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莽的货币改革?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王莽的货币改革一共进行了四次,一次在孺子婴时期,三次在新朝建立后。毫无疑问,王莽的货币改革既无必要,也不成功,彻头彻尾的失败!

一、始建国元年货币改革(第二次货币改革)

始建国元年正月,王莽下旨废除错刀、契刀及五铢钱,发行小铢(一钱)和大铢(五十钱),为防止民间私铸,下令禁止私藏铸钱的铜和炭。自此,王莽改革最大的败笔,货币改革拉开帷幕。

按史书说法,王莽之所以改革货币,是因为王莽觉得“刘”字里面有“金”、“卯”、“刀”组成(繁体刘字),所以汉朝时用的金错刀、契刀,甚至包括刚卯配饰都必须废除。这种说法太牵强附会,新朝货币改革实际上是因为当时的货币确实存在很多缺陷造成,只是王莽也没改好。

以今天经济学理论套用,汉代货币市场类似于“金本位”时代(发行货币的总量与实际的黄金储备等值),即货币的“价”与它实际的“值”要匹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文铜钱,从铜矿开采,到铜的冶炼,再到最后铸成一枚钱币,它所耗费的成本和附加值,就应该等于它的面值。

“金本位”时代,要求发行纸币的总面值必须要跟实际的黄金储备等值,超过黄金数量发行就出现货币贬值,低于黄金数量发行就出现“紧缩”。同样,如果面值一文的铜钱,在铸币材料上所耗费成本低于一文,那么就出现“价大于值”,“价”与“值”的差额就是利润,两者差距越大,利润越高,民间就会出现私铸钱币的现象。

反过来,“价低于值”是不是就没问题了呢?也不是,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铸币出现亏损,二是老百姓会把钱币藏起来,甚至把原来铜钱融化了掺入低廉的金属,再把它铸成“价大于值”的假币。

总之,按照经济规律,货币必须正常反应它的价值才不会出问题,否则一定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动荡。按照这个基本准则,我们发现新朝的第一次货币改革就隐含了巨大的危机,“大钱五十”就是一个严重的“价大于值”的货币。

王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所以他企图以行政的手段干预经济行为,认为只要掐住了铸币的原材料铜和炭,即便有人想私铸也做不到。在经济学面前王莽显得太幼稚,再强大的国家机器都斗不过人心,在巨大利益面前的人心,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刻的人心!

二、 始建国二年货币改革(第三次货币改革)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十二月,王莽再次改变币制,这次币改力度更大,也更要命。他一次性发布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即金(一种,一斤值万钱)、银(二种)、龟甲(四种)、贝(五种)、钱(六种)、布(十种),统称“宝货”。

金和钱是当时流通货币(金被称为“上币”,钱被称为“下币”),王莽在原有两种钱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种面值。布币并不是用布做的钱币,它的材质也是铜,形状像个铲子,所以也叫“铲布”,设置了十个面值。银作为货币,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但显然没有流传,所以面值情况不详。

奇葩的是,龟甲和贝这两种中国远古时代的货币竟然重出江湖,而且人为地规定了九种面值。

我们来揣摩一下新朝货币改革的出发点。古代货币最大的弊端有几个方面:一是携带不便,太重,太大;二是面值分布不合理,兑换及找零不方便;三是价与值的匹配约束,加重了流通成本。

放在电子货币盛行的今天都不是问题,古代解决这些难度无疑太大了。西汉流行的货币缺陷很明显,一是作为上币的黄金面值太大,重量也大,除了大宗交易,几乎用不上;二是铜钱面值太单一。这导致人们通常携带大量铜钱,极不方便。

所以,新朝货币改革力图通过增加币种,解决携带、兑换找零及流通成本,于是搞了六大品类,二十八种货币。

这就矫枉过正了,币种太多实际上会带过来负效应,谁能记得住二十八种面值之间的兑换关系?搞这么多面值不是方便了民众,而是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麻烦。货币这东西家家户户每天都离不开,简单是第一原则,新朝币改纯粹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尤其是恢复龟甲和贝的货币功能更奇葩。龟甲和贝的货币身份还是在原始社会出现过,是货币极不成熟的雏形阶段,盲目复古,太搞笑。其实关于恢复龟甲和贝为货币的言论,在西汉一直就没停息过,当年师丹就因为龟甲和贝能不能做货币的讨论而得罪了汉哀帝。

汉元帝时期有个大学问家贡禹,也多次上疏希望恢复龟甲和贝为货币,他的理由是,古人不宜昂贵的金属为货币,所以人民不会产生逐利之心,现在用金和铜作为货币,老百姓为利益所惑,成天想着开矿铸钱,人心就败坏了,社会秩序败坏的根源就在这里。

贡禹的话实在是愚不可及,纯粹以道德的视角看待经济问题,就像在哈哈镜前照镜子,不出幺蛾子才怪。无论是币种设置的不合理性,还是龟甲作为货币,说白了就是外行人干内行事,以为儒生就是万事通,实在是用非所人,这也是王莽的一大短板。

二十八种货币,表面上解决了面值的“阶梯”问题,可是却暴露了另一大致命弱点:价与值极度不平衡。尤其是龟甲和贝,从设置上看,它很可能是低于“银”,高于“钱”的币种,“价”远远大于“值”,傻缺才敢收你的龟甲呢!而铲布极有可能是“价”低于“值”,没人舍得把自己手上的铲布花出去。

当时的市场肯定是这样一个局面:买家拿着一堆龟甲和贝跟卖家买东西,卖家直摇头,俺不要龟甲,只收铲布。买家很生气,你当俺缺心眼呐,十几个铲布才抵一个钱,俺还想留着化了卖铜呢!好容易买家和卖家达成一致,还是用“金”或“钱”,可但是,俺没记住这些钱面值怎么换算......,算了,俺拿南瓜跟你换半袋米行不?

到头来,新货币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把市场彻底搞乱了。为了防止民间私铸,新朝发布了第一道与王莽的仁柔不相称的法令:一家盗铸,五家连坐!法律这东西,如果你定得不合理就成了人民的陷阱,再严格也没用。面对不断出现的盗铸,王莽不得不调整货币品种和面值。他越是力图纠偏,问题越严重,今天发行的货币明天就废止,后天你发行的货币谁敢用?朝廷一看,发行情况不佳嘛,再更换......

到这时候,货币改革成了儿戏,朝令夕改,人民无所适从,货币流通几乎陷于瘫痪。老百姓怎么办?冒着风险偷摸使用原来的五铢钱。社会也不可能再退回到“以物易物”的年代,新货币无人敢用,五铢钱成了拯救民生的“黑恶势力”,滑稽得很。

这种混乱的局面维持了一年,新朝被迫宣布币改失败,停止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发行,恢复到始建国元年的大小钱时期。

三、 天凤元年货币改革(第四次货币改革)

天凤元年(公元14年)七月,王莽再次下令货币改革。这次货币改革有两大内容,一是“金银龟贝”重出江湖,二是发布货布和货泉两大铜质货币。这次货币改革相对于始建国二年,对“金银龟贝”的发行品种数量和面值做了一定调整,货布和货泉也调整为各有一个面值,即货布重二十五铢,货泉重五铢。

这是王莽最后一次货币改革,关于“金银龟贝”的改革成效,史书没做交代,估计虽有政令,但形同虚设,无人肯用,亦或者这次改革根本就不包括“金银龟贝”。货布和货泉的发行再次给人民带来灾难,原因还是“价”与“值”的严重偏离。货布的重量是货泉的五倍,但面值却是货泉的二十五倍!也就是说,货布身价虚高五倍!

人民再次陷入混乱,好在新朝发布政令是留了个后门,正是这个后门使得新朝经济没有完全崩溃,这个后门就是:大钱不立刻废止,仍可流通一段时间(六年后大钱才完全废止)。

四、综述

我们来梳理一下王莽主持的四次货币改革:

  • 第一次在居摄二年,发行了大钱、契刀和错刀币。因为大钱相对于五铢钱有二十五倍的“身价虚高”,所以导致民间盗铸严重,本来契刀和错刀币身价虚高更严重,但因为铸造工艺民间解决不了,使得盗铸目标全部放在了大钱上。虽然“价”与“值”严重失衡,但人民也慢慢开始接受了大钱。

  • 第二次货币发生在始建国元年,废除了“价”“值”扭曲严重的契刀和错刀币,同时废除了五铢钱,增加小面值的一铢钱。一铢钱即小钱,面值“一文”,大钱面值“五十文”。笔者认为这次货币改革本身没有问题,契刀和错刀币应该废止,小钱可以有效补充经济生活中的“找零问题”(汉代一钱相当于今天4-5元人民币,五铢钱作为最小面值,显然太大了)。问题依然出在第一次货币改革发行的大钱,第二次货币改革还是没有解决它“价”虚高的问题。另外五铢钱的废止其实也值得商榷,完全可以并行,让人民多一种选择,多一些适应期。
  • 第三个改革发生在始建国二年,发行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这次改革完全背离价值规律,是一次灾难性的改革,大量的商人,甚至平民因此破产,严重降低了王莽长期以来在民众中形成的光辉形象。
  • 第四次改革即天凤元年的最后一次货币改革,重点是发行了货布和货泉。王莽本意是对第三次改革的一次纠偏,但“价”与“值”的偏离依然像魔咒一样,死死缠上了大新王朝。货泉本质上是对五铢钱的变相回归,货布是对大钱的价值纠偏(大钱虚高25倍,货布下降到5倍)。

四次改革,除了小钱的发布有意义外,其它的改革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虽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货币在实际运用中的种种弊端,但改革的手段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把《周礼》当成万古不变的真理,盲目崇古,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相反等于火上浇油,严重摧残了本已脆弱的民生。

币制改革,大新王朝的自残事件!

如何评价王莽的货币改革?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在中华历史上共出现三位对中国有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改革家,先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国的公孙鞅,也就是后称商鞅,主要实行了井田制;笫二是汉朝的王莽,称帝改新(朝);再就是现代伟大的改革家邓小平!秦国商鞅和现代邓小平的改革都非常成功,唯有王莽的改革没成功。王莽称帝后下令变法,一是把全国所有的田地改为王田制,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这两制不准买卖,为了平定物价,币制改革了四次,钱越改越小、价却越作越大,这种刮取民脂民膪的手法受到了中小地主和广大民众的强力反对,也就出现了多地的农民领袖起来反抗,只至推翻了新(朝),建立了以刘秀为帝的东汉。

如何评价王莽的货币改革?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王莽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货币改革颁布实施了28种,给老百姓使用带来了极大混乱。后来不得已又废除一部分。他不仅对货币进行改革,对政治制度,官职称谓,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等,都进行了一系列革新。王莽改制是他篡位后很快失败的主要诱因!

如何评价王莽的货币改革?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不要以成败论英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