿饭就跑了三趟茅厕。赵悼襄王认为廉颇老矣,便断了重新起用廉颇的念头。

我们从史料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才能平平的郭开能在赵国政坛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权臣,背后的靠山其实就是赵王妃(赵太后)。

第三,处死李牧,自毁长城

赵王迁二年(公元前234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在平阳武城一战中,赵军阵亡十万人。此役震动朝廷,不得已之下,赵国政府重新起用李牧。考虑到赵王迁年幼,并无实际权力,起用李牧,应该是赵太后的主意。从这点看,赵太后并非一无是处。

李牧不负重望,连续两次重创秦师,保证了赵国的领土安全。当时赵国精锐尽丧,这两次胜利,是非常来之不易的。

公元前229年,秦国又一次大举发兵攻打赵国,兵分两路出击,一路由大将王翦统率上党兵团,进攻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另一路由大将杨端和统率河内兵团,进攻邯郸城。

在发动军事攻势的同时,秦国再施反间计,派出间谍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潜入赵国,游说权臣郭开。郭开是个忌贤妒能之奸臣,眼看李牧连连得胜,担心他将取代自己的地位。于是郭开在赵王迁面前大进谗言,称李牧有谋反之心。

这时赵王迁大约就十来岁,不能辨是非,决定权肯定是在赵太后手中。一方面,赵太后对郭开是很信任的;另一方面,她对李牧有很强的提防心,毕竟当初李牧说过自己很多坏话。

考虑到李牧的“历史问题”,再加上赵太后一向信任郭开,她完全有理由相信,李牧是有可能谋反的,有可能叛变的。尽管史书在说到李牧之死时,并没有提到赵太后所起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赵太后的批准,很难相信光凭郭开,就能处死李牧。

李牧一死,赵国自毁长城,半年后便被秦国所灭。

第四,不能简单把赵国灭亡归于一妇人之手

出身于歌伎的赵太后,对赵国灭亡,的确负有很大的责任。正是由于她的出现,导致赵悼襄王废长立幼,导致奸臣郭开一手遮天,并最终自毁长城,杀了李牧。这一切,都加速赵国的灭亡。

然而,就当时的天下大势而言,赵国的灭亡,似乎是大势所趋,难以避免。自从长平之战后,赵国就从巅峰跌落,在国力上已经完全无法与秦国争锋。在经历秦国一轮接一轮的打击后,赵国已是到了崩溃的边缘。李牧力挽狂澜,也只能暂时阻滞秦国的进攻。李牧诚为不世出之名将,但是国力就摆在那里,赵国的失败是迟早的事。李牧能做的,只是推迟其灭亡时间而已。

除非是出现当年晋阳之战的奇迹,否则赵国的灭亡就是无可避免。当初赵国的先祖在晋阳之战,濒临灭亡之际,联合韩、魏二家,奇迹般地反败为胜,灭掉知氏,实现三家分晋。只是这样的奇迹,可一不可再了。

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为何亡在一个妓女手上?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郑州),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赵国的公仲连变法早于秦国商鞅变法40年,远早于齐威王和楚宣王的崛起时间。

魏国陨落后,先是齐威王一家独大,之后楚威王赶上,秦国再全面崛起。

天下处于秦、楚、齐三强局面,此时赵国尚无法与三强平起平坐,赵武灵王一度降尊号为君。

胡服骑射变法和齐楚的陨落,使天下走向了秦赵两强的局势。但是,所谓的秦赵两强并不是对等的,实力的天平明显偏向秦国。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赵国即使拥有公仲连变法的先发优势,依然无法达到秦、楚、齐的变法成果。

之所以能达到后期两强局势,是来自于齐楚的陨落和战国时期最特殊的一次变法——赵武灵王的纯军事性变法。

那么,为什么赵国的变法效果达不到秦、楚、齐呢?

从地理上看,赵国在各方面上是有先天劣势的,它无法达到类似魏惠王变法时期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条件,也无法达到秦国关中水利灌溉的条件,更无法达到齐国鱼盐、楚国象牙玛瑙一类特产的条件。所以,战国时期的集权变法并不能让赵国完全达到列国的财政收入和国力提升,它必须通过额外变法(胡服骑射)才能达到与列国相对接近的变法高度。

接下来就是生存空间。

以楚国为例,北方的韩魏是硬骨头,但滇国、越国能够给楚国提供扩张空间。

而秦国的先天条件几乎更好,不只可以吞并巴蜀,而且可以占据上游对楚国实行扩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魏惠王和齐闵王为什么都会把自己的国运赌上也要控制或吞并宋国,因为这里几乎是魏、齐最难得的扩张空间。

但赵国的扩张空间呢?

燕国是个好目标,但韩魏绝不允许赵国失去后方的威胁。所以燕国只需要加入纵方,赵国就很难吞并燕国。

而韩魏更是难啃的硬骨头。它不只拥有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兵源,长袖善舞的外交手段更能把列国玩弄于股掌之间。

接下来只有齐国。但伐齐背后就是强秦。

怎么办呢?

所以,赵国能够坚持一个世纪,已经实属不易了。

最终诛杀李牧和任用秦国间谍给了这个顽强的军事强国一个致死打击。

邯郸城破。天下的均势被打破。没有人能够阻挡秦国的步伐。

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为何亡在一个妓女手上?

毫无疑问,这个所谓的妓女,指的是赵悼襄王的宠妃。

赵悼倡后。

事情还要从赵国倒数第二位君主,赵王偃身上说起。

赵偃,乃是赵孝成王之子。

孝成王死后,赵偃顺利继位,史称“赵悼襄王”。

赵王偃有一个宠臣,名叫郭开,属于一个不折不扣的奸佞小人,忘恩负义的鼠辈。

为了保证自己在朝中的势力,郭开一方面蛊惑赵王偃,一方面暗中排出异己,争权夺利。

当时在赵国朝堂上手握大权的,是赵国的老将廉颇。

廉颇那是赵国三朝老臣,树大根深,不是郭开一个朝堂新秀可以轻易动弹的。

因此郭开就开始蛊惑赵王偃,开始大力扶持赵国的中生代将领乐乘,一下子就引来了廉颇大怒。

盛怒之下,廉颇率军进攻乐乘所部,最终的结果就是廉颇和乐乘双双离开赵国,使赵国军方顿时两臂。但郭开也因此,得以大权独揽。

郭开彻底掌权之后,为赵王偃更是奉承至极。

而悼娼后呢,是邯郸城中的一位妓女,后来被赵国一位王族纳为妾室。

后来这位王族死了,悼娼后就一直孀居在家,结果无意间被赵王偃看中了,就这样被纳入了宫中。

怎么形容赵王偃对于悼娼后的宠爱呢……就好比唐玄宗宠爱杨玉环……

那真的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千宠爱在一身啊!

不久之后,悼娼后为赵王偃生下一子,取名赵迁,也就是后来的赵幽缪王。

在爱屋及乌的心理作用下,赵王偃居然废掉了能力出众,并且颇有名望的太子赵嘉,立了悼娼后的儿子赵迁为太子。

并且还废了原本的王后,把这个娼妓出身的悼娼后扶为了皇后。

而负责教导太子赵迁的老师,就是赵王偃的宠臣郭开。

赵王偃死后,太子赵迁即位。

这下可好。

作为帝师的郭开,直接就在赵国朝堂一手遮天,大权独揽,并且迅速的与这位悼娼后勾结到了一起,两人一内一外,对年幼的赵王迁进行蛊惑。

一个是自己的老师,一个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赵王迁自然是言听计从,赵国朝堂一时间乱做一团。

如果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最多算个后宫干政,权臣善专,不会有更坏的结果。

但事情的转折点,就在于公元前229年,秦国名将王翦起大军三十万,东出伐赵,但却被赵国名将李牧堵在了井陉关外,寸步难进。

为了解决掉李牧这个大麻烦,秦国决定重演当年长平之事,派使者拿着大量的RMB前往邯郸,一方面贿赂以郭开为首的朝中重臣,一方面在邯郸散布李牧即将投敌造反的消息。

赵迁身边以郭开为首的一大批重臣,都收了秦国的钱,开始极力在赵迁的面前抹黑李牧。

赵王迁虽然年幼,但毕竟不是傻子,并没有直接相信。

但赵王迁万万没想到,回到后宫之后,自己的母亲悼娼后,居然也在说李牧的坏话。

原来在郭开的引荐下,秦国使者已经给了悼娼后很多钱,这位赵国的太后之尊,就这么被秦国收买了,开始为秦国说话。

这一下赵王迁无法再坚持自我了。

老师也说,母亲也说,那看来李牧确实有问题了。

于是李牧派出了赵葱颜聚这个两个小人物,到前线换回了李牧,并且直接将李牧处死。

李牧一死,又有谁能挡住王翦兵锋?

次年十月,邯郸城破,赵王迁被俘虏,赵国灭亡。

其实如果在赵国的灭亡过程中,谁得责任最大,我个人感觉应该是奸相郭开,悼娼后只能排在第二位。但毕竟做出重大决定的,都是悼娼后的儿子,那么说赵国是亡在了悼娼后的手中,也就能说得通了。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话题。

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为何亡在一个妓女手上?

作为赵国后期唯一能与强秦抗衡的诸侯国,赵国最终亡于赵王迁之手。之所以有人说赵国亡于一个娼妓手上,应该指的是赵王迁的母亲赵悼娼后出身娼妓,原来是赵国宗室成员的家室,后来一度寡居,因为年轻貌美,被悼襄王纳入后宫立为王后。赵王迁的母亲凭借自己的宠爱游说赵王构陷原来的太子赵嘉,使得赵嘉被废,赵王迁被立为储君,最终成为赵王。

赵王迁才能比较平庸,爱好美色,治国理政并不在行。正是在赵王迁时期,秦国发动消灭六国的最终统一战争。在这场灭国大战中,值得庆幸的是,赵国拥有世之良将李牧。李牧临危受命,屡次挫败秦军进攻,特别是在肥后之战中围歼秦军,被封为武安君,统率赵国全部军队,堪称赵国的顶梁柱。无奈的是,在李牧与秦军处于僵持阶段的关键时刻,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李牧要投降秦国,派宗室赵葱取代李牧的指挥权,并借机斩杀李牧。

自古以来,君主自毁干城,导致国家衰落灭亡的事例屡见不鲜,李牧之于赵王迁,就像檀道济之于宋文帝,袁崇焕之于崇祯帝一样。事实上,赵王迁也知道李牧是国之良将,特别是在全力对抗秦军的关键时刻,能够促使赵王迁作出这样临阵换将甚至处死军中主将的非常举动,无疑是李牧早已失去了赵王迁的信任,郭开的谗言和秦国间谍的离间计不过加速和坚定了赵王迁的决定。赵王之所以要罢免乃至杀死李牧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赵王迁出身卑微,正是赵王迁身上有这样的缺陷,赵国宗室和士大夫贵族包括李牧在内对赵王迁不太认可,对公子嘉表示同情。赵王迁也深知这一点,更倾向于提拔像郭开这样的大臣。郭开一贯妒贤嫉能,曾经构陷老将廉颇,唆使赵王以乐乘取代廉颇的军权,廉颇怒而进攻乐乘,并带着部下投奔魏国。

当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率军与李牧司马尚对垒僵持不下之际,秦国使用反间计,派遣细作潜入邯郸,重金收买权臣郭开,郭开认为赵国必亡,不如自己暗地里投降秦国,就一力劝说赵王迁解除李牧的职务,派遣自己更信任的军事将领取代李牧。赵王迁本来就对李牧就有疑惑,郭开的谗言和秦国的反间计不过是坚定了赵王除掉李牧的决心。

此外,李牧功高震主,虽无造反之心,却有造反的能力 。在接连取得宜安和肥后之战的胜利后,李牧掌握了赵国所有的军队,这不得不引起赵王迁的忌惮和猜忌。正在这个时候,许多赵国宗室贵族不满赵王迁的统治,打算发动政变推翻赵王迁,迎立公子嘉为赵王,并联络李牧希望得到他的军事策应,李牧虽对赵王迁有所不满,但在此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不愿参与推翻赵王迁的密谋,但李牧有没有造反的决心和意愿不重要,对赵王迁来说,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军队不能掌握在自己不信任的将领手里,于是,李牧被杀,使得赵国丧失了最后的抵抗希望。李牧死后三个月,秦军就击败接替李牧的赵葱颜聚率领的赵军,进而攻陷邯郸,俘获赵王迁,赵王迁被俘后被送往房陵深山囚禁,其母赵悼娼后一家被赵国士大夫杀死。而在邯郸城破之前,公子嘉“率宗室数百北上”来到代郡,建立代国政权,继续抵抗秦军,直至公元前222年,秦军俘获公子嘉,赵国彻底灭亡。

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为何亡在一个妓女手上?

  谢谢邀请,爆史君来回答这个问题。赵国自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便强势崛起,他们在东北灭掉了中山国,在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立了云中、雁门、代三郡,极大的扩大了疆土。公元前284年,齐国在吞并宋国后受到诸侯国的一致指责。为了“惩恶扬善”,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大将,攻破齐国。此战过后,齐国一蹶不振,赵国却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

  后来因为韩国上党郡的问题,秦、赵爆发了长平之战。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因为恼怒廉颇军队死伤过多,却又坚守不出,所以听信谗言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掉了廉颇。赵括理论战可以,但在实战中,十个他加起来也不是杀神白起的对手。长平一战,赵国被坑杀降卒40万,元气大伤。长平之战后,秦国也无力再攻打邯郸,于是便接受了赵王割地求和的请求。但因为赵国与秦国在割地的事情上分歧很大,所以赵王决定不履约,转而积极备战。在这种情形下,邯郸之战爆发。

  秦昭襄王一肚子气,所以召集秦军50万,兵分三路伐赵。赵国坚壁清野,在快要撑不下去时,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后来在信陵君的指挥下,魏楚联军大坡秦军,赵军也在内侧响应,最终致使秦军全线溃败。邯郸之战后,秦国虽然战败,但赵国国力也迅速下滑,从此失去与秦国争霸天下的资本。

  到了赵悼襄王时,赵国虽然实力衰败,但好歹还是六国中稍微靠前的选手。赵悼襄王六年,秦国长安君和大将蒙骜十万攻赵,赵将庞煖领军十万迎敌。此战庞煖斩杀秦军三万,射死秦将蒙骜,让赵国国威大振,也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好景不长,赵国便开始继续衰败。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一个叫倡姬的女人。

  倡姬本是邯郸城的一名妓女,因长得娇媚可人,所以被赵国一王室成员收入房中。这王族成员死后,倡姬就被赵王惦记上了。李牧劝说赵王不要纳倡姬为妾,因为此女出身不好,会乱了王室血脉。但赵王色欲熏心,根本不听李牧的话,坚持把倡姬接入了宫。倡姬在得宠后,为赵王生下了儿子赵迁。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国君之位,倡姬构陷原太子赵嘉,故意让他犯罪。后来赵悼襄王立倡姬为王后,立赵迁为太子。

  赵悼襄王死后,赵迁继位,即赵王迁。因为赵王迁年幼,所以倡姬垂帘听政。她怨恨李牧曾在赵悼襄王面前说过她的坏话,所以一直想着除掉李牧。后来秦国为了灭掉赵国,故意重金贿赂倡姬和郭开。赵王迁本来就没什么主意,一个是他老妈,一个是他宠臣,二人都建议他除掉李牧,他便听话的去做了。

  李牧被杀后,秦将王翦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王迁被流放到房陵深山中后,赵国大夫怨恨倡后误国,便杀了倡后并灭其族。之后赵国贵族拥立前太子赵嘉在代郡继位。公元前222年,王贲乘灭燕的功夫转攻代郡,俘虏代王嘉,赵国从此灭亡。所以如果没有倡姬杀掉李牧的话,赵国不可能灭亡的那么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