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解忧公主,听说是罪犯家属,是怎么回事,她有什么事迹?
解忧公主是汉室宗亲,她汉武帝时期远嫁乌孙,承担起汉乌和亲的政治重任。她一生忍辱负重,克服重重困难,为西域的稳定做出了不朽功勋。而她则是楚王刘戊的后人,刘戊就是当年与吴王刘濞,共同策划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的国家罪人。所以,解忧公主确实是罪犯家属。
汉朝时期,西域一直是困扰汉帝国政治稳定的外部因素。北面有强大的匈奴,西面有大大小小三十六个国家,其中以乌孙、大宛、康居势力最强。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连通西域,共同对抗匈奴的目的,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打开了汉民族与西域各国的交往之门。
太初二年(公元前101年),长安迎来了乌孙国的使臣,他们向汉朝求娶一名公主,以续汉乌联盟。
此时,匈奴人在汉军的打击下元气大伤,但匈奴人离西域更近,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力更大。长期以来,西域各国在匈奴人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一直处于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摇摆的状态。以乌孙国为代表,乌孙昆弥(王)同时娶了匈奴公主和汉朝公主为左右夫人,两边都不得罪。
不久前,奉命和亲的汉朝细君公主不幸早逝,乌孙为了保持以往的平衡格局,欲再求娶公主,以保汉匈势力在乌孙的平衡。汉武帝当然明白其中的重压性,乌孙是西域最大的一个国家,它对大汉在西域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一番精挑细选后,汉武帝相中了一个人选:刘解忧。
刘解忧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解忧公主”。跟汉匈和亲,以宫女冒充公主不太一样,刘解忧拥有半个公主身份,她是皇室宗亲之女。
刘解忧是楚元王刘交之后,楚王刘戊的孙女。有文学作品称,刘解忧的名字是爷爷刘戊亲自给取的,这不是事实。刘解忧大约出生在公元前120年左右,此时她的爷爷刘戊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祖孙俩根本没见过面。
刘戊死于自杀,原因是他和吴王刘濞,共同组织策划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后期,刘戊见败局已定,自知难逃一死,便自杀身亡。家里人将他匆匆忙忙,下葬于今天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90年代,楚王陵被考古发掘)。
刘戊自杀后,汉景帝以刘戊的叔叔刘礼继承楚王王位,刘戊一家从此走向败落,家族成员记录不详。虽然汉武帝后来对被夺爵的刘氏宗亲们给与了恩遇,但从史料记载看,刘戊的子孙应该没有被封侯,所以刘解忧家族此时顶多是享受一些生活补助,丝毫没有任何政治待遇。
不过她的现状恰好适合和亲乌孙。诸侯王们,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西域,一则西域条件太差,比不上大汉的富庶。二则生存环境太恶劣,茫茫草原戈壁,刘家的千金怎能受得了这个罪。三则西域各国还有一个让汉人不齿的习俗:乱伦婚姻,比如王昭君嫁了匈奴王父子三代人,刘解忧的前任刘细君也嫁了乌孙昆弥父子两代人。
史书没交代,刘解忧是自愿和亲,还是被迫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刘解忧消失在大汉的边境线上之后,汉人的史书中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名字——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为乌孙国做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大力发展经济,二是促进睦邻友好。大概是刘解忧自幼生活的经历使然,她没有公主的高高在上,相反她对乌孙人民非常体贴。她经常游走于各大部落,访贫问苦,救济灾民,甚至亲临抗洪前线。另外,她积极促成了乌孙与大宛、康居等邻国的通商口岸的建成,不但给乌孙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促进了与周边地区的友好交往。由此解忧公主的贤名传遍西域,她个人也得到了乌孙昆弥的宠爱。
当然,这还不是解忧公主的最主要贡献,她的第一使命是,促进汉乌联盟,防止乌孙倒向匈奴阵营。
实际上,解忧公主刚到乌孙时,面临的环境相当恶劣。她的第一任丈夫军须靡与她的感情并不十分好,军须靡更加喜欢左夫人,匈奴公主。但解忧公主以她顽强的毅力,小心周旋在军须靡、匈奴公主及王公贵戚中间,并一步步提升自己的人望。
不久军须靡病逝,他的弟弟翁归靡继任昆弥,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按照当地习俗,改嫁翁归靡。幸运的是,翁归靡与解忧公主的感情非常好,他们俩一共生了五个孩子。
但与国王感情好,不等于她就能完全左右政局,实际上乌孙的政治,一直处于“亲汉派”和“亲匈派”相互制约并共生的状态。匈奴和汉帝国国内的风吹草动,都会对乌孙的政治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汉朝国内的斗争很复杂,很多时候刘解忧并不能得到祖国的支持,她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寻找那种飘渺的存在感。
汉昭帝期间,匈奴为了改变乌孙亲汉严重的倾向,曾经以武力威胁乌孙交出解忧公主。面对匈奴的入侵,乌孙国内“亲匈派”尘嚣喧上,要求以解忧公主换取与匈奴的和平。内外交困的解忧公主不为所动,在巨大压力下,一边与各派势力周旋,一边多次派遣使臣请求母国出兵相救。直到朝廷解决了内部问题,才派出了军队,与乌孙两路夹击,重创了匈奴人。
翁归靡去世后,解忧公主又不得不改嫁军须靡与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泥靡。这个泥靡性格暴虐,与解忧公主不和,很不得人心。解忧公主就计划联合汉使,在酒宴上除掉泥靡,可惜计划失败,泥靡受伤逃跑。
刺杀计划的失败给解忧公主带来巨大危机,她先受到泥靡的围攻,被汉军解救后,又受到不明朝廷意图的汉使的审讯和殴打。如果不是向汉宣帝上疏说明乌孙真像,恐怕她就差点死在自己人手上!
就这样,刘解忧像一个孤独战士,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汉帝国西域安宁的事业中,也以她的行动,洗刷了祖父当年给家族带来的耻辱!直到她年近七旬,再也无力奉献了。她上疏汉宣帝,表示思乡之情,希望回国,能死在故国家乡。
面对解忧公主的上疏,汉宣帝大为感动,下旨派汉使去乌孙,接回刘解忧祖孙三人,以公主之礼优待。两年后,解忧公主在长安病逝。
历史上著名的解忧公主,听说是罪犯家属,是怎么回事,她有什么事迹?
一、解忧公主其人
解忧公主是楚元王刘交之后。刘交是刘太公第四子、汉高祖刘邦异母弟。刘邦称帝后,封其弟刘交为楚王。楚王传承到第三代刘戊,也就是解忧公主祖父手里。
由于刘戊参与汉初的“七国之乱”兵败后自杀。其家族沦为罪人,解忧就出生在破落的楚王府一间偏狭简陋的屋子里。所以说,其为罪犯的家属也不为过。
二、乌孙和亲其事汉武帝时期,随着骠骑将军霍去病、大将军卫青的去世,汉武帝对匈奴的策略由军事转为政治为主,加紧对西域的活动,进一步实现张骞的“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构想。
乌孙国作为西域大国,在汉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随着张骞的出使乌孙昆莫对汉朝的好感增强,匈奴开始扬言威胁,乌孙国王猎骄靡提出和亲要求。
于是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被封为细君公主远嫁乌孙。乌孙老国王猎骄靡迎娶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同时迎娶匈奴公主为左夫人。不久,老国王昆莫传位给其孙岑陬军须靡,并命汉匈两位公主改嫁其孙军须靡。匈奴风俗与乌孙风俗相近,匈奴公主很痛快的接受了;细君公主上书汉武帝寻求帮助,结果汉武帝命"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公主只能很痛苦的答应嫁给新国王军须靡。
细君公主在嫁到乌孙第五年在抑郁中而终,军须靡再次请求和亲。就这样罪臣楚王刘戊之孙女被封为解忧公主远嫁乌孙,接替细君公主完成和亲任务。
解忧公主先后嫁给三任乌孙国王第一任国王军须靡,猎骄靡长孙
军须靡与匈奴公主生子泥靡,号狂王,后成为乌孙国王;与细君公主生女少夫;与解忧公主无子嗣。
第二任国王翁归靡,号肥王,军须靡堂弟
解忧公主与翁归靡先后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①长子元贵靡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曾被翁归靡立为王储,乌孙国分裂后为大昆弥(大乌孙国的乌孙王);②次子万年曾留学长安,受到年老的莎车国国王喜爱,被迎立为莎车国王,后匈奴使离间之计,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征发动宫廷政变,万年在平叛中壮烈牺牲;③长女弟史曾在长安学习乐舞艺术,被龟兹国王绛宾迎娶,夫妻二人将汉家礼仪传到了西域、龟兹歌舞东传到中原,成就一段姻缘的佳话;④三子大乐是乌孙国的大将,立下无数战功,在乌孙国的历史上堪为中流砥柱、政绩斐然;⑤幼女素光嫁给乌孙翮侯,克勤克俭、内善理财、外能辅政,美名妇孺皆知、无人不赞。
匈奴公主与翁归靡生子乌就屠,乌孙国分裂后为小昆弥(小乌孙国的乌孙王)。
第三任国王泥靡,号狂王,军须靡之子
解忧公主与泥靡生子鸱靡。
泥靡作为匈奴公主之子,当然亲附匈奴。后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者卫司马魏和意、副侯任昌定计谋杀泥靡,酒宴上泥靡被砍伤逃走;泥靡后被翁归靡之子乌就屠所杀。
后来乌孙国一分为二,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昆弥即国王),统六万户;立乌就屠为小昆弥,统四万户。
随着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公主的孙子星靡即位为大昆弥,由于软弱乌孙国内的势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觉得自己在乌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于是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汉宣帝为之动容,派人将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及三个孙子迎接回到阔别整半个世纪的长安城。
解忧公主是对汉朝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之一;为了大汉的和平与安定,不计个人的利益与得失,毅然接受使命,远嫁乌孙,稳固了大汉边界的安全,促进大汉和乌孙之关系,为大汉和乌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史上著名的解忧公主,听说是罪犯家属,是怎么回事,她有什么事迹?
解忧公主👸确为七国之乱邦凶楚王刘戊之孙女,刘交之掌上明珠,为瓦解打击匈奴势力打通丝绸之路,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才令宗室女远嫁西域今伊梨一代的乌孙国,乌孙国地域广扩念概今大部哈萨克斯坦,解忧公主年轻气盛,貌美如花,金枝玉叶,为了维护大汉帝国利益,忍辱负重远徒千里來到乌孙国,而乌孙王昆弥年老体弱,不忍辜负了大汉帝国美意,乃思解忧另嫁其孙靡以结良缘,不想未几年可汗逝去,💆按胡俗解忧有嫁于可汗长子为妻,解忧一生复嫁乌孙王三代,可谓劳苦功高,矢志不渝,坚守君命为大汉帝国作出了伟大贡献,她有多子几女,后乌孙分化成二部,其子仍为大昆弥,另一子去刹车作了莎车王,有一女嫁于龟兹王为皇后,纵观解忧公主一生由刚去时吃不惯奶食牛羊肉,到住不惯毯房草原之地,到其后为了国家利益,大智大勇,几经身死存亡,化解了几十次匈奴分化弱化汉乌联盟的企图功高盖世,无语言功,,,她帶的另一位侍女冯僚在她归汉后,仍为祖国统一尽心竭尽全力。解忧公主到晚年苦思冥想家乡之美,乃上书汉宣帝请求回归故里,,,,汉宣帝念其功高盖世,年以尽七旬,感怀她的丰功伟绩,乃派使迎回,其祖孙男女三人,入朝相见,宣帝见她白发苍苍,倍加怜惜,特赐她田宅奴婢,俾的养老,过了二年余,一代伟女解忧公主仙逝于家乡,其所代三孙女为其守孝叹思多年。后由于解忧仙逝乌孙复乱,冯僚乃上书汉宣帝复归孙孙国以助星靡稳定局面,宣帝下旨准往,并派五百余骑护送到乌孙国,很快控制了局面,稳定了局势,后冯夫人有美嫁乌孙右大将为妻,续了解忧伟业,致今伊梨地区的懂历史的人们,称汉人为他们的舅舅呢。
历史上著名的解忧公主,听说是罪犯家属,是怎么回事,她有什么事迹?
一般人都知道王昭君出塞匈奴和亲的故事,很少知道在王昭君之前的解忧公主。事实上,在解忧公主去世十六年后,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亲匈奴。
解忧公主以罪臣之女身份远嫁乌孙,实现了汉朝与乌孙的友好,极大的牵制了匈奴,可谓是西汉的英雄,可歌可泣。我们知道。秦汉一直受匈奴的袭扰,汉朝采取文武政策,有时和亲,有时动武。联合匈奴西边的大国乌孙夹击匈奴,是一个好的策略。
《汉书·西域传》中这样写道: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解忧公主出生皇族,先祖是刘交,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弟弟。(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公元前101年又将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远嫁和亲,忍辱负重
才女佳人的解忧即将奔赴遥远的西域,她并不畏惧和亲公主肩负的重任。公主初到乌孙时嫁给军须靡,岑陬是他过去的官号,位居右夫人的解忧公主遇到两个大难题,一是多年没有怀孕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开心;汉朝与匈奴的战事多有失利,乌孙王军须靡又因病去世。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乌孙国的习俗改嫁给了号称肥王的翁归靡,二是解忧公主始终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终处在亲汉派和亲匈奴派的矛盾冲突,和宫廷王位争夺战的险象环生的逆境中,忍辱负重的解忧公主志向坚定,极力维护汉朝和乌孙的联盟。
或许是与肥王情投意合,解忧公主再嫁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运筹帷幄,友好使者
解忧到乌孙国后,积极参与政事,致力于汉乌友好。汉昭帝末年(前74),匈奴壶衍鞮单于调遣大军,以车师国为跳板,长驱直入乌孙腹地,先后吞并乌孙东部恶师(今新疆乌苏市一带)、车延(今新疆沙湾县一带)等大片乌孙国土,大肆掳掠民众和畜产;并且派出特使到乌孙国,威逼乌孙王背叛汉朝,交出解忧公主方能罢兵。
乌孙国内风雨欲来,主战,主和派激烈斗争。解忧公主临危不惧,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政治胆识,说服了翁归靡,首先由解忧公主上书,奏明乌孙国的危难情势,向汉朝请求支援。从汉昭帝病危到驾崩,救援乌孙的奏议拖了又拖。在这内忧外患的三四年中,解忧公主费尽心力,团结乌孙贵族,奋力抗击匈奴的侵略的颠覆,使匈奴大军始终不能进入伊犁河谷。汉宣帝即位后,解忧公主又和乌孙王翁归靡联名上书汉廷,力陈乌汉联手,两面夹击匈奴的却敌之策,乌孙国和汉朝的和亲联盟理应得到有力验证。一直到汉宣帝即位两年后,汉朝终于派出五位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联合反击匈奴。这一场著名的战事中,乌孙国的精兵在汉朝大军远未到来之前,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的直捣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老巢蒲类海。
称雄百年的匈奴一蹶不振,雄风不存。许多匈奴的属国纷纷宣告独立,匈奴壶衍鞮单于不敢和汉朝公然对抗。自此,解忧公主的威望高涨无比,汉朝和匈奴的对峙局面也由此乾坤倒转。
风雨半生,叶落归根
解忧公主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年逾七十之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汉天子怜悯她的境遇,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
为了大汉江山,解忧公主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的满腔的心血智慧,先后嫁给父子两代三位国王,身历四朝变迁,历尽沧桑,受尽委屈,经过了无数惊涛骇浪,血雨腥风,一身担起两国数十年的和睦安宁。
解忧在长安安享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去世。
卫青、霍去病沙场大战匈奴可敬可泣,解忧公主在另一条战线忍辱负重,远交乌孙,同样令人起敬!
她是对汉朝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之一。她为了大汉的和平与安定,不计个人的利益与得失,毅然接受使命,远嫁乌孙,稳固了大汉边界的安全,促进大汉和乌孙之关系,为大汉和乌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史上著名的解忧公主,听说是罪犯家属,是怎么回事,她有什么事迹?
刘解忧,彭城(今徐州)人,乃参于“七国之乱”的刘戊的孙女,故为罪人之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1年),为延续与西域乌孙国的军事联盟,共同抵御匈奴,被封为“公主”,远嫁乌孙国。一嫁军须靡,二嫁翁归靡,三嫁泥靡。主要事迹:协助汉乌联盟打跨匈奴,致使匈奴从此一蹶不振。张歆艺、袁弘等主演的古装电视剧《解忧公主》主要讲的就是这位大汉公主的具体事宜。
历史上著名的解忧公主,听说是罪犯家属,是怎么回事,她有什么事迹?
是罪犯家属没错,这事儿还要从解忧公主的父亲说起。
解忧公主的祖父是刘戊,刘戊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弟刘交的孙子,也算是地地道道的皇族,封号楚王。汉景帝时期,大名鼎鼎的薄太后去世,天下皇族都要服丧的。这刘戊在服丧期间饮酒作乐,这可是大不敬。刘戊被告发以后,汉景帝就把他训斥了一顿,削减了刘戊的封地。刘戊一生气,跟着吴王刘濞造反了,也就是历史上的七王之乱,这家伙也参与其中。被周亚夫打败,自杀。平定七王之乱后,刘戊一家就成了反叛罪臣。
解忧公主就这样被父亲连累,成了罪臣家属,长期受到排挤和猜疑,生活过的十分艰难。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弱女子,会在日后名扬四海。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因为被远嫁乌孙和亲之事而整日悲悲戚戚,郁郁而终。但和亲还是要进行的,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下诏封罪臣之女刘解忧为公主,远嫁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岑陬,本也不错,初时生活还是很风光的,毕竟是代表大汉而来,长的又漂亮,但慢慢也出现了一个恼人的问题。多年无子,这可是个大事儿。过了些时间,老公还因病去世了。
依据乌孙传统,解忧公主改嫁了肥王翁归靡,翁归靡原本是解忧公主的小叔子。这下一连生了5个子女,看来这不孕不育真不是解忧公主的锅。翁归靡死后又一次改嫁了乌孙公主的儿子泥靡,生有一子。
解忧公主远嫁匈奴,先后嫁给三任乌孙王,在乌孙期间极力维护乌孙和大汉的联盟关系,遏制匈奴。快70岁时,上书大汉皇帝,乞怜对故乡的哀思,希望死后可以把骸骨带回大汉安葬。皇帝很感动,下旨迎回解忧公主。公主回国时,已经年满70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