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中兴四将”都是英雄吗?为何有一人还长跪岳飞像前?

宋朝中兴四将是指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四人,跪在岳飞像前的是张俊。这四人是南宋时期主要将领,四人中,除了岳飞和韩世忠毫无争议地被认为是英雄,其他俩人都存在很大争议。

一、“逃跑将军”刘光世

刘光世是典型的“将二代”,他的父亲刘延庆虽算不上名将,但客观上给刘光世打下了个好底子,他子承父业,接过了父亲的“刘家军”。

历史上一直说“岳家军”,其实岳飞的部队谈不上“岳家军”,刘光世的部队真的是他刘家的。后期宋高宗想削掉刘光世的兵权,他的手下都弄出了兵变,导致四万多人投降伪齐。这支部队,离开刘光世别人指挥不了。

正因为如此,刘光世成了一个大刺猬,碰不得,朝廷只能好生养着。刘光世甚至多次抗旨不遵,宋高宗也拿他没办法,只能加官进爵,生怕闹出大事。

纵观刘光世一生的战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外在外行,内战内行!对付金国人,他就一个诀窍——逃跑!跑不掉就溃败。但镇压农民起义他很在行,他的战绩都是靠农民军的尸骨堆起来的。

刘光世的发迹除了得益于镇压农民起义,还有两大功绩:一是拥立之功;二是参与了平定苗刘兵变。

北宋灭亡后,当刘光世得知赵构自立为大元帅,第一时间率兵归附,并在此后积极拥立赵构称帝。由此,他深得高宗信任,自己也因此飞黄腾达。

苗刘兵变中,刘光世虽不是主要功劳,但作为南宋重要将领,他的态度更重要。赵构一生最忌惮的就是武将叛乱,刘光世的积极投靠,无疑给自己增加了印象分。即便后来他多次违抗诏命,消极用兵,给战局带来巨大损害,但都没有因此受到宋高宗的清算。

总归来说,刘光世名列中兴四将,名不副实!

二、杀害岳飞的刽子手张俊

张俊其实是岳飞的老上级,他自幼入伍,一步一步靠战功走上顶峰。跟刘光世不一样,张俊多次跟金军作战,功业卓著,著名的“明州之战”,张俊就是最高指挥员。明州之战的战略意义在于,金军在中原第一次遭到了实质性的打击,改变了“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的尴尬局面。

除了抵抗金兵,张俊也是一把收拾内局的好手,江南国土的流寇、农民起义,大多被他收拾了。应该说张俊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为南宋朝廷做出了巨大贡献,名列中兴四将,名至实归。

但他的诟病主要有两点:

  • 一是过于贪财贪位

后期的张俊大肆贪污,利用军队做买卖,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某得高位,不惜投靠秦桧,做出了很多不为人齿的事。

  • 二是参与谋害岳飞

为了诬告岳飞,他们策反了岳飞的部将王贵,让他出面诬告岳飞、张宪。岳飞案本是冤案,所有的证据就是这么一点点模棱两可的东西。

史书说,张俊投靠秦桧,共同参与了这件事,具体做了什么史书交代的并不清楚。但岳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张俊参与了对他的谋害,被罚跪也谈不上冤屈。

我倒觉得岳飞遇害,最该跪的是宋高宗。

宋朝“中兴四将”都是英雄吗?为何有一人还长跪岳飞像前?

南宋中兴四将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他们都是在北宋灭亡、南宋初建时期的名将,都指挥着较多军队,多次击败金军,为南宋的安全和宋高宗地位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张俊到后来见宋高宗和秦桧一心求和,也放弃抗金,阿附他们。为了迎和宋高宗和秦桧,他参于诬陷岳飞,是岳飞被"莫须有"罪名处死的帮凶。后人痛恨他,让他的跪像和秦桧夫妇一道跪在杭州西湖边岳飞塑像前。

宋朝“中兴四将”都是英雄吗?为何有一人还长跪岳飞像前?

中兴四将应该换成岳飞,韩世忠,吴阶,刘錡

宋朝“中兴四将”都是英雄吗?为何有一人还长跪岳飞像前?

感谢邀请

中兴四将是指南宋时期四位著名南渡将领,具体是哪4人,说法并不统一。

1. 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

四将皆有追封:岳飞为鄂王,韩世忠为蕲王,刘光世为鄜王,张俊为循王。

图一:刘松年画笔下的中兴四将 :岳飞(左二)、张俊(左四)、韩世忠(左五)、刘光世(右二)

(注:刘松年,宋光宗绍熙(1190—1194年)年间画院待诏)

2. 《宋史·卷369·张俊》:张俊、韩世忠、刘錡、岳飞

“南渡后,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錡、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

刘錡追封为吴王,加太子太保。死后被尊为神,在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有刘王庙奉祀。

3. 南宋史官章颖《皇宋中兴四将传》:刘錡、岳飞、李显忠、魏胜

李显忠未追封为王,但在死后赠开府仪同三司、陇西郡开国公,谥忠襄,地位也极尊崇。

4. 这样,中兴四将的范围就变成了: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刘錡、李显忠、魏胜,共7人,3种组合。

对于前四位,已有其他朋友作了很好的问答,下面介绍一下后三位

1. 刘錡(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以外表英武,箭法精奇著称。

早年随父亲刘仲武征讨西夏时,有一次营中的水斛满了,刘錡以箭射之,拔箭后水漏出,又以一箭射中漏洞堵住了水。

由于其多次攻破西夏,常胜之名响亮,当地人以“刘都护来!”令小儿止啼。(简直是张辽的翻版)

绍兴六年(1136年),刘錡奉旨节制前副护军,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八字军。

注:八字军是在北宋灭亡之后,在金军占领地区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人民组织的抗金义军,因将士都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而得名。

绍兴十年(1140年)顺昌之战,是刘錡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表现出勇气、武技与智慧,以不足2万兵力(实际出战仅5,000人,余下的守城),迎击金兀术率领的数十万金兵,建羊马垣(城外的护墙)、雷雨夜敢死队衔嘂(音“叫”,一种孩童玩的竹哨)袭营、诈降诱敌、浮桥毒水、力破铁浮屠与拐子马,一系列漂亮的战术战法打得金兵心惊胆寒,最终惨败退回东京。

“城上鼓声不绝,乃出饭羹,坐饷战士如平时,敌披靡不敢近”

这一战,刘锜以逸待劳,以少胜多,使“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徒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主战派主张趁势收复汴京,而以赵构、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却令宋军撤退,导致战略上错失了绝好的扭转机会。

2. 李显忠(1109年-1177年),字公弼,鄜延路绥德军清涧城人,太尉、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襄。本名世辅,绍兴年间赐名显忠。

李显忠是唐宗室之后,自唐代以來世袭苏尾九族巡检使。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入侵鄜延路,李显忠主动要求前去刺探情报,夜里独自一人杀死睡在土洞里的17名金兵。同年二月,金兵攻陷延安府,他与父亲李永奇被迫屈从,后逃亡途中全家被害,他与20余名族人逃至西夏,后辗转归宋。

可以说他与金朝有着血海深仇。

著名的采石之役中,他继虞允文大破金兵水军后,率精锐一万余渡江战斗,收复淮西失地。金主完颜亮因屡败而迁怒将领,最终被耶律元宜所杀,金军撤退。

3. 魏胜的故事则很简短:

魏胜(1120年-1164年),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南宋将领。

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在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出兵南侵的时候,他率军三百,收复海州。1163年,他一度被贾和仲诬陷,后来被平反,改任楚州。后来楚州地方遭遇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力战而死。

结语

由此,另外3位“中兴之将”,确实是真正的英雄;

而长跪在岳飞像前的张俊,在人生的前半场,也的确为南宋立下过汗马功劳,并且对后起之秀岳飞也给予过肯定甚至扶植。

1130年六月初,宋廷命张俊军征讨盗匪戚方。戚方被岳飞所败,向张俊投降,交出了六千名兵、六百匹马。张俊回朝,向范宗尹“盛称岳飞可用”。绍兴元年六月癸未,卷46绍兴元年八月丙寅。张俊曾对部下赞岳飞:“吾与汝曹俱不及也。”张俊带领岳飞等部将讨伐李成和收伏张用时,岳飞立下大功,为张俊所器重。他报告朝廷说,此间岳飞功居第一。

但另一方面,他本人的治军能力,道德品行都相当不堪,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自在军”的劣行记录在南宋也是首屈一指;

最重要的,在岳飞冤案中,张俊做了比起之前所有丑事,更不光彩的角色——

同谋。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我是夜未央】

宋朝“中兴四将”都是英雄吗?为何有一人还长跪岳飞像前?

宋朝中兴四将是指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四人,跪在岳飞像前的是张俊。张俊早期表现还是不错的,战功卓著,但是他参与了谋害岳飞,名节不保。对人的评价往往水桶理论要起作用,当然品德评价最重要。

宋朝“中兴四将”都是英雄吗?为何有一人还长跪岳飞像前?

南宋的中兴四将指的是岳韩张刘,岳飞和韩世忠那是无愧于百战名将的称呼,从战略意义和战争角度来看是真的英雄。而刘光世呢,他绰号逃跑将军,具说金人从未见过其正脸,只认的其背影,可见他在战斗时一向是背对敌人的。又来在一次大规模战役时被皇帝逼着和伪齐打了一仗,还打胜了,立了些许功劳,后来得了高宗赏的珠宝后交出了军权,免强算得上是个将军吧,算不得英雄。至于张俊,在自己脸上贴金,自号张良的后人,他虽然也率领一支军队,但其本上是保卫京城,没怎么上过战场,自然也没啥功劳,后来因嫉妒岳飞,听从了秦相的主意和王贵一起罗织罪名,告倒了岳帅。不从政治层面讲,单从战争角度来看他算是大宋的罪人吧,算不得英雄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