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与武大郎为什么相貌相差那么大?
虽然这个题目的提问是无稽之谈,但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比如《水浒传》这部小说既然有人写,就会有人看,搞不好一不小心还能成为名著!
意思就是说,武松和武大郎都是《水浒传》小说中的人物,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牵扯到遗传学,也毫无道理可讲,因为作者的设定就是这样的。
可是杨角风如果这样回答这个问题,肯定会被大家喷死,于是换种角度来回答这道题,假如武松和武大郎相貌差不多呢?那么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后果呢?
我们分三种情况吧:
第一种情况,两个人长得都像《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跟双胞胎似的,不仔细分还分不出来。
当然武松这里,仍然打他的老虎,仍然当他的英雄,基本不受影响……
而武大郎这里就有问题了,在水浒传原著中,武大郎后来跟武松相遇,就有一句埋怨:
“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但是如果武大郎跟武松长得一样了,那么就不会有这个麻烦了,没有这个麻烦,武大郎也断然不会离开清河县,而到阳谷县,到不了阳谷县,自然就见不到武松,也不会到阳谷县租个房子,不租房子,潘金莲就不会去掀窗帘,不掀窗帘就不会砸到西门庆,砸不到西门庆就不会对上眼,当然也就不会出现被毒杀的后果,更不会出现武松杀人,最后一家人生生就成了悲剧……
所以,如果武大郎能长得像武松一样英俊潇洒,而且一身力气,这一家人自然就会幸福美满的生活下去!潘金莲也断然不会爱上其他的人!
第二种情况,两个人都长得跟《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形象一样!
那么对于武大郎这一边,自然还是按照设定的剧情往下走……
但是到武松这里就变了,首先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只老虎,就凭着他这短矮的身材能不能干过老虎还不一定,假设他的武艺仍然非常高强,还是打死了老虎,成为了英雄。
紧接着,他就到了阳谷县当都头,假如县令仍然愿意让他当都头的话……
再后来,他就住进了武大郎的家里,因为兄弟俩都这么一个样貌,自然不会勾起潘金莲的小心思,没有小心思,这一家三口人就会安安静静的生活下去……
除非西门庆仍然按时出现,也被武大郎知道了,此时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武松仍然在武大郎家,另一种则是武松出远门了。第一种结局则是武大郎不会死,但是武松有可能还是会杀人,但不至于杀了潘金莲!另一种情况则是武大郎仍然会死,武松的命运也无法改变,但是后面跟孙二娘等人怎么发展,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种情况,武松和武大郎相貌各让一步,取中间相貌。
这个剧情怎么发展,我是推不出来了,不知道各位看官能不能推导出来呢?
当然一切只能是假设,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反差,又怎么能突出潘金莲的风流呢?
这就是艺术加工的后果,没有为什么……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武松与武大郎为什么相貌相差那么大?
在《水浒传》中,武松与武大郎之前,相貌并无差异,差异的是个头,即身高!
且看《水浒传》第23回:
看官听说:原来武大与武松是一母所生两个。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不恁地,如何打得那个猛虎?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书中明确说了,武松与武大郎就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彼此有血缘,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武松身高八尺,武大郎却身高不满五尺。
三国时期一尺约合24厘米,宋元时期的一尺约合如今31.68厘米,明朝的一尺约合如今31.1厘米。
施耐庵写作《水浒传》还是在元末明初,按照道理,依照的应该是宋元时期的尺寸,那武松的身高可就了不得了,有两米四多。不过,《水浒传》中身高八尺者比比皆是,不可能个个都是姚明吧。或许是和《三国演义》一样,演义评书多还是依照两汉三国时期的标准。
那样的话,武松身高八尺也有一米九多。武大郎那可就矮了,只有一米二!
其实按照我国古代通俗的说法,一般人叫做七尺男儿,基本采用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标准,男性一米六八。
那为何武大郎身高一米二,武松却有一米九呢?
只能说,基因有继承,也有变异。
就算是一个人的两只手,也有长有短,两个耳朵也会高低不齐,两边脸蛋都会有大有小,更不要说同胞兄弟了。
即便是双胞胎,也可能一个聪明一个傻,自然也可能一个高来一个矮。
或许武松的母亲在怀武大郎的时候营养嫉妒不良,导致武大郎发育不全。在怀武松的时候家庭条件好了许多,武松先天就发育良好呢?
当然,在小说中之所以如此写,最关键的是推动情节。如果武松也是武大郎翻版,就激不起潘金莲的欲望。潘金莲若非挑逗武松失败,也不至于破罐子破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