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时期的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

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中有一个情节:少年康熙爱上了终日伺候在他身边的一位侍女,可是无论多情的皇帝如何表达爱慕之情,身为奴隶的侍女始终没答应。

这个侍女名字叫苏麻喇姑,是孝庄太皇太后的贴身侍女。

实际上这段剧情跟历史事实一点不沾边,苏麻喇姑并不是电视剧里所说,是康熙的“姐姐”,她的年龄跟跟康熙的奶奶孝庄太后相仿,比康熙足足大了四十二岁,俩人之间不可能有爱情。

苏麻喇姑出身于贫苦蒙古族家庭,自幼没入科尔沁贝勒府为奴,负责伺候寨桑贝勒的二女儿布木布泰。这个布木布泰就是后来孝庄皇太后,苏麻喇姑作为布木布泰的陪嫁来到爱新觉罗家族。

就是这样一位出生低贱的奴隶,她取得的殊荣却是一般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康熙皇帝视她为亲人,把皇十二子胤裪交由她抚养(皇室规定,嫔级别以下的女子没有抚养皇子的权利)。她去世后,身在西北的康熙皇帝下旨,让她的遗体多停留七日,等他回京见最后一面后再入殓。

出殡那天,康熙要求所有在京的成年皇子都要出席葬礼。胤裪礼如孝子,一直住在殡宫,替她守灵、供饭诵经。丧期过后,康熙下旨,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与孝庄太后的安置在一起。

苏麻喇姑之所以获得超越礼制的殊荣,与康熙皇帝对她深深的爱有很大关系,这种爱不是男女爱情,而是母子之爱。

康熙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加之幼年时出宫避痘,长期得不到母爱,用康熙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那段时间,负责照顾康熙生活起居的就是苏麻喇姑,正是苏麻喇姑补充了康熙缺失的爱。

康熙也常常以“额涅”(即母亲)称呼苏麻喇姑,足见他二人“母子情深”。

除了照顾康熙的日常生活,苏麻喇姑还是康熙的启蒙老师。她本是蒙古人,不通满文,但陪嫁到爱新觉罗家族后,苏麻喇姑开始学习满语,聪慧且勤奋的她竟然很快精通满文,并写得一手好字。

如此苏麻喇姑一人扮演了三个角色,既是康熙的保姆,又是他的老师,还是他的“母亲”。

事实上,苏麻喇姑后期还扮演了一个角色:家长。康熙子女众多,她把博大的爱,都体现在了康熙的这些子女身上,他们兄弟之间为了权位斗得你死我活,但无论他们怎么斗,到了苏麻喇姑这里就只有一个身份——孩子。

苏麻喇姑病重的时候,斗得乌鸡眼似的胤祉、胤禛、胤禩等几位皇子,可以齐刷刷地同时出现在她的病榻前,那一刻他们才是血脉相同的兄弟。这一点,连身为父亲的康熙也无法做到。

作为一位仆人,对主人的爱是一件很难把握的事,爱少了显得生分,爱多了有“越位”的嫌疑。像苏麻喇姑那样,对皇帝一家爱得如此浓烈,又那么恰如其分,深得主人一家的尊敬,真是一个奇迹。

除了爱,苏麻喇姑还是个能力出众的奇女子,她对皇室是有大功的。作为孝庄太后的得力助手,苏麻喇姑冒险帮她传递信息,协助顺治意外登基。

多尔衮曾经一度野心膨胀,苏麻喇姑冒着杀身之祸往来于孝庄、顺治和多尔衮之间,最终促使多尔衮决定还是安心做一个辅政的“周公”,对清廷的政治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做这样的事,除了忠心,更需要勇气、胆魄和智慧,苏麻喇姑很出色。

另外,苏麻喇姑还擅长制服设计,清朝官员及宫廷人员的冠服厘定就有她的重要贡献。她结合了满、蒙、汉传统服饰的特点,并根据朝廷的要求,设计出了一整套冠服,并亲手制样。有人说,脱胎于清室女子的旗袍,就是苏麻喇姑设计的。

对苏麻喇姑来说,她对主人还有一个深入骨髓的忠诚和崇敬。孝庄之所以能视她如姐妹,最初就是因为苏麻喇姑的忠诚。

后来苏麻喇姑在孝庄太后的影响下,开始礼佛。佛家的教义更强化了她对皇室的忠诚,以至于皇帝成了她心目中的“神”。

在她病重的时候,御医给她开了药方,她全然不顾病危的警告,让皇子们给远在西北的康熙去信,说:只有皇帝赐的药才能救她的命!

常理来说,“神”总有一种距离感,越亲近的人越难有“神”的认同感,苏麻喇姑竟然对自己从小抚养大的康熙皇帝有了神一样的崇敬。

这就是苏麻喇姑,一个集才能、忠诚和爱于一体的奴仆,一位主人视她为家人,她却没有恃宠而骄,始终“为主子念佛祈福”,以爱回报主人一家。

苏麻喇姑有个怪癖:终生不洗澡,每年只在春节前用少量水擦洗身体,并将用过的水烧开喝掉。估计这跟她的信仰有关系。

苏麻喇姑终生未嫁,康熙四十四年,93岁的她寿终正寝。

为什么康熙时期的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

苏麻喇姑,本名苏茉儿,实际上“苏麻喇姑”是在她去世之后对她的尊称。苏麻喇姑一生的经历可谓是颇为传奇,特别是她仅仅凭借着一介宫女的身份,便赢得了顺治、康熙、雍正三代帝王的极度尊崇,无论是在生前,还是在身后,都享有了极高的殊荣和地位,从而成为了整个清朝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宫女”。

然而,苏麻喇姑却有着两个非常“奇特”的生活习惯,其一是她一年只洗一次澡,其二就是她生病了从来不治病吃药。

只不过,这两个在常人看来有些无法理解的生活习惯,对于苏麻喇姑来说,却是坚持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的最好体现。

苏麻喇姑“奇特”的生活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并且她也坚持了一生。

苏麻喇姑,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之后被科尔沁贝勒寨桑看中,让其成为了自己二女儿的贴身侍女,而寨桑的这个女儿,便是历史上的孝庄太后布木布泰。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苏麻喇姑与孝庄之间便开启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主仆情谊。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不满13岁的孝庄正式嫁给皇太极成为其侧福晋。而苏麻喇姑也就此离开了蒙古草原,跟随孝庄来到了盛京,继续担任孝庄的贴身侍女。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苏麻喇姑的出生年月,但是按照当时的惯例,苏麻喇姑应该与她的“主人”孝庄年龄相仿,所以这个时候的苏麻喇姑应该也就是十二三岁的样子。

而也就是这此前十多年在蒙古草原上的成长经历,给苏麻喇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使其一生都铭记这草原的生活传统。

在初代礼亲王代善的六世孙、即第九代礼亲王昭梿所著的《啸亭杂录》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苏麻喇姑的记载: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性巧黠,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仁皇帝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故宫中甚为高品。至康熙壬午始逝,葬以嫔礼,瘗于昭西陵侧,以示宠也。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这其中的“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便对苏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事情的描述,意思是说苏麻喇姑只有在每年除夕的时候,才会用少量的水擦拭身体,洗去全身的污秽,并且还要将这些洗完身体之后剩下的“脏水”全部喝掉,以表示忏悔之意。

其实这样的习惯与苏麻喇姑从小生长、生活的环境的密切相关。由于蒙古草原极度缺水,牧民们是惜水如金、爱水如命,他们认为浪费水是会遭受上天惩罚的行为,因此他们都是整年不洗澡的,而即便是在每年除夕的时候为了迎接新年会用少量的水擦拭完身体,但在洗完之后将这些水喝掉,并且还要进行忏悔,以祈求上天不要降灾难于他们。

因而苏麻喇姑如此,就是保持了她在蒙古草原时期的生活传统,并且还将此坚持了一生。

至于苏麻喇姑一生没有看病吃药,也是与当时蒙古牧民在草原上的传统密切相关。

当时的蒙古诸部,早已信奉了藏传佛教,苏麻喇姑亦是如此,并且她还是非常虔诚的信徒,所以,在她生病的时候,首先选择的便是祈祷。与此同时,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时期蒙古部落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的落后,牧民们也是缺医少药,根本不能像中原地区的人那样得到有效的治疗,更加没有树立有病就医的观念,相比之下,他们更认为这是上天对于他们的惩罚,因而只会默默接受与虔诚祈祷。

于是乎,苏麻喇姑在其年老病重的时候,哪怕是康熙皇帝亲自劝其进药,她也已然选择了拒绝,终生都没有打破这一传统。

不过,苏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去世的时候,也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寿了,可见苏麻喇姑本人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还是非常好的。

苏麻喇姑,当之无愧的“清朝第一宫女”。

苏麻喇姑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与殊荣,不仅仅是因为其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与孝庄有着数十年的亲密情谊,更为重要的是,她是真的有“恩”于顺治、康熙这两代帝王的。

顺治皇帝登基之初,摄政王多尔衮专政,并且为了更好的控制顺治,多尔衮有意将顺治与其母亲孝庄太后进行了“隔离”。这一时期,孝庄与顺治之间的联络,全靠苏麻喇姑来实现,并且孝庄也通过苏麻喇姑,将自己的教诲传递给了年幼的顺治,这就使得苏麻喇姑成为了顺治在这一时期实际上的“老师”。

而对于康熙皇帝来说,苏麻喇姑的“恩情”那就更重了。

幼年时期的康熙曾因染上“天花”被安排在宫外,其实当时孝庄和顺治并不重视康熙,这样做更多的就是已经将其“放弃”了。但是在苏麻喇姑的悉心照料下,康熙竟然最终痊愈了,这就相当于苏麻喇姑对于康熙有着“救命之恩”。

而在这之后,苏麻喇姑也对康熙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导,特别是在汉字与书法上,给予了康熙重要的培养,使得康熙对此颇为感念。

“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后来顺治皇帝去世后,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继位,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极为良好的文化修养,这与苏麻喇姑的教育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后病逝,为了不让苏麻喇姑感到过度的伤感与孤独,康熙将十二胤祹安排给了其抚养。

在此之前,康熙都只是将自己那些出身比较低的皇子,交给其他级别较高的后妃抚养,而如今康熙却将自己的皇子交给了苏麻喇姑,一方面,这便是对于她的极度信任,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康熙是根本没有拿苏麻喇姑当做“外人”,而是将其视为了自己的“家人”。

胤祹在苏麻喇姑的悉心照顾下,不仅得到了极为全面的培养与健康的成长,同时,其也受到了苏麻喇姑的深刻影响,心性也极为平和,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祹并没有参与到康熙朝晚年的那场“九子夺嫡”之中,进而得到了雍正、乾隆的善待,成为了所有康熙皇子中最为年长的一位。

当然,对于苏麻喇姑的抚养与照顾,十二阿哥胤祹也非常的感念,于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苏麻喇姑去世后,其也主动提出要为苏麻喇姑守陵。

“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

康熙听后非常感动,随即以“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请”,同意了胤祹的请求,同时安排其他皇子则每天一人轮流着给胤祹做伴。

而苏麻喇姑也就此极为难得享受到了由皇子为其守陵的殊荣。

众所周知,在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皇帝没有将其下葬,而在将其的棺椁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长达37年之后。而在苏麻喇姑去世后,康熙除了按照嫔礼为其治丧外,还将她的棺椁停放在此,定期进行祭祀。

这也使得苏麻喇姑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按照妃嫔礼仪治丧下葬的后宫宫女。

雍正三年(1725年),在雍正皇帝的主持下,孝庄太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后,与此同时,雍正在昭西陵东墙外为苏麻喇姑另建一座陵寝,用以安葬苏麻喇姑,使得孝庄太后与苏麻喇姑能够继续她们之间的主仆情谊。

为什么康熙时期的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

苏麻喇姑,初名苏茉儿,病逝后才被宫中众人尊称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是清初历史上一位罕见的特殊人物,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从蒙古草原来到千里之外的皇宫,从选为孝庄太后的侍女开始,可能就注定了她传奇的一生。

从入皇宫开始,她就与清皇室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身份仅仅是一名侍女,却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宛如家人;她在宫中的名份并不算高,与皇室也不存在亲缘关系,死后却被葬以嫔礼,她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个朝代,见证了其间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生前受尊敬 ,死后享殊荣,将其称为“清朝第一女官”也不为过。

苏麻喇姑有着两个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在每年的除夕之日,才会有少量的清水清洗身体,然后再把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

按照常理而言,苏麻喇姑入宫以后的身份和地位,不可能会面临”用不起水“和”吃不起药“的窘境,那为何会养成这样两种”令人费解“的生活习惯呢?这与她从小生活过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草原儿女”苏麻喇姑,用一生的行为诠释了对“传统”与“信仰”的忠诚

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草原上的一个贫苦的牧民家庭,机缘巧合之下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并安排其入府做侍女,贴身照顾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而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历史上有名的孝庄文皇后。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布木布泰入盛京与皇太极成婚,作为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自然也要随主人一起陪嫁到盛京。苏麻喇姑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从时间上计算,入京时她差不多13岁,也就是说人生的前十三年,苏麻喇姑都生活在蒙古草原上。

而就是这十三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也伴随了她的一生。

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这是书籍中关于苏麻喇姑每一年只洗澡一次的记录,而她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向天神表示忏悔之意。

在蒙古草原上,河流湖泊少、降水量不足,导致水资源极其稀缺,时常发生干旱灾害,这一地理位置因素,让蒙古族养成了天然的节约用水的习惯。喝水都成问题,就更不可能做一些费水的事情了,而恰好洗澡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历史上的蒙古人是很少洗澡的。

对于游牧民族而言,照顾牛羊就是他们每天的主要工作,与牛羊同住在草原上就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这么做就很容易把身上搞得脏兮兮的,所以蒙古人也认为洗澡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事情,也成为了他们的一项传统。

同时,蒙古人认为用水洗澡是一种罪孽,这种浪费水的行为会受到上天的处罚,因此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得不洗澡,他们会在用少量水擦洗身体后,将其当作“圣水”喝掉,以此表示忏悔之意。

有人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而苏麻喇姑一生都保持草原上“终身不”的习惯,她的这一行为,表示其了对“传统”与“信仰”的无比忠诚。

清朝后宫最善良的女人苏麻喇姑---清朝传奇女官

从被选为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开始,苏麻喇姑就开始她传奇的一生。陪伴孝庄50多年,是孝庄最信任的贴身侍女,说是主仆更似姐妹;聪明刻苦,迅速掌握满族文化;顺治、康熙“两代帝师”,组成了她不平凡的人生。

一、担任顺治帝和孝庄太后“信使”,助幼帝登上皇位。

崇德八年(1643年8月9日),皇太极驾崩。当时孝庄文皇太后年仅三十一岁,其子福临也仅仅6岁,可谓是真正的孤儿寡母,皇位也被人觊觎,其中威胁最大的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他们俩不仅手握重兵,且朝堂之上羽翼众多,和这两位大佬争夺皇位,孝庄和福临几乎毫无胜算。而也正是在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时,孝庄和苏麻喇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麻喇姑冒险见多尔衮,多尔衮最终没有做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辅佐幼主的周公,福临继位成为顺治帝。

虽然经过千难万险,顺治帝继承了皇位。可是此时的“幼帝”,只是多尔衮手中的傀儡,空有头衔却无实权,朝中大权完全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为了永远享受皇权带来的优越,多尔衮甚至制定规矩,福临与孝庄母子二人每月只有1次的见面机会,以此来控制顺治帝。

精心谋划才让儿子坐上皇位,孝庄当然不希望福临永远只是个受人牵制的“傀儡皇帝”,年幼的顺治帝也需要母后的扶持的指点。为了帮助福临更快地掌握治国之道,孝庄皇太后需要找一个又有胆识且信得过的“信使”,才干过人、对主忠诚的苏麻喇姑自然是不二人选。在顺治帝亲政之前,他和孝庄之间的秘密联络全是由苏麻喇姑来担任,可以说顺治帝的很多知识都是苏麻喇姑传授的。

二、在康熙帝身上,苏麻喇姑“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最终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盛名

苏麻喇姑第一时间发现康熙感染“天花”,也是她第一时间寻找解决方案和治病需要的药草,才将康熙从鬼门关拉回来。

清朝流行天花(也就是现在的水痘),天花在古代是不治之症,但凡得了天花的人,几乎没几个能健康活下来,翻看历史可以发现清朝很多皇子幼年都因天花夭折。

康熙刚出生时,宫内天花盛行,为此不得不被抱出宫外避痘,从未得到父母之爱。但是远离皇宫并未让康熙逃离“天花”的魔掌,在其3岁时还是染上了天花,幸好他的乳母孙氏和苏麻喇姑不放弃,尽心尽力地照顾他,才让他逃过一劫,成为为数不多痊愈的患者。

康熙帝晚年回忆:“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除了救命之恩,还有启蒙之惠,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康熙帝的生母佟妃出身不高,再加上顺治帝是有名的情种,独宠董鄂妃,所以幼年的康熙可谓是爹不亲、娘不爱。幸好祖母对其宠爱有加,在其出生的时候,就将贴身宫女苏麻喇姑送到玄烨身边照顾他。

说是嬷嬷,却更像启蒙老师。前文有提到,苏麻喇姑这个人非常聪明好学,在孝庄的指导下学习了满语。从玄烨出生开始,就被送到他身边,苏麻喇姑是康熙帝真正意义上的满语启蒙老师,“赖其训迪,手教国书”名副其实。可以说,在康熙帝的一生中,苏麻喇姑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三、以宫女位份,成为抚养皇子第一人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去世,陪伴了50多年的主子离世,让苏麻喇姑精神备受打击,失去了生活的动力,陷入无尽的悲伤、孤独、无聊之中,此时的苏麻喇姑已70多岁。康熙帝担心苏麻喇姑的这种状态会影响她的身心健康,所以想找点事情给她消磨时间,恰好自己从小也是在苏麻喇姑的照顾下长大的,让她帮忙抚养自己的皇子再合适不过,为此康熙帝做主将自己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

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表明康熙帝对苏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视。苏麻喇姑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信任,她抚养的胤祹性格温和,不争不抢,在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中,胤祹基本保持中立。也正是他睿智的选择,即使后来雍正即位,他不仅没有遭到打击、排挤,相反还被封为郡王,最终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是康熙帝35个儿子中最长寿的。

胤祹能荣列藩封,参与政务,并高寿而终,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教诲有直接的关系。

胤祹画像

康熙帝感念胤祹的孝心,同意了他的要求。在胤祹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期间,其他皇子每天一人轮流着给胤祹做伴。

“皇子守陵”这种待遇可是很多娘娘都无法享受到的至高荣誉,可想而知,苏麻喇姑在康熙帝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90岁高龄的苏麻喇姑寿终正寝,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虽然苏麻喇姑每一年只洗澡一次,生病从来不吃药,但也不影响她的长寿。

为什么康熙时期的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

她只是一个宫女,死后也享受皇子守陵的待遇;她无任何官职,却堪称两代帝师;她是孝庄和康熙最信赖之人,她就是苏麻喇姑,一个世间奇女子,可谓历朝历代宫女身份之最!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但无论是在电视剧还是历史记录上,一般都还是称呼其苏麻,清宫里的后代太监宫女也喜欢称之为苏麻姐姐。苏麻喇姑则更像是对其的尊称,因为她不仅深受孝庄和康熙的信任,平日里对待皇子公主甚至太监宫女都非常之好,这样的称呼表达了后人对其的尊敬。

谈起苏麻喇姑,必然饶不过清朝前期的最尊贵的女人——孝庄太后。与孝庄太后一样,苏麻也是出身于蒙古科尔沁大草原。不同于孝庄的出身尊贵,苏麻则只是出身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但自幼便聪明伶俐,在一次无意中被科尔沁贝勒寨桑赏识,从此之后苏麻便进入贝勒家中,成为贝勒爷二女儿的贴身丫鬟,而这个二女儿正是孝庄。两人年龄相仿,兴趣相投,虽是以主仆相称,实际上私下里两人互为知心好友。

公元1625年,孝庄嫁给皇太极,苏麻也跟随孝庄一同来到北京,从此离开了两人幼时为伴的科尔沁大草原。从无忧无虑的大草原来到满是城楼高墙的北京,心中难免有所落差,主仆两人相依为伴,加上各种各样的势力斗争牵扯,苏麻温婉娴熟的性格给了孝庄很多支持,也在日后顺治和康熙执政时提供过不少帮助。

在史书上关于苏麻有这样一段记述:“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意思便是说苏麻一年不洗澡,只有在除夕当日以少量的温水擦拭,随后将洗完的水喝下去,以示自己的虔诚。这样的做法难免让人有些不解,她是后宫宫女中身份最高贵的人,深受太过和皇帝喜爱,怎么会一年只洗一次澡呢?这根本不是缺水的原因,而是苏麻是一个潜心向佛的人,有信仰的人。

苏麻一年只洗一次澡的缘由还得追溯到科尔沁大草原时期,那里异常缺水,普通牧民家中更是只敢将水作为日常饮用,而不敢用于其他。所以从小的苏麻便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对待水的态度一直是惜水如金,认为浪费水上天会降临灾难在他们身上。对比那些在清朝建立后只顾享乐的旗人,苏麻身上独有的虔诚和不忘初心也正是她能够深受太后和康熙的原因。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终生未嫁,身前身后都受到极高的待遇。顺治时期作为孝庄和顺治之间的联络员,康熙幼时便作为玄烨的一名老师,授其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麻也是帝师。活到94岁高龄去世后,还康熙十二子胤祹的守陵送终,一生虔诚,忠于爱新觉罗!

为什么康熙时期的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

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这不是羞于启齿的私密丑闻,反而是大清皇宫公开的秘密。除了这个生活“小癖好”,苏麻喇姑还有一个出了名的“小倔强”:无论大病小病,终生不吃药。

换做现代人,听闻身边有人不洗澡,估计早就投以鄙夷的眼光,还得离得远远的。然而苏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清朝皇帝都对她分外尊重。

连皇帝都对她尊重的人,除了皇室长辈,苏麻喇姑应该是一个最特别的存在。她非但不是什么皇亲贵族,反而身份地位平庸,只是一介宫女。

一、苏麻喇姑何人?

“苏麻喇姑是清朝后宫最善良的女人,她卑微的出身丝毫不能掩盖她的高尚品德。”这是《人民网》给予她的评价。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她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因家庭贫困,从小懂事的她便经常帮忙干点活计,以此挣取微薄来贴补家用。

由于她心灵手巧,长得也清秀可爱,一个偶然的机会,苏茉儿被科尔沁贝勒府中的管事看中,将她收进府中,给贝勒爷家的二小姐布木布泰当起了贴身侍女,侍奉二小姐的饮食起居。

殊不知,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大清鼎鼎大名的孝庄太后。她也是顺治皇帝的亲妈,康熙皇帝的亲奶奶。

1625年,13岁的二小姐布木布泰便被哥哥护送到盛京,与大清的开国皇帝皇太极成亲。成为了皇太极的第二个福晋。

就这样,苏麻喇姑便以陪嫁丫头的身份一同嫁进了皇宫,继续陪伴在布木布泰身边。

二、入宫后的苏麻喇姑,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陪嫁入宫后,苏麻喇姑可没闲着。

由于她们来自蒙古,与满族人民的生活习性不同。所以刚嫁进宫的布木布泰一时难以适应,苏麻喇姑便帮自家主子打理一切生活日常,把主子伺候得舒服、舒心。

其他的宫女也都对她的行事能力赞不绝口,布木布泰对她十分信任,宫中的大小琐事,也放手让她去做,苏麻喇姑俨然成为福晋宫中的管家。

苏麻喇姑除了将主子宫中的日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她还不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时刻给自己充电学习。

蒙古族出身的她,入宫不久便精确掌握了满语(清朝的母语),不仅如此,还写得一手漂亮流畅的满文。听说读写,样样精通。

苏麻喇姑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功臣,就是她制定清朝衣冠饰样标准

1636年,皇宫里开始忙着准备制定清朝上下冠服。在物色设计人选时,孝庄便推荐了心灵手巧的苏麻喇姑。

事实证明,慧眼识珠的孝庄并没有看错人,苏麻喇姑也没有让她的伯乐失望。擅长女红的她,在参与设计中,吸收满、蒙、汉等各族服饰的经典之处,将之融合创新,制作出了精美又独特的清朝服饰,这款设计也一直流传后世。

后来,她又成为了孝庄太后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1643年,皇太极驾崩,孝庄的儿子福临才6岁。帝位空悬之下,福临(顺治帝)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在孝庄太后的精心谋划下,福临最终夺得帝位,但是大权却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孝庄母子被多尔衮隔离,无法正常见面。这个时候,苏麻喇姑便成为了母子之间的信息联络站,她不动声色地传达着秘密任务,一直到顺治帝独当一面。

她不仅陪伴了顺治的成长,还照料了呱呱落地的康熙。

1654年,康熙帝玄烨降生,孝庄命苏麻喇姑照顾孙儿。此时已42岁的苏麻喇姑成为了康熙的全职保姆,她也是玄烨"赖其训迪,手教国书"的启蒙老师。

三、“一年只洗一次澡”背后的感动。

前面介绍了那么多,苏麻喇姑虽出身不高,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她对皇室的付出,使皇室早已视她为亲人,为家里的一份子。

这样的一个人生赢家般的存在,荣华富贵肯定是不缺了。

然而在史料《啸亭杂录》记载中有写:“(苏麻喇)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通俗说来,就是指苏麻喇一年只洗一次澡,并且还要将洗完澡后的脏水用来当做饮用水。

这难免让人心生不解,宫中的大红人,为何如此为难自己呢?

终岁不沐浴,不是苏麻喇姑邋遢懒惰,而是她的民族信仰。

苏麻喇姑自小在蒙古过的是苦日子,蒙古大草原气候干燥,水源稀缺。有限的水只能勉强维持饮用所需,根本没有多余的水供其沐浴。

为了节约用水,牧民们也只能委屈自己,做到尽量不洗澡。在他们看来,实现沐浴自由乃是一件非常奢侈且浪费的事情,是一种犯罪,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渐渐地,这种生活方式也成为了一种习惯,包括现代社会,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也确实很少洗澡。

而苏麻喇姑后来随着孝庄进入皇宫生活,也始终保持着一年洗一次澡的传统。

说这是一种生活习惯,大家可以理解了。那么一年不洗澡,身上不会有异味吗?

更何况她伺候的可是太后,以及九五之尊的皇帝呀!

朝臣在面圣之前,都会精心梳洗沐浴一番,以示臣服尊重。而苏麻喇姑每天围绕着主子转悠,若这一身臭气熏天的,怎么可能不惹恼主子的呢?

其实,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每天必不可少的身体整洁还是需要完成的。比如洗手、洗脸,擦背,洗脚等等。

苏麻喇姑只是崇尚节约用水,并不代表她不注重自身整洁。

四、生活习性之二:“终身不吃药”。

既然讲到了苏麻喇姑的生活习惯,那就干脆拓展一下,讲讲她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养生习性吧。

苏麻喇姑早在蒙古生活时期,就信奉佛教。她们生病了,不是选择吃药看病,而是向天祈祷。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根本也买不起药。

当时的蒙古部落生活条件落后,苏麻喇姑更是出身贫寒,所以吃药治病如同幻想。再加上宗教信仰的影响,他们认为生病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所以只会接受并虔诚祈祷,以求自愈。

同样的,她将这个习惯带进了清朝皇宫。皇宫里太医成群,她也始终保持自己的信仰,终身不吃药问诊。

1705年8月,晚年的苏麻喇姑患上了“血痢”,也就是俗称的肠胃炎。她症状严重,持续了十几日,整个人都虚脱了。

被她一手带大的康熙也心疼得不行,知道劝药不成,便给她传了一道圣旨。众皇子按照康熙的旨意,对苏麻喇姑说:“皇阿玛令人在白煮鸡汤掺进了一种草根,能让您尽快回复过来,请趁热服下。”

苏麻喇姑已被疾病折腾得有气无力,但她还是态度坚决:“皇上想让我活下去,我本不该也不能拒绝皇帝的隆恩。只是我从小就不吃任何药。虽说这是草根,但也算是药啊!我是断不能晚年的时候破坏自己一辈子的规矩的。”

无论旁人怎么劝说,这位老人都坚持不破坏自己的规矩,一直到她人生的最后时光。

1705年10月24日,90岁高龄的苏麻喇姑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听闻她去世,整个皇宫的皇子都伤心恸哭,出殡日更是全部到场为她送行。

苏麻喇姑虽一生为宫女,但是她与皇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已被皇室视为自己的长辈。康熙按嫔妃礼仪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太后安置在同一处。这种至高的待遇,放眼古今,也只有苏麻喇姑这独一份儿。

灵柩停入殡宫后,皇十二子胤祹主动向康熙提出为她守灵,当时远在宫外的康熙,甚至两次提出示意让遗体再多停留几天,就是为了见到这位亲手抚育自己长大的“额娘”最后一面。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她年少伴随孝庄,从科尔沁大草原到紫禁城。后来又辅助孝庄帮助顺治顺利登基。康熙出生后,她又化身额娘,嘘寒问暖,教书识字。

她信奉佛教,不是出于消遣,而是将佛与忠于皇上、报答皇恩结合起来。晚年的苏麻喇姑主要生活内容就是念佛诵经,祈祷大清福泽,祈祷主子万万岁,祈祷自己有生之年多为主子尽心尽力。

“大清第一宫女”,非苏麻喇姑莫属。而她被皇室赋予的这些殊荣,也是当之无愧的。

为什么康熙时期的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

“婆婆”!六岁的苏麻喇姑望着眼前这个慈祥的妇人,从小失去母亲的她,一种天然对母爱的渴望从心中生起,眼噙热泪对孝庄太后喊道。

这一声清亮的童音叫得孝庄心里一颤,把她心底的母性唤起,她竟自俯下身去将苏麻喇姑抱在怀中,转脸对管事太监吩咐道:“这个孩子我要了,再挑个老成点的秀女来侍候她。——孩子,婆婆那里有好多果子,跟婆婆来……!”

有些人注定是要相遇的,他们会在一个对的时间,对的空间相遇,这一生他们不会擦肩而过,这样的遇见刹那间就会碰撞出火花。就这样一个决定大清命运的女人和一个决定自己命运的女人相遇了。

苏麻喇姑是正蓝旗佐领格楞泰的女儿。六岁时母亲抛下她撒手而去。父亲要续娶,求聘于本旗旗主塞洛的侄女,满族姑娘来的干脆径直对媒人说:“你讲给那个格楞泰,人倒也罢了,只是他身边有个累赘,本姑娘不耐烦做人家的后妈。”

适逢这年在旗下遴选秀女入宫,格楞泰便把女儿送进宫来。

没想到的是机缘巧合,苏麻喇姑遇见了孝庄,一声“婆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此以后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从此苏麻喇姑便跟了孝庄太后,太后长天大日头的没事,便逗着她玩,教她识字、读书,讲“三国”故事给她听。渐长之后,还给她讲了不少前朝和本朝典章制度。这苏麻喇姑天分极高,十岁上头,诗词歌赋,诸子百家的文章就读了不少,到十四岁时,就装了满腹的学问。太后自是喜欢,便指派她去侍候顺治皇帝。

顺治因为“爱情”,离宫出家后。八岁的玄烨登基,苏麻喇姑又被孝庄太皇太后派去照顾、辅助幼小的康熙帝,其主要作用也是充当孝庄的眼线,掌握朝中大臣们的动向,给康熙出谋划策。

可以说,苏麻喇姑对康熙皇帝上半生的执政生涯,以及形成自己执政的风格起到了很大作用,甚至很多事都是苏麻喇姑政治主张的体现。

而两个人心照不宣,互相心有灵犀,不过始终没有越过“姐弟恋”的鸿沟,虽有遗憾,也算是互相成全了。这种超越“爱情”的爱情,可以说是一种圆满,不过这是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

不身在其中,何来感同身受呢!让我们通过《康熙王朝》走进两个人的世界,共同体会一下康熙皇帝的超级爱情。

苏麻喇姑与康熙大帝——一朵没有结果的爱情之花

八岁的玄烨被因为爱情“离家出走”的顺治指定为接班人。他的这个任命也被掌握朝廷命运的太后孝庄所认可,这样本来是太后的孝庄,又跃为“太皇太后”。

被孝庄亲切称为“曼妮儿”的苏麻喇姑,又被专职服侍照顾康熙,从此两个人就像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结为“命运共同体”。

康熙上任第一天,是这样的:

在乾清宫西永巷,苏麻喇姑和孙氏将玄烨扶下肩舆。玄烨童心好奇,见院内殿前站满了人,便急着要进去。苏麻喇姑对着他耳朵低声说:“就要做皇上了,不要孩子气,要慢慢地走,越尊严越体面!”说完便同孙氏一同跪送玄烨进内。

索尼做前导,带着玄烨慢慢穿过笔直的人甬道。

君臣六人上了殿阶,索尼上前撩袍跪下,三大臣也都长跪在地。索尼高声道:“请皇太子入殿成礼!”说完一回头,见鳌拜趋跪之间,竟与自己并列在前,等候玄烨入殿,遂回头低声而严肃地说:“请鳌公自爱!”

鳌拜一向对他畏忌。索尼现在虽老得龙钟不堪,但谁都知道,当年他金戈铁马,雄风盖世,连睿亲王多尔衮的账都不买。凭这点老威风,三朝元勋的牌子,从没有人敢碰摸过,所以在索尼面前也只好收敛一点儿。他憋着气跪退了半步。这时廊上廊下,丹墀内外的群臣,见他们跪了,也都忙着跪了下去。

康熙耐着性子接受了贺礼,慢慢站起身来,走到四位顾命大臣前面,将他们一一扶起。一边扶一边问:“你叫索尼?”“你叫苏克萨哈?”“你叫遏必隆?”“你叫鳌拜?”四人一一顿首称臣。康熙道:“先帝大行之前曾说,你们都是满洲豪杰,是忠臣,要朕听你们的话,你们就好办事了!”

四人一听,先帝有此遗命,不胜感激涕零,只因是在新皇柩前即位的喜日子里,不敢哭出声来,只是抽咽唏嘘。索尼以头碰地,回头来对他们三人说:“先帝待我们如此恩重,何以为报?今日嗣君登极,我们四人应当共同立一誓言:我等奉先帝遗诏,保扶幼主,当竭忠尽智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仇怨、不结党羽、不受贿赂、不求无义之富贵,惟以赤诚仰报先帝大恩。若各为自身谋私,违此誓言,天诛地灭,短命惨死。尔等愿立此誓否?”鳌拜虽嫌索尼多事,也只好随着二人答道:“愿!”

康熙不甚明白这些半文半白的话,就连方才自己说的,也是苏麻喇姑路上教的。但那一连五六个“不”却是明白的,是极好的话,于是沉稳地点了点头说道:“好!你们可以跪安了。”

四大臣和议政王带着众官退下,康熙皇帝如释重负,一下子又变成了天真活泼的童子,也不吩咐随驾扈从,便一蹦一跳地跑了出去,倭赫几个忙不迭地追上了他。康熙边跑边摆手道:“你们不要来!”说着一溜烟绕过琉璃影壁,直向跪在甬道上的阿姆孙氏和苏麻喇姑身边扑去。

见康熙跑得太快,孙氏急得喊叫:“我的好老爷子,当心磕了牙!”康熙却像没听到这话似的,一边跑一边格格地笑着:“起来起来!我回来了!”说着一头扎进孙氏的怀抱。旁边的苏麻喇姑为他一边整理后襟一边说道:“现在是皇上了,不能再那么‘你’呀‘我’呀的,应该说‘朕’回来了。”

康熙笑道:“坐了半天,真把人局促坏了,带我去见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吧。”孙氏亲昵地在他脸上轻拧了一把道:“老爷子今日个露脸,我抱着你去!”说着一把将康熙抱起,三人说笑着向慈宁宫走去。四个小太监见圣驾去了,飞跑过来跟在后边。刚转过一条巷口,只听有人厉声喊道:“放下!”

三个人都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原来是副都太监吴良辅站在面前,吴良辅先向康熙赔了个笑脸,板起面孔冲着孙氏斥道:“这样子抱着皇上满宫里跑,成个什么体统?”孙氏素来温顺老实,见吴良辅脸色铁青,有点害怕,讪讪地放下康熙,说:“皇上还小……”

“小?小也是皇上!你道是你自家孩子么?”看到孙氏竟敢回口,吴良辅越发恼怒,大声吩咐小太监:“去,叫慈宁宫首领太监李明村来。”

康熙一时还没有弄清是怎么一回事,见小太监“喳——”的一声要走,忙喊:“回来!”却又不知说什么好,只拿眼望着神色严肃的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先跪下请旨说:“皇上,这件事交给奴才来办可好?”康熙重重地点了点头说:“朕叫你办!”

苏麻喇姑这才转身说道:“吴良辅,谁许你在主子跟前大呼小喝的,摆什么臭威风!”

“你一个下五旗宫女,知道什么规矩?”吴良辅当即顶了回来。

“宫女?”苏麻喇姑冷笑一声,“现在我是钦差,你跪下!”

“嗬?”吴良辅脖子一拧,刚说了一句“你不——”,“配”字尚未出口,苏麻喇姑扬手一掌,吴良辅脸上早着了一记清脆的耳光。“老主子刚刚大行,你就敢蔑视皇上!奉旨,要你跪下!——主子,要不要这样?”

康熙回过神来,才想到是要他“降旨”,忙说:“跪下,掌嘴五十!”

吴良辅见康熙发话了,这才无可奈何地跪下。一个小太监忙上前挽袖扬手要打,苏麻喇姑喝道:“你献什么殷勤!主子是要他自个掌嘴!你就在这儿数数儿——老爷子,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还等着您呢,咱们去吧!”说着三人径自扬长去了。

吴良辅被苏麻喇姑这么蛮不讲理地一闹,气得眼里冒火。看着他们去远了,旁边的小太监还在等着数他自掌嘴巴,由不得羞怒交加,霍地站起身来,一掌打了小太监一个满脸花:“该死的畜生,你也敢作践我!”

“干哥,算了吧,和这种东西计较什么呢?”吴良辅回头一看,原来是鳌拜的从子侍卫讷谟站在身后。讷谟格格一笑:“鳌中堂今晚请客叫你回府一趟,辅国公班布尔善、泰必图侍郎、洛世大人都在。怎么样,来不来?——想出气,容易得很!”吴良辅狠狠地点了点头,对小太监喝道:“滚!”

一天欢喜被吴良辅搅了,康熙很觉扫兴。孙氏和苏麻喇姑随在后边,也是心事重重。孙氏本想乘今儿个万岁爷登极,心里高兴,就便儿把儿子魏东亭的事说一说,把他从巡防衙门调过来当差,一来将来有个出身,二来母子也得常常见面。

她的这个想头,也曾和苏麻喇姑嘀咕过。她知道,这姑娘虽说才十五岁,却是太皇太后、皇太后跟前第一个得力的红人,模样不必说,心思更聪明得很,一句话顶自己十句!不想遇了个倒霉的吴良辅,倒不好再开什么口了。

苏麻喇姑深知就里,却不言语,一路默默地想:“这吴良辅今儿个吃了什么药?这么胆大!”想着,却抢前一步,笑着对康熙说:“万岁爷甭生这些小人的气。今儿要讨个吉利,回头见了太皇太后和太后要欢欢喜喜的,啊!”康熙听了点点头,快步走进了慈宁宫。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个歪在榻上,一个斜坐在下首案前,桌上摆了许多细巧茶食,早就在等着康熙进来。一见康熙稳稳重重地走来,后边苏麻喇姑和孙氏脚踏“花盆底”,手持黄绢丝帕亦步亦趋,二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想:“蛮像个天子嘛!”

康熙朝上请了安,太皇太后一把将他拉过搂在怀里,问长问短:“我的儿,天这么冷,没着凉吧?你皇额娘预备了这么多好东西,拣能克化的多吃一点儿!”

听母亲这么说,皇太后忙吩咐:“苏麻喇姑,把那件紫貂裘找出来给皇帝穿——听张万强说,今儿个你这小人儿当了一天大人,也真难为你了!”

孙氏忙凑趣儿说:“哎呀呀!那么多人,那么大的排场!我跪在旁边心里都直打颤颤。全亏了老爷子是真命天子,才镇得住,体体面面的,就把事儿办了!”

苏麻喇姑取出紫貂裘来,慢慢给康熙披上。康熙走至镶金大玻璃穿衣镜前照了照,很合体,大大方方走到两位老人跟前说:“这裘穿上很好,谢谢皇额娘!”

佟佳氏忙说:“坐着吧。”转身对太皇太后说道,“这些天为顺治爷的事,大家都忙得心绪不宁。我看皇帝还该找个合适的师傅才是。已经八岁了,该读书了。”

太皇太后点头笑道:“是呢,我也在想这件事,前几年读的那几本书都是苏麻喇姑教的,现在得找个大学问师傅才成。不过这事也不能太急,留心瞧着那品行端正、学问渊博的人再说。眼下皇帝跟前要添个得用的人,我看就把苏麻喇姑指给他,早晚侍候也放心些——曼姐儿,你可听着了?”

苏麻喇姑忙蹲身施礼答道:“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懿旨!只是奴才还有下情,不知当说不当说?”

太后忙问:“什么话?”苏麻喇姑道:“奴才跟万岁爷,只能管个知疼着热的,万岁爷当下最要紧的是调几个能干的心腹侍卫。不是奴才斗胆,万岁爷到底年纪还小。古语说,‘人心难测’,难保这么多的朝臣、侍卫里头就没有个使坏心眼的……”

一席话说得两宫悚然变色。太后忙问:“这话从何说起?外头有些什么风声?”苏麻喇姑便根根苗苗地将方才吴良辅喝驾的事禀报了二位中宫。

太皇太后听了忙问:“这吴良辅是怎么回事?还在六宫都太监之上?”太后见问,忙起身赔笑回话:“论理这事曼姐儿和孙婆也孟浪了些。不过这吴良辅原是鳌拜辅臣的干儿子,瞧这点情面,一向没有难为过他。上次召见四辅臣时,商定外头的事全托了索尼,宫内领侍卫大臣是鳌拜做主。佛爷不用担心,他有什么能为?作了乱子横竖有倭赫他们几个呢。”

太皇太后听了默然不语,良久才说道:“曼姐儿心地细,所虑极是。不过皇帝也累了,这事先就说到这里。曼妮子,去侍候他歇着吧。”

康熙向两位老人跪了安,起身随着孙氏和苏麻喇姑走了几步,忽又回身说:“太皇太后,皇太后,大赦诏旨不知明发了没有?”太后听说不禁失笑,忙道:“去吧去吧!又想到这个!那他们都做什么去了?索尼他们上次奉诏时都已安排好了。”康熙听了方才无话,随着苏麻喇姑和孙氏去了。

从这里看出来,苏麻喇姑从康熙没做皇帝,就已经开始照顾他了,并且当他的老师,教他一下学问。别忘这是从小的时候感情,最容易入心的。

康熙正欲再叫,却见苏麻喇姑上身穿着太后赐的杏黄坎肩,下身着荷绿色长裙,在微红的宫灯下显得格外风姿绰约,神态俊逸,手里摆弄着素红纱绢默默沉思,俨然一枝临风芍药,不禁看呆了。他第一次想到,这个平日冷峻泼辣的女郎,有时竟也如此温柔可人:“我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为什么不可以……”想到这里,康熙觉得心跳气喘,又轻声叫道:“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一怔,回身走近康熙,问道:“万岁爷,是不是有点冷?”说着顺手拉起一床夹被要给他盖上。康熙却轻轻推开了,热烈地注视着她,说道:“阿苏,你坐这儿。”

那灼热的目光,任何人都会明白它的意义。苏麻喇姑顿时慌得心怦怦直跳,低头说道:“奴才不敢……”康熙一把拉过她的纤手,轻轻抚摩着道:“这里没人,你只管坐下。”

苏麻喇姑既不能嗔又不能躲,张皇地四面看看,宫女们早已躲得远远的了,只好红着脸挨着康熙身子坐下了。

好一阵两人都没说话,只听殿外的雨刷刷地下,铁马在风中叮当作响。康熙拉着她的手坐起身来,轻声问道:“阿苏,你在想什么?”

苏麻喇姑这时已镇定了许多,略顿了一下答道:“奴才在想一首诗。”

“哦?”康熙坐直了身子,“你倒吟给朕听。”

苏麻喇姑略一沉思,低声吟道:

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

行行复行行,辗转犹含情。

康熙原是满腔的爱恋情思,竟被这首诗洗得一干二净。他松开了手,起身来望着殿外凄风苦雨,不禁黯然泪下,

“哦,不必说了。”苏麻喇姑尚未说完,康熙便摆手让她起来,“祖宗旧训,也并非不可改动,岂不闻《察今》有云‘时易世移,变法宜矣’?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不是汉人?也做了额驸!自今而后,你就叫婉娘好了。”此时,苏麻喇姑真是感激涕零,“奴才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答主子恩典。”

苏麻喇姑出家——因为爱情

苏麻喇姑和伍次友暗生情愫,康熙也也意成全,无奈门户不同——满汉不通婚。

康熙虽然想方设法要有情人终成眷属,可还是遇到了阻力,这阻力竟然是最疼苏麻喇姑的太皇太后。这就难办了!

太皇太后呵呵笑道:“不是这个——论理,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打六岁上这么高就跟我,后来跟你主子,侍候了这些年,和一个公主也不差什么!若是指一个包衣家的人,似乎也太委屈了你;指一个虾(侍卫),又怕得熬炼几年才得出头;如今倒有个称心的——”说到这里便停住不语,细盯着苏麻喇姑。

康熙早听到话风有些不对,见苏麻喇姑也是满脸的不自在,便趁空儿抢先笑道:“祖母见地极是!婉娘的事我也替她想过,须得寻一个文才好的方般配得来。留神这几年,竟是伍先生就好!”

太皇太后起先还满面笑容地听,到后来竟自敛了笑容,缓缓道:“伍先生自也是好,我也不是没想过。但是他是汉人,咱们满人里头有多少女人,都拿去配了汉人,那还成什么体统?”苏麻喇姑听到这里,已知无望,横了心,呆呆地望着太皇太后不语。

“曼姑和别的人不同,下不为例也罢了。”康熙仍不甘心赔笑道,“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还不是做了额驸?”

“那不成,也不能这样比!”太皇太后道,“时候儿不一样,分寸也就不一样。——再说,我已答应了索额图母亲了。皇帝难道还叫我改口吗?”

康熙深恨自己没有早些把这件事禀知太皇太后,此时悔之莫及。方欲再说,只听苏麻喇姑“咕咚”一声跪了下去,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太皇太后道:“奴才自幼儿进宫服侍您老人家,从未违命,今日此事,奴才倒要斗胆驳回老佛爷了!”说着,两行热泪无声地簌簌而落。

“你起来!”太皇太后见她容颜惨淡,声音异常凄楚,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有话尽管讲么。——我们这也是为你好!”

“奴才正要这样说。”苏麻喇姑泣道,“老佛爷和万岁爷待奴才实实恩重于山!奴才一个女子又有什么回报的?什么伍先生,什么索大人,奴才通统不!情愿回去服侍老佛爷一辈子!”

“你这蹄子要作死了!”太皇太后断喝一声。养心殿内外人等见她发怒,吓得大气儿也不敢出。半晌,又听太皇太后叹道:“傻孩子,女人哪有个不嫁人的!难道做姑子不成?”

一语提醒了苏麻喇姑,忙道:“就是做姑子也没什么不好!老佛爷最信仰我佛,曾发愿度剃一个出家人,奴才难道不合适?老佛爷常说一人得道,七祖升天!就是老佛爷百年之后做了菩萨,身边也得有一个龙女服侍么!”

“我也乏了,”太皇太后被堵得无言可对,半晌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了吧。回头皇帝叫人给她预备一下。这是一辈子的事,马虎了我是不依的!”说着竟起驾去了。

康熙默默地将祖母一直送出养心殿宫外,回来见院中人各各惊疑,不住朝里头窥视,没好气地说道:“都给我退下!”他心里很是懊丧。太皇太后带来赫舍里的信儿,本有一天喜气,可全被扫了个干净。

见苏麻喇姑不在正殿,康熙知道她心里不好过,一定躲起来了。他便独自在天井里散步,愈想愈是生气。在深悔自己的同时,又迁怒于索额图:伍先生和婉娘情意相投,这你也是知道的。

你三四个小妾,续一个断弦就敢如此胡搅。朕就偏不能叫你如意!想到此,康熙厉声吩咐道:“来人!叫熊赐履递牌子,来看旨稿!”说着进了殿,自坐在几案旁生闷气。忽然又觉得口渴,端起几上的茶喝了一口,却早已凉了,气得拿起青玉杯子“当啷”一声掼得粉碎。

宫女们方收拾完,熊赐履已来到殿外,高声说道:“奴才熊赐履,恭见吾主万岁!”

“你下去见索额图,就说朕已决意纳苏麻喇姑为妃,叫他早些自寻太皇太后辞婚,休生妄想!”

听康熙说要“纳姑为妃”,熊赐履吓了一跳,以为自己没听清楚,忙跪下道:“恕奴才耳背,请将圣谕再宣一遍,奴才好遵旨承办!”

瞧他吃惊的模样,康熙不觉好笑,大声道:“朕已决意纳苏姑为妃,你告诉索额图就成了!”

“万岁爷!”熊赐履顿时急了。他是程朱门生,侄儿“纳姑为妃”不要说听见,连想一想都是罪过!熊赐履“唿通”一声跪下叩头砰砰有声,“姑乃尊长,伦理有序,万不可乱,此举有碍圣德,奴才冒死进谏,请皇上收回成命!”

康熙见他误会很深,又搬出了圣人的言语,忽然想开他一个玩笑,便板了脸道:“伍先生和你学问也不低什么!朕就没见他整日摆道学面孔。普天之下格不透的事物多着呢!她既非生朕之人,又非朕生之人,为什么便不能纳为妃子?这个是朕的家事,你免议吧!”

熊赐履与伍次友学术虽相抵,平时私交却不坏,听得康熙说了这个话,又见康熙动了无名之火,便生出疑忌之心,此时又不好说什么,只叩着头呐呐而语:“奴才不敢奉诏!”

“谁要你奉什么诏?”康熙装作发怒道,“朕要索额图奉诏!你去传一句话就是,也不必沸沸扬扬地闹得都知道了!”说罢一挥手道:“跪安吧!”熊赐履只好叩头谢出。

经过这一场闹剧,康熙心情松快了一点儿,便转向厢阁来寻苏麻喇姑。虽说是打趣索额图,此时他倒有一个新的想法——苏麻喇姑给不了伍次友,更不给索额图,朕便自要了,又有什么不好?

一脚跨进西阁,康熙不禁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苏麻喇姑已经剪去一头青丝。她沐浴方出,赤条条一丝不挂地正在换一身缁衣!

“你——”

“我……”苏麻喇姑此时见他进来,并无羞臊之色,一边徐徐着衣,一边惨然笑道:“奴才自今已是方外之人,何惧之有!”

“曼姑,婉娘!”康熙痛叫一声,“你不能这样,做朕的妃子不好么?朕也……也是喜欢你的!”

苏麻喇姑穿好释装,眼睛呆望着墙上的条幅:“霞乃云魂魄,蜂是花精神”——这还是当年在索府苏麻喇姑以婢女身份出来考较伍次友后,伍次友赠写的对联。如今事过境迁,真正只留下魂魄精神而已。

想想人生有何意趣?苏麻喇姑见康熙伤心,背过脸去一字一句地说道:“奴才前生有罪,本世又复造下重孽,愿长伴于青灯古佛之前,祈祷主子和一切人平安,了此余生,以修来世。——求主子得便将这个话传给那个痴情人吧!”

康熙见她如此,知道劝也无益,拭泪道:“婉娘出世之志已坚,朕便成全你。我这就去见老佛爷,你就在宫中修行吧!”

苏麻喇姑是二月河《康熙王朝》中前半部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作者在小说《康熙王朝》中加入苏麻喇姑的戏份,使《康熙王朝》的前半部鲜活起来。

苏麻喇姑在《康熙王朝》里增加了小说的亮点,在康熙与鳌拜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她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可作者又把她的感情生活悲剧化,让人不免惋惜,这也是作者的一个良苦用心,因为到此苏麻喇姑应该退场了。

为什么呢?因为苏麻喇姑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物,她的真实身份和年龄应该提前五十年,也就是说,苏麻喇姑在这里只是被作者借用而已。

那么苏麻喇姑真实的身份是什么呢?

真实的苏麻喇姑

真实的苏麻喇姑也的确是皇太后的贴身侍女,她一生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个朝代,是孝庄皇太后的得力助手,精通满蒙两文,并且她还是服装设计大师,是她把满、蒙、汉三族服饰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巧妙地完成了清朝服饰的制定。

苏麻喇姑要是生活到现在,什么德国的卡尔拉格菲尔德,日本的三宅一生等这些世界级的大师都要拜倒她门下,想想看她设计的服装全国都在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光设计版权费就够他们羡慕一辈子的。

苏麻喇姑也曾经是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可年龄与《康熙王朝》中所说的差别很大,苏麻喇姑是康熙奶奶辈的人物。

另外苏麻喇姑的能力也不是盖的,皇太极去世后,面对跃跃欲试欲篡位夺权的多尔衮,孝庄派出了自己的“第一秘书”苏麻喇姑去劝说多尔衮,结果就把这个即将成为曹操的家伙变成了辅佐幼主的周公。

孝庄去世后,七十多岁的苏麻喇姑受到沉重打击,看来是人就不能免俗啊!人生无常,悲欢离合本来就是世间现象。

康熙为了缓解苏麻喇姑的悲痛,就把自己的幼子胤祹送到苏麻喇姑身边教养,以便转移注意力让她承受天伦之乐。

苏麻喇姑一直到九十多岁才去世。康熙皇帝把她葬在了孝庄太后棺椁旁边。

苏麻喇姑一生与大清王朝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是侍女出身,但是她受到了整个清王室的尊重。尤其是康熙皇帝,是苏麻喇姑看着他长大的,在顺治出家后,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的玄烨从苏麻喇姑身上得到了完整的人格。这一条尤为重要,不然一个帝王缺失人格,那对国家来说是很不幸的事情。

苏麻喇姑终生未嫁,为清王朝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并且苏麻喇姑的出现,对历史来说也是功不可没的。

说了这么多,回到题目,因为这才是重点。为什么苏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

见过很多答案,有说苏麻喇姑出生在蒙古牧民家中,蒙古水资源匮乏,苏麻喇姑养成了节约的习惯。

其实,答案就在《啸亭杂录·续录》中,里面称苏麻喇姑:“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什么意思呢?说苏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在除夕这天,她也只是用一盆有量的水来擦拭一下身体,洗完后再将这些水喝掉。

这种事情,我们常人是很难以理解的,一年只洗一次澡,再把洗澡水喝掉,这要多脏!

可我们全面地看看苏麻喇姑就知道答案了。苏麻喇姑是虔诚的佛教徒,《啸亭杂录·续录》中的那句以为忏悔云,就揭晓了答案。

原来苏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一是为了惜福,二是为了忏悔。这都与苏麻喇姑信佛有关系,在皇宫大院长大的苏麻喇姑知道此等福报来之不易,所以她就更加珍惜自己的福报,一粒米,一滴水都有它的来处,包含无量福德,因此佛教有“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之说,因此,苏麻喇姑各外珍惜。你知道答案了吗?

知道了我们就要学习这种精神,惜福,忏悔,珍惜身边的一切。一个清朝的老太太尚且如此,何况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