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为何不守信用帮通天河老龟问寿命?如来是怎么说的呢?

他都没问,如来又怎么说呢?

其实唐僧的记忆力一向很好,他是忘了呢,还是不守信用,没问呢,这个问题不仅我们纳闷,沙和尚也很纳闷!

通天河边,刚经历了落水事件后,众人疲惫不堪,唐僧和孙悟空倚靠着晾晒经书的石头,已经沉沉睡去。

沙和尚帮着猪八戒将行李摊开,往旁边一棵大树上挂着已经有点破破烂烂的衣服,却在不住地叹气:

“二师兄,你说师父怎么把答应人家的事,给忘了呢?”

猪八戒正将行李箱倒过来控水,听沙和尚这么一说,停住手:

“忘了,你也太小瞧师父了吧?”

沙和尚拿着大师兄的虎皮裙正往树枝上挂,听猪八戒这么一说,也停住手:

“师父自己说得忘了啊?”

八戒道:

“老沙啊,亏你在师父身边待了十几年,谁不知道咱师父的记忆力好,他在大唐能当上大法师凭借的就是记性好,悟性高。那紧箍咒儿,观音菩萨就教了一遍,还有那《多心经》,乌巢禅师也就讲了一遍。”

沙和尚面露愧色道:

“或许答应老龟问寿命的事就忘了呢?”

猪八戒道:

“老沙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整个取经路上求师父办事的,独此一家,别的事我不敢保证师父忘没忘,但这事他绝对没忘!”

沙和尚睁大眼睛道:

“真的假的?”

猪八戒道:

“刚刚咱们在天上飞的时候,师父问到哪里了,猴哥说到通天河了,我就见师父脸色略有愧疚感。而且前几天咱们在灵山时,师父一个人大晚上不睡觉,我起来撒尿,就见他在翻通关文牒。嘴里还在嘀咕取经十几年来,都遇到过哪些事,刚好他就提到了通天河老龟。”

沙和尚抓了抓头皮道:

“既然咱师父没忘,那为啥在灵山时不帮老龟问问佛祖呢,毕竟都答应过人家了啊?”

猪八戒接过沙和尚手中的虎皮裙,抖了抖道:

“老沙啊,你是真蠢还是假蠢啊,师父哪里敢问啊,不要命啦?”

沙和尚又睁大了眼睛:

“啊?”

猪八戒先将虎皮裙挂到树上,随后用手压了压沙和尚的肩膀,示意他坐下道:

“你让师父怎么问,直接问如来佛祖这通天河老龟,还能活多少岁啊,啥时候能脱壳成人啊?”

沙和尚继续傻乎乎道:

“对啊,这样问不行吗?”

猪八戒一屁股坐到地上,双手合十,学着如来佛祖的语调道:

“唐玄奘,这老龟有何身世,有何本事,又为何询问?”

沙和尚也挨着猪八戒坐下,一脸疑惑地看向对方,猪八戒放开双手继续道:

“老沙,你也不想想咱们在通天河都干了些啥?”

沙和尚眼珠往上翻,想了一会儿道:

“咱们在通天河干了好事啊,为民除害,将鲤鱼精赶跑了,还了老龟的洞府。”

猪八戒道:

“对呀,可是师父敢这样回答吗?”

沙和尚更疑惑了:

“为啥不敢,实话实说啊?”

猪八戒冷笑一声道:

“咱师父当年被如来佛祖贬了十次转世,就是因为他不听师父的话,不尊敬师长!”

沙和尚还是疑惑道:

“这……”

猪八戒道:

“我问你,鲤鱼精的靠山是谁?”

沙和尚道:

“观音菩萨啊!”

猪八戒道:

“对啊,菩萨不仅对咱师父有知遇之恩,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俩还有种师徒关系在里面!”

沙和尚好像明白了一点:

“你是说,咱师父是怕把菩萨纵容鲤鱼精在通天河胡作非为的事,不小心捅给如来佛祖?”

猪八戒往唐僧和孙悟空睡觉的地方瞅了一眼,示意沙和尚小点声道:

“你想啊,灵山佛堂之上,那么多佛、那么多菩萨、还那么多罗汉,况且观音菩萨也在,这让师父怎么张得开口啊?”

沙和尚略加思考后说道:

“那师父可以私下里找如来佛祖询问啊?”

猪八戒用手指了指沙和尚的脑袋道:

“老沙啊,你脑袋里装的是啥东西,你还记得当年在陈家庄,师父是啥表现不?”

沙和尚还是疑惑道:

“没啥表现啊?”

猪八戒又正了正身子,问道:

“我问你,师父为什么会被鲤鱼精抓住?”

沙和尚想了想说道:

“那一年通天河结冰了,师父想从冰上通过,结果没想到是鲤鱼精施的法术,于是掉下去被捉了。”

猪八戒道:

“对呀,当时师父执意要走的时候,你我还有大师兄,包括陈家庄的老百姓都是百般请求。说妖怪还没有除掉,无论如何也得帮大家除了妖怪,再走啊?”

沙和尚好像有点开窍了:

“对,对,二师兄说得对,好像有这么一回事。哎,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明白,当时师父为啥非要走呢?”

猪八戒叹了一口气道:

“咳,当时师父说什么取经很重要,不能误了日期,必须得走了。其实那是假话,咱们一路上耽搁的事情多了去了,也没见师父这么着急过。”

沙和尚道:

“对啊,咱们在祭赛国,凤仙郡,金平府都是一待好几个月,好吃好喝的,也没见师父着急西去呢。况且师父一向慈悲为怀,明明知道陈家庄的百姓有难,为什么不救呢?”

猪八戒望望天,苦笑道:

“其实,咱师父是怕啊!”

沙和尚道:

“有我们在呢,师父怕啥?”

猪八戒道:

“老沙,你还记得不,头一天师父还说我好吃懒做,没有同情心,不好好变化成小女孩,跟着猴哥去降妖呢。可是等猴哥回来向他汇报了灵感大王就是一条鲤鱼精,而且很有可能来自于南海观音菩萨处后,师父当时脸色都变了。”

沙和尚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喃喃自语道:

“对啊,当时我在现场,我还以为师父是被妖怪的强大给吓住了呢。我还劝师父呢,说我老沙在水下也是战斗高手,只要师父同意,我也可以跟着猴哥去降妖。”

猪八戒缓缓地说:

“师父是高手啊!”

见沙和尚又开始皱眉思考了,猪八戒继续说道:

“通天河一事,如果不处理,则陈家庄的百姓遭殃。如果处理了,那么观音菩萨的面子又会挂不住,所以师父有难言之隐啊。”

沙和尚道:

“你是说,师父是怕替老龟问了寿命后,佛祖会让师父说清通天河一事的来龙去脉,这样肯定会牵扯到观音菩萨?”

猪八戒道:

“是啊,师父要是真问了,那就等同于欺师灭祖了啊!”

沙和尚仍然不解道:

“可是古人云,‘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猪八戒拍了拍沙和尚的肩膀道:

“老沙啊,你怎么判断鲤鱼精在通天河作乱一事,如来佛祖不知情呢?”

沙和尚一听这话,顿时犹如霜打的蛤蟆,张大了嘴,半晌没有发出声音来。

猪八戒继续说道:

“咱师父可是足足修炼了十世啊,好不容易悟出点道理,知道一言一行得跟领导同步,不能像当年当佛祖二徒弟的时候,口无遮拦了。知道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他要是真问了,那这十世等于是白修了。”

沙和尚缓了一缓道:

“二师兄,你的意思是说,有些事,咱明知道对方做得欠妥,但是却连质疑的能力都不能有?”

猪八戒道:

“对呀,要不怎么说佛法无边呢,就是没有边缘,没有规则的意思。有时候我们佛门弟子做事情,并没有好坏之分,也不管你虔诚不虔诚,其实就在于佛祖的一句话啊!”

沙和尚道:

“照你这样说,我还真错怪师父了,就一个老龟而已,还不值得师父压上自己的前程。再说了,天底下不公的事情多着呢,咱师父想到的是天下苍生,是九州万方,区区一个陈家庄算什么。”

猪八戒突然叹了一口气道:

“咱猴哥要是也懂得这个道理,当初就不会让连梳妆打扮都没打扮的菩萨现身了,现在好了,落水了吧?”

沙和尚不解:

“让菩萨现身,是为了让陈家庄的百姓别再供奉灵感大王,而供奉菩萨啊,是好事!”

猪八戒斜了一眼沙和尚:

“好事?老沙啊,我可以跟你打个赌,不信咱一会儿就去看看,陈家庄的百姓供奉观音菩萨的概率,还比不上供奉我呢!”

沙和尚略带惊喜道:

“是不是也有可能供奉我老沙,哈哈,这不是好事吗?”

猪八戒用袖子甩了一下沙和尚的脑袋:

“好个屁啊,后面菩萨指不定挖了个多大的坑,等我们跳呢!”

沙和尚伸了伸懒腰道:

“二师兄,我算是明白了,师父并没有忘记老龟的嘱咐,而是不敢问!”

猪八戒“哼哼”大笑道:

“其实啊,问不问都一样,老龟能不能化成人形,或者寿命几何,不是佛祖说得算,是靠他自己去悟。不过,就凭他因为这事就将咱们甩进通天河来看,这老龟估计再修个一千年也化不成人形啊!”

沙和尚若有所思,偷偷给猪八戒竖了一下大拇指……

随后猪八戒拉起沙和尚,走到唐僧面前,望着唐僧睡觉的模样,低声说道:

“不过啊,老沙,我总觉得这个师父跟以前的那个师父不太一样。”

沙和尚也瞅了一眼道:

“当然不一样啦,当年答应老龟问寿命的是徐少华,而咱面前的这位叫迟重瑞,他能记得才怪呢!”

猪八戒听完哈哈大笑道:

“关注我,明天我再给大家讲一个藏在师父身上鲜为人知的秘密!”

唐僧为何不守信用帮通天河老龟问寿命?如来是怎么说的呢?

唐僧不是不守信用不帮老乌龟问寿命,也不是忘了,而是如来的一番话吓得他不敢张口询问。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快要到了灵山,却被一条通天河给挡住了。原本他们想趁着结冰走过去,结果却遭到了妖怪的伏击,最终还是观音出手,才收服妖怪,可这么一条大河,唐僧还是无法走过去啊,最终还是一只老龟答应帮唐僧渡河。在渡河过程中,老龟向唐僧发出请求,希望他帮自己问问,还能活多久,结果唐僧把这事给忘了,最终引得老龟大怒,将唐僧掀翻在河中

老龟的请求

通天河的这只老龟其实原本就是河里的主人,只不过因为打不过妖怪,才被赶走了。唐僧师徒面对一条通天河,其实要渡过去很简单,毕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法力高强,可唐僧乃是一介凡人,西行之路讲究的是脚踏实地,不愿意飞行过去,所以只能接受老龟的善意。

而老龟帮唐僧等人渡河,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要求的,他对唐僧的请求其实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寿命,这老龟修行千年,一直有想要化身成人的执念,所以才有此一问。而唐僧这边,接受了老龟的帮助,自然是不好拒绝老僧,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唐僧并没有替老龟问寿命,那么他为何这么干呢?难不成唐僧真的搞忘了吗?

如来说的话

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唐僧是忘了帮老龟问,因为唐僧一心求取真经,到了灵山后心无旁骛,早就把这些事情给抛到脑后了。毕竟相比于求取真经,老龟这事简直太小了,而且寿命这种事情,乃是天机,怎么可能轻易泄露?所以说很可能唐僧当时就是胡乱应承老龟的,压根就没想过帮老龟问寿命。

不过结合唐僧一路的表现来看,其实他这人的记性并不是非常差,答应人的事情他不会忘记,只不过这一次老龟交代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好办!最开始的唐僧,也许认为老龟交代的事情乃是一件小事,毕竟自己是如来的二弟子,和如来的关系都是比较好的,经过千辛万苦到达灵山,诚心足以感天动力,如来他们会卖自己一个面子,回答他的问题,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到达灵山后的待遇,竟然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到达灵山后,唐僧一行人并没有得到热烈的欢迎,反而是规规矩矩的客套情节,丝毫看不出对方的欢喜,甚至某种程度上,如来等人还对他们表现出了不满的意思。

面对着唐僧师徒,如来说道:“你们南蟾部洲,因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大物博,到处罪孽横行,虽然有孔家文化下仁义礼智信,但是不尊佛教,不种五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造下无边之孽,罪孽恶满,所以有了地狱之灾!”此话一出,直接令唐僧一惊,好好的封赏庆功会,怎么如来突然冒出这么一段话,按照套路不是应该安慰唐僧一行,好好夸奖吗?再说了,南瞻部洲的大唐王朝,人家可是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的,唐僧一路走来,遇到众多的妖怪,全都是其他国家的,并非是东土大唐,相比而言,西贺牛州更加混乱,国家更加没有仁义。

可以说,唐僧西行之路上,南瞻部洲的大唐应该是最好的国家,但如来却批评大唐,这是为何呢?实际上这就是如来在敲打唐僧众人,如来之所以如此贬低南瞻部洲,就是因为南瞻部洲的人不尊佛教,说白了,如来想的根本不是教化万民,而只是想传佛法。要不然他咋不拿西贺牛州混乱的天下说事?对于如来的想法,唐僧当然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如来态度很冷淡,一点都不亲热,以他对如来畏畏缩缩的态度来看,只要如来他们说一句重话,唐僧就要思量好久,不敢开口,生怕得罪了如来。

所以说此时的唐僧已经被吓到了,他搞不懂如来为何要这么说话,为何态度这么冷淡,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得罪了如来,所以根本不敢对如来提起老龟寿命之事!说白了,唐僧并不是忘了老龟寿命之事,而是不敢提,因为他认为此时的如来,态度冷淡,脾气不好,自己不好多嘴,万一得罪了如来,取不到真经,这一路西行可就白费了!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唐僧之所以没有帮老龟问寿命,并不是因为他忘了这件事情,而是因为如来说的话,让唐僧非常害怕。也许如来只是抱怨两句,但是在唐僧看来,如来这是发怒了,他不敢因为老龟这件小事去得罪如来,万一拿不到真经,那可以就亏大了!

(本文主要参考《西游记》)

唐僧为何不守信用帮通天河老龟问寿命?如来是怎么说的呢?

其实在《西游记》的原著中,唐僧根本就没有帮通天河里的老龟问寿命,老龟向唐僧所求的事,也并非是向如来打听老龟的寿命,所以也就无所谓佛祖如来怎么说这回事了。

唐僧师徒四人一行,来到通天河东岸,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成功制服了河中妖怪灵感大王之后,正苦于无船通过八百里宽江水滔滔的通天河时,河中的老龟主动上岸,让一行四人一马爬上了龟背,顺利渡过了通天河,干手干脚地上了岸。这时,唐僧有点过意不去,分别时朝白龟合手称谢,“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

老龟趁着这个时机,向唐僧请求帮忙,老龟的原话是,“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轻身,会说人语,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当年老龟所托之事,并非是要唐僧帮忙询问佛祖如来自己有多少年寿,而是要唐僧向如来请求,让他去掉龟壳,变成人形。

后来,唐僧四人到西天取得真经之后,返回东土时再次经过通天河时,在河边盼了几年的老龟终于等到唐僧一行的到来,又是主动显身,帮他们过河。老龟蹬开四脚,稳稳当当地在河中行走了大半日,当快到通河东岸的时候,老龟才有意无意地问起唐僧,“老师父,当年我送你们过河时,曾经向您请求一事,让您见到西方佛祖时帮我问问,我老龟还有多少年寿?您问了吗?”

大家可能有点没看明白,老龟当年所托之事,明明是“去掉龟壳变成人形”,现在为什么变成了打听年寿的事呢?大家想一想,其实很好理解。通天河中老龟与唐僧毕竟只有一面之缘,最多也只是老龟临时帮了唐僧一个小忙。就凭这种交情,就让人家帮自己“去掉龟壳变成人形”这种大忙,实在有点说不出口。最关键的是,唐僧一路上并没有主动提及当年的事,老龟自然更不好意思主动开口问这样重大的事,只好随口提一个顺手可帮的忙,也就是打听寿命的事。其实老龟的真心,还是想唐僧可以帮忙请如来,让他“去掉龟壳变成人形”的,这是老龟毕生的愿望。

至于一向诚实本分的唐僧,为什么没帮老龟的帮,也怪不得唐僧。他们一行来到西天时,时间太紧张,匆匆忙忙,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凌云渡脱胎、徒步上灵山、拜见诸佛菩萨圣僧等等。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唐僧一门心思全用在了取经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他的事,所以将通天河老龟所托之事给忘记了,也是合情合理,非常正常的情况。

凭借唐僧的为人和他虔诚向佛的心,如果不出意外,他一定会信守承诺。佛祖如来看在唐僧西天取经劳苦功高的情面上,也很可能会帮助他完成诺言。最后由于在灵山的时间太紧、事情太多,唐僧一时疏忽,将老龟所请的事忘了,纯属意外。

唐僧为何不守信用帮通天河老龟问寿命?如来是怎么说的呢?

在西游记中,有一集就是说到唐僧四人需要过通天河,三个徒弟都有自己的本领,可是唐僧就不一样了,就需要有一个帮助他过河的人,可能大家会有疑问,三个徒弟都会变通,为什么不直接把师父带过去。首先,师父是个烦人,可能也禁不起折腾,其次吧!导演不允许能怎么办哦!

电视剧里的情节好像是这样的!乌龟答应送唐僧过河,唐僧需要帮乌龟问他的寿命,可是唐僧却没有守信用,所以乌龟发火了,唐僧平常都在说普渡众生,可是他却对老龟不守信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可能唐僧是有他自己的理由吧!

还记得在原著的第48回,通天河的老乌龟自告奋勇要托取经团队过河,为了感谢老龟的无私帮助,唐僧答应帮老龟一个忙,不知道朋友们还记不记得到底是什么事儿呢?没错,就是让那老唐同志到了灵山,见了如来之后,替他问上一问,自己的寿命咋样,何时得人身。因为妖修行多年以后是可以化为人形的,就算他们现在可以化为人形,可是那都只是暂时的,只有到了一定的时间才可以修为人形,然后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像正常人一样主要是说有手有脚、五官端正。很多妖修行都是为了修为人形,好的妖怪还是有的,当然也有不好的,就像人类一样,什么人都有。

等他们到达终点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任务,然后如来也安排了四大金刚走空中云路送他们回大唐。这样的话,唐僧就觉得自己没必要给老乌龟回信了。所以唐僧就觉得没必要问如来了,他觉得以后和老龟也不会有什么交集了,所以就直接不说了,他也根本没打算问。可是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一样,观音仿佛是要戏弄他们一样,她故意翻看账本说还要差一难,没有说差的是哪一难,然后就又生生将他们扔到了通天河。他们都还有一点懵,为什么要回到通天河呢?又为什么还差一难呢?菩萨是个神,她当然知道会发生什么了,可能是察觉到了老龟的这件事吧!

等师徒四人水淋淋地爬上岸,那老龟早就在此地等候,他看到师徒四人回来了就以为是专门回来给他报信说那件事,所以还满脸笑容地再次邀请他们乘着自己的背过河。可是走到一半的时候,这老龟就突然扭回了头,他可能是想找个话题来聊天,五于是他向老唐同志问道:圣僧,我当年托付你之事,不知道你问的咋样了?如来他老人家有何说法?这时,师徒四人开始慌了,唐僧沉默,老龟也就知道些什么,于是二话不说,师徒四人和经书也就全部掉进河里,这一难确实挺难的,经书还已经全部打湿了,会不会坏掉都是一个问题了。要说这唐僧也真是的,我们都知道,佛语有云:出家人不打诳语,唐僧作为佛教的虔诚信徒,一直以来都是恪守本分,尽忠职守,为何这次却犯了戒?难道是因为当时太激动了,所以就把这摊子事儿给忘了?当然不可能,我们的老唐同志可是个心思细腻缜密之人,绝不会犯这么个低级的错误。毕竟他之前是什么都做得很好的呀!难道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取经生涯结束了,太高兴了吗?

如来最后的行为也告诉了我们原因,可以说是一个大概原因吧!也算得上是为什么唐僧没有去问关于老龟的事了,当初取经小队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抵达灵山,本以为灵山众神会排好队,夹道欢迎他们,谁知如来大大不仅黑着一张脸,还把他们臭骂了一顿,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师徒四人呢?说白了,就是说那大唐之人不识货,在贬低我大唐,而且,就连取经前说好的经书也大打折扣,只给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唐僧都顾不上自己了,如来正在气头上,谁还敢提其他的事呢?于是就没有提老龟这件事,要我说,这师徒四人还真是命运多舛呀!

本文作者:唯恋无名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唐僧为何不守信用帮通天河老龟问寿命?如来是怎么说的呢?

俗话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唐僧只受人之托,不忠人之事,如来都看不过眼了。

大雷音寺,唐僧见了如来,心里一开心:师傅,我好想你!拿完经书走人,答应通天河老鼋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如来一乐:臭徒弟,事还没完呢!

唐僧这人记性好,忘性大。

前脚还踏在通天河老鼋身上,答应见如来就帮着老鼋这悲催的哥们问问啥时候才能脱掉乌龟壳;后脚踏在大雷音寺土地上就只想着经书,把老鼋“问如来何时脱龟壳得人身”的托付忘了。

唐僧,把老鼋整忘了,主要还是如来的话太吓人了。

东土,就是块罪地

那儿厮杀不断,视人命如草芥;人贪婪成性,做生意的无良,贪财的为娼。最可恨的是心中无佛,尽做恶事,不积阴德,是群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的混蛋玩意儿!造无边之孽,至罪盈恶满,所以有地狱之灾,化畜类之祸!

唐僧蒙了,南赡部洲有这么可怕?相反是妖怪最少的地方,也就几个小毛贼,所以就在苦苦思索东土的罪过,没意会到如来实则在解答通天河老鼋成为畜类的缘由,“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一句东土把唐僧先入为主带偏了。

如来一句话,解释了通天河老鼋不能为人的原因,又把罪过推给南赡部洲,唐僧实在愚钝,不懂得说话也是一门艺术。

如来话锋一转,为西行取经的意义划了个重点,也为选择南赡部洲传经做了个解说,顺带把通天河老鼋解脱之道告诉了唐僧。

东土大唐,有儒家的“仁义礼致信”的行为准则,但仍然罪孽深重,不是儒家的思想不好,而是帝王们墨守成规,“讲尧舜之言、行桀纣之事”,甚至以流放绞斩之刑来维护准则,树立道德规范,治标不治本,难以彻底扭转人心为恶的本质。

人心不通,思想则不明,正道是心恶难行善,人愚不成君,根骨不正,皮肉附之则邪,因此儒家思想虽好,却无奈何于横行无忌之辈。

传经,就是劝人向善,重塑风气,世间无罪恶,才是清明人间。

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

唐僧还是蒙的,终于明白了取经的好处,欢喜之余,又忽略了如来的两处话语。

1、三藏之书,谈天论地度鬼,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通天河老鼋解脱之道便在三藏之书,通天河老鼋以心向善,唐僧以诵经度之,便可使老鼋脱去龟壳,转成人身。

2、东土大唐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沙门奥旨,所以只能取部分三藏之书以做根基,由书及经,后人传经、创经才是真经。

唐僧这时还是凡人,只想着取回真经,哪知如来话中之意,更完全忽略了话中已经解决了通天河老鼋的问题。

参禅重在悟性,既然不悟,自然有经也是无经;悟了,无字也成真经。不悟便有了第八十一难,既然承了通天河老鼋度河之情,却不解如来度鼋之法,于是老鼋翻身经书落水,了结与老鼋之间的因果,也全了经无全经的奥妙。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话倒真是不假!

唐僧为何不守信用帮通天河老龟问寿命?如来是怎么说的呢?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唐僧并没有不守信用,只是冥冥之中有第八十一难等着,这就作者为后来剧情埋下伏笔(但是显示中有许多背信弃义之人)。

《西游记》中唐僧每次遇险都能遇到能人异士的帮助化险为夷,看似每次的危险都是因他而起,但总感觉这样对他评价又太不公平。

唐僧也是很委屈的,自己肉身有长生不老的作用也不是他的错。本来只是想为了弘扬发展佛教事业去外出取经,谁知成功的道路如此艰难,差点丢了性命。

为了减轻唐僧路途遥远带来的艰辛和磨难,佛祖和观音菩萨为其配备了三个徒弟,又为他解决走路带来的辛苦。可是有些事情和磨难别人可以帮忙,但自己脚下的路必须自己走,别人代替不了。

就拿过通天河来说,几个徒弟和白龙马都有过河的本领,可唐僧是肉身凡人过不去河。而且通天河的河面又宽,水流也急,普通船只是无法划到对岸去的。

前边说了无巧不成书,刚好河里又一只被孙悟空救了的老乌龟看到师徒几人的难处,为报答唐僧师徒的救命之恩,就自愿驮唐僧过河。顺便再请求唐僧帮自己办点私事(请求唐僧问下佛祖自己什么时候能修成正果)。

这样你来我往互相帮助也无可厚非,但是唐僧到了灵山之后,只顾着办自己的事,把老乌龟的嘱托忘的一干二净,他估计也没想到以后会再次见面。

人都说凡事留一线, 日后好相见 ,这就是因果循环。而唐僧在危难时刻顺口给了别人承诺,给了别人希望,到了自己成功时候却没有兑现承诺,这就是失信于人,所以遭此一难在所难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