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冯保为什么要打死周云逸?
周云逸被廷杖至死,其实这是他巴不得的荣耀!
《大明王朝1566》是目前最难懂的一部电视剧,在豆瓣上也是上升到了第一位的位置。
但是即使这么一部神剧,很多人并没有耐心看完,并不是它的剧情不精彩,而是实在是晦涩难懂,看起来很累,没有现在的偶像剧看起来欢天喜地。
当然,谁也不敢说自己看懂了它,也没有人敢说自己的看法就是正确的,所以,本篇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群众意见。
一、
一部电视剧一开篇能不能吸引观众,这是一种艺术,而《大明王朝1566》一开篇就解释清楚了整部剧的主线,后面的剧情基本都是在这个人物框架下和主线的指导下展开。
第一集有非常多的内容,不仔细看根本看不懂!
这里主要讲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周云逸之死,第二件事则是太监之间的争斗,第三件事是御前财政会议,第四件事则是裕王妃生子。
如果我们全部展开的话,一篇文章的篇幅是绝对写不下的,所以我们一件件的来谈。
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和事件经过:
那是嘉靖三十九年冬,而且时间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九了,还有一天就是除夕夜了。
可是京师遇到大问题了,这个问题就是京城和邻近数省几个月来没有下雨或者下雪了。如果一冬天没有雪,那么明年必将是一个灾年,到时候蝗虫满天飞,庄稼颗粒无收,预示着老天爷要收人了。
这还不算,大明的国库也空虚了,许多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同时相对应的嘉靖帝修道的万寿宫被烧了。
于是民间传言如风,一场由天象引起的政潮已经暗流汹涌……
这时候,周云逸出场了。
二、
天象久旱无雪,作为最高权威者的嘉靖帝也是坐不住了。
其实自古如此,在皇权社会,皇上代表的就是天意,他是上天在民间的传令者。当然,这些话都是忽悠老百姓的,对于做官的人来讲,皇上只不多是利益集团的代表而已。
但是皇权的基础就在于天意,如果天象出现异变,那么就由两种可能:
一种是祥瑞,一种是灾难。
比如过去皇帝最喜欢看到的天象其实是五星连珠,这是大吉,历史上刘邦即位的第二年就出现了五星连珠,后来的吕后称制之时,还有武则天称帝之时,都出现了五星连珠的异象。其实所谓的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排成一条直线,通过我们现代科学的推算,以上三次五星连珠确实属实。
当然,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一种巧合。
回到我们的话题,所以古代有一个职位,那就是专门观天象的,不过这种职位很少会用上,毕竟异象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
显然,剧中的钦天监监正周云逸运气爆棚,遇到了这么一次好机会,那就是嘉靖帝派人来找他了,让他找出三代以来盛世无雪的例证,来证明今冬无雪与人事无关。
可是周云逸的回答却彻底触犯了天子的威严。
三、
周云逸的回答很尖酸:
“我已经说了,宫内开支无度,阁衙上下贪墨,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这是上天示警!”
周云逸之所以会这样回答,其实里面包含着一种抱怨。
因为在这之前嘉靖帝是做了好几坛罗天大醮祈雪,所谓的罗天大醮其实是道教的一种仪式:
“八方世界,上有罗天重重,别置五星二十八宿。”
也就是说对于嘉靖帝来讲,他其实对道家已经走火入魔了,平时从来不会去听钦天监天象分析,自然也不会接受民间关于京师无雪的缘由流言。
其实历代皇帝都明白,所谓的天象都是忽悠人的,最多能分析出下不下雨的规律,但是拿久旱来抨击朝政,这是历代皇帝所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而周云逸却牢牢咬住京师久旱乃“上位者无德引发天怒”所致。
于是周云逸被嘉靖帝下令廷杖二十,行刑者是冯宝。
冯宝太监这里演的尖酸刻薄,其实他代表的正是嘉靖帝,从他心中也是不愿意打死他的,所以才不止一次引导他: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你的家人都在等你过年呐,你就不能改个说法?”
周云逸却闭上了眼睛……
四、
为什么是廷杖?
廷杖其实并不是正式的刑罚,在历代法典中也没有正式记载,它更像是老子打儿子一样随便,今天老子不高兴了,就要打你这个儿子。
尤其是明朝,廷杖使用频率之高,手段之狠,历代少见。
由此可见,周云逸并没有犯什么法,嘉靖帝打他,完全是为了泄愤,泄自己的愤。
明朝皇帝因为廷杖打死的大臣也是数不胜数,单就我们文中的嘉靖帝,就创下过记录,同时廷杖一百三十四人,其中十六人当场死亡。
至于哪些会死,哪些不会死,除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以外,也跟皇帝的态度和行刑者的态度有关。
比如打法分两种,一种是“着实打”,一种是“用心打”:
如果监刑官他的双脚尖是张开的,行刑者就明白,这是要“着实打”,那么这个被打之人,最多落下残废,但不会死亡。但是如果监刑官双脚尖是闭合的,那么行刑者就知道,这是要“用心打”,那么被打之人,必死无疑!
剧中的冯宝太监说出“廷杖吧”的时候,双脚尖就是闭合的,只不过电视剧中没有给一个镜头,书中记载是有的:
“两只呈外八字站着的脚尖突然向内一转,站成了内八字:“廷杖吧。””
很显然,冯宝太监只是执行嘉靖帝的命令,他没有权力决定周云逸的生死的,其实他一再引导周云逸,只要改口,就能活命,可惜周云逸就是不改口。
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明之廷杖虽酷,然正人被杖,天下以为至荣,终身倾慕。”
所以,明代也是一个奇怪的朝代,很多大臣就是愿意跟皇帝作对,皇帝越气他越高兴,最好能打几廷杖,这反而成了最高荣耀。
周云逸知道自己被罚廷杖二十,按照当时的刑罚力度,二十廷杖还不至于要命,只是没想到,嘉靖帝要他死的决心是强烈的,于是二十廷杖,次次都落到了他的肾脏之上,击碎的都是内脏,必死无疑。
周云逸并没有犯罪,他的死,是他挑战皇权的一次必然结果,但也正式拉开了众臣于嘉靖帝竞争的序幕。
只是作为嘉靖帝来讲,周云逸死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身后是谁指使的才更重要,既然不想说,那么也不能留下祸害。
后来的嘉靖帝自己也说:
“周云逸被打死的事,朕现在想起来也有些惋惜,他也没有私心,只是他的话有扰朝政,朕也就叫打他二十廷杖,没想到他就……”
一句也就二十廷杖,把自己的责任撇的一干二净,随后装模作样的要追查是谁下手重了,还要给周云逸的家人送钱,也说明周云逸之死,死得其所了,最起码周云逸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这就是皇权,永远不会出错,就像他从来不表态,只是敲一下钟磬一样自然……
《大明王朝1566》中,冯保为什么要打死周云逸?
神剧《大明王朝1566》可谓百看不厌而周云逸事件又是第一集的背景剧情,可以说是全剧的引子,由此引发后面无数剧情。
也是裕王党和严党政治斗争的开始。嘉靖39年,年末一个腊月都没下雪,而这一年整个大明王朝有三百万两银子的亏空,各部开始为此争斗不休。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小阁老严世蕃。也因此,裕王党认为这是倒严好机会。可是我们要知道,政治斗争最重要的,一个,规则叫做身份对等和身份避嫌。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你要办一件事情,但是作为主导者一定不能出头,因为你出头了,这个事就成了不死不休的死局,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裕王党所有人,都有心去做这事情,但却没有一个人去出头,原因简单,他们如果出头,这个事情就成明面上的事情,那就是不死不休。
于是一个悲剧的棋子就摆上了棋盘,而这个棋子就是周云逸。裕王党将嘉靖三十九年各项财政开支告诉了周云逸,这个周云义就是典型的明朝谏臣,俗称硬骨头。不过他有点不对等就是,他不是言官,是钦天监官员。这也是他最后悲剧命运主因,有明一朝祖训就说过谏臣不得妄杀。
关于为何鼓动一个不是谏臣人去做这样一个要命的事情,我以为是谋略中的一环而已。被打屁股和被杀,性质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最后能给严世蕃及其党羽造成的结局也不一样。
天真的钦天监官员周云逸以一个腊月不下雪是天象示警。为由上书言事。造成的结果就是,嘉靖皇帝震怒,我们都知道,嘉靖皇帝最大的爱好就是修仙,修仙之人最忌讳的就是跟天斗气。好吧,你哪壶不开提哪壶,居然说嘉靖皇帝得罪了上天,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不仅如此,这段话的另外一层意思还有,引申含义,我们都知道,皇帝俗称天子,天子是什么上天的儿子。你说上天都在警告皇帝,警告天子拿这个皇帝的合法性还有吗?
于是雷霆之怒开始,周云逸悲剧了。由之前的叙述和铺垫,还有剧情我们都知道,周云逸本人是裕王党之一。
按理说,作为太子身边人,皇帝应该是给面子的,他一般情况下不会下令棒杀。是为何这件事情让嘉靖皇帝龙颜大怒呢?深层分析就是,嘉靖皇帝在警告裕王党不要结党营私。直白点说就是,老子我还在,你这小屁孩别得尺进尺
那么为何会一打就死?这就跟嘉靖皇帝态度有关。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廷杖是非常有讲究的,打,狠狠打,往死里打。这三种说法代表这个人三种不同命运。(具体大家百度我不说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再回到问题本身,为何冯宝要打死周云逸?这个问题就相对非常好回答因为冯宝自以为猜出了嘉靖皇帝的心思。在看到嘉靖震怒,并且不管是不是裕王党人都下命往死里打之后,他就明白嘉靖皇帝是要杀鸡给猴看。
于是忠诚的冯保完美的执行了这个任务。原因很简单,在冯保看来,普天之下皇帝最大,死一个周云逸不比死一只蚂蚁重要。但是如果让嘉靖不高兴,是绝对不行的。
于是冯宝就狠下心来打死了周云逸。分析已经完了,下面我们再说一下这件事的后续影响。
剧情中,嘉靖在内阁两派争论不休时,曾经表示后悔打死周云逸。那么我们能相信这是真的后悔吗?其实并不是,作为一个有极强自控能力的皇帝他有着非常强大的内心。这一点从他后来,对海瑞都不下杀手就可以看得出来。那他为何还要说这样的话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他需要平衡补偿,各派关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安抚裕王党的核心徐阶等人。
反正人都死了,说两句话而已,算得了什么,把一个太监推出去做替罪羊又算得了什么?这时候把冯宝推出去牺牲的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棋子罢了,最终能够平衡双方势力并让他们继续斗下去才是关键。
而且这不过是目的之一,目的之二是嘉靖皇帝把冯堡安插进了裕王府。冯保在打死周云逸之后,得意忘形,以为是争取到一个上位的机会。在剧中冯宝先是打死周云逸,接着又以天降瑞雪为名,跳过顶头上司吕芳直接去和皇帝报祥瑞妄图独占功劳。
越级上报为官场大忌,他也因自己的行为得罪了司礼监不少大佬。唯一庆幸的是,冯保发现错误后,在雪地里一夜长跪,总算平息了干爹吕芳的怒气,换来了一线生机。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一线生机无非是吕方和嘉靖皇帝联手玩的一个小花招嘉靖皇帝需要在裕王党中安排一个内线,但是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个时候冯保跳出来展现了自己专研和上进的勇气与决心。
嘉靖皇帝一看,这小子还不错哦,懂事乖巧,吃了这么大的亏,还能屈能伸,有培养价值,好就你了,你就跟我去裕王府做钉子。
于是冯宝因祸得福,成为后来万历皇帝的大伴,权倾朝野,和张居正一起促成了明朝的中兴。最后最重要一点就是,嘉靖皇帝用周云逸的死,让严党和裕王党都得到警告。生杀予夺接在帝王给你们的你们可以拿,不给你们的你们别抢,我要做的事情,轮不到你们插手。都跟老子听话一点。
所以最后总结就是。第一,人吃亏不是坏事,吃亏长记性吃亏,受教育吃亏才能成长。(冯宝)
第二,该表现的时候必须表现,别缩着,该屈服时候必须屈服别挺着,能屈能伸方成大丈夫(冯宝)
第三,身份不对的,别傻了吧唧去做棋子,棋子的命运就是周云逸。
第四,争为不争,不争为争做事要有眼力劲。明白紧跟谁很重要。(吕芳)
《大明王朝1566》中,冯保为什么要打死周云逸?
嘉靖三十九年腊月二十九,这个冬天已经快过去了,但是天公依旧不作美,一个冬天没有下雪了,明天便是除夕之夜,要是始终没有雪,第二年定会闹各种灾荒,民间各种传言,上天要开始收人了,加上严党把持朝政这么多年,民怨沸腾,当年十一月份嘉靖皇帝的万寿宫还遭遇了火灾,流言四起,如果还不下雪,恐怕民变是迟早的事情。
这个时候嘉靖皇帝也坐不住了,将钦天监周云逸叫到了玉熙宫,可是周云逸的一番话气的嘉靖不行,立刻被东厂的太监提到了午门,这个太监就是冯保。
“奉旨,问你最后一次,今年入冬以来为什么不下雪”,周云逸回答也是如此决绝毅然决然地说宫内开支无度,官员贪污无数,国库空虚导致民不聊生。这个说法本来就是一种极大的抱怨,也是对皇帝的一种不认同,他这个说法会让人想到是皇帝的原因导致的这些个事情,这个是为嘉靖无法容的。这个时候冯保命几个太监动刑,再次询问无果之后,四根廷杖轮番向周云逸身上打去,二十杖之后,周云逸就一命呜呼了。
这件事情是整个电视剧的引子,正是因为这件事开头,才引申出后面的各种事情。
而冯保为何会把周云逸打死呢,首先,这代表了皇帝的意思,本来冯保并没有将他打死的心思,只是想询问出周云逸背后的人,所以才一次次问他是谁教你说出这些话的,可是没想到周云逸是块硬骨头。那按理说二十廷杖还到不了死的地步,为什么周云逸就这么死了呢,其实这也是嘉靖暗中授意的,目的就是为了杀鸡儆猴,告诉周云逸背后的人,我嘉靖才是皇帝,无论你裕王还是严嵩在朝堂多大权威,也只有我嘉靖才是这全天下的主人,无论你裕王还是严嵩在朝堂多大权威,你们这是在挑战我皇帝的权威。
其次,冯保这个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问出周云逸背后的人,说不定会龙颜大悦 ,赏赐他一番也说不定呢,冯保这个心思从报祥瑞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为了邀功,事先没有和吕芳说,就自己屁颠儿屁颠儿跑去报祥瑞了,可见冯宝这个人心里的小算盘。
幸好他有个好干爹吕芳,认清了局势,周云逸是裕王的人,如果冯保套出了周云逸的话,万一哪天裕王继承皇位,自己是没有好日子过的。皇帝也知道,如果问出了周云逸的后台,无非是裕王或者是严党。对于裕王,对严党,一个是自己未来的继承人,一个是对自己还有用的人,都不利,所以只有周云逸当这个替罪羊了。冯保也因为这两件事犯了大忌,司礼监和宫里是容不下他了,吕芳只有把他送到裕王府里去伺候。一是可以保住他,二是万一哪天裕王登基之后,冯保也有一番成就了,吕芳老了之后也算是老有所依了。
《大明王朝1566》中,冯保为什么要打死周云逸?
冯保为了上位做了三件事:认吕芳为爹;打死钦天监官员,积极表现;绕开干爹,赶紧报祥瑞。步子迈的太大,扯了蛋,又得从头做起。1、认干爹
电视里没有交待这个细节,但在人身依附关系特别浓厚的宫里,没有干爹肯定没机会上位。胡丹博士的《大明那些九千岁》里面说的很清楚。
冯保有了司礼监首席太监作为干爹,自然前途不会太差。他前面就是在浙江的杨金水。按着拟血清也可以叫杨金水一声哥哥。
(干爹既是贵人也是导师)
但冯保没有那么多耐心等待。
2、杀钦天监官员周云逸是钦天监的,属于伎术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专业技术岗”。议论朝政大事是政务官的事,和他是没有关系的。但总有人心忧天下。
(纯粹的人纯粹的做法,但所有的一切也不纯粹)
而裕王与他的三个导师也要不惜代价扳倒严嵩,就借天变的理由(毕竟没下雪)来说事。
嘉靖皇帝自然知道背后的这套操作(大致就像监堂老师看下面学生作弊一样),非常震怒。要廷杖。
急于上位的人并不会那么明确的体会到意思,直接把人给打死了。皇帝陛下不能背锅,干爹觉得你太狠,太子和他的导师记下了仇恨。
3、报祥瑞没下雪就引发了政争,下雪凝聚了太多政治意义,这时候下雪就是祥瑞。
冯保和小宦官们在那发现降雪了,让所有人不动,自己去报祥瑞。在天子眼里,他真的不重要,都没亲自接见。
(冯保太急了)
但这次绕开干爹的事,不仅是干爹不满,更得罪了司礼监其他大佬。到这时候,可以说冯宝该得罪的不该得罪的都得罪了。
他估计也会想“怎么搞的”。
欲速则不达嘛。
4、干爹也是导师父子俩在门前的谈话极有水平。干爹给他指明了出路,宫里都得罪了,太子也得罪了。皇帝也不待见你。可以说,活着的都没和你玩了。只能投资未来。
未来在哪?李妃的肚子里,小王子是王道。
冯保当时也不理解,10年后就明白干爹的判断力了。
(吕芳是明白人)
急于上位会导致不发紊乱,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经过此次锻炼的冯保之后就改变了好多。毕竟有高人指导。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大明王朝1566》中,冯保为什么要打死周云逸?
在《大明王朝1566》中,刚刚开篇的时候就悄悄交代了一番故事背景:
嘉靖三十九年,自从入冬以来,京城竟然没有下过一场雪。不仅如此,国库亏空、西苑着火,这屡屡发生的不祥征兆似乎在吞噬这嘉靖皇帝的一切,为了能够为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嘉靖皇帝召见了周云逸,他希望从这个钦天监监正的嘴里听到一个好的说法:
“这个说法便是天灾于自己这位帝王无关!!!”
可是,嘉靖皇帝不会想到周云逸死死的咬住了他和他身边的那帮大臣:
“宫内开支无度(太监,代表着嘉靖皇帝)、国库空虚(朝堂大臣)、民不聊生,这是上天的警示。”
嘉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而处理这件事情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冯宝。
冯宝打死周云逸看起来只是一场简简单单的执法,可是这场执法的背后代表着嘉靖皇帝,还有冯宝自己的私心。
为什么代表着嘉靖皇帝?因为太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做的事情虽然没有说出来具体是谁指使,但是他们的背后是皇帝在撑腰,从嘉靖皇帝最后让司礼监的那些太监们处理冯宝这件事情上,我们大抵就能看的出来,太监们和皇帝是利益共同体。
冯宝替皇帝办事打死了周云逸,可是不仅没有得到嘉奖,还莫名其妙的被皇帝授意吕芳教训了一下冯宝,冯宝的打死了周云逸则代表着嘉靖皇帝的残忍,代表着嘉靖皇帝的杀人诛心,嘉靖皇帝如此爱面子的人,怎么会不找一个替罪羊?
再来看看为什么冯宝要打死周云逸?这件事情说白了,冯宝在利用皇帝的权威显露自己的私心。
冯宝希望自己能够进入皇帝的眼中,希望能够做一个人上人的太监。只有替皇帝把这件事情办好了,办绝了,自己才能够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可是他还是太稚嫩,他不太明白嘉靖皇帝的小心思。
嘉靖皇帝所期望的是可以利用冯宝让周云逸改口,只要将周云逸念叨的那句“宫内开支无度”这句话改掉就好,只要别把屎盆扣到他嘉靖皇帝的头上就行,可是冯宝错了!
几乎可以说是大错特错!
冯宝在试图让周云逸改口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私心强加了进去。
冯宝可能猜出了嘉靖皇帝的意思,但是面对周云逸的铁齿铜牙,冯宝实在是无可奈何。可是,周云逸不改口的话,自己实在是没法交代,既然如此冯宝就可以选择性的赌一把,也许嘉靖皇帝不仅仅想要周云逸改口,还要同时要了周云逸的命呢!
如此一来,他冯宝就不仅仅是东厂的提督太监,很有可能成为嘉靖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
可是,事实证明冯宝还是太年轻了!
明朝厂卫里面的这趟浑水实在太深,冯宝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上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没有想过他的上面还有数不尽的红人太监占着位置,仅仅凭借这一点他冯宝就像上位,那些辛辛苦苦此后了嘉靖数十年的红人太监怎么想?
想领头功?冯宝也太嫩了。
冯宝打死周云逸这件事情做的没有错,嘉靖皇帝的心里也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周云逸死。可是他所在乎的更是自己帝王的尊严,而是自己作为帝王在朝臣和百姓口中的德行,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嘉靖皇帝成为了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人。
只是,可怜了那个尽心尽力、同时又掺杂私心的提督太监冯宝了!!!
《大明王朝1566》中,冯保为什么要打死周云逸?
以下一切内容均基于电视剧分析,和明史无关——事实上电视剧本身和明史,也没多大关系,我们大可以将它当成一部架空电视剧。
冯保打死周云逸的背景,是嘉靖39年。这一年国库亏空,又一个冬天没下雪,裕王和徐阶把这些烂事告诉了周云逸,周云逸上书进谏,被杖死。这也就是为什么严世蕃能说出“还有一些人(徐阶:别看我别看我)就是去年腊月二十九周云逸诽谤朝廷的后台”的原因——嘉靖的态度一向不站在倒严者一边。
嘉靖的态度:严嵩能替他“遮风挡雨”,能替他服务,揣摩心思,安排政事,但又不觊觎权力,不干涉皇权。所以谁倒严,他倒谁。当然,最后严党的倒台也不是因为什么君明臣直,而是因为严嵩做不到“遮风挡雨”了。
严世蕃的态度:趁着皇帝不信任徐阶,徐阶等人又扣了工部的预算,索性趁机发难一锅端了。(这就是严世蕃不如严嵩的理由,在剧里他的智商只能属于二流)
严嵩和严世蕃不一样,他知道徐阶的背后是裕王,裕王再小心谨慎,有朝一日也是要继承大统的,所以对徐阶,除非嘉靖恨毒了他,不会痛下杀手——因为他背后是裕王(这就是严嵩说出那句“内阁没有周云逸的后台”的原因,如严世蕃一样说出后台是徐阶,他也死不了);但是徐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因为裕王(目前)只是裕王。“我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皇帝不会愿意将权力分给任何人,包括他儿子。
徐阶的态度是倒严,这自不待言。徐阶为什么敢在周云逸被打死的情况下接着在御前会议上倒严?因为那边裕王妃怀着孩子呢(就是小万历),老儿子大孙子,老头的命根子。只要这孩子一生,再大的劣势局都能往回翻——事实也是如此,一向以修道为名不见裕王的嘉靖都来了裕王府抱孩子。
最后,太监们的态度。用杨金水的话说,“我头上只有一片云,这片云在宫里。”他们必须无条件地忠于皇帝,但是司礼监内部的升迁拔擢也是有次序的,冯保揣测上意打死周云逸,之后又抢着报告祥瑞,导致被“前辈们”好一顿挖苦,原因就在于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