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雍正王朝》有没有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小细节?

在《雍正王朝》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揣摩,太多了,我看了其他回答也回答的比较全面,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谈一下一些人物的突然消失。这之前我回答过类似的,比如频频出镜的雍亲王府管家高毋庸,为什么雍正帝即位之后就消失了?

今天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消失的人,这个人就是前期出现在康熙帝身边的御前侍卫领班德楞泰,他后来去了哪里?

会不会跟高毋庸一样被除掉了呢?

一、

在康熙帝执政时,在他身边有两个御前带刀侍卫领班,分别是图里琛和德楞泰。

一般人能做到这个位置,那是相当不容易,前面我们也分析过图里琛,他能做到三朝元老,必然有高深的智慧在里面。

比如我们提到的几次事件:

刑部冤案中他对肖国兴的调查,在听到康熙帝讲到“其心可诛”时,故意装傻听不懂,要去杀了肖国兴;鹿园事件中,明明知道太子胤礽就在里面,还假装去撒尿,最后又“失手”弄死了小太监跟班;再到后来的雍正帝即位当晚、去山西调查诺敏、八王议政逼宫、飞身救弘历等等……

无一不展示着高超的处世之道,也成为剧中少有的笑到最后的人之一。

可是同为康熙帝御前带刀侍卫领班的德楞泰,为什么最后却消失不见了呢?

要讲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刑部冤案说起:

刑部冤案疑点重重,刘八女等人明明跟张五哥连同他背后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在江夏镇已经交过手。老四胤禛等人的装扮,那些跟随的武艺,以及说话的口气,都已经表明了身份。

可是刘八女仍然仗着康熙帝题的牌匾,硬是让老四胤禛等人来了场下马之辱,当然也遭到了被血洗的报应,这是后话,我们不提。

但他们犯了法,找谁顶罪不好,偏偏找张五哥,偏偏阿兰还能找到老十三胤祥的府上,偏偏康熙帝还去劫法场了……这一切的背后,必然有老八胤禩在捣鬼,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挑战太子胤礽的地位。

二、

事实上他确实成功了,套到了肖国兴的证词,并连夜送到康熙帝身边。康熙帝左右为难,无奈之下找到了张廷玉,张廷玉给的处理意见就是烧掉奏折,假装这件事没发生。

康熙帝无奈之下,草草结案,一方面派图里琛押送肖国兴去宁古塔,另一方面也让他暗中调查肖国兴。同时把所有十周岁以上的皇子皇孙带到了热河狩猎,以此散心。

本来康熙帝就很心烦,加上蒙古王公竟然绕过皇上送金如意给太子胤礽,再到老三胤祉跟老大胤禔互掐,还有老八胤禩的“其心可诛”,让康熙帝心乱如麻。

心乱之下,他就又想“御驾亲征”,喝完了鹿血就想翻牌子,此时李德全劝住了康熙帝。一方面他确实关心皇上,担心龙体欠安,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康熙帝正好翻到郑春华。毕竟康熙帝的情报机构,最后一步就是汇报李德全,他已经知道了鹿园可能发生了什么。

其实不仅李德全预料到了,图里琛和德楞泰都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执意要出去走走,关键还正好走到了鹿园。

为什么说他俩都知道?

看图里琛的行为就明白了,这家伙仿佛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进门就躲一边假装撒尿(裤腰带都没解)。而德楞泰,本来康熙帝并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结果突然就被拉了一把:

“皇上,您别去了吧!”

皇上是何许人也,除非有刺客,不然御前侍卫怎么可以随便碰皇上?德楞泰此举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是故意把康熙帝往道儿上领!

三、

等康熙帝也注意到这个情况之后,反手就打了德楞泰一巴掌,这一巴掌说明什么呢?

说明,鹿园内发生的一切,德楞泰是需要负责任的,再明白一点,就是御前侍卫领班,是必须对康熙帝有可能要去的地方提前排查。他没有提前发现问题,就已经是很大的失职,打了他之后,康熙帝反问他,这里面的人是谁?

这时候德楞泰本应该回答康熙帝,可是他却跑到门口把图里琛拉过来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早就知道这里面的是谁,不然他应该回答不知道,而不是把图里琛拉过来顶罪。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为什么宁可暴露自己失职被打巴掌的风险,也要提醒康熙帝注意鹿园里的人呢?

其实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热河狩猎,太子胤礽受冷遇,其余皇子全部蠢蠢欲动。连一心修书的老三胤祉,看到老八胤禩代替皇上招待群臣都郁闷不已,抱怨说读书无用。老大胤禔还知道去打个小报告,老四胤禛等人还知道给年秋月抬抬旗,为夺嫡做铺垫,那么作为八爷党的其余成员,难道不做点什么吗?

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老十四胤禵,他突然就带着一封伪造的太子手谕找到了老八胤禩:

“八哥,我想过过了,不冒风险就成不了大事,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次机会!”

这里疑点非常多,他怎么知道太子胤礽犯了事,还讲这是唯一的一次机会?要知道在鹿园发生的一切,除了康熙帝、德楞泰、图里琛等人外,没有其他人知道,连太子的小跟班也被图里琛弄死了,谁会告诉老十四胤禵呢?

四、

对,你没有猜错,这个人就是德楞泰,他就是老十四胤禵安插到康熙帝身边的卧底,或者叫眼线。

他敏锐地发现了太子胤礽跟郑春华有染,光有这个信息还不足以让老十四胤禵出手,还必须让康熙帝知道,这才是时机,这才是“唯一的一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德楞泰立马把异常情况通报李德全,李德全知道他的心思,故压下了。毕竟这种丑事不能宣传,故刻意不让康熙帝翻牌子,没想到康熙帝还是走出了寝室,进到了鹿园。

老八胤禩的策略很高明,最终的手谕到了老大胤禔手中,是他报告给康熙帝的,那么康熙帝查起来,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老大。如果他躲过去,那么下一个就是老十三胤祥,毕竟手谕是模仿老十三胤祥的笔迹。即使老十三胤祥也躲过去,那么下一个顶上的是老十四胤禵。

事实上在康熙帝得知手谕有假之后,也是来了个将计就计,完全按照老八胤禩的预期发展。老大、太子、老十三被圈禁,老三被骂书都读狗肚子里了,再加上之前老四追缴户部欠款失利,真正的赢家貌似就是老八胤禩。

只是没有想到,他们都被康熙帝骗了,总之举荐新太子最终结果便是,老十三胤祥被放出,老八胤禩被康熙帝怀疑,结党营私的佟国维下台,太子胤礽重新复立。

这一下子,最害怕的是谁?

就是老十四胤禵,太子胤礽复立和老十三胤祥被放出来,就预示着太子手谕之事露馅了。

五、

老十四胤禵慌了之后,他必须得破局,怎么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往老八胤禩头上推:

他故意找茬跟老十三胤祥打架,表现的就是坚决维护老八胤禩,等于是告诉康熙帝,自己这么傻,容易被人利用,之前的事都是老八胤禩指使的;其次打架的理由是讲义气,康熙帝不是夸老十三胤祥讲义气吗,我也很讲义气啊,我没有脑子的,怎么可能想出伪造手谕的事;最后他也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告诉康熙帝,大家早就不服太子了,现在老八胤禩失势,是时候考虑我一下了。

但是打架事件,又是谁跑去给康熙帝报信的,没错,又是德楞泰:

“十三爷和十四爷打起来了!”

不仅汇报了康熙帝,连事情的起因也挪到了老九老十头上:

“众位阿哥到达乾清门后,九阿哥和十阿哥就骂开了!说二阿哥是开缺太子,没有资格再参与举荐……后来,他们就动手了。”

实际上,打架的前一步就是吵架,如果是老九跟老十吵,打架的应该是他们跟老十三啊,怎么会是老十四?显然德楞泰说谎了,找茬的必然不是老九和老十,只能是老十四!

而德楞泰是怎么暴露的?

其实导演已经告诉我们了,还记得杨角风有一期专门讲老十三胤祥的服装颜色为什么跟其他人不同吗?那里就详细地讲了蓝色朝服、黑色朝服、绛红色朝服所代表的立场不同,这里就不重复了。

总之黑色朝服代表正统,就是皇上,老四胤禛就一直是黑色朝服;蓝色朝服代表八爷党势力,八爷唯一一次穿黑色的朝服就在招待蒙古王公时;而四爷党成员,一直穿着绛红色朝服,之前的李卫、田文镜、年羹尧都是这种服饰,后来年羹尧刺死的时候,俨然已经是蓝色朝服了。

而康熙帝带着德楞泰和图里琛上朝时,俩人都是蓝色衣服。等和张五哥一起去拉架时,图里琛和张五哥已经是黄马褂,代表是皇上的人。而德楞泰还穿着蓝色朝服,说明,他已经被识别出是八爷党的人啦,虽然识别出,但康熙帝还是不动声色,只是机密的事再也跟德楞泰无关了!

自此之后,德楞泰几乎就没再出现过,最后一次疑似出现在年羹尧西北大捷之后,捧着捷报进宫,这个到底是不是他呢?

但不管怎么说,德楞泰必然受到了猜忌,受重视程度大幅下降,最终跟图里琛的结局也就大为不同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喜欢就关注吧!

电视剧《雍正王朝》有没有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小细节?

第182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在雍正王朝第一集开头竟然直接展现出太子与贵妃郑春华的偷情,很是一反常态,初看是不以为然。其实时间久了,再回味的时候,会发现,这其实意味着太子与庶母偷情,离被废已经不远了,九子夺嫡的高潮马上就要到来了。

而之后太子的确是因为被偷情之事而导致第一次被废的。

还有后面的黄河发大水,在讨论赈灾的朝会上,贤王老八是在侃侃而谈,尽是对于康熙的拍马屁。而当办实事的老四急匆匆过来说出国库空虚的时候,老八和老四两个人同时跪着,可以看出老八是干鞋低,而办实事的老四则是湿鞋底,不得不说剧组对于这个细节,把握的真是炉火纯青!

老四下江南赈灾以后,黄河发大水,泽国千里灾民百姓,老四和老十三是急的焦头烂额。而老八、老九、老十却在背后搞小动作,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吃着冰镇西瓜,与当时的局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真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老四和老十三通过各种办法,不惜敲诈贪官污吏和富商的银子赈灾之时,朝野上下一片歌颂之意,康熙也是大为高兴,与上书房大臣还有太子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或许是太子为了展现御下之术,先是夸奖了老四又说了老四过于激烈激诈,并非是立身之本,还是欠缺了点。

康熙面对太子猪一样的反应,面色一变,然后稍微缓了一下,并没有回应太子,说道天津桂顺斋的沙琪玛挺不错的,跟宫里御膳房做的不一样,拿上来让大家尝尝。这样一来,康熙不仅是转移了话题,还不着痕迹的教导了太子,只要事情办的漂亮,过程不一样,也无所谓的。不得不说这个细节,对于中国传统以来说话的艺术,是刻画的淋漓尽致。

而老四在江夏镇的两个细节也很是耐人寻味。

第一个细节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在与刘八女交流之时,任季安说道任伯安还有盐商们被逼捐了二百万,其中有一百万是要孝敬给九王爷的。 当时国库存银不足五十万两,这个细节可谓是刻画出那些贪官污吏是何其有钱。

而且贤王老八是一边掌管着户部,任其官员前往国库借款,来收买人心,一边是靠着八爷党的巨大势力,坐收下面贪官污吏的保护费,光是江南一地,每年就是一百万两的进项,真是恐怖。

第二个细节是老四在江夏镇经历了一系列官绅的恶劣事件以后,这个康熙亲封的礼仪德化之地,没想到却是蛇鼠一窝的黑暗之地,堂堂皇子也是被迫在“礼仪德化”之地,任由刘八女站在城门上肆意大笑,下马弯腰屈辱的有些钻裤裆式的过去,还真是讽刺至极,更是刻画出所谓康熙盛世背后的虚晃。

到了追缴国库失败以后,康熙指出三名没有还款的贪官污吏。这个细节也是刻画的足够仔细,是在隐晦的教导着老四,关于情报的重要性。

到了热河狩猎之际,通过两个细节可以看出图里琛的表现也是精彩绝伦。

第一个细节是图里琛隐晦的说出老八诱使肖国兴写出不利于太子的供词以后,康熙是大怒,说道“该死,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图里琛马上神回应,说道“奴才这就去杀掉肖国兴。”言下之意是我不知道这件事,我的理解是你要肖国兴。康熙当然没有让他杀肖国兴,也放松了对他的怀疑。

第二个细节更有意思,当康熙晚上去鹿场看鹿时,无意间发现塔里有人偷情之时,马上起了疑心。而图里琛贼的很,见机不妙,早就退后假装去撒尿去了,康熙抓上负责的侍卫德楞泰就是一个巴掌,问道是谁,德楞泰马上去叫图里琛,说道“别假装了,办差去吧。”

侍卫过去以后,发现了太子的贴身太监,太监连忙大喊大叫,以提醒太子。康熙说道叫他住口,图里琛过去直接将其永远住口,然后说道自己失手了,杀死了他。康熙说道死了算了。其实这才是康熙最想见到的,毕竟太监知道太子的偷情事情,这种人永远住口才是最好的结果。

由此可见图里琛这个人精,还真是个职场达人,与张廷玉都有得一拼。

到了太子被废被圈禁,还有老十三和大阿哥也被圈禁之时,康熙只让图里琛给太子和老十三送碳火取暖,而不给大阿哥。

这个细节也是刻画的厉害,足以证明康熙在释放一个政治信号,那便是太子和老十三还有救,大阿哥已经是无药可救了。后来太子果然被复立,老十三也被放出。这点刻画是真心不错,像古代的政治就是这般,大人物想如何做的时候,通常会通过一些小事来对下面表达自己的意思,为自己之后的行动做铺垫。

在太子被废,康熙再立新太子之时,发生了老十四顶撞康熙的事情,康熙气的要拔刀杀老十四,是老四用手握住了刀挡住了。

事后老四这个心机深沉之辈就开始表现了,面见康熙之时,刻意露出受伤的右手。使康熙看到了,然后问起他伤怎么样。不得不说这个细节也是很到位。

太子被复立以后的一个细节也很是耐人寻味,康熙最后一次南巡,太子跪别时,帽子掉地上,镜头再一转,太子又戴上了帽子。

有人认为这是个bug,其实换一种视角,也可以理解为刚刚被复立的太子,帽子马上就掉了,帽子象征着权力,说明离太子再次被废也不远,果然不久以后,太子再次被废。

关于康熙要二次废太子,与张廷玉谋划之时,有两个细节也是可圈可点。

第一个细节是关于太子的亲笔信,是老八要求老十四交给康熙的,因为老八不想担上废太子的罪名。老十四也很聪明,直接将太子的亲笔信上交给康熙,使康熙刚开始也比较惊讶,后来猜出老十四的心思,说道“胤禵也学会用心思了啊。”

第二个细节是康熙让老四负责在京城中对付太子胤礽,而老四可一直是太子一党的人。因此让张廷玉拟旨时,张廷玉惊讶的说道四阿哥,意思是你确定吗;康熙说道是四阿哥。

康熙为什么这样做呢,信任老四是一方面,借此机会让老四与太子划清界限,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弘历被康熙恩宠的一个细节也是神来之笔。

当弘历被康熙带在身边以后,可谓是被宠上天。甚至康熙教他写字时,都溺爱到容忍弘历对他骑大马,弘历当时说道“爷爷你可扶好了我。”

这个细节刻画也相当不错,不论雍正王朝电视剧还是现实历史上,康熙传位于雍正,多多少少都有些看好弘历的成分所在,这句话的寓意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在康熙驾崩前夕的一个细节更是寓意深长。

康熙驾崩前夕,罢免了老四、老八、张廷玉、马齐的职务。老四心灰意冷之下要打发邬先生走人,对他说道“邬先生,虽说你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却无李世民之命。”

在之前系列分析中,宋安之一直认为老四胤禛是个腹黑的主儿。而老四对邬先生说的这句话,也是全剧难得赤裸裸表现他野心的细节之一。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可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的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的,老四自比为李世民,其野心还真是昭然若揭。

关于李卫的两个细节也很有意思。

第一个细节是太子二次被废的关键在于亲笔信,而这封太子亲笔信是李卫在万永当铺提前探好路,方便老十三过去搜查而来的。 事后李卫在夜晚偷偷去见翠儿,说道“四爷怕人家认出我,因此要撵我走。”伤心的痛哭流涕,再对比高福被赐死,说明这个撵李卫走,很有可能是杀人灭口,也难怪李卫伤心大哭。所幸后来李卫成为老四出京监视年羹尧的棋子,不然后果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第二个细节是李卫在外地成为四品粮道回京以后,面见老四时候是恭恭敬敬的,不只是提前下轿,还将孩子取名为李忠四爷。而老四的回应很是高兴,又叫李卫去枫晚亭去找邬先生。 老四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老四想借邬先生这个聪明人,来敲打李卫。果然邬先生跟着李卫一起去了已经被赐死的高福住处,邬先生就对李卫说起好自为之什么的,使李卫更为清醒。

关于太监李德全的细节也是惟妙惟肖。 一般来说大人物身边的人,即使是奴仆一类的,也是人精儿。

而皇帝的贴身太监李德全就是这么个人精。 我们可以看看他对于太子,还有弘时、弘昼、弘历的态度来看。

话说追缴国库时,太子为了还欠款,竟然卖官鬻爵。康熙在面见官员时,发现了不对头,马上召来太子。 太子一看不对劲,想在李德全哪里探口风。李德全明明就在屋里,却说自己刚才不在,没有像太子透露什么。

说明李德全这个人精见到了太子失势,所以不想与他有瓜葛,于是就装聋作哑。

到了老四登基以后,皇三子弘时是不受待见,还野心勃勃的不死心。皇四子弘历是如日中天,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内定的储君。皇五子弘昼是与世无争,老四也比较喜欢他。

因此李德全对这三个皇子态度是迥然不同。

因为弘时不受待见还爱作死,所以李德全对他是不冷不热的。 在某次雍正生病以后,弘时过来看看父亲,李德全是没有跪拜这位阿哥,直接说道三爷别吵着皇上了。

而等一会弘历过来以后,李德全马上亲热的过去磕头请安。

在电视剧末期,弘昼去见雍正之时,李德全虽然没有过去跪拜,但也是马上亲热的过去提醒弘昼皇上今天心情不好,你小心点。

从这里可以看出,别看李德全这个太监对康熙和雍正是恭恭敬敬服服帖帖的,但也是个察言观色的主儿。知道弘时不受待见,所以爱理不理。知道弘历是内定的储君,亲热尊敬的不得了。知道弘昼还可以,以后怎么说也是个亲王,所以乐于提醒弘昼,买个人情。

不得不说雍正王朝电视剧对于李德全这个贴身太监的细节,真的是刻画的入木三分。如此心机,方才符合真实历史上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

再说说电视剧最后一个细节。

那便是乔引娣去看老十四时,对送别的雍正嘱咐道“贾道士送来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地补才成。”不着痕迹的透露雍正喜好道教仙丹的一面,这个细节也符合真实历史上的雍正。

通过以上细节,大家现在看明白了雍正王朝电视剧的经典之处了吧,这部神剧的确烧脑,但是刻画的方方面面,才是真正的贴近现实,使人仿佛回到那个勾心斗角步步危机的古代宫廷政治斗争之中,还真是使人回味无穷,现在大家看明白雍正王朝电视剧为何被称之为经典之作的原因了吧?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今天宋安之就先说到这里了,下次再说。

关于干鞋底和湿鞋底,还有康熙为何只给太子和老十三碳火火,不给大阿哥碳火取暖,还有其他具体分析,大家可以私信我询问。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82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电视剧《雍正王朝》有没有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小细节?

关于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有这么三个小细节,用意极深。

第一个细节,四川提督年羹尧进京,拜见完雍正和福晋后,去见自己的妹妹。可是年小妹让他吃了闭门羹。不但不见,还隔着门说了一堆夹枪带棒的话:年家人真出息啊,把一个妹妹放在主子府上讨好主子,然后全家抬了旗,哥哥升了官。

年羹尧含泪离去。

这是屈辱的泪水。年羹尧作为雍正府上的包衣奴才,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永远是雍正的奴才,心中永远抹不去这一份屈辱。

第二个细节,年羹尧替雍正办差,却自作主张,杀光江夏镇。雍正觉得年羹尧太残酷,害怕日后难以掌控。便设计让李卫犯错,然后赶出王府,跟随年羹尧而去。其实,李卫是雍正派去监视年羹尧的。

年羹尧虽然是雍正的心腹,但雍正仍然随他有所防备。

第三个细节,雍正举荐十四爷做大将军王,作为回报,十四爷举荐雍正的心腹年羹尧做陕甘总督。年羹尧不知其中内情,只以为是八爷党的十四爷举荐了他。因此,他进京后,没有首选拜见雍正,而是先去拜见了八爷和十四爷。

雍正发怒,年羹尧跪在雍正的房门外,吃着闭门羹。后来,是端着洗脚水进去给雍正洗脚,才得以进门。

这场戏内涵丰厚,表明雍正和年羹尧之间完全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年羹尧对雍正这个主子,全无眷恋,一旦有了新的主子,立刻弃之而去。只是因为羽翼未丰,才不得不回去请罪。

这些细节,为日后年羹尧和雍正的闹翻,埋下了深沉的伏笔。

电视剧《雍正王朝》有没有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小细节?

诚邀,如题。《雍正王朝》是根据著名小说家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皇帝》改编而来。《雍正王朝》从康熙末年说起,历经九子夺嫡,雍正继位,诛杀年羹尧等历史事件,最后写道了雍正暴毙的猜想原因。二月河先生的文笔自不用说,特别擅长从小事中折射出人生的大道理,所以在《雍正王朝》,导演也设计了多个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小细节。小编印象最深的,是雍正登基后回到王府,与军师邬思道的对话

邬思道是雍正的军师,正是在邬思道的指挥下,雍正才能一步步讨得康熙的欢心,可以说雍正帝的皇位一大半就是邬思道的功劳,难得的是,邬思道也是一个明白人,能在大功之中保持清醒,看出雍正的心狠手辣,继而急流勇退,比起明朝的李善长,汉朝的韩信更懂人性

邬思道的话语,充分说明了君王只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的千古道理

邬思道说到退而不隐,找个落脚点,让皇上知道他在哪,不是邬先生贪恋富贵,而是为了让皇帝随时监视他,好让皇帝定心,假如真的彻底退隐了,皇帝会担心这样的人被政敌所用,反而会杀了他。另外,邬思道回乡,十三王爷去郊外送别,那段对话也很意味深长,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回放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雍正王朝》有没有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小细节?

八爷一直以来就是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不得不说八爷无论是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只可惜关键的几步走错了,最后弄得自己家破人亡。八爷出场的时候,多次都在读书,或者绘画。自己看电视剧的时候,总是觉得八爷这个人特别的能装。直到八爷被抄家的时候,八爷以及全家老小的表现可以看出八爷实际上是一个不错的人。有一个非常好的细节,表现得真是好。

当时弘时和图里琛去抄家,八爷将银票藏在自己的身上,并打趣的说到“他身上可有千万两的银子”,成功的骗过了弘时和图里琛。

八爷回到满目狼藉的房间,无可奈何的放下手中的圣旨。此时,他看着桌子上一个碎了的瓶子,于是立刻把这个碎了瓶子扶了起来。八爷看着这个碎了的瓶子,认真端详了一下,并用手抚摸着破碎的瓶子。不难想象,八爷此时必定是万分遗憾的,当然这也能够说明他是十分留恋这个家。不过又能怎样呢?他除了能扶起一个碎了的瓶子,还能做点什么呢?这个瓶子,可以说真是导演的神来之笔。

不得不说,导演拍摄得非常用心。当他的管家跑进来的时候,告诉他弘时要把全家老小发配到云贵等地。于是八爷便让管家去叫弘时过来。等到弘时进来的时候,导演给了八爷一个特写。此时那个破碎的瓶子稳稳的立在桌子上,而八爷生态安详,镇定自若。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八爷,面临如此大的变故,他还能够保持平日的修养,真得不容易。九阿哥和十阿哥有句话评价得非常的好,无论什么时候八爷都能够保持冷静,可以说这就是八爷个人的修为。

电视剧《雍正王朝》有没有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小细节?

在康熙皇帝刚刚驾崩,雍正刚继位的那天晚上,稳住了老八那帮人之后,雍正回到王爷府第一件事就是要杀掉他的军师邬思道。

小时候看的时候真的没有注意到,还以为两人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是喜极而泣,互诉衷肠呢!后来才发现原来那时他是想杀邬思道。但是邬思道这个人是多聪明的一个人,他早就看出来雍正想卸磨杀驴了。所以当时生情并茂的演了一出好戏,勉强保住了性命。

因为他知道的事情太多,难免兔死狗烹的结局,即便这次不杀他,如果他一直在雍正眼皮底下,说不定哪天就死于非命了,所以在朝为官是不可能的。另一条路就是隐退,走功成身退的路子。但是他能力太强,又知道太多事,雍正不可能放心让他隐退。所以这个老狐狸自己想了一招“半隐”,既不在朝为官,也不隐居山林,而是在雍正心腹李卫、田文镜手下做事,既不在雍正眼皮底下晃悠,又不销声匿迹,这样才能让他放心。即便如此,雍正还不放心,安排了一个丫鬟监视他。

现在看来挺腹黑的,小时候看这里还在那感动呢,以为两个人感情深呢,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泪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