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辽加入蜀汉,那么五虎上将应该去掉谁?
如果张辽加入蜀汉,那么五虎上将应该踢出谁?
其实正史中刘备只封了前后左右四个将军,赵云并不算在内,不过既然提出这个问题,那么肯定就是默认演义版本了。其实也无妨,那咱们就统一前提,旧的五虎上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回到问题,既然排五虎,如果想让张辽加入,必然要踢出一个,不然就是六虎上将了。如果非要逐一比对,分个高下,咱们就好好分析分析,张辽替代谁比较合适?当然,此时我们已经默认张辽要进入到五虎上将的行列。
首先,关羽、张飞我觉得指定不能动,除了他俩和刘备这一层关系之外,两个人的能力也是不俗的。我们知道刘备无论是哪个阶段,只要是兵分两路一定要关羽带一队,自己带一队。包括打下荆州以后,让关羽镇守,这说明刘备非常信任和认同关羽的行军作战的能力。
再说说张飞,除了当阳桥一喝拒水断桥之外,张飞还有很多独当一面的战役。比如公元213年,刘备和刘璋闹掰了,张飞、赵云、诸葛亮带着荆州士兵入川作战。大军浩浩荡荡到了江州,守将严颜死守不出,张飞强行突破城门,占领江州,生擒严颜。可能张飞说话就喜欢喊,对着五花大绑的严颜吼道:
“大军到来,你为何不投降,还负隅顽抗,和我交手。”
严颜说到:
“你们无理夺我疆土,我这没有投降的将军,只有断头的将军。”
张飞怒不可遏,大喊士兵去斩首严颜。可能张飞嗓门太大了,震的严颜脑瓜子疼,严颜回道:
“斩首就斩首,你发什么怒?”
没想到张飞让严颜怼笑了,觉得严颜勇气可嘉,就放了严颜,引为上宾。这里可以看出张飞并不是莽撞的武夫,人情世故也通晓几分。
再有公元215年,曹操逼张鲁投降后,命夏侯渊镇守汉中,并且派强将质检员张郃进犯巴西。张郃想要夺取巴西郡的人口,刘备自己驻扎江州,派张飞去抵挡张郃。起初张飞和张郃两军对峙了五十多日,后来张飞决定率领万余人从其他山道主动进攻,张郃上马迎敌。结果张飞不进反退把张郃引到瓦口关,利用山道狭窄不便进退的特点,夹击张郃,张郃大败,带着部下十多个人爬山而逃。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张飞兵法智谋也是不能小瞧的,懂得利用地势之利,比关羽利用天时水淹七军也逊色不了多少。
所以实力有,关系硬,关羽张飞两个人是动不得,咱们再来看看赵云、黄忠、马超三个人。
其中赵云是跟着刘备创业的自家人,黄忠是刘备攻打长沙的降将,马超是走投无路投奔刘备的投将。
那么张辽如果一定要取代一个人的话,我认为应该是马超,别的不用说,就在汉中之战里横向对比这三个人。本来马超凭借自己的威望兵不血刃拿下了益州,受到了刘备的重视,随后刘曹的汉中之战爆发,刘备派出马超、张飞兵分两路打先锋。
可以看出刘备当时把马超和张飞看的一样重,然而当时曹操那边的毫无名气的见习将军曹休配合曹洪主动进攻马超。如果马超打个开门红就更得刘备欣赏了,结果马超成了曹休的垫脚石,两军交战,上来自己的部将任夔就被曹休砍了,马超没有雪耻反而吩咐:“可紧守隘口,勿与交锋。”
本来一直守城也没有错,但是一开始就贯彻到底多好,打了个败仗回来据守,在刘备眼里成了唯唯诺诺消极作战了,这不是让人打怕了嘛。
曹休见马超也不出来,辗转于飞超两军之间作战,结果大破蜀将吴兰逼得张飞节节败退。曹洪曹休两个没啥名气的人硬是把张飞、马超打败了,新主子刘备看你这个表现,可能会觉得你徒有虚名。
再后来刘备带着大部队决定血拼汉中了,老将黄忠宝刀未老,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曹操听闻夏侯渊战死挥师而来,赵云又登场了,把曹操粮道给截了,逼得曹操退兵。
就单单从汉中之战中我们应该推测出刘备心里怎么想的了,马超虽然投奔刘备,但是同是汉臣,两个人级别在汉朝体制下是一样。刘备也给足了马超面子,尽管马超没有立什么功劳,作战取胜后还是给他升迁了官职,对此关羽还发了牢骚,被诸葛亮平息了。要说黄忠两军交战拼杀前线力克曹将,赵云深入腹地断曹根基尽显浑身是胆本色,马超除了摇人摇了一大批羌氏协助配合作战,自己啥功都没立,还损失了部下先锋。经过这么一对比,刘备心中自然有个高低,这也直接导致马超虽然升官但是成了架空的将军,手下的兵权几乎都没了。
所以根据我的推测,如果张辽成了蜀汉的将军,并且将军名额又仅有五个,刘备很有可能让张辽替代马超,成为新的五虎上将。
当然这一切也就只能想想,人家曹操家大业大的,张辽又是五子良将受到曹操重用,根本不可能来投奔刘备。
如果张辽加入蜀汉,那么五虎上将应该去掉谁?
一切按照演义:
1、张辽徐晃两个人跟文丑打得那舍难分,说明文丑完爆张辽。而文丑被关羽一刀就斩了,关羽更是完爆了文丑。
所以,关羽是碾压张辽的存在。
2、张飞战力跟关羽相当,所以张飞也是碾压张辽的存在。
3、黄忠直接跟关羽交过手,硬刚不分胜负,使出拖刀计阴了黄忠,黄忠还放空箭饶过关羽。所以黄忠战力跟关羽也是一个档次,或许稍弱,但不会有太大差别。所以,即使不考虑射箭,黄忠依旧至少完爆张辽,很有可能碾压张辽。
4、马超直接跟张飞交过手,从白天打到晚上不分胜负,马超战力与张飞相当。马超也是碾压张辽的存在。
5、赵云就更不必多说了,不考虑放箭,张辽和曹操的十万大军都抓不住他,碾压张辽没意见吧。
6、所以张辽武力无法跟五虎上将比。
7、魏国里许褚能排进五虎上将的级别,因为他和马超战力相当。典韦武力在许褚之上,应该能打败多数五虎上将。一吕二赵三典韦,不是浪得虚名。
8、相信很多人也很喜欢张辽,会想各种理由证明张辽强于五虎。我这里比较了武力值,他就会拿带兵策略跟我说事。我补充一点实事,不论武力还是带兵策略,张辽从来没有赢过五虎任何一员。相反,演义描述的张辽三次接触五虎均是以惨败告终。一次是马超带兵把曹操追到弃袍割须,张辽只有跟在曹操身边落荒逃跑的份。一次是赤壁鏖兵后,张辽掩护曹操逃跑,丢盔弃甲,杀马靡旗,先后遭遇赵云张飞,毫无招架能力。到最后遇到关羽只有恳求饶命的份。如果不是诸葛有意放他,张辽当日死三回。还有一次是演义里的情节,张辽协同众将与十万兵卒,不考虑放箭情况下,尚且无法活捉抱着婴儿的赵云!于张辽来说,也是惨败。三次交手均是惨败,我不知道你们从哪得出结论,认为张辽带兵强于五虎。
9、我的一切推论基于演义里的情节,本文第一句也就说明清楚了。肯定有一些人说正史关羽没斩过文丑,或者说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纯属夸张。这些人或者看书太少,只读过《三国志》没读过《三国演义》;或者脑子太笨,根本分不清这两本书哪个是哪个;或者眼瘸,看不懂我第一句就写明本文“一切按照演义”;或者水平太低,根本不知道我们在讨论哪本书。这样人我劝你去把小学二年级再学一遍,做到评论不跑题就这么难吗?我这一贴,本身就是讨论演义情节的,如果你就是喜欢讨论正史,又何必点进这个提问呢?难道你不知道正史里都没有五虎将的说法吗?多读点书吧!
如果张辽加入蜀汉,那么五虎上将应该去掉谁?
这要分成演义和正史来看了,《三国演义》比较侧重武艺,五虎上将哪一个不是武力超群的。如果从正史的角度,就要考察他们的功绩和综合能力。因此,先从演义的角度来说,张辽加入蜀汉只怕撼动不了五虎上将,原因就是张辽在演义中属于一流高手,但是还不算超一流高手。
再来看五虎上将,都是超一流的存在。关张几乎不用说了,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张飞是唯一一个打得吕布发怵的武将。赵云初登场,就和文丑打成平手,长坂坡七进七出,无人能当。马超是西凉猛将,九合败于禁,二十合败张郃,数合刺李通于马下,只有许褚能都斗到百合以上。黄忠年超六十,依然能一百合平关羽,可见年轻时恐怖成啥样,还能一箭射中关羽头盔,关羽和他作战还要用力用计。
反观张辽,虽然也是作为勇将在曹营中被提及,不过被文丑一箭射落,幸亏徐晃截住文丑厮杀《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张辽和张郃单挑,斗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斗得曹操暗暗称奇,许褚按捺不住,上去帮忙,被高览接住《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张辽比较高光的时候,是和太史慈大战六七十合,不分胜负《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所以,演义里张辽的武力要比五虎上将差一点,当然差距不大。
如果从历史上来说,是没有五虎上将的,而且张辽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个提到“武力过人”的,可见历史上的张辽的武艺是名列前茅。再加上综合能力,将领谋略,张辽在五虎上将中至少仅次关羽,马超。但是,假如要从历史的角度,非要把张辽放进“关张马黄赵”中,踢出谁,其实都不合适。因为,除了综合能力,功绩也十分重要。
陈寿把“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是其有道理的,再说陈寿本就在蜀汉待过,熟悉情况。关,张最早跟随刘备,又是“万人敌”,自不用说。马超在刘备入蜀时,有拥戴之功。黄忠自荆州跟随刘备,一直是攻城陷地,发挥出色。至于赵云,大飞熊已经多篇分析过蜀汉官职体系和赵云的功绩,这里不啰嗦了。总之,除非陈寿是最早的“云吹”,否则没有理由贬低或者踢出赵云。
那么如果张辽加入怎么办呢?以张辽的能力在蜀汉,绝对会是功绩显著的,不进五虎没有道理。所以,最合理就是把五虎中一人拔高,而不是踢出谁,犹如《水浒传》卢俊义和梁山五虎的关系。拔高谁呢?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掌握着荆州根据地的关羽,历史上他也是蜀汉第一将,唯一的“假节钺”。还有一个是马超,他原本是一方诸侯,入蜀之后,功劳不多,又患得患失。所以,拔高马超,使其成为一个象征,历史上,刘备进位汉中王,马超就是领衔之人。因此,马超也合适。
如果张辽加入蜀汉,那么五虎上将应该去掉谁?
张辽威镇逍遥津至今都被成为美谈,面对强大的吴军兵力悬数若干倍的情况下豪无惧色,直闯孙权大帐,差点活捉孙权,一直被曹操重用居五子良将之首,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一向骄傲的关羽对张文远却是很尊重。
若问张辽在蜀汉的所谓五虎上将中把谁退下由张辽接替,我看张辽为五虎上将之首也是足足有余,理由是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但并非天下无敌的本领,被曹操打得全军覆灭当了曹操的俘虏,至于斩颜良并不光彩,历史上有争议,因为颜良有话要说,沒想动手,他的大哥刘备在袁绍处落脚,总之斩颜良是替敌国立功,在现代只能作为投降者处理,要是在解放前碰上戴雨浓肯定用除奸队把此人除了。
关羽最红的时刻莫过于襄樊战争取了局部性胜利,由于天连降暴雨,汉水猛涨淹了于禁七军,将士在水里怎么打仗,于禁无奈投降,到是庞德宁死不屈,直止战死,真英雄也,这一点关羽无法比的,但襄战争是关羽彻底失败告终,丢了三万多将士,荆州,和自己的性命。所以讲张辽任接关羽上将之首是足足有余,因张辽智勇双全,一生未出什么大的乱子。
张飞更不用说,常喝酒误事,丢诚池连刘备的老婆都丢了,这人不能委以重任,事实证明是自己的部下取了他性命可悲可叹!
马超到是利害,武艺也仅次于吕布,但得不到重用,计谋未必及张辽。
黄忠三国志记载一直作战勇猛,定军山斩了曹魏名将夏侯渊,但年事已高也不及张辽。
赵云是观众一直看好的,不过没有演义说的那么神,地位还次于魏延,曹操是识人专家,怎会随便用一人担当五子良将之首,所以讲张辽接关羽五虎上将之首一点不过。而刘备也没封过五虎上将,仅按职排名而已!统兵将领并非逞匹夫之勇,讲究的领导艺术!举一例孙策号称小霸王,郭嘉讲此人不足为虑,理由是将军难免阵上亡,关羽也不例外,统帅需要的是智慧,一个带兵将领去冲锋陷阵,你信吗,若主帅死了,后面的大军谁来指挥,谁与谁打多少回合,演义误导多少人,整天评,诸葛,关羽,张飞,赵云,几乎是神,神干什么了呢?功绩呢?蜀汉统一天下了吗?
如果张辽加入蜀汉,那么五虎上将应该去掉谁?
张辽根本不能撼动“五虎上将”的位置,他代替不了任何一位!
在“五子良将”中,张辽的综合能力非常靠前,但是在整个曹魏阵营中,张辽的地位根本进不了前五!首先,曹氏宗族中的二夏侯、二曹,基本垄断了前四的位置,比如镇守后方、总督军需的是夏侯惇,镇守汉中的是夏侯渊,先后镇守南郡、樊城的是曹仁,镇守潼关的是年幼暴躁的曹洪,这些咽喉要塞之地的主将,永远都是曹氏宗亲,而能力丝毫不差的徐晃、张郃、李典等人,却只能充当副将,比如徐晃就要给曹洪打下手。
其次,在五子之中,于禁的地位最高,然后是资历最老的乐进,即便是同为降将,张辽的封赏待遇甚至都不如张郃。
最后,其他一些外姓将领中,比如元老级别的李典、紧随曹操左右的许褚等,他们的地位,丝毫都不比张辽差,像许褚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超级红人,不仅敢于当众手撕徐晃,甚至敢于持剑阻拦曹仁!
也就是说,在曹营中,张辽的地位根本进不了前五,估计也进不了前八!
我们回归本题。如果张辽加入蜀汉阵营,那么“五虎上将”之中应该踢出谁呢?
其实,张辽根本不能撼动“五虎上将”的位置,他代替不了任何一位!
这是一道即架空历史又架空演义的假命题,我们只能依据《三国演义》进行对比讨论。如果张辽想要上位“五虎组合”,那么他的进阶资本无非以下两种:1.武力;2.功劳。我们分别展开讨论。
01.论武力,张辽能够上位吗?在演义中,超一流武将大致有11人,包括吕布、五虎将、典韦许褚、颜良文丑、以及白马庞德;强一流武将有二十余人,主要包括孙策、太史慈、甘宁、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徐晃、张郃、魏延、关平等等;而超一流与强一流之间,是有明显的档次差距的,比如吕布迅速杀退夏侯惇、颜良二十合速败徐晃、马超二十合速败张郃等;因此,张辽的武力值与五虎将相比,是有段位之差的。
我们看一下张辽的武力表现。张辽有4次主要的单挑,分别为:
1.濮阳之战,与夏侯惇(双眼完好)单挑,但回合数不明,貌似战平,不过吕布对部下的表现不满意,“恼得性起,跃马冲出”。由此来看,张辽在夏侯惇面前肯定没有占据上风,最多是个平手,或许还略有不敌,因为如果张辽形式占优,吕布肯定不会自掉身价冲出来。
2.官渡之战,与张郃单挑,双方交手四五十合,不分胜负,但是曹营内许褚忍不住了,“挥刀纵马,直出助战”。这一战,可能是张辽不能占优,当然也可能是许褚性子急吧。
3.合肥之战,与太史慈单挑,双方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4.濡须之战,与凌统单挑,五十合之后,张辽渐入佳境,孙权“恐凌统有失,鸣金收兵”。
从上述单挑战绩来看,张辽的武力,可能略次于巅峰时期的夏侯惇,但略强于凌统、乐进,应该与张郃、太史慈基本在一个档次。
五虎上将,是演义中的战斗天团,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其战斗力都属于吕布之下的天花板级别,这是张辽难以相提并论的。我们粗略看一下五虎的战绩吧,关羽曾经奋力杀退许褚、徐晃,三刀砍怯文丑;张飞曾经酣战吕布一百余合,数次克制许褚,瓦口关把张郃啥成了光杆司令;赵云在出道之战就酣战文丑60合,连夜作战后30合杀退张郃;马超曾经20合杀退张郃(不亚于张辽),血拼张飞丝毫不落下风;黄忠曾经酣战关羽150余合,被关羽盛赞刀法,此外还有神箭加成。
所以说,这五人的武力表现,远非张辽所能相提并论。关羽曾经夸奖张辽的武艺,但那只是为了劝阻张飞,此外还有抬爱的成分。张辽从未与超一流武将交过手,唯一一次遇到文丑,开战之前就被射趴了,如果不是徐晃高声提醒并拦住文丑厮杀,他肯定被文丑取人头了!
由此来看,张辽在超一流武将面前,应急能力太差了,还是有明显差距。
总之,张辽的武力值,在五虎将面前,还是差了一个档次,这一点应该是最没有争议的。
02.论功劳,张辽可以上位吗?其实,刘备分封五虎将,并非完全基于这五人的武力,还要考量功劳!我们大致看一下五虎将的功劳。
关羽、张飞自不必说,在前期十几年的革命生涯中,关羽、张飞基本不离刘备左右,属于元老级功臣。张飞,散尽家资帮助刘备干革命,在当阳桥阻止了曹军的赶尽杀绝,在义释严颜后又顺利拿下西川四十五处关隘,还在巴西之战中歼灭了张郃的三万人马。
关羽,不仅战斗力爆表,比如在救北海之时斩杀了管亥,而且较有计谋,比如赚城斩车胄,让刘备再次夺回徐州。在前期的军事行动中,刘备都是带着关羽商量军机大事;刘备入驻荆州后,关羽负责训练了一支实力过硬的水军;刘备入西川后,也是指定关羽镇守荆州。此外,关羽还要两件重要的功劳,一是跟随刘备赴宴,在周瑜面前保护了刘备的周全,再就是把甘夫人带回到刘备身边,间接保全了蜀汉的储君。
赵云,虽然缺乏独当一面的机会,但同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大功。穰山之战,赵云保刘备突围;长坂坡之战,赵云血染征袍,将恶斗救回;截江夺斗,赵云孤身返犯险,再次保全了阿斗,避免了被东吴以子为质的要挟;火烧连营后,赵云又枪挑了朱然,再次将刘备救出。救刘备、保刘禅,这都是不可替代的功劳。此外,赵云还有计取桂阳、汉水之战两件大功,均不能忽略。
马超,似乎没有明显的功劳,其实不然。刘备的入川之战,打的并不太顺利,比如折了军师庞统,比如围攻雒城一年之久才全面攻克,在围攻成都期间,马超归顺,而马超直接把刘璋招降了!此外,马超归顺时,可是带了一只彪悍的西凉骑兵,这是一项优质资源,只要有马超的西凉骑兵,羌族就不敢动弹!在汉中之战后,又是马超带头,力推刘备进位汉中王。
黄忠,在入川之战中居功甚伟,比如杀退泠苞、射死邓贤等。汉中之战,黄忠大放光彩,首先就是带领严颜夺下米仓山,并且斩杀韩浩、箭射夏侯尚,然后就是定军山一战,斩杀了曹魏西军统帅夏侯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四人斩杀的敌将,统统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夏侯渊。可以这样说,黄忠的这一刀劈下去,令曹操伤筋动骨,令汉中为之震动,正是因为这一刀,黄忠堪称刘备夺取汉中之战最终胜利的第一功臣,没有这场胜利,刘备根本没有称王的资本。
张辽的功劳如何呢?其一,白狼山之战,在阵中斩杀了蹋顿;其二,在合淝之战中伏击射杀了太史慈;其三,在逍遥津之战中大破孙权。
平心而论,张辽的功劳确实值得称道,但有一点值得商榷,那就是镇守合淝期间,与东吴的一些列战役,功劳并非全属于张辽,乐进、李典也要分一杯羹。其实,即便是逍遥津之战,张辽虽然表现最为出色,但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是主将,而且在战后的论功行赏中,张辽的升迁也明显不如乐进。
有人说,张辽差点活捉了孙权!但毕竟还是没捉住嘛,马超还把曹操杀到割须断袍呢,魏延还把曹操射掉两颗门牙呢,似乎都不亚于张辽的表现。张辽威震逍遥津,诚然不假,但至于说张辽以八百士兵冲破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就有点夸大其词了,首先,演义中没有这么写,其次,史书中的记载也是春秋笔法、以壮其行。其实,张辽只是伏击了孙权(逍遥津北),能够近距离攻击,然后打了一个小范围的狙击战而已。试想,如果孙权躲在十万大军后面,张辽还能冲破铜墙铁壁然后当面痛殴孙权吗?或者说,东吴十万大军按兵不动,任由张辽和八百士兵冲击,也能把他们累趴下吧!
总之,张辽的功劳纵然比较高光,但其实并没有达到大家潜意识中所想象的那种高度。其实,刘备称汉中王时,张辽还没有逍遥津的战绩呢!如果张辽加入蜀汉,他的功劳与五虎将相比,还是略有不及的,至少五虎将的功劳均不可替代!
结语:如果讨论武力,五虎将均为超一流,张辽明显不是敌手,至少差了一个档次;如果讨论功劳,五虎将的功劳不可替代,也非张辽的功劳能够相比。因此,如果张辽加入蜀汉,他根本不能撼动“五虎上将”的位置,他代替不了任何一位!如果张辽加入蜀汉,那么五虎上将应该去掉谁?
如果张入蜀汉五虎上将,那么五虎上将应该踢去谁?这得看谁来选定蜀汉五虎上将了,蜀汉的五虎上将,本是由刘备所钦点,关羽、张飞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兄弟,赵云是常胜将军也被刘备认为是四弟,马超、黄忠武功值高过张辽,如果张辽加入蜀汉战队,仍由刘备来定蜀汉五虎上将,那么刘备是肯定不会动蜀汉五虎上将中的任何人的,张辽只能居于五虎上将之下。
如果做为笑谈,由我来定蜀汉五虎上将,蜀汉五虎上将剔出一人,将位置留给张辽,最应剔出的是原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关羽。
这样选,许多人会觉得诧异,会认为我这样选是没有道理的,其实我这样选如果真能成为历史上的真实,很有可能蜀汉会征服曹魏与东吴而一统天下。
关羽虽然被尊为是历史上的第一武圣,还被历代皇帝封为“大帝”和神,但认真读《三国演义》就会知道,正是关羽的傲骄才断送了蜀汉一统天下的机会和可能。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地统一天下的大略,就是先取荆州再夺蜀地,待站稳脚跟后,再派一上将率荆众北上,刘备自率蜀地之众出祁山,二者遥相呼应,会师中原,其基础是联吴抗曹,待灭了曹魏再定江南。而关羽却不顾联吴抗曹方针,并大意失了荆州,使得蜀汉从此再无统一天下的机会,只能苟且于蜀地,最终被灭。
如此说来,关羽荆州之为其实是蜀汉不能完成统一大业的祸由,此祸由如不发生,蜀汉还是能一统天下的。因而,如果关羽不成为蜀汉的最主要将领,无资格独领荆州之众,是蜀汉之大幸。
因而,张辽加入蜀汉五虎上将,那么五虎上将最应剔除地是关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