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请众阿哥喝酒是什么套路?为何太子胤礽蒙圈了?

四阿哥胤禛突然请阿哥们喝酒,原来是圈套,为什么太子胤礽更是手足无措?

在《雍正王朝》中哪个举动才正式确定了老四胤禛的夺嫡之心?

恐怕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不管南下赈灾,还是追缴户部欠款,甚至如何狩猎,总之每一步都让他离皇位更近了一步,但是要说奠定基础的一战,当推火烧百官行述!

一、

太子胤礽复立:

可以这样说,太子胤礽之所以可以复立,离不开他的这些兄弟们的帮助。

有人可能会疑惑,一方面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不管是否发自内心,总之他们的官面上是大力支持太子胤礽复立的。另一方面,老八胤禩一伙势力的强大,也让康熙帝心中恐慌,不得不再拿出太子胤礽来抗衡。

太子胤礽复立,可以这样说,众皇子的内心都在起着波澜,也都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老大胤禔,热河一事后被圈禁,永无翻身的机会;老三胤祉,热河一事后,对皇位不再有什么想法;老四胤禛表面上还是太子胤礽的人,其实早已经自成一派,且对皇位虎视眈眈;老八胤禩,经过举荐太子失败之后,又在酝酿新一轮的夺嫡策略;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跟老八胤禩一伙的,对皇位没有想法;老十四表面上是老八胤禩的人,其实跟老十三胤祥一战后,开始动了夺嫡的想法。

而太子胤礽,内心却是最紧张的,因为他心中明白,这次复立,自己的地位相当不稳固。而且刚刚复立不久,康熙帝就开始了最后一次南巡,貌似在京城监国的太子权力最大,其实他时刻处于康熙帝的监视与考察下。更重要的是,暗地里想拉他下马的人只有多,没有少。

这时候的太子胤礽急于打破现状,在他看来,自从追缴户部欠款一案后,老四胤禛就一蹶不振了,不值得打压,只需要把老十三胤祥拉过来就行。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对他构不成威胁,他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到对付老八胤禩身上。毕竟举荐新太子一事,支持老八胤禩的人太多了,多到康熙帝都恐怖的地步,更何况太子胤礽了。

那么老八胤禩知道太子胤礽的想法吗?

二、

老八胤禩的圈套(一):

太子胤礽刚一复立,就开始大力打压老八胤禩的人,上书房大臣马齐过来送奏折,太子胤礽也因为当初他举荐了老八胤禩当新太子,而恶语相加。最后让马齐跪在外面听候发落,随后太子胤礽竟然把这些人全部给免官了。

闻讯赶来的太子胤礽师父王琰也被气得晕了过去,老四胤禛过来相劝,也被气跑了。

因为太子胤礽心中明白,只要老八胤禩的人在,自己的施政就非常不顺,前面刚刚打压了一顿,结果做事的人被气走了,不做事的还在跟自己作对,他该怎么办?

而老八胤禩也没有闲着,他跟老九老十老十四也在屋中分析着太子胤礽的行为,通过太子胤礽免了众官员的职就分析出,太子胤礽这次不理智:

“我觉得,他会做出很多倒行逆施的事来,弄急了他还可能会狗急跳墙。”

而以老四胤禛的为人,他自然会去管,可是结果却让老八胤禩暗中叫好,这也就证明太子胤礽确实失去理智了,此时不给他下套,更待何时呢?

此时大家要注意两个人,那就是太子胤礽的军师黄体仁和司马尚。

他们两个献上了一计,那就是太子胤礽必须控制百官,要想控制百官,正大光明的来不成,只能玩阴的。

那就是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

这两个人献的计策简直是愚蠢至极!

你太子胤礽现在是监国,行的是光明正大之路,能挟制百官的只有皇上,你太子挟制百官是想干什么?

一旦太子胤礽真的挟持了百官,那么他离死也就不远了,别忘了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康熙帝呢。

三、

老八胤禩的圈套(二):

于是,太子胤礽在黄体仁的建议下,做了三件蠢事:

一是给任伯安写了一封信,至此留下了把柄,即使最后是太子胤礽得到了《百官行述》,想想还有一封信在外面飘着,他能心安吗?

二是为了拉老十三胤祥下水,竟然让他去杀郑春华,先不说老十三胤祥会不会出卖太子,单就郑春华来讲,老八胤禩不知道派了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就怕郑春华不出事。

三是让老十三胤祥放了刘八女,天呐,刘八女可是钦定的罪犯,放了他,真不怕康熙帝怪罪起来?

而这三件事最关键的一个人是谁?

任伯安啊!

那么任伯安会真心投靠太子胤礽?

当然不是,任伯安提出的两个条件就是两个坑,任伯安多聪明,从他手中有一本《百官行述》就能看出来。他最会审时度势了,如果他认为太子胤礽将来会继承皇位,他自然不敢投靠他,因为自己是污点,太子胤礽即位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他!

如果他认为太子胤礽不会继承皇位,那么他为什么要傻啦吧唧的投靠他呢?

放了刘八女这个条件更是再明显不过的坑了,康熙帝只要想查,一百个准能查到太子胤礽头上,指望老十三胤祥无条件放人?搞笑吧,刑部冤案就是老十三胤祥捅出来的,他会放了罪魁祸首?

显然,任伯安就是老八胤禩故意放出的圈套,而且太子胤礽身边的狗头军师也有可能已经被老八胤禩拉拢了过来,不然不会出这么愚蠢的主意!

四、

老四胤禛破局:

其实,所谓的《百官行述》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实用的道具,不然的话老八胤禩早就拿到手了,别忘了存放百官行述的当铺就是老八胤禩手下人开的。

说到底,老八胤禩之所以给太子胤礽下套,并不是真的拿百官行述做文章,因为挟制百官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如果能走通的话,上次举荐新太子,老八胤禩早就赢了。

所以,问题的关键其实是太子的把柄,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信!

老四胤禛上次跟太子胤礽抄家之后,称病回府,貌似很闲,其实一刻都没闲着:

先是老十三胤祥过来汇报情况,随后跟邬思道商量对策,然后派出老十三胤祥救下了郑春华,至此太子胤礽的一个把柄牢牢攥在了手中。随后放掉了刘八女,让老八胤禩等人以为自己计谋成功。再然后派出年羹尧,不惜血洗了江夏镇,就是为了保障计策的实施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等到老八胤禩等人发现事情不对,正在商量对策的时候,老四胤禛又不适时宜的赶来请客,一个走不能走!

随后就上演了大戏,在太子胤礽、老八胤禩、老三胤祉还有马齐面前,抬出来了《百官行述》。

老四胤禛先说了众臣们的把柄都在这里呢,弄得马齐也不敢多说话;又说任伯安可是老八胤禩的手下,这下老八胤禩也闭嘴了;随后又讲想拿《百官行述》的人是“图谋不轨,犯上作乱”,这下太子胤礽也傻眼了;最后来一句年羹尧杀他们是依法剿灭,然后老三胤祉还夸年羹尧功劳不小。

太子胤礽还想看一眼,结果老八胤禩先拦住了,随后,老四胤禛也赞同老八胤禩的观点,这玩意大家都不能看。最后让老十三胤祥一把火烧掉了百官行述,放眼看过去,众人的表情反而是愉悦的,除了太子胤礽……

尤其是老九胤禟,笑得头都仰起来了,毕竟任伯安是他的门人嘛,烧了这玩意对他最有利!

就此,老四胤禛成功的打击了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一派,顺便还把老十三胤祥正式拉到了自己身边,也难怪太子胤礽随后气呼呼地大骂老十三胤祥不够意思!

而没有烧掉的,恰恰是老八胤禩最想得到的太子书信!

老四胤禛此招确实高明,实属一石四鸟之计:

第一石击中了太子胤礽,让他彻底陷入了被动,自己的把柄还留在了老四胤禛手上,什么时候拿出来,什么时候就是太子胤礽下台之际。

第二石击中了老八胤禩,任伯安是你的人,他搞的《百官行述》怎么说都跟你脱离不开干系。再往细处想,上一次举荐新太子,会不会就是你老八胤禩拿着《百官行述》要挟呢?

第三石击中了众位大臣,想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当年官渡之战后曹操就曾经有此举,一把火把自己手下跟袁绍交往的书信全部烧掉,以此收获民心。老四胤禛此举,也让众臣暖了心,一举收复当年追缴欠款得罪的人心。

第四石击中了康熙帝,本来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一个罪过,他这一烧,反而为自己解了围。康熙帝自然也会想,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别人的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反而是老四胤禛,帮康熙帝解决了大问题。

所以,当时喝酒时唯一的大臣马齐,速速汇报了康熙帝,再加上马齐刚刚被太子胤礽罢了职,怎么可能会说他好话?

于是年羹尧不仅没被怪罪,还升了职,并速速来南京行宫汇报工作,而年羹尧去之前,老四胤禛又千嘱咐万嘱咐,千万不能说错话。至此,老四胤禛的夺嫡之路已经一片光明,如果不是后来蹦出个老十四的大将军王搅合一下,老四胤禛接替储君一位将更无悬念!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请众阿哥喝酒是什么套路?为何太子胤礽蒙圈了?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请众阿哥喝酒,是一场大戏。这场戏,标志着四阿哥胤禛正式走上了“夺嫡”的前台。同时,也让太子胤礽彻底明白了他一直视为心腹的这个四弟还有十三弟的厉害。

这个事还要从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说起。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废黜了太子胤礽,这个“忍无可忍”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国事,第二件是家事。

国事,是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命四阿哥胤禛以及十三阿哥胤祥追讨国库欠银时胤礽的表现。

首先,这个太子胤礽是欠款大户,因为他这个欠款大户在归还国库欠款的问题上推三阻四,导致了胤禛追逃欠款的差事办得十分不利,同时以大阿哥为首的“皇长子派”,和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趁机制造事端,互相攀咬,追缴国库欠款一时乌烟瘴气,把康熙搞得很没面子。康熙对胤礽这个太子产生了失望的情绪。

为了填补国库的钱款,太子胤礽开始大肆卖官鬻爵,而这件事又让八爷党利用大阿哥向康熙告了密,康熙对太子的失望开始变成对是否让他继承皇位的动摇。

而太子为了利益居然参与了江夏镇刘八女“买命替罪”(宰白鸭)的大案,并且让八阿哥胤禩抓到了把柄,康熙对太子的“胆大妄为”十分震怒,同时对八阿哥的心机与阴险感到了心冷和恐惧。

他对这个贪婪自私,胆大妄为的太子是否能撑起大清的天下充满了怀疑。

这个时候,康熙并没有一定要废掉这个太子的念头,毕竟,太子胤礽已经做了近四十年的太子了,康熙还是想给太子一些警告之后,希望太子能警醒,能做好一个太子。

但是,接下来在康熙带着众皇子去避暑山庄围猎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正是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太子胤礽的第一次被废。

太子胤礽和康熙的一位妃子郑春华偷情,被康熙发现了。

这个不成器的太子,偷吃偷到老爹的碗里去了,这就是“乱伦”。

于是,盛怒之下,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

太子被废,让康熙的众多皇子陡然兴奋起来,几乎所有对储君之位跃跃欲试的皇子们,都开始蠢蠢欲动。

康熙在废掉胤礽的同时,颁诏天下,推举太子。

八阿哥胤禛在朝野一直有“贤王”的美誉,自然在推举太子当中的人气最旺,似乎是众望所归,这让有着“冷面王爷”、“刻薄寡恩”的名声的四阿哥胤禛感到了一丝的绝望。

但是,他有一个极其厉害的师爷邬思道。

邬思道最大的能耐,就是对康熙的心思揣摩的极其透彻。

他告诉雍正,事情远远没有到绝望的地步,当今皇上颁诏推举太子的深意,满朝文武应该没有几个领会得到。事实证明,满朝文武只有张廷玉领会到了。

于是,邬思道代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写了一份推举太子的奏折,邬思道的奏折推举的竟然是废太子胤礽。

四阿哥尽管没有完全理解邬思道的做法,但他还是坚决的执行了。

果然,在满朝文武几乎一边倒的推举八阿哥为太子的时候,只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和内阁大臣张廷玉推举了废太子胤礽。(太子的老师也推举了太子,这应该是预料之中)。

一边倒的八阿哥并未笑到最后,因为尽管推举太子的人只有三位,但是八爷党做梦也没有想到,还有一位推举了废太子,这个人就是康熙本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实际上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是极为仓促的,最大的问题,是他还没有想好替代太子的人选,同时冷静下来之后,康熙不免有些后悔。

康熙颁诏天下推举太子,实际上是寄希望于大臣们能给他一个台阶,上奏折推举太子。但是一边倒的推举八阿哥,倒是让康熙认定八阿哥心术不正,在朝廷结交大臣结党营私的事实 。

至此,第一次废太子,以复立太子为标志结束了,这一次废太子的风波,其实最大的赢家是四阿哥胤禛,而八阿哥胤禩输的糊里糊涂,除了加重对他老爹康熙皇帝的“不公平”的怨愤,几乎没有得到什么。

而四阿哥胤禛,在此次风波中大获全胜,除了拥立废太子复位得到了康熙的赞赏,他的四儿子弘历意外的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和喜爱,康熙把这个孙子带在身边进行专门培养,胤禛从这个举动看到了夺嫡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风波,胤禛对他的师爷邬思道佩服的五体投地,有了这个“神一般”的军师运筹帷幄,胤禛夺嫡的信心大增。

于是,胤禛和胤祥正式另起炉灶,开始了夺嫡的主动行动。

第一仗,就是处理“百官行述”。

其实,八阿哥一直对自己夺嫡的前途很看好,一方面他用笼络和贿赂的手段,在朝廷广结群臣,并博得了一个贤王的美名,另外,他还有一个杀手锏,到了关键时候,他可以以此要挟朝臣听从他的调遣。

这个杀手锏,就是《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是九阿哥胤禟的门人任博安,在担任刑部主事期间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朝廷各部大小官员所做的各种见不得人的事情的详细记录,算是朝廷各部官员的一本黑帐,这部黑帐可不是一本,而是四箱,比某些人的“一抽屉”多多了。

任博安的这个《百官行述》就寄当在八阿哥开的当铺里,实际上是由八阿哥在保管。

对这个杀手锏,八阿哥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康熙四十六年发生的“宰白鸭”(买命替罪)大案,实际上主犯就是任博安的小舅子刘八女和他的弟弟任季安。而当时主审这个案子的就是八阿哥胤禩。

由于胤禩在审理此案时,把主要的心思用在了利用此案通过威逼利诱,在肖国兴那里得到了太子贪赃枉法的证据上,于是,刘八女和任季安就被胤禩抛弃打入死牢等着问斩。任博安对此对八阿哥甚至八爷党心存不满。

当太子复位之后,这个复位的太子心态出现了严重的变化,他对八爷党以及在推举太子时没有推举他的大臣们进行了无耻的报复,这种报复使得太子几乎失去了整个朝廷大臣包括各个皇子的支持。

为了挽回这个局面,太子胤礽开始动歪心眼,正好任博安因为八阿哥没有保住他的弟弟和小舅子的命,对八爷党不满,而太子非常需要任博安的《百官行述》,试图用《百官行述》控制朝廷大臣个,于是任博安和和太子一拍即合。达成了交交易,用《百官行述》交换他弟弟和刘八女的命。

太子找来了他的心腹弟弟十三阿哥胤祥——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个他认为永远不会背叛他的兄弟,此时已经是和他四哥自立门户开始和太子争储位了。

太子安排胤祥设法放了任季安和刘八女,并且给任博安写了一封亲笔信,由太子的门人亲自交给已经赋闲在家的任博安,要求任博安见人后,立即交出《百官行述》。

胤祥回头就将太子和任博安的交易告诉了他的四哥胤禛,于是,一出精彩好戏开始了。

在邬思道的策划下,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一明一暗开始了他们的演出。

第一步,胤祥暗中协助太子私下放了任季安和刘八女,但又设法让八阿哥胤禩得到消息。

第二,密令年羹尧,带人化妆进入刘八女的江夏镇,杀了任博安、任季安和刘八女,拿到太子给任博安的亲笔信。

第三,拿到任博安在八阿哥当铺存放《百官行述》的当票,回京城取出《百官行述》。

第四,通过暗通八阿哥胤禩的管家高福,将太子给任博安的亲笔信交给八阿哥胤禩。

这个计划的结果是:

第一《百官行述》将会被四阿哥胤禛得到。

第二,让八阿哥胤禩拿到太子图谋不轨以及私放死刑犯的证据。但是私放死刑犯的事,会死无对证。

第三,当着众位皇阿哥以及大臣马齐,烧了《百官行述》,向康熙邀功,在康熙面前树立四阿哥顾全大局,大公无私的形象。

但是这个计划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全镇老小无一幸免,包括当地治安的官兵。这件事朝野震惊,后来也让康熙对雍正的残酷和冷血有所忌惮,客观上给胤禛夺嫡增加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实际上,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真正目的是他扫荡了江夏镇刘家和任家的所有财产,为了掩盖抢劫的行经,不惜杀人灭口,给胤禛背了一个黑锅,但是胤禛明知就里,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年羹尧这一举动,就是明目张胆的趁人之危,趁火打劫,他的这个毛病,在西北用兵的时候表现的更加肆无忌惮,最终要了自己的命。

第二个问题是个麻烦事,就是任博安在当初把《百官行述》寄存到八阿哥的当铺的时候,约定的是只有见到本人才能赎当,所以,当胤禛派高福拿着任博安的当票去赎当的时候,碰了一鼻子灰。

于是,胤禛和胤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演了一出“戏中戏”。

先是对外宣称四阿哥府中失窃,大量金银珠宝被盗。

然后,让李卫扮成山西官二代拿着被盗清单上的金银珠宝去八阿哥胤禩的当铺去当东西。

胤祥派人破案,找到线索。

胤祥派兵以起脏为名抄了八阿哥的当铺,拿走了那四箱子《百官行述》。

最后,四阿哥胤禛出场,先是到八阿哥那里大骂太子,向八爷党示好,并表示请各位王爷贝勒到府上,胤禛宴请赔罪。

素有冷面王,刻薄独行之称的四阿哥请客,所有的阿哥们都很好奇,八阿哥也挺高兴——老四终于和太子闹掰了,太子的势力又塌了一块。

于是,都如约赴宴,殊不知,就在各位皇子被请进四王爷府的同时,胤祥开始了查抄当铺,当铺的老板都没机会报信。

一切安排的严丝合缝,八阿哥胤禩和太子胤礽全部被套住了。

当胤祥把四箱子《百官行述》摆在各位王爷贝勒和大臣的眼前的时候,八阿哥应该是懊恼,太子应该是愤恨,大臣马齐应该是敬佩。

当胤禛当着大伙把《百官行述》付之一炬的时候,其实全都傻眼了。但也都清楚,新的战斗即将开始,但是战场的对手和格局已经发生了实质的变化。

这个宴会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夺嫡的角逐,从“三国演义”,变成了“楚汉争霸”。

这不是套路,是韬略。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请众阿哥喝酒是什么套路?为何太子胤礽蒙圈了?

这哪是喝酒啊,这分明是功夫在诗外。

《雍正王朝》里,没有一顿饭是纯粹的吃饭,全部充满了套路。不管是康熙宴请佟国维还是胤禛宴请众阿哥的酒会,把中国的酒桌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太子复立不久,康熙下江南,胤礽监国却胡作非为。为了公报私仇,胤礽将举荐八阿哥的官员全部晾在一边。废立的事,成了胤礽心中的一根刺。在他心中,那些官员都是胤禩的人。

就在胤礽苦于无人可用的时候,下面的马仔趁机投其所好,抛出了任伯安的《百官行述》。这《百官行述》记录着朝廷官员的小秘密,谁掌握它谁就能控制百官。胤礽一听就心动了,赶紧吩咐下面去办。

任伯安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官复原职,二是释放刘八女。太子亲笔写信给任伯安,商议此事。这封信,也彻底将自己的小辫子交了出去。

胤禛这边得知《白官行述》的事,也赶紧行动,他派了年羹尧出马。年羹尧办事也太有魄力了,他将整个江夏镇给灭了,拿到《白官行述》的当票以及太子的书信,大大超过胤禛的预期。

胤禛很生气,却也原谅了年羹尧,不过从此多了一个心眼。

为了能从当铺取到《百官行述》,胤禛费了很大周章。先是派高福去取,结果碰壁了,被告知只能任伯安本人亲自来取。接着又派李卫去当铺当四爷家的家具,然后十三爷以抓贼为名进驻万永当铺。

万永当铺是八爷党的地盘,没那么容易得手。于是,胤禛亲自跑到八爷府上,先是一顿吐槽(为十三爷争取时间),接着邀请八爷等人到自己府上喝酒(调虎离山)。

平时青菜豆腐的雍正府,今天突然大鱼大肉。等到参加酒会的阿哥(太子、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俄、胤禵)和马齐都到齐了,十三爷也拿到了《百官行述》。

留在京城的几大力量全部在场,谁也不敢动这《百官行述》,谁动了就说明谁图谋不轨。胤禛抓住这一点,一把火烧掉了《百官行述》,没有人敢公开反对。

胤禛这么做,好处多多;一、安了百官的心,稳定了朝局,也为自己留下好的名声,彰显自己正大光明;二、赢得了康熙的好感,为夺嫡增加筹码;三、防止落入对手的手里,断了其他阿哥的觊觎之心。

喝酒就会有人得意,也会有人失意,最失意的人应该是太子。对于《百官行述》,他是势在必得,下的筹码也是最大的,没想到却被胤禛捷足先登了。

胤礽想要《百官行述》,当着众人的面又无法开口,尤其是康熙的耳目马齐就在现场,他只能蒙圈。

他更蒙圈的是四爷和十三爷,这两个曾经的小跟班,如今完全脱离了自己的掌握甚至成了自己的对手。

他最蒙圈的是自己写给任伯安的那封信,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如今肯定落入了胤禛的手里。胤禛藏着那封信,就等于捏着自己的命门。一旦信到了康熙手里,就要等着第二次被废。

胤禛一场酒会,让居心叵测的阿哥恨之入骨却又无言以对,毕竟他占着理。从此,四爷与太子公开划清界线,自成一派。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请众阿哥喝酒是什么套路?为何太子胤礽蒙圈了?

四阿哥胤禛宴请不只是太子蒙圈?众位阿哥都挺蒙圈,除了神经大条的老十准备大吃一顿,满腹牢骚的吐槽老四不会又请我们吃青菜。但是马齐的出现才是让所有人最懵的。本来以为是一顿“家常”聚会,都是哥儿几个,虽然有时候意见不和,但是兄弟们吃顿饭联络感情也正常。可马齐的出现不止阿哥们摸不清头脑,估计马齐内心也是一万个拒绝,一桌子都是郡王,贝勒合着就我一个外人。

主角老四的一出现,懵圈的众人等待老四的说法,两句话就让这顿饭变了味,吃着不放心。那就是四阿哥讲起了为官之道,讲起了《百官行述》,并且当场让下人抬了出来,让众位阿哥和马齐参观。事前还要具体说明你们可看好了,我可是一下都没拆开看过,封条都好好的。这是从哪里找到的呢?这是从京城里的一个叫永安当铺的地方查出来的。永安当铺本来也是八爷在京城洗钱的地方,这一下八爷心里不好受。《百官行述》又是太子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的东西,想要抓住百官的小辫子,为他将来顺利登基做准备。这下胤禛把他抬了出来,太子心里自然也是最不好受的一个。

不得不说胤禛这一手实在是高。为了得到《百官行述》,四阿哥先让李卫带着自己府里的一些财宝充当山西的落魄官员后代去永安当铺典当东西。接着又四处宣扬说自己府里的财富被盗,让十三爷找人去搜索被典当的宝贝。结果把永安当铺翻了个底儿朝天搜刮的《百官行述》。说了这么多《百官行述》,这本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这本书是江南盐道任伯安在京当官时,搜集当时官员的劣迹,并且编撰成书,足足写了四大箱。这么可怕的东西,如果一旦让它见光,说不好朝局震荡。

所以4阿哥这次请这些阿哥和马齐吃饭,就是让他们做个见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们把这个《百官行述》,谁也不许看,咱们都烧了,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所以说太子是最惋惜的,因为他最想得到。八爷可能说是最安心的,任伯安是自己的人,如果这件事要查起来,那自己要完全全身而退也需要挺吃力的。四阿哥可能是最受益的,事情做得好,完成的还不错,东西也烧了,反而变相的卖给了朝廷百官一个面子。你们那点小九九我可都烧了,谁也不知道。但是众位阿哥自然也不会把这件事宣扬出去让百官知道。

文/红雨说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