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嘉靖帝没看胡宗宪的奏疏,为何严世蕃就敢水淹九县?
前面也回答过了改稻为桑为什么会失败,不管是老百姓的角度,还是统治者的角度,亦或者各级官员的角度,都注定这个国策难以有效执行。
胡宗宪把改稻为桑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快速递到了朝廷,那么嘉靖帝为什么连看都不肯看一眼呢?
而严世藩为什么要下达水淹九县的决定?
一、哭闹的皇孙
时间已经到了第三集,一开始裕王府就闹翻了天,原来嘉靖帝今天要来看皇孙。
可是这个皇孙就是哭闹不已,怎么也不肯戴上礼冠,众人束手无策,最终喊来了冯保:
“这孩子平时就冯大伴哄得住。”
这是冯保自从打死周云逸,又抢功报祥瑞,最终被吕芳教育一番,并派往裕王府后第一次露面。
从李妃的这句话就能看出,这个冯保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讨好这个小皇孙。整个出场的气质跟该剧开篇第一集判若两人,再也没有那种趾高气昂的神情,而变成了一脸奴才样。
其实这里也暗示了,这个未来的万历皇帝,注定就是一个胡闹啊,只能哄着做事,也酿成了万历皇帝的性格。冯保和李妃对世子的眼神,也就是未来他俩对万历皇帝的眼神,也成为了未来权势最大的三个人。
随后冯保要求自己戴上礼冠,显然李妃不敢做主,从而表明裕王也并不信任这个冯保,但是为了嘉靖帝,忍了,毕竟裕王是一个胆小甚微之人,明明知道冯保打死了周云逸,却又拿冯保没办法,说到底还是那句皇上派来的太监起了作用。
最终世子成功的戴上了礼冠,同时嘉靖帝也到了,众人紧张地大气都不敢出一口,而嘉靖帝面对自己的孙子仍然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
这根本就不像是爷爷看孙子的眼神,从侧面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关系的微妙……
结果大家忙乎半天的礼冠一下子就被嘉靖帝否决了:
“戴它干什么嘛?”
二、朕要赏你
等嘉靖帝进屋坐下后,面对世子,才有了微笑,一高兴,要赏李妃。
结果李妃毫无反应,直到裕王提醒她了,她才恍然大悟,跪下谢恩,并把功劳归到了嘉靖帝身上。
其实嘉靖帝并没有指赏谁,为什么裕王就认为要赏李妃而不是自己呢?
其实裕王心中的那个疙瘩还没有解开,那就是开头周云逸的后台的事,裕王不求有功,就怕嘉靖帝兴师问罪,而且面对改稻为桑国策,他还派了一个谭伦过去参合,是不是嘉靖帝得到什么消息了?
他心中没底,再加上胡宗宪的奏疏已经到了京城,到底嘉靖帝有没有看过,看过后有什么表现?
这些内容,裕王一无所知,所以他整个人都是不在线的,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世子的事,而是自己的事。
结果嘉靖帝一下子就赏了这个侧妃父亲一个侯爵,其实嘉靖帝此举是有深刻含义的:
首先赏李妃父亲一个侯爵,这是无上的荣耀,不仅李妃要下跪谢恩,裕王也得下跪谢恩,只要接受了这个赏赐,那么嘉靖帝下面的这个赏赐,他们就推辞不了:
“今年江浙的丝绸多了,赏十万匹给李妃的家里。”
果然,说完这句话,世子乐了,李妃跪下谢恩了,而裕王整个人愣在了那里!
嘉靖帝先是给李妃家封了候,等于是明着告诉她,世子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随后又拿出丝绸给裕王。也就是告诉他,这次改稻为桑国策的推行,最后的胜利果实,有你的一份!
裕王怎么办?
不接受的话,不想混了吗?不想继承皇位了吗?
接受的话,好了,浙江的改稻为桑国策,这下子在你这板上钉钉子了,你还怎么让手下人去阻止?
三、吕芳的推波助澜
吕芳其实不为其他人服务,只为嘉靖帝一个人服务,比如后面大旱天,一丝风都没有,他还陪着嘉靖帝在一个门窗关闭的房间修道,汗流不止,甚至还要把嘉靖帝洗脚后的茅台酒拿回去喝。
回到剧情,因为嘉靖帝自己提到了丝绸,所以吕芳马上就想起了严嵩让严世藩托自己办的差事:
“你这就拿着这封奏疏去裕王府,想办法递给吕公公。请吕公公无论如何在裕王府里把奏疏当面呈给皇上,让皇上当时就给旨意。”
此举异常聪明,不管嘉靖帝是支持胡宗宪,还是反对胡宗宪,都将对严嵩等人有利。如果嘉靖帝支持胡宗宪,那么就等于改稻为桑国策不再执行,如果反对,那么就证明严嵩等人是对的,而裕王以后也不敢再掣肘了。
吕芳听到嘉靖帝提到丝绸,马上回嘉靖帝:
“大喜的日子奴才再给主子报个小喜,江浙的织造局这回跟西洋的商人一次就谈好了五十万匹丝绸的生意。”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先把嘉靖帝的预期提高,让他一下子就欢心了,嘉靖帝正是“没有一点点防备”就脱口而出问了价格,一听竟然可以卖四百五十万两银子。
这下子高兴了,不过毕竟是嘉靖帝,马上就问到原材料蚕丝供得上吗?
火候已到,吕芳沉吟片刻,回道:
“胡宗宪有个奏疏,本想回宫再给主子看。”
睿智如嘉靖帝,马上明白了吕芳的意思,看来这个严嵩要给朕下套啊,朕才不上当呢,不看,胡宗宪有苦向内阁诉去。
四、人命关天
嘉靖帝本来要回宫的,但是临时起意,决定在裕王府用膳,这下子可打了裕王等人一个措手不及,显然没有想到嘉靖帝竟然赏脸在这里吃饭。
同时,也给严嵩等人一个信号,江山最终是裕王的,也是世子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嘉靖帝的态度就代表了一切,改稻为桑国策还是要继续推行,怎么办?
这是一个摆在严嵩和严世藩面前的一道难题,前有胡宗宪撂了挑子,那么靠正常手段推行也就难以执行了。
于是严世藩定下了“毁堤淹田”的政策。
这时候又出现了黑白画面,就是严嵩把奏疏给严世藩的镜头,镜头中严嵩明显是犹豫再三,最终才这样决定的。
从这个层面上讲,严嵩也被严世藩拖进了沟里,不过黑白镜头下,他的一丝奸笑暴露了一切……
所以,严嵩就是整个事件的幕后凶手,没有他坐镇,严世藩根本不敢这样玩,当然后来严世藩玩大了,严嵩想往回扳,也是回不来头了!
而胡宗宪显然是有些失望的,因为严世藩要背着他搞事情了,而这个事情一搞,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总结一下:
嘉靖帝看世子的情节,就代表着三方博弈过程,一方代表嘉靖帝,以及他附属的司礼监和地方上的织造局。这一方的主要意见就是,改稻为桑国策必须无条件执行,执行过程有问题,内阁来处理!
内阁又分两派,一派是严嵩、严世藩为首,他们破釜沉舟,打算绕过胡宗宪,玩一个“毁堤淹田”,逼着老百姓卖地。
一派是清流,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继续拉拢胡宗宪,最好浙江再乱一乱,好助他们完成倒严大业,至于改稻为桑推行不推行?它只是倒严的工具好不,即使死了老百姓也在所不辞!
而酿成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严世藩他们,而在于嘉靖帝那种胸有成竹,玩帝王之术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害了受苦受难的千万老百姓!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没看胡宗宪的奏疏,为何严世蕃就敢水淹九县?
《大明王朝1566》中,开篇就讲到了内阁廷议。这场廷议上,大明王朝财政危机一目了然。而罪魁祸首,就是严党。严党为了给自己搞钱,给嘉靖搞钱,拆东墙补西墙,真的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为了搞钱,也为了弥补去年的亏空。于是,严党撺掇嘉靖皇帝施行"改稻为桑"嘉靖想着,你们都是拉磨的驴,既然能拉出更多的面粉,掉更多的银子,那就来吧。转眼到了四月,知府马宁远为了完成朝廷改稻为桑的指令,派兵践踏秧苗。又不给百姓发放粮食,以齐大柱为首的村民自然不乐意。村民奋起反抗,戚继光奉胡宗宪命令,将马宁远带来的兵丁调走。马宁远一番鬼扯后,将齐大柱等反抗的百姓押回衙门。村民表示不服,纷纷跑到浙直总督府门口请愿。这边厢,江南织造局总管太监杨金水刚刚谈好了五十万匹丝绸的生意。胡宗宪,马宁远,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高坐总督大堂,百姓们还在大门口跪着。胡宗宪力主缓和矛盾,不能把百姓逼急了,要先把粮食安排到位,否则急则生变,几十万百姓祸乱,大家都没好果子吃。杨金水为了五十万匹丝绸生意也向胡宗宪施压。而郑必昌,何茂才,马宁远这几个忠实严党分子,主张对百姓采取强硬措施。大家都把锅甩给了胡部堂,胡宗宪当即令马宁远把反抗的村民放了,自己也准备马上给朝廷上奏疏。这封奏疏没有先到皇帝那,却是先到了严府。严世蕃一边埋怨胡宗宪执行不力,一边又不得不把奏疏呈报嘉靖。严嵩父子将时机掐得很准,嘉靖刚好在裕王府看望出生不久的小世子,天伦之乐时是没人敢打扰的。此时,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也无可奈何。更重要是,严世藩派人将奏疏交给了吕芳,吕芳见义子杨金水谈了这么大的生意,也是挺高兴。关键时刻到了,嘉靖正在裕王府享受天伦之乐。吕芳便将义子杨金水的壮举告诉了嘉靖。五十万匹丝绸,可以赚45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嘉靖也是个爱钱的主,自然心花怒放。吕芳又将胡宗宪奏疏的事儿告诉了皇帝,嘉靖心知肚明,想赚钱肯定也有难处,不耕耘哪有收获呢。但这耕耘的事,还有这难处,你们得自个拿主意,这就跟现在老板差不多啦。我只看结果,赚钱就好。于是嘉靖说道,"让内阁自个拿主意吧"。严党有了这句圣旨更加肆无忌惮,为了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灾田更便宜的情况下,便有了严世蕃授意郑必昌、何茂才等人毁堤淹田,水淹九县的事。而水淹九县,毁堤淹田,如此大事,严嵩肯定是知道并认同的。为何严世蕃如此胆大妄为呢?
首先肯定是嘉靖的锅了。嘉靖皇帝只知道玩弄权术,将严嵩放在首辅高位以制衡清流。既不顾百姓的死活,也不看地方上的陈情,唯利是图,只看到了可以赚钱,却没想到代价和后果。胡宗宪的奏疏如果皇帝能看一看,也许不会发生水淹九县,毁堤淹田的事。其次,严党为了敛财和自保,开始不计后果了。严嵩执权柄二十余年,党羽众多。他们既爱权,更爱钱。改稻为桑如果再拖下去,这个苦心撺掇的计划就难以成功,到时侯严蒿也没好果子吃。再加上他们看到巨大的利益,灾田比良田便宜好几倍呢。当利润达到300%,他们便会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这就是大明嘉靖时期的严党,和马克思口中的资本家如出一辙。最后,当然是吕芳等人的逢迎,裕王等人的无奈了。吕芳一味的讨好皇帝,他也不知道下面的情势,裕王等人受嘉靖,严党制约,也是没有办法,只能自保。
大明王朝里水淹九县,最惨的是百姓。封建社会就是如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家之言,欢迎分享吐槽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