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对雍正有拥立之功的隆科多为何要倒向八爷?
其实他并不是倒向了老八胤禩,而是倒向了弘时,只不过他这场豪赌以失败告终!
一、
先讲一下历史中的隆科多:
很多朋友也提议到,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的时候,最好插入真实历史,这样便于理解。
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在雍正帝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他就一直拥护他,雍正帝最终能坐上皇位,隆科多可是大大的功臣!在清朝历史上,能被皇帝当着众人称呼舅舅的,隆科多可以说是独一份,足见其权势之大。
在雍正帝即位之初,对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是非常信任,但是大家也知道,一旦皇帝坐稳了皇位,战乱也平息后,也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了。
第一个被治罪的就是年羹尧,随后众人开始弹劾隆科多,主要罪名也是跟年羹尧有关,说他包庇年羹尧,或者是收受年羹尧的贿赂,这也引起了雍正帝的猜疑:
“朕御极之初,隆科多、年羹尧皆寄以心腹,毫无猜防。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
后来隆科多戴罪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即将成功之时,又被雍正帝派来的侍卫带走,以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的罪名判了一个终身监禁。
本来要判斩刑的,但是雍正帝的理由是念及旧恩,于是被判了监禁。
由此可见,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是拥立有功的人,却都没有落得好下场,但是这二人并没有真的谋反!
二、
隆科多为什么要背叛雍正帝?
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的获罪就不是雍正帝刻意整他了,可以说是他咎由自取了,那么官职已经做到极品的隆科多为什么要背叛雍正帝呢?
其实主要是接连发生的几件事,让隆科多产生了二心:
第一件事就是诺敏的死,诺敏可以说是为隆科多而死,如果不是隆科多给他出了这么个荒唐的主意,诺敏还不至于激怒雍正帝。
隆科多一开始不认为雍正帝会真的杀诺敏,毕竟“天下第一巡抚”的称号就是雍正帝赐的,自己再杀掉这个“第一巡抚”,有种自扇耳光的意思,但是雍正帝却这样做了。
给隆科多造成的影响就是,雍正帝这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翻脸不认人,甚至可以不要脸面,即使是清官也杀。更何况诺敏还是隆科多举荐的,最后行刑的时候隆科多违抗圣旨,以生病为由拒绝到现场,那时候起隆科多心中就膈应了。
第二件事是年羹尧的死,年羹尧的死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也是跟诺敏一案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年羹尧看起来是被众人弹劾而死。
在隆科多看来,他跟年羹尧其实是一类人,都是对雍正帝上位有功,可以说是雍正帝的恩人。可是雍正帝却听从众人的意见,杀掉了功臣。
这对隆科多的打击是相当大的,也让他没有了安全感,此时的他判断年羹尧的死是因为得罪了众臣,所以,他改变了路线,开始拉拢众臣,拉拢众臣也就等于加入了老八胤禩的行列。
第三件事则是清流的被治罪,这股清流大臣之所以被治罪,就是因为弹劾了田文镜。在隆科多看来,众人弹劾田文镜,雍正帝应该像当初弹劾年羹尧一样,治田文镜的罪才对,可是结果让隆科多大跌眼镜,也宣告了他的拉拢众臣的策略失败,还容易被打成朋党!
三、
再加上雍正帝推行的新政,确实也伤害到了隆科多的利益,所以隆科多打算背叛雍正帝!
那么雍正帝知道隆科多会背叛吗?
其实,他是知道的:
当年斩诺敏的时候,雍正帝发现老八胤禩和隆科多没有来,于是问侍卫,侍卫回答是他们病了,雍正帝说了一句:
“怕是心病吧?”
两个人同时称病,并不是巧合哦,以雍正帝多疑的性格,自然会怀疑隆科多跟老八胤禩搞一起。尤其是诺敏临死前发现隆科多没在,于是大喊冤枉,不是雍正帝没有听见,而是不敢再深究,因为深究后不仅仅有隆科多的问题,还有雍正帝自身的问题。
后来刘墨林在妓院得罪了隆科多的公子,两个人闹得沸沸扬扬,这件事被老十三胤祥捅到了雍正帝耳中,当时的隆科多跪在外面求见,雍正帝可是没见哦!(剧中没有演,但是从殿试时隆科多一直看着刘墨林,也能看出,他还是忌惮雍正帝的)
用隆科多儿子的话讲:
“你在皇上那儿失了宠能怪我吗?”
后来的隆科多就变了,一切都向老八胤禩看齐,雍正帝又不傻,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尤其是一段剧情,雍正帝招他们一起商量新政,老八胤禩说圣祖皇帝说的话不能改,于是雍正帝把希望寄托到隆科多身上,希望他能说几句支持自己的话,结果隆科多:
“奴才思忖着当年圣祖爷这么说……”
毕竟隆科多是附属在老八胤禩头上的,只要挤掉老八胤禩这个脓包,隆科多也就自然除掉了……
四、
所以,雍正帝就联合睿亲王搞了一个圈套,老八胤禩一伙连同隆科多都跳了进去:
但是雍正帝回头细细一想,好像这个隆科多参与八王议政的动机不对。要知道隆科多官职已经做到头了,而且又颇受雍正帝信任,他参与八王议政逼宫,能得到什么好处?
这样一想,雍正帝想到了他最怕的事情,于是半夜悄悄的在图里琛的带领下见了隆科多:
一方面,隆科多拥护雍正帝上位,也是功臣,又是自己的舅舅,适当探望一下表达关怀,也算是表达自己的关心,同时看看隆科多会不会愧疚。
另一方面就是深挖背后指使人了,要知道这次八王议政如果成功了,雍正帝没有被废掉的话,隆科多顶多还是九门提督加上书房大臣,地位并没有提升,反而被老八胤禩一伙的几个王爷稀释了权力,这样做一点好处没有,还被削弱了权力。
除非,隆科多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换掉雍正帝,再利用新君之手从长计议,只有这样,才能让隆科多的利益最大化。
虽然雍正帝最开始设套的时候,也怀疑过弘时,毕竟当年的科考舞弊案不明不白的就过去了,主谋都没有抓到。但是真正从隆科多嘴里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还是心生寒意。
此时的雍正帝是非常矛盾的,既想知道这是弘时捣的鬼,又不想相信这是弘时捣的鬼,这也是从国家社稷和为人父亲两者选其一的为难。但是从当初他把弘历派到李卫那里,不参与整顿旗务的时候起,他其实就下定了决心了。
而雍正帝先询问弘昼,又听到临死之前老十三胤祥的忠言,终于下定决心去见隆科多了,他也知道见了隆科多会有什么后果……
而隆科多,那晚跟雍正帝的见面,则是点燃了弘时灭亡的导火索……
而隆科多英明一世,却没想自己想保的人要他性命,他反对的人,却保住了他性命,真实呜呼哀哉!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中,对雍正有拥立之功的隆科多为何要倒向八爷?
文/炒米视角
可能因为《雍正王朝》曾经给了我们一个错觉,那就是雍正实际上是理所当然稳坐帝位的。年羹尧是他潜邸的包衣奴才,还有邬思道在潜邸给自己谋划。隆科多被康熙两道密旨“拿”着,办对事,就高官厚禄;办错事就人头落地。这个“对事”就是协助雍正登基。另外老十四和老八在“千叟宴”上还闹出“死鹰”事件,早早被康熙排除出来选储视线。
如果真的都如此理所当然,那怎么还会有对“雍正”的争议呢?
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这其实有个真实的历史背景。就是雍正其实在登基之前,并没有实权。由于康熙晚年吏治涣散。所以真正有权力的人都是在关键要害位置上的人。
所以八阿哥极力笼络朝臣,和暗中结交各地督抚。所以在各皇子中相对实力较强。但因为四阿哥在谋臣的精准判断下,直接和能够节制西北军权的”四川总督”年羹尧攀上亲家(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并且在掌握京城禁军的中”九门提督”隆科多是雍正养母的弟弟。所以弯道超车,最终坐实帝位。
但其实年羹尧和隆科多本身也是被各个争储皇子极力拉拢的对象。所以他们在选择推谁上位的时候,是充分考虑到选择谁可以使自己家族利益最大化的。
所以雍正登基后,一个”年党”,一个“佟党”自然坐大,都实现了当年如明珠和索额图一样,权倾一时。当时雍正基业未稳,特别西北战争,所以对年羹尧恩赐大幅度倾斜,相对“冷落”了隆科多。
导致了隆科多为未来计,开始联络其他朝臣和各地督抚,这就导致了他与“八王党”走到了一起。最终被”八王党”的联名奏折逼着雍正杀了年羹尧后。他发现了“八王党”的真正实力,最终感同身受也好,兔死狐悲也罢。最终选择与“八王党”合作。(此处用倒向八王不太合适)但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还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解释,就是此刻隆科多就有如当年佟国维,又在下注新的储君,只是他的智商和眼光不及佟国维一半,最后差点被弘时悄悄用沙袋压死。
《雍正王朝》中,对雍正有拥立之功的隆科多为何要倒向八爷?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完全是一个投机者,他代表的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利益,也是佟家的利益,他两次关键的站队,一次让自己飞黄腾达,一次让自己万劫不复,出现这样的状况还是被利益所驱使的,这就像赌博,赌赢了别墅靠大海,赌输了只能喝西北风。
以下内容主要以《雍正王朝》剧情为主,胤禛能顺利继承皇位,隆科多的确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胤禛自己控制着宫内,隆科多九门提督,控制着北京城,这让胤禛能顺利接班。雍正皇帝还是挺不错的,继位之后对隆科多礼遇有加,先升了吏部尚书,接着授了一等公,总理事务,连隆科多的两个儿子也有封赏,不久后又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
但是雍正皇帝也是个比较多疑的皇帝,隆科多位高权重,和年羹尧一样也有点飘了,选官任人也不奏请,自己就决定了,隆科多自己肆意妄为也就算了,他的儿子也仗着父亲的权势,无视法纪,骄纵妄为,和刘墨林因为逛妓院那档子事结怨,刘墨林请十三爷帮忙,隆科多还专门到雍正皇帝面前给儿子求情。
这事让雍正皇帝和隆科多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雍正皇帝推行新政,实际上是损害了权贵们的利益,这里面自然包括了隆科多,隆科多给雍正皇帝推荐了诺敏去追缴欠款,诺敏欺上瞒下,愣是打了雍正皇帝的脸,雍正皇帝对隆科多的信任经过这两件事后,急速下降,隆科多这么精明的人能没有预感吗?
从某方面来说,隆科多是自己把自己推到了雍正皇帝的对立面去,雍正三年起,雍正皇帝对隆科多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特别是在年羹尧倒台后,雍正皇帝开始审视自己人事任用上的问题,隆科多也常和年羹尧一起被提及,隆科多这个时候心里肯定是非常凌乱的。
也正好九爷,十爷就找上了隆科多,隆科多对雍正皇帝也有些不满,隆科多在知道八爷已经和关外的几位铁帽子王勾结在一起,要搞八王议政,推翻雍正皇帝的概率非常大,在一番权衡利弊后,决定投靠八爷,支持他拥戴弘时继位。
但是隆科多这次赌输了,十三爷及时出来救场,保住了雍正皇帝,隆科多以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等四十一条罪状被拘捕。隆科多倒向八爷一党,是因为他预感到雍正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自己的位置越来越危险,为了利益不得不放手一搏的结果。
《雍正王朝》中,对雍正有拥立之功的隆科多为何要倒向八爷?
细细想来,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其实是一个特别可怜的人。他可怜就可怜在,他以为自己很重要,但实际上他不过是别人的棋子。
隆科多最初倚仗他六叔佟国维,想让他给自己找个好工作,但佟国维却一直雪藏着他,显然是要把他当做一枚闲置的棋子,留到关键的时候再使用。后来,康熙公开举荐新太子,并与佟国维完成了政治交易,隆科多才作为这两位大佬的棋子被推上前台出任了九门提督,之后在多年后成为康熙传位雍正时的秘密武器。但康熙并不信任他,对他既敲打又笼络,沉吟许久才谨慎落子。
由于有拥立之功,隆科多得以进入上书房,还兼任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最开始还相安无事,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隆科多为生存和发展计,不得已竟又主动做了八爷胤禩的棋子,铤而走险,逼宫乱政。
第一是诺敏事件。诺敏出任山西巡抚,是隆科多推荐的,而诺敏到任后用借钱的方式暂时补齐亏空以取悦雍正,也是隆科多给他出的馊主意。当然,隆科多还会接受诺敏的贿赂。当诺敏和张廷璐被处斩那天,雍正命大小官员都去观斩,只有八爷胤禩和隆科多两人没去,因为这两个人恰好就是他二人推荐的。
不过,至此隆科多还没有说要倒向八爷胤禩的意思。他只是受了点气,就连他那不争气的儿子都看明白了,说:“你在皇上那儿挨了批评,回来就拿我撒气。”但随后的一件事却让隆科多警醒,那就是年羹尧被杀。同为有拥立之功的重臣,年羹尧的功劳不可谓不小,但雍正却为此忽略了隆科多,这让隆科多很是不满。而后来为了巩固皇权,平息清流非议,雍正又不得不牺牲掉了年羹尧,这多少让隆科多有了兔死狐悲之感。
最后,在八王议政的密谋中,隆科多一再强调自己扶的是弘时,而不是八爷胤禩,也是考虑到了自己以及佟家利益的最大化。说到底,隆科多不满意的是雍正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因为新政针对既得利益集团,所以隆科多迟早会从雍正的棋子变成钉子,拔除他以便为新政开路成为势所必然的事。而如果一旦弘时取代雍正继位为帝,这就是合法的传位,他便可以再次成为拥立新君的功臣,以延续佟家特权阶层的地位。但如果是胤禩称帝,那就不是拥立而是协助篡位了,隆科多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而且张廷玉那里还藏着他私自交通皇八子胤禩的诏书,这就更容易贻人口实,被人群起而攻,佟家就很难再延续富贵了。所以他才极力一再表示扶立弘时为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已经扶错了一个,就不怕再扶错一次。”
只可惜,隆科多一生豪赌,都不过是别人用来实现更大利益的棋子,他是佟国维用来延续佟家富贵的棋子,是康熙皇帝用来拥立新君的棋子,是八爷胤禩用来逼宫篡位的棋子。
自始至终,他都从未做过自己。
《雍正王朝》中,对雍正有拥立之功的隆科多为何要倒向八爷?
死鹰的事情之后,康熙并没有对此事进行调查,而是将雍正,张廷玉,马齐等人都进行了罢黜,而佟氏一门跟八爷的来往是最为密切的,而隆科多这个时候是九门提督,他就去找六叔佟国维,佟国维告诉他,现在什么事都不要做,就是等。
不管是谁,包括八爷来找隆科多,即不能答应,也不要得罪,就等康熙的召见,到时候康熙让谁来当皇帝,那隆科多就去支持谁。
康熙临终前,传位诏书是交给隆科多的,让他放到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而在康熙死后,隆科多是什么时候拿出这个传位诏书呢?是十三爷带着丰台大营的人来了之后,才出现的,可以看出隆科多也很会挑时间。
那我们再来了看看八旗王议政里,隆科多为什么还要跟八爷合作?其实,确切的说,隆科多支持的不是八爷,而是三阿哥弘时。
在诺敏的亏空案里,诺敏是由隆科多举荐的,而且还获得了天下第一巡抚的称号,但后来发现是欺骗雍正的,那雍正脸上极其无光,诺敏被杀死了,那雍正肯定也会怪到隆科多的头上的。
另外在刘墨林与苏舜卿的事情上,隆科多的儿子是与刘墨林争风吃醋的,隆科多与八爷,李绂等人也是极力劝阻雍正让刘墨林成为探花(刘墨林的才华应该是状元),在这一点上面,隆科多与雍正的意见又是相反的,隆科多在雍正面前不断失宠。
而刘墨林后来就跟了弘历去办事,还为保护弘历而丢了性命,而弘历是未来的储君,一旦弘历登基,那么隆科多的下场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他才会支持跟他关系还不错的弘时。
另外,当时丰台大营与西山锐健营也都被八旗王的参将接手了,隆科多就把宝押在了弘时和八爷身上,因为他觉得他们的胜算更大,另外他也别无选择。
《雍正王朝》中,对雍正有拥立之功的隆科多为何要倒向八爷?
死鹰的事情之后,康熙并没有对此事进行调查,而是将雍正,张廷玉,马齐等人都进行了罢黜,而佟氏一门跟八爷的来往是最为密切的,而隆科多这个时候是九门提督,他就去找六叔佟国维,佟国维告诉他,现在什么事都不要做,就是等。
不管是谁,包括八爷来找隆科多,即不能答应,也不要得罪,就等康熙的召见,到时候康熙让谁来当皇帝,那隆科多就去支持谁。
《雍正王朝》中,对雍正有拥立之功的隆科多为何要倒向八爷?
所以康熙很看好冷面王胤禛,他知道胤禛登基后一定会打压官僚主阶层。因此康熙鼓励胤禛做“孤臣”,就是说你不要跟那些官僚们拉拉扯扯搞暧昧关系,这样以后你打压他们的时候才下得去手。果然雍正上台后立刻推行新政,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些新政对国家有好处,却都是损害官僚们的利益的。无异于虎口夺食。
所以雍正真正信任和重用的,也是那些眼中只有皇上的孤臣。比如十三爷、张廷玉、孙嘉诚、田文静、李卫等。
隆科多是什么人呢?隆科多是佟氏一族在朝中的代表,他首先要维护佟氏一族的利益。
当年康熙重用隆科多,就是跟佟国维达成了协议:你乖乖下台,我提拔你侄子,让你佟家能继续保持权势。
而佟氏一族就是清朝大大小小官僚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有权力的官僚家族。所以佟氏一族是官僚阶层的代表,隆科多是佟氏的代表。
是雍正对于隆科多的信任严重下降。隆科多虽然位极人臣,但是手上并无实权,这对于一个拥立皇帝有功的大臣来说,是不正常的,唯一的解释就是雍正在防备着他。而且隆科多的儿子整天胡作非为,甚至惹到了皇上,这梁子算结下了。
而如果拥立新皇,虽然前途未卜,但是也好过一个已经摆在面前的下坡路。更何况隆科多是尝过拥立新皇的甜头的人,所以这样的是对他来说并不算陌生,不会有别人那种战战兢兢。可以说隆科多是在博一个新的未来。
所以当八王找上他的时候,他才会答应。
隆科多当时和佟国维演的那出戏,就是为了能够保护他们家满门荣耀,他们的家族利益,而如今雍正皇帝推行新政,损害了他们的个人利益,不仅是他们家整个满朝文武基本上都在反对,只有雍正皇帝的几个心腹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对,所以隆科多大概是认为,自己可以保雍正上台,也很容易把他给搞下来,拥戴八爷为皇帝,保证他们家族利益。
这就要说到电视剧的主题了。康熙晚年,因为皇帝宽仁,所以吏治腐败,国库空虚。雍正上台后,大力整顿吏治,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清查亏空等等,无不损害了官僚阶级的利益,而整顿旗务还动了八旗贵族的奶酪。因此,雍正受到大部分官僚和读书人的反对。
隆科多是佟氏家族的代表,佟氏家族是剧中最显赫的一个官僚家族,他们的利益自然也受到了损失。因此隆科多自然要反对雍正,他从一开始就不支持新政,对推行新政阳奉阴违。
总结:效仿康熙的宽仁,他自然要笼络官僚阶级,反对新政。所以隆科多追随胤禩搞逼宫政变,就是为了废除雍正的新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