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菊花诗”的黄巢其人如何?为何起义最后没有成功?

菊花诗:

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有说作于黄巢五岁的时候,证据是宋朝张端义著作《贵耳集》中。五岁哦,想想我们五岁在干嘛?

黄巢这个人,怎么说呢,就跟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军将领差不多。

像陈胜吴广还能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名言;李自成提出“等贵贱,均田免粮”的口号,洪秀全还能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口号。黄巢当然也提出过很多名言,比如前面这首《菊花诗》:

尤其是最后两句,多么大的胸怀,这是一心想统治天下啊!

其实黄巢作过好几首菊花诗,最有名的不是这首,而是这首《菊花》: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据说是黄巢有一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没有考中,一怒之下,在旅馆的墙上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写的就更有魄力了,你不让我科举高中,我就自己中,等到我哪一天杀进了长安城,必将让整个城都是黄金甲!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像黄巢啊,洪秀全啊,等等,都是文化人,一般情况下,在过去文盲率达到80%以上,一般只有有钱人家才会供养孩子读书。

黄巢就是一个私盐犯,过去贩卖私盐还是很赚钱的,也正是在贩卖私盐的基础上,黄巢跟王仙芝组织了农民起义。

起义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是没有想到,这样的内乱,最终苦的,在前面送死的,还是老百姓!

据相关考证,黄巢起义,整个大唐死亡约800万人,最终也导致汉人减少,从而进入到了五代十国阶段,也导致了外族入侵,这种威胁即使到了后来的宋朝建立也没有消除!

甚至宋元明清四朝,汉族都没有再次像唐朝那么强大过!

至于黄巢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杨角风想我们的初中历史课本,以及高中和大学历史课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解释,这就关于到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了。

这里也简单的提两点吧:

一个是黄巢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没有根据地,走一路打一路,从来没有稳定下来,也没有稳定的后方,属于白忙活。

其次是没有贯彻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一心打长安城,打下来后,又守不住。守不住还强守,包括后来的围攻陈州,也是大大的失误,围了300天,硬是打不下来。

如果他能贯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方针,集中优势力量,一一消灭唐朝残余势力,或许就能成功了。

就说这么多吧,毕竟黄巢这个人,我杨角风不太熟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