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刘伯钦为什么专门等候唐僧?

其实不光他专门等候唐僧,连山中的妖怪也是在等唐僧!

唐僧带着唐王李世民的殷切嘱托,带着自己发的毒誓,带着自己的两个徒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路,没想到第一难就是被人设计好了的!

一、魔王三人组:

要说谁是唐僧的大徒弟,想必大家都认为是孙悟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大徒弟在西行路上第一难就歇菜了。

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三藏出了山门,辞别众僧……师徒们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

这里就写的很清楚,是师徒们一起出发的,而他们一共几个人呢?

就三个人,离开了巩州城,再往西走,基本就出了大唐的国界了,也就失去了一路官方的接待和保护:

“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

或许大唐国内的安逸,让唐僧等人忽略了世界的残酷,结果走着走着就掉进了坑,紧接着取经路上第一伙妖怪出现了:

……只见狂风滚滚,拥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从者揪了上去。这法师战战兢兢的偷眼观看,上面坐着的那魔王……

这个魔王就是寅将军,是唐僧遇到的第一只老虎精,说来也巧,正在唐僧三人要被吃的时候,又来了两个妖怪:

“熊山君和特处士二位来也!”

没想到的是,这个寅将军竟然是慌忙出去迎接,随后熊山君说了一句:

“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

奇怪奇怪真奇怪,妖怪,遇到三个凡人,竟然只吃两个,留一个,关键是留的这一个最后扔那不管了,行礼和马匹都没动。看到了没,连那匹白马都没被吃哦!

二、诡异的刘伯钦

这个问题,我们待会会解开,我们继续往下看……

天亮之后,这些妖怪都走了,唐僧继续往西走,此时的他已经是单人单骑了:

“三藏舍身拚命,上了那峻岭之间……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右有怪兽……”

也正在这时候,刘伯钦蹦了出来,结果那些猛兽全都吓跑了,惊得唐僧直喊:

“大王救命!大王救命!”

这里的唐僧显然把刘伯钦当成了山大王,可是刘伯钦却推说自己是“镇山太保”,不是坏人!

而且随后刘伯钦的表现让人大吃一惊,他竟然一个人对付一头猛虎,最后猛虎被宰,他却能“气不连喘,面不改色”,难怪那些野兽见到他都躲着走呢?

“我在这里住人,专倚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故此众兽怕我走了。”

刘伯钦是常住在这里的猎户,而且世世代代就在这里了,因为后来他自己都说了:

“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

而这个神猴,刘伯钦是认识的,因为第二天就是他把唐僧领到孙悟空面前的,而且他仆人的一句话透露了他跟孙悟空的关系:

众家僮道:“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

三、五行山下的秘密1

刘伯钦的出现绝不是巧合,先是几个妖怪吃掉了唐僧的随从,逼着唐僧往这边走,随后刘伯钦又出现并引路,最后唐僧成功的被引到了孙悟空面前。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孙悟空设计好了的!

其实从唐僧的一个动作就能看出,如果没有刘伯钦,他可不一定会过来救孙悟空哦?

正是因为他把唐僧引了过去,孙悟空才隔空大喊:

“我师父来也!”

而刘伯钦迫不及待地就说出了孙悟空的来历,还嘱咐唐僧:

“……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

前面刘伯钦还说自己不能过界呢,现在又领着唐僧过界了,一句“莫怕”就表明唐僧确实害怕,而唐僧的“只得依从”,也透露出,唐僧去面见孙悟空是无奈与不情愿。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那几只妖怪吃掉了唐僧的两个徒弟,唐僧不一定会遇到刘伯钦,也不一定会走这条路遇到孙悟空。如果没有刘伯钦引路,唐僧打死也不敢靠近孙悟空的,这就说明,这背后必然隐藏着什么秘密?

其实那几只妖怪都是孙悟空派去的,刘伯钦也跟孙悟空颇有渊源,不然的话,寅将军是山中之王,刘伯钦又是镇山太保,他们之间不应该水火不容吗?

为何一个白天出没,一伙晚上出没呢?

说到底,还是孙悟空怕错过唐僧,怕自己出不来五行山,所以早早就策划好了这一切!

四、五行山下的秘密2

孙悟空在五行山被压了五百多年,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山中有没有妖怪?而山中的妖怪又怎么会不知道山下压着一只神猴?

按照孙悟空的个性,他出来后,必然对山中妖怪进行大扫除,更何况他们还吃了自己的大师兄和二师兄?

而寅将军面对熊山君和特处士是慌忙出来迎接,还把最好吃的首级进献给他们吃。这种规矩的养成,像极了熊山君和特处士每次慌忙到孙悟空面前献殷勤,还把好吃的进献给孙悟空。而上一期我们讲到的送桃小孩,为什么最近没有出现呢,就是因为孙悟空点化了两只妖怪,已经不需要老人伺候了。

毕竟动物进化成妖怪,都是有样学样的,孙悟空当初学艺也是如此!

那孙悟空收徒有没有可能性呢?

有的,在后来的玉华州,孙悟空就教三个王子学艺,因为他们拿不动武器:

“行者……这里却暗暗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将仙气吹入他三人心腹之中,把元神收归本舍,传与口诀,各授得万千之膂力……”

孙悟空就凭借这吹了这么一口气,结果这三个凡人王子就一个个如此这般:

“一个个骨壮筋强,大王子就拿得金箍棒,二王子就轮得九齿钯,三王子就举得降妖杖。”

显然,被压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具备这个条件,在两界山又这么出名,不乏有小动物前来讨教一二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孙悟空心生一计,点化了两只妖怪,熊山君和特处士。这俩妖怪出名后,把原来的山大王寅将军收为了小弟,专门替他们监视唐僧师徒的行踪。

那么孙悟空为什么要点化这两只妖怪呢?

其实很简单,别忘了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时候狂喊的就是被如来佛祖骗了,而这次观音菩萨过来说有人解救他。要知道观音菩萨就是当年举荐二郎神擒猴子的,也算出馊主意让老君拿圈咋猴子的,孙悟空凭什么相信她?

《西游记》中的刘伯钦为什么专门等候唐僧?

刘伯钦真身本是上古瑞兽驳马。刘伯钦之父为人类,其母为驳马,然而终因人妖之恋,天理不容。刘伯钦之母为免丈夫地府受难,专门等候唐僧为其亡夫超度,消除罪业,重入轮回。

却说玄奘心神凝气,信马由缰西行半日,不见人烟村舍,饥肠辘辘。突然,前面两只猛虎咆哮,玄奘回身看去,后有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右有怪兽。玄奘虽无恐惧,无奈身下坐骑腰软蹄弯,伏倒在地。

就在玄奘莫可奈何之时,忽然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抬头看时,只见一汉子,头戴花斑豹皮帽,身穿羊绒叵罗衣,腰束狮蛮带,脚蹬麂皮靴,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山坡前转出。

玄奘见其来得渐近,识得是人不是妖怪,遂合掌问其来处。那条汉子见玄奘一脸镇定,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到跟前,抱拳拱手说出,自己乃山中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要寻山虫食用,不期而遇。

刘伯钦之言玄奘自然不信,能吓退毒蛇猛兽,岂能是普通凡人这般简单?玄奘运目看去,只见刘伯钦周身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出是何幻化而来,不过断定确实是非人类。

玄奘道出自己乃大唐驾下钦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适间来到此处,遇著狼虎蛇虫,四边围绕,不能前进,今太保前来,众兽皆走。

刘伯钦言及此间仍是大唐地界,自己也是唐朝百姓,同食皇王水土,实乃是一国之人,并让玄奘到舍下歇马,明朝送其上路。

两人过了山坡,忽然呼呼风响,一只斑斓虎,对面撞见。那大虫见着刘伯钦,急回头就走。刘伯钦那里肯让,举起钢叉,扑向大虫,那虎见状,转身抡爪扑来。

玄奘含笑而立,寻了个绝佳的位置坐观人虎相斗。

但见狂风滚滚,怒气纷纷,太保冲冠多膂力,斑彪逞势喷红尘,一个张牙舞爪,一个转步回身,一个金睛怒出,一个壮胆生嗔,转眼间他两个便斗了有一个时辰。

只见那虎爪慢腰松,被刘伯钦举叉平刺,尖穿心肝,霎时间血流满地,而那刘伯钦却气不连喘,面不改色。

玄奘脸上展现出惯有笑容,对其夸赞不尽,如今兵燹无数,边关之地,你有此等本事,正可尽其所用,御兵杀敌,留在此处,岂非大材小用。

玄奘哪里会料到,自己无心之语,竟被刘伯钦以为看出了自己真身。

原来,刘伯钦真身乃是一只上古瑞兽驳马。驳马状如马,混身白毛,蹄如虎爪,黑色龙尾,有一独角在首,音如鼓音,以虎豹为食。大唐常以驳马形象雕刻成重器,置于边界,以求避免战争。

刘伯钦牵马,玄奘随后而行,迤逶行过山坡,忽见一山庄,参天古树,漫路荒藤,庄外山禽聒聒,庄内细犬嘹嘹。待到二人到了门首,走出四五个家僮,皆是怪形恶相之类。玄奘运目看去,晓得这些家僮都不是世俗凡人。

坐定茶罢,刘伯钦带老母及娘子对玄奘进礼。老母闻得玄奘乃是唐王驾下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长老,遂挽为其去世的丈夫明日的周忌做些好事,念卷经文,后日再送他离去。

这刘伯钦虽是个杀虎手,镇山的太保,却多有孝心,闻得母言,马上安排香烛纸钱,留住玄奘。

玄奘暗运心目,默诵本愿经,看往地府,这才得知刘伯钦之父的亡灵被困地藏王城不得轮回。

原来,刘伯钦之父本是人类,其母乃是一只驳马,这才使得刘伯钦能得人形,然人妖相恋,终是天理不容。刘伯钦之母唯恐丈夫死后,在地府受难,不得轮回,这才携子在此等候玄奘,为亡夫超度,消除罪业。

说话间,天色将晚,吃了斋饭,刘伯钦引着玄奘出了中宅,复转前宅安歇。次早,刘家老小都起来,就整素斋,玄奘开启念经。

玄奘阳神出窍,前往地府搭救刘伯钦父亲,留下阴神操控身体敲响木鱼,先念净口真言,又念净身神咒,然后开念各种经文及洗业故事,献过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玄奘阳神还在地府未回。

阴风绕绕,鬼气渺渺。玄奘重回奈何桥头,见孟婆仍在此不停唠叨:喝了孟婆汤,了却前尘旧梦,斩断前因后果,一世终了,一生完结,忘尽一世浮沉,来生如同陌路。若想还记前生事,只需千年心不灭。

千年煎熬,谈何容易。相传忘川河中,有不愿因喝下孟婆汤而忘记自己所爱之人,不惜跳入忘川河中,甘愿忍受铜蛇铁狗的撕咬,欲要历经千年煎熬,再入轮回。

然而,在这千年之中,他们一次一次看着自己所爱之人走过奈何桥,去往人间轮回,自己却无法与其相遇,任他撕心裂肺的嘶喊呼叫,所爱之人却置若罔闻,听之不闻,视而不见。

渐渐,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等待与渴求,浑浑噩噩中等待千年轮回,或被铜蛇铁狗撕咬干净。

即便是熬过这千年煎熬,重新轮回,却又遇不到相爱之人,那是何等的可悲可笑。

玄奘过了奈何桥,直往阎王殿而去。

岂料,孟婆竟然好像知道玄奘心中所想,一句刘伯钦之父,并不在地府之中而在忘川河内,玄奘不由微微蹙起眉头。

当玄奘得知,刘伯钦之父深爱刘伯钦之母,不愿忘掉前世,跳入忘川河中,甘愿忍受铜蛇铁狗的撕咬五百年之久,灵魂仍未泯灭,决意助其脱离忘川河,重入轮回。

孟婆甚为惊讶,刘伯钦不过是一只驳马,虽为瑞兽,除去御兵之能,再无长处,况且刘家满门救其出虎口,准备斋菜,皆是有意为之,存心让玄奘感动,断不然值得为刘家付出巨大代价。

玄奘心知,刘伯钦这般,无非是为了救其父亲,虽然手段略显下作,但却孝心可悯。如今大唐之境战乱连连,如若其父之事了结,刘伯钦必会大展法力助其义兄太宗皇帝击败鞑靼,那时万民皆安,岂非善事。

孟婆得知无论玄奘付出何种代价,都要救刘伯钦之父出来,随即叹息一声,将手一挥,忘川河水两边让开,正在撕咬一位老叟的铜蛇铁狗也纷纷避让开去,但见这位满身伤痕的老叟匍匐在地,瑟瑟发抖,而这老叟正是刘伯钦之父。

玄奘展开身形将刘伯钦之父带出忘川河,老叟俯身便拜相救之恩。玄奘侧身未受,只是言明受刘伯钦所托,刘伯钦之父闻言,老泪纵横,百味杂陈。

二人见礼完毕,孟婆问询刘伯钦之父,或是重回轮回,或是在此继续等候其妻?

刘伯钦之父潸然泪下,等了五百年,已经忘却太多,但见一个个灵魂跳入忘川河中,被铜蛇铁狗吞噬,痛苦煎熬,眼睁睁的望着心爱的人奈何桥过,却又无可奈何,那种心痛是何等的痛彻心扉,实在太过残忍。

刘伯钦之父看向忘川河,随后又看向漆黑的孟婆茶汤,唏嘘感慨,自以为可以忍受这千年苦痛煎熬,但千年之后的煎熬又将会是什么?等一场是死心,等一生是忘记,饮一碗孟婆汤也是忘记,千年忘川河中仍是忘记,实际早已注定了结局,只不过是少了一个死心的理由。

刘伯钦之父接过孟婆手中的茶汤,一饮而尽,然后义无反顾,慢悠悠地走上了奈何桥。

玄奘会心一笑,人妖相恋,妖会为人放弃永生吗?人又会为妖放弃天地轮回的馈赠吗?相恋时如胶似漆,离别后陌路过客。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为自己找了一个放弃的理由,自欺欺人,心无负担罢了,随即返回阳间。

刘伯钦之父的亡灵,得孟婆推荐超脱沉沦,重入轮回,投胎之际,特向阎王告假,托梦于刘家长幼,自己在阴司里的苦难难脱,日久不能超生,幸得玄奘长老念了经卷,消除了自己的罪业,阎王差人送其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希望刘家不要怠慢玄奘长老。

这日太阳东上,刘伯钦娘子年轻,心事难藏,遂将梦中之事告知刘伯钦。刘伯钦见娘子所梦与自己一般,准备相伴说给母亲。

老母昨夜也得此喜梦,知道刘伯钦之父已在阴司放弃了等待,饮了孟婆汤,正往那轮回的路上,过了今生,二人再无相忆,心里虽有一丝惆怅,却也放下了心中的负担。

刘伯钦夫妻呵呵大笑,终于了结了母亲的一桩心事,遂叫一家大小,安排谢意,至前拜谢玄奘,超荐亡父脱难超生之恩。

此时的玄奘早已阳神归位,见此一家惺惺作态,想起孟婆之言,感慨良多,故作不知。刘伯钦将三口梦话,对玄奘陈述一遍,玄奘含笑而听。

是日,刘家早供素斋,又备白银一两为谢,玄奘分文不受,刘家又恳恳拜央,因其分文未受,但求刘伯钦送己一程。

刘伯钦之母无奈,叫刘伯钦远送,并急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玄奘欢喜笑纳。

刘伯钦领命,又唤了三五个家僮,各带捕猎器械,同上大路,看不尽那山中野景,岭上风光,行经半日,见对面有座大山,高接青霄,崔巍险峻,正是压着孙悟空的五行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