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皇后被废,第二任皇后自尽,文治武功的汉武帝为何如此薄凉?

人的性情就像手掌的两面,一面有阳,另一面必然有阴。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是建立在他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的。他的理性,使他始终不为情所左右,甚至理性到冷酷无情!汉武帝一生宠爱过的女人,除了两任皇后,还有一个被他赐死的宠妃钩弋夫人。

一、第一任皇后陈阿娇

汉武帝能登上皇位,跟他自幼与陈阿娇,定了娃娃亲有很大关系。在陈阿娇的母亲,长公主刘嫖的运作下,太子刘荣被废,把既无嫡子优势,又无长子优势的汉武帝,推上太子之位。

野史还记载了一则流传千古的爱情经典——“金屋藏娇”。说汉武帝自幼发誓,等他长大了,要造一个金屋子给陈阿娇居住。

可惜,童年的承诺来不及兑现,汉武帝就失去了对陈阿娇的兴趣。尤其是卫子夫的出现,使汉武帝迅速移情别恋。

最终,不甘心的陈阿娇施“巫蛊”,事发后,她被废皇后,移居长门宫,在此,她度过了郁郁寡欢的余生。

陈阿娇被废缘由:

  • 1.陈阿娇自身性格缺陷

她出身名门,自幼性格张扬跋扈,蛮不讲理。这种女人嫁给谁家谁倒霉,但嫁给皇帝,早晚自己要倒霉。尤其是她还总以汉武帝“恩人”自居,面对同样跋扈蛮横的汉武帝,结局可以想象。

  • 2.陈阿娇无子

过去女人无子算作一大罪,丈夫可以以此为由休妻。为了治愈不育症,陈阿娇靡费数千万,都不能如愿。

陈阿娇无子,客观上为汉武帝废掉她创造了条件。

  • 3.“巫蛊”自寻绝路

“巫蛊”在古代是高压线,汉武帝一朝,因巫蛊之祸,形成的惨案几万人丧生。

汉武帝的移情别恋,使陈阿娇对卫子夫心生怨恨,就想以巫蛊诅咒达成目的,结果把自己送上不归路。

二、卫子夫的冰火两重天

当年卫子夫一曲高歌,引得汉武帝“为爱疯狂”。卫子夫入宫后,不但受宠,还未汉武帝生下皇长子刘据。由此,卫子夫顺理成章,代替陈阿娇入主椒房殿。

卫子夫的入宫,还未汉武帝贡献了两个天才军事家,一个是她的弟弟卫青,一个是她的外甥霍去病。这两个汉武帝最倚重的将领,为西汉对匈作战,立下不世功勋。

征和二年,江充导演的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及其家属,大多死于祸乱。震怒的汉武帝,下令收缴卫子夫的皇后印玺,心灰意冷的卫子夫自杀而死!

卫子夫悲剧原因:

  • 1.卫家失势,卫子夫失宠

卫子夫年老色衰,不再受宠,同时,由于卫青、霍去病的去世,卫家在朝中失去了支柱。向来以利益为第一标准的汉武帝,自然也对卫子夫失去了热情。

  • 2.受太子刘据牵连

儿子被卷入巫蛊之祸,母亲当然无法坐视不管,儿子失败,母亲当然也逃不掉责任。我想,即便卫子夫没有帮刘据,她恐怕也很难逃得过悲惨的下场!

  • 3.汉武帝年老昏庸

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看起来江充是唯一的罪魁,但从根子上来说,江充之所以有这么大能力,还不都是汉武帝的年老昏庸导致?

即便他曾经英明神武,但他的晚年,周围已经被宵小奸佞之徒包围!

纵观汉武帝一生,他冷酷得让人窒息,他的一生,都伴随着亲人哀嚎,他的脚步,一路都踩着亲人的鲜血,尽管他是千古一帝!

第一任皇后被废,第二任皇后自尽,文治武功的汉武帝为何如此薄凉?

首先感谢邀请。

汉武帝一生正式共立两位皇后:一位陈阿娇,二位卫子夫。

陈阿娇据传不能生育,这其中有诸多疑点。第一种原因可能是近亲结婚导致的,古代皇家为了巩固地位常常进行家住联姻,也就是所谓的亲上加亲。第二种原因就是这位皇后是太皇太后的亲生女儿的女儿,政治意图明显,所以刘彻作为一个心中有天下的雄略之主,根本不想与其有后代。这样说来,汉武帝刘彻的政治眼光那就是非常的令人佩服了。

紧接着卫子夫由平阳公主引荐入宫,再等太皇太后终于还政于君,陈阿娇从小娇惯,怎能收的这样的气,自然犯错被永久监禁。

这是第一位皇后的结局。

卫子夫一直没有被废。刘彻当时已经年老,他怕极了死亡,有于太子结仇的奸臣看透了这一点,通过巫蛊之祸让太子刘据被汉武帝刘彻冤杀,再加上卫氏家族中卫青已死,卫子夫听说太子已死,便在宫中自缢而亡。

这就是一位具有着传奇人生的平民皇后,一生育有三女一男,如果膝下再多一个儿子,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第一任皇后被废,第二任皇后自尽,文治武功的汉武帝为何如此薄凉?

文治武功是一把双刃剑,为争取皇权清除异己的同时对皇族和帝国也会造成动荡。帝王是门阀的话事人,如果话事人想独揽权力,必定触犯门阀的利益。拦人财路无疑是断人生路,于是门阀会推出新的代言人,进行势力的博弈。最终汉武帝虽然成就了权力的独裁同时也成了人生的独夫。

第一任皇后被废,第二任皇后自尽,文治武功的汉武帝为何如此薄凉?

卫子夫的被废主要是因为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被奸人陷害,被汉武帝刘彻冤杀,再加上卫子夫已经姿色大减,自然不得汉武帝刘彻喜欢,被废也就情理之中,钩戈夫人的被杀,主要是汉武帝刘彻害怕年幼无知的汉昭帝刘弗陵控制不住朝政,而主少国疑,出现第二个吕后,于是汉武帝刘彻立子杀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