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大明风华》,里面的朱元璋造型都给搞成这样了……
元末暴政令朱元璋家破人亡,就连在皇觉寺苟活的权力都被剥夺,义愤之下,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从此举起大旗,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创业之路。屠城这种事在冷兵器时代常常发生,比如蒙古军队在攻灭金、宋、西夏的战争中,屡次屠城。
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征讨金国中都、西夏肃州等地时,蒙古人破城之后便进行习惯性屠杀,可谓惨绝人寰。
蒙古人屠城一方面是为了震慑敌人,另一方面他们习惯掠夺,并不喜欢经营。朱元璋在反抗暴政的道路上,走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他尽可能的避免过度杀戮来赢得民心,这也让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成为史上少有的平民帝王。
当然,朱元璋在东征西讨之时,也难免会有类似屠城的行为,这也诠释了战争的残酷性。朱元璋手下头号战将常遇春就是位弑杀的将领,朱元璋为此多次警告常遇春。
史料记载:“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
在围攻赣州之时,朱元璋就告诫常遇春:“攻克城池不要滥杀,如果得到城池,却没有百姓,还有什么用?”常遇春接受批评,收敛了锋芒,减少了杀戮,朱元璋大喜,嘉奖了常遇春。
朱元璋征伐蒙元的策略是相当高明的,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少数民族颁布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就连几十万滞留中原的蒙古人也可以安然度日,在减少伤亡的同时,朱元璋也赢得了民心。
然而在英明神武的明太祖背后,也隐藏了另一个残暴无情的朱元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抨击他是杀人魔王。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洪武年间的皇权最为集中,官员的任用、军队的调遣、行政的批复全部由朱元璋一人做主,只要身体允许,朱元璋便日以继夜地工作,毫不停息。
朱元璋把国家当成了一主之地,所以很多弊端也显露出来,就连宰相也被朱元璋废除,所有的决策全由朱元璋喜好来决定。朱元璋出身低微,父母兄弟相继惨死,他从一个几乎濒死之人,爬到了权力的最高峰,这种落差让他性格出现很多问题。
朱元璋集自卑、自信、多疑、残暴等为一体,年少的经历让其在处理部分问题上,无法做到客观且公正。文字狱便是朱元璋自卑性格的爆发点,朱元璋当过和尚、乞丐,难免也盗抢过东西,对此类词语十分介意,只要有类似的诗词文章被其发现,可能就难逃一死。
杭州府官员徐一夔有一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词句。朱元璋认为这是在讽刺他做过和尚,并且“则”和“贼”音相近,于是徐一夔的结果可想而知。
冯诚是郢国公冯国用的儿子,朝廷派其镇守大理,到了大理冯诚看到雄伟地貌,来个句:
“两关虎踞通沧海,双塔飞龙上碧霄。”
大略看下也没有什么,只是其中有“龙”、“虎”字样,被朱元璋知晓,被直接处死。此类案件数不胜数,但大多被杀的都是无辜者,于是朱元璋的残暴也彰显无疑。
朱元璋开启殉葬:朱元璋作为皇帝,除了对宗族子弟的厚爱,对其他人等的信任度很低,尤其是女子。朱元璋唯一有感情基础的也只有马皇后,对其他女子就相差甚远了。
《国初事迹》史料记载:
“太祖亲征婺洲,有侄男子进女子一人,约二十岁,能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诛之于市,以绝进献。”
朱元璋在进攻婺洲之际,就有好事者给朱元璋进献美女,这美女不仅长得好,还能吟诗作对。起初朱元璋还是心动的,但转念一想,这女子可能会动摇其争夺天下的决心,于是朱元璋命人杀掉这名女子。
只是为了禁止他人进献美女,就滥杀无辜,可见其冷酷极端的性格。开国皇帝的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深远,因为自古遵从祖制这是传统,后世皇帝基本上会按照先皇的道路继续前行。
史料记载: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
朱元璋去世的时候,不少嫔妃都被要求殉葬,死者三十八人,从此开始,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继承这一殉葬制度,大量无辜妃嫔被强迫自缢身亡,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这一制度。朱元璋要求殉葬,可能是他要为朱允炆解决掉“后宫干政”的风险,但这一制度太过残酷和血腥。
朱元璋重刑治国:在元末,贪腐横行、法纪松弛,朝政混乱不堪,所以才导致起义军曝发,随即推翻了元朝统治。朱元璋认为如果要国家长治久安,那就必须加重刑罚,严控法纪,洪武年间明王朝百废待兴,盗匪肆起,加强法纪也是十分必要的。
明初的刑罚分五种,笞、杖、徒、流、死,从轻到重,这只是基础刑罚,另外还有凌迟、黥刑等等,黥刑一般指的是在脸上或其他部位刺字,死于凌迟的有刘瑾、袁崇焕等等。
当然,明初设置的锦衣卫对罪犯的处罚也极其残酷,并且锦衣卫只对皇帝负责,权力很大,大量冤假错案也从中产生,胡惟庸、蓝玉等大案也同样有锦衣卫的影子。锦衣卫的用刑之法没有明文规定,手段残忍无情,从明初到明末,影响深远。
史料记载:
“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另外,谋反谋逆的重罪,大多会牵连家人亲属,甚至更多,不同于《唐律》,《大明律》的牵连范围更加广泛,连坐制度令人胆寒。空印案、郭桓案牵连被杀的超过七、万人,这便是这锦衣卫和连坐制度的体现。在刘伯温死前,也曾告诫儿子:“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
除此之外,明初的几场大案也与朱元璋的残忍有关,比如空印案、蓝玉案、郭恒案、胡惟庸案等。动辄就是杀人上万,其中不乏很多无辜者,因此人们也就觉得朱元璋是杀人狂魔。
当然朱元璋的一切努力是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但严刑酷法并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甚至还会出现反作用。大量的功臣宿将被杀,让国家失去了无数人才,随即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元璋所谓的“长治久安”也就化为了泡影。
当然,朱元璋究竟残忍不残忍,我们毕竟没见过他,只能靠史料分析,毕竟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嘛。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朱元璋到底怎么样,直有穿越回到大明才能知道。历史资料都是后人编写的,经过不满的上层文人和清朝统治者的歪曲和篡改,很多真像被掩埋在漫漫几百年的岁月深处。
尽管如此,替朱元璋叫屈的也不少。特别是民间传说中朱元璋的最大罪状“火烧庆功楼”,很多人都提出质疑,我一直也不信。朱元璋会毫无理由的把一帮开国功臣活活烧死吗?那朝野会发生一场多大的震动?手下会不会联合造反?对一个君王的威信会造成多大的损害?这些朱元璋不会想不到。就算要杀,也只能一个一个来,还要罗织些罪名,要走走形式,“三堂会审”,堵住众人的嘴,避免乱了大局。我估计朱元璋不会那么弱智,历史上也确实没有记载。明显是栽赃的。
朱元璋杀人多虽然是事实,但绝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乱杀,杀的最多的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里的腐败分子和不轨之徒,民间传言说朱元璋给徐达送了个蒸鹅,徐达一吃就死了,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经专家证实不可能。明朝开国后,不少功臣仗着手中皇上恩赐的“免死牌”,渐渐堕落腐化,沉溺享受,欺男霸女,结党乱政,严重危及到明王朝社稷的安危,以前面的两大案最为典型。当然,被朱元璋冤杀的人肯定会有,毕竟当时查案手段落后,没有相机,录音,监控等现代玩意儿,但我认为被杀的还是有罪人居多。
其实朱元璋对老百姓非常好,绝对不许当官的欺负老百姓,甚至允许老百姓扭送贪官进京。这可能与他卑贱的出身有关,对下层劳动人民充满同情,却对不法官绅恨之入骨。他惩处了大量的贪官恶霸和奸商,因此遭到了这些人的恶毒舆论攻击,由于他们掌握着笔杆子,朱元璋就被描绘成不堪的形象,加上满清政府的“添油加醋”,朱元璋的形象更加背离了事实,连画像都被描摹地非常丑陋。但随着满清的倒台,历史被深入挖掘,真实的朱元璋自会大白于天下,他与暴君隋炀帝,商纣王,秦始皇有本质的不同。
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以一个落魄的和尚,处社会最底层(还是靠乡邻汪大娘资助才得以落脚),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乘时而起,揭等起义,后来者居上,扫灭群雄驱逐大元的英雄霸主!十五载而成帝业,是继刘邦之后又一个出身卑微,起身草莽的平民皇帝;也是以戮杀而在古代历史长河留下骂名的魔王皇帝。
朱元璋,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对他的评价都不高。主要原因就是他暴虐成性,视屠戮如儿戏,虽攻城拔寨未屠城,却在即位后大开杀戒!最残暴的莫属殉葬制度,死后强迫众多妃嫔宫女陪葬,使野蛮残忍的人殉制度在明朝延续多年,多少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的后宫佳人枉死!
朱元璋是一个复杂传奇的历史人物,即位之后即对功勋权臣迫害屠戮,害怕勋臣宿将和他一样谋朝篡位,威胁朱家江山;朱元璋高举屠刀,血花四溅,全面屠戮,斩草除根,将34名勋臣除了病死隐退的尽数杀尽,最典型的莫如将大将军蓝玉剥皮制成人皮灯笼挂于城门上。可畏狠,毒,残暴!其晚年以猛治国,创建锦衣卫,用严刑峻法惩治贪污,澄清吏治,严立法禁,对“官吏贪污,蠹害百姓,决不宽恕。”结果是天下人人自危。
功过自在后人评说,朱元璋在位期间,采取的减免赋税,清丈田亩,与民屯田,开垦荒地,以及兴修水利等措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明王朝走向鼎胜,万邦来贺!
毛主席曾对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才能,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大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功过自在人心!
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苛待百姓,善待士大夫,就会有人唱赞歌,比如康熙。
苛待士大夫,善待百姓,就会被很多人骂,比如朱元璋。
民心与笔杆子不是总在一个方向上的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这些让原本认为自己将会重新恢复宋王朝时期的高高在上的地位的世家们恨的咬牙切齿。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这令哪些原本属于特权阶级的人极其不满!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这虽然推进了文化教育,但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垄断。
就连他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也被一些恨他的文人大加批驳。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对于那些所谓的“博学鸿儒”并无好感,更加注重能办实事的人。
再加之朱元璋出身寒微,一直都备受那些文人轻视(例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而这以上种种,怎么会令这些文人们不痛恨,又怎么可能会有人帮他洗白,更别提歌功颂德了!
以上种种便是朱元璋身上脏水不断的原因。
文章由《杂看世界》作者原创,喜欢历史故事别忘了关注我!
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朱元璋出身贫穷,深知百姓生活艰辛,对百姓比较好。他的军队纪律好,不侵犯百姓利益。
有人骂朱元璋残暴,是杀人魔王可能原因如下:
朱元璋屠杀功臣。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杀人太多,把功臣几乎全部杀掉。像为了应付所谓星变,把70多岁李善长及全家数十口人全部杀死。
朱元璋死后用40多名嫔妃和宫女殉葬,这种做法是落后惨忍野蛮的。
朱元璋杀人方法多,残酷。像剥下大将蓝玉人皮,用草填充。傅友德、冯胜等功臣死的凄惨。
朱元璋对犯错误的官僚用刑过重,过于残忍。遭人诟病。
朱元璋对官员和百姓用刑有时存在错误现象。
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的确也是朱元璋人性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就直接用这顶帽子概括朱元璋的一生,因为他还是有其光辉的一面。
我们不用看《明史》的评价,且看看后代名人怎么看这位淮右布衣出身的开国皇帝。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泽东,“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顺治帝。
最崇敬朱元璋的当是康熙帝,他不仅六次祭扫明孝陵,还立下“治隆唐宋”的石碑,赞誉朱元璋为——
“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朱元璋虽非“千古一帝”,但也是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应该是功不可没。一统江山,废除种族歧视;体民恤民,繁荣经济,安定社会;勤政一生,死也忧国,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可为什么这样一位杰出君王却又被人视为残暴之君呢?那是因为他的确有大肆杀戮的“事迹”载于史册,这些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甚至斩草除根一个穷苦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最见不到那些贪腐之徒,对他们的惩处朱元璋用的是“大刀阔斧”,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甚至还首创了“剥皮揎草”的酷刑。
弄虚作假的“空印案”,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远方;贪赃枉法的郭桓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数万人死于此案。
这样的案子,这样的大力肃贪,朱元璋在任基本没有停止过。洪武十六年,刑部尚书开济贿银万两,一家二十口人畏罪自杀;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贿银达23万两,上了断头台;洪武十九年,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勒索钱物,诱奸良女,被斩;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受贿十几万银两,夫妻双亡……
当政31年里,6次大规模肃贪行动,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这个数据确是很惊人,其中也有很多人成了冤死鬼。但朱元璋很少对老百姓下手,所以这第一方面的残暴相反赢得了百姓的掌声。
对朱氏江山有威胁的,他也痛下杀手好不容易夺得的江山,当然不容别人染指,更何况即将接班的是文静仁义的年少皇孙,所以朱元璋为了铺平朱允炆的道路,开始了斩草行动,几乎扫净一切他认为可能有异心的障碍物。
胡惟庸案不仅让大明自此废了丞相,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金朝兴、叶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几十人权臣皆受牵连。
“蓝玉案”杀戮功臣宿将更是骇人听闻,蓝玉被剥皮实草,诛灭三族,与蓝玉“逆党”已被抄家灭族,多达1.5万人死于非命,导致军中的骁勇将领几乎杀戮殆尽 (朱棣起兵,建文帝无人可用,朱元璋的肆意杀戮有很大责任)……
这一场斩草行动,无数大臣人头落地,近百位开国大将,最后只活下来了几个人,这是朱元璋真正残忍的一面,这也给朱元璋本来很完美的人生描上了污点,所以有人就跟他戴了一顶残忍暴君的帽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