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弱势的王莽为什么能在家族子弟中脱颖而出?
王莽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创造了多项记录,本应该成为一位流芳千古的楷模。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竟成了反面典型。我断定,他的历史早晚会被改写,他的形象早晚也会得以更正。我就按题干说说他的家族,及他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一、王氏家族王莽家族本不姓王,而是姓田,是战国齐国王室后人。秦始皇灭六国后,田氏后人为了躲避政治迫害,改姓王。汉武帝时期,王莽的曾祖父王贺,为逃避仇家追杀,举家搬迁到元城定居。
王莽的祖父王禁有一大爱好:好色。因而他妻妾众多,一下只生了八子四女,客观上为王氏家族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王莽的父亲王曼,是王禁的第二个儿子。
使王家真正发达的是王莽的姑母,王禁的次女王政君。王政君因偶然的因素,被时为太子的汉元帝宠幸,并生下了皇长子刘骜。汉元帝继位后,册立王政君为皇后,刘骜为太子,自此王家以外戚的身份,走向大汉的权力顶峰。
汉成帝继位后,让他的几个舅舅“轮流坐庄”,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的身份,实际掌控国家朝政。王家一门,在汉成帝一朝出了十个侯,五位大司马,权倾一时。
二、王莽的身世不过,与王家兄弟显赫一时相比,王曼一家比较另类。王曼有两个儿子,长子王永,次子王莽。王曼跟兄弟们不大合群,志趣也大不相同。兄弟们追求名利,王曼喜欢隐居修行,而且他死得早,在汉成帝登基前就已经离世。
所以,当王家兄弟们沐浴皇恩时,王莽一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封侯落不到他们头上。后来王永又不幸英年早逝,王莽一人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寡嫂、侄子及妻儿的家庭责任。
大概受父亲的影响,王莽内心恬淡,根本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他一心读书,安于平淡的家庭生活。
有人说王莽自幼生活贫困,我觉得不大可能。我个人分析,王曼在世的时候,尚能受到王禁的荫护,至少可以过得很“小康”。王曼和王禁去世后,兄弟间情感的纽带肯定会疏远很多,王莽一家生活水准,可能会大大下降,但作为皇后的侄子,他家再穷也不至于贫困。
这段时期,王莽没有职业,他们一家人除了吃父亲的老本,田产肯定是有的,王莽至少可以耕读养家。大概就是耕读养家的辛苦,让王莽体会到了底层社会民众的艰辛,是他“人生平等”思想的诞生基础。
作为外戚,王莽得到了一个对他至关重要的优惠,他可以和皇室子弟一起,受到良好的教育。关于王莽的老师,史书交代很少。但可以肯定,王莽是个好学生,他的学问很出色,他后来的行为,处处显示出一个高尚的儒家学者形象,跟他这段时间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
三、王莽的脱颖而出1.与家族成员和谐的关系
与父亲王曼不一样的是,王莽与家族成员的关系非常和谐。纵观王莽一生,他除了和六叔王立势同水火外,跟其他王家人关系都非常好。王莽对长辈们很孝顺,对兄弟们很友爱,对子侄们很关照。
史书记载,大将军王凤病重的时候,王莽一连数月衣不解带,伺候在左右。因此王凤很受感动,临终前一再拜托王政君照顾好王莽。班固以鄙视的视角说,王莽这是拍马溜须,我不太赞同。但凡拍马溜须之人,一定是用得着的人围着转,用不着的人鼻孔朝天。但王莽对所有人都很好,所以绝不是拍马溜须。
王莽的叔叔们为了这个侄子,甚至主动要求削减自己的封地,用来奖励王莽。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王莽并非谄媚之徒。
事实上,王家很多人都是王莽的“铁杆粉丝”!
- 2.出众的品行
王莽高洁的品行飞出了家门,被社会名流所承认。当时众多的朝臣和名流,多次上疏朝廷,要求给予王莽嘉奖,这些名流包括陈汤、戴崇、金敞等。
年纪轻轻就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绝不是史书说的一个“伪”字能做到的。比如说王莽的简朴,即便后来他发达了,也一直保持这个传统,他的夫人穿着简朴得被人误以为是下人。他把自己大量的收入都用于接济穷人,帮扶亲属,而且一辈子都是如此。想想看,一个做伪的人怎么可能坚持一辈子?凡是做“伪”,总得有一个“真”作比较,如果一辈子简朴,你非得说他本性是“奢”的,证据何来?
王莽的品行像一道耀眼的光芒,在王家追名逐利的人群中,显得那么卓尔不群,成为王氏家族,乃至那个社会最杰出的代表。
3.出色的行政能力
关于这一点,史书隐没了很多具体事实,失色不少。西汉末年最大的社会问题就是,一群空谈理论,甚至道德败坏的腐儒充斥朝堂,往往真正有能力的人,却因为“学历”不够,得不到重用。
王莽则是当时罕见的学历、品行、能力“三优生”。从他后来执政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来看,他的能力虽达不到开国皇帝的水准,但作为首辅,他足堪大任。
4.王政君和汉成帝的赏识
渐渐地,王政君和汉成帝也意识到王莽的价值。他们先给了王莽第一份工作——黄门郎,后升任射身校尉。几年后,汉成帝追封王莽为新都显侯,并由王莽继承父亲的爵位,同时出任骑都尉,侍中光禄大夫,逐步走入政坛核心圈,这一年王莽29岁。
绥和元年,大司马王根病重,他强烈推荐王莽接替他担任大司马。在清除了野心勃勃且道德败坏的淳于长后,38岁的王莽步入帝国政坛的顶峰,出任大司马领尚书事!
四、综述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在这里详细讨论王莽的一生功过,以及他为什么被黑成反面人物。但我觉得,王莽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中国人好好研究的历史人物。
王莽的脱颖而出,既是他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必然体现,也是他那个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历史给了他一个广阔的舞台,他也给历史留下了一篇绚烂且不朽的篇章!
处于弱势的王莽为什么能在家族子弟中脱颖而出?
王莽所在的王氏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王家本来是战国时那个夺了姜姓齐国社稷的田氏后裔(田氏代齐)。秦末乱世时,六国旧贵族纷纷复起,其中便是以楚国的诸项与齐国的诸田最为耀眼。后来秦亡之后,项羽实行分封,三分齐地,把战国时齐国最后一位君主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封为了济北王。到楚汉争雄刘邦胜出后,这位田安失去了王位,但因为当时的齐人依旧称呼他们家为“王家”,他的后代便以王为姓了。
到了王莽的祖父王禁时,家族已经人口众多了。这位王禁是个“好酒色”之人,娶了很多妻妾,育有八子四女。就在这群子女中,出了一个对这个家族的崛起非常重要的人物,便是次女王政君,也就是未来汉元帝的皇后。
王政君成为皇后的过程很具有传奇性,也是非常的机缘巧合。总之吧,在汉元帝即位的时候,她便成了皇后,而且儿子被立为了太子。王氏家族有了外戚身份。
汉元帝死后,太子即位,是为汉成帝,汉成帝对他那群舅舅非常照顾,曾在一天之内,把五个舅舅同时封了侯,王家从此更加兴盛:
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再加上早已封侯的王凤、王崇,王莽父亲这一辈八个男丁,七个封侯,只剩下一个王曼,正是王莽的父亲。
而王曼之所以没有封侯,只是因为运气不好,很早就过世了,没有赶上好时候。
这样,在这个王家,王莽这一支就成了最为弱势的。他那些堂兄弟们尽是列侯子弟,骄奢淫逸,奢靡成风;而相对来说,王莽幼年丧父丧兄,守着寡母与寡嫂生活,家境也比较贫寒。
但在此时,王莽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表现出了一个深入儒家推崇的君子模样,给自己赢来了非常大的名望。
在其他王氏子弟成天斗鸡走马的时候,王莽身着儒服,非常勤奋地跟随着儒家学者陈参学习《礼经》,有“博学”之名,学问甚至超过了那些五经博士。这是好学。
王莽父兄早逝,家中只有寡母、寡嫂以及他亡兄遗下的一个孩子,他尽心照顾,抚养孩子;同时对王家的其他伯父、叔父也非常恭敬。这是事亲。
王氏其他子弟因为家中显贵,对人处事非常骄横,而王莽却折节恭俭,与人交往时非常谦恭讲礼。这是知礼。
王莽虽然家中不富,却经常拿出钱财去供养贫寒的儒士,直到自己“家无余财”,受到当时人们的交口赞誉。这是仁义。
当时儒家思想已成了官方的意识形态,在这种种深受儒家赞扬的行为之下,王莽的名声传了开来,成了当时王氏子弟中名头最响的一个。
后来,王家的家长,也是王莽大伯父的王凤生病了,王莽知道后,前去侍奉,表现得比王凤的亲儿子还要好,亲自尝药,衣不解带地照顾了几个月,弄得自己蓬头垢面的,尽心侍奉这位伯父。王凤深受感动,便在死前专门把王莽托付给了太后和皇帝,王莽得以受封官职,这便是王莽发迹的开始。
后来,因为外有名望,内有才学,再加上外戚的身份,王莽一路青云直上,很快就被封了侯,官也越做越大,在三十八岁那年便成了大司马。就算如此,他反而表现得越来越谦恭,为了表现出这点,连带着他母亲在家都只能穿着粗布衣裳,在有客人时端茶送水像一个奴婢一样。
这就是“王莽谦恭下士时”,且不去管他是真心诚意如此,还是发挥了优秀的表演天赋,总之吧,凡事太过于悖离人情,就有点虚伪了。
处于弱势的王莽为什么能在家族子弟中脱颖而出?
在滚滚历史红尘中,王莽一直是以狡诈狡猾、表里不一的小人形象示人,因为王莽篡权夺位,在他也因此臭名昭著。很多人会疑问,王莽的家庭背景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他能崛起,成为位高权重的大臣,并且最终能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成为一国之君呢?在这里为大家解答……王莽家族原本姓田,在汉朝时家道逐渐衰落,成为了平平常常的百姓,他们也因此改变姓氏。王家的祖先都是寻常人家的百姓,一辈子勤勤恳恳,没有什么大的出息,一直到王莽的祖父,才谋得了一个小官。王莽的祖父生有4女8男,其中长女王政君因为长相出众,被选入后宫,后来成为了汉元帝的皇后,王家也因此升职发家,很多的成员都在朝廷中官居要职,而王莽的父亲因为早亡,所以家族中的人多看不起王莽母子,时常奚落嘲讽他们。
王莽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积极向上,他细心照顾自己的母亲,照看年幼的兄弟,并且拜陈钦为师,虚心求教。在王莽的伯父病重时期,王莽衣不解带,日夜不分地悉心照料他,比他的亲生儿子都勤奋,王莽的这份真情感动了伯父王凤,于是王凤在临死前特地嘱咐了自己的兄弟要好好照顾王莽,于是王莽的其他叔叔就在朝廷中为王莽谋得了一个小官,官位虽小,但毕竟在朝廷之中,升迁的机会还是会有的。王莽当上官后,一如既往的谦虚谨慎、清廉简朴,为此他得到了很多朝中大臣的称赞。王莽的一个叔叔也非常赏识他,于是他就向汉元帝上书,说自己愿意把自己的封地分一半给王莽,汉元帝也知道王莽的为人,如果同意将王莽叔叔的封地分一半给王莽,从脸面上着说不过去,于是他就亲自下令给王莽封了一块封地,并且给王莽升职,于是王莽就这样成功的成为了位居要职的官员,正式进入了权利的中心。
王莽位极人臣,他并没有居高自傲,一如既往地谦卑勤恳。王氏家族的第七子,即王莽的叔叔是当朝的大司马,当他晚年时,正打算找一个王家子弟来继承自己的职位。王家发迹之后,很多子弟都沉迷于享乐当中,变得奢靡纨绔,只有王莽最为努力上进,于是王莽的叔叔就将王莽列为候选人之一,还有另外一个候选者就是王莽的表兄弟——淳于长。王莽知道自己的实力与淳于长的还相差甚远,为了得到这个位置,王莽开始学会使用计谋,他在叔叔的床前无微不至地照顾叔叔,在背地里就偷偷搜罗淳于长的罪行。之后,一切都在王莽的谋划之中,淳于长因多种罪行被处死,而王莽堂而皇之地任职大司马。也许是权利的追逐使王莽丧失了理性,他开始肆意妄为、唯利是图,最终还逼迫汉哀帝将皇位禅让给自己。他虽然当上皇帝,但是由于汉朝堆积下来很多的事情,他根本整理不过来,再加上连年的旱灾,百姓颗粒无收,怨声载道,各地英雄也纷纷打着讨伐王莽的旗号揭竿而起,王莽就在这样巨大得压力下渐渐崩溃,建立的新政王朝也犹如昙花一现地土崩瓦解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