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很奇怪蹦出个朱由检谋害天启帝的说法来,不知道又是哪部电视剧作怪,还是提问者得到了什么资讯,从而脑洞大开。笔者没见过,历史上对天启帝之死有质疑的说法,这些说法肯定是现代人的猜测。有人说天启帝死于魏忠贤之手,有的说死于文官集团,这里有蹦出个死于朱由检的说法。
这些说法都是胡乱猜测,也许受文学作品影响,不足为信。按《明史》记载,天启帝朱由校的死因,跟一次意外事件有关。
朱由校死亡的真实情况天启七年八月,朱由校由魏忠贤、王体乾,及另外两名小太监陪同划船,因风大,船意外翻了。朱由校差点被淹死,由于过度惊吓,落下了病根,从此身体状况每况日下。
在太医院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一个叫霍维华的兵部右侍郎,献了一个“灵露饮”的仙药。朱由校喝了以后,除了感觉很清甜可口,没什么特别的。喝了几天,竟然浑身水肿,一病不起。
八月十二,朱由校自觉无力回天,召集大臣交代后事,并诏朱由检入宫,对他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八月二十二,天启帝朱由校驾崩。
从史书记载情况看,朱由校之死的唯一疑点,就是霍维华献上的“灵露饮”。不过这东西虽不能治病,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否则,太医院不会那么不负责任地让皇帝饮用。而且,也没有任何资料,对“灵露饮”有质疑。
所以,朱由校之死,很可能就是他本来体制就不好,被凉水猛激,肯定又呛了不少水,又惊吓过度,导致病情恶化。
朱由校死亡真相的几个传言版本之一:魏忠贤作案
这件事非常不靠谱,朱由校是魏忠贤的保护伞,是魏忠贤荣华富贵的根,他不会愚蠢到刨自己的根。民间传说,魏忠贤有反心,想自己做皇帝,这完全是戏说,皇位这么容易篡夺吗?玩笑开得太大!
事实上,魏忠贤对朱由校忠心耿耿,朱由校临终前,特地关照朱由检,魏忠贤是可以用来商量国家大事的,并封魏忠贤的侄子为侯。这说明,朱由校与魏忠贤私人感情是很深厚的。
如果魏忠贤想要害死朱由校,机会太多了,比如那次落水,干嘛要救?不合逻辑!
版本之二: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作案
这个说法也不靠谱。
首先文官集团这个说法就不存在,文官从来就不能凝聚在一起,党派之争、政见之争从来没停息过,宋、明尤为明显,哪来的集团?即便东林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要想合作干掉皇帝,呵呵,我敢说,这边刚商议完,那边皇帝马上就能得知。
文官们大多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忠君!正常情况下,最不可能出现谋害君王的,就是文官。仔细想想,哪一起改朝换代是文官导演的?
退一万步,东林党人有心加害朱由校,也得有能力把胳膊伸进皇宫再说。事实上,大内和外朝是两个系统,一般情况下,这两部分人员,轻易不敢交往,很容易被因此获罪。魏忠贤等大内成员不是吃素的,东林党人做不到。
再者,当林当人也没有加害朱由校的理由。在后人的眼中,朱由校听信宦官,加害东林党人。其实那是误解,朱由校跟东林党人没仇恨,东林党人也不都是好饼,不要把党争看成泾渭分明的两条河,复杂得很。事实上,朱由校即位后,提拔了很多东林党人,对他们还是非常倚重的,比如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
版本之三:朱由检作案
这个离奇得没边了,可以跟“关公战秦琼”一比。朱由校朱由检哥俩,是朱常洛仅剩的两个儿子,哥俩感情非常好。朱由检比朱由校小六岁,天启帝驾崩的时候,朱由检只有14岁。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哪来的这么大势力,这么大心机,干谋害皇帝的事?
再说,明代的藩王,过的都是金丝鸟的生活,根本没机会参与政治,少年朱由检不会是哪个武林派别的高手,有江湖人士撑腰吧?
太戏说了!
为什么有这些传言之所以有这些不靠谱的传言,原因无非如下几个:
一是假借历史人物名头的影视剧影响。这个很要命,很多人把影视剧、文学作品当做历史,以讹传讹。这也难怪,老百姓除非对历史有特殊爱好,否则谁能鉴别得清除?
二是朱由校的经历,太像朱厚照和朱常洛,容易被转移视线。朱厚照当年就是落水做病而死,历史上一直有人认为,朱厚照可能死于谋杀。但这个说法只能当做个人研究探讨,不能作为信史。
朱由检的爹,朱常洛就是一月皇帝,他死于大臣献上的一粒红丸,很容易跟“灵露饮”挂上钩。朱常洛死于红丸不假,但根子却不在红丸,没有红丸他也死定了,这有历史定论,跟“灵露饮”性质完全不同。
三是对历史解读一知半解,胡乱猜疑。我们得承认,很多的历史,由于史料缺失,确实存在很多疑点,读史的人,应该有这个辨识能力,大胆质疑。不过,还有下句:谨慎求证!如果没有谨慎求证,就变成了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那就没意思了。
研读历史多年,笔者个人的体会是,如果一个人只留下了“故事”,没有与众不同的体会,和由此而建立的历史观,那是不成功的,或者说功夫还不到家。但这绝不等于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基于责任感的反思结晶!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来说说我的观点吧,个人认为被谋杀的可能性极大。有以下几点:
1、朱由校为什么落水?
朱由校的龙船被动了手脚,致使龙船沉没,如果“救援不及时”,那么朱由校就是溺亡。
分析一下,皇上的龙船,那是关系皇上安危的大事,不可能出现自然沉没或者工艺纰漏这样的低级错误。因此,必定是有人做了手脚。
2、落水没死,再药死。
首先,明末这几个皇帝都有炼仙丹、吃仙药的传统。朱由校的曾祖父嘉靖是个炼丹的。爷爷万历20年不上朝,晚年各种小药丸补肾。爹泰昌乱吃红丸把自己毒死了。朱由校身子骨弱,这是众所周知的。这个弱点对于想要谋杀朱由校的人而言,是致命的。即使沉船没有淹死朱由校,以他那么弱的身体,不来个恶性伤寒、肺痨的才怪,这俩病一得,就是不死也活不了多久,如果再来个“仙药”催化一下,就肯定一命呜呼的。朱由校完美地继承了他爹的传统,久病不愈就要吃仙丹。他爹朱常洛死的时候,朱由校还是个被软禁的幼稚小屁孩,估计他都不知道他爹怎么死的。要是知道了,肯定不会吃仙丹的。这下好了,本来是奄奄一息,兴许调理个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仙丹一服,就挂了。
3、有人等不及要改朝换代了。
这里说的改朝换代,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反。朱由校当政的七年里,有个关键人物,以致于很多朋友知道这个人的名字,而不知道朱由校这个三个字。他就是魏忠贤。魏忠贤真正当权就是在1620年-1627年朱由校当皇帝这七年。朝野上下义愤填膺、哭天喊地,可是没用,因为朱由校宠信魏忠贤,你不管怎么上奏弹劾魏忠贤,皇上就是置之不理,要是再说多了,就把你革职查办充军砍头。这下谁还敢说话,这就直接导致了魏忠贤的肆无忌惮。
绝大多数人不敢反抗魏忠贤,注意,是绝大多数。那些敢反抗的,都押宝在了一个人身上,他们知道,只有这个人才能领导他们改朝换代,他就是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未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何德何能可以领导这些人呢,因为朱由校没有儿子,按照祖制,如果朱由校死了,那么唯一的继承人就是他的亲弟弟朱由检。
崇祯对魏忠贤,就像嘉庆对和珅一样。崇祯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办魏忠贤和宦官集团。
朱由检当皇帝以前,是信王,同魏忠贤属于面和心不和、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关系。信王的地位很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身为东厂掌印太监的魏忠贤,实权更大、党羽更多。这俩人,一个自称小王,一个自称小臣。1627年朱由校死这年,朱由检14岁,而魏忠贤59岁。历史上对于朱由检的负面评价很多,多疑、自负、高傲等等,但是朱由检是个好皇帝,一心为江山社稷和国泰民安。虽然作为皇帝,他的很多政策是错误的。朱由校临死前,还对朱由检说:“吾弟,当为尧舜。”意思是,弟弟你啊,一定会是三皇五帝一样的一代帝王。
朱由检忍受不了魏忠贤惑乱天下,也瞧不起他哥朱由校的无能和是非颠倒。他认为只有他自己能解决魏忠贤,而要解决魏忠贤,首先要当上皇帝。
这就不难解释了,有可能朱由校的落水,就是朱由检一手策划的,淹死朱由校(淹不死就毒死),顺位当皇帝,解决魏忠贤。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重用魏忠贤等宦官制衡文官集团,这么看文官集团与朱由校不可调和了?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文官集团杀的,你看看从正德开始有几个明朝皇帝是善终的,全是死于意外死的蹊跷,正德落水得病急死,嘉靖丹药中毒死,万历他儿子脱阳而死,木匠皇帝落水急死。明朝中后期一直就是文官集团和皇权之间的拉锯战,而重用锦衣卫,东西厂,重用宦官也是皇帝为了遏制文官的需要,尤其是当土木堡之变勋戚集团和武将集团受到重创后,朝权和兵权慢慢被文官集团把持,皇帝都认识到了自身的虚弱,所以重用宦官就是应有之义,这就严重损害了文官集团的利益,文官就设计弄死了不听话的帝王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天启七年五月,天子落水,八月,天启帝蹦 。世界可疑。个人认为,,他重用太监,抢了文官的饭碗,那么,很大可能就是文官所为。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明朝皇帝和美国总统一样危险,总是死于意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