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意义?是不是也可以逆向思维?
其实啊,还得看你是什么性格的人,老话虽有理,也是看时代的,在如今的时代,再反过来看这两句话,其实是完全可以逆向思维的。
现在的小孩子,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懵懂又啥都不知道的小孩子了,他们成熟的年龄早已超越了我们这一辈人。当我们还在将他们视作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把我们看成顽固不化,跟不上潮流的老头子了。
在我看来,少年的时候,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书,都可以看,四大名著又不是什么禁书,大可不必那么紧张。不要以为少年就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把他们想象成灰太狼想吃个羊都怕宣传暴力而把他们带坏了,孩子的承受能力还真没那么差,没必要杞人忧天。
我们那时候看的动画片,哪有这么多说法,也没见谁看过变形金刚要去炸学校的?现在可倒好了,连光头强的枪都换成水枪了,非要跟两头狗熊交朋友,我认为,这恰恰是教坏了孩子,而并非是保护他们。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手破块皮,老师也好,家长也罢,仿佛天塌下来的感觉,至于嘛?我们那时候读书,谁不是三天两头打架,经常灰头土脸回家的,也没见哪个心理素质差,动不动要死要活的?
我觉得,现在的很多孩子,缺乏阳刚之气,恰恰需要看看《水浒传》,倒不是让他们学习里面的血腥暴力,祸害邻里。而是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有些国家,有些人是不讲理的,将自己武装起来,并非欺负别人,而更是不要被欺负。这总比吃个罐头,凉到牙了,夹着嗓子喊两句“吃个桃桃,好凉凉”要强吧?
说实在的,在当今环境下,人们岁数越大,越懂的隐忍。
若是年少的时候不看看《水浒传》,那么以后就再也感受不到心中的那种豪气,再也感受不到并肩作战的兄弟情怀,再也产生不了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胆量。若长大后再看,就很难理解这本书,也很难理解这本书中的人,为什么要那么做。
同样的道理,老不看三国,是因为怕老人看后使用谋略,成为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城府极其深的人。
我就纳闷了,人都老了,就算他学了一身本领,什么美人计、离间计、空城计、调虎离山计,掌握的滚瓜乱熟,他就真能有机会施展?
他顶多盘算一下,最近哪个超市在搞促销,怎么能最快的时间去抢到鸡蛋。亦或者,前天跳广场舞的时候,竟然没能碰到守寡多年李老太,今天看看有机会欲擒故纵不?
当然,你要非说,现在不敢扶老太,或者公交上车强令别人让座的老人是因为看了《三国演义》才导致的。那我只能说,你没看过三国,真正能静下心来看三国的老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干出这种事的。
在我看来,当今社会,人们已经很少能静下心来好好看书了,看四大名著,总比网上那些动不动就穿越的超级爽文要有营养一点吧。当然,不是说网文不好,存在就有价值,毕竟劳累一天了,晚上躺床上就想刷刷短视频,就想看看爽文,这未尝不可。
我觉得,人啊,只要爱看,什么时候看都行,不同的年龄,看名著能看出不一样的乐趣。
少时看《水浒传》,确实会被那群“好汉们”洗脑,觉得他们讲义气,除暴安良,是好汉。长大了后,再读,意味就不同了,倒不是说小时候不懂事,而是我们不同年龄,关注点不同罢了,并没有对错之分。
就像我现在看《西游记》,小时候是把它当神话小说看的,现在再看,里面满满的都是谋略。
当然,题目所问的内容,我清楚,逆向思维嘛,不就是想说,少不看水浒,那少就看三国呗,年少的时候就学习谋略,一个个幼稚的外表下,藏着深不见底的谋略。老不看三国,那就看水浒呗,一个个老当益壮,路见不平一声吼,几个小年轻都拉不住的勇猛……
你自己读读看,这样通顺吗?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意义?是不是也可以逆向思维?
其实每个年龄段看同一本书,感悟都会有差别,理解上和处在的年龄和见解都不同,少不看水浒只是怕过早地误解或者不理解义气的意义,老了不看三国,人老了看懂了理解了又有何意义呢?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意义?是不是也可以逆向思维?
我认为完全可以逆向思维,而且很必要!我认为少不看水浒成任人宰割的怂包狗雄;老不看三国成百无一用的朽木枯蒿。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意义?是不是也可以逆向思维?
俗话说得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那这四句话又是否另有所指呢?今天涛哥就在这里为你们揭开这四句话隐藏的含义所在!
“少不看水浒”四大名著之一的明代小说《水浒传》讲述的是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时期位于山东水泊梁山地区的一场农民起义—史称宋江起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反抗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故事看似感人,不过所谓的梁山好汉的实质也不过是一股拥有着私人武装的乱臣贼寇!所谓的梁山108将其实也是各怀鬼胎,想要通过聚众反抗朝廷以达到各自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看了这部小说极易被书中所谓的“江湖义气”所影响,从而走上以暴力至上的道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分子,在落网之后,交代其犯罪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沉迷于各种武侠小说!曾被书中所谓的江湖义气所蛊惑!
而且如今我们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凡有不平之事都应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需要再以私人的方式来以暴制暴了!
“老不看三国”罗贯中所著的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陈述了魏蜀吴,这三国的来由与建立直到灭亡的史实!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虽然这本小说可以说是正能量满满,但是书中也多有互相算计、勾心斗角的内容!有些老年人本身就有被迫害妄想症,整天疑神疑鬼的,把自己的财产到处藏来藏去,生怕被人算计迫害!
如果再看了有这些敏感内容的《三国演义》,那不是他们的疑心病会愈演愈烈!
“男不看红楼”《红楼梦》我们都知道讲述的是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史!主人公贾宝玉与众位姊妹的感情纠葛,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里贾宝玉最后还看破了红尘出了家!
在封建社会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不提倡男生看《红楼梦》,如果学贾宝玉整天把所有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和各个姐姐妹妹那里,谈情说爱!是有悖于封建礼法与纲常的!所以那时不提倡男生去看《红楼梦》!
“女不看西厢”《西厢记》原名《莺莺传》,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提倡的是“三从四德”,要求女性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婚姻更是没有自由,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所有女子都看了《西厢记》,势必会有很多女性效仿崔莺莺与哪个“张生”私奔!所以当时极力反对未婚女子偷看《西厢记》!!!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意义?是不是也可以逆向思维?
水浒传,讲得是英雄或者是混社会受挫折的人,找不到出路,落草为寇,反抗政府的事。所以年轻人一但有个不如意就想去当好汉,那社会就危险了。而三国主要讲的是权谋、机变,政治家之间的算计,这是不适合已入暮年,身心需要休养的老人的,所以老人安享晚年更好喽。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意义?是不是也可以逆向思维?
少看水浒学打架,老看水浒谋天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