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对汉武帝和卫青说:对于匈奴,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你认为这句话说的对吗?
问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把他送到大汉边境,让他面对匈奴的马刀,看还能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知道肯定有人说“匈奴是华夏民族一部分,是人民内部矛盾”,我只想说:呸!
一、匈奴的历史《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匈奴是居住在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其先祖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后人。也就是说,从本源上看,匈奴跟汉民族系出同根。
北方地区本来有很多少数民族及他们建立的政权,后来匈奴出了强悍的人物——冒顿单于,他逐步打败并吞并了周边国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北方政权。匈奴强盛的时候,东到辽河,西至葱岭,北到贝加尔湖,军队人数达到四十多万人。
二、汉匈冲突的本质匈奴与汉民族的冲突开始于秦朝,西汉建立后,深受匈奴之害。汉高祖刘邦就曾经被困白登山,如果不是陈平之计差点回不来。
此后,西汉王朝为了安抚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不断厚贿匈奴。结果女人没少送,财宝物质不断,都没能阻止匈奴的贪婪,他们一次次突破汉军防线,进入汉境烧杀抢掠,烽火直指长安。他们每到一处比日本鬼子还狠,导致西汉边境很多城镇成了空城。
匈奴人为什么这么残忍?
从文明角度讲,匈奴民族就是一个落后的野蛮民族,只相信武力征服,不讲信义。所以,无论你给他多少好处,他转眼就能翻脸,就是一个不开化、不接受开化的豺狼民族!
从客观条件讲,匈奴游牧民族生产落后,物资极度缺乏,物质文明强盛的汉民族就是他们的寄主。游牧民族的生产环境极其脆弱,一旦遇到天灾,牛羊食物供应不足就大量死亡,匈奴人就面临生存威胁,劫略邻居汉民族就成为他们自救的唯一手段。
以上两个因素决定了匈奴就是汉民族的天敌!
三、你爱匈奴吗有人由此有两个谬论:
1.匈奴是为了生存,不存在道义之争,所以无可指责。
为了生存为什么不从内部变革做起,至少你可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为了自身的生存就掠夺、劫杀别人的财产和生命,强盗们不都是这么想的吗?
2.匈奴原本是华夏民族的一个分支,汉匈矛盾就是民族内部矛盾。
是的,匈奴曾经是华夏民族的一支,但历史现实就是,他已经是汉民族的敌对方,这个现实难道可以被忽视?即便是内部矛盾,对待杀人放火的强盗,不该消灭之吗?
至今匈奴还有还多后人在国外,你可以把他“民族内部”吗?
“可以不爱,不要伤害”。到底是谁在伤害谁呢?把保护祖国人民的卫青的正义之举说成“伤害”,还有没有天理了?
到底是什么人才会有这种想法?
假如有人对汉武帝和卫青说:对于匈奴,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你认为这句话说的对吗?
我觉得这种人要么脑袋被门夹到了要么被驴踢了!汉朝对匈奴是自卫反击战,是属于受害的的一方,匈奴才是真正的侵略掠夺者!而汉武帝跟卫青霍去病等人则是救国救民的民族英雄,他们打败了侵略者!
我们来看看匈奴人有多么可恶!当时的匈奴人每年都会南下一次,一般是在每年7月30到8月10号之间,这是蒙古高原气候开始转凉的时候。匈奴人就会来掠夺我汉朝的边民财产,碰到长城以外地区的汉人一律抢走当奴隶,牛羊谷物等财产也全部抢走。汉朝在向匈奴求和的70年时间里,这种掠夺从来就没有间断,每年被撸走的百姓数量高达8000人之多。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捷后能够解放50多万汉人奴隶,这就是在每年被匈奴掠走的边民百姓。
除了每年的按例掠夺之外,匈奴每隔3~5年都会南下进攻汉朝边城,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掠夺走这座边城的军资粮草以及百姓;一个是逼迫汉朝派人送礼赔罪,敲诈更多钱财粮草。比如,匈奴甚至派兵深入长安火烧甘泉宫。所以呢,可以这么去理解,在汉高祖跟匈奴签订和平条约到汉武帝时期的70年时间里,汉匈战争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过。
综合起来就是,汉武帝反击匈奴确实是不得不打的战争!像匈奴人这种毫无礼义廉耻、不讲任何信义、凶狠野蛮的民族,就应该把他们从地球人抹掉!
假如有人对汉武帝和卫青说:对于匈奴,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你认为这句话说的对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还真有人对卫青和汉武帝说过这话,此人就是汉景帝时的名臣韩安国。他曾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为梁王手下大将,在梁都保卫战中立有大功,后又多次成功调解了窦太后、汉景帝与梁王刘武这一家子麻烦人物间的矛盾,政治智商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另外,韩安国为人严谨持重,是个坚定的防御派保守派。安国安国,维持国家安定团结反对军事冒险正是韩安国一贯的政治表现。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韩安国进入朝廷担任御史大夫。匈奴军臣单于遣使前来求取和亲,武帝乃召集群臣,展开了一场关于匈奴和战的大讨论。没想到会议伊始,主管外交的大行令王恢就率先站了出来,对和亲表示坚决反对,说:“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背约;似此反复无信,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王恢本是燕人,且数为边吏,熟悉胡事,再加上他高居“外交部长”,所以其发言还是很有分量的,刘彻自是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御史大夫韩安国却说:“匈奴迁徙有如飞鸟,难得而制之也。今汉行数千里与之争利,则人马罢乏,易为匈奴所乘。此危道也。不如和亲。”
刘彻心里暗自好笑:管外交的大臣想打仗,以打仗成名的大臣却想和亲,这可是怎么说的?
最终,大多数官员却都站在了韩安国这边。
黄老信徒窦太后虽然死了,但朝臣们已经习惯了文景时代的休息无为,一时叫他们转过弯儿来,那还真不容易。
少数服从多数,最终,刘彻批准了与匈奴和亲的协议。从此,汉匈关系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汉政府不但答应与匈奴互通关市,并且遣使赠送了大量财物,以至匈奴全民亲附汉朝,往来塞下,长城内外顿成一片友好和谐民族团结之欢乐海洋。
然而一切都是假象,不久,汉匈之间又爆发了马邑之谋。看来,匈奴抢掠汉朝之心不死,武帝想要一举歼灭匈奴的心也未息,接着卫青一场龙城之战,又打出了汉朝的气势,一时间鹰派崛起,鸽派失势,汉武帝便任命韩安国为材官将军,让他去渔阳边疆,抵挡匈奴入侵。韩安国运气不错,刚到任就打了个小胜仗,还抓到一批匈奴俘虏,审问之下,得知匈奴军队主力见汉军强大,早已远遁大漠,不欲再与大汉为敌。老谋深算的韩安国,听了匈奴俘虏的花言巧语,竟忽然变得天真起来。他立刻上书武帝,说现在正值秋收农忙时节,请求停止屯兵,让所有士卒先回去收粮食。结果,作为汉东北边防重地的渔阳,竟只剩了七百常驻军,但韩安国认为这就足够了,匈奴已经远遁,战争结束了。
韩安国错了,大错特多。对于农耕民族来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又何尝不是呢?秋天,汉人的粮食成熟了,可匈奴的战马也肥壮了;所谓月黑风高杀人夜,秋高马肥抢粮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抢的就是你。
对于匈奴人来说,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不是我的抢过来,就是我的。这很正常,理所当然。因为掠夺别人的劳动果实,这就是匈奴人的劳动习惯,一切只是为了度过寒冬,一切只是为了生存。
果然,汉朝这边方罢屯兵月余,匈奴人就杀来了,是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东北境,杀辽西太守,掠边民二千余人,继而又入渔阳、雁门,各杀掠千余人。三郡刚刚丰收的粮食,自被匈奴一抢而尽。韩安国手下只有七百人,根本无力抵挡,几乎全部战死,无奈只好退守右北平,放任匈奴鱼肉渔阳百姓。这正是,你罢兵,我杀人,莫错过了好时光;你农忙,我抢粮,为谁辛苦为谁忙?
韩安国一败再败,悔愧交加,又连遭武帝责斥,郁郁不乐,竟至吐血而死。
卫青的龙城之胜与韩安国的渔阳之辱证明,面对匈奴,只能针尖对麦芒,与之拼力决战。忍辱求和是没有前途的。从此,汉朝上下终于统一了思想,不再瞻前顾后战和无定,结果一时间,锐勇轻死之士充满朝廷,保守派彻底没戏了。
假如有人对汉武帝和卫青说:对于匈奴,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你认为这句话说的对吗?
汉武帝是我国最伟大的帝王,祸乱华夏几百年的匈奴被他打得“漠南无王庭”,他创造的大一统帝国更成为一个民族的符号。当时,打击匈奴是汉朝的既定国策。匈奴人烧杀抢掠,和抗战时的日寇没啥区别,试想想,抗战时期你鼓吹中日一家亲,你的后果是啥,恐怕早就被国民锄奸队给收拾了。不过,咱汉武帝不愧为千古一帝,他的格局心胸摆在那里不会因为你政见异己就杀人。
此人名叫狄山,时任汉武帝博士。汉武帝当时想派李广利将军北击匈奴。此儒力主和亲,劝导汉武帝对匈奴施加德行教化,大唱汉匈一家亲。汉武帝也没杀他,就对他说:博士,让你去守一郡之地,你可以让匈奴不入侵么。狄山说:不能。汉武帝又问道,那么一县之地呢?狄山脸上汗水已经出现了,自己乃一介书生,去打匈奴不是白给么,依旧硬着头皮说:不能。汉武帝已经开始变了脸色,冷冷道:博士,那么一个边塞呢。狄山没办法了,再不答应估计就要血溅当场了,去打匈奴还有可能活,再拒绝肯定被拉下去砍了。于是边硬着头皮说,可以。于是汉武帝派他去一个要塞之地防御匈奴,结果几个月后匈奴入侵轻松攻破要塞,把我们这个倡导“汉匈一家亲”的狄博士给砍了,悬挂在城墙上示众。从此之后,朝廷里再也没有人敢对汉武帝对匈政策指手画脚。我想那个人如果活在古代,去对汉武帝说这个话,估计下场和狄博士差不多吧。
假如有人对汉武帝和卫青说:对于匈奴,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你认为这句话说的对吗?
汉武帝要反击匈奴,有个博士狄山跳出来反对了,打仗会死很多人还会掏空国库会弄的国弱民贫的不如咱们吃点亏还是和亲吧!汉武帝没理他那个茬,问他我让你管一个边郡你能阻止匈奴人不入侵这个郡吗?答不能。一个县呢?不能。那一个军事哨卡呢?狄山想了如果再说不能那就得下大牢了,赶忙回答能。武帝马上让他去上任了。没过两天匈奴人就攻击了狄山守卫的哨卡把他的脑袋给拿走了。狄山就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秉持着你匈奴可以不爱我你也不要伤害我啊!有这个想法的人不仅没有了尊严脑袋都没了
假如有人对汉武帝和卫青说:对于匈奴,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你认为这句话说的对吗?
这种人实在是虚伪愚昧无知,想想那些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的民族。包括匈奴。如果不是汉武帝集全国之力反击匈奴,最后迫使匈奴西撤。实力大减的匈奴在欧洲如无人之境,横扫一切,给欧洲带来整整300多年黑暗时代。可以想想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付出了多大的牺牲,才成就了汉族。为什我们是汉族,也正是有那个时代铸就的。没有那个时代先祖的牺牲,也就没有5000多年的文明流传,也许在那个时候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像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一些西方所谓的学者就说元朝,清朝不是中国,否定中国文明的流传,以此打击中国的民族团结和自豪感,国内一些亲西方的人也在宣传西方标榜的民主自由,民主自由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开始自我否定历史,怀疑先辈的功绩。那将会是灭顶之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