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儿子汉惠帝刘盈为什么会被历史“遗忘”?

汉惠帝16岁即位,23岁驾崩,在位七年。从年龄上来说,16岁即位不算太小,七年时间完全可以做一些实事。可惜的是,他这七年,除了头两年自己还能处理一些政务,后五年几乎不理朝政,耽于酒色,实权被老妈吕后掌握,他跟傀儡差不了多少。所以,司马迁在作《史记》的时候,干脆连他的本纪都没有,却立了个《吕太后本纪》。

其实,刚即位的汉惠帝还是很有明君迹象的。他很信任萧何,大小政务都取决于丞相。萧何去世前,汉惠帝特地亲临探视,并请教丞相继任人选。既表明了他对萧何的信任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政的高度关注。

按照萧何的建议,汉惠帝提拔曹参为继任丞相,对曹参,汉惠帝也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汉惠帝虽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才具,但作为守成之君,他的心思在朝政,并对大臣充分信任,有这两点至少不至于开倒车。

可惜的是,仅仅两年后,汉惠帝性情大变,从一个热血青年,堕落成酒色之徒,并将自己的身体彻底搞垮,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

导致汉惠帝堕落的很重要原因,就是他母亲吕后变态的行为,深深地刺激了汉惠帝,把他变成了一个半疯半傻的病人。

吕后先后干了几件让人诟病的事:

  • 第一件事:毒杀刘如意。

这件事发生在汉惠帝即位的第二年,尽管汉惠帝对弟弟采取了多方保护,但还是没能躲过吕后的毒手。史书没有描写汉惠帝此时的心情,但试想一下,一个与自己感情深厚的弟弟,死在自己的寝宫里,凶手就是自己的母亲,愤懑是少不了的。

  • 第二件事:把戚夫人变成人彘。

害死戚夫人的儿子后,吕雉没有罢手,她将戚夫人剁去四肢,拔光头发,剜去双眼,割掉舌头,扔进猪圈。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她特地让儿子过来看“人彘表演”,美其名曰锻炼儿子的胆气。结果仁柔的汉惠帝见景嚎啕大哭,说了句“这不是人干得出来的事”,此后大病一场,从此性情大变,跟废人无二。

  • 第三件事:企图毒杀刘肥。

刘肥是汉惠帝的庶长兄,被封齐王。吕后为了巩固吕家势力,对刘邦的儿子们大开杀戒,她在汉惠帝眼皮底下,给刘肥上毒酒。汉惠帝可能已经明白了老妈要做什么,他抢过兄长的酒想自己喝,吓得吕后一把打翻酒杯。

  • 第四件事:惊世骇俗的婚姻。

整个中国历史,没有第二个母亲可以做得出来这件事。吕后为了不让大权旁落到外姓,竟然逼着儿子,娶她的亲外孙女为皇后,也就是让亲舅舅娶亲外甥女!这个可怜的小皇后,时年才10岁。

在吕后的眼里,她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完全是处于对儿子的“爱”。但汉惠帝就是被这种变态的“母爱”折磨成了废人,从此再也不理朝政,成为一个标准的酒色之徒。

汉惠帝的遭遇,其实还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有三点因素不利于他的性格塑造:
  • 1.父母太强悍

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后,都是强人中的强人,汉惠帝自幼生活在两大强人的阴影下,吃现成饭吃惯了,没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变成了温房里的花朵,好看不中用。

  • 2.缺少锻炼的机会

刘邦打天下是速成式的。汉惠帝5岁当王太子,8岁当太子,15周岁就即位登。刘邦打天下,他有机会随父亲建功的时候年龄太小,等刚能建功立业的时候,他又登基称帝了。怪只能怪刘邦生他太晚了。加上刘邦偏心,喜欢刘如意,汉惠帝更缺少父亲的悉心教导,能力确实不够。

  • 3.幼年遭遇导致性格过于仁柔

汉惠帝出身时,父亲四处征战,他和母亲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有一次,刘邦被项羽追杀,他和姐姐跟着刘邦逃命,刘邦嫌人多车慢,竟然一脚将姐弟俩踢下车!若不是夏侯婴下车搭救,汉惠帝早就成了项羽大军铁蹄下的肉饼!

后来,刘邦因为偏爱,一直想废掉汉惠帝,可以说,他过的就是战战兢兢的日子!这样的童年遭遇,造成了汉惠帝胆小怕事,唯唯诺诺。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汉惠帝,既缺乏能力,又不具备皇帝该有的气质,就此消失在强悍的母亲身后,被历史遗忘也是必然!

吕后儿子汉惠帝刘盈为什么会被历史“遗忘”?

汉惠帝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氏的嫡子,也是大汉王朝第二代皇帝,但是这位曾经统治汉王朝长达七年之久的皇帝似乎在四百年大汉王朝历史中是最籍籍无名的,就连记载汉朝历史的官方史书对其也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和记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刘盈在位期间朝政大事全由其母吕太后决断,刘盈名为皇帝,实为傀儡;二是惠帝刘盈一脉绝嗣,刘盈之后的汉朝皇帝都不是惠帝 一系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汉惠帝私生活不检点,男宠众多,让后代皇帝非常难堪。

一、子少母壮,形同傀儡:

汉惠帝刘盈不仅有一个出名父亲刘邦,同样还有一位能干的母亲吕雉,惠帝刘盈在刘邦死后继承了汉朝的皇位,但是即位不久之后就上演了吕后将刘邦遗孀戚夫人做成人彘的一幕,刘盈目睹了这样的惨剧,因惊吓过度而不能理政,朝政大权因此落入皇太后吕雉之手,吕后掌握大权之后,刘盈整天躲在后宫里醉生梦死、酗酒淫乐,使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更加糟糕,终于在登基第七年时撒手人寰,时年仅二十三岁,刘盈死后,吕后先后扶立刘盈两位年幼的皇子即位,是为汉前少帝和汉后少帝,这期间共八年,吕后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称制,成为朝政事务的唯一决策者。惠帝刘盈在位的七年时间加上吕后称制的八年加在一起共十五年时间,这期间的汉朝一切决策的发出、汉朝一切权力的掌握都出自吕后之手,汉惠帝刘盈空有皇帝之名,实际上则是形同傀儡。

二、子嗣断绝,皇统更易:

汉惠帝刘盈驾崩之后,太皇太后吕氏先扶立了刘盈的庶长子刘恭为帝,史称汉前少帝,刘恭在知道自己母亲被吕后杀害后扬言长大后报复,因此被吕后囚禁并饿死,年仅八岁,刘恭死后,吕后为了能够继续把持朝政大权,又迎立了惠帝刘盈一位更年幼的儿子刘弘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后少帝,刘弘即位四年之后,太皇太后吕氏病逝,汉朝老臣周勃、陈平等铲除了吕家的势力,而后,经过宗室和老臣的商议,刘邦之子代王刘恒被拥立为新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而后少帝刘弘却被众人说成不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而被先废后杀。刘弘死后,汉惠帝的一脉子嗣断绝,汉朝皇位的传袭从惠帝一脉转到文帝一脉,自此以后,汉朝的皇帝都是汉文帝后代,也正因为如此,汉惠帝才逐渐不被重视。

三、男宠众多,讳莫如深:

汉惠帝被历史遗忘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那就是他有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癖好:喜欢养男宠。汉惠帝虽然有很多后妃,但是却和她们没有半点感情,这些后妃实际上也就是皇家的摆设。汉惠帝的众多男宠中最著名的当属闳孺,他被称为汉惠帝刘盈的首席男宠,闳孺虽然是个男人,但是和汉惠帝刘盈俨然像一对夫妻,刘盈每日与他调情,两个人在一起十分快乐,汉惠帝刘盈这一事迹也让后人觉得十分难堪,因此在史书中有点故意忽略他,长期生活在吕后高压统治下的惠帝抑郁成疾,加之纵欲,年纪轻轻就死了,闳孺的最终命运没有详细历史记载。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汉惠帝是一个昏君或者暴君,从他被戚夫人惨状被吓病的结果以及他保护自己弟弟赵王刘如意的事情上来看,我们很难不相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皇帝,但是心地善良的他却有着皇帝不该有的软弱,而他面对的又是一个千古难遇的强势母后,这就注定了刘盈一生的悲剧。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吕后儿子汉惠帝刘盈为什么会被历史“遗忘”?

汉惠帝刘盈是西汉第二任帝王,他十六岁登基,二十岁举行了成年加冠礼。刘邦去世后作为顺位继承人的刘盈在张良、曹参、陈平、王陵、周勃这些能臣的辅佐下本该有所建树,就算在位时间短,也该在史书上有一席之地才对,但偏偏是《史记》中司马迁没有为他立纪;虽然《汉书》有汉惠帝本纪,但也是篇幅较小,不过是为了弥补史料的一个空缺而已;《资治通鉴》中描写汉惠帝更是寥寥几笔。

通过刘盈的谥号——汉惠帝,就可看出他在位时的政绩特性。谥法云:柔质慈民曰惠(这是他的特性);爱民好与曰惠(这是他的施政方式)。很普通的一个谥号,简单的概括了他的一生,盖棺定论的评价是后人给予汉惠帝刘盈一种即显苍白而略有安慰式的情感褒奖,原因就是他有有一位精明强势的母亲才导致地这种局势。

先看一下这位惠帝的特性:质柔慈民。作为刘邦和吕后这两位强势人物的后代我想刘盈并不会因为小时候经受战乱带来的生死考验而变成胆小懦弱之辈,但恰恰相反,从他刚即位时就征调民役修筑长安城这一行为上来看,刘盈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在极大程度上有种不安全感;在吕后杀掉刘如意,刘盈又看到“人彘”时彻底将他脆弱的心理承受防线给摧毁了,从此朝政荒废。

再看一下他的施政方略:爱民好与。有吕雉这样强权的母后在刘盈施展抱负是不可能的,仅是在位的前几年有过俩项比较拿的出手的政绩——免除孝顺父母、兄弟和睦、耕地种田之人的徭役;与匈奴和亲。

以下再无史料对他的记录,刘盈一生活在吕后强大的光环背后,过得唯唯诺诺不敢直言劝柬吕后的过失;谨小慎微的怕自己的过错被人知晓;抑郁寡欢的借酒消愁。因此司马迁实在不太想写他的传记,历史没有他的闪光点而一笔带过。

吕后儿子汉惠帝刘盈为什么会被历史“遗忘”?

因为汉朝初期基本安定无事,惠帝刘盈软弱,当时的朝政内决于吕后,外决于萧何,贵为皇帝的刘盈被强势的母亲、贤良的臣子掩盖了几乎所有的光辉。

司马迁《史记》中,甚至没有为惠帝刘盈设本纪,而为其母吕后设立了“吕太后本纪”。

无为而治,皇帝垂衣拱手的汉初

汉高祖刘邦在世的时候,就认为嫡子刘盈性情软弱跟自己一点都不像,甚至想将刘盈废黜。刘邦崩后,吕雉将戚夫人断手足做成了人彘,刘盈竟然被吓得一病不起。刘盈指责母亲的行为,从此也不再处理朝政。

如果易储风波还能说与高祖宠爱戚夫人母子的缘故,那么后来发生的事,刘盈的软弱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自古帝王即便不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也不至于如此。

经过战国、秦朝暴政与楚汉争霸,汉朝初期的天下的确相当脆弱,民生凋敝。也因此,汉朝初期施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除了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之外,尽可能不干涉百姓生活与社会的整体生产发展。

高祖驾崩以后,惠帝时期“萧规曹随”,对先帝时代的各种法令几乎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皇位虽有变动,但对于百姓来说,大家还是按照高祖时的样子生活,对于百姓而言,虽然皇帝换了个人,却没什么影响。

主少母壮,外戚干政,活在母亲阴影中的惠帝

虽然秦朝建立了后妃制度,但心高气傲的秦始皇嬴政并没有册立皇后。也因此,吕雉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皇后、皇太后与太皇太后。

刘邦死后,吕雉成为皇太后,而因为惠帝刘盈性情软弱,尤其是见母亲虐杀戚夫人以后,终日不理朝政狎戏后宫,所有的朝政大权都落入了吕后的手中。刘盈十六岁登基,却也只做了七年皇帝就英年早逝。

原本能够让刘盈施展才华的时间就不多,而这段时间实际执掌大权的还是他那位强势的母亲,使得刘盈更加如同一位“隐形皇帝”。

其实按照基因遗传来说,刘盈并不该是个怯弱之人,然而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他那位强势到史书留名的母亲,从闺阁女子到杀伐四方的太后,估计也给刘盈留下了不少的阴影。

吕雉出身闺秀,年轻时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还生育了一双儿女。然而随着刘邦称帝,戚夫人得宠,年老色衰的吕雉也逐渐被丈夫弃如敝履抛诸脑后。儿子软弱,丈夫无情,几乎被逼到绝境的命运,或许也是吕雉越来越心狠越来越强势的原因。

刘邦从楚汉争霸之中胜出,其大多数为人所知的功勋也都在汉朝正式建立之前;之后,汉朝初期大部分的大事,几乎都有吕后的身影,却没有惠帝的存在——无为而治、诛杀诸侯王、弹压功臣、吕后称制等等。

惠帝并非是被历史抛弃,实在是相对于他那位过于厉害的母亲,刘盈显得实在是太渺小,声音也太微弱,实在是让人想不起来究竟用什么理由能记住惠帝刘盈。

吕后儿子汉惠帝刘盈为什么会被历史“遗忘”?

汉惠帝刘盈并没有被历史遗忘,之所以会让人产生这样的错觉,首先与司马迁有关。

↑《史记》对后世影响巨大↑

司马迁写著《史记》时,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是: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再加上他自己的“太史公自序”,共分为一百三十章节。

能够入选“本纪”的人物,其标准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也就是说,必须是天下的统治者,所以春秋战国诸侯国的国君都不算入,他们明显不曾统治过天下。

除了三皇五帝,夏朝,殷商,周朝以及秦朝本纪之外,就是以秦始皇为开端的皇帝们入选了。

有两个例外,一是项羽,被列入了本纪,原因是司马迁认为项羽“在权而不在位”,项羽一度掌控了天下,只是没有称帝罢了。

另一个例外就是汉惠帝刘盈了,他虽然是皇帝,但却从本纪中除名,原因和项羽一个性质:刘盈在位不在权。

那么刘盈在位期间,司马迁把谁写入了本纪?当然是吕雉吕太后。刘盈之所以被历史遗忘忽视,第二个原因恰恰在于他的母亲实在是一千年才出一个的政治女强人。

↑吕雉是历史上少见的政治女强人↑

吕雉一生堪称传奇,她曾经被项羽俘虏长达一年多时间,生死未卜,仍然坚强生存;

她联合萧何一起诛除韩信,完成了刘邦都不忍心的政治清洗;

她说动张良,帮助她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她在位时,不但政局稳定,生产恢复,国力增强,而且把刘邦分封的各个王侯收拾的服服帖帖。如此政治女强人,刘盈和她相比,如同萤虫之光对比太阳。

但刘盈绝不是一般人物,作为帝王,他的政治演出很少,然而作为一个人,他却展现出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感情的丰富人性。

刘盈性格不够坚强,但没人忍心指责他的心软善良。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如果不是吕后太强势,刘盈必然能当一个好皇帝。

↑汉惠帝刘盈是历史上最善良的皇帝之一↑

在刘邦和吕后的诸多负面影响下,刘盈竟然保留了天性的善良,他不像他老爹那样圆滑狡诈,也不像他母亲那样心狠手辣。

他对弟弟刘如意一片真挚的兄弟情谊,几次保护弟弟,最终刘如意还是被吕后派人毒死,刘盈当然不敢对母亲怎么样,但他却鼓起勇气,惩处了下毒药的人员,算是间接给弟弟报了仇。

刘如意当年在戚夫人的撺掇之下,一度成为刘盈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可刘盈不但不迁怒刘如意,反而真心保护他,其一颗善心,宽阔无私的胸怀,可昭史册。

刘盈还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他当皇帝五年后,想到自己的父亲刘邦生前很是思念喜欢沛县,于是就把沛宫定位父亲的原庙,一起刘邦回到故乡时,曾经教一百二十个孩童唱歌,刘盈如今就让这些人待在原庙,定期奏乐唱歌,以表示对父亲的思念。

↑刘邦是个流氓,生出的儿子刘盈却品性端正↑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其实刘盈还保护了他的异母长兄刘肥,宴席上吕后把一杯毒酒推到刘肥面前,让他喝下去,刘盈为了保护长兄,主动要替长兄喝了这杯酒,吕后这才恨恨了之,撤了毒酒。

谁说刘盈没有勇气?他宁可牺牲自己生命,也要保护无辜的长兄,真是让人感佩。

刘盈唯独没想到的是,他的母亲左一出右一出,行为越来越乖张尖刻,最后“人彘”事件发生,刘盈彻底情绪崩溃,他哭着对他母亲说到:“这种事不是人做得出来的,我是你的儿子,我拿你没办法(换成别人我肯定宰了他),这天下我也治理不了了”。

从此,刘盈不再理会政事,整日沉溺饮酒,终于喝垮了身体,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刘盈在未央宫去世,年仅22岁。

↑汉惠帝陵墓安陵静寂无声,凝望历史缓缓流逝↑

历史虽然把他淡忘,但他的善良言行,高贵人品,伟大胸襟,以及对他母亲吕后兽行振聋发聩的质问,永载史册,是冷血历史中难得见到的一丝温情。

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人们真正遗忘的。

吕后儿子汉惠帝刘盈为什么会被历史“遗忘”?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吕后一直是刘邦的“贤内助”,同甘共苦,备尝艰辛,甚至还做过项羽的俘虏,但始终坚贞不屈,后来辗转回到刘邦身边。应该说,在战争年代,两人的感情是好的。但刘邦称帝后,身边的女人就多了起来,吕后自己也年纪大了,年轻时就没漂亮过,这时就更让皇帝不待见了。皇帝没有离婚之说,但夫妻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吕后别说与丈夫同床共枕,连想见一次面都挺难。

高祖有一个妃子,史称“戚姬”,很受皇帝宠幸,生了个儿子叫如意,被封为赵王。

吕后的儿子刘盈性格既不像他爸也不像他妈,比较懦弱,赵王如意就很像刘邦的性格,所谓“大儿憨,小儿奸”也,小儿子聪明顽皮,大大咧咧,刘邦非常喜欢,就有意想让如意代替刘盈作太子。戚姬在枕头边日夜啼哭,既有“美人计”,又有“苦肉计”,刘邦犹犹忽忽,拿不定主意。幸亏吕后请求张良出主意,才算保住了太子的位置,吕后同时也保住了皇后的位置和将来儿子继位自己荣升皇太后的位置。

刘邦死后,吕后成了皇太后,她恨极了戚姬和她的儿子如意。先是令人把戚姬囚禁在永巷冷宫,再命人把赵王召进宫中意图暗害。赵王的相国周昌知道吕后没安好心,就拒绝使者说,赵王得病了,去不了。吕后大怒,命人先把周昌召来,然后再召见赵王。

惠帝从小和这个小兄弟感情很好,知道他妈要害兄弟,就先下手为强,亲自从霸上把如意接到宫中,每天都与如意一个桌吃饭,一个床睡觉,吕后想下手也没有机会。但小羊只要被狼惦记上,狼总是有机会得手的。这天惠帝一早出去打猎,赵王岁数小,起得没有那么早,惠帝心疼兄弟,想让他多睡会儿,就没忍心叫醒他。吕后听说了,心了话可逮着机会了,让人把鸩毒放到如意的饭碗中把孩子给毒死了。等惠帝回来,兄弟已经死掉多时了。明知道是母亲干的,但当儿子的又能怎样呢?

后人为什么说吕后性格刚毅,具有政治家的手腕呢?主要就是心肠够硬够狠够黑。既然把儿子弄死了,儿子他妈也不能饶过。要干就要干彻底,斩草除根。女人要是报复起人来特别是自己的情敌,手段格外狠毒。她命人把戚姬斩去四肢,挖去双眼,割掉耳朵,灌下哑药,把她变成了一个无手无腿,看不见听不见不会说话的“肉段儿”,她给她取名叫“人彘”,就是“猪人”的意思。

几天后,她把儿子惠帝叫来参观看西洋景。惠帝看了半天也没认出这血肉模糊的东西是个什么新奇动物。吕后笑道,这叫“人彘”,就是你如意兄弟他妈。

惠帝闻听,大惊,继之大哭,说,这哪里是人能做出来的事呀。作为您的儿子,当这个皇帝又有什么意思呢?回到宫中就生了场大病,后来精神也有点不大正常了,每日除了喝酒就是与美女玩乐,再也不去上朝处理朝政了。结果惠帝仅当了七年皇帝就死了,年仅二十三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