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庸无道,错杀忠臣,骨肉相残,为何如此信任赵高?
胡亥的凶残归结为一个字:利。其实,他对赵高的信任,也可以归结为一个“利”字,赵高能帮他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有赵高这个大树在,胡亥可以悠然自得地纳凉睡大觉。这份信任源自于四点原因:一是两人多年的师徒恩情,有感情基础在;二是赵高绝非无能之辈,可以帮胡亥挡风遮雨;三是胡亥能坐上皇位,全赖赵高运作,恩情无价;四是赵高有手段,总能让胡亥随心所欲。
多年的师徒情谊,奠定了俩人的感情基础赵高是秦国宗室远枝,侍奉秦始皇二十余年,深得秦始皇信任。他常年担任中车府令,掌印玺,秦始皇的大印天天挂在赵高的腰间。
史书没有交代,赵高什么时候成了胡亥的老师,从赵高侍奉秦始皇的年限,和胡亥的年龄,大致可以推算,胡亥应该自幼就师从赵高。
古代皇子看着显贵,但实际很悲催,生活交际圈很窄。兄弟姐妹虽多,由于环境和礼法的限制,其实大多感情冷漠,皇子们甚至跟母亲之间的人伦之亲,都得不到。
所以,皇子们往往跟乳母、太监、老师之间的感情更深,这就是为什么总出现太监乱政的缘由。赵高其实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胡亥私人情感的添加剂,因而这种信任度,是有根基的,牢不可破的。
胡亥的皇位,全靠赵高成全,恩情无价本来,秦始皇意属的接班人是长子扶苏,并在临终前写好了诏书,就差发出。但赵高有一个天然优势,皇帝的玉玺就在他身上,很多诏书就是出自赵高之手。诏书是他写,大印在手边,弄份假圣旨不跟玩一样么?
所以,秦始皇一死,赵高立刻启动阴谋,逼李斯就范,将传位诏书篡改成,以胡亥代扶苏,并逼杀扶苏与蒙恬,一手将胡亥捧上帝位。
为了巩固胡亥的位置,赵高帮胡亥剪除了所有可能的威胁,手段很残忍,但客观上,让胡亥的皇位高枕无忧。这份恩情,在胡亥的心目中重如泰山。
赵高处理政务的能力,让胡亥省心受影视剧影响,赵高留给后人的,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阴谋家形象。其实,赵高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他之所以得到秦始皇的信任,源自于他个人的学识。史书记载,赵高精通法律,书法精湛,工作勤奋,是个既有办事能力,又有政治热情的模范生。
事实上,通过后期赵高玩弄朝臣,独霸朝政的水平来看,他的政治手腕,连李斯也逊色几分。有这样一位老师在,胡亥的职能,只需要对赵高的建议,做个简单的选择题就行了。当然,做皇帝绝不是这么简单,不过胡亥的逻辑基本就是这样的。
这个皇帝当得真是省心省力,全拜有个好老师!
赵高摸清了胡亥的脾性,总能让胡亥随心所欲皇帝这么容易当,那么省出来的时间,就得安排得多姿多彩一点,这个问题,都在赵高的考虑范围内。
铲除兄弟威胁,有赵高执行;歌舞声色,有赵高张罗;大臣叨扰,有赵高挡驾;甚至想听哪一句好听的话,赵高都会适时安排好人说出来。
这就是赵高的奉承之术,这个小年轻,自幼被他一手玩大,他太清楚胡亥的脾性了,知道怎么样能让他开开心心地堕落,怎么样快快乐乐地去死。
像指鹿为马这样的事,也只有赵高敢玩,也只有胡亥这样的对象,才可以跟他玩。胡亥已经在赵高给他创造的“优良环境”中,被驯化得失去了基本生存能力,甚至基本判断能力。
由上可知,赵高与胡亥,既有天然的感情基础,赵高又有能力做胡亥的“代劳人”,还曾经给过胡亥“大礼包”,还能一直为胡亥创造随心所欲的机会,不信任他信任谁?胡亥不想步入“安乐死”都不可能。
秦二世胡亥庸无道,错杀忠臣,骨肉相残,为何如此信任赵高?
因为赵高是秦始皇指派给秦二世胡亥的老师。赵高为人圆滑,溜须拍马,迎合秦始皇,而取得秦始皇对他的信任。胡亥与赵高相处之中,亲近于赵高,因他们是师生关系。赵高是一宦官,借胡亥的皇权,达到陷害忠诚,逼死武将,撑控朝政的目的。以讨好引诱,阿谀奉承,追求亨乐,迷恋酒色诸多方式,来迷惑胡亥而不理朝政,把胡亥变成赵高搞颠复的傀儡,指鹿为马,个人一手遮天,成了位高权重的宦官,连丞相李斯,武将蒙括都敢迫害。胡亥发觉,早已晚了,是胡亥沒接触忠臣良将,追求享受,不明事理所造成,断送始皇基业。
秦二世胡亥庸无道,错杀忠臣,骨肉相残,为何如此信任赵高?
赵高能被后世记住,主要就是因为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如果没有这个成语,相信没有那么多人能记住2000多年前一个坏人的破事。
指鹿为马,就这么几个字,把一个飞扬跋扈的权奸嘴脸,活脱脱地推到众人靣前。
胡亥和赵高,就是两个坏人狼狈为奸的因缘际会。胡亥的特奌是毫无人性加糊涂无耻;赵高的特奌则是阴险狡诈,胆大包天和狠毒无比。
随便举几个例子,可见上述评价并非虚妄。
先看胡亥:
一,如果说矫诏杀长兄扶苏,是权臣所为,历代为爭皇位时有所见,板子不能都打到胡亥身上。那么即位之后,杀死二十几名对他的皇位并不构成威胁的兄弟姐妹,及蒙恬蒙毅兄弟等一干忠臣良将,哪有人性可言?
二,赵高欺骗他说,天子地位尊贵,必须时时保持威仪,要让群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才能让臣子畏惧。这种鬼话,胡亥竟然信了,把朝政一股脑的交给赵高处理。胡亥则常居深宫,终日声色犬马,沉湎酒色不能自拔,这样当皇帝,不是糊涂是什么?
三,赵高的女婿逼宫弑君,胡亥竟可怜兮兮地请求:能否当个郡王,不准;能否当个万户侯,不准;能否当个平民百姓,不准。一国之君,为求活命,卑贱如此,够无耻吧?
再看赵高:
一,秦始皇驾崩时,赵高的职位是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就是掌管皇帝的车驾.玉玺.虎符.文书等事项的官员,虽然是皇帝身边近臣,毕竟人微言轻。就这么一个小官,为了一己私利,竟敢串通丞相,策划了沙丘政变,伪造诏书,私行废立,是不是够得上胆大包天?
二,把胡亥扶上皇位,赵高担任郎中令,就是皇上的禁卫军总管。为了把持朝政,蒙蔽胡亥深居简出,自己则在朝堂上指鹿为马,一手遮天;为了爬上高位,设毒计害死昔日盟友丞相李斯;见到失去胡亥信任,抢先下手命女婿带兵冲进皇宫,逼死秦二世胡亥。所作所为,哪一件不是阴险狡诈而又狠毒无比?
胡亥为何信任赵高?
这二位就是两个坏人之间的臭味相投,大体原因如下:1.胡亥年幼即开始跟赵高学习狱法等相关知识,二人之间有一段师生情。2.胡亥借助赵高的力量登上皇位,对赵高有一份感恩心。3.胡亥利用赵高处理内外大小朝政,自己则乐得当一个舒舒服服的太平皇帝。4.赵高善于揣摩胡亥的心思,投其所好,经常用各种手段把胡亥服侍得乐不可支,让胡亥不由不产生好感和依赖性。
秦二世胡亥庸无道,错杀忠臣,骨肉相残,为何如此信任赵高?
赵高,嬴姓,赵氏。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也有说不是宦官一说)。他辅佐胡亥登基,自然是信任他的,然后赵高就独揽大权了,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最终逼死胡亥。
赵高想登基为帝,但大臣们都不服,所以称帝失败,只能另立子婴为秦王。最后被子婴设计杀害。
赵高掌权时,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因征役繁重,陈胜和吴广揭竿起义,紧接着项羽、刘邦、彭越等都纷纷起义
秦二世胡亥庸无道,错杀忠臣,骨肉相残,为何如此信任赵高?
与其说信任,不如说被利用。赵高是胡亥少时的老师,陪着胡亥成长,对胡亥的性格拿捏很准。知道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害怕什么,所以能很得信任,秦二世的皇位来路不正,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赵高正是看到这点,才煽风点火。利用他铲除异己。达到自己独掌大权的目地。
秦二世胡亥庸无道,错杀忠臣,骨肉相残,为何如此信任赵高?
胡亥极其信任赵高至少有两种原因:
其一,从赵高这个人的角度看,他是宦官出生,在秦宫中地位自然是非常底下的,如果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要获得主人的提拔和赏识,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溜须拍马、察言观色是必不可少的,而赵高恰恰就是这样的人。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想的最多的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怎么才能长生不老,另一个就是如何让秦帝国万世长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听不进忠言逆耳了,反而对赵高这样溜须拍马的小人格外喜欢。或许正是秦始皇在世时对赵高信任有加,给年少时期的胡亥灌输了一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想,就是父皇如此信任的人一定是好人,所以胡亥也是在有意或者无意中对赵高有一种天生的好感。
其二,从胡亥的角度看,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是皇帝的儿子,这一点在古代无疑是高贵的,而秦始皇又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宠爱,所以胡亥自小就养成了顽劣的性格,加上胡亥本身并不愿意多读书,这就基本上决定了他虽贵为皇子,但他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和皇子的身份极不相符,甚至可以用“低能儿”来形容他。而胡亥的这些性格特征正是赵高所希望看见的,为了赢得这位公子的信任,赵高开始拿出他溜须拍马、投其所好的本领,最终成功赢得了胡亥的信任,而这个“低能儿”胡亥恐怕至死也没有搞清楚,自己如此信任的人,为何要了自己的性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