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春秋鲁国大将叔梁纥是孔子生父,为什么孔子生于武将世家,而却被称为文圣人?
叔梁纥是殷商贵族后裔,子姓,“孔”是他的氏。名纥,字叔梁。叔梁纥确时是一名武将,还是有名的大力士。但在孔子很小的时候,叔梁纥就去世了,孔子一生受到父亲的影响并不大。再说武将世家出文人并不罕见。
一、武将叔梁纥周灭商后,周武王将殷商后人分封在宋国。叔梁纥也在宋国出生,他的爷爷的爷爷孔父嘉,曾经是宋国的辅政大臣,因为与太宰华督政见不和而被杀,从此孔家败落。
后来宋国再次发生内乱,叔梁纥举家跑到鲁国避难。因为是宋国贵族后裔的身份,所以鲁国封了叔梁纥一个陬邑大夫。
史书上记载叔梁纥参与的一次战斗,发生在公元前563年,当时晋国率领多国联军攻打逼阳国,叔梁纥就是联军之一。战斗中,逼阳国想袭击鲁军的补给部队,鲁国人乘机攻入城内。但就在此时,逼阳城城门突然被放下,想把已经入城的鲁军来个瓮中捉鳖。
关键时刻,叔梁纥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肩膀抗住下落的千斤闸,让已经入城的士兵安全撤出逼阳。由此叔梁纥被《诗经》誉为猛如虎!
二、叔梁纥的婚姻家庭叔梁纥的原配不是孔子的母亲,叫施氏,施氏给叔梁纥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皮,但蒙皮天生残疾。于是叔梁纥向鲁国颜氏求情再娶,颜氏将小女儿颜征在嫁给了叔梁纥。
此时叔梁纥年纪已经很大,差不多六十岁了,而颜征在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不过颜征在还是为叔梁纥生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正因为叔梁纥和颜征在年龄相差太大,史书上对这段婚姻,用了两个字:野合。所以后来人以此臆断,说孔子是叔梁纥与颜征在,在野外造人的产物。这是对“野合”的误解,古人的“野合”就是指年龄不合正统的婚姻,跟野外没一毛钱关系。
三、孔子的幼年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就去世了。叔梁纥去世后,颜征在母子被他的嫡妻施氏赶出家门。所以,孔子因此得不到身份认证,不能进入贵族阶层。
但好在古人的生活成本不像现代人这么高,母子俩生活得虽然清贫,但也算过得去。孔子虽然失去了继承父亲政治遗产的资格,但由此开始了作为读书人的生涯,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有人说春秋鲁国大将叔梁纥是孔子生父,为什么孔子生于武将世家,而却被称为文圣人?
山河同气,文武一道,武之野而后质,文之言而后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天地人同心,有何不可!实属正常!
有人说春秋鲁国大将叔梁纥是孔子生父,为什么孔子生于武将世家,而却被称为文圣人?
天意吧!只能这样讲了。这是最美好的安排,让中华民族文明迈进一大步。福佑中华数千年!相传孔圣人身才高大,伟武,也许出身武世家,得遗传吧!
有人说春秋鲁国大将叔梁纥是孔子生父,为什么孔子生于武将世家,而却被称为文圣人?
孔子的父亲孔纥,字叔梁。常被称为叔梁纥。他是万夫莫当的勇士。在一次战役中,鲁国跟随晋国攻打齐国。先头部队攻入城内后,齐国放下大门。先头部队成了瓮中之鳖。就在这危机关头。叔梁纥冲到城门前。一个人把城门举起,掩护先头部队撤出。鲁国贵族季氏引用《诗经》之言,称赞叔梁纥——有力如虎。此之谓也。
叔梁纥不但是万夫莫当的勇士。也是谦卑守礼的博学之士。
孔子与其父亲叔梁纥一样。天生神力。却被称为文圣人。
孔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巨大。孔子作《春秋》,为《周易》作传,修《诗》、《书》、《礼》、《乐》。 孔子之前,只有贵族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立私塾,使平民阶层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其死后,其弟子皆效法孔子,兴办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在民间的传播。 孔子不但启民智,立民德。还为后来的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最终孕育出了中华文明最茁壮的根基,也造就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不朽高峰。
正如《吕氏春秋-慎大》所言:孔子之力,可以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班服,而不肯以兵知。
有人说春秋鲁国大将叔梁纥是孔子生父,为什么孔子生于武将世家,而却被称为文圣人?
别管叔梁纥文官也好,武将也好,说明孔丘是贵族出身,他母亲野合生下他,又贫穷,束脩不继,到处打工混饭吃,很难想像,这天降大任,落于谁家了。
有人说春秋鲁国大将叔梁纥是孔子生父,为什么孔子生于武将世家,而却被称为文圣人?
谁规定武将的后人就不许出文人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