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霍光?为什么他没有自己当皇帝?
这个问题有点想当然。从史料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霍光有篡位的野心,所以,这个题干就不成立。后人确实有不少人讨论过霍光称帝的问题,不过这个说法实际上跟霍光没多大关系,是霍光死后,他的儿子霍禹曾经纠结霍氏子弟,阴谋叛乱。
一、霍光的出身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因为霍去病的关系,霍光十几岁就入侍汉武帝,由郎官逐步被提拔为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
霍光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史书说,他在汉武帝身边二十多年,没做错过一件事。这太罕见了,在汉武帝身边工作尤其难得。电视剧《汉武大帝》有一个场景描述,说霍光走路都有规范,先迈哪条腿,按什么路径走,见什么人行什么礼,说什么话,都有固定格式,从来不会错,完全是机器人设定模式。
征和二年巫蛊之祸后,汉武帝以“周公辅成王图”暗示霍光,做好辅佐幼主刘弗陵的准备。后元二年,汉武帝驾崩,霍光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道,出任辅政大臣。
二、由四辅变霍光“独辅”四位辅政大臣中,金日磾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剩下三位大臣,霍光与上官桀、桑弘羊都是儿女亲家。本该是和睦相处的三位大臣,却因为利益关系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上官家族和桑弘羊联盟,同时勾连汉昭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以及燕王刘旦,阴谋发动兵变,杀掉霍光,废黜汉昭帝,拥立刘旦为帝。
事情败露后,上官桀与桑弘羊被杀,霍光成了汉昭帝唯一辅政大臣,独揽大权。
三、辅政经历霍光辅政期间,改变了汉武帝时期的一些暴政,外交上以和平为主题,国内奖励耕织、农桑,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使汉武帝时期频临崩溃的国家经济日渐好转。
汉昭帝驾崩后,他先扶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仅仅27天后,就又废掉了刘贺,改立汉宣帝刘询。刘询登基后,霍光一度准备归政,但汉宣帝畏惧霍光的权势,依然要求霍光继续秉政。
地节二年霍光病逝,整个辅政时间长达20年。霍光去世后,汉宣帝开始亲政。两年后,霍禹谋反事件发生,霍氏满门被灭族。但汉宣帝念霍光的功绩,依然将其列入麒麟阁十一功臣,并且位列第一位,只是不写全名,只写“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四、霍光及霍氏家族的争议1.霍光是不是真的有野心?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作为政治家,有野心正常。哪个政治家不想在自己的手上做出些功绩,当然为了使行动方便,攫取更多的权利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层面,霍光有没有篡位的野心呢?我觉得没有。理由是霍光的性格决定了,他绝不是那种穷凶极恶,不顾一切的人;另外从霍光的品行来看,他也不会做出篡位的事;再则霍光也必要篡位,他已经拥有足够的权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再者,篡位可不是光有权就能做到,一旦他表露出篡位的意思,恐怕他自己的阵营都可能立刻分崩离析。
2.霍光的诟病来自哪里?
霍光的诟病除了因其本人的身份而外,更多的是霍氏家族带来的,主要有这么几件给霍家带来灭门之灾:
一是霍显谋害许皇后
霍显是霍光的妻子,她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当上皇后,竟然勾结女医,毒杀了许皇后。霍光知道此事后惊骇不已,但为了顾及自家利益,还是选择隐瞒此事。
但纸包不住火,汉宣帝最终还是知道了真相,虽然他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但毒杀许皇后,给霍家埋下了覆灭的祸根!
二是霍禹谋反
大司马霍禹勾结霍山、霍云等子弟,欲起兵谋反。事件败露后,霍家惨遭灭门。
三是霍光疏于对家人的管教
上述两件事说明,霍光是治国能手,但在治家方面却明显疏忽不力。权倾朝野的家族,缺少严厉的管教,滑向灭亡的深渊也是必然。
总之,我个人认为,霍光个人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是无可挑剔的,他从来没有篡位的野心,他的诟病都是家人给他带来的无妄之灾!
怎么看待霍光?为什么他没有自己当皇帝?
总的来说,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霍光,那就是功臣和权臣。
霍光能出仕为官,全都靠异母兄霍去病的提携。原来霍光的父亲霍中孺是河东郡平阳县的一个小吏,他曾经在平阳侯府当过差,期间与侯府的一女奴卫少儿私通,生下一子就是霍去病。后来霍中孺离开侯府后又娶妻生子,另成家室,与卫少儿也就再没来往了。再后来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生下太子刘据成为皇后,她弟弟卫青也受到重用,成为大将,其后,儿子霍去病也跟着舅舅效力军中。由于作战勇猛、屡立战功,霍去病很得汉武帝刘彻的喜欢,屡次给他加官进爵,其在打击匈奴时的出色表现,使他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少年英雄。
一次,霍去病去与匈奴作战,路经河东郡时被河东太守请到了霍中孺的家中,霍中病这才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霍去病应该跟父亲一家聊的很投机,临走了还给父亲家买了田地、房屋和奴仆。霍中孺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没想到人到中年,哐当从天而降一个大儿子,还是个打仗奇才,家中立马就显贵起来。这次出击匈奴回来时,霍去病又顺道把才十几岁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霍光由此慢慢成长,开启他的功臣之路。
霍光的才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刚开始他只是做郎官、仕中等小官,公元前117年,才二十多岁的霍去病病逝,汉武帝非常痛心、难过,曾发出“还吾冠军侯”的挽惜之语。痛惜之余的汉武帝知道霍去病有一弟弟霍光在都城为官,就提升霍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靠着哥哥发迹,他亦不曾忘,后来还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霍去病,可惜最后霍家人谋反,都被汉宣帝杀掉了。如果说前期的霍光靠着哥哥,那么哥哥死后,就全靠自己了。霍光做事非常的谨慎小心,又思虑周全,出入宫禁二十多年从来没出过错,很得汉武帝的信任。公元前91年的巫蛊之祸,卫氏一族被诛灭殆尽,连卫皇后和太子都没能幸免,但靠着卫氏一族而发迹的霍光却没受牵连,反而被汉武帝暗示要让他做托孤大臣。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逝,随侍左右三十多年霍光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
霍光辅政后,采取轻傜薄赋、不行兵戈、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农业得到发展,人们生安定,人口也逐渐增加。改善了汉武帝时期连年征战造成的人口凋零、到处破败不堪的现象。公元前74年,汉昭帝病逝,无子。霍光便拥立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霍光也是“昭宣中兴”的主要功臣。公元前72年,休养生息十几年后,霍光又联合周边国家对付匈奴,采取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来逐渐削弱匈奴,最后再大举进攻,只此一击,匈奴再无还击之力。公元前54年,南匈奴投降大汉,汉宣帝命人画十一名功臣的画像于麒麟阁中以纪念和表扬他们的功迹,把霍光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霍光对大汉的功劳有多大!
那么霍光的专权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手下的那三十年他是没能力、也没胆量专权的,他的专权都是汉武帝逝世后的事情。刚开始的霍光因为推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慢慢安稳起来,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拥戴,权力逐渐变大。由于在盐铁会议上的意见不同,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和桑弘羊对霍光越来越不满,于是与扶养汉昭帝的鄂邑长公主和昭帝兄长燕王刘旦秘谋处掉霍光。霍光有汉昭帝和满朝文武的支持,所以最后获得了胜利,诛杀了上官桀和桑弘羊全族,鄂邑长公主和刘旦也被逼自杀。这样原本汉武帝留下的四人辅政,变成了霍光一人专权(金曰磾在之前已去逝)。
霍光专权最典型的事情就是自行废立君主。公元前74年,汉昭帝早逝无子,霍光便拥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继位之后就想要夺过来大权,被霍光所忌惮,登基27天后就被霍光找理由给废了。霍光就又拥立在民间长大,豪无权势的刘询为帝,刘询在位后,霍光依旧掌控大权。甚至霍光的夫人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派人把生产之际的许皇后毒死,刘询明知其中的原故,也不敢追究,还封了他女儿为皇后。就连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葬礼按皇帝的仪式来办,上官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和刘询亲自去送葬,霍显还不满意,还要把坟墓的规格放大。所谓不作不死,霍光仅逝世两年,他的儿子便秘谋谋反,事情败露后霍家被满门抄斩,霍皇后也被废。霍光荣耀一生,最后也老得个被诛满门。是,
至于霍光为什么没有当皇帝,这个很好理解。其一,霍光只想抓权,从没想过要当好皇帝。其二,霍光的权力都是因为他拥护汉室而得来的,一旦他要废帝自立,那么这些权力都将失去,没人再会听他指挥。其三,他若废帝自立,会成为所有人攻击的对象,无伦成功于否都会遗臭万。
怎么看待霍光?为什么他没有自己当皇帝?
其实个人感觉不是霍光不想当,而是没当成,霍光,个人觉得霍光走的路子和司马家有点像,自己培养势力为了后代。冠军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依靠卫青和霍去病的名声,顺利的成为汉昭帝的托孤三重臣之一,有意思的是这三位托孤重臣是亲戚,基本都听霍光的,这点不知道疑心病重的汉武帝怎么选的,作为一个八岁大的小皇帝,霍光基本大权独揽,风光无限,后来通过立昌邑王、废昌邑王、逼汉宣帝立后等手段巩固自己的权利,其实我个人而言霍光其实是在为自己将来谋反通过血脉慢慢侵吞汉朝,只可惜这货太爱名声了,自古权臣后代没有几个能善终的道理他没懂,他亲戚卫家的教训也没有吸取,汉宣帝也不是傻子,人家慢慢的也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在霍光死后汉宣帝找了个违规使用葬礼的罪名就开始向霍家亮起了屠刀,最终灭了霍家,可以说汉朝的皇帝感觉都比较痛恨外戚专权,可能受吕后和窦后的影响吧,霍家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毕竟他家老祖宗苦心经营的霍家已经开始威胁皇权了。
怎么看待霍光?为什么他没有自己当皇帝?
谢谢邀请。说到西汉时期的霍光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位大臣的,他其实也算是辅佐幼主了,既然是辅佐幼主那一定就是有大权在握的,所以他前前后后几十年都是有很多的权利的,也就是专权了,那么既然这么有能耐当时的他为什么不选择篡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霍光专权几十年,一直深受皇帝的信任。他为汉朝的稳固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位极人臣,可他为什么没有篡位呢?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霍光当年在霍去病的提携下,侍奉汉武帝20年,没有出过差错,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与重用,将八岁的汉昭帝托孤于他进行辅佐,相当于将大汉江山交于他手。
霍光非常感恩先帝的信任和重用,忠心辅佐。期间,为了稳定朝政,一举歼灭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阴谋反叛,保护了昭帝的安全与帝位。
汉武帝期间,匈奴未灭,时常南下骚扰。由于常年征战,使得国力衰落,民生艰苦,百姓渴望安定的生活。
霍光平定叛乱、稳定局势后,首先对内减少赋税,休养生息,对外采取和亲政策稳定边境。从此,国力恢复,人民富足,汉朝进入了全盛时代。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霍光不负汉武帝临终所托,不负兄长的提携之恩。他的初心就是扶汉室、救黎民,忠心耿耿,辅佐朝政,继而国泰民安。
2.篡夺帝位骂名载册
举个例子,如果你没有偷的念头,看到有人的背包敞开着,大把的人民币裸露着,你会偷吗?我不会,你也不会,那个不属于咱,不拿。拿了,你就违背了初心,会受到法律制裁。
汉武帝晚年嗜杀成性,极不信人。为了汉昭帝继位,不惜杀了宠妃钩弋夫人(昭帝之母)全部亲属。为什么?还不是为霍光扫除障碍,安心辅政。
因为霍光的初心,就是为了黎民百姓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不受战乱之苦。所以,他要做一个:上对得起皇帝,下对的住黎民百姓的人。
后来的他,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根本没有必要给自己涂抹不忠不孝的污点,让骂名载册。他专权,却不乱政。
而且,汉高祖时就实行了”非刘姓不封王”,”封建功不封侯”。霍光在汉昭帝二年就被封为博陆侯,已经是霍光最大的荣耀了,不能再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3.篡夺帝位岂能善终
假如霍光有狼子野心,伺机篡位,也不是没有机会。昭帝死后,立了刘贺为帝,又废刘贺那阵儿,实力还是蛮大的,此时上位也许能成。因为他独揽大权,儿子、侄子、侄孙、女婿等,分别担任着不同的重要职务,有助于他的篡位,而且外甥女又是皇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霍光不为所动,他没有反叛之心,也深知不会成功。因为民心所向,只想安定,不要改朝换代,从而引发动乱。
权力再大,也不能一手遮天。失道者寡助,造反会激起民愤,刘汉宗室群起而攻之,别说是想当皇帝,先说你的脑袋,你的家族还能保住吗?还能善终吗?
他没有必要篡夺帝位,反正权倾朝野,何必高高在上,如坐针毡?说不定哪天杀出个程咬金来,把自己掀翻在地是小事,诛灭九族,岂不是愧对朝廷、愧对祖宗。
霍光做到了善终。他的子孙造反,是在他病逝以后,如果活着,断不敢这样造次。
麒麟阁十一位功臣中排位第一,就是对他最好的奖赏,也是最好的定位。
霍光不会篡位,他不是那样的人。他奉行”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辅佐的同时,也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实现了人生价值,不白活一回。
怎么看待霍光?为什么他没有自己当皇帝?
给你打个比喻你就懂了,军阀和武将的区别是什么?
军阀想造反了,他的小弟们马上说,大哥怎么干,就你一句话,我们都豁出去了,跟着你干,
武将想造反了,他的嫡系小弟说,大哥你说一句话,我们跟你你干,其他副将、参谋、监军互相望着,都不发表意见,这时候看这样下去你就死了,于是邪了一眼你的小弟,小弟会意,拔出佩剑,“今天谁要不同意,那让你当场血溅五步”。于是其他人马上同意了。
觉得谁造反会成功?
司马师废曹芳,大臣们都说,“老大你别怕,当年伊尹流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王刘贺,都是为了天下苍生,你这是也是大义啊”
《魏书》:是日,景王承皇太后令,诏公卿中朝大臣会议,群臣失色。景王流涕曰:“皇太后令如是,诸君其若王室何!”咸曰:“昔伊尹放太甲以宁殷,霍光废昌邑以安汉,夫权定社稷以济四海,二代行之于古,明公当之于今,今日之事,亦唯公命。”景王曰:“诸君所以望师者重,师安所避之?”于是乃与群臣共为奏永宁宫霍光废昌邑王刘贺是怎么废的?群臣面面相觑,不敢说话,他的嫡系小弟田延年拔出佩剑,说“今天谁要是不同意,我就剁了谁”。
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可以看出来,司马师废曹芳,那是镇的住的,走个过场罢了,霍光废昌邑王,到了需要用剑威逼了,谁的权势大,一目了然。
所以,霍光废了昌邑王,看起来是权利大了,实际上权力更小了,因为无形中把大臣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刘询一继位,大臣都支持刘询来对抗霍光了,霍光拿什么篡位?
怎么看待霍光?为什么他没有自己当皇帝?
①怎樣看待霍光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它是一个权势极傲的白眼狼,养不熟的狗。
刘彻托付它,信任于它。
它做了什么?
把控朝政,恣意妄为,随意更改汉庭法律,擅自废除皇帝刘贺实为目无法纪,大逆不道之举。
②他为什么不想当皇帝,那是因为时机未到想来一个名正言顺的方式让汉家皇帝禅让于它。
后世的曹丕是同样的方式,但是曹丕成功了,
它没成功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