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元朝的汉族将领张弘范?

张弘范是元朝灭宋的首要功臣之一,宋末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都败在他手里,关键的襄阳之战,他也是主要将领。民间有个段子,说崖山之战后,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在崖山刻了一行字:张弘范灭宋于此!有人在前面加刻一字——宋,变成了:宋张弘范灭宋于此,以此讽刺张弘范,作为汉人助纣为虐,是不折不扣的汉奸。

其实这是天大的冤枉,张弘范虽是汉人,但他却是元朝臣民,连他的父亲,都没有都没有食过宋禄。

张弘范的家史

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是金国末年,中原地区的武装军阀。他虽是汉人,但跟大宋政府没有半点瓜葛,不是宋臣。

金国为了抵抗元朝的进攻,授予张柔官职,令他抵抗元军。元太祖十三年,张柔兵败狼牙岭,被元军俘虏,投降了元朝。此后,张柔成为元军灭金的一把快刀,为元朝立下大功,被封万户。

张弘范是张柔的第九个儿子,他出生时,金国已经灭亡四年,所以,张弘范的身份,就是元朝人。

张柔虽是军阀出身,但非常有远见卓识,他爱惜人才,懂得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环境长大的张弘范,是文武全才。不光如此,他还是美男子一枚,二十岁出头,留了一副关公似的美髯,加上擅长诗对,雄于口辩,简直是偶像级人物。

因为家史的原因,张弘范二十二岁就当了御用局总管,二十四岁就以行军大总管身份,平定叛乱,成为一颗耀眼的政治新星。

张弘范的功绩

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后,张弘范受到忽必烈的赏识,让他佩戴金虎符,出任顺天路官民总管,相当于顺天府一带数县的军政长官,那是他才二十六岁。

调任大名府任总管时,他发现当地受灾,直接免除了百姓的税赋。面对弹劾,他对忽必烈说:我这是替您把粮食从小仓库,转存到大仓库而已。国家是小仓库,老百姓是大仓库,如果老百姓因为受灾活不下去,来年小仓库肯定空了。现在我让大仓库有粮食,明年您的小仓库肯定满满的!

几句话说得忽必烈连连点头,连夸张弘范懂得治国之道。

至正六年,张弘范奉命协助丞相伯颜,攻打襄阳。此时襄阳之战已经进行了三年,始终打不下来。张弘范对伯颜说:襄阳南接江陵,宋军乘江水上涨,源源不断往城里送补给,江陵至襄阳,商旅不绝,这就是襄阳不败的原因。他建议:切断襄阳的几条补给线,让城里失去粮草。伯颜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让他领兵镇守万山,切断宋军东路补给线。

两年后,张弘范再次建议伯颜,修筑“一字城”,将宋军防区切成两块,并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在进攻战略上,他提出先攻克襄阳的侧翼樊城,让襄阳失去依靠,同时从水路切断襄阳援军,从水陆两路夹攻襄阳。

就这样,一场历时六年的襄阳之战,以元军的胜利告终,张弘范因此战中,表现出来的卓越军事才能,而受到伯颜的赏识,和忽必烈的嘉奖。

此后,他又追随伯颜,参加了灭宋战争,被赐“拔都”称号,获封亳州万户。

至正十五年,末帝赵昺在文天祥等大臣的拥戴下,在广东新会登基。张弘范作为主帅,领兵征讨。

张弘范与宋末三杰的际遇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至正十六年正月,张弘范俘虏了文天祥,他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以一首《过零丁洋》感动了张弘范,但作为敌对阵营的双方,张弘范无可奈何地将文天祥押送进京。

接着张弘范三次招降张世杰不成,便发动了进攻,陆秀夫背着末帝赵昺,蹈海自尽,张世杰船翻落海身亡。自此,南宋政权彻底灭亡!

灭宋战争第二年,张弘范病逝,谥号“武烈”。

张弘范算汉奸吗

张弘范作为主将,参与了伯颜领导的灭宋战争,并独立领兵,平定了南宋流亡小朝廷,残余势力。可以说,他是灭宋战争的核心骨干。

那么作为汉人的张弘范,此举算不算汉奸卖国贼?

我认为不算,张弘范虽是汉人,但他并不是大宋国民,按照当时的历史环境,他所效忠的应该是他的国家元朝。民族和国家是两个概念,不能以民族身份强制要求他效忠大宋。

其实,张弘范对大宋的臣民,还有拯救之恩。《元史》记载,宋皇投降后,按双方协定,宋灭亡了,战争结束了。但江浙地区还是出现了官民反叛的情况。张弘范派使者前往招降,叛军杀了使者。

张弘范攻下城池后,元军将领要求屠城。这是元军的惯例,只要反抗、反叛,一律屠城。但张弘范没有这么做,他只是将领头的数人处死,不牵涉老百姓,为此深受当地老百姓爱戴。

总之,对元朝来说,张弘范就是一个得才兼备,文武双全,上马提枪,下马治国,又胸怀天下的能臣良将。与大宋来说,很不幸遇到了本该是同胞的强劲对手,这又能怪谁呢?都是赵家不争气的子孙,把大好河山弄得支离破碎,让伟大的人民,成了异族的臣民,自作自受!

如何评价元朝的汉族将领张弘范?

众所周知,每个朝代的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要趋势,在每一个朝代刚刚建立的时候,都会出现许多的文臣武将,张弘范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历史上,被人们褒贬不一,因为他是一位帮助元朝打败南宋的汉族将领。

张弘范(1238—1280年),元朝的著名将领,是灭宋的主要将领,深受忽必烈的重用,曾击败文天祥与张世杰。是元朝建立的重要功臣,那么,在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张弘范的呢?

1.有勇有谋:张弘范从小在父亲张柔的影响下,就成长为一位武艺高强,心思缜密的人。公元1262年,在剿灭汉人军阀李璮的这场战役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谋略,建立了奇功,后期更是凭借自己的谋略,获得了多次的胜利。

2.深受统治者重用,体恤将士和百姓的爱戴:由于张弘范文武双全,多次获得战役的胜利,得到了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并且他对自己的将士比较好,同时能够体恤百姓,为老百姓着想,在军队和民间有很高的威望。

3.有的人说他是卖国贼,而有的人说他是爱国将领:他是汉族人,却帮助元朝灭掉了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是背叛祖国的罪人,而有的人说他是一位爱国的将领,他在元朝,能够尽心尽力,忠心自己的主子,当然了,这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之,张弘范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他有勇有谋,是一个奇才,至于他帮助元朝灭宋,只是看我们自己怎么去理解了,毕竟朝代更替是历史必然趋势。

如何评价元朝的汉族将领张弘范?

张弘范是元朝名将,为忽必烈征服南宋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1.站在南宋角度来说,张是汉人,是民族大统,却为蒙古族效力,肯定会被予“汉奸”的称号

2.张从小在蒙古长大,倍受蒙古文化熏陶

和蒙古人感情深厚 而且当时赵宋政治黑暗腐败 百姓怨声载道 元替代宋已经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张为元征战是顺势而为 张是明白人

如何评价元朝的汉族将领张弘范?

个人认为从军事上来说,张宏范是位优秀的将军,但是从其作为汉人助元灭宋来看可能会让其背上“民族罪人”的称号。

南宋末期,“崖山海战”张宏范率领蒙古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宋朝最后残余势力,十万南宋军民投海,南宋灭亡。

首先,张宏范虽然是汉人,但其不是在宋国境内成长生活的,其祖辈一直生活于蒙古等外族势力范围内,可以说他除了身上“汉人”的标签,和宋朝、和汉人是没有任何感情和关联的,不存在任何恩情。

其次,他是蒙古将军,打胜仗是将军的最高荣耀,可以说是忠于职守。

最重要的是,南宋已经风雨飘摇,被元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即使没有张宏范来完成最后一击,也会有其他人来完成,只是恰好是作为汉人的张弘范来完成,所以才会让人从感情上产生“纠结”。

所以个人观点:张弘范是位合格的,优秀的将军。

如何评价元朝的汉族将领张弘范?

张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曾参加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以上文字为摘抄的人物简介。下面说下本人的看法。

一、他父亲张柔是金国人,曾与蒙古作战,失败后投降并成为蒙古将领,张出生时金国已经灭亡四年,他是汉人,也是元朝人,新生的大元是他的国家,他和朝廷没有国仇家恨,也不会为腐朽的金国去默哀。那么他选择为国效力,为大元开疆拓土是正常不过的事。这和北方汉人积极参军加入对南宋的战争是同样的性质。

二、汉人对南宋没多少感情。金国是完全汉化的国家,民众的国家认同感也已经形成。蒙古人灭金就是灭了他们的国家,但这个腐朽的政权也不再值得他们留恋。即使不是蒙古反抗金国并灭金,老百姓也可能起义不断。张柔是在金国朝廷抛弃了他们之后结坞自保才与蒙古作战的,既然新政权待他们比旧政权好,也就接受了元朝统治。而汉人一直和南宋是敌对的关系,参与对宋战争不过是延续了以往的事情。对张宏范来说,南宋就是敌人。

三、有些人道德绑架,说张宏范是汉奸,这纯粹是污蔑。虽然现在都属于汉族,但当时可不是张宏范是汉人,南宋是宋人(或南人)。汉军打宋军,何来出卖汉人之说,假如他掉头帮南宋打汉军,那才是汉奸呢。

四、少时刻苦学习,习得一身本领,为国建功立业,算得上是一代良才。

如何评价元朝的汉族将领张弘范?

大家好,我是师哥讲史,首先感谢邀请

张弘范曾经参加襄阳之战,而且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站在民族的角度张弘范是属于不折不扣的汉奸,在当时他的那个时代,其实他不是。

不要说张弘范是汉奸,我认为最大的汉奸就是当时孔子的后人,为什么没有人认为孔子的后人是“汉奸”呢,孔氏后人南孔北孔不比张弘范更可耻吗?嘴上说是分离,其实是两头下注,但是要知道孔家的地位是在宋朝真正提升上去的,因为宋朝孔家才会世袭“衍圣公”,给了孔家那么大的恩惠的宋朝都没有的到孔家的效忠,凭什么要让别人来效忠他呢。

咱们再说张弘范,张弘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属于宋人,因为张弘范出生的地方是今天保定市,那时候的保定属于金国治下,张弘范要效忠的朝廷也是金国,而不是离了十万八千里远的南宋朝廷。而且张弘范出生的时候,金国已经灭亡了,中国北方在蒙古的治下,张弘范属于蒙古国治下的汉族人。

张弘范后来追随忽必烈,在伯颜征襄阳的时候,曾经给伯颜出谋划策,可以说襄阳之战蒙古军的胜利张弘范功不可没,后来在元朝一统的战争中张弘范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而且张弘范曾经阻止国蒙古人屠城。

张弘范也是带领蒙古军队抓到文天祥的人,文天祥也是因为他才做的《过零丁洋》这首诗明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