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需要多大的力量?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如果是真的大概需要多大力量?

角风不才,针对这个问题,我曾经仔细考证过,得出的结论相当震撼!

不要被水浒传骗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真相可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杨角风谈水浒精华版第2期)

上一期我们讲了真正祸害林冲一家人的,其实是他们家的丫鬟锦儿,主要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首先,她每次都是刚刚好找到林冲,每次林夫人又刚刚好没有被玷污;其次,作为贴身丫鬟的她竟然让林夫人上吊自杀了;再次,林夫人和张教头死了以后,丫鬟锦儿马上就招赘一个,并霸占了林家房屋和财产;最后,作为屡次坏高衙内好事的丫鬟,竟然可以安安稳稳的继续生活下去?

由此,我们推断,丫鬟锦儿其实是希望林冲跟林夫人之间发生误会的,不管是出于对林冲的爱,还是嫉妒,总之,这个女子虽然出场不多,但却是水浒传中命运相当好的一个女子。

几乎与林夫人被调戏的同时,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也站稳了脚跟,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本期杨角风谈水浒:不要被水浒传骗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真相可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1、菜园警告

先说倒拔垂杨柳的前提,鲁智深被清长老派去菜园看管,他不愿意去,但是被知客说这个差事可好啦,干个一年,能升塔头,再干一年,能升浴主,再来一年,才能做监寺。

鲁智深想想就去了,这个菜园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有二三十个无赖经常来捣乱,这天他们又来捣乱,结果看到了榜文:

“大相国寺仰委管菜园僧人鲁智深前来主持,自明日为始掌管,并不许闲杂人等入园扰搅。”

这句话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鲁智深在来之前就知道,可能会有闲杂人等前来捣乱,所以他一开始就是非常警惕的。等他们进来跟鲁智深交谈的时候,鲁智深的表现就说明了一切:

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把打头的两个无赖踢到粪坑里了,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于是就有了第二天他们登门拜访的事情。

为什么非要说这一段?其实就是表明一件事,这个鲁智深提前是有准备的……

2、鲁智深的拔力

等到了第二天,大家一起喝酒,然后乌鸦扰了他们的兴致,再然后精彩的一幕发生了: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看到这里的时候,杨角风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到底这个鲁智深有多大的力气,可以拔出一棵垂杨柳呢?我们今天要好好的计算一下……

不说古代吧,我们先说现代的大力士。拔树,我猜应该类似于举重,应该跟挺举差不多。

当然举重也跟体重有关,水浒传中也没有提鲁智深到底多重,从他的种种表现来看,我估计应该200斤左右的重量。

世界举重冠军是侯赛因·拉扎扎德,他体重约105公斤,成绩是挺举263KG,抓举213KG。

这个重量不够大,我们继续看其他的大力士,比如英国外号“野兽”的运动员拉起了500KG的杠铃,打破世界纪录。还有一个大力士,他竟然是扛起了650KG的木头,这真牛叉了啊。

我们就假设鲁智深跟这个大力士一样,体重100KG,能拉起500KG,能扛起650KG。

3、垂杨柳的抓力

水浒传书中关于这棵树是什么树,其实写的并不清楚,比如题目说的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但是具体细节又说的是“绿杨树”:

“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

其实我们查不到垂杨柳树,只能查到柳树或者杨树,那么这棵树到底是柳树还是杨树呢?

其实是柳树,是垂柳树!之所以加了一个杨字,其实是因为隋朝皇帝姓杨,二代皇帝杨广赐柳树姓杨,所以后来人们就叫杨柳树了。

垂柳:主要树种有旱柳(高约20 m、胸径80 cm)、垂柳(高约18 m)和白柳(高约30 m,胸径1.5 m)——来自百度百科。

我们看乌鸦搭窝,大都是搭在十米以上的高度,再低了的话,不管是扔石头,还是用根竹竿捅,都可以够得到的,也就没有必要拔树了。

由于乌鸦一般搭窝在10米以上的地方,如果窝搭的比较低,估计找个竹竿就能捅下来,也不用倒拔了。

假设这棵树十米高,直径为0.25米,再细的话,估计鲁智深也无法抱着了。那么它的体积差不多0.5立方。干木材密度在0.4-0.9中间,这是湿木材,估计重量在450KG以上。

可以算出,侯赛因·拉扎扎德和“野兽”两位选手阵亡……

4、得出的结论

我们刚才仅仅算的是木材的重量,还没有算树根,还有树根的抓力,估计这些加上去,至少也得成倍的增加。

杨角风的老家是种玉米的,那么一小棵,要是靠人力拔出来,那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啊,更何况一棵柳树?于是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这棵树其实是一棵小树,或者是一棵枯树,它的根已经枯萎了,树的重量不会超过400公斤。由此可见,这乌鸦是只傻乌鸦,它们筑巢竟然选择了这么低的树?得出的结论是乌鸦不正常。

二、鲁智深拔的就是一棵大树,十米高,乌鸦的巢也在十米以上。那么鲁智深就真的是神功盖世了,如果这样的话,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第一段讲的,这棵树被鲁智深提前做了手脚,比如土已经松开,或者树已经内空。毕竟头一天鲁智深还跟无赖打过架,知道他们还会来,得想个法子震慑一下他们,于是他就采取了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是树不正常。

三、树绝对是活着的大树,也有十米高,也非常茂盛,地面也没有松过土的痕迹,乌鸦呢也是正常的乌鸦,筑巢在十米以上。如果按照这个分析的话,鲁智深的拔力至少要一吨以上了,那真的要唬死人啦!得出的结论是鲁智深不正常!

因此,杨角风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直到我搜到了这张图片,这就是一个雕塑,是纪念鲁智深的: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这棵垂杨柳树也就五米高,还这么细,并且被鲁智深左右摇摆着拔下来的。

由此可见:惹鲁智深等一众人生气的乌鸦,原来是一群傻乌鸦,筑巢也不会选地方,不仅选错了地方还选错了位置。选了五米高的地方筑巢,也不怕被人家捅了?

活该被鲁智深倒拔了垂杨柳!

我叫杨角风,换一种视角看水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只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原创文章,不喜勿喷)

前情回顾:造成林冲一家人悲剧的源头,其实是林夫人身边的丫鬟锦儿!

也就是说,这棵垂杨柳其实并不大,力量也没哟大家想象的那样大,如来抛去小说的艺术色彩的话,估计也就是几百公斤的力量吧!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头条号/公众号:杨角风发作!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需要多大的力量?

关于鲁智深拔树的情节,在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

“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宇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两边一带坐定那二三十泼皮饮酒。智深道:“什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智深大喜。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众人有扣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们做什么鸟乱?”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里取这话!”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只唂到晚。”众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从明日为始,这二三十个破落户见智深匾匾的伏,每日将酒肉来请智深,看他演武使拳。”

——《水浒传·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鲁智深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拔树之前,并非一上来就拔。而是先“相了一相”,也就是打量了一下树,估摸着自己可以拔出来,心里有数之后,才去拔的。也许是鲁智深看出了这颗树有什么毛病,因为柳树的根系很容易腐烂。

都说小说中的力量是夸张化的表现,但其实呢,在《水浒传》中,关于武术值的设定,是自成体系的,而并非是张口就来。

就像水浒中的另一个英雄——武松,根据小说的设定,可以推断出他单手拥有800公斤的力气,双手合计不低于1600公斤,也就是1.6吨,拥有这样的力量,打虎并不奇怪!

当然,有人不信,其实《水浒传》本来就是传奇演义小说,不必去质疑什么。就像你看修真小说、神话小说,不会质疑里面的人,可以飞天入地,可以摧山崩岳一样。

同为水浒体系里的鲁智深,力量比起武松来,肯定也不遑多让。武松既然能有1.6吨的力量,那么鲁智深也不会差到哪去。他自己使用的武器浑铁禅杖,就重62斤。

在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

智深道:“说的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宋一尺是30多厘米,五尺就是1.5米左右。

宋朝一斤为600多克,换算一下,鲁智深的禅杖重达74斤。

74斤现代人很多人也提的动,力气大的挥舞两下也没问题,但要说当成武器,毫无压力的挥舞几千上万次,甚至冲锋陷阵,力量就不是倍数增加了,而是以指数级增加。

不信你提个二十斤,一小时不放下来试试。但是鲁智深可以提着74斤的禅杖,打许多次恶战。

小说中众人看见鲁智深使浑铁禅杖,都很吃惊,认为他有“水牛大小气力”。

一般健壮的黄牛,拉力可以达到475KG,也就是说,鲁智深的双臂力量在500公斤左右,而且这是众人预估的。没见过世面的痞子们,在他们眼里,力气最大的动物当然就是牛了,所以拿牛来作比喻。

而鲁智深拔树来看,他的力量其实要超出500公斤的,我估计跟武松一样,不会低于1吨。

而他拔的树是柳树,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杨柳”一般都指柳树。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至于乌鸦窝,原著也提到过,是新筑巢的。

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只唂到晚。”

而乌鸦筑巢的话,高度一般8至10米左右,而这种高度的垂柳,直径大概在30厘米左右。

好了,我们现在掌握了鲁智深拔树的基本资料:

力量:假设为1.5吨。所拔树种:柳树直径:30厘米。

虽然柳树的根系发达,但根据柳树的根系抗拉特性,柳树的根系,在20CM深度的土层中才具有抗拉特性。

根系极限抗拉力与直径呈正相关关系。在0-20cm的土层中,不同种植方式下根系的抗拉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平均极限抗拉力大小顺序为:埋根(0.4085kN),扦插(0.2107kN),梢捆(0.1435kN),灌丛垫(0.1107kN);而平均延伸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垫,梢捆,扦插,埋根。当土层深度达到20cm以下时,同一径级的根系无论是极限抗拉力还是延伸率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郭凯力·《不同种植方式下护岸柳树根系分布和力学特征》

你可能要问,1.5吨的力量就能拔出柳树吗?

这是可以的,小型拖拉机改装一下都可以拔树,而这种小型拖拉机的起力为1.5~2吨左右。我这里有视频,你们看一下。(视频在转码中,我先放图片)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需要多大的力量?

前段时间正好看到小区附近道路扩建,有颗电线杆粗细的大树挡道。施工队决定拔走,队里显然缺少鲁大师这样的好汉,于是第一天派出由六七个农民工组成的小分队,先将树周围的土块刨松。第二天为加快进度,又紧急增援了一台挖掘机,“吭哧吭哧”好一通挖,树依然屹立不倒,挺犟的一棵树。第三天搬来了起重机,又拉又拽,费了好大劲才将树连根拔起,第四天又开来了大型货车,终于将树大爷请走。

目睹了这番拔树的骚操作,本人对水浒传中鲁大师倒拔垂杨柳产生了一丝怀疑———农民工气力不济也就罢了,难道说大师的神力更在起重机和挖掘机之上?如果大师拥有起重机般的神力,拳打镇关西何须三拳?一拳打去,镇关西比斧头帮老大挨了火云邪神一拳还惨。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需要多大的力量?

大约相当一台小型起重机,曾记得本人年轻时受到鲁智深故事影响的一则故事,当时只是遇到了一棵仅拇指粗的小树,冲动之下便想将之拔掉,尽管本人自小就在小伙伴中以气力大见长,没想到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竟然也没有拔出,方知几绺毛树根竞有如此大的扒地之力!鲁达堪称“神力”!可见建筑学重视打“根基”确有其道理所在!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需要多大的力量?

这是个量化的问题,施耐庵在原著中没有量化交代,所以需要多大的力气真不太好回答,不像武松在孟州牢城抛的石墩子,明确有重量是三五百斤。但拔起根深叶茂的大树所需力气不会小于武松抛石墩子,还是倒拔,所需力气就更大了。所以个人认为,不必纠结于具体多大的力气,只要知道鲁智深是超级大力士,力气不亚于武松,两者可以并肩就行。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个人主观印象一直认为鲁的力气大于武,但原著对此确实没有交代,双方惺惺相惜,亲如兄弟,也不知道从二龙山到梁山是否比试过力气或武艺。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需要多大的力量?

写书夸张的写法,千万别当真。想拔直径一百毫米的树都是人力所不及的,再大就更别想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