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
我来回答:杨金水装疯背后的权谋分析,不愧是吕芳最爱的干儿子!
一、
杨金水的饰演者王劲松老师,牛,不管是演疯了的杨金水,还是剧中的杨金水演疯子,都绝了。在冬天拍夏天的戏,确实受苦了,那一桶桶凉水往身上泼,我杨角风看得都打哆嗦……
言归正传,杨金水在两个锦衣卫的押解下到了京城,为了演得像真疯,他大小便都失禁了,又是夏天,恶臭难闻,守在门口的石公公捂着鼻子不敢靠近,说了句“作孽!”
石公公是陈洪的人,虽然一直藏得很深,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但是一句“作孽“也表露了他的情感。
就像周边围观的人说的那样:
“是杨公公!江南织造局浙江市舶司总管,管的钱够半个大明朝花销!”
一个有权有势,马上市舶司总管任期将满,回京就能进司礼监的大财主,结果落得如此下场。而嘉靖帝把杨金水以这种方式押解进京,说到底就是给众人看看,也给其他人一个警告。浙江贪墨案,不管查到谁,即使是吕芳身边的大红人杨金水,即使给宫里带来大量的金钱,也在所不惜。
杨金水进京,排场如此之大,必然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而且每个人都各怀鬼胎,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最兴奋的人必然是陈洪,对陈洪来讲,他才不管什么严党,什么清流,他只有一个靠山,那就是皇上。要想上升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司礼监这条路,可惜吕芳还在他前面,虽然被暂时派去修吉壤,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回来。
所以,他此时就一个心思,那就是试探出杨金水是假疯,如果杨金水是假疯,那么就是欺君。那么就可以深挖是谁主使的欺君,必然也就牵扯到了吕芳,作为宫里的太监,要想立身,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绝不能欺君,这是大忌。
二、下面是重头戏,杨角风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难道没有别的选择吗?
杨金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虽然贪点财,虽然视老百姓为草芥,但他做事的原则就是一切以嘉靖帝圣意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尽量维护自己身边的人,比如沈一石、芸娘、高翰文,这一点跟干爹吕芳很像,也成为他最信赖的干儿子。
吕芳自己都评价他:
“好的时候比谁都好,坏的时候比谁都坏!”
杨金水自己也承认,自己就是老祖宗(吕芳)派往浙江的一条狗,替皇上看家。前面我们也算过,按照沈一石的账册分析,二十年产丝绸四百万匹,其中二百一十万归了织造局,一百万归了严党,九十万归了沈一石。
杨金水就是嘉靖帝派去浙江负责分红的当家人,分走了50%以上的利润,这跟他被压进京,围观群众说他供大明朝一半的花销是对得上的。严党分走25%利润,嘉靖帝曾经说过:
“一两银子,十二钱归国库,四钱归他们,朕认了,十钱归国库,六钱归他们,朕也认了,要是他们还想再多捞……”
而沈一石的账册显示,严党所占分红,介于这个比例中间,也就是宫里跟严党三一分和五三分之间。
所以这次沈一石自焚身亡,杨金水慌了,他变疯并不是分红方面出了问题,而是审案的海瑞那里出了差错。因为海瑞审出了贪污后面的事,跟杨金水相关的就一个——“毁堤淹田”,不仅牵扯到了严党,也牵扯到了宫里!
三、为什么躲在审讯室侧房的杨金水听海瑞审案,瑟瑟发抖?
因为他知道,自己面对的艰难时刻到来了,摆在自己面前的就两条路:
一条路是死,像沈一石一样豪壮地死去,可惜杨金水不行,他对芸娘都讲过,评价沈一石的死:
“两手一拍,走了,他是个有福的人呐!”
杨金水能这样说,那就表明,他不能两手一拍就走了,他如果也这样走了,那么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就真的上了严党的套,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杨金水的死,杨金水代表吕芳,吕芳代表嘉靖帝。把杨金水逼死,那就是啪啪打嘉靖帝的脸,那么嘉靖帝会饶了清流派吗?
别忘了这些年严党做事的原则是什么?
就是凡事都牵扯上皇上,只要牵扯上皇上,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杨金水代表皇上,他不能死!
胡宗宪也曾经说过:
“我大明所有的官员都有退路,大不了辞官回家,只有太监没有退路。”
是的,此话不假,杨金水的命不在自己手上,而是在皇上手上,他死了,就再没有人把浙江的真实情况传递给嘉靖帝了。犯错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对嘉靖帝不说话,或者说假话,这才是大忌。
这也是为什么嘉靖帝看到吕芳瞒着自己见严嵩和徐阶之后,把他们圈禁起来,自己也选择闭关,不见杨金水,不出关,说到底,他就是要从杨金水口中获知事情的真相。
所以,杨金水不敢死,况且吕芳也不会让他死,他死了,就证明自己有罪,那么他的顶头上司吕芳怎么办?
四、不能死,那就得活着,可是活着就太难了,杨金水见识到了海瑞审案的力度,也知道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自己被审出什么罪名不打紧,但是牵扯到了嘉靖帝,那就罪该万死了。
所以,他必然不能让海瑞审出什么,可是又不能死,杨金水创造性地萌生了一个对策——疯!
只有疯了,那么案件的两条线,一条是指向严党的,你们爱怎么审就怎么审,符合众人的预期便可。另一条是指向嘉靖帝的,但是杨金水疯了,等于这条线也断了,每个人都知道这里面有事,可每个人又都拿杨金水没办法。
毕竟能判断他到底疯不疯,不是海瑞说得算,也不是陈洪说的算,而是嘉靖帝说得算!
刚才也提到了,杨金水如果是假疯,那么吕芳铁定保不住了,这就是陈洪一个劲地试探杨金水的原因。可是杨金水也是条汉子,不管是泼冷水,还是扎针,杨金水硬是眉头没皱一下。
对于嘉靖帝来讲,在没有听到杨金水汇报之前,他也不能让他露馅,所以一开始就派了黄锦去监督一下。这才有了黄锦制止小太监侮辱杨金水,并不顾陈洪事后会不会发飙,硬是把这个小太监发去了上驷监。
与此同时嘉靖帝也收到两份急递,一份是胡宗宪刚打了胜仗的急递,一份就是海瑞三审郑泌昌、何茂才的供词。也正是因此,嘉靖帝知道还是离不开胡宗宪,还是不具备倒严的条件,想到这,这才叫带杨金水。
听到陈洪在试探杨金水,嘉靖帝是有点恼火的:
“立刻把杨金水带来!朕倒要看看他带来的是何方的神怪!叫黄锦一个人带他来。”
五、
陈洪没有试探出杨金水是装疯,是有些恼火的,等到黄锦来叫,他表现的是不敢相信:
“皇上怎么说的?你们再说一遍?”
杨金水被带进嘉靖帝的精舍后,现场就只剩下他跟嘉靖帝两个人了,他跪倒的地方正对着三块牌子,这三块牌位是有来历的:
三块牌子都是嘉靖帝自己给自己封的,字数太长,就选最后四个字吧,分别是,飞元真君、忠孝帝君、万寿帝君。
当嘉靖帝问杨金水:
“灵霄上清下坐着谁?”
杨金水分三次回答的是“飞元真君”、“忠孝帝君”、“万寿帝君”。
当问道:
“你是谁?”
杨金水回答的是《广陵散》,也就是沈一石,并且申冤,说自己被杨金水害了,为什么被杨金水害了,就因为杨金水让他织丝绸,织完丝绸:
“太多了,我也穿不了,皇上也穿不了,好多人都穿不了……”
嘉靖帝也进入到了角色,给了杨金水一个全身而退的理由:
“到底给谁穿了?说出来,飞元真君忠孝帝君万寿帝君便恕你无罪。”
六、此时嘉靖帝已经确定杨金水没疯,他是在告诉嘉靖帝,沈一石的钱都去了哪里,自己又为什么会装疯:
“郑泌昌……何茂才……还有严阁老、小阁老……太多了……都穿我的衣,用我的钱……”
只说这些还没有讲明白沈一石钱财的去向,他又讲胡宗宪不是织造局的人,就表明他不知情。又问吕芳,杨金水回答,吕芳一百年前就死了,意思就是说,吕芳必然会闭嘴,什么话都不会说,而问到杨金水:
“杨金水也死了。他害死了我,我已经把他也带走了……”
由此,嘉靖帝彻底放心了,不管这个案子怎么查,也不会查到自己的头上,因为线索断了啊,杨金水疯了,吕芳又会闭嘴。
所以,貌似神秘地对话,其实就是杨金水给嘉靖帝汇报浙江的情况,而完成使命的杨金水,果然保全了性命:
“天罚了,朕就不罚。叫这两个奴才立刻把他送到朝天观去,有蓝真人他们在,厉鬼也不敢再缠着他了。”
“厉鬼”就是希望杨金水死的人,他们哪里还有机会审杨金水?
这就是杨金水装疯的全部经过,经此一劫,嘉靖帝选择再给严党一次机会,去收盐税。结果严党得寸进尺,所侵金钱超过了分成比例,这才迎来了灭亡……
而杨金水,最终跟吕芳得以去给朱元璋守陵,也算保全了性命!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大明王朝》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
在《大明王朝》中,杨金水也是个人物。他出场时,八面玲珑,不管是宫里的人还是朝廷的官员,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手眼能通天的大太监,最后居然被海瑞一个七品芝麻小官给逼得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以装疯的方式保命。
这其中的缘由,其实用杨金水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我头上只有一片云,这片云在宫里。
杨金水只是一个太监,铁打的深宫,流水的奴才。他不奢望自己能有好死,因为太监的身份让他即使是死,也换不回流芳百世的英名。他活着的意义,就是替上面的主子承担骂名,替老主子吕芳,大主子嘉靖承担所有的骂名。
朝廷因为嘉靖的挥霍无度,因为严党的贪得无厌,欠下了很多亏空。于是嘉靖采纳了严世蕃改稻为桑的建议。但是改稻为桑这个政策却不得人心,推行力度很大。于是严党就想到了毁堤淹田,强迫老百姓改稻为桑。
这一方面,可以加快进度,落实年初严世蕃对嘉靖的承诺;另一方面,毁堤淹田也可以乘机哄抬物价,严党从中可以大捞一笔。
杨金水本人在这件事上,其实是没有什么利益纠葛。但是他没有,他的主子嘉靖有。为了满足嘉靖奢侈无度的欲望,也为了尽快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于是,杨金水也就自然而然的站到了严党一边。
岂不料,人在做,天在看。严党在下面胡作非为时,裕王一党也在幕后乘机发难。打算借这个事情推倒严党。为了保命,严党用两个小县官,杨金水用了一个小太监当了替死鬼。
然而裕王一党还是死揪着不放,最后杨金水只能丢卒保车,把沈一石、郑泌昌、何茂才全部给卖了。如果不出意外,这三人最终会给所有人背锅。
然而结果,却偏偏出了意外。海瑞这个七品芝麻官横空杀出。当海瑞登场后,整个事件也就朝着杨金水等人预想的结果,开始失控了。
这部电视剧中的海瑞,与历史上宣传的海瑞有点不同。历史上的海瑞,由于被文人的春秋笔法所抹黑,给人通常是一个愣头青的形象,好像没什么智商似的。但是在这部电视剧中,很好的还原了海瑞的智商。尤其是他那令人窒息的逻辑推理能力!
海瑞在剧中第一次与人交锋,是他与沈一石的交锋(也是剧中两人唯一的一次)。当时沈一石为了自保,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在各县到处招摇时,各县地方官都拿他没办法。但海瑞的心里很清楚,不把制造局的那块牌子拿下来,他就斗不倒沈一石。所以来了一个偷天换日,绕着弯的给沈一石下套。
海瑞先出招:我不管你来干嘛的,也不管你跟制造局有什么关系。我只想说,按照大明律规定,商人不准穿绫罗绸缎!沈一石,你身为商人却穿官服,你犯法了!
沈一石还击:我也是六品顶戴的人!这是皇上恩赐的功名。
海瑞再出招:皇上恩赐的?那就是说皇上冒着有违祖制的骂名,恩赐你的咯?你敢不敢承认皇上不合祖制?
沈一石怂了:对不起,海大人。官服我可以送回去,但现在能不能先不要讨论我穿绫罗绸缎的问题?
海瑞出大招:当然要讨论了,你不要给我转移话题!你换不换我都要搞你,但是你穿什么衣服,会让我搞你的办法法不一样!你要是穿官服,我就上折子参你;你要是不穿官服,我就派人抓你。
总之,我就是要参你!沈一石,你自己二选一吧!
面对海瑞的咄咄逼人,沈一石最后只得使出杀手锏,以织造局的名义赈灾。虽然最终他惨胜了海瑞,令海瑞也非常费解。
但是最后谭纶解释了沈一石的无奈:他就是个小人物,他就是替人背锅的。现在他想绝地反击,给自己找条生路。可他却不知自己的这一招已经犯了国法!他区区一个商人竟敢用自己钱财替皇上买面子买人心,还私自打着织造局的招牌,买粮赈灾。就凭这一点就犯了朝廷的大忌讳——商人乱政!
最后,精明的沈一石自杀了。而间接搞倒老油条沈一石的人,就是海瑞。
紧接着,海瑞被委以重用,开始接手毁堤淹田的案子。
海瑞上任后,他又是不按套路出牌。避过了主审,独自去审问郑泌昌、何茂才。这两位的智商远远不如沈一石。很快,严党在浙江的两个骨干就被拉下了马。
这个时候杨金水有点慌了。因为沈一石、郑泌昌、何茂才都垮了,下一个被清查对象必然是他。面对逻辑推理能力令人发指的海刚峰,杨金水根本无法招架。
凭借海瑞的逻辑能力,他如果审杨金水,他一定会这么问:
第一、沈一石为什么要奉旨赈灾?沈一石和你杨金水之间有什么内幕的交易?
第二、你们织造局和浙江官员有什么样的幕后交易?你杨金水知不知道内幕?
第三、京城的官员和宫里的人有没有牵涉在里面?沈一石敢打着制造局的牌子赈灾,这是不是京城有人指示的?默许的?毕竟织造局也是按宫里的指示来办事的!
如果杨金水嘴巴不严,说漏了,让海瑞抓住了把柄,一直追问。这事就捅大了!
海瑞会一直追问下去,追问京城的官员贪了没有,具体贪了多少?宫里的各个大太监贪了没有,具体贪了多少?这些人是不是都要抓,是不是都要杀?
如果不抓,不杀,就有违大明律例!但是如果抓了,杀了,这个国家也乱了。
这个时候的杨金水,他除了通过装疯,躲避海瑞对他的审查之外,别无办法了。
当然了,杨金水还可以选择逃跑或者自杀来逃避审查。但问题是,像杨金水这个级别的大太监,他没法跑,也不能死。因为他要是不清不楚的失踪了或者是死了,他的干爹吕芳也要跟着受牵连。陈洪可是时时刻刻都盯着吕芳的位置。
那么,杨金水能不能通过上面的关系,阻止海瑞,让他不要继续往下查下去呢?毕竟海瑞只是一个区区七品芝麻官,他算个球!
答案是:不可能!
因为海瑞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站着的是整个清流集团。清流集团都在看戏,就盼着把事情闹大!而嘉靖虽然是皇帝,但他也不能一手遮天。否则嘉靖就是不打自招,自己承认了他与严党贪污有干系。
因此,那么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杨金水果断装疯,切断宫中、嘉靖与浙江贪污大案的一切牵连,从而保住吕芳的颜面,保证嘉靖皇帝的颜面。只要皇上的英明不受损害,接下来的一切都好说。嘉靖后来试探杨金水的时候,他也表露出来了即便死也不会透露一丁点儿信息的态度。
嘉靖心里很清楚,只要你是好奴才,我也不会赶尽杀绝。
所以,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卖傻?因为他只是一个小人物罢了!虽然他比两个知县、沈一石和郑泌昌、何茂才的级别要高。但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小人物。现在皇帝需要杨金水牺牲自己,他也只能装疯卖傻了。
《大明王朝》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
海瑞夜审何茂才“没头脑”和郑必昌“不高兴”,条条罪状锋芒直逼宫廷,除了浙江贪墨大案,私通倭寇这样的重案外更是追根究底的查到了“毁堤淹田”。关于“毁堤淹田”牵扯的是整个大明的根本涉及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吕方牵扯到了一直修仙求道的嘉靖皇帝。牵扯到了内阁首辅严嵩和“小阁老”严世蕃,细追究还有在东南抗倭的总指挥胡宗宪。
在门外偷听的杨金水,看到海瑞的雷霆手段和海瑞审问之辞,冷汗直流,脚下一个虚浮倒在了地上,要不是北镇抚司朱七一干锦衣卫反应及时,杨金水怕要被海瑞抓个现行。杨金水正如他自己所言:
他是皇上(嘉靖皇帝)和老祖宗(吕芳)派在浙江江南制造局看门的狗。
一旦海瑞将供词上奏,那么杨金水就是没有帮宫里看好门,没有帮皇上看好门。当时大明国库空虚,腐败从内庭开始。
裕王朱载垕的李妃生了朱翊钧,即使国库空虚,嘉靖皇帝大手一挥就是十万匹丝绸的奖励。
所以事情追究起来,打的是皇上的脸,是吕芳的脸。剧中嘉靖皇帝经常吐槽的一句话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其实想来确实,你这二十年不上朝除了修仙就是打算盘算账,本来挺聪明,又有实力的一个人,千斤的担子在你身上压着,你却做了甩手掌柜。
杨金水装疯其实也是万不得已,作为吕芳最喜爱的儿子,一旦事情暴露,吕芳必然在劫难逃,他不能陷自己的父亲于不测。他作为朝廷在江南的代言人,事情一旦曝光,嘉靖皇帝将失信,失威于天下 作为臣子,他不能陷君父于不义。
吕芳说:
杨金水好起来比谁都好,坏起来比谁都坏。
杨金水的好全给了皇帝和吕芳,坏全给了官员和百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毁堤淹田”即使嘉靖皇帝知道真想也没有处罚杨金水,只是杀了当地的县令和监管河道的太监,说明为了解决国库空虚,为了生产五十万匹丝绸,为了让老百姓“卖田种桑”,他默许了这种行为。
杨金水装疯,不得不说真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小便失禁,针灸,凉水灌身,依旧安如泰山。嘉靖皇帝审问的时候却借着沈一石上身说出来所有的真像:
杨金水死了被我带走了
吕芳死了,一百年前就死了
(死人最可以保守秘密,让嘉靖黄帝放心,一切的秘密都随沈一石)
织好多好多丝绸,郑必昌,何茂才,严阁老 小阁老都用过,穿过。
(变相举报了贪墨的官,坚定嘉靖皇帝倒严的决心)
所以嘉靖皇帝说杨金水妖魔复生,将他送到了蓝仙人那里,其实就是放过了杨金水。嘉靖对吕芳的信任和吕芳的运筹帷幄,三年后吕芳,杨金水父子俩去给朱元璋守陵,离开了朝中的是非,成功隐退。
《大明王朝》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
杨金水只能疯,不管真疯还是装疯。就连沈一石都可以选择死,杨金水却不能。
而正是杨金水的装疯,才使得自己最后竟然成了除吕方之外的另一个全身而退的人。所以说杨金水是吕方最聪明的干儿子,没有之一;同时也是吕方伸到浙江的“最干净的手”。
这本质上不是“手干净”,而是杨金水懂得如何搽干手,这才是关键。
淳安知县海瑞到了杭州,马不停蹄,连夜便提审了郑必昌、何茂才。这个举动打破了所有人的计划,包括赵贞吉。
胡宗宪评价赵贞吉此人是当宰辅的料,原因不在于赵贞吉比胡宗宪更善于办事,为人更坚守的住原则。而是在于他更拉的下来脸来讨好嘉靖。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赵贞吉一旦妥协起来,也是可以把百万灾民往火坑里推的主。
实际上赵贞吉到了杭州,他同样也要完成“改稻为桑”的国策,一样要完成50万匹丝绸的任务。
派头要杭州是“救火”的,而不是翻案的。这一点赵贞吉比谁都清楚。而这个恰恰是胡宗宪无论如何都要推脱的任务。所以他明知道搅进水里了,但是同样要继续接着烂摊子,把沈一石的织机卖给安徽商人。
赵贞吉对于海瑞夜审郑必昌、何茂才,选择了谁的立场都不站的态度。他既不阻止海瑞,也不瞒着织造局。他让王用汲去通报杨金水。
杨金水只是听了一遍海瑞的审问,他就明白自己将来面对什么了。
这把火究竟要烧到哪里算是结束。很显然杨金水无论如何逗逃脱不了干系。所谓风箱里的老鼠,两头杨金水都没法交待。原本还有一年,杨金水就可以离开织造局,回到宫里了。可是这坎因为海瑞打破砂锅问打底,就过不去了。
杨金水可以说背后有老祖宗吕方,什么场面没见过?但是这一次他害怕了,浑身控制不住地颤抖。因为海瑞每一个问题都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改稻为桑”是个死局,是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浙江发生的一切本质上都是围绕这个“改稻为桑”而产生的。
而每一个问题的结果,都可能将杨金水打入万劫不复。沈一石面临绝境可以选择死,但是他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芸娘身上,希望芸娘辅助高翰文实现他济国济民的理想。
但是杨金水不能死,因为他不是沈一石,他没有选择死的权力。
首先,浙江因为“改稻为桑”,成了严党和清流之间斗争的主战场。所有的真相将不断被揭露,但同时又不断被掩盖。而嘉靖此刻将所有进项都指望着“改稻为桑”呢。谁反对改稻为桑,不管是严党还是清流都会被嘉靖视为罪人;
其次,杨金水是司礼监派出到织造局派来摘桃子的,但更是监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织造局实际上也成了严党棋盘上被拉下水的一颗棋子。而杨金水如果选择死,也是严党希望看到的,那样织造局就摆脱不了干系,污名化必然指向嘉靖。如此一来,好面子的嘉靖会将清流全部打倒,严党也就安全了(这种方法百试不爽);
再次,杨金水所知道的“真相”会影响嘉靖的下一步决策,在各种消息频出的时候,嘉靖只会相信太监的话。胡宗宪曾经说过,“我大明所有的官员都有退路,大不了辞官回家;只有太监没有退路。”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接到海瑞奏折后,嘉靖选择了闭关,让严嵩回家休息,让吕方去监工皇陵,单等押回杨金水,再作定论得原因所在。
但一个更为现实得问题是,如果一个正常的杨金水,他能走出浙江吗?
表面看起来,在浙江谁也为难不了杨金水。但是他刚到京城,陈洪立刻就指出了杨金水在装疯,并且准备各种折磨,揭穿杨金水的装疯真相。
陈洪的用意非常明确,借打击杨金水打击吕方,以确立自己在司礼监得地位。但是,关键时刻黄锦出手了。
陈洪比起吕方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吕方识人用人,没有一个用错的,杨金水如此、冯宝如此、黄锦更是如此。
吕方是离开了,但是他处处留下了自己的影子,让嘉靖时刻惦记,所以永远安全。
“吕方若在,就不会这么问了。”这是嘉靖经常对陈洪说的,陈洪却始终不明白。
当杨金水历经“千辛万苦”见到嘉靖的时候,他选择告诉嘉靖真相——“好多!”
太监中聪明如杨金水者,除了吕方,再无他人。
他和嘉靖说的那些话,看似疯话,借着沈一石的灵魂的幌子,把严党郑必昌、何茂才层层盘剥,严党拿大头、嘉靖拿小头,逼的浙江首富家破人亡的真相告诉了嘉靖。
最后嘉靖问杨金水去哪了?杨金水回答被沈一石带走了。聪明啊聪明!一个失去了灵魂的人,嘉靖还怎么跟他计较?
到最后,全身而退的只有吕方,而去南京守陵的吕方拉起了杨金水的手。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大明王朝》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
杨金水不能死,只能疯。死了就是畏罪自杀,宫里面有问题。疯了就是病了,案件到这只能截止。1、太监的归属
杨金水,嘉靖皇帝的奴才,老祖宗吕芳的儿子,江南织造局兼浙江市舶司总管太监。
这三个词里面第一个最重要,皇帝的奴才。
(奴才)
从阉割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是皇帝的奴才,任人驱使。太监和文官不一样,文官甚至可以喊出“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如果太监说这句话,那就不是阉割,直接得灭族了。
太监具有私有属性,奴婢、奴才一类。所以剧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
“你们文官可以回家,我们就一个家——宫里”。
2、太监的富贵对于杨金水而言,江南制造局、市舶司总管这两个职务在宫里并不算大。但在江南就是一等一的大。
管理者海关与江南的纺织国企,负责实际对外贸易,还负责监视南直隶、浙江地方官。
从财富上看,有沈一石这样的富豪围着转。
(富贵)
从地位上看,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两个地方行政、司法一把手天天围着他转。
他在这里有妻子,比对食好多了;有儿子,每天伺候着他。
3、太监的责任依托皇帝奴才与司礼监秉笔太监儿子的身份享受了富贵。享受了权利就得尽义务。
也很简单:忠诚。
(忠诚)
在案件要牵扯到宫里,有可能引发舆论的时候,就要有担当、作为。
找赵世贞,案件没法停止或者逆转。
自杀,绝对会引起畏罪自杀的舆论。
(这就是义务)
只能疯了,才能到此为止。
杨金水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疯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大明王朝》里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
杨金水的装疯,是编剧刘和平神来之笔,点睛之笔,表现三层意思,第一,皇权的自私,第二,官场的虚伪,第三,小角色的无奈,而最终揭示的不过是古往今来无数同样的故事而已。
这样的事情,现在还不是层出不穷,多不胜数!哎呀妈,都是前辈言传身教,后辈有样学样!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如何,必须要从根源看起,杨金水装疯不过是改稻为桑追究到后来的必然事件而已。
当时大公无私的尖刀海瑞,审案子审到关键时刻,恰在这时杨金水就疯了。
这就是个局而已,杨金水装疯,谁都知道是假的,审案子的海瑞知道,但是他管不了,督查审理案件的锦衣卫知道,但是他们不想管,文官清流知道他们不敢管,严党知道他们也不敢动。
于是乎,杨金水就这样回到了京城。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心思到底如何我们一个个分析。
首先:审理案件的海瑞,海瑞虽然锋利无比,是吧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刀,但是他并不是死脑筋(剧中),他明白问题的利害关系,看到杨金水装疯,他无奈但是还是没管,因为这个事情他管不了,明朝政治一直有二条线,而杨金水是皇帝的人,他可以怂天怂地,但是怂不了皇帝的人,这是身份问题。
其次:督查审理的锦衣卫,其实他们看到海瑞肆无忌惮的审讯,心中已经在胆寒,如果在这样下去,他害怕最后杨金水受不了,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虽然皇帝的人,海瑞还没有步步紧逼,可是保不齐会有什么意外啊。于是杨金水疯掉了,他们当然是马上带疯子走啊。
这不正好是借口吗?回到京城,交给皇帝陛下,他们就不用在负责了。
在次:地方官员赵贞吉,他就是一个投机主义者而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皇帝心思为指导方针,你说他是清流吧,他不算,你说他不是清流吧,他又是,归根结底他是个实用主义者,所以他看到杨金水太过关键,就会想,这个事情吧,做好了没功劳,做不好还有责任,这个烫手山芋我不要,于是杨金水一疯,他就让锦衣卫带走,还说这杨公公确实疯了。目的无非是吧自己摘出来。出了什么事情,也跟他没关系。无论结果如何,自己不会受影响这就是他的心思。
最后:陈洪这老小子,虽然同时宦官,但是他太有功利心了,而且很不了解自己的主子,所以他面对装疯的杨金水,还是严刑拷问,那么他这么做聪明吗?其实不聪明,可是他有私心啊,他要的是搬到吕芳这才是他审讯的动机。
不过这审讯最后在皇帝直接命令下,被撤销杨金水也硬气,什么都没说出。
就这样杨金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人,或丢包袱,或免责,或别有用心之后,终于来到了嘉靖皇帝的面前。
嘉靖皇帝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相信什么突然发疯的事情,那么他是怎么做的,我们继续看。他对杨金水做了一次审讯,这个审讯意义非常,每个台词都有讲究。
首相当然是受尽陈洪折磨的杨金水被带到嘉靖面前。
杨金水被带到后,为了安全起见,是被绑在柱子上的。
一见这情况,嘉靖第一句话是:“松绑,放下来。”
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暗地里告诉杨金水,别装了,我知道你清醒的很。
之后当然是开始审问,第一个问题是“知道我是谁吗?”
而杨金水的回答也很条理清晰,一口气说了嘉靖皇帝三个名字。
这个意思就不简单了,他是告诉皇帝,我很清楚,但是我有苦衷,我什么都不能明说。
随后就是嘉靖皇帝最后审杨金水这个疯子的情节,真的是审理疯子吗?不过是用暗语一问一答, 最后嘉靖弄清楚谁是主谋,这个事情到底如何而已!
嘉靖皇帝要的是第一手资料,弄清楚事情的真相还有来龙去脉
最后他明白,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不对,不能用好坏来分,应该用谁还值得利用来分,谁对自己忠诚来分。
于是才有审理完了之后对杨金水说,“苦了你了,去洗洗吧。”
这话什么意思,不过是告诉杨金水,你的苦衷我知道了,你也别担心。
就这样杨金水活了下来,并且告诉嘉靖一切,让皇帝决定一切,而之后当然是总清算。
于是,严党被一撸到底,严世蕃被杀头,事件执行人都被清算,这是秋后算账。
于是,杨金水干儿子河道监管李玄也被砍头了,这是皇家表个态我也有点责任但是不大。
于是,胡宗宪因为进展不力被嘉靖免职,这是嘉靖在保护胡宗宪。
于是,郑泌昌,何茂才被海瑞审讯、这是找替罪羊。
于是,后期主要执行人高翰文被锦衣卫带走了,这也是要保护起来的人
于是,丝绸商人沈一石自焚,家产被充公,这是要善后,而钱是关键。
然后,所有人清算完了,杨金水疯了,但是他没死。
杨金水果断装疯,就是切断嘉靖帝与浙江大案牵连,保住嘉靖颜面和干爹同僚性命,这在审讯中已表露无疑,他保证不会说任何话。就是安嘉靖的心。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