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大战长坂坡,为何曹操麾下一流悍将却集体沉默而不挺身而战?

赵云大战长坂坡,为何曹操麾下一流悍将却集体沉默而不挺身而战?

其实之前一篇问答也提到了这个问题,详细讲了赵云单骑救后主的经过了,在此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不过本篇问题的确也问出一些人的心声,我们就分析一下,为何赵云只是一人一马一枪在乱军中横冲直撞,而曹操麾下的大将们却无动于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真正历史上,曹操追击刘备的时候没有《三国演义》里那么夸张。曹操大军到达宛城时,刘备就已经提前跑了,曹操为了追赶刘备抽出了5000战力彪悍的虎豹骑,由曹纯带领,脱离大部队而行动。

刘备那边如果单纯的是军队也不至于被追上,主要是带着数万的普通老百姓,行动起来和蜗牛一样。所以两军就在当阳长坂就遭遇了,刘备这边虽然人多但是都是战斗力只有五的老百姓,甲胄武器都没有的老百姓,和曹操的虎豹骑一照面就土崩瓦解了。就在刘备自知不敌先行逃走的时候,赵云孤身反战曹军,搜寻后主,全力突围得以和刘备相聚。

所以赵云在回去搜寻后主的时候,面对的是5000的虎豹骑,没有小说中的什么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其中有头有脸的将军也就是曹纯一人。

其次,大家也别小看了曹纯,曹纯在长坂坡之战的表现还是很厉害的,不但俘获了刘备的两个亲生女儿,还缴获了大量的车马军资,收编了不计其数的散兵和百姓。最重要的是捉住了徐庶的母亲,这也直接导致了徐庶后来离开刘备转奔曹操。

“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杯水车薪,请将军容许我告别,北上侍养老母!”

因为徐庶离开刘备转投曹操,是因为曹操使用了“卑鄙”手段,非徐庶本意,所以才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要知道将近十万军民被曹纯的虎豹骑冲得四分五裂,那个场面应该是很混乱的。赵云回去救人也没有拿着大喇叭喊:

“我是赵云,我是赵云,甘夫人收到请回答,刘禅在你那里吗?收到请回答!”

所以赵云回去的时候,要么曹纯没有看到,要么曹纯看到了,却只当是一个乱中逃窜的敌军,并不是他们的关照对象。再说赵云和曹操的将领都未必见过面,可能知道对方的名声,并没见过对方的模样。

所以赵云独自寻人突围,目标小,身手好,反而更容易成功。而曹纯乱军之中追杀刘备才是主要目的,也未必能注意到赵云,更别说摆开架势和他单挑了。

最后,曹军即便是知道赵云长得什么模样,知道赵云在搜寻后主,能够在乱军之中拦截赵云。但是赵云也不会和愣头青一样和你大战三百回合,赵云意在救人突围根本就不会恋战。所以曹操手下将士可能也挺身而战了只不过场面混乱,即使没有被杀,也留不住赵云而已。

曹纯说白了也就只通过对面的军旗找人,逮到一个小兵就问严刑询问刘备的下落。小兵为了不被杀,只能供出自己知道的情报,什么徐庶的母亲,刘备的儿女应该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捕获到的。不然数万人七零八落的黑压压一片,妙龄少女也有的是,他怎么一抓一个准,正好抓到刘备的女儿?

这毕竟不是两军摆开阵势对擂,而是曹军单方面的追捕,对于曹纯来说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赵云本身就不是什么等闲之辈,趁曹军不注意全力入围溜之大吉,合情合理。

如果真是摆开架势武将单挑,我相信曹军指定会有人上前一战,梦想肯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倘若像当年关公斩颜良一样,成了就是平步青云名声大噪,这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机会。

所以说曹操麾下悍将为何沉默呢?

一、没啥悍将在前线,就是曹纯带着5000虎豹骑追捕,更多的悍将在大后方呢。即使有几个小将领迎战赵云,也不是赵云对手,兵荒马乱,即使战斗了,也没有留下历史记录。

二、曹军压根就没注意到赵云,赵云在数万群众里太不显眼了,大部队一心要追刘备,对溃散的一两个刘备军根本不是他们考虑迎战的对象。

三、赵云突围的本事的确有一手,根本就不给你大战三百回合的机会,找个空隙戳死一两个人撕开包围圈就溜了。对曹军来说,是追击战,杀得越多,领赏越多,要么直追刘备,要么捡容易的刘备军杀,哪里会自寻死路穷追赵云啊?

所以我认为当年长坂坡最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赵云本身就是刘备的私人保镖,乱军之中发现了主公家人丢失,于是来回辗转了几次,一边询问一边找人。在这个寻找过程中赵云不可避免地会杀死几个曹军的虎豹骑,随后引起曹军的注意。

曹军得到了消息,于是派人来追捕,由于赵云也是一直处于移动状态,加上场面过于混乱,曹军兵分几路人手又少,无法快速形成包围圈。赵云在寻得刘禅和甘夫人之后,借着场面混乱打掩护,撕开未成形的包围圈,带着母子二人逃跑。穷追不已的曹军,随后遇到了张飞,张飞是负责断后的,也给予了赵云一些支援和帮助,这才有了这单骑救后主的故事。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合理推测,不代表是史实。

不过有很多人喜欢拿《三国演义》来较真,认为是曹操爱惜人才,才命令手下放了赵云一条生路。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可是两军交战,曹操又想置刘备于死地,故意放走赵云的可能性极小,不可信!

《三国演义》其实就是小说,人物和故事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只能参考,不可尽信。

赵云大战长坂坡,为何曹操麾下一流悍将却集体沉默而不挺身而战?

先说《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大战百万曹军,安然无漾。

赵云是刘备的部将,主要职责是护卫刘备及家属的安全,在长坂坡之战前还是默默无闻的,不像关羽和张飞名气那么大,刘备与曹操大军混战中,赵云发现刘备的两位夫人:甘夫人与糜夫人及刘备的儿子阿斗不见了,于是在乱军中去找。

赵云找到甘夫人后,发现甘夫人与糜竺遭遇曹仁部将淳于导的拦截,赵云一枪刺死淳于导,救下糜竺和甘夫人,并交给张飞,自己继续寻找阿斗。

赵云继续寻找阿斗争,遇到背剑将军夏侯恩,夏侯恩是专门替曹操背剑的,赵云趁交马的时候,刺倒夏侯恩,夺得青釭剑。然后继续导找到糜夫人及阿斗,结果糜夫人投井自尽,于是赵云怀抱阿斗杀出。

随后,赵云不到三个回合,便刺死曹洪的部将晏明。又遇到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张郃可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赵云与张郃大战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由于急着突围,便夺路而走,张郃紧追不舍,赵云的坐骑不小心陷入土坑,张郃乘此机会,挺枪来刺,在这危急时刻,只见红光一闪,赵云的马凭空一跃,跳出土坑外,躲过张郃的袭击。

刚躲过张郃,迎面赵云又遭遇曹操手下的四个降将,这四个人原是袁绍部下,分别是马延、张顗、焦触、张南,赵云拔出青虹剑,手起剑落,血如泉涌,将四将刺伤,四将伤重而退下,这个时候曹操的大军将赵云团团包围,赵云在包围圈中力战,杀死曹操战将五十多人后突围。

赵云杀出重围后又遇到夏侯惇的部将钟缙、钟绅,赵云轻松杀死二人。

这个时候曹操手下的一流悍将,如曹仁、夏侯惇、曹洪、许褚、张辽、乐进、李典、于禁等,眼见赵云如此英勇,都不敢挺身而战,这是因为:

1、曹操爱才,直接下了命令,如此人才想收为已用,要活捉,不能杀死。活捉可是有难度,赵云这么英勇,万一活捉不成,把自已命搭进去,可不划算。

2、众将目睹赵云如此英勇无敌,连张郃也只能打个平手,而且赵云一个人杀了曹营这么多将领,一时心中有所害怕,不敢出战。

3、赵云这个时候是没有什么名气的,曹营大部分将领并不认识赵云,而这些名将不愿意和默默无闻的赵云作战,赢了也没有什么荣誉,而如果输了就亏大了。

就这样让赵云七进七出,一战成名,由此树起常胜将军常山赵子龙的形象。当然这些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

现在再来说真实历史上的赵云长坂坡一战,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没有长坂坡一战的,也没有七进七出,当时的情况是刘备被曹操追上,刘备大败,便丢下妻儿,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这个张飞断后,而赵云见没有看到刘备的儿子阿斗和妻子甘夫人,便向北进入曹军势力范围寻找。

赵云离开的时候,刘备的部下有人对刘备说:看到赵云去投降曹军了。刘备很生气,随手将手戟扔向那个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云的。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

当时张飞召集二十余骑在当阳桥上断后阻挡曹军,曹军大队人马来了后 ,张飞大喝一声,说道:我就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将领看着张飞虽然人少,但张飞之名如雷贯耳,一时害怕,都不敢上前,张飞就成功的断后,让刘备逃跑了。

这个时候,赵云也找到了阿斗和甘夫人,平安的保护阿斗和甘夫人回到了刘备身边,刘备因赵云这个功劳,封赵云为牙门将军。

这便是历史上真实的赵云。

赵云大战长坂坡,为何曹操麾下一流悍将却集体沉默而不挺身而战?

事实上,赵云大战长坂坡,曹操麾下一流悍将集体沉默而不挺身而战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说,曹操手下猛将面对长坂桥的张飞,是集体沉默不敢出战的,但是不能说他们面对赵云也是这样的,因为从三国演义的故事来看,他们面对赵云表现的可是非常凶悍的,赵云是属于被追着跑的那一个!

长坂坡之战

我们来仔细复盘一下,看看赵云的长坂坡之战究竟是怎么打的,就能很轻易地发现,曹操手下的那些猛将,其实并不是集体沉默不敢出战的!

曹操一统北方后,准备率军南下,一举平定南方势力。曹操的运气比较好,他刚出兵没多久,荆州刘表就去世了,而刘表的儿子刘琮是一个懦弱之人,父亲刚死,他就直接准备投降,刘表辛辛苦苦经营了数十年的荆州,就这样被拱手相让了。刘表去世,对于曹操来说,简直是一个太好的消息了,因为如果刘表在世,必定会和曹操对抗,虽然不一定打得赢曹操,但荆州再怎么说也有十几万兵马,也够曹操喝一壶的了。刘表去世,曹操高兴,可苦了刘备了,原本刘备还打算帮着刘表抵抗曹操,结果刘表之子转眼就把荆州给卖了,逼得刘备只能快速逃跑,不然被曹操追上就惨了。

由于曹操有屠城的劣迹在前,所以当荆州百姓听说曹操要来后,很多人都主动跟随刘备撤离,而刘备这个人呢,又比较仁义,见这么多人跟着自己,也不忍心抛弃,于是为了保护百姓,刘备一路走走停停,速度非常慢,最终在当阳县被曹操追上。两军交战,刘备并非曹操敌手,很快军队就被打散了,刘备只带着百余人逃出了战场。

原文:张飞保护玄德,且战且走。奔至天明,闻喊声渐渐远去,玄德方才歇马。看手下随行的人,只有百余骑;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

刘备正在那里感叹这一仗败得太惨了,糜芳突然跑了过来,对刘备说赵云投敌去了。刘备自然是不信的,但张飞见糜芳说的信誓旦旦,便打算回去一探究竟,要是赵云真的投敌了,他就直接把赵云给干掉算了。不过事实证明,刘备的看人眼光还是不错的,赵云返回到交战地,并非是投敌,而是去找寻刘备的妻子和儿子。

最终经过一番曲折,赵云成功地救出了甘夫人和糜竺,只有糜夫人和刘禅还没有找到了,于是赵云又被迫再次杀回战场。经过一番找寻,赵云在一个枯井边发现了糜夫人和阿斗,赵云原本准备护送糜夫人和阿斗离开,可糜夫人身受重伤,不愿拖累赵云,只愿赵云把阿斗带出去就好。赵云也发现了糜夫人不方便骑马撤离,但他仍迟迟不愿意离开,而糜夫人见赵云迟迟不动,顿时明白了赵云的心思,于是翻身跳井而死。某种意义上来说,糜夫人之死,其实是赵云逼迫的,不过那种战争岁月,就算糜夫人不自尽,估计下场也不会很好。

赵云把阿斗绑在胸前,准备撤退,却碰上了曹洪的部将晏明,不过这个晏明倒不是非常厉害,仅仅三个回合,晏明就被击杀,其他军队也被赵云杀散,看起来赵云是可以安然撤离了。可半路上,赵云又突然遇见了张郃,这真的是仇人见面分外红啊。

穰山之战中,张郃曾与赵云交过手,被赵云击败,而且在那次作战中,张郃的小伙伴高览也是被赵云击杀的,所以说张郃对赵云其实是怀有仇恨之心的,此次两人碰面,正好新仇旧账一起算。本来赵云的实力是要高于张郃的,应该是能击败张郃的,可赵云此次的作战目的并非击败张郃,而是要把阿斗带出去,所以赵云不能恋战,否则一旦能其他曹军围过来,赵云就很难跑出去了。所以在和张郃交手仅十余回合后,赵云就选择了撤退。张郃这边见赵云撤了,自然是不肯放过,紧追不舍,差点就捉住了赵云。

原文: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

赵云连人带马一起摔进土坑,似乎张郃的机会来了,但当张郃挺枪来刺时,土坑中却忽然闪过一道红光,赵云奇迹般的跳出了坑外,这可把张郃给吓了一大跳。古代人是非常迷信的,一道红光闪过,意味着里面这个人是真龙天子,未来的皇帝,这直接把张郃给吓了一跳,再也不敢再去追杀赵云了。就这样,赵云摆脱了曹操手下的一流猛将张郃。而之后,赵云遇到了,基本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将。

赵云脱离张郃的纠缠后,又遇到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将,这四人本来是袁绍手下降将,见到赵云后,本想抓赵云立点功劳,结果却被赵云给反杀了。这几人和高览本来都是袁绍手下的将领,肯定也听说过高览被赵云击杀之事,此次他们四人一同出手,并招呼了大量士兵,估摸着是能拿下赵云的,结果很显然他们低估了赵云的实力。

原文:后面赶的是马延、张顗,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

这么多人一起围攻赵云,还被赵云打得落花流水,这一场景顿时引起了曹操的兴趣,于是曹操便让曹洪问来将何人。在得到赵云的回复之后,曹操更添兴致,下令手下活捉赵云,不要放冷箭。

很多人其实质疑过曹操的这个决定,但其实我们站在曹操的角度,还是能够理解他的这种想法的。他看到赵云这么猛,起了爱才之心,自然是想活捉赵云的。而且此战他已经击败了刘备,取得了胜利,无论如何,刘备也没有实力再反攻过来了。周围都是曹军,抓住赵云只是个时间问题,曹操难得轻松一下,就玩一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到时候捉到赵云,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大度,你看,我都没放箭!事实上,要是曹操知道赵云胸前绑着刘禅,估计他肠子都要悔青了!

曹操下达了活捉赵云的命令,原本打扫战场的曹军都动了起来,开始往赵云这边靠拢,要是抓住赵云,在曹操面前肯定算是立了一个大功。不过很显然,曹操手下的那些一流猛将离赵云都比较远,之后赵云的冲杀过程中,基本还是没有遇上曹操手下的那些猛将,遇到的都是些二三流的猛将,最终被赵云轻松解决。从原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距离赵云最近的猛将应该就是文聘,其他猛将和赵云都相隔比较远。

原文:赵云得脱,望长坂桥而走,只闻后面喊声大震,原来文聘引军赶来……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

从这些猛将的到达顺序,我们可以分析出,离赵云最近的应该就是文聘,其次是曹仁、李典、夏侯惇等人,最远的则是许褚,由此可见曹操麾下一流悍将并没有集体沉默,不挺身出战,实在是他们根本就不在赵云身边啊,根本就不知道赵云杀了进来。要不是曹操下令众人去活捉赵云,曹营中的其他猛将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赵云来了。

站在这些曹营猛将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完全没必要怕赵云啊!在此之前,赵云的名声并没有多么响亮,而且现在是曹军处于优势,赵云处于劣势,他们要是知道赵云在哪,必定会主动出击的,只要拖住赵云,等其他曹军围上来,就可以抓住赵云,而抓住赵云,绝对算是一场大功!很划算的买卖啊,这些猛将没道理不做啊,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赵云在战场中!

事实上,真正让曹操麾下一流悍将都集体沉默而不敢挺身出战的人,是张飞!曹操下达活捉赵云的命令之后,一大堆曹营猛将在追逐赵云,而这些人,都被张飞给拦住了。当时张飞只有一人,但是他却据水断桥,根本无人敢发起挑战。

原文: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

众人被张飞挡住,拿不定主意,便请曹操前来。而曹操前来后,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张飞见曹操犹豫,便加了一把火,直接挑衅曹营诸将,有本事来战。曹操原本就怀疑有伏兵,又见张飞这么有恃无恐,便选择了退兵。所以说,真正让曹操麾下一流悍将集体沉默,不敢出战的人并非赵云,而是张飞!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赵云大战长坂坡,使得曹操麾下一流悍将集体沉默的说法是错误的!当时的曹营猛将除了张郃,其他人都不知道赵云打过来了,要是他们知道赵云在此,肯定是愿意去主动捉拿赵云的,因为此时曹军已经大胜,而赵云就一个人,这就是送上门的功劳啊,只要抓住赵云,曹操必定重赏!事实上,在长坂坡之战中,真正让真正让曹操麾下一流悍将集体沉默,不敢出战的人并非赵云,而是张飞!张飞才是最猛的那一个!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赵云大战长坂坡,为何曹操麾下一流悍将却集体沉默而不挺身而战?

常山赵子龙在长坂坡大战曹军,于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斩杀五十余名曹营偏将,且夺得曹操配剑——青釭剑!那么赵云真有这么厉害吗?曹营中就没有人能制住他?我认为一方面是作者虚构了此战,或者夸大了赵云的战绩;另一方面曹操的一流悍将大部分都没有参与此战。综合两方面的原因作者成功塑造了赵云的英雄形象,民间再添油加醋的一渲染,赵云就成了无敌猛将。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中写道,曹操领兵五十万征徐州刘备,其军队布置为: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郃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四队;曹操自领诸将为第五队;每队各引兵十万;又令许褚为折冲将军,引兵三千为先锋。赵云与曹操战于长坂坡时诸一流悍将都没有出手,只有一些不出名的将领在于赵云相战。

赵云先是在乱军之中与曹仁部将淳于导相遇,一枪刺死淳于导而救下了糜竺。接着赵云遇到曹操的护剑将军夏侯恩,几个回合就刺死了夏侯恩且夺得青釭剑。赵云找到阿斗后,曹洪的部将晏明杀来,三个回合,一枪刺死晏明;接着名将张郃赶来与赵云相斗,战了十多个回合,赵云不敢恋战而撤走,不料战马掉坑里了,张郃正要上前一枪结果了赵云,不料战马一跃而起,如一道红光冲天,把张郃吓到了,故不再于赵云相战。

赵云才避开张郃没有走几里远,又遇到四将拦路,这四将分别是马延、张郃、焦触、张南。赵云以一敌四,枪剑齐用,斩了不少士卒,马延、焦触、张南三将是生是死不得而知,但是张郃明显是没有死的。当此之时在山上的曹操看到此情此景,大是惜才,下令要活捉赵云,不得放箭伤之,正因此故,赵云得以生还。

此后赵云连杀五十余名不知名的曹将,终于冲破重围逃出生天!正当赵云冲出曹军大阵后,又有曹军两翼的两个大将前来送命,此二将就是钟缙、钟绅两兄弟,两人不到三回合就被赵云刺死一个,砍死一个。这时赵云就遇到张飞了,赵云抱子而去,张飞则负责断后。张飞则在桥上大喊三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此三声惊死曹将夏侯杰,曹军后撤。

长坂坡之战成就了赵云,也成就了张飞,至少56名曹将战死于此。当时曹操身边有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一流悍将,他们为何不出手制服赵云呢?我认主要有两条原因:其一、他们没有把握一人击败赵云,又不能联手去击败赵云,毕竟他们都是出名的大将,而赵云当时还是无名小卒,张郃都不能击败赵云,他们单骑出战很可能被赵云反杀;其二、曹操没有命令他们出手擒拿赵云,没有统帅命令,作为一方领兵大将不能主动下场跟敌将搏杀。

赵云大战长坂坡,为何曹操麾下一流悍将却集体沉默而不挺身而战?

赵云大战长坂坡,为啥曹操麾下一流猛将集体噤声,无一人挺身而出?

曹操麾下的猛将确实很多,比如当时在战场的,有许褚,徐晃,张辽,张郃,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为啥能容忍赵云杀进又杀出,来回反复,如入无人之境,岂不是欺负吾军中无人? 赵云的长坂坡之战,从顺序上是第一个高潮,张飞喝断当阳桥则是第二个高潮。

赵云当时的任务是保护老小,包括百姓中的老弱病残,但主要就是刘备的家属,即甘,糜二夫人以及一岁多的阿斗,刘备的总兵力共三千人,关羽,诸葛亮先后带走一千,前往江夏求救,因此,实际就只剩两千人,全是步兵,相对于曹军的五千虎豹骑,人数,兵种都处于劣势。

曹军是由于曹操下令,从各部抽调精锐,临时组织的快速反应部队,曾经被严令,人不卸甲,马不去鞍,务必追上逃跑中的刘备,在当天的四更天,其前锋追上了刘备队伍,刘备虽然兵力不多,但有数万百姓,男女老幼,稀稀拉拉,队伍拉的距离很长,刘备听见喊声震地,马蹄奔腾,知道不好,就先带上护卫前面走了。

赵云杀得最猛的时候,就是前有焦触,张南拦路,后遇马延,张凯断后,其时赵云已经怀抱阿斗,夺得青虹宝剑,只见枪刺如巨蟒吞噬,剑轮似风卷残云,赵云所到之处,曹军衣甲平过,血如泉涌。杀退这四将,又被张郃,文聘尾追,罗老先生统计:赵云这一战,七进七出,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砍倒大旗两面,夺朔三条。

远在景山观战的曹操,忍不住打发曹洪下山探问,这勇将是谁?赵云回应曹洪:常山赵子龙!曹操立即明令:赵云到的地方,诸军不许放冷箭。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这不就是想抓住赵云,然后收服归自己嘛。

凡有点资历的将军,谁不知道当年曹操不惜一切,挽留关羽的故事,那些看起来为了丞相,拼命拦挡关羽的,如孔秀,韩福,卞喜,孟坦,王植等,一个个都被关羽干掉,连个啥都没落下,白死了。这些将军们想:战场上的事,丞相这意思不好把握,伤了赵云不好,万一再伤了自己,就更不划算,所以,大家就相互你看他,他看你,都看热闹,究竟最终如何,看人家丞相咋处吧!(22:00)

赵云大战长坂坡,为何曹操麾下一流悍将却集体沉默而不挺身而战?

赵云大战长坂坡,杀了曹军一个七进七出,这仅仅是《三国演义》的桥段,看的就是个热闹,当不得真。

要想了解题主的问题,或者存在类似的疑问,最好去看一点史料,也就十分清楚。

《三国志·曹操传》根本提都没提长坂坡大战这件事,只是说:曹操征讨刘表,大军未到,刘表就挂了。其子刘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城。曹操到了新野,刘琮随即投降,刘备就逃到夏口。整个过程,就没有交火。

在《三国志·先主刘备传》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刘琮投降后,曹操认为荆州治所江陵有充足的军事物资储备,如果被刘备占据,对自己十分不利。

于是,曹操丢弃辎重,轻军赶到襄阳。

得知刘备已经放弃襄阳离去,曹操将精骑五千紧急追赶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与刘备遭遇。

这里没有明确曹操是否亲自带队,有种说法是曹操派遣大将曹纯率领五千精骑与刘备战于长坂坡。

但结果是刘备惨败,全部辎重丢失,十几万追随的百姓和荆州归顺的官吏失散,刘备两个女儿被曹纯俘虏,糜夫人自尽。

由于张飞喝断当阳桥,赢得时间,赵云保护甘夫人和刘禅逃走。

这些既有演义,也有史实,真假难辨。

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备输得很惨。

史料明确记载,刘备只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

估计当时的情况,刘备也就是三五千人马,恐怕也不是曹操五千精骑的对手。

刘备带领十几万的百姓,场面必定十分混杂。

赵云为了寻找幼主刘禅,几进几出,也未必就是进出的曹操骑兵阵营。更可能刘禅是混杂在百姓的队伍之中,曹兵也未必清楚哪是百姓,哪是刘备的家眷。

赵云、张飞勇猛无比,自然是无疑的,既是责任担当,也是为了求生,战斗力非曹操精骑可比。

估计曹操也不会派遣所有的大将,在场的曹操战将们也不会保持沉默。

如果能够在这一战中,抓住或者斩杀刘备、张飞、赵云、诸葛亮的话,那是多大的军功。

相信每一个将士都会奋力一战,更何况是在刘备已经溃败的时候。

没有记载曹操的名将们出场,恐怕就是没有到场。

即便他们到场,恐怕也难以抵抗张飞、赵云这等虎将。

否则,还会是张飞、赵云吗?

大战之后,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超级高手,一二流的高手都光荣挂掉了。

至于演义所说的曹操爱惜赵云人才,不许伤害的话,是不可信的。

混战之中是没有人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

有能够杀了赵云的人,还要赵云干什么?

只有在完全掌控战场局势的情况下,才可能下达生擒的命令。

长坂坡之战,不会存在这个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肉搏战中曹军无法放箭,而单打独斗能够战胜赵云、张飞的大将没有。

长坂坡是追击歼灭战,围歼困难,逃走较易。

诸葛亮都能逃走,何况赵云、张飞。

从刘备传可以判断,曹操追兵一到,刘备就抛弃妻子、百姓逃走。

并没有经过激烈的交战,因为刘备知道交战的结果,恐怕全军覆灭。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