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盘古从哪里来?

还是我杨角风来给大家回答个详细版的:

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是什么来路?这背后隐藏一个外星秘密!

前言: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思考,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第一个人类是怎么诞生的?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

可是千百年来,没有一个人说的清楚,有人会提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叫《物种起源》,可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结论产生了疑问。这本书杨角风也读过,其实很多地方存在矛盾,整个进化链上缺乏太多有力的证据,无法实现自圆其说。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具备记忆的。具备记忆,自然就会通过某种方式把这个记忆传递给后代,虽然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信息偏差。但是,不管怎么偏,总归是有些实质性的东西。

其实不光我们现在人产生这种疑问,在几千年前,就有人提出了这个疑问,比如屈原的《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

只是这个疑问的答案,没有人能说得清!

刚才杨角风也提到了,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不管是通过哪种语言或者文字,甚至语言都没有,完全是肢体语言,总归会传递某些信息给下一代。

而这些信息通过口口相传,久之又加入了各种神话色彩,从而形成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特有的神话传说。

但不管是中国的神话传说,还是西方的神话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天地还没有产生之前,就已经有神存在了。

比如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盘古,是先有了盘古,然后才有了天地。

既然盘古先出现的,那么他到底是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关于盘古的传说,一直以来都有,最早的记录是在徐整的《三五历纪》: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

再往前就只有西周的《六韬·大明》有记载,除此之外,暂时没有找到关于盘古的记载,关于这个问题,存在以下几个可能性:

一种是盘古本就是杜撰出来的,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盘古这么个神(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盘古之前不叫盘古,毕竟这只是一个称呼,不同语言称呼不同,或许之前记载的某个名字就是指后来的盘古;在神话的流传中,各个民族重新组织语言,毕竟文字记载出现在三千多年前,再之前记载只能通过口口相传。

既然要写这一系列,我们当然得认为盘古是存在的!

在诸多关于盘古的记载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盘古是开天辟地第一人,有关他死后眼睛变太阳和月亮啊,血液变河流啊等等,则就不可信了。毕竟具备这个类似功能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夸父,他也是最后眼睛变月亮,肉体变山峦。

我们只举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三五历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这里面有很多疑问的,一个人活了万八千岁,然后才醒过来开天辟地。在开天辟地的过程中还不停的变化,能变得非常高,就这样还过了万八千岁。然后才有了三皇五帝,才有了我们中国的上古历史。

每每读到此,杨角风总会产生一个疑问,盘古真的是一个人吗?

其实盘古既代表人,又代表一个物品,现在我来提出自己的假设:

盘古是一架飞行器,它来自遥远的外星球,飞行器中有催眠的人,也有在胚胎中的人。这架飞行器飞行了整整万八年的时间,最后到达地球。

一个叫“盘古”的人醒了过来,或许他就是驾驶员。他启动了飞船开门的按钮,于是舱门打开,他走了出来。此时的地球被很多有毒气体包裹,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甚至那时候根本就没有月亮,月亮是个大飞碟),并不适合居住。

盘古叫醒了其余的人类,这些人类记忆中是盘古打开了他们的人体胶囊舱。后来他们启动了空气净化器,这个仪器是巨大的,我想除了月球这么大的飞船能带过来以外,其余的小飞船带不过来。先把地表上的有毒气体清除干净,随着气体清理不断持续,清理器要不断的往上飞,才能清理干净,这就给人一种不断升高的错觉。

最终空气清理完毕,太阳出现了……

或许操作过程中有失误,导致大气清理过头了,宇宙中各种有害射线射进来。此时一个叫女娲的人开始炼石补天,所谓的炼石补天,其实就是火烧石头,产生气体,然后弥补大气的不足。很有可能那时候的地球没有臭氧层,无法遮挡来自太阳的各种射线,女娲通过高压电击打石头的方式产生臭氧补天。

后来他们放出来的人类只看到他们在做这件事,并没有搞明白原理,后来就形成了现在的神话传说。

至于当初他们使用的星际仪器去哪了?我猜,可能就在月球内部藏着呢!

说完了盘古开天,那么紧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回再讲!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神话传说,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盘古开天,盘古从哪里来?

  

   有关盘古最权威的记载来自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其文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盘古的神话故事起源比较晚。一直到两汉三国时期才定型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盘古的出现,与道家观点的产生与发展关系密切。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盘古的出现,与《道德经》的描述惊人相像。

  在道教神话中,也有“一气化三清”的说法。这个“气”并非是真正的气,而是道的化身。所谓一气化三清,其实就是大道衍化天地,衍化万物。

  故此,在道教神话中,说老子、元始天尊等神灵也是天地生成,东王公是天地阳气生成,西王母是天地阴气生成。

  盘古就是天地之气孕化。他无父无母,或者说,天地就是他的父母。

  天地孕化盘古后,盘古开天辟地。在上古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并没有用斧头,而是手撑天,脚踏地,将天地撑开。

  在上古神话中,盘古因为支撑天地,神力耗尽,最终死去。他死去之后,筋肉骸骨都化为世间万物。盘古从天地中来,最终又归于天地,形成了一个圆。

  这个观点如庄子“鼓盆而歌”蕴含的哲理是一样的,都体现了道家对于生死,对于天地的独到见解。  

盘古开天,盘古从哪里来?

盘古开天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并不陌生: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的一片,像一个大鸡蛋一样,盘古就睡在这个鸡蛋中。后来盘古挥动斧头砸开了这个鸡蛋,于是鸡蛋中轻而清的物质变成了天,重而浊的变成了地。盘古怕它们再度合拢,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等到天地形成后,方才倒下,盘古的全身则变成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我们知道盘古开创了天地,可盘古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目前最早关于盘古的记载出现在西周时期兵书的《六韬·大明》之中,后来在三国时期由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发扬,徐整说,盘古是从混沌中来:“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徐整本是吴国的一个小官,后来他弃官做道士云游天下,走到今河南桐柏山,听了民间关于盘古的传说,就记入了自己的书中。在徐整书中,我们领略到的盘古就是一个无所不能并且无私奉献的创世神的形象。

自三国时期开始,民间关于盘古的记载有很多,对盘古的描述也越来越丰富。明代董斯张编撰《广博物志》的时候就旁征博引历代典籍传说,使盘古形象更为丰满。吴楚一带还曾有传说,说有了盘古夫妻,才有了阴阳。今南海有盘古墓,桂林有盘古祠,祝祀的时候要说“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今江西会昌有盘古山,雩都有盘古祠,在成都、淮安等地也都有盘古的庙祀。由此可见,与盘古相关的事物在中国的版图上分布十分广泛,盘古在民间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目前关于盘古从何而来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为“本土说”,持这一说法的学者多将盘古和“瓠”联系,认为盘古其实就是“瓠”。“瓠”是远古传说中高辛氏的一条狗,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相传在远古时期,有戎吴将军作乱,帝喾说谁能砍下他的头,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且赏赐封地,结果“瓠”将戎吴将军的头咬了下来,帝喾只好兑现了诺言,而后来“瓠”也化成了人形。但是“瓠”本是神犬,而盘古是巨人,并且“瓠”最初并无开辟天地、创生万物的神迹,所以这个说法也只能算一种猜测,无法证实。

其二则是“外来说”,这种说法中除了极少数主张来自巴比伦文化外,更多主张盘古传说来自印度婆罗门神话,然也各有不同。但这种说法的漏洞十分之多:如果三国以前没有盘古神话,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又是如何解释天地生成的?谁又是开辟和创世的大神?此外,双方学者在使用基本史料时,对史料来源追查不深,使原本有限的史料,定年不清,意涵发掘不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盘古神话传衍历程的正确理解。

截至到目前,关于盘古从何而来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盘古神话今天已经顺理成章地登上了中国创世神话的宝座,成为了中国历史伟大开端的一个不朽的话题,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盘古开天,盘古从哪里来?

自媒体时代,突然冒出了很多历史发明家,很多自媒体作者,把野史当正史,把传说当真事,把没有发生过的,自己编造出来,意淫出来。

殊不知,古代也有历史发明家。盘古这个人就是历史发明家搞出来的,盘古的发明者是一个叫徐整的人,他生活在三国时期的吴国。

徐整为什么要发明盘古呢?

三国的时候跟现在不一样,现在的历史发明家发明点历史,搞个噱头,标新立异,吸引好奇的或者没怎么读过历史书的网友们看,也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钱。可是徐整发明这些没有的东西,不能换钱啊,那时候没有网络啊。

那他为什么还费劲发明盘古呢?因为他无聊,他闲得慌。

古代人,他们的时间比我们长,因为他们没我们现代人那么繁忙,所以他们有更多时间游山玩水,有更多时间吟诗作赋,也有更多的时间发呆,沉思,探寻未解之谜。

有一天徐整闲着没事,他只好又开始沉思,他在想,我是哪里来的?我的祖先从哪里来的?人类从哪里来的?我脚下这片土地从哪里来的?万物初始是怎么样的?

他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于是徐整就去书架那里,把自己收藏的古书全都给翻了一遍,就这样,岁月流逝,徐整看了一年的书,也没找到结果。

徐整想,也许是我的书不够多,于是他跑到当时吴国的皇家图书馆,花了三个月时间,把自己没看过的书又都翻了一遍,仍然没找到结果。

徐整想,也许古代人也不知道呢?孔子这么伟大的圣人都没记载这件事,老子,庄子,司马迁都没记载。那说明古人真的不知道。

徐整想,既然他们都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做那个第一个知道的人。反正没人能拆穿我。孟子不是说过,虽千万人吾往矣。对,我要成为第一个知道开天辟地是怎么回事的。

但是,该怎么说才行呢?对了,古代不是有什么女娲造人吗?那我得说的比女娲伏羲更远,我得编一个女娲伏羲之前的故事,那样才没人能拆穿我。

这个时候,徐整的老婆孩子正在院子里玩,他们支了一个箩筐,下面放了一点粟米,想抓住在树上飞来飞去的斑鸠和鹧鸪。徐整灵机一动,斑鸠,鹧鸪,我为什么不发明一个开天辟地的人,就叫斑鸠鹧鸪,不行,这名字太长了,女娲和伏羲的名字都是两个字,那掐头去尾好了,就叫斑鸪,可惜这个名字不太好听啊。

这时候徐整家的丫鬟用盘子端了一盘荔枝给他吃,盘,对,盘鸪,比斑鸪好听多了,干脆那个鸟也不要了。就叫盘古。

想到这里,徐整不觉哈哈大笑起来,捋了捋自己的长须,对自己的发明不免洋洋得意起来。弄得丫鬟也不知所措。

想好了开天辟地第一个人的名字以后,徐整又接着想,女娲造人以前,肯定没有人,而且女娲还补过天,那时候天和地肯定有很多大窟窿,嗯,天和地为什么有大窟窿呢?对,是盘古弄的。可是盘古为什么要弄天弄地呢?

这时候徐整的妻子和儿子走进来了,徐整的儿子手里捧着一个鸟蛋扑到徐整的身上说,爹爹,你看,我抓了一个鸟蛋,徐整把儿子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腿上,去看儿子手里的鸟蛋,他看着这颗鸟蛋,两头尖,中间粗,圆不留丢,很是有意思。

儿子拿着鸟蛋,仰起头问徐整,爹爹,你说这颗鸟蛋里头是什么啊?徐整的妻子莞尔一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小鸟了啊。小鸟?突然有一道灵光闪进了徐整的大脑,这鸟蛋里面是小鸟?啊,徐整一拍额头,一拍大腿,突然哈哈哈大笑起来。儿子和妻子却困惑地看着自己。

这时候徐整在想,这个世界的初始是不是也像鸟蛋一样,是个圆不留丢的东西,里面孕育了天和地,孕育了女娲和伏羲,孕育了盘古?

对,徐整想,天地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鸟蛋,里面孕育的是盘古。他每天都在长大,天和地也在不断长大,最后长到这个蛋大到无边无际,天高到人看不到顶点,地远到人们找不到边缘,然后盘古破壳而出,把天捅了个大窟窿,后来才有了女娲伏羲,有了女娲补天造人,有了神农尝百草,有了燧人氏生火,有了三皇五帝,有了夏商周,有了春秋战国,有了秦始皇统一六国。

对,肯定是这样的,徐整不觉又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对自己的发明更加洋洋得意起来。

于是,当天晚上,在微暗的灯光下,徐整开始在自己的书里写道: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处於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这就是徐整发明盘古的过程。

盘古开天,盘古从哪里来?

盘古从何而来?在故事中他是创世神,而创世神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可以说是混沌自发形成的。其实屈原曾经就有过疑问“女娲有体,孰能匠之”,女娲造的人,那么她的身体又是谁造的?当然,从科学角度谈肯定是无解的,所以我们不妨文本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最早记载盘古的是三国时期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在此之前没有盘古其人记载,盘古应该是糅合了人祖伏羲、南蛮始祖犬神盘瓠以及古印度神话大梵天三种形象。伏羲大家都很熟了,伏羲创造了文明,女娲创造了人类,伏羲和女娲形象人首蛇身,而盘古夫妇在魏晋也有人首蛇身的记载。

盘瓠是武陵、长沙蛮始祖神,是一条犬。盘瓠主要是名字和盘古类似,又是始祖神,而且故事都发生在南方。大梵天应该是随着佛教流入的,就开天辟地形象而言,大梵天是最接近盘古的。所以盘古的形象并非是文人独立创作的,而是经历一个长期过程的神话糅合。盘古就是这样来的了。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盘古开天,盘古从哪里来?

哈哈,这个问题有意识,我学识浅薄,试着回一下,如有讹误,还请指正。

盘古是中国上古神话人物,是中国的创世神,天地之所以分为上天下地,就是盘古大神一斧子劈开的结果。

爱思考的屈原

那么爱思考的人就会发现一个bug,既然盘古开天辟地,那盘古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嘿,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小脑瓜还真是不一般哦,早在先秦时期,屈原老师就问过同样的问题,他在《天问》中,问了一大串,从天地一片混沌的时候,问到他楚国的现状。

他问: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日夜又从何而来?晚上太阳藏在哪里?月亮为什么能死而复生……其中有一句关于女娲的,这样写道: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我们知道,人类是女娲创造的,屈原就问:那女娲的身体又是谁创造的呢?

这是不是和盘古从何的思考而来非常相似?实际上,这是人类对神话、天地、宇宙来源的思考,是对未知的探索。

盘古的起源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最早在文献中的记载,是三国时期徐整所作的《三五历纪》,是记载三皇一来的故事,但是这部书现在已经失传,只有其中部分还在。

但是你要知道,徐整作书,并不是自己凭空想象拼凑出来的神话,而是历代一来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所以我们不能说盘古的故事,是从三国时期才有的。

在中国远古时期,人们喜欢述而不作,就是只口口相传,但是不会记录下来,这就造成了很多神话传说只存在于人们口中,考证起来就十分困难。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谈论盘古时就说“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意思是盘古的传说流传甚广的原因是,这些故事来源十分久远。

一般主流的说法是,盘古起源于百越之地,百越就是指中国南方沿海地方,细致一点,有人说盘古是广东人的祖先。按照这个说法,那么在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述异记》中,可以得到印证:

“南海中盘古国……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

从前,南海中有个盘古国,现在,那里还有盘古墓,以及人们祭祀盘古的庙宇。

其地理位置就在广东省炉山,是古代瑶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当然了,这个说法也是有争议的,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了,盘古的神话又流传于全国各地,这里选择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较多的盘古文化相关遗存都在百越之地被发现。

盘古其实是槃瓠(pánhù)?

有学者认为,盘古其实就是槃瓠。是远古传说中高辛氏的一条狗,高辛氏就是帝喾(kù),是黄帝的曾孙,五帝之一。

说在帝喾时期,有戎吴将军作乱,帝喾就说谁能砍下他的头,就封地、赏金、嫁女儿,结果槃瓠一口给吴将军的头咬了下来,帝没办法,只能实现自己的诺言。

后来槃瓠封地的人民,就尊他为祖先,槃瓠也因此成了人形,这个故事所流传的地方恰好也是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加之槃瓠的读音和盘古相近,所以有学者认为盘古其实是槃瓠。

但吕思勉先生表示:“没听说过!”

确实,盘古是开天辟地之神,而槃瓠只是南蛮(槃瓠当时的封地称南蛮)的始祖,两者相差太远了,不能只因为一个谐音就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盘古是外来神?

包括吕思勉先生在内的一些学者认为,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源于印度,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根据自己的文化加上佛教中的一些说法,糅杂而成。他们的主要依据是三国两汉之前没有盘古神话,佛教正好是汉朝传入中国,而在三国时期的《三五历纪》中关于盘古的记载,有些地方似乎与佛教故事有一定相关性。

但是他们却不能解释:“如果三国时期才有盘古传说,那在此之前,如何用中国文化解释天地的形成?”

并且,盘古神话中更多的相关性,是中国古代哲学相关,比如《老子》就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在老子哲学之前,天帝就是最大的神,从老子开始,才有了对天地来源的思考。

所以盘古是外来神这种说法,我们姑且听之就行了。

盘古的远古符号

实际上,不论中外,神话故事最先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后来流传越来越广,才被人整理成书籍,这主要是因为远古时期很多民族没有文字,或者说文字不能完整记载一件事。

但是呢,远古先民又不傻,他们能相处结绳记事这样的办法,自然也会有其他记事方式啦。比如他们会把一个符号甚至一幅简单的画刻在石头上,可别小看这些符号,这就是我们对原始先民文化的研究素材。

中国曾出土了一个青铜方鼎,上面有一个特殊十字符号,经过郭沫若等人的研究,认为这个符号就是盘古的意思。“盘古”是一个特殊的词组,他们只能合在一起才能分辨,如果分开了就不成字,所以“盘古”这一词组,就被合二为一成了一个十字符号。

云南沧源岩画

在云南沧源,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远古时期的岩画,其中有一副画着一个人,一手拿着斧子、一手拿着木头,两腿直立,头上还在发光。

这就跟盘古拿斧子劈开天地的神话非常吻合了,如果这些壁画可以进一步印证,那么盘古神话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0年前。

麻栗坡大王岩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大王岩画是记载盘古开天辟地的证据。因为在大王岩画中,有两个巨人,他们顶天立地,和《三五历纪》中盘古的形象非常相符:

“天日高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就是说盘古每天和天一起成长,永远都是顶着天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述异记》中说:

“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

意思是盘古有个妻子,他们夫妻俩代表着阴阳,而大王岩画中,正好是两个人,分别代表阴阳,根据是两个人分别有三根手指和四根手指,三指代表阳和天、四指代表阴和地,这不是胡说八道,是根据易学理论得出的结果: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易·系辞上传》

这就是《易经》中的阴阳理论,你可能会问,手指真的代表数字么,真的可以用易学来解释么?你想想,那些算命的人,为什么都强调自己精通《易经》,在算命的时候,为什么都会掐指一算?

这样一想,是不是就明白了?

大王岩画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志,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是在10000年以前。不论是沧源岩画还是大王岩画,都至少可以证明,盘古是中古远古时期就存在神话人物,是中国特有的神,并非外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