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张廷玉烧奏折前,为什么康熙先问张廷玉孩子病情?
老四胤禛没有听从邬思道的建议,直接向康熙帝接刑部冤案的审理差事,让邬思道大为失望,收拾东西要走。结果老四胤禛让年秋月稳住他,明天再走不迟,结果当晚他就把自己折腾病了。
于是老八胤禩顺利地接下了追缴刑部冤案一事,那么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追查刑部冤案(一):
刑部冤案一事刚刚爆发,太子胤礽就一脸怒气的狂怼自己的手下:
“这下你们把我弄惨了,什么钱不好弄啊,偏要弄这几个人命钱?这下好了,通了天,咱们一块儿玩儿完!”
随后让那些官员快滚……
老八胤禩也及时销毁了老九胤禟跟任伯安交往的信件和账本,随后就开始以进攻为防守,保全老九胤禟的同时,最好干掉太子胤礽。
随后老四胤禛找自己的军师邬思道,老八胤禩找佟国维,最后随着老四胤禛的生病,老八胤禩获得了这个差事。
本来康熙帝并不愿意让老八胤禩审理该案,毕竟他从心里还是希望太子胤礽能醒悟,希望借这次整顿刑部,能给太子胤礽好好治治病,治病而已,可不是治死!
所以,听太医说:
“回皇上,好好将息不会有事,但至少要卧床休息一个月!”
随后康熙帝就失望地跟佟国维说,看来只能让胤禩去办这个事了,佟国维说了一句:
“八阿哥胤禩处事谨慎,而且待人宽厚,叫他清理冤狱,也是适当人选。”
二、追查刑部冤案(二):
佟国维是深知康熙帝的心啊,他的回答专门提到了两个词,一个是“处事谨慎”,一个是“待人宽厚”。他为什么要强调这两个特点呢?
在前面一期我们也分析过了,佟国维跟邬思道的判断一致,他们都认为,这次追查刑部冤案,康熙帝是打算废掉太子胤礽。
但是,前面他们也跟康熙帝讲过,这次追查刑部冤案会动到太子胤礽,这个是皇上的家事,宰相是管不了的。所以,他强调这两个词,也是让康熙帝放心,老八胤禩是善良的,他不会真的把太子胤礽干掉。
其实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虽然他这个明白也是糊涂,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懂?
康熙帝又问马齐,这个马齐前期一直跟在佟国维屁股后面,佟国维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后期马齐一直跟在张廷玉屁股后面,张廷玉说什么,他就说什么。
康熙帝一脸的不满意,再转到张廷玉面前,问张廷玉怎么看?
“臣以为,刑部的事错综复杂,只派八阿哥一个人前去,恐怕难胜繁局。”
其实这时候的康熙帝和张廷玉都摸不准老八胤禩主动请缨,到底目的是什么?毕竟之前的赈灾和追缴户部欠款,他都没有出头,这次主动出击,反而让康熙帝想了很多。
最后康熙帝决定增加一个老十三胤祥跟着,其实目的已经很明显了,老十三胤祥此时还是坚决拥护太子胤礽的,派他跟着,实际上,就是保太子胤礽。
三、太子胤礽的反击:
太子胤礽不放弃讨好老八胤禩,见了他的面还讲自己也举荐的老八胤禩,真虚伪啊!
果然太子胤礽并不放心老八胤禩,问他打算怎么办?
老八胤禩的回答大义凛然:
“自然是按照我大清的刑律,秉公办理。”
面对老八胤禩的将军,太子胤礽也不甘示弱:
“听说什么任季安,还有刘八女都是九弟的门人,如果查狠了,九弟也脱不了干系!”
你小子要是查狠了,别怪我也不客气,你的得力跟班老九胤禟,你救还是不救?
老八胤禩更聪明,你说咋办就咋办!
回头,他就把太子胤礽给出卖了,先是让老九胤禟带着任季安和刘八女投案自首,随后质问刑部官员:
“你说一句实话,刑部到底找过九贝勒没有?”
刑部官员当然不敢说找过啊,于是老九胤禟的罪名就此抹掉,下一步就是针对太子胤礽的攻击了。
老八胤禩连夜逼宫肖国兴,获得了口供后,连夜上交康熙帝……
四:老八胤禩的计谋:
康熙帝见到奏折后,第一个反应却是满脸厌烦地问老八胤禩:
“这个奏折还有谁看过?”
在确定奏折只有老八胤禩看过,而且肖国兴也被单独关在牢里,没有第二个人接触到。老八胤禩说的话冠冕堂皇,什么太子是储君,不能张扬出去,所以我才偷偷给你看。
这个老八胤禩,计谋太拙劣,真怕张扬出去,干嘛给康熙帝上奏折?
康熙帝第一反应是叫胤礽过来,于是他喊李德全去叫太子胤礽,但是随后一想不对,于是又踱步到了上书房,正好张廷玉在值班。
康熙帝心里苦啊:
你说太子胤礽,你贵为太子,怎么净干些偷鸡摸狗之事,怎么就不能提前预防,事后处理,非到最后让朕来给擦屁股!还有老八胤禩,你明知道太子胤礽涉及朝廷根本,怎么就不能手下留情,非逼朕下决定?
信了奏折,太子胤礽就是贪赃枉法,太子胤礽没;不信奏折,老八胤禩就是诬陷之罪,老八胤禩没!
康熙帝进来后,还没有开门见山的拿出奏折,而是拐弯抹角的问张廷玉:
“你孩子的病好些了吗?”
其实康熙帝这么问,就等于暗示张廷玉,一会儿朕问你的事,希望你不要从大清律条考虑,而更多的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考虑。
随后听张廷玉说病恐怕治不好了,又赶紧叫李德全从太医院找医生去给张廷玉孩子看病。
既然康熙帝派人给张廷玉儿子治病了,现在该张廷玉来给朕的儿子治病了:
“做父亲难啊……看着他们平平安安成人难,教他们堂堂正正做人难。”
他专门用了“他们”,就证明这里说的可不仅仅是太子胤礽,更包括了老八胤禩。
张廷玉见到康熙帝递过来的折子,看完了一把火给烧了……
康熙帝一看他烧掉了奏折,大喊一声:
“大胆,你怎么把它烧了?”
然后张廷玉跪在皇帝面前:
“臣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奏折。”
有了这句话,康熙帝全明白了,张廷玉怎么可以参与家务事,能做的就是让他维稳,先稳定下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随后再对症下药。
临走的时候康熙帝感慨了一句:
“你说你的儿子病很难好了,我看是我的儿子他的病也是很难好了!”
这句话可不仅仅是说太子胤礽哦,更是说的老八胤禩,随后他就派人去查肖国兴了……
而这两个儿子,没有一个真心考虑过做父亲的感受,以及做皇上的感受!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张廷玉烧奏折前,为什么康熙先问张廷玉孩子病情?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通过“诱审肖国兴”,得到了太子胤礽的一系列罪证,并连夜进宫将此事汇报给了康熙皇帝。拿到肖国兴供词的康熙已然是彻夜难眠,对于胤礽,他的心中也是充满了愤恨,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来到了上书房并遇到了还在连夜办公的张廷玉。
然而,康熙在见到张廷玉之后,并没有首先说出关于太子胤礽的事情,而是聊起了张廷玉儿子的病情来,之后才将肖国兴的供词交给了张廷玉。而拿到这份供词后,张廷玉也是直接付之一炬。
那么康熙为何先问及张廷玉儿子的病情,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而张廷玉为何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要将肖国兴的供词烧毁呢?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解读和分析。
肖国兴的供词,让康熙皇帝已然是怒不可遏。刑部发生了“以钱买命”的“荒唐”案件,可谓是举国震动,毕竟,那个时候一直奉行着“人命关天”的思想,因而也只有身为“天子”的帝王才能勾决犯人,决定其生死。而如今却出现了这样的案件,不仅是对“天威”的极大亵渎,更是直接造成了极为负面的舆论影响,动摇了皇权统治的根基。
于是,康熙安排了八阿哥胤禩和十三阿哥胤祥共同审理此案,誓要将一切查个水落石出。
然而,八阿哥胤禩之所以会主动向康熙要求接下这份差事,除了要在康熙面前表现出自己热心朝政,愿意为康熙分忧的一面的同时,也是另有目的的。
刑部出现冤案,暴露了整个国家司法刑名系统的渎职与腐败,而身为主管刑部以及整个国家司法刑名系统的太子胤礽,可谓是难辞其咎。
于是,胤禩希望通过彻查这桩案件,不仅要将胤礽牵连其中,更是希望借此掌握胤礽更多的“罪证”,这样一来,胤禩才有可能让康熙对胤礽彻底的失望,而他也可就此取而代之。
于是,这才有了胤禩背着十三阿哥胤祥,打着康熙皇帝的名义,“诱审”了肖国兴,从而拿到了一份足以将太子胤礽置于深渊之中的证词。
只不过,胤禩并没有将其公之于众,而是连夜进宫,将这份供词交给了康熙皇帝。
而胤禩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考虑到此事太过正大,一旦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自己也会被牵连其中,这样一来只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是胤禩所不希望看到的,于是他将所有的压力和责任推到了康熙一边,自己则是等着坐收渔翁之利;而另一方面,胤禩此举也是在向康熙展示自己的大局观以及对于康熙的尊重,以此来讨好康熙。
只不过,令胤禩没有想到的是,康熙竟然采取了一种近乎于“冷处理”的方式,迅速平息了此事。
康熙以张廷玉儿子的病作为话题,实则是在对张廷玉进行暗示。康熙彻夜难眠,便来到了上书房之中,见到了还在连夜办公的张廷玉,并就此对张廷玉儿子的病情进行了询问。
“张廷玉,你儿子的病好些了么?”
康熙作为帝王,关心属下的病情,无形中便拉近了与张廷玉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令张廷玉倍加感动。
“李德全,明天告诉太医院,叫他们派人替张廷玉儿子看病,要什么药到大内药房里取。”
康熙安排太医进行诊治,并提供大内药物,这样一番话无疑体现出了康熙皇帝对于张廷玉的重视。
紧跟着,康熙皇帝话锋一转。
“做父亲的难哪!推干就湿,耗尽心血,看着他们平平安安地成人难,教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人难,指望他们克绍其裘光大祖业就更难了。”
原来,康熙皇帝虽然之前一直在说张廷玉儿子的病,可实际上,他的真正目的是在说太子胤礽,他是在借张廷玉儿子的病,来暗指胤礽也“病了”。只不过,张廷玉的儿子是身体上的疾病,而胤礽却是心里面有“病”。
可对于康熙来说,他却不想就此放弃胤礽,而这也在他的这番话中向张廷玉暗示了出来。
“看着他们平平安安地成人难”,这是在说康熙对于胤礽的抚养。
胤礽出生的时候,他的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便因为难产去世了,所以胤礽是被康熙亲自抚养长大,特别是在胤礽幼年出“天花”的那段时间里,康熙更是放下所有政务,全力照顾病重的胤礽。这些都是其他任何康熙皇子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胤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被康熙看着长大的。
“教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人难”,这是在说康熙对于胤礽的教育。
康熙除了为其挑选了张英、李光地、汤斌、熊赐履等当世之大儒为老师,教授其儒家经典之外,康熙更是时刻将胤礽带在身边,传授其治国理政之道,并多次委以监国重任,让其充分实践。由此可见,为了将胤礽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康熙耗费了自己的半生心血。
“指望他们光大祖业就更难了”,这句话看似康熙是在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可实际上,康熙并没有想要放弃胤礽,因为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康熙虽然知道很难,但还是要“指望”胤礽,来“光大祖业”,因为他舍不得放弃胤礽,更不希望看到自己此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全部化为乌有。
于是,在完成对于张廷玉的暗示后,康熙皇帝将肖国兴的证词交给了张廷玉。
“张廷玉,朕这里有一份奏折,是八阿哥胤禩连夜呈递的,你看看吧。”
而明白了康熙皇帝意思的张廷玉,二话不说,直接将这份供词付之一炬了。
张廷玉的做法,既保全了胤礽太子之位,又保全了康熙皇帝的颜面。张廷玉之所以要将肖国兴的供词烧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份供词是八阿哥胤禩呈报上来的,因而压力也随之全部到了康熙皇帝身上,而康熙也必须要对此有所回应,可如今,证据被毁,且没有备份,这样一来就使得康熙皇帝卸下了这份压力。
其次,这份供词如果一经曝光,将对胤礽产生极为致命的影响,同时也必将引发朝局动荡,这样的情况是康熙所不想看到的,张廷玉此举无疑是对胤礽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再次,这份供词终究是对太子胤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为了保证太子胤礽现在以及未来的安全,只能将其付之一炬,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一问题,即便是康熙皇帝日后也不能再拿这份供词说事。
而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张廷玉最后还补了一句。
“臣并未看到有什么奏折,臣也希望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奏折。”
康熙皇帝也瞬间体会到了张廷玉的良苦用心,于是立马做出了如下安排。
其一,让图里琛将肖国兴连夜送往宁古塔,就此消除了这件事情最为关键的“人证”。
其二,康熙亲自下旨结案,算是对此事进行了盖棺定论,从而表明了不希望有人再次提及的态度。
其三,罢免了太子胤礽的亲信司马南和黄体仁,借此算是给胤礽以充分的警告。
其四,晋封八阿哥胤禩为廉郡王,一方面是对其在这件事情中表现出的大局观的表彰,另一方面则是对其进行安抚,希望其“见好就收”,不要继续牵扯出其他事端,而这也算是给予胤禩的“封口费”,让他从此守口如瓶。
正如康熙对张廷玉所说的那句话:
“你说你儿子的病很难好了,朕这个儿子的病只怕也很难好了呀。”
尽管这一次,康熙皇帝再一次包容并保护了胤礽,可他的心中确实充满了愤恨与不满,而这也为他之后在热河的“一废皇太子”,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雍正王朝》张廷玉烧奏折前,为什么康熙先问张廷玉孩子病情?
《雍正王朝》真是历史剧的巅峰之作,剧情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人物行为言语都透露着政治和人生智慧,看过好几遍,受益匪浅。
康熙大帝,杀鳌拜,收台湾,平三藩,灭葛尔丹,是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可谓千古一帝。
但,他也有绝望和孤独的时候,康熙找张廷玉话家常。更是体现了作为父亲,面对不争气的儿子,一种无奈和绝望。
康熙问张廷玉孩子的病情。
一是,证明父亲还是在关心自己的孩子,也是给张廷玉一个信号,他对太子还是想尽力去挽救的。二是,通过问张廷玉孩子病情,引入他的主题,试探张廷玉在太子问题上的意见。
通过康熙的言行,绝顶聪明的张廷玉才有火烧奏折的行为。这剧情设计真是太绝了,焦晃老爷子对康熙帝的演绎也是一级棒。
闲来无事,少看偶像剧,多看看这样的历史大剧,真的受益匪浅。历史大剧,是中国文化的缩编,处处体现着中国智慧。
《雍正王朝》张廷玉烧奏折前,为什么康熙先问张廷玉孩子病情?
同理心使然,也换得张对康熙的同理心。
因为给张的奏折涉及康熙的儿子,所以康熙知道张的儿子生病先问下他的情况。张也深明此理,所以坚决维护太子,也就是维护皇上。这是为父之情,人情更重于君臣位分,更得到康熙的理解和认可。所以,虽然反问了一句你怎么把它烧了?但实际心里是认可张的做法的,更认可他体恤一个父亲的苦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