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知不知道胡宗宪送两箱账册是嘉靖安排的?
其实在胡宗宪跟严嵩碰面之前,还涉及了嘉靖帝跟胡宗宪的博弈,他们的博弈点就在于胡宗宪到底要不要再进一步,要不要倒严?
但最终俩人态度达成一致,嘉靖帝命令胡宗宪带着账册去找严嵩,以此来试探严嵩是否仍然忠心,同时也暗中挑拨胡宗宪跟严嵩的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么面对深夜拜访的胡宗宪,严嵩又是什么样的态度迎接呢?
一、
其实在嘉靖帝动了倒严的心思之前,李时珍也曾经劝过胡宗宪,大体意思也是严党气数已尽,是时候站队了。而胡宗宪听了这个建议之后,相当生气,并说了这么一句话:
“谁都可以去倒阁老,唯独我胡宗宪不能去倒阁老。”
显然李时珍并不能理解胡宗宪这句话的意思,所以胡宗宪又加了一句:
“我可以不做名臣,但不能够做小人!”
在胡宗宪看来,此时的政治正确,或许能让自己成为一代名臣,但是对自己的内心来言,绝对是排斥的,毕竟对待自己的恩师,采取这种方式,必然是小人行为,这是胡宗宪不想承受的。
因为在名臣和名声上面,显然后者对他的约束力更大,他曾经就对谭纶讲过:
“我的老家给我树了三座牌坊……我不会让老家人把我的牌坊拆了!”
如果他背叛了自己的恩师,那么就不符合立牌坊的标准,而严党如果真倒了,自己必然也受到牵连。就像吕芳给嘉靖帝的比喻一样,胡宗宪就是一个小媳妇,两头受气,既要维持自己的形象,又要尽量避免严党倒台,明明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撑一天算一天。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分析胡宗宪跟严嵩的关系时,就更能把握重点,他们既是上级与下级关系,又是师父与徒弟的关系,甚至某些层面上,他们更像是“父子”关系。
所以,他明知道严党气数将尽,也不肯顺从嘉靖帝,做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由于深夜见恩师,胡宗宪提前写了一份拜帖,递了上去……
二、
而此时的严嵩已经睡下,听说胡宗宪来了,马上又穿好衣服坐了起来,细细打量这封拜帖,拿着放大镜打量,就是要确信,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严嵩还在桌前打量拜帖呢,胡宗宪已经走了进来:
“受业胡宗宪拜见阁老!”
所谓的“受业”其实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自称,表明严嵩是胡宗宪的老师,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
听到了胡宗宪的声音,严嵩一度以为是幻觉,确认不是幻觉之后,严嵩的眼神并没有看向门外,而是直挺挺地看向前方。这个动作的把握相当给力,并不是说严嵩不高兴,而是因为他年岁已大,行动迟缓,甚至连眼睛转动都变缓了。
但是从他的眼神中,还是能看到满满的喜悦,这种喜悦绝不是装出来的,确认是胡宗宪真的来了之后,他才把目光转到胡宗宪身上。
严嵩扔掉了拜帖和眼镜(放大镜),站起来,细细打量胡宗宪,上前一步举起了双手,胡宗宪马上也上前一步扶住了严嵩。
严嵩此时的眼神真的绝了,一言难尽,透露出种种辛酸,就像多年不归家的浪子,突然回到家后父母的反应。
“来了好,来了就好啊!”
如果说在见到胡宗宪的拜帖之时,严嵩还在纳闷他怎么来了?他来到底是干什么?东南又出事了吗?但是见到胡宗宪的这一刻起,严嵩目光扫视胡宗宪之时,他一切都放下了:
各种各样的猜测和预想这是都没有了,严嵩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的那种真正的平静。
没有什么事比纯粹的见自己的爱徒更重要了……
三、
严嵩马上断定胡宗宪并没有吃饭,再做一桌也来不及,于是吩咐赶紧把剩饭菜热一下端上来。
俩人先是感慨一番,严嵩盯着胡宗宪的头发,说头发白了,不知道上次师徒俩促膝长谈是什么时候,总之不会很短,必然很长。
胡宗宪想解释今年三月为什么没能拜访严阁老之事,严嵩打断他的话:
“世藩不让你进,我知道了,这个世上啊,有时候弟子比儿子都好。”
只是一味的寒暄必然不是今天谈话的主题,寒暄之后,便是主题,严嵩必然要搞明白胡宗宪为何此时进京:
“你这一次是奉密旨进京的吧?”
不要觉得严嵩的势力强大,其实他的势力范围仅仅到内阁值房,再往里走,比如司礼监,比如精舍,这是他插足不到的地方,必然也不清楚胡宗宪这次来京究竟何事。
胡宗宪也不能说实话,毕竟是奉旨前来套严嵩的话,所以他回答的还是跟抗倭有关,这一点上严嵩也是信的。
“这是弟子能干的最后一件大事了,再难,也要把倭寇平定下去。”
严嵩必然不希望胡宗宪萌生退意,胡宗宪在朝一天,他严嵩的地位就稳固一天,这一点上他跟嘉靖帝的看法一致。随后他又问了当初跟赵贞吉借粮之事,在得到胡宗宪支支吾吾的回答之后,他也就知道了大概:
“媳妇难当啊,只有我们师弟深知其苦,可却有那么些人,他还非争着当这个媳妇……”
看了没,媳妇论,但凡大人物,观点基本一致,可是又很难确定,吕芳是不是跟严嵩通过信,从后来的剧情可以看出,吕芳跟严嵩还是惺惺相惜的,不排除他偷偷报信的可能性,但是严嵩见胡宗宪是惊喜的,又构成了矛盾,难解。
四、
这时候的严嵩才注意到胡宗宪带来的箱子,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
“二十年了,汝贞,我什么时候要过你的东西?”
这时候的严嵩再次起疑,以他对胡宗宪的了解,二十年没带过箱子,为什么今天带来了?
胡宗宪在吃饭,严嵩背对着他继续讲着自己的丰功伟业:
“汝贞,用人各有不同,从一开始我就是以国士待你,对你我要全始全终。”
是啊,我严嵩对你胡宗宪是全始全终,你胡宗宪对我又是什么意思呢?要知道胡宗宪能做到封疆大吏,必然不会鲁莽行事,既然称为国士,怎会犯这种大忌,所以事出异常必有妖!
胡宗宪此时不得不站出来说话了:
“这两箱东西,不是礼物,是账册,是抄沈一石的账册!”
严嵩背对着胡宗宪,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这些账册除了皇上谁也不能看,你好糊涂哇!”
他真的是说胡宗宪给他账册是糊涂吗?其实不是,胡宗宪能做到封疆大吏,必然是不糊涂,那么今天做出“糊涂”事来,必然是受人指使,能指使他的人,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嘉靖帝!
有了这个结论,严嵩已经明白,大势所趋,已然无法回天,而这之前,他一直在跟严世藩切割,此时他必须丢车保帅:
“那他,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此时的严嵩已经明白,嘉靖帝试图让胡宗宪也跟他切割,可是东南一日不可无胡宗宪,胡宗宪挺立,严嵩就挺立,严世藩,必然成为弃子,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得知胡宗宪受嘉靖帝重用的同时,自己也重用胡宗宪,替胡宗宪着想,给予胡宗宪足够的信任,这才能让嘉靖帝放心,这也是表忠心的一种方式。
最后严嵩一再强调不要跟任何人说起今晚的事,摸了摸胡宗宪的头:
“走吧,从后门出去!”
其实严嵩何尝不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嘉靖帝的监视之中啊……一句走后门,一声叹息……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严嵩知不知道胡宗宪送两箱账册是嘉靖安排的?
《大明王朝1566》里处处细节体现莫测人心。看完这部剧,颠覆的不只是对传统黑与白的认知,更多的是人心竟然可以这么复杂。
全剧之中,算得最精的莫过嘉靖;而看得最透的却是严嵩;最会做人的莫过吕方;而最为执着的莫过海瑞。嘉靖的心思令人胆寒,而严嵩的心思几乎就是令人绝望。严嵩心思之缜密不单单在于他吃透了嘉靖的心思,而在于他对自己的处境与权力的来源,以及自己将要面临的结局,其实在心里都是非常透彻的。
当胡宗宪把两箱从沈一石家里抄出来的账册送来的时候,其实这个一个巨坑。这是一个连嘉靖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案子已经查到这个份上,沈一石是什么人?虽然他只是一个商人,但是他的生意却是通着天的,背后不只是严世藩,而是涉及到多少位朝廷大员甚至宫中那几位权监。现在海瑞已经把他都给端了,那么就必须要有人出来为此事买单了。
此刻显然胡宗宪已经无法豁免了,但是他有这个胆量做这个事情吗?显然没有。那么背后必有深意。果然当严嵩故意问到这里面是什么的时候,胡宗宪告诉严嵩是沈一石的账册。严嵩说了句“你好糊涂啊!”潜台词:我什么时候要过你的东西,你平白无故送来两个箱子,这自然不是你的本意啊,这是要让我和你一起背这个锅呀。那个让你送箱子的人,其实已经要你把自己也给送了啊!
沈一石的账册并非是你自己私人秘密查抄来的。这个东西随着案情的进一步发展,是迟早要公布于世的。就算海瑞暂时没有想到,但是像高拱张居正那帮货早就洞若观火了,按照程序嘉靖也迟早会知道。所以此刻胡宗宪送箱子真正的目的,其实是替嘉靖来试探自己对浙江丝绸贪墨大案的态度。然而在这个表面目的之下,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目的,那就是既然自己儿子已经是脏的了,那么嘉靖打算把自己丢出去为浙江丝绸贪墨大案买单。只是自己对胡宗宪非常了解,而胡宗宪并不了解嘉靖啊。罪证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严府,不管以后是否涉及有无关于严世藩的罪证,你都无法洗脱了。
但是严嵩已经不是人了,他已经是千年的狐狸了。嘉靖要他选的路,他没走;而是走出了第三条路。结果还让嘉靖愧疚了,感觉自己浅薄了。在与胡宗宪的交谈中,严嵩摘出自己,“为国用贤”、“全始全终”;对于严世藩的态度表态是“那他也是自作孽,不可活”;而对于胡宗宪的表态是“我81了,死了没多大关系,东南的大局不能没有你啊!”胡宗宪彻底折服了。一个老头对自己如此恩深义重,在大义灭亲的前提下,不惜牺牲自己还要保全我胡宗宪。真实 ,完美。结果就是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形之下,严嵩竟然全身而退。于是,浙江贪墨案的这个小高潮就以“打倒严世蕃,同时把高拱和张居正一并罢免了”这种各打五十大板方式暂时告一段落了。
事实上,严嵩早就对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了预案,自然对胡宗宪的底子是清清楚楚的。首先,严世藩在此前就已经被严嵩要求搬出了严府,这其实就是在某种层面上在做切割;
其次,从严嵩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他早就已经预料到嘉靖会来探他口风;
再次,他甚至早就知道了胡宗宪虽然名义上是严党,但是他背后的人其实是嘉靖。之所以自己如此重用胡宗宪,其实也是让嘉靖放心(心思缜密到这个程度,才得以最终全身而退)。
备注:在《大明王朝1566》里,严嵩、严世藩、胡宗宪的人物设置其实是和正史中有很大区别的。很显然正史中严世藩更是绝顶聪明,而严嵩相对会愚钝一些,而胡宗宪虽是严党,但是并不在核心层,他只是严嵩干儿子赵文华的红人。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严嵩知不知道胡宗宪送两箱账册是嘉靖安排的?
严嵩肯定知道,并且严嵩对胡宗宪非常了解,虽然胡宗宪小节上有所亏欠,但在大局上绝不会因私废公。
做官三思是严阁老说的,他对嘉靖的性格肯定也是揣摩的一清二楚,所以他断然不会去看这些账册
严嵩知不知道胡宗宪送两箱账册是嘉靖安排的?
直接进入主题,严嵩当然知道。严嵩能被封为明朝第一权奸,绝非浪得虚名。严嵩以种种手段,罗织各种罪名终于扳倒了前首辅夏言使之弃市成为新首辅后,成为了明朝几大党之一的严党首领。与其他奸臣不同之处在于,他的目的只是陷害忠良。
徐阶,夏言的学生,严嵩最大的敌人。他的目标,就是扳倒严嵩为老师报仇。徐阶为扳倒严嵩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此次浙江贪腐案让他抓到机会,在皇帝面前大作文章。终于皇帝过问此案,命胡宗宪觐见。
胡宗宪,抗倭名将。此时处境也很尴尬,他属于被严嵩提拔成为浙江‘军区司令’的。胡宗宪为了保全自己,在皇帝,严嵩,徐阶几方面拉关系。此次皇帝召见也只是试探,并不想深究严嵩。而老奸巨猾的严嵩也料到这点,没有上当。
此后徐阶又进入等待状态,终于严党核心成员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病逝,严嵩没了左膀。严嵩的儿子,严党第一谋士严世蕃,被徐阶抓住把柄,冠以谋反罪名,处斩。严嵩没了右臂。此时的皇帝已对严嵩彻底失去了耐心,往日的宠信荡然无存。严嵩遣返家乡途中自缢。徐阶完胜,新一届内阁.首辅诞生。
严嵩知不知道胡宗宪送两箱账册是嘉靖安排的?
这个事发生在第17集,我给你截图两句台词。如果你能明白这两句台词,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第一张,严嵩看到箱子说,二十年了,我什么时候要过你的东西。是啊,二十年了,为什么今天还带箱子来?这个时候,老狐狸严嵩已经开始起疑心了:箱子里是什么?为什么带过来?何人授意?
第二张,严嵩说道:汝贞(胡宗宪),你好糊涂哇!晚年的严嵩已经是成精的狐狸来,对于人情世事的智慧爆棚,胡汝贞是他启用的,这么多年了,他对胡这个人的了解已经是极深了,也正因如此他才敢放心用他这么多年。胡汝贞,浙江的军区司令兼省长,他要是如此糊涂,犯这种大忌,他能到这个位子?严嵩敢一直用他?严嵩知道他不糊涂,也就能想通是怎么回事了,但是又不好明说,只能责怪胡汝贞糊涂,这句话就等于说明了,严嵩已经看透了两箱账册背后的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