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燕云十六州就是五代十国后,中原汉人的一个睡不醒的噩梦,实现燕云十六州回归中华版图的还是元朝。能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像题干所说,看某个人的能力,它首先要满足两大前提条件:内部是否具备综合实力;外部是否具备被征服的可能。满足这两个条件,柴荣的个人才能才有意义,否则都是空谈。

柴荣个人曾经定下“十年定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规划,可惜老天只给了短短五年时间,就让他英年早逝。那么,假如上天真的给柴荣三十年时间,柴荣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吗?我的个人观点是:不可能!

柴荣的个人才能,是否具备收复十六州的要求

五代十国,虽然只有五十多年时间,但却涌现了好几个有杰出才能的皇帝,比如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汉太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以及周世宗柴荣。他们都有机会实现统一全国,建立强大帝国的个人条件,但都因为种种原因,天不遂人愿。

要论综合实力,柴荣无疑是这几位杰出帝王中的翘楚。柴荣是典型的文武全才,他是唯一一位,当了皇帝,还能亲自提刀冲锋的五代皇帝,虽有不得已的成分,但关键时候豁得出去的勇气,绝不是一把人可比的。

柴荣的军事才能:

柴荣的军事才能,在他的第一次亲征就体现出来。即位之初,面对北汉和契丹的入侵,连宰相冯道都讥讽他跟李世民无法比,战场上七十余位大将逃跑。在如此困境下,他能毅然决然地亲临战场,并镇定地指挥,近乎散沙的部队,打了一个漂亮的完胜。

击退入侵后,柴荣立刻改革兵制,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边裁汰冗军,一边以赵匡胤张永德等为核心骨干,组建了强大的禁军和边军。

在认清形势后,柴荣将他的统一步伐,首先瞄准了西蜀和江南。显德二年,连克西蜀,得七州之地。显德三年至五年,连续攻伐南唐,收复江北十余州,逼得南唐去帝号称臣。显德六年,北伐辽国,四十二天获三关三州。

柴荣的治国才能

相对于军事才能,柴荣最突出的还是他的治国才能。五年间,他大兴人才选拔,甚至亲自考核生员;他改革刷新吏治;他均定天赋,开拓漕运;他修订法律,大兴文教。

这些工作,很多关键点,他还亲力亲为。比如选拔人才,生员的策论,他要亲自看。经使馆建设和刻印,他都要亲临视察。

五年间,他一边亲征,一边治国,亲力亲为,工作强度堪比超人,连朱元璋都得服他。

以柴荣个人的才能,我认为给他足够长的时间,他完全可以做到收复燕云十六州。

后周的内部条件,能否满足收复十六州的要求

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所以,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柴荣接受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这个策略至今仍有争议,北宋也是采用的“先南后北”,这跟当时的环境有关。中国经历唐末战乱,又经五代十六国纷争,中原及北方经济基础几乎被摧毁,很难支撑大规模的战争。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必须要统一南方,靠南方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

这就是柴荣征西蜀和南唐的原因。从南北军事实力对比,假以时日,统一南方不是难题。

除此而外,后周的军事实力和人才储备,也是足够的,柴荣手下,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和一大批善于治国的文臣。正是这批人,成就了赵匡胤的大宋天下。

所以,假以时日,柴荣也可以做到,让内部条件满足收复十六州的要求。

当时的天下环境,是否有被征服的可能

那么,外部环境是否具备呢?做不到!

相对于其他两个条件,外部环境是不可控的。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周面临的敌人是北汉和契丹,北汉虽小,但与契丹连成同盟,成为契丹对付后周的桥头堡。

柴荣在位的时候,正是辽国初期最混乱的时候,在位的皇帝,是人称“睡王”的辽穆宗耶律璟,是辽国内部宗派斗争最惨烈的时候。

柴荣在显德六年,突然改变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发兵征讨辽国,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个机会。可惜四月发兵,六月份就因柴荣病倒而被迫撤军,当月,他就驾崩了。

这么看来,假如柴荣不病,是否有机会呢?事实上,辽穆宗面对后周大军,都做好了放弃燕云十六州的打算。

不过,我个人认为,即便柴荣不病,也没机会。辽穆宗在柴荣驾崩后的第二年,彻底平定了内乱,已经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后周了。

燕云十六州,东起蓟州,西到朔州,绵羊几千里,要想在辽国动乱的空隙,拿下十六州根本不可能。南面的几个州好打,东面的六州就是契丹人的门户,契丹人肯定不会轻易奉送。西面的四州在北汉的眼皮底下,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后周行动,他们不作为。

事实上,三十年后,西北还有一个崛起的大麻烦——西夏。北宋就是在辽国和西夏的夹攻下,耗尽了国力,始终无法梦想成真!

综上所述,假如给周世宗柴荣足够的时间,即便他个人能力再强,即便后周国力再强大,他们的对手辽国的强大,会成为柴荣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不可能!天时,非人力所能为也!

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燕云十六州,这块横跨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战略要地,是五代至宋朝时期中原人士的一块心病。从柴荣、赵匡胤、赵光义,到马植、岳飞,如数文臣武将都曾被假设或猜测,可否收回燕云故地。其中,周世宗柴荣是最逼近这一“假设”的人选之一!

在我看来,历史是最经不起假设的,因为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扭转时局的导火索和爆破点!但如果一定要回答这个假设,我认为柴荣若不是北征燕云时,在瓦桥关突发重病、英年早逝,那么凭借他当时的深谋远略、治国能力,是有实力收回燕云十六州的!

后周和辽国,一“明”一“暗”,当时恰好处于两个极端

五代时期,中原一带群雄逐鹿、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正是趁着中原大乱的时机,统一各部落并从中渔利。但是,到了后周时期,尤其是公元959年柴荣北伐辽国时,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扭转!

周世宗柴荣自不必说,文功武治,号称千古一帝!在他统治下,后周无论是在国家治理、军队建设还是开疆拓土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是五代时期少有的一代“明”君,后周政治日趋清“明”,前途一片光“明”!

而当时辽国君主辽穆宗耶律璟,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出名的君主,却是以以残暴和昏庸而闻名。耶律璟三个爱好:喝酒、睡觉和杀人,特别喜欢虐杀近侍和臣民。《辽史·穆宗本纪》可以说就是一篇恣意施暴、嗜杀成性的荒谬记录!耶律璟于公元951年继位,到了公元959年,权贵叛乱不断、民间怨气沸腾,辽国已经基本被他玩成了瘫痪状态,极为黑“暗”。

柴荣的幸运之处在于,他当时对阵的辽国,是辽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周世宗时,正是契丹中衰之会,辽惟穆宗最昏乱。”以“明”攻“暗”,从道义上说,柴荣就已经占据了最重要的上风。

后周军和辽军,一“强”一“散”,也恰好处于两个极端

柴荣继位初年,即发生了高平之战。此战之中,柴荣在赵匡胤、张永德等有勇有谋的将领辅助下,扭转败局,在军中树立了绝对的威信!此后,对禁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拔重用一批有勇有谋的将领;实行“选练”选拔制度,“精锐者升在上军,怯儒者任从安便”;征召各州的精装士兵、招募天下英雄豪杰充实到禁军。后周军力得到极大提升,“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讨四方,所向皆捷!”周世宗柴荣开疆拓土,靠的就是这支专业军人队伍!

反观辽国,在辽穆宗昏庸无度的统计下,国内王公贵族夺权活动频繁,社会秩序极不稳定,成为一盘“散”沙!从952年到959年,辽国有记载的叛乱就有近十起。仅仅959年一年,贵族判断就有3起!不叛乱感觉在辽国都没脸混啊!以至于公元959年,柴荣北伐辽国,复地关南时,根本就不用攻城打仗,所到之处关南守将无不举城投降!辽国宁州刺史(市长)王洪、益津关守将终廷辉、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淤口关守将、莫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晖,均不战而降!柴荣连发挥点军事才能的余地都没有!

再说当时辽幽州留守萧思温,本是沙场庸将,柴荣连陷三关后,萧思温竟然还“不知计所出”,担心战败后朝廷怪罪,于是消极避战、缩首自保。

综合以上因素看,当时后周和辽国的“主”“将”“兵”都处在两个极端上,后周经过柴荣几年治理后,社会稳定、物资丰富、国力昌盛;辽国,又恰好处于最黑暗的时期,国内一片混乱。尽管历史无法验证过多的假设,但是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实中,柴荣若不是在行军至瓦桥关时突发重疾,是有可能收复幽云十六州的。

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周世宗若是不死,那么终结五代十国乱局的就不会再是建立北宋的赵匡胤。而收回燕云十六州,对于周世宗柴荣而言,根本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柴荣的实力太强大。

柴荣幼时也是出身于望族,但是后来家道中落,为了让柴荣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其父将他送到了他姑父家中抚养。

年幼的柴荣聪慧异常,寄居在姑父家中他却坚持自力更生,少年期就外出独自闯荡,跟随别人一起做茶叶生意。经历了诸多江湖磨难,了解了乱世的疾苦,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同时,幼年的遭遇和成年的经历,也奠定了他沉稳坚韧的性格。

柴荣和其姑父郭威的感情甚笃,深受郭威的影响。在经历诸多人世冷暖之后,追随姑父学习骑射兵法岐黄之术。

后来,汉隐帝受奸人挑拨,趁郭威外出之际杀了其全家。郭威愤而起兵,推翻后汉的统治,建立了后周。而后,郭威病逝,此时已经被郭威收为义子的柴荣继位,为周世宗。

柴荣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鼓励耕织,后周的实力在柴荣治下迅速强大起来。

强大的后周,为了实现柴荣曾经向郭威许下的建功立业的誓言,他先是派向训、王景等人率军西征南唐。经过一番苦战,拿下秦、风、成、阶四州。

收复四州之后的柴荣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显德三年,柴荣御驾亲征南唐。着李谷、赵匡胤等为大将,发兵十万南下伐唐。在柴荣的指挥之下,后周军队势如破竹之势,短短时间内,就收服了滁、杨、秦等六州之地。大大鼓舞了士气。

尔后,柴荣继续南进,接连拿下泗州、楚州等地。经过几年征战,后周统一了江淮等广袤的土地。

稳定了南方之后,柴荣下诏北伐。辽朝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五代十国很多国家的背后,都若有若无辽朝的身影。

雄踞北方的辽朝,是后周枕边的猛虎,还是一只虎视眈眈的猛虎。在南方被收拾停当之后,柴荣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直面北方这个最大的敌人。

一直以来,辽人的勇悍一直是中原王朝心头的阴影,游牧民族来如如风的战术风格更是让以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大为头痛。

但是柴荣横扫周边诸国的威势已经将契丹人吓怕了,此次北伐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甚至兵不血刃就连收三关三州。

然而,正当柴荣准备乘胜进攻幽州之际,却身患顽疾最终不治而亡。

纵观柴荣这一生,虽然短暂却精彩纷呈。对内,治国有方,民众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对外,以铁血政策一统分裂割据的华夏大地,南平诸国,北据契丹。然而天妒英才,柴荣壮志未酬身先死,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最终却因为后世的懦弱让赵匡胤捡了个大便宜。

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后周皇帝柴荣也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皇帝,只是英年早逝令人遗憾,柴虽才在位短短的5年半,但他政冶、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成果,历史学家都给予很高评价,所如柴荣不早逝,凭他雄才大略一定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而且在治国方百一定不输宋太祖,或许还能超过宋太祖。

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第四大乱世,这一时期,隔路诸侯,你唱吧我登场,战争不断,人民苦不堪言,手里我有几万军队的,诸侯们,哪天心血来潮就可以称帝称王,五代时期,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上,短短53年里,中原正统王朝先后有后梁,后塘,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正如三国,开头片所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后周太祖郭威,太过于识人,也许才荣自己比较争气,也许郭威,儿子被杀,没有继承人,所以柴荣,是郭威的内侄,所以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上,正是,柴荣,开启了新一轮的统一进程,取得了丰硕成果,柴荣在位五年六个月里,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都做出了非常突出,成绩,他的做法,超过了唐太宗,宋太祖等人,这是历史最长的评价,柴荣,38岁,因劳累成疾,而病死,如果她真的长寿,收回,烟云16洲,也就是北京,河北地区,绰绰有余吧!可以超过,太祖赵匡胤,如果柴荣建在,可以统一中国,柴荣,是英明之主,可惜早年,病逝,给历史留下遗憾,说的不好,谢谢大家

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周世宗柴荣实际应该称为郭荣,他是郭威收为义子继承皇位的,在重血统名份的古代,怎么可能让他还姓柴?从他对亲生父亲柴守礼的礼节可知,不再是柴家人了。后世由于政治原因,有意淡化他改姓郭的事实,以致柴荣之称大行其道,约定俗成。柴荣的英名,乃至于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固然有他雄才大略的一面,但得益于他的夭寿,人们以前推后,以为事情发展理当如此,将会一帆风顺,加入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柴荣是英主,他在治理澶州时就展露出治国才能,当上后周皇帝之后,对外连取攻势,击败后蜀取秦、凤、成、阶四州;攻南唐取江北淮南十四州,南唐服低改称皇帝为国主;更为人所称道的是本题的重点,在959年后周发动北伐,辽国宁州刺史王洪举城投降,后周军队乘胜攻克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瀛州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也举城投降。连克二州三关。面对后周咄咄逼人的攻势,正被内乱扰得心烦意乱的睡王辽穆宗耶律璟,在保持杀戮朝臣的同时也已沉迷酒色,对国势漠不关心,能做到一个月不上朝,听说后周进攻的消息,除了令边境加强戒备外,耶律璟也表态说,燕云之地,本来就是南朝的地盘,就算全给他们也无所谓。(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在这个骨节眼,柴荣正想继续进军,无奈天不从人愿,行军途中突然患病,不得不匆忙回师,没想到小疾拖成大问题,周世宗病后不起,竟至逝世,扔下偌大江山给幼子,便宜了赵匡胤。柴荣在生时,提出三十年计划,即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为多少后人所崇敬不已,可惜只当了六年皇帝便撒手西去,留下无限惆怅。对于伐契丹之举,鉴于之后宋朝没有燕云等地的屏障,对北敌几无招架之力,只得重养禁军,弄得国库空虚,有人就把此归结于燕云之地的失陷,认为一旦全据燕云十六州,局势必不至此,对柴荣的英年早逝更是惋惜不已。(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但柴荣对契丹之战,表面看攻势颇佳,其实暗藏隐忧,怕过于乐观了,且不说后勤保障和内部问题,就其时攻取三关时并未与辽国主力正面交战过,如何能保证之后必胜呢?正如虞云国老先生所认为,辽穆宗虽腐败,但契丹军事实力仍未可小觑。高平之战后,周世宗进攻北汉,辽朝派耶律挞烈率重兵驰援,大败后周大将符彦卿,杀勇将史彦超,周世宗不得不遗弃太原城下数十万刍粮,狼狈撤军。所以以为柴荣不死燕云可复,以为辽穆宗时辽军不是对手的想法,充其量只是一种未经比试的乐观估计,难以实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