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喝了一瓶百草枯,目前世界最顶尖的医疗技术能不能救得活?

阎王叫你三更死,绝不留你到五更!

就算世界上顶级医生,外加顶级医疗设备来抢救你,也无济于事,顶多让你死的时候不那么痛苦。

服了百草枯,要想活下去,除非奇迹出现,出现这个一个人跑到阎王殿大吼一声:

“小阎王,三千年未见面了,老夫今日跟你要个人!”

百草枯,是唯一一种给你后悔的时间,却不给你后悔的机会的一种“死亡之药”,比什么“含笑半步癫”、“一日丧命散”、“豹胎易经丸”可厉害多了。

我是学化学的,有师兄就是从事“百草枯”分子及治疗研究的,以前也给我们讲过服用百草枯的发病原理,我来给大家转换成大家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一下吧:

百草枯最棘手的地方,在于它的水溶性,就是太容易溶于水了,这样就导致它跟食盐一样,溶于水后,分子又小,从而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

就算是艾滋病毒,实际上只要身体没有破口子,吃下去也没关系,不会被人体吸收的,但百草枯不一样。

其他的农药,大都属于有机磷农药,分子大,往往会剧集在胃部,不是那么快被吸收,所以洗胃有用。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人体70%以上都是水,百草枯就是墨水,把一滴墨水滴到水中,就是这么一种效果。

其他的农药,是直接破坏人体的中枢神经,心脏供血系统,呼吸道等身体器官的灼伤等等。普通农药如果剂量达不到,只会破坏一部分,不致死,随后人体的自动修复能力会进行修复,只要一开始没死掉,后面基本都能救。

但百草枯损害的不是这些系统,而是直接阻断人体内部的某种酶转换,主要损害的器官是肺,最后肺会逐渐纤维化,举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

农药是那种强盗,直接抢光了你身体的所有财物和衣物,你嘛,要么冻死,要么饿死,要么被强盗打死。但只要有人前来救你,有人给你衣服,给你食物,或者你回到家拿到了衣服和食物,就不会被冻死,被饿死。

而百草枯,是断绝了你跟其他人联系的机会,你身上有衣服,有钱,有食物。但是你的银行账号,你的亲戚朋友,所有一切能让你获得物品的途径,全部切断,你只能慢慢耗到弹尽粮绝,活活饿死或冻死。

所以,服用了百草枯的人,一开始跟没事儿人一样,甚至会认为,洗完胃就能出院了,而医生明知没救了,却只能照办。

有点类似于你摘下了一朵鲜花,看起来娇滴滴的,你知道它很快就会枯萎,但花却觉得给它洒洒水,它还能活。

所以,不管你喝了百草枯之后,是多么的活蹦乱跳,多么的面色红润,都改变不了你将会死去的命运。

若是仅仅是吓唬吓唬男朋友,吓唬吓唬父母,方法很多,但喝百草枯,那就不是吓唬了,是真正的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其实百草枯是一种很好的除草剂,无色无味,对土地还没有伤害,当时宣传的时候也是讲不会在农作物残留,却不伤土壤,结果有些人们就以为是对人体无毒的农药了。

后来,喝的人多了,农药生产商没曾想到,有人会喝这玩意,从而加入了恶臭的添加物,闻起来恶臭,但还是没法阻止人喝。

再后来,国家没办法了,2016年7月1日,彻底禁止这种农药的生产和销售了,有人戏称:

百草枯是唯一一种被人喝倒闭的农药!

其实,我们大家身边都会有喝农药死亡的人,还是劝劝他们,千万不要干傻事!

至于题目所问的,我相信医学在发展,或许某一天科学家们就能研制出解药了,但目前,还没有听说有特效药!

假如,喝了一瓶百草枯,目前世界最顶尖的医疗技术能不能救得活?

不用一瓶,一大口就行,不管你是混合在酒里,水里,还是牛奶里,只要你喝下去,神仙也回天乏术!这里说一下和我有关系的一个人喝了这个药后的反应!

我一个堂姐,25年前,那时农村还不兴自由恋爱,她谈了一个教师,两个人都很中意对方,有一次晚上两人约会,就手拉手走在田野里,被小分队的人抓到,关起来了了两天,堂姐妈妈嫌丢人,死活不去领人,村长没办法,去领了回家,回家后我那个婶子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堂姐心里想不开,赌气跑了出去,到了晚上还不见人,家里人怕出意外,漫山遍野的找,最后找到了!

在一个山顶上喝了百草枯,不多,半瓶喝了一小口,兑着酒喝的,被发现时人还没事,我哥和另外几个村里人赶紧把她从山顶背下来的,从山里到医院目测有二十多公里,山下想找了一辆拖拉机,那样速度会快点,堂姐亲姑姑家就有拖拉机,但是上面有拉的东西,亲姑姑家各种借口说拖拉机在忙着怎么怎么样,把我哥他们气的不轻,最后没办法又跑到另外一个村,借人家拖拉机,人家二话没说就来给送,在我哥他们找拖拉机的同时,唐姐说口渴的厉害,村里另外几个人就用肥皂水给她罐,老一辈都讲喝了毒药的人罐肥皂水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送到医院时已经晚上两点多了,放在医院院子里一个担架床上,医生过来摸了摸脉搏,说送太平间吧,没治了,人已经死了,送去的村里人呼啦一下都跑来了,我哥还懵懵拉着堂姐的手,问医生为什么送太平间,医生用手电筒对着堂姐的脸一照,堂姐的脸已经成了紫色,嘴唇更是青紫色,很是吓人,我哥这时才反应过来,嗷的一声跳开,因为那个死像实在是太吓人!

看过一期科普节目,人只要喝下十毫升的百草枯,基本没救了,人的肺部纤维化,胃部被烧的泛白,整个内脏都会像被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样子!

到现在我们这一大家子都不和她那个亲姑姑家来往,也不让她回娘家,就是因为当初她们太冷血,自己亲侄女等着救命,她们各种推脱不借拖拉机,虽然借了也可能救不过来,但是性质不一样!

假如,喝了一瓶百草枯,目前世界最顶尖的医疗技术能不能救得活?

喝一瓶?别闹了,喝一瓶盖都救不过来。本身的百草枯是无色无味的,就因为毒性太恐怖才人为添加了让人作呕的味道和颜色。就这样还有人喝了寻死。他最恐怖的地方是让你能冷静的去思考自己的行为,然后后悔,最后再熄灭你所有的求生的希望。

顶尖的医疗技术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人类普遍的健康疾病问题。没有机构会投入巨额资金去研究单纯的误服百草枯或类似的自杀行为。

寻死的人!是最可耻的懦夫。

假如,喝了一瓶百草枯,目前世界最顶尖的医疗技术能不能救得活?

能,一定能,我记得某个节目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其实在中国北京,因为北京某些医院有世界上最先进最好的医疗设备,是给那些不惜一切代价要抢救的人准备的,不惜一切代价真的可以让人活下去,至少是维持医学意义上的生命存活,心脏和肺甚至可以用体外设备替代,身体有氧气的交互,血液可以循环,肾脏什么的坏了,也可以无限体外透析,总之即使是毫无意识的植物人,也能再活几十年。

假如,喝了一瓶百草枯,目前世界最顶尖的医疗技术能不能救得活?

我可以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希望我可以通过我浅薄的知识,帮大家普及一下,呼吁大家珍惜自己的生命。

首先,我们搞清楚什么叫百草枯,啥叫百草枯,光听那名字,我们就知道所到之处之处,寸草不生,所以当这个除草剂发明以后,深受大家欢迎,除草效果十分明显。但是毒性太强,即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我们经常看到农村题材电视中,老百姓寻死觅活的方式就是喝农药,不知道哪个缺德的编导认为死就是唯一的方式,以至于,电视里通通都是喝农药,以往的农药无非是敌敌畏啊,还有其他的一些,这些农药喝了如果抢救及时比如通过洗胃等等,大都数都能抢救过来,所以这个给了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一个错误认识,只要是喝农药,就一定能抢救回来。但是他们遇到了可怕的百草枯,无一失手。

百草枯,是国外发明的,他对绿叶植物作用特别明显,他使绿叶植物迅速在三个小时内干枯,阻断他的光和作用,而对土壤几乎没有污染,所以被广为采用。

下面重点来了,为什么我们人类用了百草枯无一幸免。那是因为,一旦误服用,他会让我们的器官迅速纤维化,啥叫纤维化,就是我们的器官本来是一个主体,但是会变成像棉絮一样的一丝一丝,肯定有人会问,这有什么关系,这将会严重影响器官功能。所以对于器官纤维化,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有个客户的小朋友,很小的时候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肺炎,导致最后肺部🫁边缘纤维化,非常小非常小的部分,如果是成年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业不会影响生活,但是因为他是小朋友,所以就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经常生病,发烧不退。找了最好的医院,唯一的办法,就是等他大了一点,抵抗力好了,这种情况才会缓解,现在已经是幼儿园小班,班级同学多,经常生病,所以只能回家。大家想想看,这么细小的纤维化都有这么大的影响,何况肺部全部的纤维化。

所以在一开始,喝下百草枯以后,和常人几乎没有分别,但渐渐的,肺部逐渐纤维化,感觉到不能呼吸,因为肺部功能逐渐丧失,渐渐的你会感觉到,有人不让你呼吸,很多时候我们开玩笑,你要想知道死是什么感觉,那就请喝百草枯,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大都数我们说的,死的时候是会丧失知觉,但是这可怕的百草枯不会,它会让你在清醒中死亡,让你丧失生的希望。

为什么我在此要长篇大论,我希望,无论你是多么绝望,请相信,活着才有希望,无论是什么时候,一定要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珍惜身边的人,但凡对人间有一点点眷恋,请不要使用这种方式,拜托了。愿大家都能好好活着。

如果大家觉得我是个正能量的人,请大家关注我,拜托了。

假如,喝了一瓶百草枯,目前世界最顶尖的医疗技术能不能救得活?

这是有多想不开啊,竟然要喝一瓶百草枯。

不过呢,请放心,如果真的喝了一瓶百草枯,千万不要着急,抓紧时间在身边挖一个坑,边挖边吃土,吃不下?没关系,配点水吃,这样不会噎着。只不过估计还没吃够,你就会被土给噎死了。放心,那个坑不让你白挖,你直接躺进去就行了,连找墓地的功夫也省了。

别想着去了齐鲁医院一定能活,你喝的不是一小口,而是一瓶啊,所以还是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想去哪里玩就赶紧玩,然后就找一个凉快的地方等着就是了。

其实百草枯的毒性比较强,还是抓紧时间交代下遗言,比如抱抱你所爱的人,以你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别拿生命开玩笑,有什么事千万要看开,不要冲动,毕竟喝了百草枯,有时间后悔,但真活不了啊。

最后一句,珍爱生命,远离百草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