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什么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后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究竟多厉害?
史书似乎没有记载唐玄宗的这个言论或心理活动,但事实上,他在实施唐隆政变时,太平公主是他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当时如果没有太平公主的支持,唐隆政变不可能成功,所以史书上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当做这次政变的共同策划者是有道理的。太平公主有多厉害?唐朝中期的三大政变“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她都是女一号,是不折不扣的大唐政坛翻云覆雨的大人物!
一、太平公主的早年身世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幼女,从小深得父母喜爱。都说武则天心肠毒辣,但对太平公主的爱却始终不变。其中的缘由,大概有民间所谓“父母喜欢老来子”的成分,也有武则天的儿子们跟她利益纷争太激烈,大女儿早夭,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让她真正体味到了做母亲的快乐有关。
最主要的一点是,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类己”,性格行事作风,很有她的风格。由此可见,太平公主绝非“池中物”,虽是女儿身,但骨子里跟她妈一样强悍!
其实,我觉得太平公主的强悍,完全是被她老妈训练出来的,或者说折磨出来的更贴切。16岁时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表哥薛绍,薛绍是高宗李治的亲外甥。影视剧里说,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不幸福,薛绍不喜欢太平公主,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婚姻,让武则天很不满,就借着薛绍的哥哥卷入谋反案,连薛绍一起杀了。
恐怕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持续了7年,期间她生了两男两女,哪像“一头热”的婚姻。武则天诛杀无辜的薛绍,估计就是因为薛家的政治立场是挺“李”的,武则天为了顺利登基,必须除掉薛家,让女儿守寡也在所不惜。
可以想象,薛绍的死对太平公主打击很大,但给她带来痛苦的是她狠毒的妈,她只能承受。不久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武则天给太平公主赐了第二次婚姻——武攸暨。在武则天心中,武家是她的根,女儿嫁给武家,等于给女儿上了一份政治保险,也兼顾了她的母爱。
殊不知,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的婚姻并不和谐,至少太平公主不喜欢武攸暨,从此她开始了放浪的生活,大肆保养男宠。让人辣眼睛的是,太平公主曾经把她的一个男宠,送给了母亲武则天,此人就是后来成为太平公主政敌的张宗昌。太平公主果然很“类己”!
二、神龙政变在武则天的培训和熏陶下,太平公主变身为一名政治家。她没有因个人情感,跟母亲闹翻,反而尽心伺候母亲。这让武则天很高兴,加上太平公主善于谋划,武则天经常在政事上与她商议,逐渐地她成了武周后期政坛上的一颗新星。
随着武则天的变老,她感觉力不从心,把权力分交给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及男宠“二张”(张宗昌、张易之)。从这个时候起,太平公主走上了政坛的核心圈。
太平公主虽然是武家媳妇,但她的政治立场是“挺李”。武周时期,李武两家水火不容,即便在李显被武则天确立为皇储后,武家依然不甘心。当武则天静静地躺在迎仙宫长生殿里苟延残喘时,太平公主悄然加入了张柬之的“神龙政变”队伍。
神龙政变中的关键一环,诛杀“二张”,太平公主功不可没。“二张一死”,武则天就如同断了齿的虎,折了翅的鹰,被迫宣布禅位给李显,恢复李唐。
三、唐隆政变神龙政变后,太平公主几乎成了政坛第一人,权倾一时,她享受的待遇比亲王还要高。中宗李显对他的这个妹妹,除了生活待遇外,在政治上视之为依靠,朝中政务都要与她商议。可以想象,当时大唐官员有多少人源于她的提拔,有多少人拜倒在她的门下。
李唐的恢复,并没有给大唐带来安宁,李显实在愧对“中宗”的谥号,他懦弱无能,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都想效仿武则天,把李显玩弄于鼓掌之间。都怪武则天太强悍,她的“阴雨”浇灭了大唐最后的“阳气”,以至于大唐后续之君,除了李隆基回光返照,其他的皇帝不是被女人玩弄,就是被不男不女的太监蹂躏!
韦氏和安乐公主的“挺拔”,导致朝中分裂成两派,一派以韦氏母女为核心,一派以象王李旦为核心,相互掣肘,水火不容。
李旦跟李显一个类型——不坚挺,好在他有一个坚挺的儿子李隆基。当李显被韦氏母女毒杀后,太平公主本想搞个政治平衡,让象王李旦辅政新皇,但不知深浅的韦氏母女架空了李旦,率先撕破了脸皮。
如果再不采取行动,韦氏除掉李旦肯定势在必行。李隆基想行动,有难度,韦氏打着皇帝的旗号,控制了很大一部分势力,李隆基处于劣势,左右格局平衡的支点就是太平公主,她倒向哪一边,另一边就毫无胜算!
从事态的发展情况来看,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拉拢的,而是主动与李隆基结盟。导致这个结果的推手,就是韦氏母女,是她们拒绝了太平公主的政治平衡方案。韦氏母女的行为威胁到了太平公主,她很清楚,一旦韦氏得势,李旦倒台,接着就是她的政治生涯的终结。
因而,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这一对姑侄,被政治形势绑上了同一辆战车!他们共同指挥各自的心腹力量,诛杀了韦氏一党,并废黜李重茂的皇位,拥立李旦继位,这就是有名的“唐隆政变”。
如果没有太平公主,就不可能有“唐隆政变”,没有太平公主的支持,李隆基根本没有和韦氏决裂的资本!
唐玄宗为什么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后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究竟多厉害?
唐隆政变是由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在这次政变中,韦后一党基本被消灭殆尽,而太平公主也折了一个臂膀,最大的赢家就是李隆基。实际上,当时李隆基的实力是很弱的,与太平公主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也正是为什么李隆基要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的原因。
倘若李隆基自己来策划并发动这次政变,基本是没有成功的把握的,他当时唯一的依仗不过就是他皇子的这个身份以及为数不多的支持者。
武则天摄政和称帝期间,李唐王室成员基本上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要么被软禁。李隆基的大部分童年时光就是被软禁在宫中。一直到武则天立了李显为太子之后,李隆基才获得了人身自由。在武则天执政的最后几年,李隆基先后出任右卫郎将和尚辇奉御,掌管天子出行的车辇。神龙政变之后,李隆基又担任了卫尉少卿,负责管理京师的军械和依仗。这一职位让他在京师拥有了一定的势力。
708年之后,他又出任潞州别驾,潞州是山西东南战略要冲,位置很是重要,也收获了一定的支持者。710年,李唐王室成员都被召回京师参加南郊大祭,这个时候的李隆基开始在政治上收获了一些支持,因为有些人已经感觉到李隆基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皇帝。
李隆基和万骑中的几个中级将领关系不错,这为将来发动政变提供了人力支持。也就是说在中宗朝快要结束的时候,李隆基开始慢慢活跃于政治舞台上,就在这个时候,唐中宗去世了,韦后想要控制朝廷,并没有搭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拟下的诏书,韦后扶立中宗的第四子李重茂继位,然后自己摄政,欲效仿婆婆武则天在未来登基称帝。为此她下令调五万大军防御京师,让自己的哥哥韦温指挥,她甚至想要拉拢懦弱的相王李旦来做宰相以为她所用。
只是她一直以来的政敌太平公主却并不打算如她意。太平公主是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最小的女儿,自武则天一朝开始,太平公主就已经开始参与政事,只是当时比较隐晦,武则天只是找太平公主商量政事,却不允许她光明正大干预政事。到了武则天后期,二张干政,张柬之就联合李唐王室发动了神龙政变,太平公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身为女子,她进出宫都比较方便,更是收买了很多宫女,来为政变传递消息。因此,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加封镇国公主,镇国即为可以光明正大参与政事。中宗一朝,太平公主的权势是历来公主之最,而且她与同样权势很盛的安乐公主最大的不同就是,太平公主是凭真本事干政,而安乐公主只是因为自己受中宗和韦后宠爱才有的这一切。
可以说,太平公主是中宗时期唯一有实力制衡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存在,中宗去世之后,也只有太平公主能有力量将韦后拉下高位。对于韦后夺权的做法,太平公主自然是非常不满意的,怎么说韦后也不姓李,而且还没有儿子,这与武则天又有不同。
太平公主开始计划除掉韦后,但是我们知道太平公主无论如何都只是女性,打打杀杀她是不擅长的,必须有人来组织这次政变,于是太平公主就和李隆基合谋了这件事,政变当天,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跟随李隆基一起发动政变,他们从御苑进入宫内,当时参加政变的还有刘幽求、万骑中的三名中级将领、御苑总监钟绍京以及北军中的一支小分队。
政变进行的非常顺利,韦后一党很快就被消灭的差不多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公主的心腹上官婉儿在政变中被李隆基所杀,或许从那时起,李隆基就开始防备太平公主。
但是太平公主尚没有看出来李隆基会是她摄政的阻碍。政变之后,太平公主亲自逼殇帝李重茂退位,然后睿宗李旦再次登上皇位,李隆基因功越过李成器成为帝国的太子。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的斗争真正拉开帷幕。
唐玄宗为什么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后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究竟多厉害?
唐玄宗发动唐隆政变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的话,他还真不一定敢对韦后下手。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确实厉害,从武则天到李显,再从李显到李旦,她历经三朝却始终能够屹立不倒,并且权势一步一步往上窜,唐睿宗李旦对她几乎已经言听计从。
李隆基在没有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的情况下,之所以不敢出手对付韦后的原因便在于当时的他实力不够。
是时,李隆基的资历和威望皆远不如太平公主。
705年,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和袁恕己五人主导发动“神龙政变”之时,颇得武则天喜爱的太平公主选择站到了李家人和“五王”这一边,积极配合张柬之铲除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和张易之。
武周时期,太平公主便已经食邑实封三千户,此时在神龙政变中立下了功,李显岂会怠慢自己这个妹妹?
李显复位之后,相王李旦实封五千户,太平公主也实封五千户,看看,这政治地位和李旦可是平起平坐!
更何况,李显宠信妹妹太平公主远甚于李旦,这也是太平公主在中宗时期能够权倾朝野的原因,也因为李显的宠信,太平公主可以说成了中宗时期唯一一个能够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人,即便是李旦也不行。
可是此时的李隆基只是一个20岁的小年轻,才刚刚恢复自由没多久,手上没什么权力可言,说白了这时候的李隆基连掺和神龙政变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站在一旁听命行事。
所以,太平公主手上的权力能够在神龙政变之后更上一层,李隆基的实力虽说也得到了发展,但是,别说和太平公主比了,他能够比得过自己的父亲李旦吗?显然不能,李旦的实力尚且不如太平公主,更遑论李隆基?
所以,李隆基想要对付韦后,只能给自己寻找一个拥有足够实力的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无疑是太平公主,除了太平公主也没谁了。
韦后想学武则天,所以狠心毒死了中宗李显,然后立5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韦后临朝称制之后,逐步打压反对自己的人,将韦家人安排到了各个重要的职位上,韦氏几乎把持了所有的朝政。韦后此举虽然有助于自己掌控局面,但也意味着她得罪了别的政治利益集团,如李旦一系和太平公主一系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
这也是李隆基一说要对付韦后,太平公主便马上让儿子薛崇简去协助李隆基的原因。
这一年,只有25岁的李隆基实际上也刚刚回到长安没有多久,只不过因为能够进入唐朝禁军之一的万骑之中任职,让他得以迅速在长安站稳脚跟,并且发展出了一定的势力,如后来的铁杆粉丝悍将陈玄礼当时便是万骑中的一个军官,为他的雄心壮志所折服,从而一生誓死追随李隆基。
因为有了太平公主的加入,李隆基得以顺利发动唐隆政变,诛韦后及诸韦,废李重茂,拥立父亲李旦为帝。
太平公主在唐隆政变中再一次扩张了自己的实力,李旦对她可谓是言听计从,她也从中宗时期的实封五千户上升到了实封一万户,万户侯是多少男人没办法实现的梦想?可是太平公主却实现了,她有三个儿子还因为她的关系被封为郡王,余下的儿子要么是祭酒,要么也是九卿,真正的权势滔天。
那么,此时的太平公主到底有多厉害呢?
李隆基虽然是皇太子,但是见了太平公主,也得点头哈腰!
711年,李旦在姚崇、宋璟诸人的劝说下,突然让李隆基以太子之位监国,又怂恿李旦将太平公主“逐出”长安,让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
实际上,别说太平公主不愿意去洛阳了,即便是李旦也不忍心让她去洛阳,最后商量了一番让她去了蒲州。
太平公主一看,这还得了?好你个李隆基,当初要不是老娘支持你,你能发动唐隆政变?你爹能当上皇帝,你能当上太子?竟然想对老娘下手,看老娘不好好收拾你!
李隆基一看太平公主生气了,心里开始慌了,李隆基一慌便将姚崇和宋璟给卖了,他跑去对李旦说,爹呀,姚崇和宋璟真不是人呀,竟然挑拨我和姑姑的关系,实在是罪不可恕,您赶紧惩罚惩罚他们。
李旦这个人本便没什么主见,此时一听李隆基说得头头是道便信了八九分,于是毫不犹豫地贬了姚崇和宋璟两人的官,将他们逐出了长安。
李隆基为了消除太平公主对自己的怨气,在李旦贬斥了姚崇和宋璟之后,他又迅速上表给李旦,请求将太平公主迎回长安。
李隆基见了太平公主如同鼠见了猫,这样的太平公主够不够厉害?
更让李隆基恐惧的是,唐睿宗时期有七个宰相,结果竟然有五个出于太平公主门下,禁军将领又纷纷巴结讨好太平公主,这让李隆基还怎么混?
当时的李隆基可以说是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原本想夹着尾巴过日子,没想到太平公主却想废了他,这才让他狗急跳墙地发动了“先天政变”。
最终,李隆基通过先天政变打垮了太平公主,将皇权夺回了自己的手中,而后一手开创了震烁古今的“开元盛世”。
唐玄宗为什么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后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究竟多厉害?
诚谢悟空邀请:诚如题主所言:这姐们不同凡响。确实厉害!以下加粗的黑体字是本题答案:
太平公主(约公园665年-713年8月1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唐睿宗的妹妹,由于容颜俏丽、妩媚动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极受父母兄长的宠爱,曾经权倾一时。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表述,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太平公主深受宫庭生活的熏陶,富于权谋,行事风格与她的亲妈武则天如出一辙。太平公主与武则天除了母女身份外,实际上兼任着智囊的角色,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都有参与,后来还为母后物色进贡过男宠,如张昌宗兄弟等。
太平公主一生并不太平,她有过两次婚姻,首次嫁给了唐高宗的近亲外甥、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薛绍(育有二子二女),后来又嫁给了女皇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也育有二儿二女)。
太平公主终身参加了三次大的政治奋斗,首次是与张柬之等一起进行了"神龙革命",诛杀了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于耄耄之年禅让皇位给中宗李显.武则天驾崩后,唐中央权力最大的女性就是太平公主.所以,后来唐隆政变时,李隆基主动联手自己的姑妈太平公主,主要是她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力和类似武则天的政治手腕.
第二次是联手自己的侄儿李隆基诛杀韦后。唐中宗早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软弱的性情,而他的韦皇后则一心想效仿自己的婆婆,企望做武则天第二.与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有唐朝最漂亮的美女称谓)沆瀣一气,把中宗李显毒死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平公主为了李唐利益联合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及其爪牙,拥戴自己的哥哥李旦登基作了皇帝,并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旦深知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能,对她十分倚重,此时,她也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大政方针几乎都让太平公主决定,她甚至拥有朝中自宰相以下人员的升降任免的权力,无异于实际上的皇帝。(厉害吧)但她也许是出于维护李唐江山的考虑,尽管有多次登上皇位的机会(哥哥也有意禅让),最终仍然没有像妈妈一样走上九五至尊的宝座.
太平公主在协助李旦的过程中与李隆基发生权争。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广植党羽,当时朝中七位宰相就有五位出自太平公主门下,朝臣除了姚祟、宋璟外,几乎都依附太平公主。
公园 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为太上皇。公园713年(先天二年),李隆基先发制人,诱杀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包括左右羽林大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
唐玄宗为什么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后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究竟多厉害?
太平公主厉害在哪里呢?她的父亲是唐高宗;她的母亲是武则天;她有三个哥哥都当过皇帝,分别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追封的“孝敬皇帝”李弘。她参与推翻过两个皇帝(母亲武则天和唐少帝李重茂);拥立了一个皇帝(唐睿宗李旦);最后死于皇帝之手(唐玄宗李隆基)。就这些经历,就非常人所能为吧。
武则天在太平公主七岁左右的时候,就把她送进道观,道号就是“太平”,这就是她名字的来历。在她十七八岁的时候,唐高宗正忙着生病,武则天则忙着篡权,而她则被冷落在道观,没人顾得上给她还俗的事情。于是,在一次家宴的时候,她一身武官打扮,身背弓箭,跳起了军官们才跳的舞蹈。武则天就问她,你怎么一身武官打扮呢?不太合适呀。太平公主则说,既然我穿不合适,那赐给驸马穿如何?这话一出,武则天明白了,十七八岁的姑娘,情窦初开,不甘于在清冷道观,这是想要还俗的意思。
于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给她找了第一任驸马薛绍。薛绍出身河东大族薛氏,父亲武将出身,也是唐朝驸马,母亲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城阳公主。薛绍本人也是一表人才,年轻英俊,父母双亡。这门当户对,亲上加亲的完美婚事,当然要隆重一些的。据史书记载,681年7月,太平公主举行了一场超豪华的婚礼,婚车豪华宽大,以致于进不去门,最后把墙拆了才进去的。宴会的火把把沿途的槐树都烤焦了,盛况空前。初婚的太平公主,一心想做贤妻良母,所以一连生了四个孩子,相夫教子,生活还算甜美。
这场自己争取来的幸福,仅仅维持了七年,一场运动彻底改变了她的性格和人生。武则天借着李贞、李冲父子谋反一事,对李唐宗室成员进行了洗涤。薛绍和太平公主也被牵连进去。太平公主苦苦哀求,但武则天依然不顾母女情深,判定薛绍谋反成了,打了一百大棒,扔到狱中活活饿死了,留了个全尸,也算是格外开恩了。
第一次婚姻就这么结束了。武则天开始给她挑选第二任夫婿。但是这次,太平公主却毅然选择了拒绝母亲指定的人选武承嗣。她为自己选了一个相对忠厚老实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武攸暨是武则天的堂侄,人也非常英俊。可是,武攸暨是已经有妻室的人,武则天可能觉得有愧于太平公主吧,竟然在召见武攸暨的时候,派人赐死其妻,这样太平公主就可以嫁给武攸暨了。这件事说明,武则天虽然在治国时拿自己的女儿作为工具,但从心底里还是对她非常疼爱和尊重的。
这两次婚姻对太平公主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李氏宗亲、武则天的女儿,她永远不可能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不可能远离政治,而当今最重要的靠山就是她的母亲武则天,母亲为了维护她的统治是不会顾念母女之情的,如果有需要,母亲可能还会牺牲自己的第二次婚姻。这种观念上的本质变化,让她坚定地从贤妻良母走向前台,展露她多权谋的人生新阶段。
从史书上有记载的三个例子,来看看太平公主的手段吧。第一件事就是杀死武则天的第一任男宠冯小宝。因为冯小宝恃宠而骄,竟然放火烧了“明堂”。这让武则天异常反感,于是就将杀死冯小宝的任务交给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假传圣旨将冯小宝约到瑶光殿,令心腹壮士埋伏殿内,等冯小宝一到,就被众人一拥而上打死了。而且将尸体运回洛阳白马寺火化,将骨灰活进泥里建造佛塔。此事,行事果断,干净利落,让武则天大为赞赏。第二个事就是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推荐给了武则天,这位莲花六郎让武则天十分满意,当然对女儿也是赞赏有加了。第三件事是扳倒酷吏来俊臣,他受宠主要是因为不断举报有“谋反”的人,随着政局的稳定,“谋反”的人越来越不好找,他也就面临失宠。为了邀宠,这家伙竟诬告武则天的侄子女儿儿子谋反,武则天一看就知道他是诬告,没有理睬他,但是,武承嗣可就坐不住了,联合太平公主扳倒了来俊臣。
此时的太平公主可以说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善权谋。而且分寸拿捏的非常到位。当然,这仅仅是太平公主初试牛刀,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接下来她做的事可就是惊天动地了。随着武则天的老去,权利中心逐渐分化为三,一是内廷的“二张”,他们其实代表的是武则天;二是李家势力。这时候武则天已经立李显为皇太子,李旦也被放出来担任军职,李家代表的是未来的江山正统;三是武家势力。武则天虽然讲接力棒交给了李家,但是对娘家还是一如既往,所以实力不可小觑。在这些势力中,太平公主的地位比较特殊,她既是李家人又是武家媳妇,而且和母亲关系最为密切,理所当然的是人所必争取的对象。
此时对太平公主来说,不管李家还是武家当政,她都不会吃亏。但是如果武家得胜,李家必招灭门之灾,这是太平公主不愿意看到的。而李家当政,武家势力可能被削弱,但不至于给族灭。所以,她更担心“二张”和武家联合,灭了自己的娘家。因此,她更倾向于支持哥哥李显即位,但是,危险不除,此事难成。705年,以丞相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杀死了“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史称“神龙政变”。事后,太平公主被加封“镇国太平公主”,开府办公,意味着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政事了;实封增至5000户,而当时一般的公主实封仅300户;公主府保卫级别升格成与皇宫的安保措施一样。从这些待遇的提升可以看出,这次行动中,太平公主的功劳极大,很有可能是潜伏在武则天身边的“密探”,生活在武家的“卧底”,皇宫内的“内应”。
唐中宗怕老婆是出了名的,所以韦后才有机会参与一些政事,随着唐中宗的去世,韦后也要效仿武则天,无奈实力、机遇、能力都远远不及武则天,弄巧成拙,反而引得太平公主的不安。因为,不管李氏江山还是武家当政,都和她有关系。但是韦氏当权,她的身份将无法容身,投靠韦氏?委曲求全?坐以待毙?这都不是太平公主的性格。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先下手为强,保住李氏江山就是保住了她的命。
正当她苦思冥想的时候,李隆基来访。李隆基是李旦庶出的三儿子,人称“三郎”。太平公主眼睛一亮:这李隆基和她是姑侄关系,年龄不大,且排行老三,还是庶出,接李旦的班肯定轮不到他。这不就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吗,太平公主心中大喜,姑侄一拍即合。太平公主负责运筹帷幄,三郎负责联络军队。随着刘幽求和钟绍京的加盟,政变已箭在弦上。韦后也没闲着,紧锣密鼓地制定消灭太平公主和李旦的方案,不料,崔日用却反水韦氏势力,将韦氏的行动悉数告知太平公主。这成了政变的导火索。再加上韦后派出的亲戚担任万骑首领,无辜打骂士兵,激起士兵哗变。
710年,万骑将领葛福顺杀了三个禁军首领,大喊韦后毒杀李显,声称拥立李旦为帝,带领士兵杀入宫内。可怜的韦后被当场杀死,韦氏宗族连吃奶的婴儿都没留,族灭之,史称“唐隆政变”。这次政变是由太平公主亲自谋略,李隆基贯彻执行的一次成功的政变。政变成功了,但问题也来了,帝位到底谁能做?因为唐少帝李重茂死活不肯禅位于李旦。太平公主俨然是一个禅位司仪,看到李重茂不让,太平公主揪着领子把李重茂从龙椅上提溜起来,扔到一边,将李旦扶到龙椅上,带领大臣拜见新皇。事后,大功臣太平公主实封到了10000户,同时,也给三个儿子都封了爵位。李旦甚至还诏令凡事都要先和太平公主商议后再报给他。
李旦之所以如此忌惮太平公主,原因有三,一是唐隆政变,李旦从头到尾都没参与,白捡了一个皇帝,所以他对各方力量情况一概不知。二是,太平公主的声威在当年二兄妹韬光养晦的时候就已经远播海内外了,李旦岂能不知呢?三是,他还需要用妹妹太平公主来平衡儿子李隆基的力量。
唐玄宗为什么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后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究竟多厉害?
看到上面的标题,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非常疑惑,唐玄宗为什么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后才敢对付韦后?这个大唐盛世的太平公主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具体缘由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在我国的古代女子身份和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虽然说太平公主是帝王之女(父母都是皇帝),身份高贵。但在一个男权社会,也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大家一定都对武则天有一些了解,而本文中这个太平公主就是武则天的女儿。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用自己的一生做赌注登上了皇帝之位,她会轻易地退下吗?
武则天对李氏皇室的皇子亲眷疯狂打压,但唯独对这个太平公主没有下重手。可能是对女儿的爱,可能是对自己孩子的亏欠,也可能是觉得公主是女人对自己的皇位威胁小吧。这个事情的真相,除了武则天本人怕是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野史记载,武则天曾经秘密培养太平公主想让她成为第二个自己,登上皇位。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武则天给予太平公主权力,让她偷偷阅览政事,还不顾群臣的反对,公然带着公主参加每日的早朝。凭借这些权力,太平公主在皇室家族中在才可以一直横行。
当一个人开始拥有权力的时候,她就会想要更多的权力,当她获得更多权力的时候,她就不能满足于权力是被别人赋予的了,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古往今来皆是如此。所以,在“神龙政变”胜利之后,太平公主才会想走到朝堂之上,公开参与朝堂之上的政事。如此厉害的一个女人,怎么会让人不忌惮?
再说韦后,韦后坐拥整个唐朝后宫,自然是想为所欲为的行人处事。但太平公主偏偏挡在韦后一党的路上,于是针尖对麦芒就发生了。当李隆基欲与太平公主联手之时,太平公主已下决心定要用这次机会彻底除去韦后一党。“唐隆政变”之后,如太平公主所愿,韦后一党全部下马。
说完了太平公主如何厉害,随后再讲讲李隆基为什么要和太平公主合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人都是李氏皇族的人,打断骨头还能连接筋呢,不可能看着一个外人在自己 “家”中作威作福吧。
再就是太平公主在朝中拥有雄厚的势力,只有他能与韦后抗争一番。李隆基虽然当时是一个皇子,但自己本身是没有多少实力的,身边支持自己的人也非常的少。所以他急需寻找能支持自己的人,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综上所述,两个各取所需的利益集团大佬就这样联手干掉了另一个利益集团,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事情非常常见,在政变不断的李唐更是毫不稀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