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中,开篇袁世凯因为什么落魄,为什么要去找李鸿章?
在《走向共和》中,袁世凯落魄到让一个妓女养他,但后来他发达后,把这个叫沈玉英的妓女娶回了家,成为了九大姨太太之首。
他为什么会落魄,在剧中也讲了:
袁世凯去见李鸿章,剧中首先就提到了翁同龢与李鸿章不合,李鸿章先说了:
“在朝鲜你是立了功的,后来朝廷派吴大澂去杀你,那都是翁同龢他们捣的鬼。”
这件事是发生在甲申政变(1884年朝鲜)之后,袁世凯再次回朝鲜(1885年)之前,可见剧中俩人的谈话时间应该是1885年。袁世凯之所以赋闲在家,有机会跟红颜知己鬼混,主要原因也是为了躲祸。
在甲申政变中,就是袁世凯率领清军击退了日本护卫队,维系了清朝在朝鲜的宗主权地位。有个人确实嫉妒袁世凯,他在朝鲜是袁世凯的上司,说袁世凯是“妄开边衅”、“擅挪军款”。
而剧中这个吴大澂是朝廷的人,在见到袁世凯之后,瞬间被袁的气质所折服,上赶着袁世凯要做亲家。但他并不是翁同龢的人,李鸿章这句话是冤枉了人家。
倒是日本人对袁世凯是:
“憾之刺骨,百计排陷之。”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跟日本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主导者就是李鸿章。也因为李鸿章赏识袁世凯,条约中并没有提袁世凯的事,但最后袁世凯还是被免职回了国。
回国后不久,李鸿章再次出手,半年后又把袁世凯派回了朝鲜,使得袁能左右朝鲜局势,类似于朝鲜的太上皇:
“明尊亲之义,定摇惑之志,内修政治,外联邦交。”
不过剧中这段历史有点问题,慈禧皇太后六十岁寿辰是1894年(甲午年),颐和园重修是在1888年开始。剧中提到的张之洞汉阳铁厂,是1890年开建,1893年投产,剧中为了照顾第三男主袁世凯,刻意把他回国时间给延后了。在剧中,翁同龢为什么要给袁世凯捣鬼呢?
主要还是因为李鸿章跟翁同龢不合,至于他们为什么不合,因为篇幅关系,我们后面一期会重点讲的,这里先略过,剧中李鸿章是这样说的:
“他们看你嗣父袁保庆是我的人,也就把你当成了我的人!”
他们俩的关系其实应该从淮军名将吴长庆这里论,袁保庆和吴长庆是患难兄弟。后来袁保庆得了霍乱去世,吴长庆前来吊丧,拍了袁世凯的肩膀,并在后来成为了袁世凯的上司。
可以说,袁世凯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吴长庆,没有他,就没有袁世凯的后来。
而吴长庆,则是李鸿章创建的淮军手下的一员大将,战功卓越,也是他把袁世凯带到的朝鲜,后来在1884年因病去世,袁世凯在朝鲜就成了老大了。
所以在剧中袁世凯回答:
“我当然是中堂您的人,过去是,将来也是,一辈子惟中堂马首是瞻。”
后来有人讲甲午海战后,袁世凯改投翁同龢去了,还曾经替翁同龢做说客,劝李鸿章放掉权力。实际上,这件事应该是捏造的,袁世凯对李鸿章还是相当尊敬的。
袁世凯落魄是因为有人要整他,而去找李鸿章,也是为了图谋再起,实际上,史书中袁世凯是不想再回朝鲜的,是被李鸿章逼着回去的,这么说来,也算是成全了他。
《走向共和》中,开篇袁世凯因为什么落魄,为什么要去找李鸿章?
袁世凯的发迹与李鸿章密切相关,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细致地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来袁世凯科举落榜,奋而从军,投奔的就是李鸿章的淮军将领吴长庆。1882年,袁世凯跟随吴长庆到藩属国朝鲜平乱,立功后被提升,成为帮办朝鲜军务。之后,袁世凯与日军交锋,挫败了日军控制朝鲜的企图。但袁世凯也受到同僚的嫉妒和弹劾,被迫卸任回国。这时,李鸿章坚定地支持并提携袁世凯,任命袁世凯为驻朝鲜大臣,在1885年再回朝鲜,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是一道分水岭,清朝在海战和陆战中都失败了。袁世凯从朝鲜逃回国,在辽东前线做后勤工作。李鸿章下野,不得不出头和日本谈判,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走向共和》中,荣禄接替李鸿章执掌兵权,他去看李鸿章,和他谈起编练新军的事宜,其中议论的人选就是袁世凯。后来,袁世凯去拜见李鸿章,请李鸿章推荐自己,开始受到冷遇,但李鸿章还是把自己的金手枪赠给袁世凯。这既表明了李鸿章的态度,又预示着一种交接。
1895年,在李鸿章、荣禄等人推荐下,袁世凯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北洋军从那里起步。《走向共和》里,在袁世凯的统领下,北洋军的大佬们陆续出场,“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还有徐世昌、曹锟、张勋,他们后来都成为推动共和的骨干力量。在袁世凯后,徐世昌、冯国璋、曹锟当了大总统,段祺瑞几度出任总理,张勋还上演了清朝复辟的闹剧。
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李鸿章被康有为等人排斥,袁世凯为自保而告密。1899年,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第二年,李鸿章履职两广总督。同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奔西安。东南的总督们发起“东南互保”,不参战,不率兵勤王,袁世凯也参与其中。1901年,李鸿章被重新任命为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全权大臣,和11国代表签下《辛丑条约》,不久就去世了。在《走向共和》里,慈禧太后流泪读着李鸿章的遗言,李鸿章推荐袁世凯做他的继任者。
袁世凯继任了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慈禧太后死后,他在1908年受到排挤回老家钓鱼。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多个省份宣布独立,能掌控北洋军的袁世凯临危受命,出山担任总理大臣。1912年,袁世凯和南方和谈,逼清朝退位,共和时代来临了。
《走向共和》中,开篇袁世凯因为什么落魄,为什么要去找李鸿章?
非常简单,因为《走向共和》的第一集说的是1890年。
这一年,如果模仿黄仁宇写《万历十五年》的笔调,也可以写成:
当年北京城歌舞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然而也是正常,北方自来多沙尘嘛!——葭明通中国之耻——甲午海战还要等4年后才开始打!这一年,太后正在建造颐和园,数千万两银子的超级大工程,给北京创造了巨多的工作岗位,市面为之繁荣,很多人感到了“幸福”。
在南方,张之洞办起了“汉阳铁厂”,也是花钱无数的事业,让中国进入钢铁时代的大事业,善莫大焉!
这一年,李鸿章尽管已经67岁了,垂垂老矣,但他还有十一年好活,张之洞还有十九年好活。
舞台仍然是李鸿章和张之洞这些老家伙们的。袁世凯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小站练兵”还要等5年后。
袁世凯在这时候应该做的是“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张佩纶虽然只活了56岁,但也比李鸿章晚死了两年,他还要在中央舞台上演上13年。
袁世凯现在要忍受的就是张佩纶等一帮人。
本来,6年前,袁世凯在朝鲜做的不错,打跑了日军,维持住了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可谓有功有劳了,坐上了朝鲜的“太上皇”,飞扬跋扈,和朝鲜年轻王后不清不白暧昧交缠,毕竟只是一个血气方刚的26岁年轻人呀!他还一度准备废黜朝鲜国王李熙,年轻有为呀!
没落王朝的通病,会干活,工作能力强的人一定招受嫉妒受排挤被诬告,因为他占着被人觊觎的好位子呀!他的同僚吴兆有等人就开始攻击他乱打仗,挪用军款,有贪污嫌疑,朝鲜国王李熙也一再请求李鸿章换掉袁世凯。
朝庭内呢,张謇和张佩纶这两位大佬也认为袁世凯有点狂!不堪大用!
这时候的袁世凯敌人多朋友少!
于是回京找朋友!
幸好李鸿章还是认可他的才能的,又把他派回了朝鲜继续做太上皇。
而,《走向共和》说的晚清大清灭亡的事情,说的是中华民国开国的事情。
这两个事情怎么能少的了袁世凯呢?这部剧就是以袁世凯称帝失败孙中山演讲做的结尾嘛!
大剧开始的人物群像也一定不能少的了袁世凯呀!不然何以成为大剧?缺少了主要主人公啊!不可能去描写袁世凯在朝鲜的生活吧!不可能去描写袁世凯和朝鲜国王的斗争吧?不能去描写他和朝鲜王妃的情感交割吧!
这是正剧!正剧!正剧!
那就从袁世凯在北京有限几天的“落魄生活”开始吧。把袁世凯这个主要人物提上一提,拉开大幕。
编剧大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