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能模仿孙悟空,但为什么也有一根金箍棒?

六耳猕猴能模仿孙悟空,但为什么也有一根金箍棒?

他那不是金箍棒,那是随心铁杆兵,跟金箍棒功能一样,但是并不是同一个!

这在原著中有详细的说明。

除了西游记原著中有详细的记载,在另一本旷世奇书《警世通言》中,有一段描写,龙王三太子说过的话,这里的龙王三太子其实就是西游记中的小白龙:

太子曰:"我龙宫有一铁杵,叫做如意杵;有一铁棍,叫做如意棍。这个杵这个棍,欲其大,就有屋桷般大;欲其小,只如金针般小……

其实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并没有作者的署名,最早的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本,出版时间大约是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署名是“华阳洞天主人校”。其实西游记有很多版本,目前流传的版本是通俗版,包括清朝的学者还有民国时候的学者认定作者为吴承恩。

《警世通言》成书与1624年,里面也有很多神话传说,这跟西游记题材的来源是一样的,所以也可以互相验证。因为西游记本身就是吴承恩把流传在民间的传说给串起来的编成的一部小说!

也就是说这根金箍棒也是来自于东海,跟上一根相同的作用,都是测量东海深度的。

真假美猴王其实就是一个局,一个搅乱大乾坤的局,杨角风昨晚发布的文章有详细的阐述,这里就不搬运了,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后查看!

如来佛祖在真假美猴王那一集曾说过,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即: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背猿猴和六耳猕猴。而六耳猕猴的特点就是:善学,知前后,万物皆明!

这就是明显的漏洞,能解释这个BUG的理由只有两个,一种就是如来佛祖说谎,六耳猕猴根本就不知前后。另一种就是如来佛祖没有说谎,最后被打死的是孙悟空。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情况,所以能解释通了六耳猕猴的来历,就能解释一切谜团。

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巨大的BUG,如来佛祖不说谎的话,除非六耳猕猴是一只傻猴子,是一只二啦吧唧的猴子,才会明明知道自己会被打死的情况下,还去见如来佛祖!

如果如来佛祖说谎了,也解释不通,六耳猕猴不知道前后,不善于学习,他怎么会跟孙悟空一模一样,还有孙悟空的记忆?这根本就解释不通!

当然还有人说他是孙悟空的心魔,心魔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产物,最多可以脑海中战斗一下,脱离本体存在,反正我不信!

还有说其实就是孙悟空自己,他变出来为了获佛指标的!

如果是孙悟空自己变出来的,那么本性应该差不多,那个恶也是故意展现的恶,如果对唐僧恶还能理解,但是对自己的猴子就说不过去了,比如真正的孙悟空之前凡事都替猴子着想,不管有好吃的,还是有好事,坏事来了也只顾猴子,不管七十二洞妖王:

那判官慌忙捧笔,饱掭浓墨。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

孙悟空在地府不忘自己的小猴子们;在大闹天宫之前也不忘给小猴子们带蟠桃美酒吃;即使三打白骨精以后孙悟空回去也替小猴子们报仇。

而这只六耳猕猴简直要用残忍来形容,毫无怜悯之心:

那行者见沙僧打死一个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来追赶,回洞教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在一边,剥了皮,取肉煎炒,将椰子酒、葡萄酒,同众猴都吃了。

至于这只猴子出现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在文章中有提到过,但是跟本问答无关,所以只能回答这么多了,关于他更多的谜团,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也可关注公众号!

所以,这只六耳猕猴有一个跟金箍棒一模一样的武器不足为怪!

六耳猕猴能模仿孙悟空,但为什么也有一根金箍棒?

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人分成两个观点:

一、假猴子的确是六耳猕猴,最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在如来佛祖和观音的撮合下,师徒二人因为这个事情而冰释前嫌。

二、真悟空和假猴子,是孙悟空的精神分裂人格,也就是如来佛祖说的:“二心竞斗”。

以上两个答案,都有非常明确的证据,但也有各自的矛盾和疑点。不过我个人倾向于第一个观点,且看我一一举例:原著中,有很多明确证据指出假猴子是六耳猕猴。

证据一:

假猴子装作孙悟空,打晕唐僧抢走包袱和经文后,沙和尚去水帘洞找他理论,但假猴子并不认识沙和尚,如果说假猴子是孙悟空的精神分裂,那么绝对是认得沙僧的,为什么会认不得呢?只有一个解释,这个假猴子,只能是另有其人。

其二,沙僧跟假猴子理论时,假猴子通过妖猴变出了假的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真沙僧看到假沙和尚,一怒之下把假的打死了。随后便发生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沙僧从水帘洞逃走后,假猴子(六耳猕猴)竟然把被沙僧打死的妖猴的尸体剥皮炒了吃了,这绝对不是孙悟空能做出来的事情,即便是他的分裂人格也不像,毕竟是自己的猴子猴孙。

请看原文:

【沙僧又近前仔细再看,原来是孙行者高坐石台之上,双手扯着一张纸,朗朗的念道:“

东土大唐王皇帝李,驾前敕命御弟圣僧陈玄奘法师,上西方天竺国娑婆灵山大雷音寺专拜如来佛祖求经。朕因促病侵身,魂游地府,幸有阳数臻长,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盛蒙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过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施行。

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自别大国以来,经度诸邦,中途收得大徒弟孙悟空行者,二徒弟猪悟能八戒,三徒弟沙悟净和尚。” 

念了从头又念。沙僧听得是通关文牒,止不住近前厉声高叫:“师兄,师父的关文你念他怎的?”那行者闻言急抬头,不认得是沙僧,叫:“拿来,拿来!”众猴一齐围绕,把沙僧拖拖扯扯,拿近前来,喝道:“你是何人,擅敢近吾仙洞?”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行者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沙僧笑道:“师兄言之欠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我佛如来造下三藏真经,原着观音菩萨向东土寻取经人求经,要我们苦历千山,询求诸国,保护那取经人。菩萨曾言:取经人乃如来门生,号曰金蝉长老,只因他不听佛祖谈经,贬下灵山,转生东土,教他果正西方,复修大道。遇路上该有这般魔障,解脱我等三人,与他做护法。兄若不得唐僧去,那个佛祖肯传经与你!却不是空劳一场神思也?”那行者道:“贤弟,你原来懞懂,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谅你说你有唐僧,同我保护,我就没有唐僧?我这里另选个有道的真僧在此,老孙独力扶持,有何不可!已选明日起身去矣。你不信,待我请来你看。”叫:“小的们,快请老师父出来。”果跑进去,牵出一匹白马,请出一个唐三藏,跟着一个八戒,挑着行李;一个沙僧,拿着锡杖。这沙僧见了大怒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里又有一个沙和尚!不要无礼!吃我一杖!”好沙僧,双手举降妖杖,把一个假沙僧劈头一下打死,原来这是一个猴精。那行者恼了,轮金箍棒,帅众猴,把沙僧围了。沙僧东冲西撞,打出路口,纵云雾逃生道:“这泼猴如此惫懒,我告菩萨去来!”那行者见沙僧打死一个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来追赶,回洞教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在一边,剥了皮,取肉煎炒,将椰子酒、葡萄酒,同众猴都吃了。另选一个会变化的妖猴,还变一个沙和尚,从新教道,要上西方不题。】

证据二:

原著有几个很明确的地方,那就是两个孙悟空,每次找人去辨认的时候,都是大圣先开口。电视剧里不好表明,但是小说里,每次都写了是“大圣”先开口的。毕竟真的孙悟空更有自信,也更急于表明自己身份,也知道要说些什么,而假猴子不知道孙悟空经历的事情过程,只能等真孙悟空说了话,才好去模仿他说话。如果假猴子是孙悟空的分裂人格,那么他怎么会不知道事情经过呢?

比如去找阎罗王这段:

【阴君近前挡住道:“大圣有何事,闹我幽冥?”这大圣道:“我因保唐僧西天取经,路过西梁国,至一山,有强贼截劫我师,是老孙打死几个,师父怪我,把我逐回。我随到南海菩萨处诉告,不知那妖精怎么就绰着口气,假变作我的模样,在半路上打倒师父,抢夺了行李。师弟沙僧,向我本山取讨包袱,这妖假立师名,要往西天取经。沙僧逃遁至南海见菩萨,我正在侧。他备说原因,菩萨又命我同他至花果山观看,果被这厮占了我巢穴。我与他争辨到菩萨处,其实相貌、言语等俱一般,菩萨也难辨真假。又与这厮打上天堂,众神亦果难辨,因见我师。我师念《紧箍咒》试验,与我一般疼痛。故此闹至幽冥,望阴君与我查看生死簿,看假行者是何出身,快早追他魂魄,免教二心沌乱。”那怪亦如此说一遍。阴君闻言,即唤管簿判官一一从头查勘,更无个假行者之名。再看毛虫文簿,那猴子一百三十条已是孙大圣幼年得道之时,大闹阴司,消死名一笔勾之,自后来凡是猴属,尽无名号。查勘毕,当殿回报。阴君各执笏,对行者道:“大圣,幽冥处既无名号可查,你还到阳间去折辨。】

划线的是重点,阴君问的是大圣,先回答的也是大圣。小说中都写明了,而大圣说完,则用“那妖”形容假猴子。只不过电视剧,不好表现这一点,或者说,也刻意为了营造悬念,迷惑观众。

最重要的是这个,神兽谛听已经听出了哪个是妖猴了,且有“怪名”,也就是说,这个假猴子,显然不是孙悟空的另一个人格。

正说处,只听得地藏王菩萨道:“且住,且住!等我着谛听与你听个真假。”原来那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麟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那兽奉地藏钧旨,就于森罗庭院之中,俯伏在地。须臾,抬起头来,对地藏道:“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怎么?”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地藏早已省悟。即对行者道:“你两个形容如一,神通无二,若要辨明,须到雷音寺释迦如来那里,方得明白。”两个一齐嚷道:“说的是,说的是!我和你西天佛祖之前折辨去!”那十殿阴君送出,谢了地藏,回上翠云宫,着鬼使闭了幽冥关隘不题。

是知“前后”,不是“前后之事”。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既然假猴是六耳猕猴,能知“前后”,那为什么还要和孙悟空去佛祖那理论。我实在是怀疑很多人的阅读能力,如来佛祖只说六耳猕猴能知前后,并没有说能知前后“之事”,这并非咬文嚼字,而是古人说话就是这样。

其实六耳猕猴虽能知前后,却不知变化,如谛听所言:佛法无边。他万物皆明,却不是万事皆明。

中国汉字最考验人的分辨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万物”不同于“万事”,“万物”只包含“物”不包含“事”,故而万物指的是物不是事,因此常与“万事”一词搭配使用,才有了“万事万物”这一个词。

证据三:

如果说假猴子是孙悟空的分裂人格,那么在佛祖面前,佛祖只是说出了六耳猕猴,并没有具体指出谁是六耳猕猴,结果假猴子就胆战心惊,想要逃走。如果说六耳猕猴是佛祖胡诌的,这个假猴子是孙悟空的分裂人格,他为什么要怕?他大可以装作自己就是真孙悟空,指责对方是六耳猕猴。

这明显是矛盾的。还有,在假猴子变作蜜蜂想要飞走时,孙悟空想要动手打死他,结果如来佛祖说:“你别动手,让我来。”为什么如来佛祖要自己来,为什么大家都以为假猴子逃走时,佛祖却说假猴子在他的钵盂下,这里面有点玄机。

【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

如果说假猴子是孙悟空分裂人格,那么佛钵盂里为什么会现出六耳猕猴的原形?如来佛祖说天地有四种猴,如果不存在六耳猕猴,那么原著中孙悟空把六耳猕猴打死,就不会用“至今绝此一种”这样的字眼。

证据四:

当真假孙悟空第一次打斗时,其实作者已经交待了两者的身份了,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两条棒,二猴精,这场相敌实非轻。都要护持唐御弟,各施功绩立英名。真猴实受沙门教,假怪虚称佛子情。盖为神通多变化,无真无假两相平。一个是混元一气齐天圣,一个是久炼千灵缩地精。这个是如意金箍棒,那个是随心铁杆兵。隔架遮拦无胜败,撑持抵敌没输赢。先前交手在洞外,少顷争持起半空。】

一个是齐天大圣,一个是久炼千灵缩地精。而且这段也解释了金箍棒的问题,孙悟空的才是如意金箍棒,假猴的金箍棒是随心铁杆变来的。

其实很多人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低,其次是对古人说话不谙熟,如来佛祖说的“二心”,并不是我们今天白话文解释的所谓一个人的两种人格。这意思是说,两个猴子,却有一正一邪的两个心灵。这个章节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团队,不戮力同心,那么就会离心离德,就会被邪魔外道趁隙而入。

这个事件也警示了孙悟空,如来佛祖让他知道了,天地间不是只有一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起码还有另外三个。如果不坚持一心辅佐唐僧西天取经,那么就会有能者代之。如来凭借五指山收服了孙悟空,又用钵盂降服了六耳猕猴,孙悟空是再也不敢生出异心了。孙悟空打死了邪恶的六耳猕猴,也间接是除去了心魔。

再者,通过六耳猕猴的事件,也让唐僧知道了,没有孙悟空,单靠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无法帮助他西天取经的。如来佛祖通过这个事件,磨合了孙悟空和唐僧之间充满裂痕的关系。

因此,最这章的最后,观音菩萨告诫唐僧道:“唐僧,前日打你的,乃假行者六耳猕猴也,幸如来知识,已被悟空打死。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

三藏叩头道:“谨遵教旨。”

六耳猕猴能模仿孙悟空,但为什么也有一根金箍棒?

转载自网络六耳猕猴为什么跟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 六耳猕猴为什么跟孙悟空有一样的本事? 六耳猕猴为什么也有金箍棒? 他究竟从哪来? 为什么有四种猴子(包括六耳猕猴和孙悟空) 跳出轮回之中,不在三界之外? 带着这些疑问看下去吧

悟空前世今生之记载 大家都知道六耳猕猴吧,就是那个假悟空 。我常常替这个假悟空惋惜。如果没有如 来帮忙,他不至于会死在悟空的棒下。 如来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当然也知道如果 自己插手帮助悟空,那么这个假悟空一定 必死无疑。 这么说是如来想让他死?如来为什么想让 他死呢? 如来应当是绝对的大慈大悲,应该不会这 么不小心让一条生灵因自己的原因而死。 就算六耳猕猴妨碍了取经大业,罪也不至 于死吧?那么多菩萨、神仙的手下下届为 妖,最后也不过被收回去了事,怎么就这 个六耳猕猴就该死呢? 我想六耳猕猴的死绝对不是因为他妨碍了 唐僧的取经大业,这里面有更深的不为人 知的原因。 我带着这个疑惑,查阅了大量的佛经典籍 和历史文献。终于把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的前因后果了解清楚。 这是一段释迦摩尼和六耳猕猴之间的持续 了万世万劫的恩怨故事。 下面我把这段故事讲给大家听。

-------------------------------------

据《释尊八相示现》记载,在过去无量劫 前,燃灯佛住世时,有一位善慧仙人,归 依于佛。这个善慧仙人就是释迦牟尼的前 世,善慧仙人修行之前只是一个普通人。 因为他做为一个凡人已经经历了无数劫, 所以我们不必非要问他的原来的名字是什 么,我们不妨就称他为善慧,或者释尊前 世等等。 在燃灯佛前修行的有千万之众,有凡人, 有六道众生,善慧只是其中之一,我们故 事的主角六耳猕猴的前世也在其中,那时 候他还没有六耳,他还只是一只普通的猴 子,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们不妨就称 他为猴子。 善慧与那猴子原本是朋友,两个一起到燃 灯驾前听大智真言。善慧听后决心出家, 修菩萨行,悟宇宙之大智慧,立志普度众 生,使众生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燃灯于 是为善慧授记说:“你将来在娑婆世界成佛 ,成佛后号释迦牟尼,度诸众生。” 而这猴子呢,他听后却连连称“谬!”称佛 的话都是大谬。将要误众生不浅。 佛问猴子为何出此妄言,猴子反问佛说:“ 世尊,按你所说,六道众生,行善业者将 得好的果报,行恶业者将要得恶的果报, 在我看来未必如此。强梁夜夜欢歌,一生 只知强取豪夺,奢靡享乐,直至寿终。我 想他从未担心过有什么恶报,你就算把这 些真言说给他听,他也未必信。因为他看 到的都是自己行的恶事,得的却是善报。 你的佛法对他何用?再比如一家善良之人 ,一生行的善行,最终却被恶人所害,何 谈福报?而且周围的人都看到的是他行的 善业却得的恶报,哪里还会相信你的佛法 ?我看你的佛法对世人无用啊!只会害了 善良之人,却难以惩戒恶人。要它何用?” 燃灯如来对猴子说:“因果到头终有报,只 争来早与来迟,你不知恶人今世行恶,必 将在来世或若干世之后得到恶报,或者堕 入地狱受苦,或者轮回转入畜生道受人奴 役和宰割,而恶人今生得到的福报则是前 世的善行的果报。今生的善人之所以得到 恶报那是前世的恶行所致,而善人的善行 一定将在来世得到福报。” 猴子对说:“什么前世后世,我都不知,我 只知今世。不仅我不知前世后世,世人都 不知前世后世,世人只知此处有物,我伸 手取之,此物即到我手中。如果当下没有 人来与我抢夺,那么此物就归我所有。哪 管还有后世报应?只有大智慧者能够看到 前世若干劫之前的事,凡人如何印证自己 的因果,如果不能印证,那么只能你说他 信,而不信者一生都自行自去,你的佛法 对他合用?”

--------------------------------

那大智者燃灯如来对猴子说:“我观你为有 缘人,我今送你一宝,从今世开始,以后 的万世万劫你都能记忆于心,来世而不忘 今世之事,今世而能记前世之事。以证因 果。如何?” 那猴子拜谢如来,欢喜异常。须臾之后又 生疑惑,问燃灯如来说:“我虽可证自己的 因果,却想知道天下人的因果,然天下人 多是口是心非,面善心恶之人,大家看他 行的善举,可背地里却做的恶事,大家看 他信的佛陀真经,背地里却做的卑鄙之事 ,我又怎么能知其因果真假?” 如来用手指那猴子说:“你这猴子甚是有趣 ,那好,我就再送你两件本事,一双灵明 金目,能识万物本真,一副聆察六耳,能 听众生本心。你可到那六道轮回之内,万 世万劫之中,去印证因果的道理。” 那猴子向燃灯如来拜谢三次,与善慧一同 告别燃灯。 (关于六道轮回:所谓六道轮回,就是天 道、修罗道、人道、地狱、饿鬼、畜生, 佛教认为众生,不只是人,都在这六道中 受轮回之苦,就算是天道中的神,也会死 ,然后再投到六道轮回之中。如果人此生 作恶,之后便会投胎成为畜生,或者打入 地狱受苦,或者成为饿鬼受尽痛苦折磨。 )

------------------------------------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位于世界最高峰喜马 拉雅山的南麓,有一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 夫人摩耶夫人生下一位太子,取名乔答摩·悉达多。 据说太子刚刚降生时便能周行七步,脚踏之处, 现出七朵莲花,且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自言自语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悉达多太子十九岁时出城郊游,看到老、 病、死的痛苦情形,感到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这样的 痛苦,于是下了最大的决心,抛弃了王位、财富, 和父母妻子,出家去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和人生的 真理。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遍寻名师,但他们的 学说都不能让他满意,又苦行六年,依然不能获得 真理,后来来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 树下静坐,并发出誓愿:“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 。”就这样在悉达多三十岁那年二月八日半夜 时分,忽然一颗明星出现在天际,悉达多触景会心 ,刹那之间豁然大悟。这时,本觉理与始觉智合为 一觉,如如理如如智,理智不二,已经证到生死不 灭,无罣无碍的涅盘境界,于是,悉达多由此而悟 彻宇宙人生大道,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涅盘 解脱的彼岸,立地成佛,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之果位,而成为天上天下三界独尊的天人之师。悉达多成道后即号释迦牟尼,开始说法济 度众生。时有世尊释迦牟尼说法,六道众生前来听 道。其间有一老者,仰面向佛微笑。佛屏退众生, 独将老者叫到近前,说:“猴子,你这若干劫之后可 证因果之道否?”老者向世尊答道:“善慧仙人认得我啊?”佛说:“你我故人如何不识,无数劫前,你曾向前世佛燃灯如来问因果之事,如今可有感悟 ?”老者说:“那日拜别燃灯佛祖,你我各寻去 路。我在畜生道中做猴轮回若干劫数,又在人间 道中做人轮回若干劫数,只是尚不知因果。”佛说:“前世佛燃灯许你可知前世之事,又 送你灵明金目和聆察六耳,如何尚不知因果。”老者说:“我本心无善无恶,不行善举也不 从恶行,所以无有因也无有果。所以不知因果。”佛说:“因果故在,只是你不见而已。”老者说:“我经历万世万劫依然不知因果, 如今听你讲道更加疑惑。”佛说:“有何疑惑?”老者说:“我听你言,众生之生老病死都是 苦的,有老死是因为有生,有生是因为有业有, 业的力量推着我们生老病死经受着种种痛苦,之所 以有业,是因为我们有执取,有取是因为有爱,有 爱是因为有受,有受是因为有触,有触是因为有六 根,六根从母胎中生长,入胎是因为业力的推动, 于是我们有触,有受,有爱,有执取,产生业,如 此老死再投生,进入痛苦的轮回。想要跳出这个轮 回,必须灭掉业有,于是受灭爱灭老死亦灭。” ---------------------------------佛听老者之话不语,用目示老者继续说。老者又说:“以我说看,灭除一切的乐并不 是乐,而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痴而已。你以生老 病死是苦而推之,得此说法,以我看不过是惧怕生 老病死而已,生老病死有何可怕,我与无数劫中看 到无数志士英雄,宁愿抛洒生命而得真理,此乃真 正的道之所在,而贪生怕死者如何可以妄谈佛法? 我与无数劫中还看到无数皈依佛祖之人,抛弃家人 ,抛弃世间情和理,做出诸多无情无义之事,只想 一心成自身正果者,如此无情无义之人如何能得正 果?而此无数想要皈依佛祖之人无一不是以自身得 大快乐为目的而皈依佛祖的,这种自私自利之人还 要妄谈普度众生真是可笑,如果一心为他人,全无 自我私心,何必念佛而斩断业力。你还说供养你, 称颂你,信你就将有大福报,我却觉得有些蹊跷, 业力不消,只靠你之一言便能超脱?莫非是你的谎 言骗人来信你吧?一个十恶罪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他所造业力又往哪里去消?你说的我全都不信 啊!”佛祖微笑对老者说:“猴子经历万世万劫依 然愚痴不化,不知还要经多少劫难才能开悟。”说 完闭目不言。老者见佛祖不言,于是自行退去。修罗道,六道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 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它是鬼蜮,可 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 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因此,它是 一种非神、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 物。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 但是轻慢心很重,非常的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 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不知是哪世哪劫,修罗王婆雅之妻生下一 对双胞胎,一男一女,其女容貌俊美,其男生则能 言,长大之后能辩言之真假,能识万化之真,修罗 王婆雅甚爱之,将其女起名罗丝罗,将其男起名为 毗摩质。一日,婆雅带其女罗丝罗和其男毗摩质于 佛前听佛祖说法。所听佛祖说法之众还有天帝帝释 天(中国称为玉皇)所率领之天界众神。佛祖唤毗摩质上前来问道:“毗摩质,你有 话要问我?”毗摩质上前说:“佛祖,如今你知我我知你 ,你我都知我之前世,前世我只愿做个普普通通 之凡人,生生世世不做恶事,也不从善行。本以为 将在人间道中轮回,可如今堕入修罗道,不知是何 道理。”佛祖说:“你万世万劫虽不曾做善行,但从 未做恶,这就是莫大的善行,轮回注定你今生该 享天人之福德,可是你毁师灭道,污蔑世尊,所以 该当轮回修罗道。”毗摩质问道:“我只有一事不明,我毁的是 你这个师,灭的是你的道,污蔑的是你这位世尊 ,然我从未认你做师,从未信你这道,也从未尊过 你这世尊,假如这世界没有你,那么我该修哪个轮 回?”佛祖说:“轮回注定,并非你我所能作为。 你也不必怨我。”毗摩质哼了一声,愤然离座。几日之后天帝派使者前来,说欲娶修罗王 婆雅之女罗丝罗为妻,婆雅不许,怒斥使者,称佛 祖常常袒护天神而欺瞒修罗,讲经说法也常常给天 帝多讲而给修罗少讲,如今又贪得无厌想要娶我之 女使者被逐出之后,毗摩质对父亲婆雅说:“ 我看天帝不会甘心,还会前来索亲。我们族虽与 天帝有一样的威力和神通,可是却没有天帝一样的 福报,修罗境内物产匮乏,食物奇缺,而天帝却有 美食不尽。我们不妨提一些苛刻条件,如果天帝不 允,那就不能怪我们了。”果然天帝又派人前来索亲,毗摩质对来使 说:“我们可以同意这们亲事,只是要一些聘礼, 如果天帝不舍得那就算了。”使者问要何聘礼,毗摩质说:“我要的聘礼 有三件,第一要蟠桃园中所有成熟的蟠桃,还有 老君的仙丹一万颗,另外要蟠桃盛会中所有果品食 物,只是不要酒(修罗道是不饮酒的)。”使者惶恐而退,转告天帝。几日后天帝派 使者来告知同意聘礼条件,要修罗王派人将女送往 天界,并在天门处将聘礼交付。 -------------------------毗摩质对父修罗王说:“天帝虽已经答应, 但是这里面可能有诈,我要亲自带修罗重兵前去 护送。”修罗王应允。毗摩质率领修罗兵众护送修 罗公主罗丝罗来到天门,早有天帝带众天神前来迎 接,天帝见毗摩质说:“我以将礼物准备好,请将公 主送上前来吧。”天帝不知毗摩质有灵明金眼及聆察六耳, 早已听出天帝的谎言。毗摩质大叫一声:“你贵为天 帝居然欺骗我等,不知你在佛祖面前修的什么道 ,念的什么佛!天帝对毗摩质冷笑道:“你这个不尊佛祖的 恶徒,口中还敢言佛祖之名?我今以布好天兵百 万,立刻叫你粉身碎骨!”话刚说完便杀出天兵百万,与修罗兵众一 阵厮杀,可惜修罗不敌天兵,公主罗丝罗被天帝抢 走,毗质败逃回修罗境。婆雅大怒,誓报夺女之丑,与毗摩质同整 军队,杀入天界。此场混战据经书中记载历时数十年,最终 天兵败北,婆雅救出亲女,毗摩质提刀杀入天宫, 欲杀天帝。此时天帝想起佛曾说过若遇大难,只要 念般若菠萝蜜咒,便能破解修罗兵众。果然一持咒 ,空中忽然飞出四只大刀轮,几乎削尽阿修罗王所 有兵众,修罗王唤毗摩质快逃,毗摩质立而不动, 手指天帝道:“天帝,我早晚有一日斩你于此,夺你 天帝之位。”又以手指天道:“释迦牟尼,你袒护 强盗,欺压弱小,如何称的起佛陀之名!” 言必,毗摩质被刀轮斩为两端,当即毙命 。饿鬼道,六道之一。据大乘义章卷八末载 ,所谓饿鬼者,常饥虚,故谓之饿;恐怯多畏,故 谓之鬼。此鬼类羸弱丑恶,见者皆生畏惧,或居海 底,或近山林,乐少苦多而寿长劫远。以昔时贪嫉 ,欺诳于人,由此因缘,故堕饿鬼道。修罗毗摩质,因斩杀天道众神,辱骂佛祖 ,而堕入恶鬼道,按轮回该与此道中轮回六世。第一世为大肚鬼,肚大如山,日夜食而不 饱。第二世为针咽鬼,口如针孔,食则难以下 咽。第三世为口焰鬼,口吐烈焰,食物到口中 则化为灰炭。第四世为细脚鬼,四肢细如树枝,难支身 体重量,见食物而无法上前。第五世为目斥鬼,美食摆到面前,立刻变 成屎粪浓尿,不能食用。第六世为腹火鬼,食物到腹中立刻成烈焰 燃烧,痛苦不堪。我们这只万世之前的猴子,前世的修罗王 子毗摩质,记得所有前世的灵明六耳猴,在这饿鬼 道中受尽痛苦,六世饿鬼,口中只不断的咒骂释迦 牟尼,只此一念,永世不断。地狱道,六道之一。地狱,梵语泥黎,翻 为苦具,乃造恶众生,受苦器具,又因居处地下, 故名地狱。那猴子于饿鬼道中轮回六世,始终不能醒 悟,而且一心辱骂佛祖,按轮回该堕入地狱道中受 一千年之苦。坚冰刀山、沸屎蛆虫、剥皮抽筋、油炸火 烧种种无间痛苦不可备诉。那猴子在其中受了一千年的无法诉说之苦 ,至此口中不再有任何言辞。那心中有何想法就不 得而知了。猴子业障已消,重新回到畜生道中为猴。 所生之处正是灵台方寸山。那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 ,那洞中有一个神仙,名须菩提祖师。猴子因先天 有智,便拜到须菩提门下,做一担材烧火的小徒。 那须菩提祖师与平常仙人不同,他收******必有极高 天赋异禀,却不管品质拙劣。祖师当然知其前世 ,并知其具有异禀,便欲传其盖世神功,长生不老 秘诀。哪知这猴子说:“生则苦,死无苦,何必惧苦 而求生。要长生不老何用,我但愿时时刻刻生便 是死、死又复生,把这生死劫数看尽,看它是你来 摆布我还是我来摆布你。祖师如果能教我跳出这轮 回之外的本事便教我,如果不能,我亦无甚兴趣。”祖师对猴子说:“若想跳出这轮回,你为何 不去找那释迦尊者去学佛?”猴子说:“我觉得他那佛法无趣。”祖师说:“那你想怎样?”猴子说:“我也不能怎样,这世界宇宙中佛 祖最大,我与他没有办法,我又能怎样?”祖师说:“你怎知佛祖最大?” ----------------------------------子说:“他让你轮回做饿鬼你便是饿鬼,他 让你轮回入地狱你便入地狱,如何不是他最大?”祖师说:“此言谬矣,轮回入恶道是轮回的 定数,不是佛祖的操纵。那些只能怪你自己。”猴子说:“我不能怪人,也不能怪己,只怪 世间有佛,所以我没有地方说理去。”祖师说:“怎么见得没有地方说理去?”猴子说:“佛祖全知全能,谁还能有何道理 。”祖师说:“这你就错了,佛祖并非全知全能 。”猴子大惊,恭肃说道:“请祖师赐教!”祖师说:“你我今日说话,他就不知,你我 今日所做,也不是他能控制。我这里有一法,可 使你跳出六道轮回,不受业力所束,你愿学否?”猴子大喜过望,连拜而说道:“愿祖师赐教 。”祖师说:“我此秘法,今只传你,以后惹出 祸端可不要怪我,也不要说是我教你。”猴子连连磕头,细听祖师妙法。欲知祖师将何妙法传与猴子,请见下回分 解。那猴子于菩提祖师处学得妙法,自在欢喜 异常,于人间游逛。时南瞻部洲正值洪水泛滥,有 一圣人名大禹,奉舜帝之命治理水患,那猴子前去 帮忙。大禹有一如意铁棒,可测天下河湖海洋深浅 ,每次出行必带在身边,猴子只负责给大禹拿那铁 棒,每次测量之时,猴子都潜到水底去看铁棒是否 到底。大禹曾问猴子,你每次都能潜到水底,可 那水深,你不怕被淹死吗?猴子说:“无妨,无妨,我有秘法。”大禹 也不与他理论。后洪水收服,大禹将铁棒插于东海,称为 定海神针铁。那猴子又到四处游逛,一日来到东胜神州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 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 仙石。猴子按须菩提祖师秘授真言,来到这石之 上,仰面躺倒,稍睡一会儿,便起身笑着离开,口 内直喊妙法妙法。那猴子又到四处游逛,一日来到西牛贺州 ,那里有一座火山正在喷发,众人四处奔走,那猴 子却直向那山口而去。众人都唤他快停步,他只不 听。过了半日,有人见那猴子从山口转回,屁股已 经烧红。众人一阵哄笑,那猴子只是不理,径直离 去。最后,那猴子来到北俱芦洲。那里有一奇 山,山高入云,山顶狂风常年不止,人不能立。猴 子攀到山顶,对天大叫三声,叫的是“生!死!空! ”之后形体消失于风中。从此后世间都道那猴子已经死去了,魂飞 魄散,无可寻踪。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东胜神州石头中出了 一个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 斗。西牛贺洲的火山中出了一个赤尻马猴,晓阴阳 ,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北俱芦洲的风山顶 上,在风中化出一个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 辨休咎,乾坤摩弄。南瞻部洲东海的海水中出了一 个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此正是菩提祖师秘授猴子跳出轮回、斩断 因果之妙法。此妙法说起来甚是玄妙,凡人难以领 会其深意,只有这猴子经历万事劫难,通晓千古之 来去因缘者才能掌握。我今将其大意讲于你听,令 各位略知其大概之意。佛说六道轮回,因果循环,其为定数,若 要超脱,办法有二。一为修佛之正法,断除一切烦 恼,无为、无我便无所可轮回者。另一个办法是: 轮回和因果所指为世界众生,众生即为生命,有生 有死,所以有轮回。而无生的元素,则没有死,也 没有轮回。佛学中认为世界由四种元素组成,和中 国所讲的金木水火土不同,佛学认为世界由水火土 风构成。这四种元素组成了世界万物,有生命的众 生,还有无生命的万物。比如水火风土。菩提祖师秘授猴子将自身肉身抛弃,将精 神化入四种元素,成为有识而无生的四只猴子,这 四只猴子虽为四身,却为一意,可合为一身,又可 各行各事,其中玄妙难以细说。那四只猴子得了妙法之后,便各自寻得去 处,于一方称王称霸,后又到东海中寻得神铁。你 若问那神铁只有一根怎么能四人使用?这道理却很 简单,你不知那神铁名为如意金箍棒? ================================ 这四只猴子后来又分别到菩提祖师处学得 本事,准备到天界报那前世之仇。这猴子打破因果,跳出轮回,一心想要扰 乱天地,你道如来可知否?佛祖当然知道。阿傩、 迦叶二尊者与世尊如来驾前禀曰:“如今那猴子将要 扰乱天地,如之奈何?”佛祖笑而答曰:“天做孽尚可饶,自做孽不 可活,我自有道理,只管随他去吧。”西游记中只记载了悟空大闹天宫之事,其 实是那四只猴子,时而合为一身,时而分为四体, 吃蟠桃,闹蟠桃宴,偷老君丹,打破天宫,擒住玉 帝,将要斩杀玉帝之时,玉帝念动般若菠萝蜜咒, 佛祖释迦牟尼尊者金身现于空中。佛祖说:“猴子,今日你可称了心,讨了债 ,报了仇,闹够了吧?”猴子说:“等我杀了这玉帝,就算报了仇, 以后你在你的西天极乐界坐你的佛祖,我在我的 逍遥天坐我的天帝,你我互不相干,我不信你的道 理,你也别管我的自在。”佛祖说:“猴子,你不信我,我不与你理论 ,可我怎能让你扰乱世界,诛杀天帝?”猴子说:“我如今已经跳出轮回之外,不受 因果所束,你又与我有何办法?”佛祖说:“猴子,你虽然已经跳出轮回,不 受因果所束,可以任意胡为而不受果报,但是你 可否想过,你的那一点点本事能逃的出我的手心吗 ?”猴子一想,大吃一惊,原来那猴子再有神 通也无法敌得过佛祖的神通,就算没有因果报应, 也有如来可以用手段来惩罚他。他自然不是如来的 对手。虽然无生无死,可如果被如来抓住,万亿年 不得脱身,不也如地狱之中一般痛苦。猴子想到这里,显神通纵身而逃,一道金 光向天边飞去。佛祖只将手掌伸出,就将猴子抓到 手中,手掌一翻,将那猴子压于五行山下。(此处 西游记中有误,实为四种元素的山,压住了四只猴 子,中国人将认为元素有五种,所以称为五行山) 佛祖又在山顶贴一帖子,上写“奄嘛呢叭弥吽”,将 个猴子压的结结实实。那猴子被压在山下,对天喊道:“如来,今 天你把我压在这里,就算是一千年一万年,我也 不服你,你又能把我怎样?我永远都不信你那邪说 ,你又能把我怎样,你就算骗的了众生,只是骗不 了我。有一日你若让我从心里信了你那一套我就服 你。”佛祖在空中说:“你这猴子已经邪魔入心, 我今就救你出苦海,让你皈依我之真道。”猴子说:“我看你有何手段让我信了你那邪 说。”佛祖说:“猴子,你我故人,万世万劫之前 一起在前世佛燃灯如来前听道,那时你不信因果 ,不信轮回,燃灯佛送你可记前世之本事。你可知 道,佛既然可以送你‘记’之本事,佛也可取走你记之 本。我为解你痛苦,今取走你所有前世之记 忆,还有扰乱天地之本心,只留你今生所犯下的所 有错的悔过。你在此悔悟,五百年后,助我成一大 事。到时你也可成佛之正果。”猴子大骂道:“我不要成你的狗屁正果,你 这卑鄙……”话未说完,佛祖手指一道金光,射于猴子 头顶,那猴子即刻把前世所有恩怨统统忘记,亦忘 记自己四个分身,只记得自己逍遥为猴王,又扰 乱天地之事。五百年后,悟空于山下得以脱身,保唐僧 西天取经,一心皈依我佛,一路之上斩妖除怪,杀 死妖怪无数,其中就有一只赤尻马猴,一只通臂猿 猴,还有一只六耳猕猴。猴子到达灵山,修成正果 。

六耳猕猴能模仿孙悟空,但为什么也有一根金箍棒?

六耳猕猴是谁?

为什么突然出现?

又为什么突然消失?

一身武艺缘何得不到如来的重视,反而因为一次犯错就被一棒打杀?

可怜!可惜!

可怜的是被孙行者一棒下去,一身武艺一世功名化为乌有,从此绝种;可惜的是选错道路,未曾跟着灵山那位,一失足成千古恨。

可是,仔细想想,六耳猕猴犯的错,孙悟空也犯过(大闹天宫),还不止一次。甚至,孙悟空曾经犯的错,比六耳猕猴严重得多。

只不过,六耳猕猴没有孙悟空这么幸运,可以最终赢来赎罪的机会。

可是,六耳猕猴真的跟孙悟空没有关系吗?

如来佛祖说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既然“知前后,万物皆明”,那它为什么还要去送死?

这,还要从唐僧师徒的那些矛盾说起。

按说,孙悟空也真是个不长记性的。自从第一次因为白骨精事件被师傅“恨逐”之后,好不容易通过拯救师傅于“虎牢”之中而再次获准回归。谁料没过几年,旧病再犯,不听师傅劝阻,打死了一伙强盗,终于再次被逐。

想当初他志得意满,“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获封“齐天大圣”的时候,可曾想过今日之窘迫?

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

真个是上天入地,无处容身。

及至遇到了观音菩萨,忍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于是,孙悟空就只能在菩萨那里呆着,既像等待远方丈夫的妻子,又像因过被逐的大臣,等待着唐僧的回心转意。

这个时候,六耳猕猴出现了。

六耳猕猴出现得正是时候,为何这么说?

因为师徒之间有了嫌隙。

师徒之间的嫌隙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这件事,还得从白骨精说起。

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白骨精则一气化三人,分别变作女孩、老妇人、老公公,千方百计也要吃到唐僧肉。虽然没有吃到唐僧的肉,却着着实实撩动了唐僧和八戒的心。

唐僧眼睁睁看着和他一样的血肉之躯在他面前倒下,那猴头居然还说他们是妖怪,实在是太过凶残!

不但凶残,而且凶顽!

屡次三番劝解,以紧箍咒相恐吓也不管用,导致自己的领导能力受到了严重挑战。

作为一个凡人,尽管自己身份尊贵,但是他唐僧并不具备降妖伏魔的本事,很多方面自己无法分辨真伪,这就不得不依赖于大师兄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他所拥有的,就只有自己的肉体凡胎。

倘若孙悟空背着自己变着花样哄骗自己,那他就只好孙悟空说啥就是啥,听凭孙悟空发落了。

想到这里,唐僧不禁打了个寒战。

这样的话,我不就是个傀儡了么?

在唐僧看来,你孙悟空出身本来就不好,不过是佛祖手下的“在押人员”,天生凶残,又有一些小聪明,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可能。

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宁可赶你走,也不要让佛祖认为我唐僧助纣为虐。

再加上猪八戒的别有用心,撺掇唐僧说孙悟空杀了无辜之人,让唐僧越发坚信自己的论断没有错:孙悟空,一定是错杀了好人。

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猪八戒在他面前撺掇了三次,让他越发信了自己的推断。

嗯,这个猢狲,为了掩饰自己打杀好人的罪过,就这样给我做障眼法。

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难道只有你孙悟空能认得妖怪,八戒和沙僧就不认得?

这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说实话,你信谁,源于谁的看法与你想象。

人呐,其实最终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

但是人都是有劣根性的。倘若没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你越坚信自己(再执迷不悟的话),就越容易将贤愚错置,黑白颠倒。

因为观众都是全知视角,所以才会痛骂唐僧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可是,你想一想,假如你带一个团队,一个人屡次不听指挥还说自己本事强,另一个人顺着你的话说,处处彰显自己的老实,你愿意相信谁?

这下,明白了吧?

一个美少女,一个老婆婆,一个老公公,哪个看着都比孙悟空良善。

只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上一次如是,这一次,仍旧是。

嫌隙就像衣缝,一旦拉开,就会越扯越大,最终撕裂。

孙悟空本事越大,唐僧的疑心病就越严重。

如此,六耳猕猴才得以乘虚而入,让本就不信任孙悟空的唐僧师徒在孙悟空不在的时候又给孙悟空记下了一个“大过”——打杀师傅。

几乎是不约而同,八戒和沙僧就认定:

“不消讲!不消讲!这还是孙行者赶走的余党,来此打杀师父,抢了行李去了!”

而被救起来的唐长老,也毫不犹豫地说:

“徒弟,你们刚去,那悟空更来缠我。是我坚执不收,他遂将我打了一棒,青毡包袱都抢去了。”

当然,没有包袱不行,八戒第一时间自告奋勇要去索回包袱。

可是被唐僧回绝了,理由很简单:

“你去不得。那猢狲原与你不和,你又说话粗鲁,或一言两句之间,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着悟净去罢。”

唐僧心疼八戒的“老实”,所以让沙僧去冒这个险。

沙僧奉命到了花果山,果然看到一个孙行者,不仅如此,对方还告诉他,我这里什么都有了,根本不差一个唐僧,我自己去西天取经就是。

沙僧

六耳猕猴做的,未尝不是孙悟空心里想却没有做的。

当然唐僧沙僧等人不管,他们认定那个“假悟空”就是“真悟空”。

其实仔细想想,纵然孙悟空真有六耳猕猴的想法,那错就都在孙悟空吗?

当然不是。

作者早已在回目中作了提示: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悟空打杀草寇固然有几分不对,但唐僧优柔寡断,耳根子软,听信谗言,全然不顾师徒情谊,两次狠心驱逐孙悟空,做得更错。

此举之过,过在“道昧”。

“昧”在何处?放纵自己的疑心病持续发酵,从而做出了“放心猿”这样的事情。

六耳猕猴的本事是什么?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也就是说,六耳猕猴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师徒矛盾的前因后果,也知道适时出现,才能造成师徒之间的“认假为真”。

六耳猕猴只在合适的时候出现。

你唐僧放了“心猿”,自然就会出来“六耳猕猴”。

当然,某种程度上,是猪八戒的怂恿成就了“六耳猕猴”。

后来,当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一起打上地府的时候,谛听虽然听出了谁真谁假,却依旧不敢说出。原因也很简单——“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

这充分说明,当你不是足够强大的时候,说真话是需要代价的。

不仅如此,观音也不能辨。至于原因是否与谛听一样,就不好说了。

直到如来佛祖出手并且道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这“二心”,就只是孙悟空对唐僧的“二心”么?

当然不是。

《西游记》诗曰:“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西行漫漫,归根结底,二心归一,收回自己的“心猿”(孙悟空),你才能取得成功。

悟空是谁?

悟空就是唐僧的“心猿”。

六耳猕猴,也是。

欲知更多《西游记》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六耳猕猴能模仿孙悟空,但为什么也有一根金箍棒?

因为他就是孙悟空自己变的,而且还是观音出的主意,目的就是要教训唐僧,叫你不听话

六耳猕猴能模仿孙悟空,但为什么也有一根金箍棒?

从物理学角度看,一模一样的人跟一模一样的物体哪个更不可能呢?此处一模一样的人不是指双胞胎,而是谁谁都分不清楚的两个人,类似于本体与克隆。所以说明这不是一个物理的世界,而是一个神话世界,不能用惯常思维思考它,既然是神话世界,请问还有啥事不可能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